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信方面的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7: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通信方面的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通信方面的技术

第1篇

在配电网自动化模式开展过程中,要进行网络结构的有效保护,从而实现用户的供电线路相关故障的解决,确保其线路的健康供电性,上述环节的开展,也需要进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这两者的有效协调。从而实现供电设备潜力的挖掘,确保其设备资源的有效节约,通过对配电网络自身设备潜力的有效挖掘,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配置,实现配电线路及其设备运作状况的有效深入。这样就可以促进电网相关故障问题的解决。改善供电质量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还可以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改善供电质量。具体来说首先是可以优化无功潮流减少线损防止因过负荷产生的供电质量下降其次可以减少供电和维修工作中所需的人工参与最后还可以对配电网的负荷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为电网的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光纤通信技术是日常配电网络的重要应用模式,该模式进行了光波为信息载体模式的应用,通过对光导纤维的应用,满足了当前配电网络通信的需要。其具备比较成熟的通信技术,实现了县级企业的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这种光纤模型相对于其他的通信技术具备良好的应用优势,首先其具备较宽的传输频带,具备比较大的通信容量。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进行损耗的有效控制,并且其抗电磁干扰性是比较强的。当然该模式也有一系列的应用缺点。一次性建设投资大。光纤连接比较困难,一旦发生故障后,修复工艺要求较高。维护费用高,需专项维护和管理。在现今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由于造价高昂等原因限制,光纤通信主要应用于:主站与子站之间、重要负荷,如配电网自动化的SCADA系统、中心城区的电房、环网柜等。

二、配电网络通信模式的应用形式

通过对无线公网通信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县级企业的相关通信系统的建立健全,实现相关设备的有效应用,为其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通信服务。公共通信网在运作过程中,其通信质量是比较高的,也与它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该公共通信方式的应用,可以确保数据信息自动化模式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语音系统的健全。在无线公网通信系统运作过程中,3G模式、GPRS模式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配电网络应用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体系的健全,3G应用模式不断得到优化,目前3G在我国商用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当中,但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自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正式开始商用后,其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大中城市。作为移动数据业务最主要的承载方式,与其他通讯方式相比,GPRS业务具有实时传输、网络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基于GPRS数据传输业务在配网自动化终端得到了广泛应用。载波通信模式就是通过对现有电力线的应用,实现数字信号的传播,来满足日常通信的需要。这种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对通信实时性没有高标准的要求,即使在一些因为断电而导致的通信中断的情境中,也可以进行应用,非常方面日常配电网自动化的某些应用场景、模式。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针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条件,展开相关应用模式的优化,实现其自动化系统模式、实施模式、配电模式等的协调,以满足当下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这是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应用程序。

三、县级企业配电通信技术之下的自动化模式的优化

1在县级企业配电自动化模式的进展过程中,要针对其主站系统展开设计,确保其设计思想的优化,实现其设计模式的模块化发展,确保其层次性的提升。在优化过程中,要展开软件层次的划分。比如基础应用平台,其他应用模块等。进行功能的有效开拓,促进其有效修改。这样可以方便日常基础平台层的应用,实现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的提升。在基础平台的应用基础之上,可以进行功能的模块化的发展,确保其功能的延伸。网络结构设计的配置优化,网络结构设计分为硬件上和软件上。硬件上应设计为双网平衡,分流互为并用的模式,以增加带宽与通信的可靠性。软件上设计为C/S模式和B/S模式。凡属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站全采用C/S模式,可以授权进行控制操作和修改各类数据库;凡属于仅浏览查询性质的工作站全采用B/S模式,工作站仅使用IE浏览器,就可以访问配电自动化的各类数据和画面,但不能修改。

2在配电自动化模式应用过程中,主站系统需要进行其他自动化系统的协调,实现相关电力运作信息数据的共享,避免其各个信息的孤立化。通过对子站终端设计体系的健全,满足现代化的县级供电企业自动化配电网络管理的需要。为了满足当下的配电网络自动化体系的发展,要展开配电网咯的抗干扰性的提升,从而满足现实经济配电化网络的应用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其远程供电查询模式的优化,可以展开通信方案设计模块的优化,这对配电网络信息的共享、维护及其传递都有良好的作用。系统采用GPRS无线通信方式,解决了以往无线通信设备昂贵,可靠性差的弊病,提供双向的可靠的实时信道。配合远方终端设备,实现对配电网中任何设备运转情况的监控。同时,GPRS通信借助移动现有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不需要额外铺设通信线路,减少了施工费用;而且覆盖阔广、运营成本很低,能够适应复杂的实际状况。通信内容:包括远程控制开关的动作,如合闸、分闸等;远程查询开关的工作状态,如正向有电/无电、左供电/右供电等。

3在日常的配电网络通信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为了保证该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我们要展开相关模块的分析,比如对公网数采服务器的应用,这需要利用移动公司提供的线路设备,进行GPRS网络系统的接入,通过对该虚拟专用网络的应用,实现与无线终端的数据通信环节的协调,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提升。在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提升,可以向移动运营商进行APN专网的申请。通过对该网络通信模式的应用,实现IP的固定,限制使用其他APN服务。无线终端数据传输过程全部在移动GPRS的APN专网内完成,无需经过公网,与外界完全隔离,充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该应用模式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适合于安全性要求较高、数据点比较多、时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的最佳组网方式。

第2篇

关键词:通信技术;油田;生产;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E32 文献标识码:A

就现阶段的油田通信技术研发成果上来看,通信公司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网交换并且实现了程控化,传输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通信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加,从以前的只能固定电话相互传输信息,增加到现在的集市话、数据传输、图像传输、增值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通信网络服务。最近几年,油田通信网络的发展也向电信网络服务的发展方向靠拢,紧跟电信时展的脚步,将数据业务和宽带网络作为油田通信公司的发展重点,并对其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着力于实现油区的多功能、多层次、高效率、完整统一的宽带网络。这些工作都是的油田通信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本文就现阶段通信技术在保障油田生产方面的具体应用做出以下探索和分析。

一、数传电台技术基础上的通信应用

数传电台技术对于油田通信工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数传电台技术为油田信息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项通信技术投资少、见效快、覆盖范围广、运行过程中十分稳定,可以说数传电台技术是油田通信的不二人选。但是随着油田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涉及范围的不断扩大,需要传输的数字、图像甚至音频视频数据越来越多,业务的综合性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以前的网络宽带已经明显不能够满足现阶段油田通信数据传输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油田通信工作中,数传电台的技术虽然依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调整,对于处在建设过程中的油井来说,该项技术可以用作临时性的通信技术,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部署。基于无线宽带接入的移动WiWMAX技术成为了目前最支持综合性通信业务的技术之一,是目前为止最能够保障油田的正常生产的通信技术之一。

二、基于GPRS/CDMA-1X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在许多油田的实际通信工作中GPRS/CDMA-1X技术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的有点体现在能够实施提供广域的无线IP连接。建设的周期短且建设成本低,油田不需要另外建立专用网络就可以自由使用该通信技术。利用GPRS技术来建立油田信息数据传输系统平台,设备安装简单便捷。且GPRS DTU耗电功效较低,因此能够完美适应供电环境比较恶劣的野外环境,满足太阳能供电的基本要求。但是GPRS由于是公众网络技术,容易受到网络运行负荷和环境的影响,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故障,这样一来,每一个服务用户的质量就会随之有所下降。

三、无线网桥基础上的通信应用

无线网桥通信技术主要是应用油田生产车间的视频监控系统上,因为在“工业数据采集和传播”方面该项技术存在技术方面的缺陷和局限。无线网桥的通信技术主要优势包括:TCP吞吐能力处在20-50Mbps之间,说明了宽带传输性能很高,基本上能够满足大部分视频监控和监控采集的要求;此项技术采用的是无线网桥专用网络,也就不受公众网络的影响,这一点赋予了无线网桥技术很高的广泛性和很强的实时性。除此之外,由于应用量十分大,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与无线网桥技术相匹配的设备在国内的生产量很大,在性价比很高的情况下,价格较低,节省了使用购买成本。

四、基于McWill基础上的通信应用

McWill技术的全称代表着国内北京信威通信自主研发的移动宽带无线宽带系统,也是SCDMA综合无线接入技术的宽带演进版本。该技术的突出优势体现在整个通信系统都是用专用的技术和频率,提供系列化的终端产品,是一款十分适合数据采集与应用的专用型产品。该项技术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作为支持,能够最大清晰度的提供语音业务。还可以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接入能力。该技术是在上世纪的无限本地环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引入中国后进行了“变频”功能的开发,但是核心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所以该项技术存在明显的应用风险,因此不建议大范围内使用该技术。

五、基于MESH WIFI基础上的通信应用

MESH WIFI技术是在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互通产品基础之上改善而来的,这项技术在WIFI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MESH功能,可以说是WIFI技术的一次创新性发展,这种技术的优势体现在WIFI技术产品的终端十分丰富多样,且所有终端都可以连接到MESH WIFI网络。而且价格也十分便宜。除此之外,该技术支持下的网络能够无限度的进行延伸,支持高速下的移动,自带网络管理软件。能够满足随时查看网络消息的需求。缺点是投资十分高,如果要该技术覆盖整个油田,至少需要近亿的投资。

六、基于宽带IP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和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网络发展必须根据时展需求、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通信要求进行具体的战略调整和技术改革,不断向着现代化、高速化、精准化、高效率方向进行调整。加强以上所叙述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电话通信网络、有线电视通信网络和电力通信网络四大途径的结合发展,更好地促进宽带化发展进程的推进。通信网络的宽带IP业务在通信网络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的通信网络发展进程中,宽带IP业务量已经达到了超过电话通信网络的程度,甚至以电话业务为主的通信网络将会被宽带IP业务所代替。同时,因特网网络技术也受到了极大的青睐,例如千兆以太网、千兆路由器、资源保留协议、实时传送协议、IPv6、IP电话等技术的出现都已经得到了宽广的发展空间。为油田的通信工作提供了一个高速化、高质量的新形势。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油田的通信体系已经越来越趋于完善,不同的通信方式都会给油田带来不同的好处,为了加强通信技术在油田生产方面的应用,必须结合油田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经济实力,选择最适合油田的通信技术,帮助油田制造出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晶,王广辉. 论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3(07)

第3篇

在当今全国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尤其是全国性联网的大环境下,单车单次通行费额的急剧上升,使高速通路偷逃费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遏止这种趋势,仅从管理上查缺补漏,已略显乏力,显然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此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为高速公路防逃费保驾护航。本篇浅析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防逃费方面应用,利用复合通行卡和路侧标识单元之间的双向通信,合理设计高速公路防逃费策略。

【关键词】高速公路 防逃费 双向通信技术

在高速公路防逃费管理中,采取双向通信技术,强化防逃费管理,切实保障高速公路业主收费经营权益,以下对此做具体分析。

1 当前高速公路发展的阶段及防逃费管理问题

1.1 当前高速公路发展的阶段及所面临的挑战或压力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约20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形成完善的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网,在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的同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即偷逃漏通行费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以同一品牌多辆车随机交换通行卡、套牌车辆交换通行卡、单车独自倒卡达到跑长买短的目的;假冒军警车牌;计重模式下利用液压泵、增加虚轴、跳称、走S线达到减少车辆称重的目的等逃费方式,诸如此类的行为进一步增加了高速公路防逃费管理的难度。

1.2 防逃费的管理问题

我国大多的高速公路建设模式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即使用未来的收益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但一些不法人员利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漏洞和技术局限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逃费,导致高速公路通行费的大量流失,继而达到满足个人利益,却损害了业主或国家的利益。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单车单次通行费的上升,仅通过现有的管理手段(比对分析等)和单系统的方式进行稽核,已不能完全应对全省、甚至是全国性联网所产生的数据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之间较为普遍的应用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公路防逃费管理中,应用双向通信技术,利用路侧标识单元和复合通行卡之间的相互通信功能,不仅能实现路径标识,而且能对异常复合通行卡进行识别,达到从源头上缩小数据分析的范围,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联网情况下需要对产生的大量繁而杂的的流水先进行分类,再进行海量分析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2 双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优势

2.1 双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应用指的是复合通行卡和标识站相互发送有关标识信息,标识站再将信息上传至分中心数据库系统,供收费现场或后台查询使用,具体交互图如图1所示。

2.2 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它不仅复合通行卡的精细化和 智能化管理,而且可以通过复合通行卡上的时间戳对车辆的通过时间进行标记,防止丢卡或倒卡,有效分离出通过复合通行卡进行逃费的车辆,如此在数据源头即极大地缩小了数据分析的范围,进一步减少了后期大数据分析的工作量,并能进一步区分逃费车辆的种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调查,流量对账、拥堵预警、出行指导等领域也具备相应的功能;再者,双向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在心理上对逃费行为威慑,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同时改善高速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与使用效果发挥实际管理价值。双向通信技术不仅能实现接收高速公路主线标识站发出的信号进行路径标识,而且能自动向附近标识站发出信号,使高速公路管理者能较容易掌握逃费车辆的动向和实现复合通行卡的精细化管理。

3 高速公路中应用双向通信技术的策略

根据国内某条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和收费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货车占各种通行车辆的比例仅达20%左右,而收费额却达到50%左右,而客车则恰恰相反。这足以揭示了劳动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并且近年来高速公路偷逃费的车辆大多是货车,原因就在于通行费的额度较大。因此,如何能利用现有的管理手段或技术更好地打击逃费行为,且针对逃费的货运车辆的打逃行动更是迫在眉睫,以下从基础保障、立体式稽核、联动分析处理等方面对双向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防逃费方面的应用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

3.1 基础保障

涵盖思想认识和技术管理保障两层含义。首先要在业内取得打击逃费的共识,上下齐心。力保收费秩序正常化。其次是技术管理保障,一方面是发卡规则,对客货车实行区分发卡,即客车发放单向复合通行卡,货车发放双向复合通行卡;另一方面是设备选型,尽量选择市场上主流设备,确保设备的成熟稳定、技术的先进可靠性。再者是设备和合理安装位置,在出入口安装路侧标识单元,用以接收或发送信号,采集相关车辆信息;最后是避免其他客观存在的电磁干扰行为。众所周知,433MHZ段频率属于民用的,其很容易受到已存在的电磁信号的干扰,致使结果不理想。因此,信号覆盖范围和发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受到环境是否恶劣的影响。

3.2 建立全网全时段的稽核机制

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网全时段的稽核可以有效遏制日益猖獗的偷逃费行为,进一步净化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秩序,为司乘人员营造安全、高效、有序的行车环境。事前的稽核是利用具备双向通信的复合通行卡和路侧标识单元可以相互通信的优势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实现对货车的提前预检,如果发现其存在多余的复合通行卡,提示司乘人员上缴,并产生相应的藏匿记录,形成车辆黑名单;事中的跟踪稽核,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车辆侥幸规避检查之后,可以应用沿线路侧标识单元与复合通行卡进行通信,通过路侧标识单元上传的流水数据对车辆实时跟踪,实现实时的打击;事后的全网的稽核,即对事前和事中检查发现的逃费车辆可以进一步形成车辆黑名单,则可在高速公路网任何一个收费站打击逃费车辆,并辅以合法合理的行政管理手段,迫使其遵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收费管理条例和规定。

3.3 建立收费数据分析联动处理机制

在国家相关公路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对高速公路上偷逃费车辆进行打击、惩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开展的打击行动,可同步和地方公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使该类高速逃费车辆无所遁形,增加其逃费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加强媒体的宣传,最大程度的取得社会和民众的广泛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省内、甚至是全国性联网的逐渐实施,利益驱使下的高速公路逃费行为将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而且呈现更隐蔽性。因此,当前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类似双向通信等相对成熟的现代通信技术为高速公路打逃工作保驾护航,将成为我们高速公路从业人员重点考虑的工作之一,也希望藉次机会,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泗良,黄宇.高速公路路径查询系统的防逃费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 (06):71-73.

[2]杨迁迁.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4(08):181-183.

[3]林亿钦.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防逃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182-183.

第4篇

【关键词】 电力信息技术 电力系统 开发 应用

电力系统实现智能态控制将成为我国电力系统从稳态控制转向动态控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实现智能态控制已经被作为电力系统实现完整控制时代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电力系统的开发就离不开电力信息技术,可见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之重要。

一、对电力系统的认识

电力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环节。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为了保证电力一次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需要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控制,以达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一些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有关的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监控系统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其中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二、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2.1 发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用到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其中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设备的运行状况。为了更好的发挥发电功能,更高效率的控制规律,就突显出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大型发电机发电过程中通过电力信息技术可以省掉了一些中间的惯性环节,达到对规律的良好控制;通过电力信息技术对风力发电系统的有效控制使发电高效快速的运行。

2.2 输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电力信息技术可以大范围的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电力信息技术可以稳定、高效的控制直流输电技术,控制调节其灵活性,在我国的远距离输电中拥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世界电力系统,成为了世界各地的输电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它不仅实现了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而且大幅度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水平,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2.3 配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配电环境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加强了供电、用电的安全性,并保证了质量标准,减少了各种干扰,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开发投入和生产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切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伴随着电力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此技术在电力系统产生的作用之大,使我国的电力系统高效快速的发展。

2.4 节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开发的过程中,电动机要挖掘其自身的节能潜力,这就涉及到节电环节,可以通过电力信息技术控制电动机的调节速度达到最佳的节电效果。目前为止,通用的节能应用在机械中的控制、节流效果十分可观,电力信息技术可大范围的调速、可以高精度、高效率的实现无极调速,对节电、减少无功损耗及提高功率十分有效

三、电力信息技术发电系统开发方面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的电力系统已经成为一个由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电力装备组成的综合体,逐日增大的电力系统信息量满足了自动化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电力系统的开发需要注意的因素越来越多,可直接观测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如今,我国在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开发方面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适应化、智能化、最优化;在电力系统中,不管是在设计分析上还是在理论工具上,还是控制手段及研究人员方面都广泛的应用了电力信息技术,可见这项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开发应用之广泛,影响之重大。

第5篇

关键词:面向方面编程 信息系统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006-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OP) Technology

Liao Yuejun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Guangdong Province, 523808 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Programming,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industry,is the first choice for most software project development technology.When using OOP to public behavior modeling,it shows powerful features,but it in solving behavior across multiple modules,such as in dealing with some scattered focus there is certain limitation,even can cause a confusion of the whole project development situation.Here we discuss the thought of 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technology,the basic concept and principle,and through the concrete example simple 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Information system;Program design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都是主流的程序编程设计方式。面向对象技术思想的出现改变了大家程序设计的思路,大大地提高了软件生产效率。并且面向对象技术符合大家对事物认识的思维习惯,它早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思想是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视为对象,在编程世界里将所有的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联系在一起,把他们当作捆绑在一起的整体――对象。然后再把那些有共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进行归类,对于同一类的对象经过抽象后,称之为类,因此类就是描述相同类型的对象集合,定义好类后,我们又通过类来产生有着共同数据属性和相同行为的新对象,故对象是无穷无尽的,一切事物皆对象。面向对象编程就是定义各组相同类型对象的集合――类,再由类来生成对象,对象和对象之间再进行通信。这就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思想,尽管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思想,可以建立对象模型与现实世界的系统模型的匹配,但是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却仍然存在一些对象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在解决横跨多个模块的行为时,如在处理一些关注点分散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会使整个项目开发出现混乱不清的局面。AOP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地简化软件系统复杂度的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来源于软件设计中关注点的分离。

1 AOP的基本原理

1.1 概念

由于AOP的应用程序结构与传统高级语言的应用程序结构基本类似,传统的高级语言系统实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编程语言;编译器;项目开发的应用程序,故AOP的系统实现也有以上三个相应部分:语言;联结器,核心级模块。所谓的面向切面编程(AOP)其实是对业务逻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抽取,将多种业务逻辑中的公用部分抽取出来做成一种服务(比如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验证等),从而实现程序代码的重用。另外这种服务通过配置,可以动态的给程序添加统一控制,利用AOP可以对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离,从而使得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那么要进一步了解AOP的的基本原理,首先要弄清楚这几个概念具体指的是什么。

(1)Aspect(方面):对横切关注点的模块化,通知和切入点的组合被称之为方面,故方面是用来定义一段程序中所包括的逻辑,以及安排何时执行这个逻辑。

(2)Advice(通知):在某一个特定的联结点处运行的代码称为“通知”,是要切入的逻辑,对横切关注点的具体实现,有分类的概念。通知有很多种,比如在Before Advice 在方法前切入;After Advice 在方法后切入;抛出异常时也会切入:After Returning Advice 在方法返回后切入,抛出异常则不会切入;After Throwing Advice 在方法抛出异常时切入。Around Advice 在方法执行前后切入,可以中断或忽略原有流程的执行

(3)Pointcut(切入点) :一个切入点是用来定义某一个通知该何时执行的一组联结点,定义了Advice(通知)应用到哪些JoinPoint(联结点)上,对Spring来说就是函数调用。Joinpoint的表达式,表示拦截哪些方法。一个Pointcut对应多个Joinpoint。

(4)JointPoint(连接点):一个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连接点,如某个业务方法,。典型的拦截点就是调用一个函数;它用来定义在程序的哪里通过AOP加入新的逻辑。

(5)Target Object Advice(被应用的目标对象):如果一个对象的执行过程受到某一个AOP的应用,那么它就叫一个被应用的目标对象。目标对象通常也称为被通知对象。

(6)Weaving(织入):织入是将方面真正加入程序代码的过程。

(7)Introduction(引入):可以动态的为类添加新的方法或属性。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2 AOP程序的设计步骤

AOP应用程序包括以下三个明显的开发步骤:

(1)将系统需求进行功能性分解,区分出核心关注点以及横切关注点;

(2)单独完成每一个关注点的编码和实现,构造核心级模块以及Aspect系统级模块;

(3)用联结器指定的重组规则,将核心级模块和aspect系统级模块进行组合,形成最终系统。

2 AOP在信息系统中的实践

为了建立松散耦合的、可扩展的信息系统,AOP应用到的横切技术,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动态横切和静态横切。动态横切就是通过切入点和连接点在一个方面中创建行为的过程,连接点可以在执行时横向地应用于现有对象。动态横切通常用于帮助向对象层次中的各种方法添加日志记录或身份认证。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动态横切技术基本上代表了AOP。动态横切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jointpoint(连接点),pointcut(切入点),advice(通知)和aspect(方面)。在前面,已经概要地介绍了这些术语分别代表的含义。接下来,将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进一步阐述它们在AOP动态横切在实际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以一个学生考试系统为例子,考虑到学生考试系统的功能,就是需要对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操作。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这些行为因为涉及到数据库的增、删、改操作,所以必须添加事务才能使操作成功。首先采用传统的OOP程序设计方法,其伪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QuestionManager {

privateQuestionDaoquestionDao;

public void addQuestion(QuestionDtoquestionDto) {

Transaction t = new Transaction();

questionDao.insert(questionDto);

mit();

}

public void deleteQuestion(QuestionDtoquestionDto) {

Transaction t = new Transaction();

questionDao.delete(questionDto);

mit();

}

public void updateQuestion(QuestionDtoquestionDto){

Transaction t = new Transaction();

questionDao.update(questionDto);

mit();

}

}

同样的,在该考试系统中,还需要对试卷进行管理,它采用了同样的事务机制:

public class PaperManager {

privatePaperDaopaperDao;

public void addPaper(PaperDtopaperDto) {

Transaction t = new Transaction();

paperDao.insert(paperDto);

mit();

}

public void deletePaper(PaperDtopaperDto) {

Transaction t = new Transaction();

paperDao.delete(paperDto);

mit();

}

public void updatePaper(PaperDtopaperDto){

Transaction t = new Transaction();

paperDao.update(paperDto);

mit();

}

}

如此以来,在整个学生考试系统中,核心业务包括试题管理和试卷管理,它们都需要相同的事务管理,如图2所示:

也就是说,利用AOP技术,可以分离出系统的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从横向的角度,截取业务管理行为的内部消息,以达到织入事务管理逻辑的目的。当执行addQuestion()等方法时,系统将添加事务完成添加试题功能,调用横切关注点逻辑,因此该方法即为AOP的join point。对于学生考试系统而言,每个需要事务的方法都是一个单独的join point。由于事务管理将在每个方法执行前执行,所以对于这一系列join point,只需要定义一个point cut。当系统执行到join point处时,将根据定义去查找对应的point cut,然后执行这个横切关注点需要实现的逻辑,即advice。而point cut和advice,就组合成了一个事务管理的aspect方面。

由于aspect是一个封装的对象,可以定义这样一个aspect:

private static aspect TransactionAspect{……}然后在这个aspect中定义point cut,在point cut中,定义了需要截取上下文消息的方法,例如:

privatepointcutTransactionExecution();

execution(public void QuestionManager.addQuestion(QuestionDto)) ||

execution(public void QuestionManager.deleteQuestion(QuestionDto)) ||

execution(public void QuestionManager.updateQuestion(QuestionDto)) ||

execution(public void PaperManager.addPaper(PaperDto)) ||

execution(public void PaperManager.deletePaper(PaperDto))||

execution(public void PaperManager.updatePaper(PaperDto));

由于事务管理是在试题管理方法执行之前完成,因此在before advice中,定义事务管理:

before(): transactionExecution()

{

Transaction t = new Transaction();

questionDao.insert(questionDto);

mit();

}

通过定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aspect,当系统调用QuestionManager或PaperManager的相关方法时,就触发了point cut,然后调用相应的advice逻辑。如此以来,QuestionManager和PaperManager模块就与事务管理模块完全解除了依赖关系,同时也消除了传统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事务处理的重复代码。这对于建立一个松散耦合、可扩展的系统软件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提高了软件开发速度。

4 AOP存在的问题

大家知道AOP的横切关注点是跨越多个模块的,但目前在技术上通常只能采用一维方法学来实现,这使得从需求到实现只能沿着单一的维来映射。这个单一的维通常是核心模块级实现,其它需求则与其相互交织在一起。即需求空间是多维空间,而实现空间却是一维空间,这样的不匹配造成了从需求到实现的不统一。

采用目前的方法学来实现横切关注点已证实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代码交织(code tangling):一个软件系统的模块可能同时与数个需求交互;

*代码分散(code scattering):由于横切关注点跨越多个模块,所以与这些横切关注点相关的实现代码也跨越多个模块;

*代码重用性差:由于一个模块中包含对多个关注点的实现,使得对类似功能有需求的其它系统不能很方便地重用该模块;

难以维护和升级:由于系统横切关注点的模块性差,如果系统需要改动一个功能,则需要修改多个相应的模块才能实现,这样极易造成系统的不一致,而且还需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以确保不会引起新的Bug。

5 结语

AOP技术自从1997年正式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很大的成效。目前支持面向方面编程的语言已有许多种,如AspectJ、AspectC、AspectC++、JBoss、Spring等。其中以AspectJ语言最为成熟,很多实际的工程项目已用该语言解决了大量像日志、安全、事务、策略等横切关注点问题。AOP语言的使用解除了OOP语言代码混乱、交织的局面,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代码的重用,方便了软件项目的升级与维护。

参考文献

[1] 薛冰.改进AOP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13.

[2] 王书怀,邢建春,李决龙,等.AOP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6):189-195.

第6篇

关键词 ARC/INFO DEM(数字地面模型) 土地坡度 面积统计

1、引言

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积极治理现有坡耕地,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行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不但有利于中西部的环境保护,而且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意义。因此能否为各地、市、县准确提供辖区内各种坡度的土地分布以及土地坡向情况,是能否客观制定该区域农业规划和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手工圈绘和主观的'估计'水份太多,实地丈量不但劳民伤财而且精度低下。

我区广大的测绘工作者多年来为广西的国民经济建设做了大量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他们测制的1:25万、1:5万、1:1万的基本地形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物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可贵的资料在数字化处理之后日见增值,为准确、快速、低成本地获取地表的各种统计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为区党委、区政府制作的《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之西部大开发专题中,使用美国ESRI公司生产的GIS软件――ARC/INFO软件为东兰、乐业县制作了数字地面模型,进行三维地形表面分析和坡度量算统计,取得了准确客观的成果。

2、 工作流程

在ARC/INFO中,管理、组织、存储数据最基本的单位是图层(coverage),一个图层相当于一个专题图,包含了地物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利用ARC/INFO进行土地坡度坡向高程的分布统计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利用国土资源调查结果,提取耕地信息,在ARC/INFO中生成耕地图层,给不同耕地分类赋予不同的属性;

2、获取该地区的DEM数据(DEM即数字高程模型,就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用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描述地貌形态的数据集);

3、分别生成坡度分布图层、坡向分布图层和高程带分布图层;

4、将耕地图层与坡度图层、坡向图层、高程带图层分别叠加分析,得到耕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属性;

5、进行面积统计,叠加河流、行政区划、道路、居民点等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专题图。

3、坡度、坡向和高层带分布图生成

坡度、坡向、高程带图层利用ARC/INFO的TIN模块,由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

3.1 DEM数据获取:

目前常用的获取DEM 数据的方法有两种:

用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提取DEM;

用现有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等高线,获取高程数据生成DEM。

用航天、航空遥感图像立体像对生成DEM,最大的优点是数据更新快,但购买影像费用高;用高程数据生成DEM,精度高于立体像对生成的DEM,但更新慢,周期长,仅对高程变化不大的地区适用。目前区测绘局具有的南宁市1:1000 DEM数据由航空遥感影像立体像对生成;全区1:25万、1:5万DEM和部分地区的1:1万DEM数据则由高程数据生成。

用ARC/INFO 生成DEM的方法是:数字化地形图,获取高程数据,包括高程点、等高线、软断线(如边界线等)、硬断线(如河流、山脊、陡崖线等),生成TIN(不规则空间三角网,一种描述地形表面的方法),再由TIN内插成DEM。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对点、软断线、硬断线有不同的插值处理方法。根据笔者对ARC/INFO和国产软件GEOTIN 的对比试验, ARC/INFO软件生成的TIN在更大程度上拟合实际的地型,不足之处是加特征点的过程较为繁杂,生产时间较长。

3.2 坡度图、坡向图、高层带图生成:

在ARC/INFO中,坡度、坡向是这样计算的:DEM上每个格网点的坡度由相邻8个格网点计算而成(图1)。高程的最大变化率即为该部分表面的坡度。坡向为用于计算坡度的那条线的方向。

图1 DEM格网点坡度的计算

运用TIN模块的分析功能可计算坡度、坡向和高程带,使用命令的关键是建立好坡度、坡向、高程带的分级定义查找表(LOOKUP-TABLE)。以坡度查找表为例,根据坡度分类的要求定义如下:

DEGREE-SLOPE SLOPE-CODE 2 1 6 2 15 3 25 4 90 5 对应的坡度分类:(0°~2°)(2°~6°)(6°~15°)(15°~ 25°)(25°以上)

图2为利用DEM生成的图形

c="/Newspic/200881/1127448440.jpg" width=566 border=0>

坡度查找表字段要严格定义如下:

4、 图层叠加:

GIS强大的分析任务之一是将独立的特征类型合为一个新的特种类,代表了两个输入要素类的合并后的情况。图层叠加,是将土地利用图与坡度图、坡向图、高层分带图依次叠加,可研究它们之间的共同区域。运用OVERLAYEVENTS命令可进行叠加分析。

5、 面积统计:

图层叠加后,根据各种分类条件提取耕地,可得到耕地按坡度、坡向、高程带的分布图,利用ARC/INFO的面积计算功能进行面积统计。

精度情况:据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党安容等人研究,经国家测绘局验收的1:25万的数字地图(高程精度为25米),在用于分县土地坡度分级计算时,最小误差是0.9%,最大误差为4.9% [1] ,适合省级农业部门制定宏观规划。如果利用即将完成的全区1:5万DEM和已经完成的1:1万DEM(西江流域),将得到更高的精度,适合县一级及县以下农业部门制定本县、本乡的部门农业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平面面积与三维地形表面积相差较大,笔者利用1:25万高程数据生成的DEM计算东兰县平面面积为2438 平方公里(国土部门公布的数据:2434平方公里[2]),曲面面积为 3437 平方公里,平面面积与曲面面积相差较大。东兰地处大石山区,山岭绵延,河谷深切,地形起伏较大,利用ARC/INFO的表面积计算功能统计面积应该更为合理。

6、 输出专题图:

对生成的各种分布图按照需要叠加河流、行政区划、道路、居民点等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专题图输出。笔者在《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之子系统建设中,利用Web GIS将退耕还林试点县东兰县、乐业县的坡度图制成网络电子地图(图3),可供局域网上浏览和查询。

图3 东兰县1:25万坡度类型图

【参考文献】

1、党安容 毛其智 王晓栋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ARC/INFO暨ERDAS中国用户大会论文集(2000)

第7篇

关键词:栅格化信息系统;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栅格基础设施;实验支撑服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01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08

基于云算、服务化技术以及探索性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发展,对于建模仿真领域之中各类完全不同的仿真系统在更广范围当中的有效操作与集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综合体系对抗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和涌现性,提出了以“栅格化的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对抗仿真实验体系,同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地探究工作。栅格化信息系统是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核心与基础,探索性框架则是体系对抗仿真实验之中的指导性方法论,适应性学习即为其最主要的手段措施。

1 构建实验框架

就协同仿真实验框架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应当将核心重点放到体系对抗一体化仿真执行的一整个流程之中,将栅格服务架构作为底层核心,紧紧围绕体系对抗仿真任务,针对体系对抗定量分析与方案的验证提供必要的运行支持架构,并且也可针对有关的对抗训练提供更加真实的模拟环境,构建起面向体系的对抗作战需求的实验架构。

仿真实验框架在主要的层次规划上可分为四个级别,其依次为栅格基础设施、实验支撑服务、实验规程与体系对抗实验。

1.1 栅格基础设施

栅格基础设施集成实现了针对各类系统的控制。其所控制的系统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各类实体设备,也可以是各类模拟器设备,可同时支持虚实结合的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栅格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对管理与维护的同时支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顶层应用。依据设计标准,栅格核心服务涵括了九大部分的内容,即发现、安全、分发、调节、存储、消息、聚合、管理与资源等服务内容。

1.2 实验支撑服务

实验支撑服务是基于栅格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将体系对抗仿真实验作为设计主线,仿真实验工具其能力可被视之为仿真服务所采取的动态组合与集成,进而达成面向特定体系对抗仿真任务的仿真工作。实验支撑服务主要涵括了三方面内容,即急促服务、模型服务、应用服务。

1.3 实验规程

由实验规程角度来说,体系对抗仿真实验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了实验规划、相关应用生成、仿真过程运行以及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价值评估。仿真运行大多是通过仿真基础平台、多种分布式仿真软总线以及基础服务基础上的组件所构成的。在模拟仿真之时,可应用资源服务、虚拟机制,从而实现仿真单元对不同分布软总线的全程访问,达成多异构总线协同仿真对抗体系。

1.4 体系对抗实验

要素与过程一同构建起了面向体系对抗的一体化仿真实验框架。根据应用体系对抗态势博弈、计划评估等相关问题而展开探讨,并针对对抗问题提出新的概念化设计体系进行统一、通用的解答。在一体化协同仿真体系架构下阐述了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样貌概况,主要通过综合信息服务为工作前提,在自身系统体系对抗仿真的基础上,也可同时给予其他的仿真实验系统提供以有关的服务,仿真实验系统和相应的C4ISR系统还可实现无缝交互、互相结合、同步工作。

2 关键技术分析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保障上文所提到的栅格化信息系统,确保其框架结构能够有效实施与运转,就必须要针对以下四项核心技术展开具体的研究与探讨。

2.1 体系对抗仿真服务规划技术

鉴于在分布式的仿真环境之中可用资源数量巨大,且资源往往是呈现出不均匀、大范围、变化性的分散状态,由此必须要能够依据体系对抗仿真和评估任务进行自主协商和有效调度,进而达成适宜的资源调配方案,产生出虚拟化组织架构体系,共同完成体系对抗仿真实验。

受制于自主协同的仿真服务规划技术,当前应当依据实际的仿真任务,针对实验任务需求进行解析,若存在可关联的仿真服务,自动协同选取,对可用资源进行优化处理生成仿真联合体。服务规划的底层基础为对分布式地域以及领域环境下的仿真服务动态组织与关联查询。

2.2 面向嵌入C4ISR系统的一体化协同仿真技术

系统最为核心的工作目标是为了促使仿真系统能够和C4ISR系统有效合并,促成仿真系统与作战系统的有效集成,达成两者间信息的互相分享。大量的研究内容均证实,在应对不断复杂的信息环境时,单纯凭借仿真系统亦或是嵌入C4ISR系统均难以满足于实际需求,需将此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仿真系统可促使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变得可视化,同时通过嵌入C4ISR系统所提供的实时信息反馈也是系统运行的主要依据来源。在C4ISR系统当中其更加注重于当下所发生的实时信息,此类信息内容共同构成了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变化掌控。要达成对体系对抗实验研究以及应用的目标,便要先将仿真系统嵌入到整体评估系统与方案规划当中。

在C4ISR系统的模型架构当中需将计划树作为主要核心,整体系统是通过多项仿真服务、计划服务、监控服务、调度服务以及相关的分支服务所共同构成。其中监控服务的核心功能作用即为针对实时发生变化的信息状况进行监控,利用仿真服务,并在综合考量各类指标体系基础上达成对计划的评估分析,对比所获取的实时信息和计划取其是否相同,若存在差异,便可调取选用监控服务来就此类差异有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展开评估,并最终决定是否重新进行计划的制定与优化处理。若仍需重新进行计划规划,便应当通知调度服务,此项服务是基于优先级安排计划服务到计划树当中的某一节点位置。计划制定服务需针对计划予以及时更新,进而将无用的分支及时删除,选出分支来满足于服务要求,并由此产生出新的计划分支,同时利用计划仿真最终选取出适宜的分支节点并将其纳入计划树当中。

2.3 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探索性框架

探索性的分析理论对于处理复杂性问题带来一种较为良好的思路方法,尤其适用在处理一些具有负载条件之下的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方案生成与优化。探索性分析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得到了普遍性的认可与接受,然而怎样就@一分析方法展开具体的应用则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挑战,尤其是对于大规模实体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而言更是这样。

要能够有效地展开探索性分析,就要先建立起适宜于探索性分析特性的模型架构;在实施探索性分析之时,必须要能够基于极端复杂的环境下快速找到仿真实体,同时还可对实体属性与行为展开更加具体、深入的探索。为了更好地适应此类需求,必须要在进行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应用多分辨率的模型建构实现,及时定位到所需研究的仿真服务;仿真系统属性及行为设计是能够进行深入探索的,利用状态来促使此两者能够被协同关联起来。在体系对抗实体属性以及行为探索的阶段当中,必须要依据相应的操作步骤与规范,选用科学性的探索方式,进行来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探索性分析能够将复杂环境之下的对抗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在应对复杂环境下的不确定性情况时,可借助于针对动态环境之下的体系对抗效能做出高效、快速的探索,全面认知并掌握复杂环境体系下的对抗问题。

2.4 基于适应性学习的体系对抗实验方案优化技术

相较于一般性的实验方案设计,体系对抗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和涌现性特点,对于实验方案设计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实验方案设计过程可共分成两阶段,即:方案建立阶段与方案优化阶段。在体系对抗方案建立阶段之中,需针对实体采取多分辨率建模与实体属性及行为参数的探索,需完成庞大的实体交互工作,涌现出大量的仿真结果;在对实验方案优化之时,必须要能够依据最终所获得反馈结果展开适应性学习,就实体属性与行为进行调节,促使实验当中的实体结构更加科学,进而达到对抗实验体系的科学优化。

实验方案建立阶段即为准备过程,其主要是由空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仿真问题之后,逐步建立实体多粒性层级架构,在创建之时需就实体参数持续予以探索,直至达到理想效果。在实验方案的优化阶段当中,可采用完全不同的参数组合以及随机种子在一定的行为规则要求下对想定结果进行循环重复,就其最终的运行结果予以分析探讨,进而依据所得到的结果来就实体行为或方案进行调整。在实验方案优化阶段,会牵涉大量的实体部分,各实体之间的交互行为要想取得较为良好的模拟效果,就必须要加强对实体行为的交互与协作。了解实体在交互过程之中所出现的状况,进而获得结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面向栅格化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仿真实验体系与技术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具体阐述了仿真实验的框架结构,而后就仿真实验当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体系对抗仿真服务规划技术、面向嵌入C4ISR系统的一体化协同仿真技术、基于适应性学习的体系对抗实验方案优化技术等内容,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大勇,鲍爱华,蒋晓原,等.C4ISR体系对抗仿真中导调成员的设计与实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3).

[2] 张明智,胡晓峰,司光亚,等.基于Agent的体系对抗仿真建模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5,(11).

[3] 李振,方胜良,涂本荻,等.空间信息对抗仿真实验框架研究[A].2012年第14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

[4] 李斌,刘苏洋,许发国,等.基于回合制对抗推演的探索性仿真实验兵力行动序列生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4,(2).

第8篇

关键词:国家电网;智能化;通信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41

0 前言

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在实现电力运输、变电、配电等环节作出了重要贡献。电力相关的通信方面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电网向智能化前行的步伐。二十一世纪,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离不开电力,国家电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也是国家一直坚持并且大力发展和推进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创新的核心意义所在。所以,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是实现电力行业向现代智能方向发展的基础,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的创新更是国人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1 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在现阶段国家电网向智能化发展的进程中的应用情况

(1)当前电力相关方面通信技术在国家电网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虽然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不断融入更多的高科技含量,电力相关方面的整体通信技术水平也不断的在提升,但是依然很难满足国家电网不断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需求。电网向智能化发展是世界电网整体的发展趋势。在此发展进程中,对于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当前国家电力相关的通信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国家电网整体的发展需求。

(2)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创新。通信技术。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自身独有的特点在电力方面通信中相辅相成,推动了国家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水平不断的向前发展,更实现了电网全国覆盖。但是覆盖率仅仅是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现今社会对于电网有着更高的要求,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更是离不开电力。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电力都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为了应对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了应对世界的挑战,国家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这要求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更是要做出相应的完善和创新。

2 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在国家电网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为国家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作为电力运输中的重要传输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护。在避免电力传输过程中终端遭到恶意的攻击,导致系统程序崩溃方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保证电力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输送任务,为国家电网实现智能化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这要保障,更为国家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相对安全的环境。

(2)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是国家电网向智能化发展前进的动力。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为电力运输提供了基础保障,是国家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进动力。电力通信在国家电网的构建中占据着十分关键且重要的位置[1]。国建电网能否顺利的完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几十年来通信技术都是电力通信发展前行的动力。电力通信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作为电力通信发展的基础动力,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变革与创新是实现国家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

3 在国家电网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增加对于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的应用

(1)加大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应用。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带来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环保是电力发展未来的方向。为了迎合当前世界发展的可持续性,现阶段各国都把新能源的开发与探索作为当今社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将现阶段拥有先进的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应用在新能源的开发与探索中,以便于减少电力产能和传输过程中污染环境气体的排放量,提升对于产能资源的利用率。在国家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新型能源,既相应了国家倡导的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的战略,同时更有利于国家电网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2)加强对于电力相关方面通信技术的完善与创新。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是国家电网的安全屏障[2]。通信技术一旦受到攻击,电力系统很容易出现崩溃。所以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国家电网的安全顺利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电力相关方面通信技术的创新,是电力整体通信系统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电网在实现智能化路上的助力。

(3)加大对变电和配电等方面有关通信技术的投入。国家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中,变电和配电等方面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3]。为保证在配电和变电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必须加大对于电力方面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主要是加大智能操控和传感方面的应用。以便于建立可靠的、安全的高效率的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网络。想要建立安全高效智能的国家电网,都离不开电力相关方面通信技术的大力支出。

4 结论

电力是当今社会最基础的更是最重要的能源。在社会需求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国家电网正在向着自动、智能、环保等方向发展。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为国家电网在发展进程中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是国家电网发展前进的动力。因此,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完善与创新直接影响着国家电网向智能化发展的进度。及时解决电力相关方面的通信技术在应用出现的问题,为国家电网向着高端智能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晓波.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23):86.

第9篇

一、引言

无线通信技术在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当中广泛应用,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实现了很多的功能。而在当前新的环境下,无线通信工程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做好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对其维护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价值的。

二、无线通信工程的基本分析

在当前社会下,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无论是数字通信领域、卫星通信还是信息技术行业,无线通信技术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时代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无线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和进步。当前社会备受瞩目的5G技术,其就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功能和需求都可以得到实现,并且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关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与此同时,在无线通信工程应用当中,很多设备都具备着智能化和精密化的特点,在具体使用、维护以及测试等方面工作开展中,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并且保证相关从业人员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无线通信工程的应用上,其也涉及了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改造等多方面的不同环节。结合不同环节方面的需求,无线通信技术应该进行合理的整改和应用,并且考虑到技术的实际需求,做好相应的配套。

三、无线通信工程技术分析

在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无线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呈现更加科学化的发展。广带无线接入也是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手段。其本身利用微波及毫米波段中新的空中接口标准实现通信,同时具有很强抗干扰能力和速率水平,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传输方面的需求,对于商用和家用都有着良好的适应效果。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fifth-generation)是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新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其基于以往4G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改进,让数据传输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有效的提升了覆盖效果和安全性。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本身的应用实现了多个用户、多个天线之间的协作,同时也实现了通信网之间的配合,让整体通信系统本身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跃进。5G移动通信技术本身也实现了室内网络的有效覆盖,并且无线网络连接方面也给予了运营商充分的配置调整空间,让运营商可以依据网络流量方面的不同来对于自身业务进行完善和调整,提升了整体成本的管控能力。另外,蓝牙技术也是较为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其通过利用统一蓝牙技术规范和标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的特点,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场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四、无线通信工程维护的分析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无线通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针对于此,相关维护工作的开展也应该进行及时的跟进,给予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一个良好的保障和基础。在无线通信当中,通信技术的应用是核心,其对于维护方面的要求很高。只有做好相关维护工作,这样才能确保通信过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实现对各方面风险的有效规避。具体维护工作在执行上,需要从信息传递的全过程进行思考和把握控制。而在当前相关维护技术应用上,入侵检测、防火墙、加密、认证、漏洞扫描等技术都是常见的技术类型。入侵检测技术本身能够对于一些违规的入侵行为进行发现,并通过及时的进行相应,实现对入侵行为的有效控制。防火墙技术则是构建一个安全防范的体系,实现对各类不安全行为的有效评比,是一个安全屏障。加密技术则是为了防止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窃取而制定的相应加密技术,可以让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是控制信息泄露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密也是无线通信工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中所必须思考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规避信息泄露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加密应用中,应该结合系统安全和系统工作效率方面的特点,进行更加全方位的思考。在现阶段加密技术运用上,其主要通过模糊化敏感信息来实现对隐私的有效保护,并对于全局敏感数据和部分原始信息进行隐藏的方式来实现保护的目的。在数据转发的过程中,会采取随机路由协议的方式,对于转发节点进行随机化跳转,从而达到改变传输路径,减少节点信息被获取的风险,从而实现安全防范。身份认证技术则是通过对于访问者自身身份进行确定,结合不同身份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这样可以让信息的可控性得到提升。以往传统的认证,本身仅仅针对于业务层和网络层展开相互独立的分层认证和身份鉴别的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以往的无线通信工程系统当中,而对于当前新发展环境下则显得不够适用。现阶段无线通信环境下,不同类型无线通信工程的用途相对特殊,同时其本身的网络通信行为和业务应用行为有着明显的特定性的特点,整体认证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进行开展和实现。针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认证中应该从业务层的角度来展开认证。对于一些敏感的业务层,则应用更高层级的业务认证方式。漏洞扫描技术则是结合当前系统中存的漏洞,及时的进行检测、发现和处理。

五、无线通信服务体系的搭建

为了更好的提升无线通信工程维护工作的开展水平,我们也应结合实际,做好无线通信服务体系的搭建。而在实际无线通信服务体系搭建当中,可以将其分为软件与硬件这两个部分。其中,硬件部门连接包括有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并通过外部设备的连接应用实现无线通信服务体系的扩展,以此对网络服务体系的搭建目标进行实现。软件连接方面,主要我们则应该针对于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协议、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搭建网络服务体系结构时,需要能够对不同层次结构的特性进行考虑,提升网络服务体系搭建的科学性。在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具体搭建无线通信该服务体系时也具有较多种形式,对此在实际搭建当中,则可以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搭建形式进行充分的借鉴与考虑,之后再联系具体现状做好改进处理,以此实现无线通信服务体系技术层次的有效提升。另外,在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终端的数量快速增加,且在服务体系搭建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后续的维护需求,结合当前网络终端接入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这样整体服务体系才能具备更强的服务能力和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