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16:10: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第1篇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联系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具体区别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

3.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第2篇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企业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核算体系。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密切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统计核算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等方面。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置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个方面。企业业务核算,又称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及时反映各类经济技术业务的状况和变化,使有关人员据以进行领导和管理工作。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关系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三大核算主要是为企业经济管理服务,但为国民核算提供材料,也是企业核算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国民核算与企业核算的结合上,研究企业三大核算的协调问题。为此,首先必须明确三大核算及其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地位。在企业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业务技术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业务核算侧重于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例如,职工人员卡片,反映生产过程的原始记录,领发原材料的原始凭证、库存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记录、职工出勤、缺勤情况记录等。这些资料都是会计核算的统计核算的基础资料。没有健全的会计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

三、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协调

在明确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之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协调。随着经济技术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飞速进步,三大核算将逐步走向融合一体化。即对同一种数字来说,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适应不同的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具体要求。三大核算协调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具体内容:

(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统计核算的基础依据。有的要求相一致,有的要求不相一致,这就需要相互协商,尽可能使它们统一起来,使其既简化观察、计量、登记手续,又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指标口径的协调和统一。由于分析研究目的不同,不同核算所用的口径,常常存在不同的情况。例如,工作总额的计算,统计要求按应发制计算,会计要求按实发计算。会计指标主要考察资金运动,而统计指标主要用以研究投入产出和效益的数量关系,彼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使之在指标涵义、计算范围等方面存在程度不等的出入。为此,需要在满足各自需要的情况下,力求三大核算的协调和统一,以方便运用、对比和分析。

(三)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有的分类方法是统计研究需要的,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看,作用不大;相反,有些分类是适应会计和业务需要的,统计分析则用不上,需要统筹兼顾,尽量保持协调统一。

(四)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在计算技术不发达时,计算过程是分散进行的。现在,由于电子计算技术在发展,三大核算的计算过程,包括原始资料的输入、存储和加工计算,就可能走向统一,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这种计算过程的变化将会对三大核算的协调、融合和统一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经济迅速、兼容共享的目的。

第3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相关机构的会计核算也已经与部门预算改革相联系,进而保证相关部门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款、社会捐助以及经营收入,较之前的收入种类相比更加多元化。因此,如何在实际管理中有效地对资金进行管理,解决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矛盾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各项资金能够用到实处、用到明处,成为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协调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联关系,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切实推进,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中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不够详细准确,且缺乏有效监督

部门预算作为某事业单位年度资金管理的统筹规划,对该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预算编制流程的复杂性和预算编制内容的专业性等要求,相关部门预算编制略显粗略,编制流程过于简单,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其次,预算编制缺乏与实际资金流量的衡量比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部门仅在以前年度预算基础上做相应调整,并没有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因此造成编制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丧失了预算编制的引导作用,也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再次,相关部分的财会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审计工作不足。实际上,目前就职于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比较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经验不足,造成了预算编制和管理效率的低下。

(二)会计核算不够清晰,无法适应新制度要求

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科目处理都有了一定的改进,然而关于部门预算的核算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会计核算的相关科目设置不够清晰,部分科目设置二级科目却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另一方面表现为事业支出项目中支出科目的核算方法与新制度规定不符。同时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并不明显,相关的配套体系无法适应新制度的要求,使得相关机构在处理多样化问题中出现会计核算无法准确描述资金管理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

首先,相关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需要反映其资金管理情况,包括资金来源与资金支出,因而也应对相关资金管理事实进行会计核算,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行政管理部门的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并未完全遵照该项要求,而是根据预算改革制度进行相关科目核算,而缺乏全面核算的安排,二者的协调性不足。其次,在部门预算中采用的零基预算方法要求根据部门所有相关资金运用的信息进行编制,而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却无法完成,给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带来障碍。

三、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领导应重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工作,在部门预算编制的整个流程中提高部门预算的详细度和准确度,不断加强部门对部门预算管理的监督。第一,单位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进程中应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并不断借鉴先进单位的优秀做法,力争建立本单位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与全面核算相协调。第二,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结合单位实际资金管理现状,增加预算的实用性。第三,相关机构应建立对预算实施和管理的监督机制,对部门预算执行进行相应的保障,从而不断提升部门预算的执行效果。

(二)加强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部门预算改革下会计核算的相关科目有了新的规定,然而建立全面核算还需要相关机构的不断努力:第一,应该合理规划单位的各项资金来源和项目支出,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记录;第二,会计核算人员应提高核算水平的专业性,各项支出和用款需要及时入账,并将会计核算与预算进行动态的协调。第三,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不断规范和完善,是企业建立全面核算系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促使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水平共同升级。

(三)促进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首先,事业单位自身具有非营利的独特性,因此在执行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财政拨款、社会捐助以及经营收入等各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严格避免财政赤字,避免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动问题,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其次,事业单位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在修改相关规章的过程中,应对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流程进行协调,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评价和核算体系,提高部门预算实施能力和编制水平。再次,对于学校等教育单位,应将其预算编制公开化,以方便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能够参与预算执行,并实行有效监督。例如,目前三亚推行预算单位的归口管理,与会计核算站相互对应,打通了财政相关科室与预算部门和会计核算站之间的通道,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使相关部门会计系统统一预算口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相协调。

四、结论

第4篇

(一)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中,乡镇财产虽然是应用于乡镇建设中,但却是由县市进行管理。县市级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部分只能根据相应的政策与乡镇工作的反馈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针对性,缺少具体的详细的处理措施。同时势必会造成会计核算程序上的繁杂,无法及时的进行核算。

(二)职权划分不明确

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原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互相的监督与协调,保证乡镇财政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在基层乡镇中常常将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职责相混淆,甚至是由财政所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职权划分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会计核算工作也无法高效的进行。

(三)会计核算很难实现规范化

相比于县市级的财政部分,乡镇财政部门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种类繁多,特别是基层的存进财务管理工作中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各农村之间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所选用的管理模式都不同,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规范,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彻底的统一,因此很难实现规范化的统一管理。

(四)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低

我国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特别是农村的会计人员大多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工作,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持。例如会计报表编写、会计账簿的规范化编写等都需要专业化理论知识的指导。同时少数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低、缺乏法律意识,从而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出现的问题。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在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的短缺以及相关部门的忽视,导致监督系统名存实亡,并不能对乡镇财政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在实际的财政管理工作中“暗箱操作”、做假账的现象频出,直接危害了事业单位的权益。

二、如何做好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

(一)制定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

为改变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要针对乡镇的实践情况制定出一套规范性办法。同时,各地要在参照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考虑自身实际,将固有的会计核算规范进行合理的变通,从而在实现规范化与高效化的有机统一。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直接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能够为基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进而促进乡镇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二)明确人员分工,加强资金管理

乡镇财政所要将财政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分类开来,明确的进行分工,设立专人进行相关工作,避免其混淆。聘请高素质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核算工作,保证每一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都能够真是准确的反映到会计账簿之中。同时还要将强对财务支出的审核,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规范财务支出,保证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乡镇财政所要改变相对落后的办公条件,增加配套硬件设施,在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紧跟信息化、网络化办公的时代步伐,引进无纸化会计电算化核算,提高核算质量。另一方面,乡镇财政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还有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技能培训会等帮助工作人员提升技能,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意识到提升工作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学习。

(四)加强内外监督,保障合规运作

完善财政管理的内部监督体制机制,建立部门监管,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内外监督制度,要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数据,保证财务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以便于群众的监督。同时,配合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严厉打击滥用专项资金等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违法违规行为,计入档案,与最终的奖金,升职等挂钩,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起到激励作用。

三、结语

第5篇

摘 要 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着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不力,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脱钩、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事单位业会计核算意识较为薄弱。接下来我们对四个问题逐一剖析。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性质,国家每年均需要拨付于一定的金额支持事业单位的发展。由于我国现行事业单位受传统计划经济机制的影响较深,使其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同时,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至于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以及合理性,甚至者,部分事业单位虽建立起会计核算制度,但其执行力度不强,导致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监督机制,内部赊账、坏账现象日益突出,以至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严重失控,难以进行统一有效管理,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顺利、有序、高效开展。

(二)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脱钩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显著,截止现阶段,已严重威胁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严重脱钩,即当前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往往依据《事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会计科目随意编制行为,再加上,事业单位对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不当,极易造成账实不符,不利于事业单位准确把握财政支出和收入状况。

(三)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部分预算单位资金使用不科学、不合理,以公谋私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使用资金远远超过事业单位预算的资金,大大增加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第二,部分预算单位过于注重拨款金额,忽视了拨款管理的重要性,对其资金的使用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第三,部分预算单位过于注重自身的局部利益,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未能够按零基预算,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预算部门编制的准确性;第四,部分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尚未清晰的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使得部分部门基本支出经费不足,难以正常维持日常公用的开展。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对策

(一)健全和落实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成本水平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竞争能力。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将成本核算引入事业单位已是必然趋势,因此,事业单位应打破传统一味以营利为目的的弊端,致力于提升事业单位投资效益至上,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其次,事业单位为有效把握自身各项经营状况和收益能力,企业单位必须建立起经营成本核算制度,立足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于成本核算,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落实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全面落实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助于进行统一管理,规避事业单位资金浪费现象,保障有效资金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具体落实方式分三个环节进行:

1、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部分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人事与工资关系,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并且,会计核算中心只接受独立单位的领导和管理。

2、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事业单位应将传统单独的银行账户逐渐向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转变,保证每一笔账户必须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办理,同时,银行账户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没有直接领导关系,有效的避免了“小金库”行为,最大限度上防止了贪污受贿行为,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

3、分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后,事业单位会计职能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会计和出纳岗位的职能直接由会计核算中心,以此,事业单位可取消会计和出纳岗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成本,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好的使用资金。

(三)完善和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较少,造成会计核算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财务管理制度的需求,通过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相关经验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保证会计核算各项工作均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加大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执行力度,增强事业单位职员的法制观念,使其每一位职员均能够熟知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同时,事业单位对违法违纪的职员需严格进行依法处理,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以此,起到净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霰,王辉.浅谈中小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俱备的素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2]李佳良.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会计师.2010(02).

[3]唐国玲.会计核算基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现代商业.2010(06).

第6篇

一、地方院校会计监督的主要问题

本文根据笔者在地方院校从事财务工作的体验,主要想从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两个方面的关系讨论有关会计监督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问题地方院校这些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的不断增多,资金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原来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3]。比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如何摊销;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及其有偿使用如何制定补偿标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地方院校对教育成本的分析和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的核算,进而会影响到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基于以上原因,一般地方院校的财务部门都把会计核算作为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主要集中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分析、编制年度会计预算和年终决算上,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使会计监督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地方院校的会计核算风险是会计工作中必然要面对的风险,高校教师办理财务报销手续时,经常出现原始票据不规范、审批不符合规定或越权、招投标手续或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齐、结算方式不符合规定、款项错误支付或重复支付等问题,对会计来说这些就是存在于会计核算环节且必须要面对的风险。这风险的存在不仅会使会计信息有不准确,而且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如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加强会计监督,上述这些会计核算风险就必然会陡然增加。

(二)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的关系问题对高校的财务工作来说,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优质的会计服务可使得会计监督更为人性化,会计监督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将更为和谐;但也不难理解,会计监督可保证高校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服务更加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财经制度,离开会计监督,会计服务再好也会存在隐患。然而现实工作中,财务人员要兼顾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之间却存在较大的难度。首先,高校教职工来财务处报帐,教职工更注重财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搞好会计服务在教职工看来是首要的事情;但从财务管理角度看,报帐更强调的是财务人员对于各种违章或违规行为的纠正。其次,由于近几年地方院校教、科研等业务量大幅增长,而学校财务人员的编制却没有增加,财务人员疲于应付大量的报销、借款等服务工作,会计监督也主要局限于事中监督且往往有些监督不到位,更没有太多的精力来考虑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等问题。第三,不少科研人员甚至某些学校领导都存在着某些错误潜意识,以为个人负责的科研项目经费可由自己自由支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财务人员不应管得过宽、过严。一旦财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纠正那些不符合财务规定的行为,往往被理解成故意刁难,认为财务人员的会计服务态度不好。

二、地方院校会计监督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同样重要。首先,会计核算的事前监督要加强的方面有:一是主要是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积极参与其中,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合法性等进行监督,及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监督意见;二是不仅要会同学校审计、资产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操作规范和完善合理的支出标准,而且要对各二级单位的领导在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提供一些必要的培训指导,再由各二级单位自行组织教职工学习,对上一年度出现问题较多的二级单位要进行重点指导。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要加强的方面有:一是不仅要根据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年度预算对其每项报销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外,而且要对各二级单位预算外收入进行监督,确保收入来源合法且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入账;二是不仅要督促各单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不随意改变资金性质和支出规模,而且要定期对各二单位支出预算的进度进行检查。会计核算的事后监督要加强的方面有:一是年末要对各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作总体分析和评价,根据年度的收支和结余情况对比,提出监督意见;二是年末要对各往来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能直接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也要尽量请示有关领导及时研究处理办法,以保证年度决算报告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根据调研分析,要加强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监督,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有:一是加强会计人员对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监督能力;二是对建立对会计监督成效的奖罚制度等,促使会计人员主动参与会计监督。总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教育经费使用,使教育经费发挥出最好的效益。

(二)正确处理好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的矛盾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是一对矛盾,地方院校想要在保证会计监督基础上实现更优质的会计服务,首先必须要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4]。其次,学校有关领导必须要对财务人员缺编的情况给予重视,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财务人员工作量的增加,适当增加编制,保证财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既能思考和判断会计监督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又能以优质的服务面对全体教职工。第三,用预约报账信息系统减少报账人员等待时间,会计监督的意见通过系统直接反馈给报账人员,避免报账人员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提高会计服务的质量。第四,加强财务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指导也是会计服务的重要工作。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各二级单位经常报账的人员对财务规章制度的熟悉度,并在财务处网站开设报账流程和常见问题的问答专题宣传栏目,争取大多数人对会计监督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误解。第五,财务部门要多与审计、资产等部门对接,保证对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有统一的理解,避免同样的问题财务和审计或资产部门意见不一致。要使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能实现并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地方院校既应到同类院校多去考察交流,也要考虑到重点大学去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在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同时,给全体教职工最优质的会计服务。

三、结论

第7篇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不健全的,因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直接进行管理,并不是民族企业,因此在运行上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影响,遵循的是拨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样的事业单位依赖性太强,在实际运行中,会计的核算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尽管事业单位对核算有制度,但是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制度与没有并没有区别,根本不能做到按规距办事,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一些单位没有严格的内控制度,财务核算是遵循传统的算法,根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也不严谨,存在很多的漏洞,使人们有迹可循,让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成为了摆设,这样的制度根本没有约束力,为财务核算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2 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部门在对预算进行汇编时,只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基数上增长,但都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按照零基预算进行报表的编制,这样就使部门报表的准确性收到了影响;二是预算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支出方面没有严格的支墩措施,有时会存在账目对不上的问题,收入和支出不一致,这时就会使超支的现象时常发生,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如果长时间的存在超支现象,就会影响国家的预算,这样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力的影响;三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支出资金的管理上,因为资金的支出是为了公干,但是实际上指出的资金却并不只是为了公干,这样就使支出的资金去向不明,使基本项目与项目支出的界限模糊不清,这就是会计核算上的漏洞,现在这种现象是常见的,很多时候都是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这样经费的使用情况就不明确,仅是在资金的平衡上进行弥补,却不重视制度上的约束,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资金的下发,而不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核算过程的监管,而不是只要将资金拨出、记账,会计人员的工作就结束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会计人员仅重视预算的审核,只要审核通过就完成任务了,这就是事业单位会计的思想,对实际的账目并不重视,因此,在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账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否则就是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督。

1.3 会计核算不按照相关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已经颁布了会计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颁布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的会计制度是不同的,但都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就是按照企业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这样的跨级核算是完全不正确的,在核算时还存在随意编制会计科目的现象,还有一些会计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会计,仅起到兼职的作用,这样的会计对会计科目根本就不了解,就会存在账目乱编的现象,例如结余的处理,就会由于前一任会计处理的不全面或者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导致结余的数目不正确。还有就是对财务专项资金能的处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拨款处理,就会导致财政拨款数量发生问题,例如,如果将本是在事业支出的资金记录在应交税金上,就会导致财政拨款减少,发生数目短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够马虎,因为这是关系着财政的问题,国家的预算总结就会不准确,对国家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1.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的政府部门缺乏监督的制度,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形同虚设,例如单位出纳与会计应该是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担任,但是很多的单位出纳与会计都是一个人,容易在账目方面出现问题,存在内部管理问题,这样的裙带关系是不允许产生的,容易产生违法现象。还有就是账目过多,管理上不统一,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视国家与法律不顾,滥收费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民众对国家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合理的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单位的应交财政收入,对国家的建设造成问题,不合理的会计预算使会计核算制度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取钱捷径。

2 对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2.1 完善会计法规

会计核算想要合理化就要有合理的法规进行约束,只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令核算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才能够使核算更加的科学合法,将配套措施进行完善,这样的理念才是正确的,一定要健全会计法规,将混乱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这样使会计部门有法可依,将单位的负责人意识提高上去,加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及时对账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弥补会计法规存在的漏洞,让会计法规更加完善。

2.2 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全民的变革,将支出分类,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部门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效仿国库的管理制度,让公共财政管理更加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2.3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使用效益的目的。

2.3.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3.2 使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2.3.3 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和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2.4 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还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各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要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使之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面、动态对接,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将大量的人力从琐碎的体力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例外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

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推行规范的分级授权审批体系,同时实施相应的内部稽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及时加以解决。另外,各单位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第8篇

关键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改革属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两者间仍存在着不协调的情况。只有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这两项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推动公共财政体系健康快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对处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部门预算改革与部门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预算改革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在进行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部门内部对于预算编制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造成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第二,各部门财会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技能高、工作经验足的财务人员数量远远不足,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素质不够,直接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第三,部门预算编制设计与具体思路仍显粗略,单位内部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会计监督工作。

(2)部门会计核算问题。

在绝大部分的部门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共同问题:第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使得在会计核算中的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出现混淆,造成不良后果;第二,部门会计核算目前配套的体系与会计核算制度出现脱节,造成资产预算会计核算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和缺点;第三,在处理多样化资金管理时,单纯的部门会计核算无法适应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多样化资金管理;第四,主管单位没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有效监督的作用,导致违法事件的发生。

(3)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

部门预算改革与部门会计核算工作之间所出现的主要不协调表现有:第一,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与实际不符,造成预算的结果未能充分反映其实际资金管理情况,同时在对相关资金管理进行会计核算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第二,预算会计制度本身也存在设计的缺陷,特别是收付实现制度,可以造成信息不准确等问题,会计信息不准确将会对预算改革以及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仅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会造成预算单位中的资产账目缺乏真实性;第三,会计科目体系在会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会计科目体系需要不断更新,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合理。但是,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没有根据不同部门、不同时期而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更新,出现某些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过低或者过高的现象;第四,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结构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多部门预算的全面性的要求,无法将新举措、新要求与现行预算改革相适应,很多财务人员认为会计制度结构有漏洞可钻,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埋下了隐患;第五,现有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部门领导对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潜力。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部门会计核算工作不协调的相应对策

我国财政部门在2013年已经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2014年修订《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结合新的制度,针对目前存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部门会计核算之间的不协调情况,建议通过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1)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确定本部门每年资金支出的重点作为加强资金管理的切入点,并根据大资金的流动进行动态性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可以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同时,应该设立第三方或者直接赋予财政部门直接监管权,以加强对每年财政预算中各部门每笔收支的监管。通过以上的措施,相应地加强重点资金管理,动态平衡财政资金与支出,确保政府各项服务事业的正常健康的进行,避免公共财政体系财政赤字的发生。由于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众多,不能单纯通过简单的账目梳理就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不断拓宽部门会计核算范围,才能加强资金的动态监管,保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财政体系健康有序的持续性发展。

(2)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以及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在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法律法规上下大力气,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和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修整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学合法地改革现有的会计制度,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合理制度及时进行修整,对不能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条款及时做出调整,使新制定和修正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更加体现和满足部门预算的要求,充分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发展。

(3)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刻刻树立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部门预算改革结合起来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意识,介于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也要设立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使部门会计核算和部门预算有机结合,共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财政在促民生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好更合理的作用。在部门预算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就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包含了部门核算处理以及科目的内容。因此,必须要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部门预算开展严格的考核。同时,还要健全监督机制,目的在于促使核算和预算工作按照计划落实。此外,还要对会计系统实施合理调整,仔细研究会计准则,扩大预算会计范围。

(4)加强上级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监管力度,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使所有工作人员均熟悉责任制度,一切工作均遵循相关制度办事。在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时,要财政监督部门对财务会计核算行为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另外,建立并落实奖励机制,对于强化员工的工作意识,提高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可靠、稳定、持久的激励效果。

(5)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要善于用人、善于培养新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工作人员的数量,更要重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质量。通过培训、行业交流、进修、定期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充分挖掘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工作人员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杨洪.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第9篇

关键词:新时期;公路运输基层单;统计和会计工作;关系

前 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与会计在理论和技术上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尤其在今科学技术生产力发达的社会中会计与统计一定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上将更多的用到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上也将不断的借鉴了越来越多的会计方法,它们成为相互渗透与相互补充的形式。随着计算机的运用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统计与会计两者数据共享,能够把会计和统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为构建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基层单位在统计和会计中表现出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才能满足各方面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并且保证好信息质量。

一、公路运输基层单位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

基层单位会计和统计已经成为一对相互共存的统一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并且从不同的层面共同为基层单位搜集和分析经济活动的所需资料,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的目的。这种相互联系表现在方方面面,如存货计价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原理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应用,以及预测企业经营状况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法,和在审计领域的审计抽样等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等等。总之,统计工作和会计工作是离不开的,会计资料为统计提供了基础性数据,统计方法帮助会计人员完成财务分析和预测工作。同时在基层单位统计和会计方面,他们又有区别。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不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中的全体数量,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对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作。核算程序不同,统计核算要求相比会计较为宽松,只是对统计设计、调查和分析预测等程序有所规定。会计核算的程序是按照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一会计报表。研究方法不同,统计是以计量单位为主,比如货币、实物和劳动等,并且广泛运用观察、指数、分组,线性回归、综合比较和假设检验等研究方法。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且以计价设置的一些会计账户,通过填表,审核,登记等工作完成会计核算。

二、基层统计和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和会计工作检查脱节。楼有地基,树有根,说明基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基,统计工作也同样如此。而我国有一些公路运输基层单位往往忽略统计工作,简单认为公路运输单位是一个粗旷型单位,不需要做如此详细的统计工作,使得统计信息资料的布置、搜集、整理、填报程序形同虚设,而且也只是为了应付报送统计报表,把统计工作简单化。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报表由其他部门人员代填代报,统计指标不能按照统计制度规定计算填写,随意性很大,使得统计数据数出多门,差错多,真实性差。而且对跨月、跨季或者是跨年度的审计项目把握不到位,假设按照下达会计结论的时间统计,则统计结果根本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实际状况,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的作用了。

2、基层统计和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统计和会计工作应该是有严格法律法规、准则及制度约束,同时有税务、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但是由于基层机关人员少,统计一般都是由其他人员兼职,调换频繁,他们缺乏对相关会计知识的掌握,不熟悉会计业务和报表,对于由会计资料向统计数据的转换无法做到游刃有余,造成了一方面大量的会计资料被闲置,另一方面又要花费大量精力去重复收集数据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水平不高。而基层单位会计人员没有上岗需要统计知识认定、岗位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要求,造成有些会计人员根本不懂统计,没有统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得财务报表只停留在完成任务上。

三、做好公路运输基层单位统计与会计工作的关系

1、改变公路运输基层单位部门设置。为确保相同或者是接近资料数据真实一致性,可考虑把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归入财务部门,目的是能够使工作中与后面的会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对统计工作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统计工作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都承担一部分会计核算或统计工作,这样可以对报表指标起到相互沟通核查,及监督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统计报表的虚假填报现象。

2、 建立统计与会计的新体制。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能够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对于公路运输基层单位而言,应该建立以会计核算作为基础,统计方法作为依托,计算机技术作为手段的体制。可以实现两种核算的统一,并且保证职能和组织两相宜。同时还省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另外的调配工作,如市场调查、市场分析、预测分析等。

3、提高基层单位统计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为了确保公路运输企业统计和会计的有效结合,要进一步提高公路运输财务管理部门统计工作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他们要经常性的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财会的数据质量和预测的准确度,达到减少劳动的重复率。对于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加强他们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并且运用会计核算方法,灵活运用会计数据。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需要提高其统计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使事前预测与事后核算一样达到新的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的目的。只有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够使公路运输基层单位统计、会计工作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才能更加丰富统计学科和会计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侠. 论会计学与统计学的相互关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2] 张璟霖,汪浩,江凯.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12)

[3] 管健. 医院管理中统计与会计工作的协调关系[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