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学学习路径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16:10: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学学习路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学学习路径

第1篇

关键词 生活情境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把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作为实施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努力给幼儿营造一个适宜的情境,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 ,去与同伴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都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于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无疑指明数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与幼儿密切联系的生活资源, 创设生活的情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生成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的理念

《纲要》中提出:“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幼儿自主学习,要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动手操作,巩固已有的数概念,获得新的经验,从而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学习10以内的数》时,我将孩子带到幼儿园的菜地上,利用周边中现成,幼儿又喜闻乐见的教育资源,领略蕴含其中的数的神奇。数一数菜地里种的萝卜有几颗;低头拨弄着爬行的蚂蚁,、两只、三只、四只……;拿着背篓收集记录落在地上的树叶,一片、两片、三片……。孩子在真实有趣的生活环境中展开数数活动,数概念在一次次点数的过程获得潜移默化的发展,其效果尤胜于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生活中进行数学活动其趣味溢于言表。

2利用生活情境下各种数学资源

幼儿可以在生活情境里尽情地探索生活的一切奥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挖掘和运用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就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就例如牛奶盒子、茶叶罐、鞋盒、书籍等随处可以见的生活用品为数学活动提供了多样的、开放的材料,在有效摆弄这些材料过程中,幼儿不仅可获得丰富的数、形、量经验,同时通过各种大小、材质不一材料相互结合使用活动,既认识了各种材料,相应的获得感知的发展。

3创新生活情境下数学活动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幼儿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幼儿。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幼儿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完善具有个性特征的认知建构,并发展幼儿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挖掘提炼创新素材,引导幼儿打破常规思考问题,进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多种联系,使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幼儿生活虽然规模相对偏小,当内容依旧广泛、活动种类齐全。因此,努力开发,创造性营造适合幼儿的数学活动情境,对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学习特点,带领他们走出幼儿园,参观村附近组织、机构和场地,如邮局、小吃店、超市等,让幼儿用眼睛了解身边充满数学的环境,了解数学无在不在,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例如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如果能让家长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能够使幼儿获益匪浅。首先,开展家长微课堂,让家长走进幼儿园活动。可根据家长的特长,有目标、有计划邀请一些家长组织开展一些数学活动。相信家长们在走进幼儿园活动的那一刻,虽然教授内容简单,但这过程幼儿对于这种爸爸妈妈来上数学活动感到十分新奇和有趣,为幼儿数、量形、时间概念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4在一日生活中进行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必须从学习已有的经验开始,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创设条件,设置疑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看到事物的多棉性,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幼儿多向思维能力。如在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数群概念,例如:在一次谈话环节,几名幼儿对挂在墙上的挂图内容十分感兴趣。于是我抓住机会实施数学教育契机。在谈话中,我采用一图寓多解,多题求一解的方法。在看图算题中,选用一幅图画包含许多算式的内容。幼儿看到挂图上的6只鸡,从种类看是母鸡5只,公鸡1只;从颜色看是花鸡4只,白鸡2只;从动态看是吃米的3只,不吃米的3只。然后运用已学过的交换律,幼儿很快便能读出算式。在整体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缩短运算时间的有效思考氛围里。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住儿童学习的心理,才能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花,为幼儿插手创造的翅膀。

总之,生活情境下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优化幼儿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潜在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数学课改的新辉煌,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2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关爱;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大家的印象中数学往往是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望而却步等词来形容的,很少有人真正体会到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美学原理。但在现今的高中学习中数学又是一门非常重要而高考必考的一门学科,那如何学好数学就成畏很多老师和学生讨论的话题了。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才会主动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数学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以关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爱学生让学生来爱老师,再来爱老师所上的数学课。我感觉这点在高中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高中的学生处在严重的青春叛逆期,如果他不喜欢那位教师,或感觉那位老师不喜欢他,那么相应他也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代的课了。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轻松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解,激励学生的创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用赞赏的态度,正确的引导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似如亲身父母。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因此老师要随时关注每一位学生,洞察他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能使可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关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基础,所以关爱、鼓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以提高教学水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包含了很多方面,但我认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以下几点:

(一)老师要有一定的幽默细胞

老师在教学中其实就是一名演员,在心情好或不好时都要以一个兴奋激昂的心态去上课,课堂教学中要用幽默的语言讲述数学中枯燥乏味的定义定理公理。

“幽默”是一位优秀老师必备的素质。有了幽默,才会有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才会有学生的兴致勃勃,才会有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才会有学生的个性飞扬。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例如,在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对睡觉学生幽默的说:“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黑板檫除过檫黑板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同学们叽叽喳喳时你说“黑板檫还可以给睡觉的同学进行脸部美白。”这样一句幽默的话,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敲击课堂睡觉的学生,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数学教学要与实例结合

老师在教学中其实就是一名探索家和创造家。在现有的教学课本及资料里,不是所有的都能将一个枯燥的概念定理以实际的、简而易懂的例子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发动自己的脑袋探索创造符合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文字所蕴含的真正含义。例如:在高中数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赋值语句,我们讲这一内容时,可以用同学们都知道的猴子下上来的故事为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即能使课堂活跃,也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中的“层次性”和“激励性”

每个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性格上都是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上给予不同的教育和帮助。给学习好的和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应该严格要求,使之在学习中踏实稳步的提高;在生活上应该给予更多地理解和支持,应为这类学生家长的要求一般来说比老师的要求更高,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所以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减压,这样才能使他们有着轻松愉快来正确的面对学习,而不是产生抵触感。给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我们在学习上应给予更多的是鼓励,使他们能因为教师的一句话看到学习的希望并拥有学习的动力;在生活上,不要应为他们纪律性差而批评他们,他们更需要教师们耐心的纠正其错误,给与时间让其改正。当然学生的学习的进步和坏习惯的纠正也是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的,但鼓励要因人而异,对于好学生如果进步了,应给予肯定并提出下面努力的方向,以免骄傲迷失方向;对于差点的学生提出其长处加以表扬,使其在优势方面进一步的同时带动其他方面慢慢提高。

以上是我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的浅薄认识,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凤英.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数学课;路径;学习能力

一、做到前后知识的链接,构建学习框架

高中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个学习部分虽然是分开来讲解的,但是在内容的连接上和衔接上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要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框架,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要及时查漏补缺,对于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新课开始之前要学会对已学知识复习和对新知识预习,这样才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于熟悉的知识一般会感觉到学习轻松,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益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新知识,学生要结合以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在预习之后,学生要主动地结合一些试题去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回归课本,反思自身的学习,形成知识汇总和落实学习的重难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做个有心人,能对新课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认识,为了有效地开展预习,学生可以采用教师的导学案,这样既能做到针对性的预习,又能检测预习的结果。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之前,就可以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工作:

1.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值域( )。

3.指数函数y=ax(a>0,a≠1)的图象必过特殊点( )

4.指数函数y=ax(a>0,a≠1),当( )时,在(-∞,+∞)上是增函数;当( )时,在(-∞,+∞)上是减函数。导学案中的知识预习从定义到实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只要学生认真地去阅读和思考,这些基本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虽然学习难度较大,但是只要学生认真地听课,做好相关的练习,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可以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必须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这些好习惯成为提升学习能力的法宝。课堂上要认真做笔记,及时地做好相关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切忌被动地接受,而要学会及时反思和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想方设法地给予解决,切忌拖延,否则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在学习上,学生的智商差距不会很大,最主要的还是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为此,高中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做到不耻下问,努力学习,有质疑精神,这样一定会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巧用经典案例授课,提升练习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有自己的特殊性,它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为辅助,需要经典的案例给予诠释。所以,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对辅助教材,在练习题的选择中也一定要做到精简,有代表性。我们这里所说的练习并不是大张旗鼓地开展题海战术,让学生每天都浸泡在题海之中,而是有选择地练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学生也可以购买一些优秀的辅助练习题本,摘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试题来进行深度的剖析,并学会总结与反思,掌握既定的做题策略。实践证明,高中生在充分的数学练习之后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突破口的寻找,也有利于构建知识框架,融合相关的数学知识,以便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完“平面向量”之后,针对可能出现的考试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例题。如:

1.已知a和b的夹角为60°,|a|=10,|b|=8,求:|a+b|;a+b与a的夹角θ的余弦值?

2.已知ABC中,A(2,-1),B(3,2),C(-3,-1),BC边上的高为AD,求点D和向量■等。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路径

一、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外来的理念,关于这一理念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认识,其中最普遍的认识就是指根据教学将要实现的目标所实施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就被视为是实现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与之相反,如果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则被视为是教学缺乏有效性。有的学者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部分学者评判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认为只要教学的实施达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达到的学习目的就被视为是教学具有实效,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就被视为是学习缺乏实效,这种教学有效性的认知是以学生作为认知对象的一种理解。还有一种认识教学有效性的观点,这种教学有效性的观点是根据经济学的认识来理解的,经济学认为有效的经济活动,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经济活动实施的根本目的,通过对不同经济活动的不断优化,而最终实现其预定的经济目标,就可以视为实现了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以经济学的角度理解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对不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实效性的发挥。

二、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

1.开展有效教学不要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前面的数学知识与后面的数学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只有掌握前面的数学知识,后面的数学知识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掌握,也只有夯实数学知识基础,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的有效开展。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数学的定理和概念重视不够,教师一般认为数学的定理和概念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它对数学问题的解答没有太大的帮助,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通过习题的解答提升数学能力,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不重视定理与概念的理解,而只重视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提升教学效率,不仅不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实施的效果,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开展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教学的实施中加大对数学定理与数学概念的教学力度,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基础知识教学的精心设计提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效率,以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实施更好地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施数学基础定理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进行讲授,要尽可能地将数学的定理与概念和解题实践进行巧妙的结合,两者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解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完美解决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以此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2.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数学应该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是非常抽象的,乍一看去好像与生活实践没有太大的联系,其实不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抽象知识是源于生活实践的,是对生活实践内容的抽象化的概括。因此,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只是以抽象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显然是不行的,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实效,教师就必须重视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理解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3.要加强合作教学的实施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真正权威,在教学中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都要围绕着教师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学生更像是一场课堂大戏的观众,只能够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和服从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不高,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各自为战的开展学习活动,缺乏彼此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学生都是通过单打独斗的方式开展各自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很难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面对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根据预先设定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

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研究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依然面临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实效性的研究。

第5篇

关键词:中学 数学教学 逻辑特点 思维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26-02

准确领会题意、分析题型、解决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师的从教之要,也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标志。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对分数和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中学数学教学特有的逻辑特点及解题思维路径,也在只看结果、不言过程的功利性教学中渐次被人忽视。现结合实践,就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特点及解题思维路径浅析如下。

1 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特点

(1)思维抽象,逻辑表述符号化。数学老师的课堂表述,旨在准确表述某个概念或判断。较之灵活、形象的文学语言,中学数学老师的这种表述语言的确枯燥,尤其是对于那些语文基础不佳的学生,估且不论学生是否理解,就连表述本身的内在逻辑性也未必明了,如再遇到普通话不好、表述含糊的数学老师,其课堂接受效果可想而知,何谈师生之间的思维同步、愉悦教学?实践印证,但凡令学生满意的中学数学老师,无不熟谙教材、精通题型,尤其是课堂逻辑表述,均有其优长之处――善抓要点、精炼抽象、逻辑清晰;而不择要点、逻辑含糊者,即便是尖子生也往往心生不悦。

(2)符号简约,逻辑关系内在化。中学数学的逻辑关系,尽管是以特定的数学符号加以表述或陈列,但均有其内在的数学逻辑性;欲依据显现的条件洞悉或推导未知要素,只有从其内在数学逻辑上入手,方能由已知求未知,即已知与未知之间,必有某种内在联系,只要洞悉了个中的联系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相交线一节中的垂线为例,应表述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又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无非是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各角之间的关系而已。无可质疑的是,中学数学的题型、难易设置,多为循序渐进、逐步增难。

(3)严密自然,逻辑论证据理化。中学数学的列式与推导,每一步都基于命题、公式、定理等,且只能用数学思维破解或论证。换言之,中学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兼具两方面要因,一是表述某一概念或题意时,必须表述准确、论据可靠;二是解题过程中,前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必须严密无隙。就此而言,一个出色的中学数学老师,必定是位深谙形式逻辑学,并能够依照数学的相关符号融入自己的理解,严密自然的将题意或要点表述于课堂的语言大师;数学教学语言失之于缜密严谨,又能讲好数学课者几近于零。因此,中学数学老师不妨读点形式逻辑学方面的书籍,必裨益于课堂教学效果。

(4)命题复杂,逻辑推导假设化。中学数学的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多基于理或公理,尽管命题复杂,但其逻辑推导过程却充满了数学趣味,只要抓住规律与要点,再难的问题也有其解法,且不乏多种解法。以题设和结论为例,如:如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题设),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论)。此为简单命题,复杂命题常以另一种假设句表述,即“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此表述时,“如果”后是题设,“那么”后是结论。当然,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不明显,需要分析才能找出,例如,命题“对顶角相等”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5)富于情趣,逻辑思维生活化。中学数学老师未必要讲故事,但题型导入绝对少不了故事,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疑难故事。如讲平面直角坐标时,有经验的老师会这么问:“去电影院看电影时,如何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闻此,同学们自然会想到按电影票上的“排数”和“号数”对号入座;按此思维,再问:“假如你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怎样才能在数千人的表演阵容中,准确找到自己的站立点?”如此贴近生活的设疑,自然会激发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的兴趣,并由此联想到更为广阔的大地坐标、航海定位等事项。中学数学教学语言的情趣化、生活化,意在贴近生活、拓宽思维。

(6)贵在启智,逻辑结构留白化。中学数学老师未必懂得书画,但有一点却与书画家极其相近――逻辑结构留白,即在授课过程中,不论时间是否充裕,都要适度留有让学生稍加思考或发问的时间,其作用看似简单的停顿或交流,实则如同书画家在其作品上所留的相应空白。如品读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仅有一个渔翁在雪中垂钓,却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中学数学老师的“课堂留白”,既是师生之间的解惑问疑,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内容之必须。况且,就中学生注意力特点而言,“满堂灌”极易使学生困乏疲劳,适度的“留白”无疑更有益于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

2 中学数学解题的思维路径

(1)准确审题,隐含条件定思路。众所周知,士兵在射击比武中,无论其射击技术多么高超,扣动扳击之前都必须了然目标的距离、方位、大小及要害所在,至少要基本上清楚,方能有的放矢。同理,面对复杂的中学数学题,欲顺利、正确解题,也有一个准确审题的问题。须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而且是无可绕过的前提――不知题型题意,提笔就解极易因理解不全、不准而白费功夫。审题的要点在于:一是首先弄清题意,尤其是吃透其命题的数学逻辑关系;二是通过该逻辑结构,从数学的内在规律上洞悉给出的隐含的条件,为进一步求证或推导确认正确解题思路。

(2)巧于做熟,转化点上觅蹊径。商海创业经验中,有一则普遍认同的成功要诀――做熟不做生,即不要轻易投身陌生的领域,尤其是在毫无该领域的经验与技术时。同理,在破解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时,也存在一个做熟不做生的秘诀。这里所说的熟,意指那些已经学过、掌握、熟知的定理、定义、公式及推导方式等,而生则是暂且尚未接触和了解的陌生知识与技巧。如何做熟?就规律而言,主要有四个转化点:一是将问题一般化的方法;二是将问题特殊化的方法;三是将问题一步步进行肢解的方法;四是将问题转为其它形式或题型的方式。灵活运用上述“四法”,也便游刃有余了。

(3)功于积累,循序善诱拓思路。处身中学数学老师岗位,无论教龄长短,皆有其自己的教学优长:初为人师,虽说谈不上教学经验,但课堂反映敏捷、思维活跃,加之年纪与中学生相近,共同语言多一些,交流起来了无代沟障碍,很快会被学生所接纳。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数学老师往往性格帅直、耐性不足,易与学生(同性别居多)发生矛盾,如能扬长避短、注意修养,并功于教学经验与解题方法的累积,势必更受中学生的青睐;年长的老师,基于职业、专业的多年历练与积累,每人都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解题策略,如克服过于自负、完美的积习,则为学生之幸。

(4)把握规律,吃透例题巧推敲。任何一部教材,只要是经国家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中都疑聚了参与课改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研人员及一线教师的共同智慧,并在内容设置上按着各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要求,遵循“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内在联系、梯次设置”的原则。以中学数学中的“平方根”一节为例,欲全面、细致地掌握此节,只要认真领会其中的“问题、练习、探究、思考、归纳”部分即可,无须舍本逐末另做所谓的“题海”。其原因在于,吃透上述部分,也便把握了此节课的精髓,如能引导学生吃透教材,也便事半而功倍了。

(5)自我质疑,一题多解穷思路。中学数学教学不怕学生记忆力差,也不怕学生基础差,就怕学生的思维滞后。遇此苦恼大可不必伤神,只要有意传授一些思维方式,即可谓授之以“渔术”。思维心理学认为,人至少有53种思维方式,如发散思维、系统思维、链条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其实,不必全然了解,只精通其中几个也就足矣。仅以“求异思维”为例,在顺利破解某道难题后,如能自觉质疑――此题属何种类型?此类型的解题依据是什么?各要点之间有何关联?出题思路与解题思路上,至少有几种排列与组合?如是穷尽式思维,必能受益匪浅。

(6)暂且搁置,潜意识下寻突破。数学教学是否有必要借助潜意识?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这种经历――遇到百思不解的难题时,索性暂且搁置一边,改忙别的事情。然而,不知何故居然在梦里、坐车、洗澡时,难题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这就是常被人忽视的潜意识作用。心理学认为,潜意识蕴藏着人在有意无意间所感知或认知的信息,并能够将它们自动的排列、组合、分类,进而产生一种新的信念,并多在心态放松状态下出现。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那些可隔日揭谜的难题,不妨给学生一个潜意识思考的机会,或更有益。

(7)归类研习,立体推进明思路。中学数学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学习态度、勤奋精神皆不成问题,仍无学科长进良策。对此,教师固然要反思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但作为学生也应主动寻求一条更为适合的学习方法。对此,某高材生的经验或可借鉴:中学阶段,数学成绩平平的他独创了一种“归类研习,立体推进”的学习方法,即买来几本与教材同步的参考书,老师讲到哪节,认真阅读教材、吃透例题后,再横向参考、立体研习、多维思考,重点解决归类思考、多维求解的思路问题。如是坚持,虽未再通宵达旦苦读,成绩却显著提高,远超埋身于“题海战术”的同学。

3 结语

中学数学教学,看拟单纯的数学学科,实则构建于扎实的语文基础之上。语文基础不扎实,就无法准确理解与把握题意及内在要点的关联性;出色的中学数学老师,尤不可或缺形式逻辑素养。换言之,惟其逻辑表述清晰、明了,学生才能准确理解、同步思考。基于此,各种解题方法及思维路径,也便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李维祖.中学数学解题思维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4):102.

第6篇

【关键词】整体思维;数学复习;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36-02

【作者简介】朱桂凤,江苏省连云港市幸福路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23)高级教师。

2015年中考已经结束,笔者对半年来的中考复习教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发现在中考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容易出现疲惫状态,数学复习教学呈现出低效现象。为克服此种情形,笔者曾上过一节基于“整体思维”的研究课(“特殊四边形”的复习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梳理成文,希望能给复习期的初中数学教学添就新的研究视角。

一、数学整体思维的内涵

整体思维是一种“通体相关的思维”,[1]它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重视整体与部分的内在关联。把“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则体现为问题设计的整体性、知识建构的立体性和思想方法的系统性。整体思维利于知识左右关联、上下贯通,进而让“会一题,通一类,连一片”不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它力促一种复习行为具体化的革新,使得数学复习拥有融合度、匹配度和指向度,刷新数学复习课的旧模式,谋求数学复习教学更为有效的路径。

二、数学整体思维的实践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践价值。而整体思维就体现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般化和多样性,使得数学复习教学具有“大一统”的眼界。因此,整体思维是数学复习课的精髓,能释放学生数学学习的潜力。

1.顺应学生数学认知发展水平。

初中学生的数学分析思维水平依然偏低,归结问题的能力不足,凝练方法经验的能力欠缺。这些能力的提升均离不开整体思维的参与。唯有借助整体思维,方能实现知识归位、方法到位、经验立位的立体性数学学科价值。

2.契合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习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而学生在用整体思维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经过知识的搜索和排序、思想方法的内化和提炼、基本经验的称量和借鉴等序列化思维活动。在此类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内层积极更新知识,使得同质知识一统、异质知识关联,实现由内而外释放知识的力量,从而建构起充满活性的知识体系。

三、数学整体思维的实践路径

整体思维是数学复习课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离开整体思维的指导,会压缩学生思维的兴趣,降低知识关联的融合度、弱化数理判断的匹配度、分散方法经验的指向度,使得数学复习课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必须高举“整体思维”的大旗,方能实现高效复习的初衷,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1.打通整体思维通道,凸显知识关联。

打通整体思维通道的过程,就是强化知识关联的过程。稳定的数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历练,就这个层面而言,唯有打通整体思维的通道、链接中考、俯瞰概念结构,方能融合知识间的内外关联,落实思维的连续性,预期繁华的思维景象。为此,笔者在复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做出如下设置。

【理论铺垫】

(1)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表

(2)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要使?荀ABCD成为矩形,需添加的条件是 ;要使?荀ABCD成为菱形,需添加的条件是 ;

要使矩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添加 ;要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添加 ;

要使?荀ABCD成为正方形,需添加 ;要使梯形ABCD成为等腰梯形,需添加 。

【研究示例】

活动一:测一测

(2007年・连云港卷)如图1,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BA。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C.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设问:若正确,说明判断依据;若不正确,更改条件使其正确。

案例中的“理论铺垫”项和“测一测”活动项,就是打通特殊四边形关联通道的具体化(站在概念识别与判断的基线上,展示概念的通性和差异)。它们使得孤立的概念群(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及其元素),在直观图表的帮助下和整体思维的关联下,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特殊四边形群体的对称性)。填表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整体思维关联知识的过程(“理论铺垫”项);判断正误的过程就是学生整体思维运行的过程(“测一测”活动项)。就教学现场来看,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思维理性化,屏蔽了思维原地踏步的低迷状态,实现了高效的数学复习。

2.和合整体思维方式,强化数理判断。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这是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这意味着数学复习应该更多地关注数理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重视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符号化,强调知识与方法的匹配,形成层次分明的知识谱系。和合整体思维透过思想方法洞悉问题本质、获悉解题路径,最终实现数学复习教学的立体目标群(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思维目标+情意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模块。

活动二:做一做

(2013年・连云港卷)如图2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 。

追问: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中考指南改编题)将两张长为8、宽为2的矩形纸条交叉重叠,叠合部分面积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追问:画出图形并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上述“做一做”活动就是和合整体思维的具体体现。就知识目标而言,考查对称图形的本质(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就技能目标而言,考查数理能力(叠合、勾股定理的本质、角度计量);就思维目标而言,考查转化、作差、数形结合和极限等思想方法(将图形边长转化为方程),获得最终结果的过程就是整体思维运行的过程;就情意目标而言,则使学生体会到历经思考后获得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是由内而外的。因此,和合整体思维方式是数学复习应有的思维样态。

3.谋划整体思维主题,聚焦经验方法。

整体思维是一种设计视野,但如果没有经验方法的聚焦,则无法获取多维的思维承载体。整体思维是一种方法,但如果没有方法经验的奠基,方法只能是方法论世界的海市蜃楼;整体思维是一种理解数学的方式,但如果没有经验方法的沉淀,这种理解方式只能是句口号(思想方法隐藏在具体知识的背后)。在整体思维下注重经验方法的总结是复习教学的重头戏,因此,笔者在教学的结尾做了如下设计:

活动三:议一议

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AB∥DE,AF∥DC,E、F两点在边BC上,且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1)AD与BC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DC时,求证:?荀AEFD是矩形。

设问:你是怎样思考的?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上述“议一议”活动,第(1)个问题是围绕概念的整体经验进行的,获取数量关系和作出判断的过程就是方法经验外显的过程;第(2)个问题是围绕意象经验的聚焦而展开的,问题分析的过程就是整体经验方法释放的过程。

综上,本案例由“理论铺垫测一测做一做议一议”4个组块构成,组块1是对概念群的回溯与更新;组块2是对概念群的甄别与判断;组块3是对概念群的应用与迁移;组块4是对概念群结构的推演和升华。4个组块在适切主题的承载下有序有向地推进,它们是整体思维在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数学复习教学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路径

反思作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其本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的自我认识以及明确自己和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思想活动意识,自我意识较强的人会有强烈的自我改善和自我优化意识,反思作为一种内在动机思考,自我意识是形成反思的基础条件。二是理性批判。理性批判可以激发个体思考,对各个事物与观点都进行思考,以实现现有结论的优化。而反思内在动力就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追求理想状态。对此,善于反思的人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和反思能力存在很大的联系性,在特定环境下,二者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同时作为过程与结果关系,只有不断探究才会具备反思能力。

一、优化教学结构,创建反思平台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结合以上分析的反思特点,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小学数学课堂结构进行调整,为学生创建有利的反思环境和反思平台。现阶段,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会布置作业,使得学生继课堂教学后又埋头于课后习题中,这样的教学结构安排没有给学生留有反思空间。对此,教师要对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增设课堂反思环节,为学生创造课堂反思平台和反思机会,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人口普查》教学设计中,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进行提问,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收获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后,要给学生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简单梳理,整理和内化本节课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总之,这种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建立自身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为了养成学生的反思习惯,教师要对积极反思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促进学生的“说”与“想”,使得学生反思能力可以发挥其价值。

二、创设反思情景,树立反思意识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重视问题设置,利用高质量问题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达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从本质而言,反思始于疑问,同时也源与学生对问题的发展和探究,通过问题刺激学生思考,为反思提供主要动力。对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学目标,适当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反思,以带动学生自主探究,使得课堂反思与课堂探究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综合反思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并提出“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引发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反思,使学生在反思情境中理解与掌握平移与平行的意义,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反思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反思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重视教学引导,强化反思技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以情感为基调营造有利的反思环境,激发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热情和兴趣,利用氛围促发反思动机,提高学生的反思技能,进而实现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中,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提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大家想一想,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3圈、5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展示结果。引入算式“114×21”进行问题探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估算方式吗?诱发学生进行反思,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研究,提出优化教学结构,创建反思平台、创设反思情景,树立反思意识、重视教学引导,强化反思技能等措施,进而实现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泉.论学生学习的反思[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2:89-92

第8篇

 

本文主要以新时期中等职业数学为例,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论述,同时重点对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中等教育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要求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想与传统相比,都实现创新。数学课程当然也不例外。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必行之举。

 

一、当前中等职业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思想的影响依然较为严重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中等职业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为灌输式教学,教师主要以讲授的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且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而且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仅是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死板学习,教师则使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师生都将成绩作为衡量数学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使得课堂教学多是以成绩为目标来进行。

 

2、数学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

 

职业学校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拥有专项技能的人才。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后续的就业为基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教师无法将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更好的进行结合,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自然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时期中等职业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

 

1、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才能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整体上的数学教学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在课堂上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容易;最后,要充分认识到题海战术的缺陷和对学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改变这种观念。

 

2、对教材进行创新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教材进行创新,增加教材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使教师直接从较为新颖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考虑,从而使得数学教学的整体创新更加容易。具体来说,在对教材进行创新时,首先,可加大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多设置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的培养创新意识;其次,将最新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等展现于教材中,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根据学生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化,多设置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程的需要相契合的内容,而且由浅入深,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加容易,从而为创新留下一定的空间。

 

3、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利用多种方式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则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的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甚至计算机水平等都会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情境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法等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能够最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最终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4、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

 

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是指改变传统的将成绩作为衡量数学学习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使用多种标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进行考察,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公平、公正,从而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果。

 

具体来说,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平时课堂测验的表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等方面实施,将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中的重心,但不是绝对的唯一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适当的激励学生,打消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心理,最终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数学课堂进行创新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保证教学成果的重要举措,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创新时,要从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从而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对教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路径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小W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自身责任,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活动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

现阶段,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生活化教学观念比较淡薄的现象,对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和根本目的不够明确,仍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味的对学生灌输大量数学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讲,机械的抄录课堂笔记,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数学课程较为枯燥乏味,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烦的情绪。

(二)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有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守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主观化,一味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言堂”情况较为严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严重匮乏,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情况。这既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更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天性[1]。长此以往,数学教学就会出现课堂沉默等问题,学生置身事外,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生活化教学观念缺失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更使知识反作用于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生活化因素融入数学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师讲述的“生活案例”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仅仅追求形式的生活情景教学,过于片面、狭隘。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一)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间民主、友好、平等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更可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并积极主动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类知识时,教师可以拿出各种蔬菜、水果以及小动物的图片,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让他们讨论这些图片该怎么分类,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苹果是属于水果一类的吗?”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派出小组代表讲解分类理由,教师进而进行总结,从而引入分类知识,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不仅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更是便于教师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式,助力教学效果的提高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开展教学,这种方式不仅老旧,而且严重抑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的优化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师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声音、文字、图像的结合体,它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2]。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的图形旋转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它需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但是,小学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智力以及思维发展都不成熟,学习图形旋转这一知识点时,显得较为吃力,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旋转知识制作成电子课件,进而播放电子课件给学生观察,使得学生了解图形旋转知识,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培养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可以准备大小一样的两个苹果,然后将其中一个苹果等分切割成3部分,之后将其中一部分拿走即1/3,接下来按上面的流程对同一大小的苹果进行4部分等分切割,也拿走其中一部分即1/4,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个苹果拿走的部分进行比较,也就是对1/3和1/4进行大小比较,显而易见,学生可以得出1/3>1/4的结论。这样的方式简化了学生分数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依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