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7: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风险建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财务预警模型指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
网络环境作为全球化的技术环境,使会计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网络财务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它的运用存在诸多新风险,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必然选择,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关键的就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本文认为现金流量表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获利能力,而且由于现金流量的计算不涉及权责发生制,几乎没有造假的可能,因此本文是基于现金流的F记分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主体是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开披露的企业信息来研究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预测性。
在确定样本企业时,选取了一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18家ST公司,同时还相应地选择同行业、同规模的18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总样本共36家。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上海证券报上公开披露的2002年度到2006年度的年度报告的有关资料。
二、财务预警模型指标的选择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都会通过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反映出来。因此,设置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基础。基于网络环境下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活动的角度,确定了三大类基础指标:经营环节风险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周期、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比、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筹资环节风险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合适率、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盈利值、营运资金占用额;投资环节风险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现率。
为了全面客观地检验上市公司的经营好坏,所选取的财务指标要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保证所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为避免指标之间某些特征重复计算,尽量消除变量的高度相关性。为此,本文将通过两个步骤选取建模指标。
(一)运用T检验,判断财务指标的显著性差异
利用收集的总共36家企业的数据资料,分组计算19个财务指标在被挂名ST前两年的平均值,计算两组样本各指标值的T检验值。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样本显著性检验功能,对数据进行检验。为了让更多的指标入选,现将T检验的判别标准定为:|T|≥1.7。在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中,通过检验的指标较多,在前一年有十二个,在前两年有八个。模型中包括过多的指标,会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进行有效的预测。因此,需再通过显著性的指标中再次筛选。
通过综合考虑,最初选定了五个财务指标即:X1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X2资产负债率、X3营运资金占用率、X4总资产报酬率和X5总资产周转率。
(二)运用因子分析法,检验财务指标的相关性
如果上述所选的五个指标之间高度相关,那么就会使某些特征重复计算,引起夸大的危害,因此在选择最终变量时应尽量消除变量的高度相关性。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功能,对五个指标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表明,这五个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是小于0.5的。因此,可以选择这五个指标来构建模型。
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本文将采用基于极值原理的Fisher判别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多维问题化为一维问题,并应用线性判别函数解决判别问题。
第一步,在构建模型前,需要确定所选的样本数据是否是有效的。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经判别后,有效观测量为36。
第二步,检验五个指标的均值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而证实这些变量在构造预测模型中的代表性。经SPSS软件检验证实,五个指标的均值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差别。
第三步,运用SPSS软件,对五个指标进行F线性判别,得到:
前一年的线性判别模型为:
Y=0.365X1-0.455X2+0.002X3+0.802X4+0.404X5+1.388
前两年的线性判别模型为:
Y=0.114X1-0.968X2+0.079X3-0.026X4+0.721X5-0.525
根据前一年的判别模型,将企业成为ST前一年的数据进行回代代入,得到样本企业的Y,Y=1.43,依据此分界值对样本企业进行检验。若Y值<1.43,则说明该企业在未来一年内将陷入财务危机,反之,则为正常企业。检验结果表明:在ST组中,只有一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4.44%;在非ST组中,只有两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88.89%。
同理,根据前两年的判别模型,将企业成为ST前两年的数据进行回代代入,得到样本企业的Y,Y=-0.60,依据此分界值对样本企业进行检验。若Y值<-0.60,则说明该企业在未来一年内将陷入财务危机,反之,则为正常企业。经检验发现,在ST组中,有三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83.3%;在非ST组中,有四家企业被误判,预测的准确率可达77.8%。
经过检验,此模型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一年的准确率要比在前两年的判别准确率高,即离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间越短,判别的准确率越高。这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实际情况相符,因而证明,可以采用此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四、模型的实证检验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做出了比较理想的多元线性回归判定模型,而该模型的运行效果是否也能理想,其判定是否准确,预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下表是从随机选取的作为研究样本的12家上市公司公布的最新财务报告中提取数据来检验模型的结果。
从表中Y值可以看出,对于正常企业,所有的Y值全部高于1.43,模型验证准确率为100%,而对于ST类的企业,只有50%的Y值是在1.43以下,另外50%Y值处于健康企业的范围,模型验证正确率为50%。
对于ST企业的判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偏差,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ST企业由于经营状况的改善使得财务状况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变,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是模型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观;二是由于2007年中国股市暴涨,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涨过程中赚取了大量的投资收益,从而使得报表中的纯利润一项较往年大幅增长;三是本文建模用的样本数据不够全面。这些样本并没有涉及到所有行业的、地区的或是各种性质的企业;四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模型可能存在漏洞也会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五、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的理论总结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我国财务预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和预测能力,可以获得较好的预警结果。第二,将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中,可以在减少模型变量的同时,达到与全部备选变量构建的全变量预测模型相近的判别精度和预测能力,使最终构建的预测模型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第三,本研究采用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来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危机预测的及时性,给企业一般投资者和债权人增加了一条更及时更准确的预警途径。
六、本实证分析的局限性
一是所选上市公司的行业区别带来的模型偏差未能解决。未能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减少外部经济环境因素所可能带来的预测偏差。二是此预测模型结论的准确性受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三是由于受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收集的限制,一时还无法对这些样本进行连续几年的跟踪检验,但这种方法和思路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开端。四是未能收集足够的公司样本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息,肖铮,何辉渝.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21-24.
[2]芦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6,(10):64.
[3]智文义,王恒,张利军.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J].机械管理开发,2007,(3):147-148.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风险管理;管理模型构建
引言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任何风险时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测和决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走向,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当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防范政策的实施力度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管理者通过财务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同时,企业财务系统管理者通过分析企业人员的工资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其对企业运营所做出的贡献,也成为企业人事调动的依据,成为企业高效管理的重要辅助信息。
1.2有利于企业应对新时期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大数据时代是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成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因素,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做出经营决策的有效性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也是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的重要原因。
1.3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应对企业内部、外部面临的各种潜在的挑战和竞争,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还能够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督和预警机制,从而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现财务危机和预防财务危机,并能够在遇到危机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风险最小的方式进行解决,将企业可能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老旧、不完善
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以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潜在威胁,而此时,有些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没有将新的风险划分到管理系统中,给企业发展造成威胁。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是一个空壳子,系统中的各个机构人员设置都不到位,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支撑,这样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起来会产生重重的困难。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大数据时代下很多企业都具备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着丰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只停留在了制度方面,基于制度而制定出的各种运行政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只是因为执行力度不够,而将企业置于非常危险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2.3对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完善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各种企业经营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只有更加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才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置于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中,才能及时发现财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忙于应对各种新的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各种财务问题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模型构建的途径
3.1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
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将此体系真正贯穿到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对不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威信力;其次,企业要对本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力度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懂,进而人人尊重,人人能够自觉地按照此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自身的行为;最后,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能够积极构建完善此体系,逐渐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有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机制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过程中所最需要具备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竞争力,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积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完善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将财务情况公开透明,形成员工与其他部门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而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各种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检查和监督,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外部监督关系到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重视,完成企业从内而外的各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3.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作为辅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也至关重要,因为人才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4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的经济威胁,才能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发展动力,才能在新时代下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彪.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5.
[2]汤谷良,张守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务研究,2015(1):68.
(一)财务风险控制的内涵财务风险
一般指因为从外界借款而给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财务风险对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的各种规划和决策应积极规避财务风险,避免企业因不能及时偿还借款而陷入恶性循环的财务危机中。风险控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尽最大努力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风险控制的定义中不难理解,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的活动中,通过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危机意识及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手段来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过程。财务的风险控制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要想更好地实现财务控制的功能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面的财务控制系统。
(二)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正常的运营活动中因资金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危机,从而使学校陷入资金困难、无法健康运营的境地。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可以体现在对外投资失控、财务现状不平衡及对外借款过多而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等多个方面。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定义及功能
高校财务预警模型就是在分析学校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明确与预警模型有关的一切财务指标,并利用相关的数据、理论对指标进行资源信息整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判别学校财务状况的一种分析模型。财务预警模型主要具有采集高校目前运营状况、能够预知财务危机及适当控制财务危机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
(一)大量的外债导致较高的贷款风险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活跃了市场经济,更激发了人们奋斗、学习的热情,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逐渐发展起来了,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是从这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体现在学校场地规模扩大、学生数量遂渐增加等多方面。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越来越重视学生所掌握的关键技能,再加之高职院校面临着本身的发展资金就不够充分,与普通高等学校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差异的困境。因此,面对日益落后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不得不通过大量的贷款进行资金周转来满足学校的快速发展,假如学校外借的这些资金,无法及时地得到偿还,就会造成资金链严重断裂的贷款风险。
(二)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而导致
一定的运营风险高职院校在办学活动中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财务失衡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着严重的固定资产浪费现象。学校内存在着很多设备室、实验室等教室,这些教室设施配套先进齐全,但是却极少使用,有的只是借助搞科研的名义而购买的设备资源,这不仅占用了学校的教学资金,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二是繁杂的日常性支出使流动资金更加缺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现象,采取粗放式的资金管理方式,项目资金挤占流动资金,加剧了资金的周转困难;三是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静态财务管理模式上,不注重现代化的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利用,更加不理解财务控制系统的积极作用,因此很难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三、建立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财务控制系统分析
(一)风险预警模型的分析模式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得知,预警模型的分析方式主要有财务指标整合的多变量和单变量指标两种模型,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选取单变量预警模型来进行分析。
(二)确定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直观性及结果性等三个明显的特征,因此在选取财务分析指标上,要选取既能反映高校财务的现状,又能预测今后发展趋势的指标,才能达到控制危险因素的主要目的。根据高职院校存在的高额贷款危机和运营危机两方面,主要选取几个单一的关键指标。一是反映高校偿还贷款水平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二是反映高校运营水平的资金周转率、事业收入及应收账款等指标,同时这也是体现高职院校的资产利用率和正常经营水平的关键指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是在认真核算现有财务体系和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的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及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设置一个最高值,当学校的各项指标超出这个最高值,就意味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时,学校的管理层就应该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危机。
(三)对风险预警模型的检测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在建立预警模型后,学校的高级管理者更应该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时时检测,进一步完善该模型,从而建立起动态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高职院校内外坏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和方向,最大程度地降低财务危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只是高职院校财务控制系统的一种方式和前提,要想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财务控制系统,还应该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财务的基础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入手,构建紧密联系的财务控制系统。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高职院校实施基于风险预警的财务控制系统的意义
一个企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高职院校尽管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追求资金使用的绩效最大化应是高职院校的应有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因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损失,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和相关财务人员都应该加强风险意识,重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我国高校实施基于风险预警的财务控制系统的意义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动态
财务管理水平任何风险的形成都具有一个过程,财务风险最初会表现在个别指标的变动上,因此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就能针对高校开展的日常活动进行时时的检测,财务人员一旦发现指标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及时的向管理者汇报,从而将危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有效地规避由财务风险带来的不必要危机,从而极大地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关键词: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逻辑回归模型;非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2503
0引言
财务预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预警分析方法两大类,基于财务变量的研究,虽说有一定的预警效果,但它很难全面覆盖与财务危机有关的完整信息,某些不能量化的非财务变量可能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关键部分,特别是建筑行业,一旦疏忽了这些变量,模型便有失全面性,所以本文尝试引入非财务指标,验证它能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
1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建筑行业财务预警模型
1.1样本与数据选取
1.1.1本选取
本文针对建筑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进行研究,以建筑业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作为因变量,以若干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来进行实证研究。借助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咨询网,以2014年的73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1家B股上市公司。从连续性的角度入手,剔除了上市时间不满5年的和已退市公司18家。从数据可获得性的角度考虑,又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建筑类公司4家。最终选取了以东华科技为代表的50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1.1.2数据选取
本文研究的是首次出现财务危机的前三年的数据,将首次出现财务危机的当年记为t年(即2014年),将发生财务危机的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分别表示为t-1年、t-2年、t-3年。而上市公司在第t年是否被特殊处理是建立在t-1年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的,即:一旦获取某一上市公司的(T-1)年的财务数据,我们就几乎可以断定该公司是否会因为“财务状况异常”被ST,所以研究t-1年的数据无实际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t-2、t-3年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1.2预警指标的选取
1.2.1财务指标的选取
本文从盈利、偿债、发展、经营能力等角度出发,选取了如表1财务变量进行研究。
1.3实证研究
1.3.1样本所属类别分析
从各个样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发现,有一些健康公司的财务状况外在表现与财务危机公司相似,因此为了避免单纯依靠ST作为判断标准而产生误判的可能性,本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初步的分类,使具有近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同时使差异大的样本分离开来。论文通过聚类分析法区分出财务危机和健康公司。
聚类分析结果表中数字1表示健康公司,数字2、3、4代表存在财务隐患的公司,共7家,其中就包括了2014年建筑行业的所有ST上市公司,同时结合沪深两市对当年公司经营的其他披露信息,本研究中判定这7个公司属于财务危机公司。
1.3.2变量数据K-S检验
K-S检验能检验出样本是否服从正态指标,是拟合优度的检验方法之一,一般以显著性水平=0.05为分界线。若Asymp.sig值大于0.05则说明服从正态分布,若小于0.05则说明不服从正态分布。
根据SPSS15.0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到:t-2年中Asymp.sig值大于0.05的指标有:X1、X2、X3、X4、X5、X8、X9、X19、X21、X22、X24、X25、X26、X27、X28、X29、X39,即这些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其余的指标Asymp.sig值均小于0.05,说明这些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同理,t-3年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有:X1、X3、X4、X5、X6、X16、X19、X21、X28、X29、X30,其余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1.3.3显著性检验
(1)T检验。
将K-S检验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进行t检验,即对研究样本t-2、t-3年的数据分别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目的是检验指标中财务危机公司和财务正常公司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一般设定显著性水平为5%,若α值小于5%,则表示通过T检验。反之,则未通过。将通过正态分布的t-2、t-3年各指标导入SPSS进行t检验。
在t-2年的t检验的输出结果表中可知α值
(2)U检验。
对未通过K-S检验的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进行两组独立样本U检验。如果概率p值小于0.05,则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否则,没有明显的差别。本文运用SPSS15.0对t-2、t-3年的指标进行U检验。
在t-2年的U检验结果表中可以看出p
综合t检验和U检验的输出结果,我们发现在t-2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有12个,这些指标均能反映财务危机和健康公司的差异,适合作为引入模型的指标。而t-3年的有6个,t-2年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数量明显多于t-1年的数量,说明越接近被St的年份,其差异性表现的越明显。相比于t-3年,t-2年指标的显著性较为明显,所以,本文着重利用t-2年的显著变量建立预测模型。
1.3.4多重共线性诊断
建立逻辑回归模型时,并不是解释变量引入越多越好,因为引入越多,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概率也就越大,而共线性会直接影响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因此,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很有必要。共线性诊断的结果见表3。
共线性诊断的判断标准是:若VIF>10,则具有共线性,应当删除该指标;若VIF10,容忍度较小,表示这些指标之间具有共线性,应加以去除,用剩余的指标X4、X5、X18构建逻辑回归模型。由于X28、X29、X39是非财务指标,不具有连续性,可直接放入综合模型中。
1.3.5Logistic模型建立
运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由于因变量并不属于定量数据,所以设置虚拟变量,本文设定发生财务危机公司的Y值为1,健康公司Y值为0,通过之前检验的指标为自变量,对样本数据进行迭代数据处理。其输出结果如表4。
(1)纯财务指标逻辑回归模型。
根据表5,非财务变量具有明显的显著性,得出加入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模型为:
Y=ln[p/(1-p)]=2.913-3.729*X5-0.286*X18-0.105*X28
2预警模型的运用
为了进一步检验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结果,本文进行回判检验。本文以0.5的概率值为划分标准线,对模型进行回判检验。判断标准为:若P值>0.5,则判为财务危机公司;若P值
2.1纯财务逻辑回归模型的模型回判
根据表7可以看出,43家健康公司被测出有2家为财务危机公司,准确率为95.3%,7家财务危机公司被测出有2家是健康公司,准确率为71.4%,所以,基于纯财务数据的逻辑模型的准确率为92%。
综上,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性从42.9%提高到71.4%,整体的预测准确性从88%提高到92%,结果证明:引入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模型的准确性更高,能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
理论上来说,大部分财务指标只是财务报表中的量化数据,而非财务指标则表现了公司的许多外在特征,它们能间接地表现出公司的营运管理状况,从全新的视角来描述引起公司财务危机的不同潜在风险因素,能促使预警模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证上来说,本实证过程中股权结构的非财务指标X28(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引入提升了对整体模型的预测效果(从88%提高到92%)。这体现出非财务指标对于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性,为了规避财务危机,公司应当多关注非财务信息。
3研究结论
(1)从建立的模型来看,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具有明显的预警作用,通过K-S检验、T检验、U检验、共线性诊断筛选出的指标进入逻辑回归模型方程,运用向后逐步选择法,最终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这几个指标进入方程,结果证明非财务指标有很好的风险预测效果。
(2)从t-2、t-3年的数据纵向比较来看,越接近St年份的数据其模型显著性越强。
(3)从检验的结果来看,运用非财务指标对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能达到更好的预警效果,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也说明本文的研究是可行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的公司预警模型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7.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国有、私营和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医疗机构层出不穷,医疗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必须合理的拓宽融资的渠道,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对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因此,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对潜在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本文对当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简单探讨了一种基于ERP平台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以期帮助医院管理者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一、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公立医院获得越来越多的私营权,这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许多公立医院对医疗经费的增长幅度控制不当,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这些都导致了医院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再加上医院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规则下,不断有民营和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出现,给公立医院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公立医院不断增加医疗设施的改进,不按照政府要求用药、收费,造成医院支出超标,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促进了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增长,政府财政不足以及公立医院内部资金的匮乏导致公立医院大量的举债。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完成基本设施、设备以及人才的引进,以求吸纳更多的患者。这种负债的发展方式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大量的贷款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严重。医院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项目,造成了公共医疗费用的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很可能导致公立医院的负债失控,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共同作用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三)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公立医院大量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的采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设备的技术、市场和财务的可行性研究,对设备的市场前景、设备的先进性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设备使用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预测,导致医院盲目购买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使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应收账款风险。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往往会对超低的价格产生过度消费,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催帐观念和风险意识,常常会错过收账的最好时机,给公立医院造成大量的呆账和死账,使医院蒙受巨大损失。随着医保改革,第三方支付的主体变成了政府,患者只交少量存款,然后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医院进行补助,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往往较长时间才能到账,这也造成了公立医院的资金周转困难。
二、基于ERP平台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所谓的EPR(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企业资源计划,医院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收集和共享等,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管理难度。在ERP平台上,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包括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以及财务风险监控子系统。
(一)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是最基本的模块,通过与ERP系统的对接,可以将系统收集到的医院内、外部财务信息进行定性识别处理,并进行归类,以便分析公立医院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
通过上一个财务风险识别子系统的风险识别,将财务风险传给评价系统,财务风险评价子系统将对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测,然后按照严重程度排序,依次传输给下一个子系统。
(三)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主要是由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库组成,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对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警。财务风向的预警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能力预警指标、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医院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指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指标以及清偿债务能力指标。在ERP平台上,可以设定多个预警指标参数,例如设立资金流动比率为2,当系统值大于2时则会发出预警;对资产负债率设定标值60%,浮动范围为上下10%,超过这个范围系统将会自动报警。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库则可以包含F分数模型、概率模型和LPM线性判定模型等,其运行的原理就是将ERP系统计算的值带入到各个预警模型当中,进而得到风险情况的判断结果。
(四)财务风险对策和风险监控子系统
财务风险对策子系统是指将以上系统判定的财务风险,按照严重程度排序进行风险排除,包括自动风险处理和外部管理两种形式。风向监控子系统则是对以上几个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对的市场财务风险越来越多,基于ERP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对风险做出正确处理,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与国际的不断接轨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成熟,我国企业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开始重新审视金融风险和财务风险,如何通过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问题成为目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与经营计划等资料,通过选择并观察敏感性预警指标变化,借助比例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企业可能或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警度,并及时向利益相关各方发出警示和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杨轶、张友棠,2008)。财务风险预警理论在国外已经有70多年发展历史,并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已经采用了比较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并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在我国,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开始于1986年,建立在国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国内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并开始形成体系,许多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的企业逐渐开始运用信息化途径实施和启用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信息化条件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基本模型
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分成信息收集机制、信息传递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四大部分,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
信息收集机制主要是基础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收集企业基础财务数据,信息传递机制主要是以财务报表或经营快报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风险分析层;风险分析层除了收集基础数据采集层提供的财务数据之外,还要收集外部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及内部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上述数据利用风险预警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建议措施和有关重要资料上报领导层——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领导层根据上述预警分析和建议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下发相应指令,要求执行层具体实施;领导层在做出预警决策时既要考虑对公司的短期影响,也要注意保证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执行层则负责具体执行领导层的各项决策。
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运行保障措施
1、加强信息传递环节的控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可靠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在大量与企业经营、财务活动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基础之上,因此,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发挥预警作用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各项信息的及时性,在建立财务预警组织的各个层级时,应当设置专人负责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明确规定重要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时间要求;通过信息化途径,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保证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另外,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对基层数据采集层收集的财务信息及其他重要信息由内部审计部门安排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核实,对财务报告数据还应当由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化解财务风险政策的执行力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针对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欠缺的弊病,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完善,具体措施包括:
(1)在控制环境方面,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制定或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中对公司各层级、各子公司与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
(2)在管理控制方面,为保证财务预警信息的及时性,A公司合理调整了财务预警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对财务预警权进行了适度集中,加大了信息的监控力度,不仅确保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保证了信息在各子公司、各部门间的沟通。
3、提高企业员工财务安全意识与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否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实效,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危害性与财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认知与运用程度。为提高员工的财务安全意识与素质,在企业管理层方面,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或外部财务风险预警专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预警系统的培训,提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以提高作出风险预警决策时的准确性。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方面,进行制度化、常态化的财务风险预警培训,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与预警系统运用能力。在提高其他员工财务安全意识方面,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子公司与各部门的成本目标与责任,并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藉此增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四、结束语
由于受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限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情况,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已有条件和内部控制状况,选择恰当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遵循系统设计原则,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模型并按照预警机制程序进行操作,利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有效防范财务危机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 LOGISTIC回归 独立样本T检验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06-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规则也愈发完善。不少公司也因为扩张速度过大,经营不善等原因陷入财务困境之中。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判别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从最初的单因素判定模型到借鉴Z-score方法改进系数与变量得出的改进Z分法,再到主成分回归得出判定模型。同时另外一些学者使用单位概率模型,利用逻辑回归或Probit回归,得出概率模型判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中的概率。
一、回归方法的简介与选择
回归分析中拟合程度较好的偏最小二乘法与岭回归不太适用于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因为偏最小二乘法与岭回归虽然对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但由于各自的方法较为繁琐,其中的个别系数需要人为判断,因此两种方法对财务风险模型的构建不是很成熟。岭回归的k系数就是人为得到的,k值越大则回归系数比较平稳,但误差也随之增大,因此在较复杂的多变量模型中岭参数的k值确定较难。
本文中采用比较成熟的单位概率模型中的逻辑回归进行构建模型。它是含定性变量的模型。由于线性回归中的基本假设之一,就是因变量是随机的。然后一个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只有两种情况,显然不是随机的,因而不能直接采取线性模型进行拟合。由于定义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情况为0,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为1,使得Y值只有两个可能性,即0与1。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线性模型Yi=β0+β1X1不符合一般假设,但Yi的均值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Yi是0-1型分布,它有如下的分布律:P(Yi=1)=πi,P(Yi=0)=1-πi。因此有Y的期望值为,E(Yi)=1*πi+0*(1-πi)=πi。由于πi值是概率值,因此是随机的,从而符合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之一,修正了之前的缺点,可以使用线性模型进行拟合。
二、指标选择
由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采取当年ST公司的财务指标不妥,沪深交易所是根据上市公司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上市公司在本年进行特别处理,因而采取新增ST公司的前两年的数据较妥。本文抽取了23家2012年新增ST上市公司的2010年年报的数据指标,与之对应的抽取了37家2012年正常上市公司的2010年年报指标(财务指标均来自于锐思数据库),两者作为总体样本,进行分组检验。下面进行指标筛选。
由于财务指标特别烦杂,且不同性质的企业指标区别很大,更极端的情况下是有的指标不存在,因此首先做初步筛选。如可持续增长率这一过于理想化的指标在很多企业都是不存在的,无法进行比较判断。还有的指标过于保守,如现金比率也不宜进入模型的构建。考虑到实用性与常见性,初步选择如下10个指标进行检验。反应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反应成长性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股东权益相对年初增长率;反应营运能力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反应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重,与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
为了判断陷入财务困境与非财务困境公司的区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之分为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是检验其独立总体的均值是否一样,当sig值较小,低于置信水平时,我们认为此指标显著,予以保留。
依据独立样本T检验,第一列的sig值是为了判断方差是否相等,一般来说若第一列的sig值大于0.15,在Levene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中就认为方差是相等的,所以应考察第一行。若较下,则认为方差不等,考察第二行。第二列中的sig值是判断是否有显著差异,由于原假设是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希望第二列的sig值较小,小于置信水平,拒绝原假设,此变量的回归系数不为0,对模型有显著影响。从表中可看出,有显著性差异的为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五个指标。
在用过独立样本T检验之后得出的5个指标不能直接用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构建,因为尚未对之进行多重共线性判断。多重共线性判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差因子扩大因子法与特征根条件数法。方差扩大因子的定义式为Cjj=1/(1-Rj)(1+Rj),Rj为自变量Xj对其余p-1个自变量的决定系数。Rj2越接近1,VIFj也就越大,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就越严重,经验表明当VIF≥10时,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特征根条件数法来自于矩阵,即矩阵的行列式等于矩阵各个特征跟之积,若行列式为0,则特征跟至少有一个为0.反之,若至少存在一个特征跟近似于0时,X的列向量之间必存在多重共线性。条件数的定义式为其中λm为矩阵特征根最大值,Ki为特征根λi的条件数。条件数衡量了矩阵特征根的离散程度,可以用它来判断多重共线性。通常认为K介于0到10之间矩阵没有共线性,介于10到100有较强共线性,大于100存在严重共线性。本文采取的就是特征根判别法,对上述五个指标进行检测有如下结果:
条件数即图中的Condition Index。由于图中的特征根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并非按照自变量顺序排列,因此可以有右侧的方差比例(Variance Proportion)进行判断。如果某几个自变量的方差比例在某一行同时较大,则这几个变量就存在多重共线性。图中的第三行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资产净利率同时较大,第六行中的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比率同时较大,因此初步判断他们两两存在共线性。下面将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资产净利率分为一组,将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比率分为一组,单独比较。
可知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资产净利率存在强共线性关系,同理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比率也存在强共线性关系,将方差百分比较大者剔除。留下了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流动负债比率,加上之前的股东权益增长率,这三个指标作为逻辑回归的变量。
三、逻辑回归
利用SPPS软件对三变量进行逻辑回归,有:
由于这里的sig值是wald统计量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同前面的独立样本T检验一样,我们希望拒绝假设,因此希望sig较小为好。股东权益增长率的sig值明显较大,此变量不显著,因此予以剔除。剔除后,对剩下的两变量进行逻辑回归有:
可以看到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与流动负债比率两个自变量都是显著的,因而最终的方程为其中的X1为净资产收益率(平均),X2为流动负债比率。以概率0.5为界,大于0.5则有财务风险。
现在开始回验模型,随机取23家ST公司的5家,正确率为百分之百。取37家正常公司中的5家公司,正确率百分之百。可见逻辑回归的拟合度较高。
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0.5作为界限过于模糊,如果两家公司P值一个为0.51一个为0.49,不能直接判定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由于自变量均为定量数据,没有考虑到定性数据,如公司的主营项目是否为国家大力发展支持的产业,公司在其所处行业的地位等定型变量并未参与模型构建,导致模型不能全面说明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锐思数据库()
2.何晓群,刘文卿著.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企业价值 最大化 财务风险 评价体系
企业的正常经营与长远发展常常受到诸如原料成本、流动资金、货币汇率等财务风险的威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如果管理不善,会给自身带来很大亏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动态监测财务管理并及时避免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研究机构普遍关注的课题。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并规避的关键手段之一,能够为管理部门、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热点,国外研究人员在建模方面已取得系统化成果,但国内目前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为实证研究,采用构建模型来评估预测的报道较少。并且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建模的研究中,大多是基于财务管理特点、财务风险成因或企业经营绩效等单因素水平,分析研究财务风险的致因、评估与控制,考虑财务风险与企业价值相互关联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导向,以利润、偿债、发展、管理资产和吸引现金能力建立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模型构建,构建了一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为企业提升价值和规避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缺点
财务评价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根据准则层的区别,可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分作两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一)采用融资、投资、经营、收益配置和资金回笼五大类风险作为一级指标,注重财务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但其局限性在于一方面使用的会计收益存在模糊性和虚拟性,使得现金流量与企业实际盈利不统一;另一方面没有考虑成长因素的重要作用。
评价指标体系(二)则源自企业绩效评价,采用盈利、清偿、发展、资产管理和获取现金五种能力作为一级指标,能够系统反映企业价值,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盈利能力指标中资产损益未计入利润表,一些二级指标存在不规范性;二是清偿能力忽视了企业的短期变现偿债能力;三是成长能力未考量企业动态发展;四是资产管理能力没有定性分析企业资产质量;五是获取现金能力的子指标归类不准确。
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优化构建路径
考虑到现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对评价指标体系(二)进行优化选择和总结归纳,构建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第一步,评估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的联系。根据文献分析,企业价值V与未来现金流总量F成正比,与贴现率D成反比,而贴现率是由风险决定的,可以反映出风险大小的变化。具体关系见公式(1)。
[V=inFi1+Di] 公式(1)
第二步,选择归纳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在遵循适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得到基于企业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三步,选用因子分析法建模。首先归一化处理样本数据,然后求解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再通过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最后由主因子贡献率得到各变量系数矩阵,转化为线性方程,即因子数学模型。
三、结束语
建立一套兼具系统化、实用性和易操作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对内部财务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信息反馈与判断,为管理决策和预控措施提供可靠的参照,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鉴于企业价值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视角,探讨了一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为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价体系的数据实证、其他构建模型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适用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