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管理的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16:10: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旅游管理的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旅游管理的概念

第1篇

一、新时期内旅游管理专业不断更新教学改革观念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专业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是管理系重要的专业分支,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不断深入,旅游管理专业也亟需进行教学改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对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因此,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践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途径,有助于为我国的旅游产业培养和输送更加专业化、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工作,有助于培养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次,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市场化的发展强化了旅游市场之间的竞争,很多中小型的旅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为了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需要招聘专业性的人才,结合专业知识和理念,综合考虑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形势,为企业合理定位旅游品牌形象并制定发展战略,促使学生将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不仅能够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管理人才,更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教学品牌,提高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二、旅游管理专业当前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其一,部分学校缺乏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这一理念,并不重视教学改革工作。旅游管理专业下设多个专业课程,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单独开展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缺乏沟通,学生很难将不同科目的知识结合起来。也有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只是完成了一些“表面功夫”,并没有深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其二,目前的专业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没有很好的与当前旅游市场进行对接。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的变化比较大,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促使了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只有具备专业素质,才能够为旅游企业做出更加实际的贡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旅游管理课程中缺乏对新近案例的分析和介绍,课本内容相对比较老旧,缺乏前瞻性,很多理论知识放在今天的旅游产业中已经不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所能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局限于书本中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就业时并不具备相应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因此不具有竞争优势。其三,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比较缺少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缺乏有力的管理,导致课堂效率比较低,很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充分的吸收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灌输式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缺乏思考,学习质量难以提升。此外,旅游管理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也是导致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专业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对于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践经验都缺乏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生硬的,难以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实践之中。

三、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一定要积极的结合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形势和特点,真正做到以市场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需要坚持两个要点:其一,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敏锐度和竞争意识;其二,人才需要具备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产业品牌打造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注重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完善与改革。一方面,需要充分的结合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和形势,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增加一些新的旅游企业发展案例,代替原有的一些陈旧、落后的内容,同时要注意保持以旅游管理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注重增添新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当前,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越发普遍,比如途牛、去哪儿,都是依托网络技术的线上旅游品牌,为了更好的运作和发展,这部分新型企业需要具备专业旅游知识和专业信息能力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信息能力。另外,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开创多样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致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为了改变这种问题,教师自己首先要不断增加实践经验,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并将之传达给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实施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制”,聘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担当专业教师,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真实、更加富有吸引力。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强的要求,需要学校积极与旅游企业展开合作,定期向企业输送实习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掌握更加专业的旅游管理能力。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尝试应用新的模式和方法开展教学,比如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模拟、小组合作等,让学生从主观层面上更加积极的接受和理解知识。针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吸取其他专业考核模式的长处,改变传统考核模式中单一的,将理论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价标准的模式,转为多样化的考核模式。比如注重考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将学生的假期实践作为评价成绩的重要标准,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专业实践和学习,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的结合。

四、结语

第2篇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3篇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管理哲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指从旅游管理的愿景和远景视角,将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经过理论升华,上升到哲学层面形成的,对相关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将旅游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实现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实现理论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这也是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目的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上,对旅游管理的整体理论、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力求寻找其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力求寻找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所独具的系列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从而得出具有哲学意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

    三、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定位

    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特征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管理哲学、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其中管理哲学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上一级学科,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平级学科。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企业管理哲学的理论源泉是企业管理领域,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源泉是行政管理领域。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针对单体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群,如普通企业、企业集团、企业联盟、具有共同股东的多个联动的独立公司;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自我治理和社会治理。

    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借用了企业管理的部分理论和部分行政管理的理论。经过漫长的理论发展,旅游管理学科获得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旅游管理理论界以外的人一般能够注意到旅游管理理论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也是旅游管理学习者的主要就业方向。但认为旅游管理理论仅包含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是对旅游管理理论了解尚未深入的人的看法。在现代旅游管理理论体系中,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行业和旅游现象相关的各种本质性规律,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是旅游业的部分外在活动,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这些外在活动的规律,更要研究掩盖在外在活动现象之下的本质性规律和不具有明确现象的本质性规律。旅游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目标是探寻旅游行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本质规律。相对于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只是必要条件中的极少数条件,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的充分条件的总量远大于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这两项必要条件。

    如某些区域旅游企业运营质量较高,旅游行政监管也很到位,但旅游业仍无活力,本质在于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只起到合理引导旅游业发展动力的作用。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取决于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依照其发挥作用的规律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的动力。这些动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命之源。研究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理论包括旅游业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关系、旅游业与国民工作环境的关系、旅游业与基本物质生产型产业的关系、区域区位特点及旅游潜质对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等。以旅游管理理论的早期特点代替旅游管理理论的现代特点,以旅游业的经营管理特点代替旅游业的理论特点,仅注意到关于旅游业具体运转的理论而忽视使其得以存在的基础性关键理论,是对现代旅游管理理论的过时和片面看法。

第4篇

我国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加关注旅游项目。旅游不仅仅可以让人们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增广见闻,同时也能够缓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调节身心。然而,因为旅游生态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及科学的规划,并且有着规模过大、发展太迅速以及不具有合理的发展策略等特点,所以对旅游区的生态安全造成直接的危害。本文主要探析的内容含有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人们更加关注生态旅游,主要原因是人们更加重视环境的质量。只有将建设生态环境的质量提高,才能够促进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但是,针对现在的生态旅游发展状况而言,生态旅游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有效地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1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

1.1基础设施不够先进

由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不够合理、科学,基础设施也不够先进,并且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生态旅游产品不具备健全的旅游产业链,相关的生态旅游产业不具有相通性,无法做到真正延伸服务以及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提高生态旅游整体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

1.2相关政府部门不具有规范的监管制度

在我国快速发展生态旅游行业的过程中,生态旅游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提高经济利益就任由其自然发展,促使很多生态旅游没有得到规范的管理[1]。另外,大多数相关政府部门不具有规范的监管制度,没有正确引导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促使整个产业发展不够科学,整体布局也不够合理,整体的规划也不到位。同时,经营主体也不具有竞争意识以及市场意识,促使经营的管理不够规范。

1.3生态旅游不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人才

通常情况下,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有以下两个部分:(1)第一,乡村居民。(2)国有或事业单位[2]。乡村居民由于没有接受过非常专业的培训,不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所以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科学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国有或事业单位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经济制度的影响,促使整个的服务水平以及质量降低,服务意识也非常差,并且大多数的旅游管理部门没有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生态旅游管理的专家型管理人才,人员整体的素质比较低,对开发以及设计旅游产品、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1.4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资源

最近几年,在我国逐渐兴起了生态旅游行业,很多地方政府由于不想错过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不惜盲目利用以及粗放式地开放当地的旅游资源,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资源[3]。这样将促使生态旅游景区没有合理的布局,功能过于单一,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开发的层次非常低,产品品味也不是很高,无法有效地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很难发挥出生态旅游的潜力。

1.5对管理观念的认知不足,不具有清晰的发展思路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的同时,由于管理者没有全面地了解生态旅游的性质、特点以及内涵,而仅仅处于低水平以及单方面的发展状态中,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有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完全掌握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没有熟练掌握生态旅游的理论,不具有丰富的实践研究技能,仅仅依靠经验办事,对健康发展生态旅游造成不良的影响。

2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策略

2.1有效提高当地人们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性

生态旅游的发展准则是生态学,需要对各个因素进行全面以及综合地分析,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出现很多问题的背景下,当地人们经营资源的权利应该受到保护,政府部门需要全面考虑当地居民以及社区的整体利益,加强当地居民对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4]。另外,从长远的战略以及观点而言,需要审视其自身独有的文化以及生态资源,提高人们的自信心以及自觉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当地人们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性。

2.2规范生态旅游的相关法规以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当前,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生态旅游行业,然而大多数的有关法规以及法律仍处于地方级别,而未上升至国家法律的高度,没有强制性以及强有力的约束力,国家有关机构以及部门需要加快立法的速度,促使生态保护立法以及生态旅游进入可操作的层面,强化法制观念,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样生态旅游的发展会更加规范。

2.3提高生态旅游服务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

生态旅游服务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管理以及开发生态旅游的科学性,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知,不断培养高素质的生态旅游服务以及管理人员,能够将新鲜的血液注入生态旅游的发展中,提高管理生态旅游管理的水平。

2.4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有效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方面,需要从可持续发展、整体的观点以及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生态系统的持久性、利用可能性以及负载极限等等进行合理地预测,可以有效地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有效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2.5全面认知生态旅游的管理理念以及概念

相关的政府机构以及部门,需要加大培训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以及概念的工作力度,让更多的生态旅游消费者以及经营者全面认知其本质,深层认识生态旅游管理经营的管理理念、规律和特点,梳理清楚发展的整体思路,更加健康地发展我国生态旅游行业。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健康地发展生态旅游,在社会效益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更加全面地协调发展我国的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增长旅游经济,提供更新的发展动力;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够提供更多保护和管理自然环境的支持,将当地居民、旅游者以及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只有有效地实施生态旅游管理的策略,才能够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行业。

作者:张强鹏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柳.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J].江苏商论,2015,23(27):146-147

[2]张登科.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外资月刊,2011,12(06):202-202

第5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组成要素 绿色旅游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

生态旅游管理就是指管理者将生态学作为旅游发展的思想基础,对当前旅游系统进行生态化的管理,进而向游客提供一种绿色生态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同时还生态旅游管理还能够长期有效的保护旅游地区的自然环境,维护旅游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旅游管理主要是改善游客在旅游过程被迫坏的生态系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生物要素与环境要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管理的本质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科学的有机化管理。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信息化要素。

一个旅游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行,就需要个各个组织部门协调配合同时还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旅游管理想要提高效率以及利益的增长都离不开团体的有机合作,在旅游业中对行业资源的利用共享性现象很明显。因此,一个旅游企业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之间都需要保持相互协调一致。信息化时代需要将旅游业的信息适当操作管理作为旅游业的中心环节。仅仅凭借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管理的需求,很容易使信息在传递交流中发生断裂与阻塞,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障碍。旅游业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够转移、生产同消费的即时性以及产品的无法存储性等 特点。在旅游市场中所流动的是旅游者,当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目的地的选择确定只能够依靠信息,他们需要的是便利的信息进而获取渠道与优良的信息化服务。信心的充足能够有效减少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的风险性,还能够增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信心。通过现代市场的营销理念影响下,旅游业的管理者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从而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管理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便捷、快速的信息化沟通交流以便能够完成交易,双方可以交流产品的优良性、质量以及便利性。因此,信息化是生态旅游管理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数据管理要素。

生态环境管理与旅游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而我国大多数生态旅游地区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上较为欠缺,对生态旅欧地区造成了诸多破坏,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环境管理方面的职能。生态环境管理要素能够有效的维护旅游区中的生物个体以及种群的数量稳定,有效的维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制约性和依赖性,可以及时发现治理被污染的景区;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环境质量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但对对其边界的管理。

所谓的生态旅游区,是受到国家政府保护的天然自然环境以及保存相对完好的自然区域,主要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它们一般读是由一个景观或多个景观相结合组成的,因此,自然景观的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中的核心组成要素。一个完整的自然景观由气候、人文、动植物以及地质地貌所共同组成的区域性的综合体,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相对稳定的边界。生态旅游管理对景区边界的划分可以根据景观在组成部分上的差异性进行区分。生态旅游的管理者可以依靠生态学原理对景观或其组成的单位以及区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四)生态旅游管理手段要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呈现多样化。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信息化网络都是近年来所新兴的技术,这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在生态旅游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旅游管理者借助遥感技术手段,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旅游资源环境的相关动态信息,进而预测计算旅游区在未来发展的动向,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与信息化网络技术能够为旅游管理在决策、管理以及规划方面上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快速、简单的在旅游探险与科学考察过程中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确保了旅游者的人身安全,所以生态旅游管理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化网络技术能够科学的改善生态旅游的管理方式,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的合作模式

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组织内部与外部之间有效合作。社会经济学家与政府职员、生态学家需要进行有效合作。社会经济学家主要强调的是旅游区在经济上的发展目标,制定一个促进旅游业经济稳步增长的战略目标。政府职员主要强调的是把环境保护同旅游业的有序发展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如何运用政府颁布的法律政策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学家主要运用有关生态环境的知识社科的解读生态环境问题,收集动植物资源与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数据,提出能够科学有效的改善所造成的的自然环境破坏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覆盖,生态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方式。旅游业想要应对时代的需求,就需要加快旅游管就需要在其基本要素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旅游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增强自身实力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甘萌雨,张捷.全球化时代的旅游业[J].2000,(4).

[2]汤书昆.环境下中国旅游产业走向信息模块化管理方式初探[J].旅游学刊,1999,(4).

第6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从而使得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的生态旅游更是成为人们旅游的重点。但是我国当前对生态旅游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调控,从而使得其在经营规模以及发展速度上都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符,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所以,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管理概念的阐述,从而对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定义

生态旅游管理指的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从而对生态旅游体系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从而为旅游者提供完善、周到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时还能够对生态旅游区域的环境、生物以及其艺术价值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维持。生态旅游管理的对象是受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影响的自然生态体系。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是在国家以及地方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上,以可持续发展为行业发展方针,协调、均衡旅游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制定且实施的一系列的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和措施。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生态管理意识和清晰地发展思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了解生态旅游的特征、性质以及其内涵,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上多数都趋向于单个方向且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地方旅游部门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了解不足且利用率较低,同时在发展生态旅游领域通常只是凭借以往经验,从而缺乏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内涵、特点以及性质的认识,进而阻碍了本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盲目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

近些年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部分地方旅游部门为了能够以此来树立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盲目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得生态旅游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在规划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本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混乱、市场定位模糊,进而不能够将本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最终阻碍了本地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三)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经营观念滞后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经营主体大部分是由企事业单位和当地村民者两部分组成的。企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在服务水平、意识上的都比较低;而村民由于受到知识、管理水平较低的限制,在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的效率也相对比较低。另外,我国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管理也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旅游人才,再加上当前生态旅游行业在管理、服务方面的人员服务、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研发以及经营、销售方面发展缓慢。

三、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应对策略

(一)加强概念、管理方面认识,整合发展理念和思路

我国政府旅游部门以及相关其他部门应当加强旅游业以及各个地方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认识和培训教育,从而使得从业者与消费者对生态旅游的性质特点及其内涵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改善我国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方向单一化和低水平的局面,进而提升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水平和意识,以此来整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从而促进我国在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制定的发展计划

我国政府以及地方旅游部门应当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做到合理、科学。可持续,从而对生态旅游环境的负载限的最大限度、最大利用率以及持续性做出准确、合理的预测,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系统性的生态旅游发展计划。同时还要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充分的结合,制定出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生态旅游发展、管理措施,以此来降低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因盲目开发造成的经济、资源损失,从而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

专业化、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是促进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缺乏人才的生态旅游开发利用和管理则不能够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应当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不断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从而真正提升我国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健康、科学发展。

(四)多样化手段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要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加强我国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并且实施由上而下的垂直化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同时制定出生态旅游区域的旅游行为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生态旅游区域的动态化监管,从而有效的将人为因素在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具体的是运用废弃物处理、水资源节约等多样化的手段来增强生态旅游区域的管理。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要加大对生态旅游保护的宣传力度,从而提升游客与生态旅游从业者对保护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的意识,最终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态旅游氛围。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管理上的问题分析,笔者在认识、规划、人才以及具体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我国当前在生态旅游管理上的单一化和低水平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生态旅游管理从根本上需要我国政府对生态旅游的从业者、游客的宏观调控,从而以制定相关法律和具体举措来联合社会各界来共同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立新,党贤忠.中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0911

[2]王婧静.我国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05):2225

[3]田园.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3):1314

第7篇

1.生态旅游的内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先提高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1993年具体定义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在当地固有的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观光旅游,过程中不损害资源并进行适当地保护,在当地资源健康持续的基础上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发。生态旅游是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生活的旅游活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强调保护自然景观。长期处于城市恶劣环境中的城市居民,向往有利于健康的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于是他们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休养、度假,在享受的过程中慢慢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保障当地居民的安定生活,促成观光旅游、区域经济开发、资源保护三者融为一体。

2.生态旅游管理的概述

基于生态学思想,生态旅游管理旨在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时保护着旅游区的生态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

(1)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及原则从生态旅游管理的特点来看,生态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诉求。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置身其中能够系统地深切感受到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因地制宜与政府协助相协调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管理措施符合环境容量要求的原则。

(2)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是以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胃出发点,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和控制好旅游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制定和完善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方针,较少开发过程中工作的盲目性,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少科学规划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未深入认识和掌握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规律、原则、任务等知识,实践研究不充分,不能准确把握区域生态资源的优势,开发生态旅游时缺乏科学的规划。部分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导致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地位不准、特色不足、开发层次低等,生态旅游资源并未充分开发利用,无法有效发挥潜力。同时,出现了过度开发、开发不当等现象,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种重利益轻生态保护的开发方式将会严重阻碍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2.旅游区与社区间矛盾突出

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社区的支持,能否协调好旅游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决定生态旅游的实现。然而,旅游区与社区在土地权属、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冲突日益加剧,当地居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之间的互动较少且规模较小,当地居民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来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并未有效的结合旅游区开发经营活动,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和相关补偿机制。旅游区和社区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将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现。

3.理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一般包括国有或事业单位和乡村居民,国有或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较差且服务意识不足,同时乡村居民缺乏专业培训,经营理念落后。旅游主管部门专业人才相对较匮乏,具备旅游管理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和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供不应求,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缺口明显,这直接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市场营销落后、服务有限、经营管理不当等问题。

三、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及发展策略

1.加强认识、科学发展

政府需要在宏观方面推动生态旅游管理,提高主体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和重视,加强保护生态资源的意识。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普及生态旅游的内涵、管理理念,并通过适当的培训来及时更新相关生态旅游态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综合考虑当地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因地制宜、协调开发发展生态旅游。避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地开发生态旅游,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价值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考虑社区和居民的利益,调动积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更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能忽视社区和居民的利益,重视他们对资源的经营权。同时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措施,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关键,他们不但需要精通生态学和旅游学,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能力。只有保障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才能为生态旅游管理注入动力,有利于生态旅游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学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2] 田里 .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 [5] 颜醒华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学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著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醒华 .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39-42 .

[2] 田里 .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

[4] 颜醒华 .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造.2007(01):21-24 .

[5] 颜醒华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