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子入门基础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6: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入门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子入门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概论 课堂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 案例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1课程介绍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一些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关于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重要商务手段得到迅速的普及和推广。目前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从事电子商务营销的企业已经在世界经济领域崭露头角。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现实中电子商务交易的模式、方法、技能,明确目的、掌握任务、体验现实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该门课程每周课时为4节,全部采用教室上课讲授的方式。

2课程改革的背景

《电子商务概论》采用的教材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理论内容由浅入深,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入门要求。如何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联系起来,成为了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

3课堂改革的理念和实施

3.1理论知识的传授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中技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一些电子商务相关的概念、模式、方法等基础知识都是直接通过课本传达给学生。这样会造成学生虽然对于电子商务行业感兴趣,但是不愿意去学习书面上无趣的理论。所以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笔者通过制作简洁的PPT课件,让课本繁重的知识点变得清晰。有时候仅仅讲授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它。例如在介绍携程网时,只有课本的两张携程网的图片,学生没有办法了解这个网站的优势劣势。所以携程网在酒店和旅游预订方面的细致服务,笔者通过保存图片的方法,详细地为学生讲解。笔者为学生选取了新加坡史各式酒店和地中海邮轮一站式服务的网页,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例如在进行网上开店这一章的讲解时,只是依照课本的步骤讲授知识点,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目标。所以在讲解这一章时,笔者带去了笔记本电脑,通过连接手机热点的方法,使电脑能够正常上网,让学生通过讲解之后独立在淘宝网上注册账号并且进行开店流程。

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技能训练的相辅相成,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3.2模块化教学

教材中,关于电子商务基础的知识分为了11个章节。各个章节之间有联系,但是比较零散。所以笔者把课程分为了五个模块(见表1)。

教学时各模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独立性是指各模块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掌握其知识点;关联性是指各模块间存在相互关系,在重难点设计上应该加以配合。

模块一是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此模块包括第1章(认识电子商务)和第2章(电子商务平台),分别需要6个课时。这个模块是电子商务入门基础知识。

模块二是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此模块包括第3章(商业电子商务)和第4章(金融电子商务),分别需要8个课时和6个课时。这个模块重点讲授旅游网站和以网银为主的金融电子商务。

模块三是实践电子商务,此模块包括第7章(网上购物),第8,9章(电子商务安全)和第10章(网络营销),分别需要8个课时,10个课时和8个课时。这个模块重点讲授生活中的电子商务实践。对于刚系统接受电子商务教育的学生,还需要提醒他们建立电子商务安全意识。

模块四是电子商务的前途,此模块只包含第11章(网上开店),需要10个课时。这个模块注重学生亲手实践。

最后一个模块是关于电子政务和远程教育的章节。一共需要14个课时。

3.3案例化教学

本课程重在理论讲授,但是案例教学的辅助对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者不仅充分使用课本提供的案例素材和习题,而且多次使用课本外的案例素材作为教学材料。例如在讲到网上广告这一章时,互动广告的介绍单凭课件讲授,学生无法理解“互动”的含义。所以笔者在课外搜索了不少的互动广告flash素材。这堂课学生的反映良好,也是真正起到一个“互动”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远程教育这种看似枯燥的章节时,可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全球著名远程教育课程可汗学院的网上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远程教育。

3.4自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知识点和实际操作给学生看之外,还要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动脑寻找解决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网上调研时,需要了解什么是调查问卷。可以让学生自由分为小组,以小组形式自由设计问卷。之后选出设计得最合理的问卷进行讲解和奖励。在学习知名网站的章节时,笔者通过播放介绍这些网站的视频,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踊跃发言的小组可以得到加分奖励。

3.5成绩评定体系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以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成绩占60%的基础上制定的。平时成绩的给分,除了传统的上课表现和作业表现之外,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会接收到一个需要自己寻找资料制作课件并且演示的任务。这个任务对于中技层次的学生来说虽然有难度,但是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文字编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能够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地讲解出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为此,他们必须提前预习、查阅大量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设计讲解思路和内容等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才能。

第2篇

关键词:提高教学 入门课程 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176-01

1 为什么《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难学

第一,除了生源问题,中职生的素质比较低,大多数学生初中都是学习能力比较弱,或者不爱学习,具有比较严重的分化情况。在中考后选择专业的原因中三成是为了以后能够有所发展,三成是听从了父母的意愿。仅剩下的才是真正喜欢本专业的。而且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没有信心没有动力去学习。

第二,中职学校的电子类书籍内容不够详实,只有结论,没有中间理解的过程,学生无法接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加入不少课外教学内容,学生不愿做笔记,一边做一边理解又是一大难题,往往为了写笔记忽略了理解。教材在编排内容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的逻辑性,在讲解原理中又忽略了实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又不能接受这么深奥的理论知识。更何况,中职类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中不需要掌握过于繁琐的理论知识。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仍然采用我讲你听,我念你记得方式,在教学中缺少创新。这样的教学必然没有较高的效率。

2 如何提高教学的措施

从今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看,可将其中教学设计原则概括如下:(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2)注重对学习环境的创设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环境。(3)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4)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路径和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知识的认知和内化。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②在基本的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操作方法和调试技能的前提下增加探索性试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采取开放式试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进行装配、调试并能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笔者认为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时重点应放在万用表的操作学习上。

③教师设计一项学习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项学习任务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掌握晶体二极管的特性时,可以给学生设计的一个任务,即“制作直流稳压电源”,并通过具体的电子产品制作过程来理解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④搞好师生互动,实现教学交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他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当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融合的时候,就能形成较好的互动氛围和环境,取得真正的效果。

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的时候,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成绩的不理想更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失去信心。这时候作为任课教师要时常询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到交流补充和讲解。

3 结语

简而言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关键是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善于运用学科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在教学教学中充满创新精神。只有具备了创新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得开展教育。

参考文献

[1] 林生华.浅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1).

第3篇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

1、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2、学科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以及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提高相关教学要求。

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测量、机械基础、传热学基础、工程材料、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及自动化控制、通信导航、运筹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等知识领域。

3、专业知识

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须覆盖相应的核心知识领域,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实践中的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核心知识领域一般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载运工具理论与技术装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港站枢纽规划与设计、旅客运营组织、货物运营组织、运营调度指挥以及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交通运输商务、交通运输经济、交通运输安全、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等知识领域。具体课程及内容,可针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共性知识领域,也可结合某一种运输方式(道路、铁路、水运、航空)或者综合运输的特点设置。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1、到大型的交通运输企业,比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就业。这是交通运输专业对口的行业,并且入门比较低,工作比较容易上手,待遇也不错,许多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这些部门工作。

2、到物流公司就业,比如顺丰等公司。随着电子商务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也迅速壮大,吸收了大量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有时还会出现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3、到国家交通部、地方交通厅(局)、行业协会等单位就业。这些单位一般都是公开招考,职位大多工作稳定,并且社会地位高,很受毕业生的青睐。

第4篇

【范文一:职中计算机教学计划】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检索知识信息、进行文字书写和图文编排、进行绘图并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信息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信息检索、文字处理、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学习运用计算机工作,是当代社会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操作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量大,目标要求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一般地,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电脑可以打游戏,好玩。但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深入,有的学习内容需记忆理解,并且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下面具体说一说:

1、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应用多媒体教室时,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而将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示,使各种操作具体化,避免了用嘴说不明白的弱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投影,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拆装各种电脑部件。由于网络机房既可以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如讲解的内容广播到每台学生机上),还可以让学生立刻自己上机操作。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下一次课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如在计算机网络IE浏览器使用一节中,就可以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应用浏览器获取帮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允许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对一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有关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来处理,在“自学指导法”中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千万不可放任不管。如可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等。“讨论研究法”的运用能激起同学们对问题的争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比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化一节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我为了发现学生特长爱好,更好地关注个性差异,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自我,教学中,每学期我选择十几个小课题供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学生有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争论的气氛,将问题解决好。当然这种“学生试讲法”在一开始时教师要多指导,可提前将任务布置给一部分学生,以避免失败,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行此种教学法时教师应像导演一样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反应,及时总结其学习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保证由学生做主角的“戏”演成功。实践证明,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发挥辅助教学软件的作用,补充教学环节的不足,学生学的知识应该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好这些辅助软件的作用,切不可为了省事而完全让学生自学。因为这些软件内容单一、简单且往往和教材内容不一致,如果完全按照辅助软件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可能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

4、缩短理论课讲授时间,强化上机训练,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为强化这一环节,在理论课讲授时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缩短授课学时、增加上机训练时间。上机时除加强辅导外,每次上机,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每次上机都要写好一个上机计划,上机计划要具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玩”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次上机操作,使每次上机都会感觉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相继建立,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具有一定水平的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硬件的保证。这几年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教学质量上去了。

总之,教学中,我认为应关注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既要明白什么是知识,为什么这样,还要明确如何做,怎样学,有啥用;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认识,既要明确能力具体分解为哪些,还要明确什么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同时还要明确如何评价学生能力。三是培养怎样的学习品质、态度、情感以及思维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技巧、方法,而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在心理上猎奇、思想上向恶、行动上造假,最后危害社会。要知道,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利用计算机损害个人事小,危害他人和国家事大。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心理、良好品德和良好思维方法的培养。

【范文二:职中计算机教学计划】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都应该了解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各种常规操作,并能应用于各行各业。本学期我任教中职一年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

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

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演示、实践、任务驱动法;

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

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

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材分析教材特点:

1、教材内容。这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较为丰富,重点章节突出。我主要教授一、二、三、四、五和七这六章。主要内容是基于目前广泛应用的Windows操作平台,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并简单的介绍了文字输入方法,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处理等内容。

2、教材重点突出。本教材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为主,重点介绍WindowsXP的基本操作,突出了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够注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本教材的最大特色。

3、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体现教材的先进性,以保证学生所学技能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在教材的力求介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对于常用的算机软件,力求选用最新的版本。

4、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根据计算机专业的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核与知识结构,在保证学生必备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操作内容。

四、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

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8周,约计授课9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5学时,实践55学时。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

2、认识微型计算机

3、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4、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

5、数制与编码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WindowsXP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WindowsXP入门

2、管理文件

3、管理与应用WindowsXP

4、维护系统与使用常用工具软件

5、中文输入

教学要求:

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查找和重命名等操作;

3、了解计算器、记事本、画图和多媒体应用程序、掌握Windows系统中的屏幕显示设置、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

第三章因特网(Internet)应用

1、连接Internet

2、获取网络信息

3、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要求:

1、掌握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2、IP地址的表示方法,会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3、会配置浏览器的常用参数及使用搜索引擎

4、会申请电子邮箱,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Word入门

2、格式化文档

3、设置页面与输出打印

4、制作Word表格

5、图文表混合排版

教学要求:

1、了解Word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Word文档基本操作、编辑、格式化。

3、能熟练地应用Word的表格功能进行表格的创建、编辑、调整、修饰、计算和排版。

4、能熟练地应用Word图形功能,进行图形的插入和绘制,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

5、能掌握Word其它功能,如插入艺术字、页面设置、打印文档、使用公式编辑器

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Excel入门

2、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3、格式化电子表格

4、计算与数据处理

5、制作数据图表

6、打印工作表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2、学会建立与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方法。

3、能对工作表进行简单编辑、格式化。

4、能用Excel的公式与函数进行常用的运算。

5、了解数据库管理方法。

6、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

1、获取多媒体素材

2、处理图像

3、处理音频与视频

教学要求:

1、掌握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2、了解并使用ACDSee10版本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

3、熟悉会声会影的操作界面、常用功能及特点

4、编辑整合不同素材,添加效果,完成方案

第七章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PowerPoint入门

2、修饰演示文稿

3、编辑演示文稿对象

4、播放演示文稿

教学要求:

1、掌握PowerPoint编辑区的组成,各窗格的功能

2、会对PowerPoint背景进行修饰

3、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各种对象的操作

第5篇

关键词:实践基地;创新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4-02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是以实践性为主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不仅涵盖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还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设计的平台,实践基地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学生实践训练的入门向导。

知识结构是人才素质的一种“无形”存在,能力则是知识的有形体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也从理论教育提高到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我们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其能力结构中不仅包括敏捷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应有实践性很强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存在的几个问题

原有《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中,虽然重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教学形式上说,主要是在实训教室里,先由教师讲授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再由学生按照原理图和操作说明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只要被动地“照葫芦画瓢”完成操作就行了,极少有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得到充分调动。

2.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训内容一般都以实训教室现有的设备,和从市场上购买的成套的电子产品“套件”组装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所学课程和知识体系的联系有限,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跟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面对竞争激烈和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当今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学生很难实际动手体验,所以对许多与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与图片中。

针对上述现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不仅要将原来的学时压缩到少而精,还要着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最大的自主空间,尽量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电子技术实训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参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不仅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先要抓住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总之,通过学生在各个层次上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学生在毕业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电工电子实训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创新潜能,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电子电工实训是大学生在大学中重要的一门科学实验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训过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安排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设计发明作品或电子小产品,帮助学生带着兴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课程内容较多,特点各异,就拿电子工艺课程来说,它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很多内容属于经验和技巧。针对这门课程的这些特点,在实训中,我们采取“激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焊接技术时,在讲课前先安排一定学时的焊接练习,让同学们在没有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自己动手,自由讨论,结果不少同学发现了很多问题,然后再开始教授有关工艺知识,此时学生不仅听得认真,抓住重点,能够对症下药,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入门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老师再讲解焊接操作技巧和质量控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找到不足,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起到了训练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变为主动的“学习”,上课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远远胜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此外,在每一次的焊接练习中,我们只为学生提供导线等基本器件,而具体的焊接造型由学生自己设计,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想象力,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研究出更合理的方案。因此,每次练习完,学生的作品总是千姿百态,好多同学设计出了让老师都感到惊喜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思想。只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复杂的实际情况下应对自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第6篇

摘要:电子技术课程是中职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从中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阐述了“知识+操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并对具体实施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索;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模拟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使用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组装工艺水平。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电子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很难学好这门课,原因就在于陈旧的教材及老式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技校学生的特点,也与中职校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进行探索与改革。

一、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及老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校电子类专业使用的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较落后,很多教材都是由大学教材改编而来,理论性太强,就现在的技校生而言,基本上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重理论,轻实践,与中职校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在教室上理论课,讲授的是诸如各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各种参数的推导与计算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而实验内容也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是由老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电路和器材,实验时先由老师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过程、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讲述一遍,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由于现今的技校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无法全面掌握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不能详尽地分析各种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成了实验的旁观者,而在做实验的学生也是“照葫芦画瓢”,机械地完成了实验内容,甚至于做完后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实验兴趣,而对高深的理论知识更是望而却步。因此有必要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过程进行新的探索,找出一条由纯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到既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验(实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适合中职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根据中职校对电子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实际能力培养的原则,对原课程内容进行大胆整合,对理论偏深的内容和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对于各种单元电路,只要求掌握其工作过程及功能作用,而对于繁琐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计算则删去不讲,把重点放在如何“用”这些电路上。故而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放在实习室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论证”的教学模式转到“知识+操作技能”的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此,将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多个主模块和子模块进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每个模块都给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达到的操作技能。在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能分析判断各模块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组装各种电路的工艺水平。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各模块的知识点及对各模块电路的功能测试、分析与应用。

三、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想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做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连接点,一定要向学生阐述清楚,否则前后知识脱节,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电子电路,几乎所有的电路参数、数据、波形都必须通过电子仪器仪表才能反映出来,电路原理图与实物装配图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基本功练习。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会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练好元器件在线路板上的焊接基本功;认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并能用万用表测量其参数。

2、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点的讲授时机。对于每个模块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要进行科学的安排,有的模块可放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讲述,如电子仪器的使用,老师必须要边讲授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入门。有的则可放在实习后用讨论、提问、总结的形式获得。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可先让学生动手装配与测试,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得出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只取决于反馈网络的电阻与输入电阻的比值,与集成运放本身的参数无关。这种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牢记。

3、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每个子模块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开始的几个模块都要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与其对应的实物进行对照说明,引导学生在万能板上设计电路装配图。要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对于实习中发生的故障,以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分析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和部位,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到排除故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表彰先进,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每个模块结束后,都要评出该模块的“学习之星”,表彰先进,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5、改变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改变过去以理论考试和实验报告成绩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操作情况、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正确性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扭转学生只重视理论考试、实验结果,不重视实习过程、不动脑筋、抄袭别人实习数据的现象。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兴龙.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 方向;结构;细节;处置

这么多年以来作为职业教育来讲一直都在进行着改革,可以说一刻也没有停下过它的脚步。这些教改包括课程构建、教材体系结构、教学方式与方法等等不一枚举。特别是一些专家型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为此倾注了不少心血,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你会发现:不管是从研究的内容还是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都普遍性的具有普教系统的教育教学影子,更多的关注于教法的体现(至于是否与职业技术的学习是否匹配、适合与否却很少关注),极少甚至基本没去涉及培养的方向性和课程结构性方面的研究。职业技术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纯理论基础的学习,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尽管这种理论不一定要好高深)之上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这些既与普教有关联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更多的欠缺表现在作为老师的缺少行业具体的应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规范。其实知识不在于多,更多是要会去用才是根本。还有就是最近几年来的国家教委所属的全国技能大赛(从本科、专科到中职以及国家劳动部所属技工院校的行业竞赛,本人也曾受邀参与过行业技工院校的竞赛指导与考题设计工作)的举办更是促进了各校使出浑身解数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就是从电类专业的教研角度探讨能力建设所涉及的一些因素的点滴尝试,以求抛砖引玉。

1 学科培养方向的确定

这点是前提。因为专业方向确定了所培养对象今后适应什么性质的工作。也就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其次就是在大方向确定下后的层次确定问题,因为,作为劳动者的素质决定其工作性质。不同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人会就职于不同的岗位。对很多比较大的学校而言,由于所招生规模比较大,那么培养方向就越显重要。还有就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我们面对的培养对象能力和素质是参差不齐的。那怎样来处理这些实际存在的实际问题呢·那就需要考虑一个多层次多方向性的培养方式(这点对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随之提高),还有就是相应的经费的支持和实验设施的配套。这些已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范围了。

本文力求从一个比较单一角度来谈谈培养方向,就是在略去学生已有的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的培养方向的确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具体的专业方向设置问题。电类专业从一开始比较单一的设置方向就是家用电器,这之后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和一些学校的师资水平的改善所开设的专业方向逐渐有所变化。这个变化在笔者看来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并且略显模糊而没有清晰的培养方向可言。就目前的就业方向来讲(就业方向也就意味着影响我们的培养方向),企业流水线具有比较大的用工量,这也是众多学校都能培养的普工。其次是电子企业需求量较少的也是比较好的岗位——检测,这种岗位要求人员就要高于普工了。再次就是企业研发部门所需的研发人员(这点我想在此解释一下,作为教师而言不要看到研发二字就感觉我们的中职学生高不可攀,或者认为不是中职所能达到的培养层次,其实这是个认识上的个误区),特别是那些中小企业的(比如重庆一些小家电生产商,LED产品制造商)。而研发人员的素质需求也会是因工作层次而要求有所不同,有些性质的研发工作作为中职生而言是完全可以达到它的需求的。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设置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问题了。

培养方向的确定是建立在对用工企业实际需求的考察来确定的——到底用工企业的工种需求具备何种能力与哪些基础知识水平的劳动者!而不是坐在办公桌边凭空的想象。我想这点恐怕目前对众多学校而言都没做过这个具体的工作。因为在对教师的考核体系里没有这些规则。那么可以想象,培养方向的问题就是一个凭空想象和模糊的概念。这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比较差也就能够理解了。其次是目前以学科教育为基础的课程结构模式总体上看还未有突破,具体表现的就是基础性知识的广泛而无具体针对性,单纯理论知识而无相应的具体应用的实现形式,这样就难免体现出与应用的脱节,间接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的探索意识的缺失(后面将会谈到对这一体系的实验系统构建)。

第8篇

摘要:钢琴作为音乐的一门学科, 他的表现力与高超的技艺在很长时间以来,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钢琴的学习可以使人们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同时训练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培养专注的精神和勤奋的学习态度、开发智力、增长知识等等。我们现在所说的键盘乐器主要指的就是钢琴,因为他的用途广泛,他有着乐器之王的美称,就是因为他有着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的特点。其次有电子琴、电钢琴、手风琴、脚踏风琴。他们的技术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只是其表现力与音色产生了不同变化而已。本文将着重介绍钢琴的基础与钢琴入门部分基础知识。

关键词:钢琴基础;钢琴入门

作者简介:杜义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040-01

钢琴基础

一、五线谱的学习

二、基本姿势

三、键盘的识别

四、入门预备练习或触键练习

A、就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多少都不尽相同。我认为4——6岁的孩子,只能作为启蒙性的学习,不能强加负担性的去学习钢琴,所以一次性教给学生的东西和练习的东西就应该很少些,况且年龄偏小一些的孩子更需要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才会做得更好。8——9岁以上得孩子甚至青少年、中年、老年人都可以一次性地把五线谱的高低音谱号及其写法、线、间、上下加线、包括音的排列顺序一次性讲解。至少让学生明白高、低音谱号以及从中央C起依次往上往下的唱名顺序doremifasollasi 与音名顺序CDEFGAB。着重强调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从中央C往上是doremifasollasi,往下是dosilasolfamire的相反顺序。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开始往往不会学习更多的音, 我建议第一节课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会超过两只手的五个手指的自然顺序练习罢了。重点应放在掌握五线谱的读法以及正确的非连奏单音的指法练习上面去。

B、基本姿势

学习钢琴首先遇到的就是坐的姿势了

坐的姿势——琴凳的高低对坐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应以弹奏者坐在琴凳上,肘部与前臂和琴键基本上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或略高于键为宜,人与钢琴的距离以上臂和下臂在肘部处的转角稍大于直角为宜,如果小于直角,身体的离琴的距离太近,会影响手臂的移动和用力,离得太远也不好,这样用不出力,又不舒服,手指和手腕的动作也不方便,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坐好后使腰部基本挺直, (“基本”的意思是指自然状态,不是像舞蹈演员那样做到挺胸收腹,挺直就是不可以驼背弯腰。)身体略往前倾。坐凳子不要太过,大约用臀部的三分之二接触凳面比较合适,不要坐满,让身体的重量落在双脚与臀部这两个部分的支撑点上。年幼的儿童如果坐在琴凳上脚落不到地,一定要放一个高低合适的小凳子垫在脚下,以保持脚的支点作用,小凳子的高低以孩子坐好后从大腿到膝盖处稍呈向下的斜坡状为宜。

手的姿势——我们学习钢琴专门会提到注意“手型”,手型指的就是手在键上摆放的 姿势。手型的正确摆放对以后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弹奏钢琴首先要求手臂放松,手腕柔顺,手自然的呈半圆形空握拳状态,手指略向里弯曲。手腕与琴键键面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手指所有的关节都要凸起不要凹陷,其中掌关节为手在琴键上拱形的最高点。

C、键盘的识别

键盘从颜色上分别为黑色与白色两种颜色的键。白建从最下端到末端都为依次排列,但我们仔细一看黑键立即就会发现他们其中的排列规律,两个一组、三个一组依次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下去的,但是,在黑键的排列中它并不是像白键一样一个不漏的依次排列,而是每两个黑键的中间都会相隔一个或两个白键,而我们就是通过这个不同点直接或间接的去区分他们的关系的。这样一来,我们再把钢琴上的键列为组数来区分就会变得更加简单了。

D、入门预备练习

这时候我们所有弹奏钢琴入门的知识就大致讲完了(当然不包括所有的入门知识,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之类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接着就应该开始上键练习了,当然钢琴手指指法我们就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入门预备练习我认为从非连音以及先练习单手弹奏比较合适,我总结出:初学者下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起手臂下键,二是抬指下键(在很 多孩子弹奏的 过程中我们发现都不会正确的去应用手臂分句与断句),我认为这就与单指练习以及断奏的练习做得不够充分,在我与其他老师的教学中,这个知识点有些老师用的是抬指下键的方法。这一点我需要非常强调的就是千万要注意气息的应用,而哪一种方法都不是错的,但我认为初学者最好用抬指下键的方法会比较好,这一点很多老师以及学生值得注意。

综上所述,仅仅是一些文字性的说明,不代表懂得这些意思就会正确的去弹琴了,而钢琴的学习是一门很强的技术学科。我认为作为初学者,能够把以上的全部内容都很好的学习与把握的话,那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学过这一学科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学习钢琴的每一个知识点大概都需要一到两个星期才能完全去熟练或把握好它,所以,可想它的学习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由于钢琴这门乐器在这几个世纪得到的飞速发展,在我们长时间以来的教育教学中,遗留和形成了大致统一的一些比较好的钢琴家的作品和大量的从事钢琴教育的前辈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2]、《哈农钢琴练指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3]、《车尔尼钢琴练习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

[4]、《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修订版)(作者:韩林申李晓平 徐斐 周荷君编李晓平执笔修订 )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C#;程序设计;教材建设;应用型院校

0 引言

自从微软公司于2000年宣布实施.Net战略,即号称“为未来十年做好了准备”,目前平台已逐渐成为开发人员创建各种应用、服务的首选平台之一。C#作为.NetFramework框架下的首选语言,是一种简洁优雅、多用途、面向对象的现代化语言,它兼具c语言的语法特征、VB的快速开发特征、Java的虚拟机运行特征,可谓集百家之长。目前就业市场对C#相关岗位的需求很多,故开设C#或者基于C#相关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典型的相关课程如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 Form应用开发、ASRNet Web应用开发、WPF程序设计等,相关的教材书籍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教师和学生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有力促进了相关课程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

1 C#相关教材书籍现状

虽然目前市面与C#相关的教材品种和数量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在我们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甚至有错误之处。这其中典型的问题可以大概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设置问题、讲解方式问题、知识性错误问题等。

1.1 内容设置问题

内容设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有些优秀的教材,由于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原因,只有针对C#1.x或C#2.0的版本,而没有随着C#的升级而出版相应版本的书籍,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有些国外优秀书籍的中译本,主要是由于中译本的滞后性或者英文原版停止更新导致;也有部分较好的中文教材,由于被众多的教材书籍淹没,导致没有再版的机会。

(2)内容安排过于繁杂或太过简单。虽然有部分经典的英文书籍更新频度高,内容覆盖全面,但是由于内容太过繁杂,导致这种书籍不适合做教材用,且诸多经典英文书籍中译本质量备受诟病,也影响了这些书籍在高校使用的普遍程度。另有部分中文教材书籍,设置的内容太过简单,仅适合作初学者自学入门或者作为课外辅助读物,无法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使用面较窄。

(3)教材内容太过抽象或充斥长篇累牍的代码。部分书籍整篇充斥着长篇累牍的代码,却几乎没有对代码进行分析,讲解太过抽象,不能满足应用型院校的实际教学需要和培养定位需求。这类书籍仅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拟朝中、高级发展的学生有用,对初学一门新课程的学生基本上毫无用处。对于部分提供电子版源代码的教材,学生更多地停留在把项目工程代码直接打开运行并查看结果了事;对于没有提供电子版源代码的教材,学生则基本停留在将纸质书上的代码敲入Visual Studio中,没有深入分析和消化吸收的过程。没有坚实的基础作为根基和保障,是无法架起高楼大厦的。与之相反,也有部分教材书籍整篇是大量的文字叙述,而缺少实例代码,这对学习一门新课程和新技术的学生是极其不受欢迎的,看过之后如水浇鸭背,时间稍长,在头脑之中没留下任何印象。

(4)仅安排控制台(Console)相关内容,而不设置相关Windows Forms的内容。虽然一般都认为控制台程序更易于学习C#基础,但是却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就如学习另外一门C语言,而C语言正是一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让很多学生对程序设计失去兴趣的一门课程。

1.2 讲解方式问题

讲解方式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材语言太过专业化,这样的好处是准确无误,但缺点就是晦涩难懂。比如有些书籍为了准确,会经常引用MSDN上的一些描述,而MSDN上的很多描述都不符合常规表达习惯,这种情况在MSDN中文文档中更是如此。

(2)知识讲解过程中的案例规模不当或案例设计缺乏趣味性。部分教材动辄数页甚至数十页的代码,缺乏分析和解释说明。这种方式甚至会让很多中级开发者望而却步,感到索然无味,更不用说对初学者了。

(3)案例设计缺乏趣味性。部分教材书籍案例规模选择得当,但是缺乏趣味性,很多例子都是照搬C语言相关教材书籍的常规例子,导致c群像C语言一样难住了一届又一届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4)难度把握不好。部分教材在讲解C#语言基础知识时,喜欢使用数据结构的知识来讲解。众所周知,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包括很多IT从业人员),数据结构方面的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数据结构的例子来讲解C#新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重点转移,甚至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讲解方式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示例多、讲解少,整个书籍具有大量的实例,但缺少基础知识的讲解,仅仅只是大量示例的罗列而已,缺少对本质内容的讲解,学生也因此而理解不到位,最终只会些花招而内功不足。这种类型的书籍可以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用作课后练习之用。再比如案例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1.3 知识性错误问题

少数教材在基本概念性知识方面存在错误,如DateTime、TimeSpan是典型的结构,但部分教材称之为类,这些基本性的错误容易误导学生对这两种数据类型的理解。

2 教材建设实践

2.1 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鉴于当前C#相关教材书籍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根据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学生反馈,我们认为《C#程序设计》教材的建设应围绕几个方面进行:①教材内容应兼顾应用型院校的教学需求、学生特点的共性和不同高校因为不同课程体系设置而导致的不同需求;②教材案例设计兼顾案例规模的合理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可适时考虑即时案例;③教材讲解方式应力求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性;④教学过程应力求学生全程参与,发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并且针对学生的练习设计遵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形成梯度;⑤教材应开启适当的窗口,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或了解更多知识的窗口,同时对学习稍感吃力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有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理解的机会。

2.2 教材内容

教材在设计安排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各院校由于课程安排而导致的需求个性化,内容安排应兼顾广度、深度,紧跟C#发展动向,知识新颖、内容丰富,安排上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

2.3 教材特点

根据教材建设需遵循的基本思路,我们认为教材应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新颖全面、通用性强。不仅要包含C#2.0的知识,还包含C#3.0、C#4.0的很多新增特性内容。各章节的知识涵盖了近几年讲授所积累的知识,少数几个章节根据兄弟院校的反馈而增设,基本能保证该教材在各应用型高校的普遣性。

(2)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写作本书的目的,尽量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把知识讲解得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3)示例规模控制适当。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新知识时,不是缺少长篇累牍的代码,而是缺少针对性强的精炼小示例,全书配有大量精选示例,帮助读者理解所学知识;而学生技能的提高,还需依赖综合性案例的加强和练习。

(4)示例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教材中的很多示例、思考与练习、实战任务等都来自于我们长期的教学积累,不少示例生动有趣而又有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编程枯燥无趣,而是能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又知道自己学有所用。

(5)思考练习层层递进,注重梯度。从课堂练习一课堂思考一课后思考练习一实战任务,逐层深入,综合性和难度逐步提升,符合一般的学习规律,逐步加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实战技能。

(6)问答环节设计。在每章都安排了问与答环节,讲解了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扩展一些课堂内的知识,为学有余力的读者打开学习更多知识的窗口。

2.4 教材使用

基于上述内容安排,该教材可以用作下述课程的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Framework程序设计、Windows Form应用开发、NET下的数据库开发等,同时也可以作为如下课程的入门教材或辅教材:WPF程序设计入门、入门、SQL入门、LINQ入门、多线程入门、GDI+入门等。

该教材的典型使用举例见表1,其中课程的课时安排均已包含实验课时,可按理论与实验之比为2:1或1:1开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