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渔业产业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6:42

渔业产业发展

渔业产业发展第1篇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高效渔业产业带。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三个行政辖区的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濒临北部湾,有海岸线1595km,20m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66·7×104hm2多,潮滩面积1×105hm2,非常适合海水鱼、虾、贝类的养殖,目前已经开发养殖的面积只有近海滩涂6×104hm2多,发展的空间和开发潜力巨大。渔业经济在北部湾经济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我区渔业经济呈快速增长之势,渔业已经成为大农业的有力支柱,水产养殖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2004年与1994年对比,全自治区水产养殖总面积26×104hm2,增长53·2%,年均递增4·4%;水产养殖总产量1·78×106,t增长4·42倍,年均递增18·4%;养殖水产品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4·4%,增加了21·3个百分点;捕捞渔船的艘数和马力分别由1176艘、7·9×104kW,发展到1·9万艘、7·23×105kW,分别增长15·2倍和8·1倍;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为11·36%,增加了4·48个百分点。全区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03个。其中有直接出口权的企业18家,获出口欧盟资格的企业7家,获美国HACCP管理认证的企业7家。年水产品加工能力3·3×105,t实际加工量1·5×105t。

2004年底全区仅水产畜牧龙头企业就达335家,其中有部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的21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25家,从而使广西水产畜牧业较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2005年底,我区水产品总量稳定在全国第八位,人均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国第七位。水产业已经成为我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西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水产职业技术教育是渔业经济的有力支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是实现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加速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途径。广西渔业要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关键在于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创新技术。“十五”以来,广西大力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为全区渔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期间,全区投入渔业科技经费2806·8万元,组织实施渔业科技项目55项,获得科技成果28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1项。广西渔业的当务之急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政策与规划。在渔业人才培养上要敢于花本钱,以在短期内满足广西重点产业、战略产业、支柱产业以至政府管理部门的需要。

1广西水产职业教育亟待发展与渔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培养水产业初、中级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停滞多年得不到发展,全区水产业者中相当一部分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这将成为制约广西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加快水产职教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拥有职高文化水平且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促使行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广西水产行业主管部门和职教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不包毕业生分配后,水产职教出现了招生不足,生源偏差,专业资源分散,实训基地没有自,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等尴尬局面,这种局面是当初行业主管部门、职教主管部门所不曾想到也不愿看到的。广西渔业要发展,利用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初、中级行业人才,促使现有从业人员更新观念、升级技术,搞活水产品养殖、加工、贸易才是出路。政府部门理应办好水产职教,为本区渔农民增产增收和渔业经济建设服务。

2水产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2·1水产类专业削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2000年以前,广西水产学校水产类专业有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名特优养殖、多种养殖、水产品加工、轮机等,相邻的专业还有渔政管理、渔业经济管理等,每年招生人数达450到550人。2000年以后,水产类专业逐年削减,至今仅设水产养殖一个专业,水产类其他专业全部废除,2001-2008年,每年仅招1-2个班,40-80人。

2·2职校水产专业学生素质逐年下降

2000年以前,学生大部分主动选择水产专业,对水产有兴趣,有热情。学习上比较主动,专业素质较高,毕业生大多是合格的初级水产人才,优秀毕业生甚至能独当一面,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00年以后,所招学生大多是被动选择专业,对水产行业缺乏热情,或存在不当认识,毕业生大多意志不坚,仅有少数优秀者能成为行业人才。

2·3职校水产专业师资、实习基地和养殖专业教学资产逐年减少

由于专业不兴,随着老教师逐渐退休,中、青年教师纷纷改行,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多年建立起来的专业师资队伍渐趋消亡,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20多名专任教师逐年减少,至今不到10名。学校多年建设的6·7hm2多的养殖实习基地大部分被挪作他用,现仅余不到6667m2,并且不能全面配合专业教学使用等。

3我区水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困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怕艰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思想受社会影响,观念较差,就业工作困难,家长不放心,不愿就读、从事水产专业。究其原因,一是水产行业属于第一产业,经常水里水外的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工作辛苦。农民子女读书很多都是为了跳出农门,在城市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对毕业以后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养殖生产不感兴趣;二是水产行业需要高投入,有一定的风险。家长对子女从事该行业感到不放心,很多数家长和学生不愿报名读这个专业,即使读了,将来也未必从事这种艰苦行业,因而缺乏学习主动性。

(2)水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凸现,未形成普遍受重视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水产行业有一个怪现象,很多企业需要学校提供大量的水产专业毕业生,但是,学生却非常不愿意就读该专业,即使毕业后工作不对口甚至很难就业,也宁愿读其他名称好听的专业。这主要是由于专业相对冷门,社会上对水产行业了解不多,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行业的重要性。

(3)入行的门槛低,职业教育被架空。只要有资金,谁都可以搞水产,根本没有所谓技术资格的“门槛”限制。不懂行业知识和技术,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反,很多有专业技术的毕业生却因渔业用地已被人家“割据”等原因而无用武之地,且搞专业的毕业生在承包,贷款,税收等方面不能享受优惠政策,所以,有无经过职业教育关系不大。市场混乱,导致竞争低级化,影响产业升级,不利于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4我区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渔业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策略同样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按“十一五”规划,我区渔业经济将取得长足进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要与这样的渔业经济地位相称,水产职业教育必须受政府重视、优先发展、与时俱进。区主管厅局、区中职教育主管部门应就我区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明确的规划。为了加快广西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当地水产业提供数量更多素质更好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在此建议如下几点:

(1)要重视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水产职业教育纳入养殖业支撑体系的建设之中。主管厅局成立专门的职教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全区水产业的规划制定、行业管理、技术指导、科研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指导协调工作。可以招聘水产专业优秀毕业生到县级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中心站担任技术员等相关工作。

(2)加强养殖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入行“门槛”。在全区全面实施养殖许可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养殖业要有总体规划,对新老养殖区域要实行统一、合理布局,适度开发。要实施养殖区域许可证制度,规范养殖水面,滩涂,围塘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机制。所有水产从业人员(包括水产专业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入行搞养殖,并实行年检制度。呼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取得资格证书的养殖户(包括水产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承包,贷款,保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渔业产业发展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全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健康养殖为主攻方向,以现代渔业建设为抓手,鼓励创业主体充分利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优势及本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全面提升创业增收能力,使我市渔业向规模化、健康化、特色化快速发展。

二、主要服务措施:

(一)、改造1400亩标准化池塘,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加大现代渔业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力度,对现行的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鱼类生长空间和水质调控、净化功能,为渔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争取今年改造1400亩池塘,使我市传统性池塘逐步向标准化池塘发展。

(二)、改扩建1个年繁殖能力5亿尾以上的主要水产苗种扩繁场,提升水产良种繁育能力。积极化解当前我市水产良种繁殖能力不足的问题,利用现代渔业建设项目,在现有水产良种繁殖场基础上实施改扩建工程,为广大渔业创业主体提供优质高效鱼苗,为渔业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三)、建立7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扩大健康养殖示范效应。在创业服务主体中,选择一批养殖效果好和生态效益佳的单位,进行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健康养殖示范效应,争取年内培育7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四)、举办3期水产健康养殖培训班,提高创业主体健康养殖技能。为全市水产养殖户提供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培训,力争年内全市举办3期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养殖户200余名,提高全市渔民健康养殖意识和技能。

(五)、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搞好水产苗种检测检疫。水产技术人员与渔业企业、养殖大户及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实施挂钩服务,对渔业创业主体生产中所使用的饲料与鱼药实行规范化指导与监督,对其引进的水产苗种质量进行检疫,确保鱼苗高效优质。

三、保障措施

围绕实施方案,结合省局“六个一百”服务活动的开展,将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本方案由市水产管理站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水产站按照责任分工具体抓好落实。

渔业产业发展第3篇

一、渔业生产和金融支持渔业发展的现状

(一)渔业生产的现状

1.渔业产值居广西首位,加工出口增长强劲

北海市渔业是全市农业经济的领头羊,生产稳步发展,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1-3季度,北海市渔业总产值48.63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8.04%,占比同比提高了4.64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占全区渔业总产值的31.62%,居广西首位,分别比区内防城港、钦州高出20.91和14.21个百分点。水产品加工出口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8年1-9月,北海市水产品出口7281.68万美元,占全辖出口总额的24.54%,同比增长了64.04%。

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装备领先全区

北海市渔业基础设施、渔船装备水平和产业经济实力在广西区和南海区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全市拥有海洋捕捞机动渔船4011艘,占广西区的55%;总功率65.24万千瓦,占广西区的76%;147千瓦以上大功率渔船占广西区的85%;全市有大小渔船修造厂45家,拥有北海内港、电建港等渔港1O个,其中部级中心渔港3个,国家一级渔港2个。北海市建立了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广西短波台、南沙渔船实位监控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北海市渔业安全通信的方便快捷。

3.加工产业链发展初具规模,市场流通体系趋于完善

北海市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珍珠、鱼糜、冷冻加工和海洋生物制药为主要依托的多样化加工体系。兴建了北海水产市场、海底世界、中华鳖养殖基地、鱼糜生产线、南珠宫、地角渔港扩建工程、南沙和远洋渔业开发等多个项目。建立和完善了一个以北海水产市场为中心、辐射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捕捞、养殖、加工、流通已经形成了产供销加工相配套,内外贸相结合的特色产业路子,对北海渔业、旅游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行业补贴落实到位,助推渔业稳健发展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作业用油财政补贴办法的通知》(桂财农[2007]144号)、《关于印发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作业用油财政补贴办法的通知》(桂财农[2007]194号)文件精神,北海市财政2007年全年共对3993艘渔船发放了渔业作业用油财政补贴,总功率421920.25千瓦,补贴总金额15284万元。拖网渔船的补贴标准为392.63元/KW,一艘400KW的拖网渔船,能获财政补贴15.7万元。

(二)金融支持渔业发展的情况

北海市金融机构渔业贷款总量保持适度增长,但增速回落明显。其中:渔业贷款投放支持力度因渔业产业结构而异,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下降,贷款质量逐渐提高。2008年9月末,北海市金融机构渔业贷款余额100233万元,同比增长18.76%,比年初增长16.89%(如图1)。2008年1-9月,北海市金融机构渔业贷款累放47222万元,占金融机构全部累放贷款的12.77%。

1.贷款投向重点突出

按渔业结构划分,金融机构渔业贷款分水产养殖(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包括海水和淡水捕捞)、渔业服务业(包括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三大类贷款。从历年数据看,渔业服务业贷款逐年增加,增幅上升,占比加大(如图2),成为金融机构渔业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2008年9月末,水产养殖贷款余额31030万元,同比增长了18.18%,占全部渔业贷款余额的30.96%;海洋捕捞贷款余额25915万元,同比增长了4.09%,占全部渔业贷款余额的25.85%;水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业)贷款余额43288万元,同比增长了30.22%,占全部渔业贷款余额的43.19%。2008年1-9月,全市水产养殖、海洋捕捞、渔业服务业三类累放贷款分别占渔业全部累放贷款的20.43%、15.70%和63.87%。渔业加工和销售(服务业)贷款占了60%以上。

2.贷款质量稳步提高

2008年9月末,北海市金融机构渔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124万元,同比减少421万元;不良贷款率为5.11%,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绝对额和不良贷款率呈双降趋势(如图3)。其中,海洋捕捞贷款质量最优,不良贷款率为4.35%,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渔业服务业贷款质量次之,不良贷款率为5.1%,同比下降2.01个百分点;而水产养殖贷款质量相对较差,不良贷款率为5.76%,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图4)。

3.贷款利率水平总体下降

一是渔业贷款利率的水平总体下降。从近三年数据来看,渔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主要集中在(1-1.3]和(1.5-2]区间,但执行基准利率份额逐渐加大,执行高利率的份额逐渐减少。2008年9月末,北海市金融机构渔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在[0.9-1)的区间没有发生;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25.69%,分别比去年同期、年初的占比上升10.7个百分点和6.59个百分点;利率浮动幅度在(1-1.3]区间的贷款占36.72%,分别比去年同期、年初的占比下降5.37个百分点和5.99个百分点;利率浮动幅度在(1.3-1.5]区间的贷款占31.67%,比去年同期的占比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比年初的占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利率浮动幅度在(1.5-2]区间的贷款占5.11%,分别比去年同期、年初的占比下降4.78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利率浮动幅度在2以上区间的贷款占0.81%,分别比去年同期、年初的占比上升0.66个百分点和0.63个百分点。二是分项目看,对水产养殖贷款、海洋捕捞贷款、加工销售贷款实行差别利率。水产养殖贷款以利率浮动幅度在(1-1.3]区间的贷款占绝对份额。从近三年来的情况看,北海市金融机构发放的水产养殖贷款大部分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20%的利率。海洋捕捞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主要集中于(1-1.3]和(1.3-1.5]区间。对比水产养殖而言,海洋捕捞风险相对较大。海洋捕捞贷款主要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利率,甚至更高的利率。水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业)贷款利率水平差异明显。北海市金融机构渔业服务业贷款对象主要是水产品加工企业。由于水产品加工企业资质和资信存在较大差距,金融机构给予不同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也执行差距较大的利率水平。具有良好资质的企业一般可以得到基准利率的贷款,资质普通的企业获得的贷款大都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5%-50%的利率。

4.贷款有效支持了企业出口创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北海市水产品加工出口业在国际市场多变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北海市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的渔业类企业中有6家水产品贷款企业列居2008年1-9月北海市企业出口创汇前30名,出口创汇总额7185.86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4.22%。2008年9月末,北海市金融机构给予6家水产品企业9800万元贷款余额,有效支持企业的发展。

二、信贷支持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贷款的增速低于渔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对渔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

从目前北海市渔业生产总值在全市、全区的绝对份额和市场占比看,北海市金融机构渔业贷款显得不匹配,无论是贷款投放量还是投放增速,都远远滞后于渔业生产发展的步伐。2008年9月末,全市渔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48.89%,但只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6.41%;渔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较2007年提高了4.64个百分点,但渔业贷款余额占全市金融机构“三农”贷款余额的比例较2007年却下降了4.09个百分点。很显然,作为广西渔业生产重点的北海市,渔业生产占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但渔业贷款的总量和增长幅度还远远低于渔业生产的增量和增幅,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渔业贷款利率偏高,加大了渔民和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北海市金融机构支持渔业生产的贷款利率相对偏高。目前,除了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政策性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之外,各金融机构都没有发放渔业类国家扶贫贴息优惠利率贷款,发放的渔业贷款利率大部分是上浮利率。2008年9月末,北海市金融机构发放的渔业贷款中,上浮利率贷款占全部贷款的74.31%,基准利率贷款只占25.69%。按基准利率发放的渔业贷款中,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占86.16%,其他金融机构的商业性贷款仅占13.84%。偏高的贷款利率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了生产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渔业贷款品种单一,难以适应渔业经济发展特点

目前,金融机构渔业贷款在农业贷款科目内归属,贷款也是按照普通贷款业务发放,贷款品种过于单一,没有考虑渔业生产政策性强、受气候变化影响大、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多等特殊性来开发专门的渔业类贷款业务品种,造成目前金融机构贷款大部分贷款都属于没有优惠的流动资金贷款且利率上浮幅度较大、只有少量固定资产贷款且没有技术改造资金贷款的窘境。

(四)渔业贷款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民间资金借贷活跃

据了解,当前渔民生产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基本上都是抵押贷款,而渔民往往是可供抵押的不动产少,农村又缺少有资信的担保机构,由此造成贷款的门槛高,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现有贷款的总量远远不能满足渔业发展的正常需求。为解燃眉之急,各渔业经营主体为弥补资金缺口,只能被迫求助于民间资金,无形中助长了民间高利贷。以北海市从事渔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地角镇和沙田镇为例,这两个乡镇是北海市渔业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销售的重镇。但这两个乡镇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外,另外正常营业的两家商业银行几乎没有发放贷款。由于能满足农信社发放贷款条件是渔民有限,而渔民从事渔业生产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大多数渔业资金都是通过民间融资来解决。根据2008年3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这两个乡镇40户民间借贷利率监测的数据表明:1年以内民间借贷的加权平均年利率为24.25%,有些借贷利率高达40%,约是基准贷款利率的6-7倍,已经高出了司法部门规定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保护上限。

三、支持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机制,降低信贷风险,引导银行加大渔业贷款投放

一是成立渔业融资担保机构,增加渔业贷款信用支持。政府部门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扶植设立专门从事海洋渔业担保的担保基金,催生一批专业性的担保组织,为渔民担保贷款提供强有力的信用支持。同时也可建立渔业行业协会,协会统筹协调,为会员提供联保支持,从而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降低渔业贷款的隐性风险。二是开发专项渔业保险,降低贷款的自然灾害风险。可借鉴日本支持渔业发展所采用的信用担保保险制度,开办专项的渔业保险等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渔业信贷资金带来的损失。三是统一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减少渔业贷款等级评估差距。由于渔业经营主体的差别大,经营规模也大小不一,渔业贷款,尤其是海洋捕捞贷款的贷后检查难度大。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尤其是像水产品加工企业更是没有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议上级金融主管部门尽快统一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制定统一的资信评定方法,加大资信评估的范围,减少评级等级差距,建立权威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二)创新渔业贷款品种,满足渔业贷款客户的需求

由于渔业生产受自然环境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制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渔业金融服务产品多元化是风险分摊的最优办法。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渔业贷款金额小、季节性强的特点,创新出适合渔业的专项贷款,如我国台湾地区针对渔业发展成立了专门的非营利性金融机构,他们根据渔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以及无法像一般贷款一样分月还贷的特殊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贷款模式,以满足不同渔业贷款客户的需求。

(三)发挥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渔业产业结构规模化、集约化

银行要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搭建银行与水产加工企业、渔民信息交流的平台。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及时向渔民宣传国家出台的支持渔业发展、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实现信息共享;要引导渔民科学捕捞,科学养殖,最大限度的实现增收增效;另一方面,银行要支持水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改变过去那种简单化的粗放经营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支持生产市场对路的、能出口创汇的产品。

(四)发挥政府导向功能,做好宏观调控和政策服务

地方政府应主动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及时提供政策信息,减轻渔业弱势群体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而受到的冲击;注重宏观指引,提供市场供求信息,防止养殖户过度集中在某一领域而导致市场价格暴跌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国家政策增加对渔业有关企业、养殖户、渔民补贴的财政投入;建立适应渔业发展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保制度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渔民稳定增收等目标。

渔业产业发展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积极发展现代渔业、繁荣农村经济”和“优势集中”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县渔业实际,以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和促进渔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构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集群日益壮大,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和现代渔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渔业建设步伐。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主要目标

至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8万吨,总产值26亿元;水产品加工量达到9.5万吨,产值14亿元;渔业科技贡献率达65%,养殖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渔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升。

(二)工作重点

以标准化养殖基地池塘改造、养殖设施更新改造、现代渔业苗种场和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为建设重点:

1、标准化养殖基地池塘改造建设。期间,全县增加完成1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达到全县标准化养殖池塘2万亩。以梅岭镇前江埭、悬钟埭虾池养殖区、金星乡田朴围垦养殖区,桥东甲州埭、仙塘埭、含英西埭围垦养殖区,西山农场养殖区,四都镇港口渡池塘养殖区、梅州乡梅州港口渡池塘养殖区,金星乡湖内池塘养殖区,西潭乡新春洋养鱼区连片海淡水养殖池为主要建设区,每年完成2-3千亩的标准化池塘改造任务。

2、现代渔业苗种场建设。根据我县水产苗种生产状况,力争到2015年,重点改造配套建设2-3个培育石斑鱼、对虾、鲍鱼等主导品种和特色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繁育场,使全县主导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

3、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我县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现状,结合市场需求导向,重点扶持新建和新增投资规模的水产加工企业,以梅岭镇安邦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深桥镇市燕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梅洲乡海利水产有限公司为建设重点,突出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主题,提高加工自动化和质量安全水平,打造3-5个新的规模化、标准化、上档次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4、养殖设施更新改造建设。重点突出池塘养殖设施的更新改造,逐步实现养殖生产节能、生态、高效,促进养殖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切实加强对现代渔业发展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现代渔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制定及方案实施,支持和指导各乡镇、企业开展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确保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2、多级联动,形成合力

现代渔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及今后一段时期渔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抓住机遇,将现代渔业生产发展作为全县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乡镇联动、整体推进的要求,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金融部门要加强资金支持,每年安排一定贷款额度,加强对现代渔业产业投资项目的资金扶持;国土部门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项目用地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在项目用水、用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和优惠。

渔业产业发展第5篇

【关键词】产业集聚;渔具产业;市场结构

一、引言

威海渔具产业从1981年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化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从而使当地逐渐发展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渔具产业集聚区。但我国国内渔具市场的自身缺陷阻遏了该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区域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受到错误的市场信息诱导而扭曲。而区域产业的成长演进机制主要包含:需求集聚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地方化知识积累机制。同时,只有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上这些机制才能充分有效地助推区域产业的演进。因而威海渔具产业同实现理想市场均衡相背离的内部组织结构导致威海渔具产业集聚区无法依靠正常的机制不断进步。本文以上述的演进机制为视角,结合威海渔具产业的实际情况梳理威海渔具产业的弊端,并提出了针对企业和政府的治理意见。

二、威海渔具产业的症结

1.渔具市场的缺陷

我国渔具市场从消费者角度讲,消费容量弹性低,消费群体范围相对固定,层次差异不显著,对产品差异性识别度不高,高端消费阶层少。从市场规划看,各地都拥有本区位企业,全国市场破碎,自主品牌开拓国外市场的举措初步开始,但同美、日、韩著名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劣势。从消费文化上讲,整个垂钓运动的潜在文化价值挖掘力度不充足及垂钓自身局限性使得该运动普及情况不理想,运动潜在吸引力还未展现,从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理念,习惯的传统性和市场的狭小性。整个渔具市场天生就患有结构不健全的病症。

2.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对集聚区发展机制的影响

(1)威海渔具产业内共有1200多家企业,其中拥有一定规模的则达23家。整个产业以部门单一,结构功能不完整的小型企业为主。在23家正规经营的企业中,这有4家拥有山东名牌称号,1家为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产业内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创新的企业主体数量偏少。威海渔具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了产业内在演进动力的发挥。

(2)由于渔具市场容量相对固定且消费者偏好并不明显,威海渔具的经销商利用这一情况,制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既可以从供应商那里压低购进价,又可以将质量较好的鱼竿抬价售出。这种不规范的产业链条无疑让各小生产商得不到市场的准确信息,又让其集中精力于价格战,极大削弱了各小企业进步壮大的机会。而且,令作为产业集聚的优势之一:需求集聚机制受损。区域产业的扩张吸引力受到遏制,反而使得威海渔具产业的真实应有的规模大小受到干扰,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对威海渔具产业正常演进的阻碍。

(3)企业个体在相互交易时可以部分地充当市场的替代者。而不良的产业链代表了企业间难以存在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基础,这使得整个产业对现有资源的配置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判断。除此之外,没有良好地协作关系也意味着,企业间社会资本的匮乏。这无疑不利于各个企业间信息传递、合作渠道的建立。诸多企业结构单一,只存在生产为中心的部门,本身的组织结构也限制了整个区域产业集聚发挥地方化知识积累机制的正常运转。同时由于众多企业的目标市场过于重叠,市场档次低,产业链结构不清晰,这些多方的不理因素汇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态格局。让威海渔具产业的准入门槛降低。各厂家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收获大量利润,这样的环境滋生出的机会主义使得企业只要保持相同的生产状况,不轻易冒险采取创新策略。综上所述,产业集聚的诸多机制因较大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而被限制。

3.威海渔具企业的产品销售问题

现在的大多威海渔具生产厂家在产品流通领域的分销这一环节缺乏管理。导致产品在各地的货源及其各层级价格体系混乱。让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合理,为窜货烂价有了存在的可能。让商可以制造产品的不透明性,规避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性,既可以控制货源、压低进价,又可以抬升售价。这不仅牺牲了生产商品牌影响力,又使得生产、销售两环节间的信息反馈、互动机制难以建立。使在生产领域拥有技术经验积累的厂家无法发挥出自己现在有的一定创新力量。

4.威海渔具企业管理问题

由于渔具销售本身具有季节性。这对于小型生产厂家的影响明显。因为其销售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靠一年一度的渔具展览会来拿到订单和二是借助威海旅游业来扩大自己的销量,而这两条途径都受到时间的影响。繁多的同质小厂家会在销售淡季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固定资产也因此而大为缩减,相反提高流动资本的比率,这样会使各小企业并不乐于去改进自己的生产设备、加工器具等,令渔具产业整体的生产条件日益恶劣。

对于大厂家而言,企业内部部分技术人员由于能及时从公司获取信息与技术并且熟悉渔具市场准入门槛低、机会主义盛行的特点,会择时选择脱离企业,自立门户来谋取更大的利益。这些员工的举动无疑给大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人力损失和技术创新的风险。而且其在技术方向上的决策相对而言比小企业更加规范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炭素纤维高端材料的研制、对饵料、钓竿花色、渔轮上的创新之间存在着向后者的侧重。对于生产某一部件的厂家同可独立生产这些部件的厂家之间存在技术创新领域的重叠。这两点现象显示出大公司对仅有的一定科研力量的领域分配、对技术创新的定位上存在管理问题。并且威海渔具生产厂家的技术上创新环境并不理想。建立部级技术研究室是产业处在初级阶段,并不成熟时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式。

三、威海渔具产业治理建议

1.开发高端市场

由于高端市场的开发不完整,且这一新兴市场因国内经济发展地域差异性的存在,在地域分布上也具有不均的特点;消费偏好更带有追求卓越的倾向,潜在利润丰厚,忠诚度高这样的特点,能引发全国其他地区龙头企业在这里的全新竞争。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局限于规定现定规模的竞争,在于全国主要公司的接触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

这意味着,当政府在扶持本地区的渔具产业时,通过国内平台的建设,加强跨区交流,能有效避开市场内的众多小规模企业的干扰,形成国内各知名渔具企业间高水平竞争的格局,为个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2.发展区域创新制度

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往往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现下政府的区域创新制度安排是以资金扶持为主,即通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而让市场发挥技术创新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的渔具市场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新的模式:从外部引进专业研究中心,同时让大企业内部扩大研究部门的规模,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政府资金的支持和对信息渠道的建设,为这些研究中心或部门提供技术向产品转换的平台;根据威海渔具企业软实力上的不足,引进相关的设计、营销公司。这样做能让不具有实际生产操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可以快速让知识产业化,产生利润,形成资金链,缩短研发周期。典型的集群一般有五类机构:成品商、客商、供应商、中介服务组织、规则管理机制,理顺这五类机构间的关系,让产业集群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网络。下图为政府创新主体的作用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共分出以上五个主体,让大型企业的生产、研发两个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其运行机制为,在整个营销体系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研发部、大型企业内的生产部、及外来研发部形成第一个循环作用机制。让外来研发部与企业研发部形成竞争环境,同时两者皆与大型企业生产部相联系作用。在整个过程中,若大型企业研发部不断壮大并达到一定程度,则外来研发部退出这一循环,起到辅助发展作用。这意味着大型企业研发力量进入新的高度,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此时外来研发部完全进入第二个循环,与政府技术平台、其他生产企业组成的另一个循环。在政府的协助下辅助小企业的技术革新,提升产业进入门槛。

参考文献:

[1]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91-318页,第12-21页,第154-166页

渔业产业发展第6篇

一、市海洋与渔业局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初级水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工作部署;

(二)负责初级水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实施行业管理,规范渔业生产活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渔业水域环境、初级水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水产疫情病害和渔业投入品的监测和管理;负责有关初级水产品质量检测信息;

(三)定期向市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初级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及时向各相关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四)报告我市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积极参与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二、市海洋与渔业局各相关职能科室的工作责任

(一)办公室负责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组织新闻单位做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负责有关初级水产品质量检测信息。

(二)渔业科负责初级水产品生产行业管理,规范渔业生产活动;负责实施渔用饲料、药物的监督管理;负责建立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参与初级水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

(三)渔政站负责维护初级水产品生产秩序;参与对渔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生产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初级水产品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四)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初级水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负责初级水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水产疫情病害监测;负责渔业投入品的监测。

(五)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负责建立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参与渔业投入品的监测;组织渔业水域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和评价。

(六)海洋科负责管理海洋灾害预报和海洋公益服务系统,组织海洋水域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情况通报。

三、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

(一)主要领导是本部门初级水产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的初级水产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各相关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是该科室初级水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主要责任。

初级水产品安全管理相关科室要建立内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纵向分级落实,采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办法,把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四、初级水产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的年度总结和检查

各相关职能科室每年年底前应对本科室初级水产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报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年初工作安排对各科室的工作责任制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检查情况作为各职能科室年终评优的依据之一。

五、初级水产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

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1、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未按规定和程序履行,造成重大初级水产品安全事故的;

2、发生初级水产品安全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危害和影响进一步扩大的;

3、发生严重区域性水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

4、发生初级水产品安全事故,对事故情况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的;

渔业产业发展第7篇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石家庄050011)

1明确定位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责是法定的。2012年修订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一条规定了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四)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五)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六)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今天上午听了各站的汇报,各站都在新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贡献。各站也在争取主管部门和财政支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各级站的办公条件、基础装备建设也有了一些改观。但是,与法律规定的要求,和产业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有一些职责还未履行或还没有纳入我们的工作范畴。如第(四)款“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有的我们还做得不够,如(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有的站开始尝试着做了,但多数站还没有开展,原因是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各站要认真研读《农业技术推广法》,进一步明确定位,明确工作目标。首先将法定职责全面纳入我们的工作范围,其次争取各方支持,尤其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逐步将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等经费纳入预算,为我们各级站全面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2履职尽责

明确了职责后,就要谋划如何履职。我认为主要路径是:第一,研究所在地的产业发展形势和关键技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当地渔业发展的重点;第二,根据轻重缓急和客观条件等做出规划,研究出思路、措施等。第三,抓好落实。工作布置下去后,要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抓出成效。

3开拓创新

3.1创新发展思路

一是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着产业发展需求,着眼于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要改变旧的思维模式,不能就推广说推广。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工作之所以得到渔民的欢迎和产业主管部门的肯定,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今后,我们在谋划项目时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二是转变项目小而散的局面,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提高渔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三是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依托创新团队建设的示范场点,集中人力、财力等,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示范区。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大力促进渔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渔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通过典型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产业加快发展。

认真研究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养殖模式,研发和集成集约化、清洁、高效、节能等养殖技术,重点发展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休闲渔业、海洋牧场等;二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研发和集成水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重大疫病防控、安全用药、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等;三是加大水产品加工技术、渔用饲料、渔药、渔业机械等研发与推广力度,同时加快推进渔业规模化养殖的步伐;四是加快渔业现代化种业建设。别人现有的优良新品种我们引进来试养,如果可行就推广,不行再结合当地实际,依靠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企业联合搞研发。对我省主要养殖种类进行规模繁育、对优良养殖种类的繁育和选育技术等研发集成与推广;五是加大浅海渔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如海洋牧场建设、贝类增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等。

要注重发挥我们推广体系上联产业主管部门,下联企业、养殖者、农民,横向联合大学、研究院所等优势,搭建起先进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的平台,成为先进技术传播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3.2创新工作方法

3.2.1要改变过去技术推广部门一家做推广的做法要善于借智、借力,要充分发挥体系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有成功经验的。我们做的对虾项目,就是和中山大学、黄海所共同做的,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对虾产业的发展;唐山市最近就谋划了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保定市与河北大学合作等。这样谋划出的项目站位高、项目实施的水平高、取得的效益好、为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同时,又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3.2.2要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我们的推广经费有限,只能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要做大项目就要紧紧依靠有实力、有积极性的企业共同做。如泥鳅、青虾人工繁育技术研发都是与企业合作成功的典型。

我们还可以借鉴企业家的智慧,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有体会。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或者是生产亟需的技术,是企业先做出来的,我们再总结完善,使之成为成熟的、可复制的新技术加以推广的。借企业家的经营经验将技术与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等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近期,淡水团队就在探索泥鳅产业化运作办法。只有将技术集成起来,才能使之形成规模化生产;只有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将产销加一体化,才能形成产业化;只有产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

3.2.3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搞研发、做推广近几年的重大技术成果的取得,都是各级站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干出来的。李中科、肖国华岗位专家连续3年率领团队成员在一线研发出了泥鳅、青虾等繁育技术;王凤敏副站长、岗位专家带领团队在丰南研发集成出了设施养虾技术;保定站长期在一线研发中华鳖、冷水鱼高效养殖技术;衡水站在一线推广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技术取得了成功,有力地促进了渔民增收,今年推广面积达到300hm2。离开了一线,我们技术推广站就失去了优势,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3.2.4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在这方面唐山站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第一,给科技人员定方向,使技术人员有主攻的目标;第二,派技术人员到一线去实践,学会研究方法,掌握关键技术,带着农民干;第三,回站后认真总结。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肯定会成为专家。

4全力做好下半年的工作

4.1各站要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是我们的行动目标和纲领,我们在编制规划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级主管部门搞好衔接,力争将我们的规划内容和工作重点纳入本地的渔业或农业的“十三五”规划中。

4.2谋划好明年的重点项目

科技成果登记改革后,凡是需要登记的成果,在鉴定或验收时都需要有当地科技主管部门或省直厅局科技主管部门立项方可。这就要求我们提前做好项目立项申请工作。一是正在实施的项目未立项的,要做好项目申请;二是结合当地的重点工作准备研发和集成示范的项目,要组织专门人员编写,有计划地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申报,争取纳入明年的预算。省站将在大宗淡水鱼循环水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设施养虾、重大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积极谋划。

4.3高标准完成今年工作

4.3.1做好疫病防控工作7-8月进入高温季节,是水生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各站要密切关注,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要及时发现疫病苗头及时做好预防;二是发病后要及时指导养殖者采取措施。有重大病害和疑难问题及时上报省站,省站将组织专家会诊,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

4.3.2继续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的技术推广工作要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年初布置的工作计划,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并注意积累和收集数据。

渔业产业发展第8篇

进一步完善水产许可证制度与相关的渔业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在实地调查当地养殖区域的养殖负荷量与环境负载量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与养殖量评估,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而导致环境超载负荷,从而对水域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进一步明确科学的养殖排水标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严格控制养殖场的废水排放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但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对排放标准的规定还相对比较模糊,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严格、标准的排施规范。设立健全的水产养殖业管理系统与模式,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属于农业部门与水产系统,而鲜有环境部门参与其中,国内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水产业综合治理模式,把环境问题纳入水产养殖业的管理要素中。全面培养养殖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养殖业整体的环保水平,现阶段我国很多养殖从业人员技术水准相对较低,多数学历水平、知识水平不高,且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养殖业中不仅养殖技术落后,而且对环境问题也不够重视;相关部门要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的改善策略,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开设各类知识讲座与竞赛活动,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与使命感、责任感。

在养殖过程中,只要解决养殖用水的处理问题,提高其循环利用率,即可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要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率,要将水中的残饵、生物代谢物等悬浮物质、溶解性营养盐类等净化干净。现在水产上常用的水体净化方法有两类,即物理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其中物理化学处理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质、无机物等去除,而生物处理则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物质,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微生物的代谢反应。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不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养殖户要根据养殖用水的水质情况、经济条件来选择适用的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属于一种初级处理方法,其根据水体及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该方法的普及度相对较高。常用的物理处理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逆渗透法、吸附法、曝气法以及磁分离法等,其中针对水中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以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等进行处理;水中如果存在诸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以采用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质将有毒物质吸附清除,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中如果存在有害气体,比如氨气或者氯气等,可以采用换水、曝气等方法向水体增氧,清除有害气体;磁分离法主要是利用电磁分离原理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不过该方法的成本投入大,而且技术含量高,所以目前不具推广性。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可以有效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的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又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是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不过对于化学处理法而言,由于化学试剂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要限制其应用范围。

生物处理法在各种水净化处理方法中,生物处理法安全性高,且效果好,因此正逐渐成为水体净化处理方法中的主流发展趋势。生物处理法的原理如下:微生物与自养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对有机物产生相应的生理需求,因此可以在水体中人为培育有益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例如水中未被进食的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一些藻类、高等水生植物等微生物和自养植物的营养来源,从而防止残饵、代谢物累积,对水质产生破坏。不过通常不会单纯地采用生物处理方法进行水体净化处理,而是要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制作生物滤器,将净化生物利用生物膜使其附着在固体表面,比如鱼网、贝壳等,可以有效除去悬浮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常用的生物滤器包括滴滤池、浸没式固定床生物滤器、流化床生物滤器、生物转盘以及生物转筒等多种,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处理效果好,因此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可以通过在水体中投入有益生物的方法来净化水质,比如光合细菌、绿藻、水生植物、酵母等,其中绿藻可以摄取二氧化碳以外的低分子有机物质,比如醋酸、葡萄糖类等,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增殖,而且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类与生物耗氧源;而在水体中投入光合细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也可以对病原的繁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净化池中适宜生长的生物如下:龙须菜、西施舌、贻贝等适用于卤水种类;而水耕蔬菜、浮萍、布袋莲、蚬等适用于淡水种类。

总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巨大,水体污染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特别是食物污染严重的今天,更应当注意对于养殖业水体的保护,特别是缓流和静水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制度面与技术面着手,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环境问题,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繁荣发展。

本文作者:杨明伟工作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渔业产业发展第9篇

一、注重高定位,规划风情渔港美景。

以更大格局、更高视野拔高渔港小镇定位,形成有重点、成规模、能落实的总体规划体系,目标建设长三角地区(国际)一流渔港经济区,精美打造“三大美景区”:一是渔港风情休闲区。紧邻海王禅寺区域,规划建设渔港体验中心、渔港会展中心、渔港研学基地等核心业态,配套建设渔港影城、渔家客栈、渔人码头等功能业态,优化设计水、陆两条精品游线,真正让游客在渔港区枕海听涛、休闲度假、观景尝鲜。二是沧海桑田游览区。紧扣“乘船看大海,东方观日出”的渔港特色,优化出海游线两岸景观品质,沿线包含现代农业观光、水产养殖示范、滩涂赶海拾贝等特色项目,感受黄海湿地沧海变桑田的奥妙,丰富渔港出海旅游体验。三是水绿生态康养区。依托“新时代双拥林”、阳光林场及海堤路景观廊道等,打造水上森林、树下木屋,建设湿地公园、滨水公园、森林公园,配套特色风情民宿、一级旅游驿站,突出养生、养心、养肺,让游客置身天然氧吧,“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可以数星星”。

二、注重高品位,打造特色渔港美食。

围绕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依托渔港经济区资源禀赋,立足黄沙港渔业产业根基,精致打造“三大美食区”:一是特色海鲜餐饮区。集聚打造以海鲜美食为主题的高品位特色街区,优选30家以上海鲜餐馆,培养100名以上海鲜名厨,集合海鲜烧烤、海鲜火锅、海鲜自助等多种形式,集中“鱼、虾、蟹、贝”等海鲜种类,举办海鲜美食节、健康海鲜节等节庆活动,同步品牌化精深加工、营销推广一批地方海产品,让游客品味“舌尖上的黄沙港”。二是精品餐厅消费区。沿黄沙河生态轴两岸,合理布局品牌商业餐厅。涵盖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儿童餐厅、音乐酒吧等形态,包含粤、川、鲁、淮扬及东北、西北各大菜系,确保2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连锁店入驻,集聚渔港人气,形成旅游消费,拉动地方经济。三是个性渔家体验区。结合渔家风情民宿打造,个性化定制“深度体验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住在民宿、行在渔船、游在黄海”的独特体验,深入感受黄沙港渔家生活,定期随船出海捕捞,自我选择海产品,自我烹饪海产品,多元化满足游客游玩的互动性、参与型和亲子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