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7: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外阅读技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现状如何呢?据笔者调查,由于初中生学习科目多,课业负担过重,能让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大部分初中生基本不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也没有购买、阅读语文课外书籍的习惯,即使有,也只是一些与初中语文考试相关的练习册、试题汇编与参考书之类的书。偶尔有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看些玄幻小说、言情小说、卡通漫画等消遣书刊,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与方向,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提高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预期效果。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激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耐心和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技巧入手。
1.课前诱导法
学生之所以不爱课外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籍缺少了解。语文老师不必也不能每节课都把40分钟排得满满的,完全可以开展课前5分钟汇报活动。学生按班级座号顺序,一次2至3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如“读书故事”、“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课外新书、好书,或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老师自己也可以在课前,把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兴趣,再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就是书里的故事,建议大家课后回去好好阅读。你也可以在给学生讲到一半的时候,说本节课内容较多,不能继续讲下去了,建议大家课后自己找书继续看。利用课前诱导的方式,学生由原先的不知所措、应付了事,慢慢地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一次次地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一次次地被老师和同学鼓掌喝彩,就会不顾一切地自己找书看。初中三年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110人,每月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由最开始的25人次,到最后223人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这还不包括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的图书。
2.活动刺激法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事。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前诱导,学生没多久就会产生精神疲软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利用作文课时间,每月一次,内容可以有名著欣赏、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比如可以评选每月“班级读书明星”,依据学生平时在语文课堂内外的表现,对阅读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等,由学生投票,每个月评出5名“班级读书明星”;比如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手抄报展、创办班刊等,或邀请当地一些较有名气的语文专家学者进行各类学术讲座,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面扩大了,能力提高了,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了。与此同时,参加各类比赛的信心足了,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每年均有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比赛获奖,这与他们勇于参加班级开展的读阅实践活动有很大关系。
3.环境感染法
读书是需要氛围的,读书是会被感染的。一人喜欢读书影响不了什么,一群人喜欢读书,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就要善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环境。近年来,全国上下提倡全民阅读,读书成了社会良好风气。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学校成立“语文阅读实验室”、评比“书香班级”这一大好机会,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就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借出1本,一月一换,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最终达到知识阅历提升和身心和谐发展的效果。同时,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学生在这样的读书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课外阅读,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氛围好。另外,“生活是个大课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社会大环境,览名胜遗迹,读文史名著,寻根源脉络,做社会调查,写游览心得,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所以每到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就备受班级学生喜爱。
4.以身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爱语文课外阅读,教师自身要爱课外阅读。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课外阅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语文教师在班级里应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爱读书爱看报,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每到班级读书实践活动时,我都会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阅读名著、一起畅谈感受、一起构思写作、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收获成果……以期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老师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明显的,他们像是找到了核心,课外阅读的劲头更足了,热情更高了,当然,班级的语文成绩也由原先的年级中游跃升为前茅。
5.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谚语,引导学生赏析品读,为学生找到精神动力与支持,鼓励他们坚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朱熹、欧阳修、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为他们树立榜样,鼓励他们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中喜爱课外阅读且取得进步的同学,比如每月5名“班级读书明星”,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激励、表扬、喝彩,并请他们给其他同学谈谈进行课外阅读的收获与感受,鼓励他们赶超。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渴望与兴趣,并付诸行动,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可是,很多语文老师会为试题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出自课外而感到苦恼。笔者研究分析了几年来出现的中考阅读题型,总结出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有很多学生在碰到课外阅读理解题时习惯于立即就做,答题时在文章都没完整地阅读过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殊不知这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大忌。因为在没有弄懂全文意思的情况下就做题目,很多时候即使做了,也会将答题的方向弄错,导致失分。因为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中心相结合,才能答得准确。
“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应当将所给的材料迅速地浏览一遍,弄清所给材料的体裁、中心等,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对于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在浏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留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很多时候需要在初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回答准确。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喜欢先把题目浏览一遍再浏览全文,这个方法我认为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读文本,有的放矢,阅读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实施其他步骤。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时不懂的地方,如果问题中并没有涉及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忽略,不用去深究,也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所以,要想解答好这样的阅读理解题,通读材料是最起码的步骤。这样做,不仅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找,即带着问题找原文,前后联系
有的同学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喜欢就题做题。这样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做出来的答案肯定不会完整。因为每一个阅读理解的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主题紧密联系才能够得到完整的答案。如果就题做题,会导致答案的点数不足,甚至答题出现错误。
在答题之前,应当先审清题意,再审视阅读理解题的要求,将关键的字、词或句子用笔做上记号,作为答题的要点,也是可能的得分点,然后带着问题到原文中去寻找这个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再将前后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审一审、想一想。在联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与阅读的文字材料联系起来,经过缜密的思考,确定答题答的空间与范围。利用问题提供的文字信息,到原文中去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尽量使句子完整。要做到细读文章内容,机智从容答题。这样能保证答题的完整性,使答案更加有条理,更加准确,避免无谓的失分。
有时候,在与全文进行联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就能找到,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而且比自己总结的话更加完整、准确。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规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替换文中的原话。解答某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力求答案完美。
所以,在审清题目的同时,将问题归到文中的位置进行阅读,能够尽量保证答案的完整性,提高解题效率,又培养了综合概括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劳永逸。
三、做,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力求答案的丰富性
有的同学认为,阅读理解题只要做了就行,至于能不能拿到分,那就要看造化了。殊不知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肯定是不负责任,思想上较懒惰的,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想法。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也强调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1. 一定要作答。有些同学在解题的时候,碰到一些要求概括的题目或者“谈谈自己想法”的问题时,思想上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人不予作答。殊不知,这是典型的懒惰行为。我们的阅卷原则是问题只有作答才有可能给分,不答肯定不给分。所以无论多么难的题目,要鼓励学生作答,鼓励学生尽最大能力去解答,不能出现空白的题目。
2. 要言之有据。在答题时千万不能为了解答而乱写一通。不根据文章内容答题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题在本质上和不答题是相同的,不能得分。在答题的时候,只要是我们根据问题和原文所作的归纳我们都可以放到答案中去。只要不是瞎想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答案,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很多问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即时性和长远性的结合
所谓即时性,是指要紧密地结合课内作品的学习和讲授,同步阅读和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便全景式地、深层次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内涵、主旨。在这方面,《语文读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长远性是指新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师对高中生的整体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即时性的课外阅读并不难,大多数老师都在讲完课内作品之后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或拓展延伸之类的作业,这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即时性的课外阅读。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对新课标的整体要求和学生的总体阅读现状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就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长远性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即时性的课外阅读是完成高中阶段的阅读任务基石,长远性的课外阅读则是由这基石之上建构起来的整座大厦,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我们必须纠正重即时性课外阅读、轻长远性课外阅读的习惯做法,将二者完整结合起来。在完成即时性的课外阅读之外,指定每个学期或寒暑假阅读两部名着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而具体推荐哪些名着则需要老师的精挑细选了。
2、经典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高中生遍览中外名着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再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结合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精选出若干经典着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不lunwen.1KEJIan.COM 断涌现出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有益精神食粮,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优秀着作来感受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变迁,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情趣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都大有裨益。将经典性和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防止学生毫无辨别地一味去追逐形形的“畅销书”或另类的“时尚读物”,这就需要老师要时时关心知识界、思想界的各种动态和新成果。
二.三种方法
1、依托教材作品,开展作者传记阅读
要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旨趣,必须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传记或者背景材料。如在讲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李白传》、《杜甫传》和《白居易传》;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中有关朱自清、郁达夫的生平材料。
2、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名着阅读
现行的新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名家专集的节选,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阅读有关原着或名家专集,因为学生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着,极易造成对文学形象的片面理解。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3、借助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初中生阅读量不足,导致语文学习活动中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整体成效的提高,所以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指导,特别是要融合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形成资源的聚合效应,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支撑和推动作用。我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下面做简要分析。
一、高度重视阅读活动,将其纳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对话文本、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学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深入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文字基础,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局限于课内阅读显然不够,必须要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并结合语文课程改革、校本课程运用等,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体现阅读板块。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阅读课程的融入,首先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在编制年度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时,专门设置有“课外阅读研究”项目,对一学年以及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专门的编制安排,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步入常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在课时安排上进行妥善处理,虽然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时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但是学生在校学习与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的活动课时间,开辟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是切实可行的。我在具体的操作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和语文整体教学设计进行融合,紧贴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每周确定两个下午作为阅读指导课,保证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指导的正常开展。另外在语文早读课的综合利用上,我也想方设法穿插阅读活动,既要能够保证学生的朗读背诵时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方面的指导,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语文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持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常态化与规范化,能够与语文日常教学实现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避免课外阅读活动的碎片化。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课外阅读只有融入语文整体教学体系,才能够体现对语文教学支撑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成果利用的显著效用。
二、强调课外阅读要求,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高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之所以管理难,主要在于“课外”这一方面,教师无法在有效视野之内组织学生进行全部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就导致课外阅读活动有可能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要么有的学生偷工减料,要么有的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反而产生了制约作用。我在教学中运用课内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要求,始终掌控整个阅读活动。首先,在阅读的内容与方向上严格要求,尤其要重视的是保证进入学生阅读范围的必须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刊物,质量低下的书籍要清除出去,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关联不大的书籍也要严格控制,因为初中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必须要保证阅读的指向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去阅读最值得阅读的内容。阅读的量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不同年级阶段所要求阅读的数量是有差异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相对阅读量少一些,以60万字比较合适,初二则安排为80万字,初三的学生每学期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通过数量的规定、范围的圈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落实到具体学习活动中。在阅读指导方面,我重在通过平时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积累积淀技巧。在早读课进行阅读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准确阅读理解,迅速抓住文学作品的精髓精华,经常通过投影一段文字和学生共同阅读理解的方式,将阅读理解的技巧蕴含在指导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在活动课上则侧重于进行一些摘记的展示、心得的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在阅读积累以及分析理解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高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强化平时的技巧指导,始终将线攥在教师的手中,通过课内指导影响和带动课外阅读,真正提升阅读的成效。
三、注重阅读学以致用,从阅读之中积累和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支撑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达到积累词汇、提高理解能力的效果,二是达到掌握写作技巧的效果。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活动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可以阅读较多的数量,并且阅读的范围和时间安排也较为自主,所以应当充分放大课外阅读的作用,引导和带领学生快速、高效、深入地开展阅读,既要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提高写作技巧,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全身心投入,所阅读的书籍都是有阅读价值的,因此阅读更要深入。阅读过程中细细咀嚼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品鉴用词的精湛,感悟写法的独特,从中还要对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记录,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摘记本或者读书笔记,经常性开展阅读积累活动,通过这样的积累逐步实现提高自己语文基础的目标。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讲究技巧方法,不能简单地一读了之,要学会提炼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理解方法,是从整体布局入手进行感悟,还是选择小的切入点开展分析等,都要进行整理总结。课外阅读活动和课堂阅读教学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发掘之间的关联点,尝试引导学生整理筛选在阅读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学习之中,这样就将课内阅读指导的技巧向课外阅读进行了延伸,同时也在课外阅读的大量训练中巩固提升了阅读技巧活动。另外,我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经验的自主总结,课外阅读中遇到了一些好的文章,对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分析或者摘录,也可以对好的文章结构框架开展提炼,鼓励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文章,在动手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常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丰富的文学积累,并且将其中的写作技巧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组织阅读拓展活动,体现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支撑
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活动,纳入语文课程管理之后,应当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得到充分重视。除了在早读课以及活动课进行指导外,我还强化了阅读拓展活动的组织,将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学习的支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我动员学生之间组建读书兴趣小组或者互助小组,人员数量不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寝室分布等,建立起课外读书小组。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的优势,能够在学生课余时间形成读书集体活动,能够形成相互的监督,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保证了读书任务的落实。读书兴趣小组也能够实现阅读书籍的相互借阅,大家互通有无,提高了阅读量和阅读书籍的来源。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讲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特别是怎样在读书中汲取写作经验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览,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更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爱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追求。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创办读书创作等方面的手抄小报,在班级开辟读书园地栏目等,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这些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热爱读书并且从读书活动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课外阅读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自主的形式发挥着对教学的促进功能,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在教学组织中有效落实,将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以及强化技巧指导等方面作为重要抓手,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2]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 教育导刊,2010(09)
[3]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关键词】初中 英语课程 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感,能够有效增加英语词汇量,英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阅读量的多少,因此课外阅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累计应达到15万字词以上,能够阅读一定水平的报纸杂志等读物。而目前,中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足规定要求,且阅读面窄,阅读能力弱,调查显示90%的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80%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没兴趣, 60%的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课外读物。因此,初中生的英语教育中应适当加强课外读物的引用,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意义
英语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在长时间的大量阅读下,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英语课外读物具有题材宽泛、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等特点,长期坚持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有重要意义,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无意记忆;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和词汇量;有利于增强学生英语语感,显著提高写作能力等。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英语课外阅读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并通过这种习惯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二、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
英语阅读和中文阅读是有区别的,而目前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很多不良习惯,不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容易按照汉语的阅读习惯逐字逐句进行,这不但不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还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造成困难;二是不少学生遇到生词便查阅字典,过分注重生词的理解,缺乏猜词能力;三是缺乏良好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只阅读几行材料就出现思想不集中,开始胡思乱想的现象。这些阅读的不良习惯不仅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影响,且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现象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较短,英语阅读能力还处于一个初级水平,对英语课外读物的要求与汉语课外读物有所不同。但目前是面试的英语课外读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适合初中水平的英语课外读物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读物都是辅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理解,重点在单词、语法和句型上,容易使学生感觉乏味,缺乏英语阅读兴趣。二是大部分的英语课外读物都是中国人撰写的,不符合英语常用习惯,中式英语痕迹明显。三是市面上多数英语课外读物都是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对学生兴趣和阅读能力方面的考虑较少,应试目的过于明显。
四、正确引用英语课外读物的方法
1.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影月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开设英语课外阅读宣传栏或是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避免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出现盲目和随意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外读物中的乐趣来实现。教师应多向学生说明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并提供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乐趣,分享阅读经验和技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科学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决定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同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影响。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效果事半功倍,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教师应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得进行阅读;其次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课外读物中标题往往会省略be动词、常使用缩略词、常用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等;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时快速浏览文章,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对生词进行猜词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最后教导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提高语言能力。
3.巧设语境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通过联系课外读物的方法建立相关语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教师可通过介绍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课外读物,让学生对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有初步了解后,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入新的单词。如通过提问Are there many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 now?引出新词rare;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引入government,red-crowned crane,wetland,tourist等单词。
4.布置阅读任务促进课外阅读。适当的阅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还能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及时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内外衔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文也不过三百来篇,仅依靠课内的阅读,即使学得再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阅读,也离不开在课外的阅读积累,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将课内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如何以课内课文为依托,架设课外阅读的桥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架设桥梁,找准阅读衔接点
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作为点,把课外阅读当作面,寻找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在课内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高。
如,在教W《女娲补天》一课时,笔者在讲完课文后对课文里所讲的童话故事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借机带领学生阅读了《女娲造人》一文,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导致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对此,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嫦娥》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天抬头仰望星空去“看碧霄”?(2)他们为什么要“渡河桥”?(3)嫦娥为什么会偷灵药?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表示疑问,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借机引导学生阅读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嫦娥奔月》。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阅读积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利用选读法来让学生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有关部分来进行阅读。利用略读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全文要点,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和精彩部分,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这样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牢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交流阅读成果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阅读,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满足学生阅读的成就感。如笔者建立了一个QQ群,让学生都加入,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们看到学习的成果,从而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使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不断增加阅读积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参考文献:
一、基于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首先应当从课标着手,将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深化、拓展,再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根据相应的目标与标准为学生们推荐合适的优秀课外读物。
例如,在教学《香菱学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们粗略地阅读了一下教材课文,待学生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之后,笔者便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中的相关细节内容。如文章中对香菱作诗时的神情、动作等的描写部分,如此便引导学生们精读文章,品位文笔的妙处,最后,笔者再讲了李纨开诗社的部分内容,引发学生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与欲望,并推荐学生们在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精彩章节。如此一来,课外阅读便与教材教学相关联,并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稳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结合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层次化、差异化的阅读计划,并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稳定、不打一丝折扣的落实计划内容。另一方面,在计划定制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文阅读中实现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双重发展。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时,教师便给学生制订了这样一个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两篇《青年文摘》中的文章,并写出相应的阅读感悟;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名著。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便得以提升,同时,定期、定量的阅读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定期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能够拓展自身的语文阅读面,还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技巧,提高阅读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开展有质量的阅读。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点关注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某一固定思维方式来进行阅读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阅读分析方式,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现代文时,先讲文章结构,再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内涵,然后概括文章主旨,最后再对文章精彩例句或要点进行分析。通过先整体后部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阅读文本内涵,如此一来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阅读技巧,更丰富了学生阅读思维,有利于课外阅读质量提高。
四、 引导学生阅读分享与交流
通过分享阅读心得,学生能够观摩他人优秀的阅读方式、阅读技巧,了解他人对阅读文本的内涵看法,通过交流阅读见解,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学生在分享中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提高自身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形成,从而促进课外阅读教学发展。
例如,在指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让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后便将阅读体会、心得以及阅读文本中的精彩段落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读后感,然后再将读后感上交给教师检查,并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召开学生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们分享心得。比如有一位学生在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阅读《简爱》的一些心得与感悟:“我觉得简?爱是一位坚强而自尊自爱的女生,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不向苦难低头,她身上的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位学生还朗读了《简爱》书中的精彩部分。
五、重阅读内容的输出
知识的输出能够巩固和活化知识,从而产生知识的内化效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收和理解了大量的知识,如果不进行知识的输出,那么这些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被遗忘,导致阅读的知识转化率很低。阅读知识的输出可以通过黑板报、读书笔记、读书分享活动等。
譬如,在推荐学生阅读《茶花女》后,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每个人做一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对内容的简要介绍,也可以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或者对里面人物形象的评价。然后综合优秀的读书笔记,做一份以《茶花女》为主题的班级报纸。里面涵盖了内容简介,优秀的读后感,其中还有一个女生从玛格丽特(《茶花女》女主人公)角度写的自传,带领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茶花女》。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课本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改革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英语课外阅读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与课内教学有很多契合之处。当下,英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重视,原因主要是:首先,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部分学生缺少阅读氛围和读书的习惯,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突出。其次,缺乏书籍来源。农村地区的条件与城市相距甚远,很多学校没有图书馆,更谈不上英语藏书了。而家长反对给孩子买课外书,觉得浪费钱。再次,英语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探析。
一、加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基础较薄弱,认识的?~语不多,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比较难的学习任务。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和书籍,增加阅读机会,拓宽知识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教师在每一节阅读课中都要做到把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动新颖化,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自觉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在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把爱国情感、历史使命、时代责任感等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指导学生制订英语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英语课外阅读计划。计划要详细得当,要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阅读计划。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查看计划实施情况,并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计划,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
首先,学校要积极创设英语课外阅读环境,使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建设,增加英语藏书量,合理高效地使用图书资源。各班要建立英语书报角,设专人保管,供学生借阅,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开放、自主的英语阅读环境。其次,英语教师是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指导者、组织者。教师除了要挖掘身边优秀的英语阅读材料外,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同时,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应该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两方面进行。第三,广泛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保证英语课外阅读时间。可开展学校或班级英语课外阅读的专题活动,如朗诵会、童话节活动等。第四,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应多给孩子买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进而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开阔视野,丰富学识,陶冶情操,提高英语素养。
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阅读学习的方法,他们的阅读效率才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才会增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浏览阅读、快速阅读、细读、研读、精读和泛读等不同技巧和策略。比如,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如When,Where,Who,What,How,Why等,根据这些词寻找相关信息,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学生才能尽情领略阅读的美好,成为阅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和欣赏者。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英文报刊和网络平台,不断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习惯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小学英语教科书的改革,英文课外阅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地位节节攀升。然而,英文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习惯却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2015年的CCTV杯“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地区选拔赛中,笔者有幸参与了小学组复赛的评审。在即兴故事环节,选手要根据所抽到的英文单词即兴编一个英文故事。有一半的选手无法识读所抽到的单词,或即使认读出了单词,也只能说上几个简单句或几个词组片段,有的甚至哑口无言。在剩下的一小半选手中,大多数的选手选择将所抽到的单词生搬硬套到事先准备好的故事中。在上百位选手中,只有数十位选手真正完成了即兴编故事的任务。
究其原因,首先,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词汇及句型的储备量不充分。其次,对于课堂已学过的句型结构依旧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无法灵活运用。再次,学生偏重中文的思维模式,英文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最后,学生心中无英文故事,英文课外阅读输入量明显不足。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造成即兴故事环节惨淡收场的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学生未能养成英文课外阅读的习惯。英文课外阅读,对于有兴趣、有能力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尚且无法有效落实,更不必说在这些选手背后的广大普通学生。
英文课外阅读在小学阶段实施较难,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1.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从而很难选好适合自己阅读的英文课外阅读材料。
2.大部分的英文课外读物普遍存在生词多、句型复杂的现象,直接导致学生的畏难心理。
3.英文课外阅读与学校课内教学脱离,课外阅读仅作为兴趣的依托,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任务和系统的阅读指导。
4.大部分家长不具备能够辅助学生进行英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上述多重因素,影响着学生进行英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制约着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如何才能突破小学生英文课外阅读的障碍,激发学生英文阅读的激情,重建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发展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提供动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劲的源动力。学校作为英语学习的主阵地,理所应当地成为激发学生英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发源地。(1)开发班级英语角。教师发动学生收集各种有趣的英文故事、英文笑话、英文谜语等,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丰富了班级的英语角,让英语角成为学生放松身心、愉悦自我之地。(2)课前悦读三分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有选择地给学生讲一则短小有趣的故事。教师通过表情、语气及肢体动作等,帮助学生克服生词和句型的理解障碍,让兴趣在悦读中生根发芽。
二、提升技巧,创造条件
兴趣的产生可能是一时的影响,而兴趣的维持却需要源源不断的成功体验加以支撑。学生能否获得成功的英文阅读体验,关键在于其能否掌握英文阅读的技巧。(1)引荐词典,授人以渔。教师教授学生查阅英文字典及电子词典的方法,帮助学生大体认识词典中的各个板块,并在课内教学中,将查阅生词作为自主预习新教学内容的一项具体任务。(2)立足课内阅读材料,系统操练阅读技能。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的各项技巧,如扫读文章大意、寻读文章细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技巧。此外,挖掘课内阅读中的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
三、共享资源,形成氛围
刘润清教授曾总结:“正式的外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阅读,有独立的思维过程和分析总结过程。”因此,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英语阅读氛围的形成。(1)教师发动学生共享英语阅读书籍,建立班级英语阅读角,鼓励学生相互借阅英语课外书籍,拓宽阅读范围、增大阅读量。(2)教师定期安排英文课外阅读活动,保障学生有稳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课外阅读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3)教师提倡学生以2~3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朋辈阅读,合作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交流阅读的信息差。
四、明确任务,养成习惯
课外阅读即泛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但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英文课外阅读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在阅读时能否明确其阅读的任务。(1)利用阅读笔记,规范阅读任务。初期,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摘抄阅读材料中的生词、短语,注意积累;中期,教师可建议学生有选择地摘录阅读材料中的经典句式,思考句型间的转换。后期,教师则建议学生带着“5W”问题进行阅读,总结归纳,理清故事的脉络。(2)创建英语阅读单,分享阅读感想。教师通过英语课外阅读单,从整体上规范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并定期进行阅读分享,使英文课外阅读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形容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让我们携手扬起英语学习的风帆,让英文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助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