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0: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法制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速度目前,已把经济责任审计列入JT学校审计法律条款中,而相关职责范围内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水平参差不齐,审计的对象并没有具体规范明确,也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达不到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导致JT学校审计风险的增加,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因此,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实际运用存在一定差距,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速度,致使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不力,有效程度不高,促进审计控制风险的形成,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在JT学校范围内的统一及其发展。2、内部审计制度的滞后阻碍了经济责任审计在JT学校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审计作用关键是由内部审计制度及时运用于JT学校内部审计中从而得以体现,而如今JT学校存在相应工作责任人任用或调离之后才采取一定的内部审计程序,致使造成JT学校内部审计制度的滞后。这种现象往往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丧失审计的必要性,对领导干部的任职任免起不到任何现实的参考意义。其次,内部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和不健全,法律权威性偏低,缺乏一定的法律地位,可操作性不强,使得JT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增大了审计固有风险,消减了JT学校的审计质量以及其准确性。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易出现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不明确的现象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其决策者在任期间针对其审计性质方面所应负担的经济责任。在被审计者的任期内,前任的经济活动的决策结果需要一定的时期才能反映出来,所引起的遗留问题或损失应归于前任的责任,而对于前任的决策所作出的调整呈现的结果则为后任的责任。另外,JT学校存在经济责任的归属不明确现象,责任归属没有具体的标准衡量,经济责任存在审计内容核实的事实无法采取必要的方法手段加以综合归纳、分析甚至判断,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JT学校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情况。譬如由被审计者的个人原因造成的,或是由集体共同决策所产生的经济责任,则后果由被审计者个人承担或是由集体共同承担的问题。4、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未有效开展目前,JT学校内部审计还未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制度,存在有的部门未建立质量控制的相关办法,甚至有的部门已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但存在不健全的问题,甚至JT学校内部审计没有适合自己的审计方法和内容,进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其次,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复核制度执行不严格,进而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负责人不能及时对相应审计人员的审计底稿以及其证据进行复核,造成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部门审计负责人不能对其相关审计报告进行及时复核。5、先离任后审计问题比较普遍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JT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内部机构负责人任职期间因任职期满或提拔、调动、辞退,退休等原因离职于现任工作岗位前,就应按照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经济责任并作出鉴证。结合JT学校实际情况,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现象,造成审计与任用相分离,使得新上任的负责人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够重视。由此以来,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审计结果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不够稳固。同时,可能导致从事JT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政策法律水平业知识、经验、业务技能、审计职业道德等专业技能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降低,从而加大审计工作负担,大大增加审计检查风险。6、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JT学校所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JT学校被审计负责人和决策者的鉴证、评价和使用以及奖惩的参考依据,甚至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行调整的依据。由于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特殊形式,形成了JT学校组织部门没有必要查看审计结果,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力度不到位,但实际考核时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却有所不足。同时,也存在着审计工作结果的落实涉及到了JT学校相关部门的经济利益。
二、完善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审计作为我国经济活动的监督行为,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组成部分,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以及支持。在JT学校,围绕着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审计类型上,看似三者同等重要,可内部审计的发展一直是处于重视度偏低的发展处境,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中最弱的一环。要同国际审计协调发展,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足鼎立,各自就相应的职责范围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做到优势互补。JT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实施办法。内容可以包括经济责任的界定、审计立项、委托、计划、实施、评价、结果、报告等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方面,针对具体的实施要求或相应的规范以达到审计目标。目前没有实施要求的部门可暂时以指导意见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分别制定JT学校各项专业审计准则以及适合所有审计种类的审计通则,引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和规范化发展。
(二)健全JT学校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发展JT学校所有的内部审计规范都必须建立在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自己的经济责任审计规范,保证所有内部审计项目都有章可循。健全审计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制度,完善任期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措施,同时对审计结果运用标准制定合理的措施,真正发挥实效,只有尽快建立、健全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措施,才能使审计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有权威性,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三)明确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问题,分工、配合完成经济责任的内容界定为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个人廉洁责任三方面,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主要责任和集体领导责任等定性责任用于发现问题时对问题的定性。鉴于JT学校实际中各审计职能部门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不明确问题,如干部离任或任职前免予相关职务,交予审计部门考核,考核结果出来后再将考核结果写成书面报告,送于相关部门参考报告,全面掌握被审计者的相关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执行。通过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到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考核档案中,从而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其次,基于JT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内审易出现审计内容与责任归属不明确的现象。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不能采取常规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JT学校内部审计考核不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考核质量。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可由内部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组织部门、被审计机构三方打分,互相监督。
(四)建立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是针对审计过程中从方案、证据以及报告等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按照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预期目标进行,能够实现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JT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大部分是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实施,结合JT学校审计小组成员的业务专长进行科学明确每个岗位、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力求做到人事相宜、各展其才。其次,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除了要做好上级与下级之间、下级与下级之间的复核之外,还应确保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范围、立法规章程序以及其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责任。甚至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重视相应审计事项中具体问题的审计手段以及审计方法,达到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取证,来确保其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建立健全JT学校内部经济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审计工作的滞后性问题,需要审计部门制定出审计计划,对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要在任职期间做好详细统计,离任必审的基础上开展任期审计,离职前做好审计统计,深入调查,实事求是的反馈结果,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充分结合,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履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重大责任事故,要追究其责任。同时JT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需具备的专业素质、政策性知识以及对其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要求很严格,须对相关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内部人员对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进行学习,为全面的考核和评价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创造条件。甚至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定期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和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反腐倡廉
最近不断爆出的高校领导干部严重违纪事件,可谓一时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在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件曝光后,留给我们审计人员的是无尽的思考,思考我们应如何做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让经责审计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监督管理的作用,将违纪犯罪扼杀在摇篮中,发挥“免疫功能”,这也是我们每个内审工作者的最大心愿。
一、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反腐倡廉的关系
1、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财力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宽,高校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这为高校领导干部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我们的干部考察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实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业绩,全面评价考核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廉洁执政。
2、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预警作用
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学校财务资产、教务、招就、科研等各行政职能部门和院、系、所、后勤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校办企业法人代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学校权力的拥有者及使用者,是学校事务的决策者、管理者,也是我们高校内部最有可能发生腐败的群体,对领导干部开展审计,就是提醒和告诫这些关键岗位可能的腐败者,要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地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以避免违反廉政规定,故有预警作用。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论述,可见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反腐倡廉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目标一致。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拓宽了干部监督渠道,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增强了领导干部财经法制观念,维护高校的正常经济秩序,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是促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监督职能。当前一些腐败现象的特征和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以及经责审计自身具备的职能优势和针对性、直接性的特点,都决定了经责审计在反腐倡廉斗争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反腐倡廉做好助力
1、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前移经责审计“关口”
目前,高校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都是在干部离任的时候,组织部门才安排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审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对干部问责制的落实,离任的领导干部或退休或升任了更高的职位,使得其经济责任造成的后果很大部分由后来者承担,最终导致问责的板子很难打到位,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流于形式。
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能够弥补离任审计责任界定困难的局限。领导干部问责制强调责任的追究与落实,因而,前移审计监督的关口,将任前、任中、离任审计相结合,全过程跟踪监督;将任中审计结果记录于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考核档案,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其经济责任造成的后果也只能由自己承担。
审计“关口”由离任前移至任中,并使其审计结果直接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的利益,其目的在于警示、教育干部,促进其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及廉洁自律。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由于领导干部还在任职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负有责无旁贷的纠正责任,因而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能得到较好的执行和落实。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拥有决策地位、掌握着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们会感到一种较强的约束力,其当家理财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增强,促使其悟尽职守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这就促使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或意见,能够正确认识并且积极对待,边审计,边落实,边整改,不仅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且还能防止和避免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不仅能对干部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犯错误及时提醒。而且还能调动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单位配合审计工作开展和落实的积极性,使审计监督职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预防、教育和惩处的多重作用,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增强科学、民主决策和规范行使权力的意识。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移到权力可能发生腐败之前,移到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和源头,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从源头防止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洁起到重要作用。
2、把干部的权力关进笼子里,发挥对权力的制衡作用
审计源于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权力具有对称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委托人将控制经济资源的权力授予了受托方,受托方因此就获取了支配该经济资源的权力。另一方面,受托人由于获取经济资源而须向委托人承担责任。基于委托人的愿望和保证受托人经济权力运用的适当性,产生了对经济权力审计监控的需要,即委托人借助审计来监控受托人经济权力运用的状况。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审计,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就是要对履行责任背后的行权情况进行考察。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必须保证经济权力的正确运行。经济责任审计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是对“人”作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人”进行审计,充分发挥了其对经济权力监控的特点。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行使者的经济权力行使状况进行审查,最终对经济权力的行使状况作出综合评价。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权力是由各单项经济权力组成,经济责任审计在对被审计人进行综合评价时,即可对各单项经济权力进行直接监控。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权力监控的有效方式。
但凡权力的使用都有相对严密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高校的领导干部一样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则,没有监督制约的权力是随时可能发生异化的,腐败即是权力异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将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权力结合起来,并明确告知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对自己经济行为的结果负责,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监督问责机制,对履行职责全过程的监督使经济责任审计完善了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3、强化对审计成果的运用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转化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其运用到干部的各项考核之中,包括任前考核、表彰考核和晋级考核。任用、表彰在经责审计中得到较好评价的领导干部。对于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确有经济责任问题的被审计者,采取相应的惩处办法。其次,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到学校管理活动之中。对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给予重视,积极采纳,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提请至校级联席会议进行研究和处理,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推动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第三是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报告进行公告,既可以对高校内部各行政机关、学院领导增强约束力和自律性,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又可以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反腐倡廉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是高校应将审计结果作为对全体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客观依据,做好宣传工作。对政绩突出、廉洁勤政的领导干部予以正面的、积极的表扬宣传,而对那些普遍性、多发性的典型案例,总结教训,借助适当形式开展批评教育活动,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第五是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评价作为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内容重要依据之一。重视经责审计成果的利用,不仅有利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而且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反腐倡廉建设的预防、教育、监督、惩处等方面的作用。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查办案件的能力
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工作两者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一名合格的高校纪检人员必须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原则、方针、政策、方法及其他纪检工作相关的知识,但在财务会计知识方面就比较薄弱。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主要偏向于财务会计知识、审计知识,对纪检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这使得在审计工作中有可能漏掉某些违法违纪行为的线索,影响了内部审计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作用的发挥。为此,有必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在纪检业务与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案件线索与查办案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彦彦、潘锦全:浅议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预警作用[J].会计之友,2011(7).
[2] 林靖:高校内部审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2(3).
一、在基层困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问题
首先,计划性与临时性的矛盾。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任务安排的临时性,直接影响了地方审计部门的计划性,审计力量的协调成为突出问题。由于审计任务的临时性、没有计划性,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本末倒置”式的审计,给审计工作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查处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很多不便,特别是办理了调任、转任、升迁的领导干部若发现了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给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处理问题带来更大的难度,这样一来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就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效果,往往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人员安排与经费保障的矛盾。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一般是依托同级审计部门,地方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平时审计部门既要完成上级部署及地方政府交办各项任务,同时,还要对同级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监督。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化,人动频繁,离任审计对象较多,如领导换届,一次性的离任审计委托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有的时间跨度较长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审计结果报告),而地方审计部门力量较少,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方法还多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上,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较差,往往使离任审计工作“人疲马乏”效率不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很难保证,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再次,审计评价与评价标准的的矛盾。审计评价也是一个较难的问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评价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及所在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情况等作出综合性评价。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体现,是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认定领导干部功过是非的主要参考依据,事关领导干部升降,因为具有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公证与否,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在目前地方审计机关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也就对领导干部难以作出较高质理的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及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
第四,审计结果与公开透明的矛盾。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上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出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不公开披露。对于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对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二、对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充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给审计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尽快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联动。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地方党委、政府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模;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再提交党委、政府批准,纳入审计机关年度项目计划。组织部门严格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做到不审计、不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将“离任审计”的观念转变为“任职审计”的观念上来,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一、“十三五”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统领,加强审计人员思想建设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开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作风整顿等活动,坚持把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联系主责主业学思践悟,深入学习领会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把理论学习聚焦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对在学习教育、检视剖析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二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市审计局坚持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始终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五年来,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动党小组学习,通过研讨交流、观看先进典型教育片、理论宣讲、主题党日等形式,参加学重要讲话,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不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站位。
三是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要求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从严把关发展党员和缴纳党费,严格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规定,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制度,有计划的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开展党小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及“双报到”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在集中开展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以此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围绕中心,依法全面履职尽责
2016年来,我局共开展审计项目350项,其中:预算执行审计项目30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含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205项、政府投资审计项目82项、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33项。审计主要发现问题金额共计55.47亿元,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核减投资额5908.35万元,五年来共向纪检监察机关及各主管部门移送案件69项,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着力抓好财政审计。五年来,共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30项,审计查处主要问题金额总计40.54亿元。审计中,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把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作为预算执行审计重要内容,注重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小金库”津贴补贴、楼堂馆所、人员编制等方面的审计,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厉行节约。2020年,市审计局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对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进行积极探索,首次实现了对66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二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五年来,共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205项,审计查处主要问题金额总计14.93亿元。结合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编发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操作指引,从审计内容、重点事项、资料来源到方法步骤、问题定性进行全面梳理规范,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同时,在全市16个镇(街道)全部设立了有独立办公地点的审计所,选配了65名40岁以下的专职审计所人员,指导各镇、街道制定了市村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计划,实现全市600个村居三年审计全覆盖,有效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强政府投资审计,保障项目顺利开展。五年来,市审计局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稳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按照“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的总体思路,累计审减投资额5908.35万元,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保障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2020年,市审计局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工作要求,严格厘清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和审计机关的监督责任,在建设单位完成结算审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审计监督,不直接审计未经建设单位审核的项目,以此规范政府投资审计,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效益的高效发挥。
四是优质高效的完成各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自2016年开始,市审计局按照审计署、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五年来,共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33项,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审计、减税降费和“一次办好”政策落实审计、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等。审计中重点关注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地方的落地情况,注重从政策措施实施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入手,重点反映各项政策措施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跟踪审计取得应有效果,促进了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市审计局高度配合各级完成多项工作,五年来共抽调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项目、各级巡视巡察、扶贫专项检查、财务大检查等共计142人次,高效完成了各项抽调工作,均得到了各级领导对审计人员工作的充分肯定。
五是持续推动审计整改,强化审计成果应用。自2016年以来,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五年来,通过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32577.44万元,上缴财政资金11738.73万元,统筹盘活资金13850.65万元,根据审计建议,市级各部门制定完善制度99项,共向纪检监察机关及各主管部门移送案件69项。2020年,市审计局要求各被审计单位严格对照审计查出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对在各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对查出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探寻问题症结,通过请阅件等方式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通过政府督导,使被审计单位出台相关办法规定,扎牢制度笼子,助推审计问题整改。
六是下大力推进信息宣传工作发展。为更好地扩大审计影响、优化审计环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审计信息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市审计局多措并举,服务领导决策,加强考核督促,狠抓信息宣传报道工作,不断提升审计信息工作的综合素质。五年来,共有500余篇稿件被各级媒体期刊予以刊登发表,多名审计人员得到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国审计报社和省审计厅的表彰,充分发挥了连接人民群众与服务社会桥梁的宣传纽带作用。同时,将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案例及市级以上发表的宣传信息汇编成册,编制了《创新的风采——媒体上的审计》、《案例精选与信息宣传》等书,为社会积极传播审计好声音,注入审计正能量。
二、“十四五”工作计划
接下来五年中,全市审计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坚持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以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继续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法规政策,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同时,系统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内部审计是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实施内部经济监督的活动,是部门、单位领导对经济工作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内部审计工作对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经济秩序、推进廉政建设、维护合法权益、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项制度的执行以及对挖掘潜力,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全市粮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以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保障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各级粮食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在改革中巩固并发展已取得的成果,把内审工作继续推向前进,不能因为改革而削弱内部审计监督。
全市粮食部门内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深化改革,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开展工作;纠正铺张浪费造成资财严重损失问题;维护本部门、本单位的正当利益;查处弄虚作假,钻改革和制度不完善的空子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协助有关部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做好财务收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二、健全机构,充实人员。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保证。各县区粮食部门、各单位在企业改革中,要按照《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针对人员偏少的实际,也可以明确审计职能部门(财务或其他部门)。同时,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尽快形成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审计人员队伍,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前提,也是内部审计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县区粮食部门、各单位及其内审机构要进一步确立内部审计工作为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定位点切实转移到为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来;认真执行审计法规和审计规范,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努力开拓新局面。要虚心接受当地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要与当地审计机关保持联系,密切配合,妥善安排,避免多头审计、重复审计。
针对当前粮食系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各级粮食内审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重点是:围绕经济效益,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围绕加强管理,开展内控制度评审;围绕企业改革,开展资产负债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围绕廉政建设要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围绕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总之,要在坚持做好财务收支审计、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正常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营决策审计、基建工程予决算审计等审计项目,不断拓宽审计领域,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四、进一步加强审计报表和审计信息的报送工作
全市各级粮食内审机构要按照省粮食局要求,及时编制并于季后10日内按时报送《省粮食系统内部审计情况统计表》,年后15日内上报全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在编制报表工作中,要做到不漏报、不瞒报,真实反映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加强审计信息的报送工作,各县区粮食局加强内审工作的有关文件、材料、典型审计案例等要及时报送市粮食局财务审计处。
一、 审计成果转化难的成因分析
(一)一般原因
1. 从审计主体(审计部门)看,一是审计成果质量不高。有的审计意见或表达不清,或操作难度大,被审单位无法执行;有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对被审单位经营管理指导性不强。二是督导不力。有的审计部门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意见一下了之,对其执行、落实和整改情况不闻不问;有的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后续工作跟不上。
2. 从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看,一是依法经营意识淡薄,对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只是想千方百计“摆平”问题;二是利益驱动,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借口,不积极求整改,而是与审计部门展开了“疲劳”的拉锯战术。
(二)深层次原因
1. 从法制因素上看,现行的《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工作条例》,对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违规资金处理、处罚力度等方面还没有具体化。
2. 从体制因素上看,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发现问题、披露问题。而如何解决问题,由于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纪检监察制度等方方面面,单靠审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有效配合,不能形成审计、问责、处罚、整改的互动机制,审计部门也只能“干打雷不下雨”。
二、 建立健全双向审计问责制度
责任是一个组织生命的本原,是组织职能和目标的集中体现。责任明确,行为才有效,社会才认同。责任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应受到惩罚。问责,通常是指对承办某项工作及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工作、结果不理想等情况而追究相应责任。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就是通过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没有做好分内事的责任人,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以促进和推动单位整体工作质量、工作作风实现突破性的转变,使全体员工依法、高效履行职责。
审计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涉及到审计方和被审计方,所以要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方面建立问责制度。
(一)建立健全审计质量问责制度
审计质量问责制度是对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遵循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使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日记等材料的证明力及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而追究审计人员相应责任的制度。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问责制度,首先,应当从完善审计人员从业考核责任制入手,以审计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为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对审计流程各环节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其次,利用计算机程序,建立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调查、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初稿和审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控制流程。最后,对考核制度的落实有专人管理,把考核权限分别授予审计组长、主审、审计部门负责人,把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审计问题问责制度
审计问题问责制度是对审计发现的被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违法乱纪、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企业管理混乱和财产损失、以及审计整改不力的,从而追究被审单位人员相应责任的制度。
问执行者之责,强调拒绝违规操作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上级下达的违规指示应坚决抵制。问管理者之责,对内部控制存在严重问题但长期未能解决、发生重大生产经营事故的单位,必须追究上级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问前任之责,无任负责人调往何处,都应按追溯程序追究责任。问检查者之责,管理部门检查人员不力,不能发现已经存在的重要问题,也要问责。问用人者之责,违反规定用人的必须承担责任。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问责:一是审计部门建议问责,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依规应当问责的,审计部门应当建议问责;二是监察部门依规问责,对审计部门移交过来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监察部门应当依规问责;三是职代会民意问责,对于那些尚未构成党纪处分的,职代会可以民意问责;四是媒体舆论问责,对一些典型案例在企业报刊、网站等媒介上进行报道,公开问责。
三、 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创造有利于审计成果运用的氛围
各级领导要倡导全体员工关心、理解、支持审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审计成果运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树立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顾问的新观念;其次完善内审管理体制,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再次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要着力培育“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二)切实提高审计成果质量
一是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专业队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审计工作要求。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实行三级负责制。审计人员对审计底稿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负责,审计负责人对审计意见负责。三是建立健全审计人员业绩评估机制,把审计成果质量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评估结果应该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体现。
(三)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工作制度
各单位要建立审计成果运用的常态运行机制。1. 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2. 完善审计整改落实制度,重点解决审计意见落实不及时、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3. 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和缺陷纠正和整改,必须回访。4.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领导干部年薪考核、干部任免等事项的重要依倨。
(四)注重对审计成果运用的分析和总结
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我局按照市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地方税务局20xx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市地税发〔20xx〕68号)文件要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积极发挥内部审计“基础防线”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重点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全县地税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到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强化。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局党组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内审工作,要求各所、股(室)、稽查局积极配合监察室开展内审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监察室、财务股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按照全市地税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制定了《**县地方税务局20xx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要点》,明确了内审工作目标、审计重点和具体要求,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详尽安排和部署。
(二)方法创新,机制完善。
建立内部审计“四结合”工作方法,即:将实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被审计单位和干部自查相结合、现场审计与案卷资料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整改落实相结合。通过工作中不断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内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了两个配合:一是实现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二是形成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配合。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内审制度不断完善,机制随之健全。
二、执行到位,内部审计工作进展顺利。
(一)重点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为目标,对照《四川省地方税务系统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川地税涵〔2011〕307号)规定内容,对第三所所长和稽查局局长等2人进行了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对涉及重大财务管理决策和重大税收执法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及科学效益性,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性进行了重点审计。同时,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要求。
(二)继续完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围绕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按照《四川省地方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办法》(川地税发〔20xx〕113号)规定内容,对局机关、第三税务所和稽查局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结果表明,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累计征收入库各税及附加*****万元,较上年增长9.33%,增收1401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局与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年度收入任务。
三、作用到位,内部审计工作成效显著。
(一)税收服务更加优化。
通过有针对性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对重大税收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单位干部职工坚持依法组织税收收入的原则明显强化,税收征管、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政策落实能力明显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深入推进,税收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内控机制更加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审计职能的发挥,坚持把查错纠弊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达到规范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三)内部审计更加深入。
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信息技术运用程度,充分利用各方面综合数据,审计风险持续降低,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局党组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将其作为干部管理和干部监督的重要依据。
(四)审计队伍更加强化。
内部审计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不断提高我局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领导小组共组织4次现场讨论会,及时分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工作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内审人员开拓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虽然我局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局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方面。今后,我局将按照市局统一要求,继续加强审计人员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内审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县地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年来,经过xxx全体同志的不懈努力,xxx案卷的质量比起上半年有了显著的提高,重证据、讲事实、依法办事的意识在xxx干部中已逐渐扎根,但是还应进一步加强。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查办案件的质量还不是很理想,法律知识的欠缺,如真实、合法、有效证据的采集就目前情况而言,就是个薄弱环节。如果发生税务行政诉讼,胜诉的几率并不很高。要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仍需全体人员全面提高素质,尤其补充有关法律知识将是今后要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税,推行阳光xxx.
我局拟自XX年开始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同时实施“阳光xxx”工程。为了配合“阳光xxx”这个新生事物的正式实施,10月18日xxx同志为全市保险公司及其下属分理处负责人和财会人员举办了保险业及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这是我局自“一级xxx”成立以来首次派员外出讲课,也是尝试“阳光xxx”的第一步。首开先河的反响很好,企业人员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在税企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以具体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真实体现
二、做好重大案件的移送及听证、复议工作。
全年共向市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移送重大案件28起,协助市局法规科对这些涉税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进行审理。受理了江西椰岛营销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的听证申请,做好了听证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企业要求撤回听证请求,故未举行听证会。对申请复议的江西飞宇制药有限公司组织了调查举证,并及时回复了市局法规科。
六、规范xxx管理,加强业务指导。
为了理顺xxx局与各县区局、直属单位的职责,规范管理,加强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和税收执法水平,我们草拟了《南昌市国税局xxx局与各县区局、直属单位工作衔接的暂行办法(试行)》,通过市局反复酝酿和讨论,以正式文件下发,从而更进一步加强了xxx与各县区局的协调与配合。
为了规范xxx报告的制作,提高案件查处的质量,我们翻阅了大量的文件和资料,编撰了《xxx工作指南(之一)》,在4月份分发给6个xxx科,供xxx员在办案时借鉴。《指南》从xxx报告必须反映的十个方面详细地进行了解说,并将处罚的法律依据逐条进行了罗列,同时重申了税务违法案件立案查处标准、xxx案卷需附的资料及排列顺序,为提高案件查处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一级xxx”运行一年来的启示。
1、要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我局自XX年10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后,内设了办公室、案源股、审理股和执行股四个正股级机关单位,并按行业划分设置了六个副科级的检查科,分别负责工业、商贸、金融保险、涉外企业、专业市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检查。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机构设置上存在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如缺乏综合业务部门来协调整个xxx工作,在不增加机构的情况下可在办公室内设综合业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协调全局的业务工作,进行xxx业务指导,制订并落实xxx工作各项制度,组织业务培训,做好各种业务报表的编报,及时总结“一级xxx”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好局领导的参谋。其次六个检查科按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专项xxx工作的开展,但同时又制约了xxx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大规模xxx工作的进行,在建制上可采取专业化分工,但在人员配备上应考虑业务力量搭配均衡,以利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2、要抓好xxx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尽管xxx局在人员的配备上大专以上学历占93.7%,二级以上xxx员占71%,并在全市范围内抽调了一批熟悉税收业务、了解法律知识、懂xxx操作规程、会运用计算机的人员充实到xxx局,但人员素质还是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有待更进一步提高。为此要在提高全局人员素质上狠下功夫,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采取培训、自学、查前业务辅导、案件查摆会及业务能手帮带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加大政治学习力度,坚持每星期的政治学习制度,从而使全局人员综合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
一、明确目标、精心安排。
为了使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更好地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提高我市税收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税。年初各县局根据《*市国家税务局日常执法检查办法(试行)》,制定了日常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将一般纳税人税务管理、按帐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帐簿设置情况管理、重点的定期定额户管理、欠缴税款管理、特种发票、普通发票(特别是收购凭证)管理、税务稽查的实施、外勤岗位执法情况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就此专门成立了执法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对日常执法检查的指导和督促,对日常执法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进行责任认定,实施过错责任追究。
二、认真检查,及时通报整改。
为了使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使执法检查工作走上规范化、日常化,我局将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与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相结合、日常工作考核相结合,使我市的执法检查工作始终贯穿于其他各项工作中。在检查考核中,统一制定检查方案,统一组织人员实施,检查结束后,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综合,将执法过错情况在市局局域网页上进行情况通报,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XX年度,全市各级国税机关通过进行日常执法检查,发现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
1、存在漏征漏管现象。既有办理税务登记未进行税种认定现象,又有未办理税务登记缴纳税款现象,有关税款定额不足;
2、特种发票开具不规范。开据发票和税票不能够相互注明号码;
3、使用有关税务文书、条款不规范,文书告知时限错误;
4、个别管理分局存在执法不当现象,越权进行处罚;
5、有的分局行政处罚程序不符合征管法要求存在多种税务文书填写一份送达回证现象;
6. 税种认定中将行业认定和税目认定错误。如将商业认定为其他行业;
7.执行税收政策理解错误。如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税收优惠问题、进行生产性加工纳税人起征点标准和适用税率问题。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我们根据*市国税局《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责任追究。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共有442人次受到责任追究,其中批评教育54人次、限期改正139人次、扣发奖金168人次(11774元)、作出书面检查36人次、通报批评45人次。
三、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市局的《日常执法检查实施办法》,我们将执法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日常化上,对有令不行、执法不规范,出了问题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一是做好执法检查后的总结分析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属于征管中的客观问题还是执法人员的主观思想意识问题,开展过错人员集中座谈,杜绝在今后工作中重犯同样的错误。二是根据过错责任情况通报,开展执法讨论,将日常执法工作提高到思想政治高度,以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来警醒自己,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家庭。三是总结执法检查工作经验,使执法检查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执法责任制的不断推进,执法工作中较容易被发现的错误也越来越减少,这就要求我们检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适应征管改革的需要,适时发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XX年以来,虽然我局税收执法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我们工作中还有不足,与*局的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我局将在*局法规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开展日常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税收执法。
看了“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税务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2.税务职员个人工作总结
3.税务工作人员个人总结
一、当前工程审计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跟踪审计的研究集中在工程项目上,理论界对跟踪审计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安全是基于事物本身特性和规律,通过消除或减少工艺、设备中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危险操作的数量,避免危险而非控制危险。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结果所实施的一种全程的、动态的、有效的经济控制机制;它不仅可以主动发挥审计免疫功能,提升工程项目资金监管效率,而且能够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及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审计风险。工程项目跟踪审汁控制的主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审计人员,主要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综合素质是指具有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并精通工程设计、施工等适应跟踪审计的上程技术,这三种主体不同的地位和职能,决定了它们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当前,在我国政府审计资源有限,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政府投资项目或政府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由之路。我国今后仍应该把公共工程和专项资金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看,相关审计效果不容乐观。
二、相关创新措施与对策
(一)以安全为切入点,监督资产质量的提升
着力加强对资产质量的监督。特别是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监督资产总量的完整性。从摸清家底、核清资产、理清资产权属关系入手,针对一些单位存在的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及时帮助被审计单位设计库存盘点表,指导被审计单位盘点资产库存,按类别编制固定资产卡片,登记造册,使资产管理有序进行。
(二)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
着力对交通工程、城市环保设施工程、水利专项工程等的审计监督,对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工程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监督。监督资产存量的合理性。注重强化对资产存量布局状况的监督,通过审计,着力对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析,特别是强化对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监督,确保这两类资产形态的协调性;着力对不同行业资产比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行政单位资产、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分析,掌握不同行业资产特征和运行规律。及时查找影响各行业资产安全运行的隐患,切实堵塞管理漏洞,保障国有资产存量处在良好、优化、健康的运转状态。
(三)公共工程项目和专项资金是审计的合适切入点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选择基本上集中在政府公共工程项目或专项资金项目上。形成这样的状况,可能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我们刚刚开始尝试这种审计形式,缺乏足够的绩效审计经验,公共工程和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相对比较容易;二是它们有一定的代表性、重要性和影响力。与此同时积极尝试开展单位或部门绩效审计以及财政收支的全面绩效审计。从审计案例看,都是在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评价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多目标的审计,或者说是从合法性审计延伸到绩效审计,还不是专门的绩效审计,因此,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单一目标的绩效审计,以便于绩效审计更加深入的开展。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标准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力量,承担调整经济结构布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重要职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进步,但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监督是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完善监督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扎实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促进国企改革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国企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1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1开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制建设的要求
国家《审计法》明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也对内部审计作出明确的规定。此外,中国内审协会先后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20多个具体准则,这是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为国有企业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1.2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审计按照主体划分成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其中内部审计是企业内设的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的审计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产物。内部审计相对于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来说,具有自身特点,它建立于企业内部、服务于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既可用于对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企业经营效益、合法合规等事项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随着国企改革的全面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3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国有企业呈现出经济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资产并购重组日趋频繁、股权交易日益活跃、竞争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等特点,切实有效发挥和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管控,已经是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对国有企业做好内部审计,也体现了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对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进程的推进,当前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已不能适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
2.1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体系不健全
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发展仅有数年历史,目前国家出台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和办法不完善,造成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一是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相对滞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日趋完善,但目前尚无出台内部审计法,且仅有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一个部门规章,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国内内部审计理论比较滞后。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基础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适应国情实际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体系;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等实务理论研究也缺乏广度和深度,存在理论落后于实践,指导作用不强的问题。三是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由于未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规章制度,造成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更是使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对内部审计的发展产生阻碍。与此同时,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缺失使得审计行为规范与质量都得不到强有力的依据,无法保障其健康发展。
2.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独立性不强
从国务院国资委和32个省市地方国资委来看,国务院国资委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全国仅有北京、吉林、上海等8个省市设立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由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多数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这影响国有企业设置对应的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审计机构设置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国有企业有的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有的与监察室合并设立监察审计部门,有的只是挂靠在财务部门,有的甚至没有审计机构和人员,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审计工作受管理层影响。多数国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受命于企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当审计问题涉及到管理者自身利益时,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受管理层主观意识的影响。三是审计人事受制于管理层。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务的任免、升迁和奖惩等基本上都由企业管理层决定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3内部审计范围不够广泛,审计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价值管理、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项目审计等方面。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审计范围还不够广泛,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大多是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及风险审计等其他方面几乎空白,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二是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较少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监控,不能涵盖企业经济活动事项的全过程。三是内部审计重点是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较少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审计职能和作用发挥有限。
2.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技术较为落后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素质不高和审计技术落后一定程度影响审计质量的提高。一是内审人员专业综合不高。据统计,我国内审人员中财务、审计专业占71%以上,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占14%左右,其他专业占14%左右。可见,目前我国内审人员大多数来自财务审计队伍,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缺乏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影响到内审工作深度和广度。二是审计技术较为落后。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基本上都依赖于审计人员基于个人经验作出的职业判断为主,审计方法大多为抽样审计方法,还不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审计的能力,这导致审计方式随意性较大,缺乏合理的科学性。三是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在内审实践中,由于审计人员对一些错综复杂的审计事项难以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内部审计的威信力大大降低。
3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措施
当前形势下,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审计体系
一是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目前许多国家都专门制定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国际内审协会也制定了内部审计标准等,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的法规规章还比较薄弱,因此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制定和颁布内部审计法规规章以及相关业务准则,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保证内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健全有效的内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执行,能够帮助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实行审计全覆盖。国有企业普遍规模大、层级多,应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及治理需求等企业实际,有针对性进行工程、合同、采购等业务审计,并重点重要资金、重大项目、重大财务异常以及下属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方面,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3.2合理设置机构模式,保证审计独立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是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审计机构隶属领导层级越高,其独立性就越强,地位就越高。目前国际上通行主要在监事会领导、董事会领导和总经理领导三种内审机构组织模式,其中董事会领导的模式隶属层级最高,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内部审计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保持独立性: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要能充分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向其报告工作结果。二是必须保证内部审计不受限制获得其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内审机构责任人(CAE)的任免、奖惩应由审计委员会主席决定,并适当参加CAE业绩的考核。四是审计委员会必须让CAE及外审在没有管理层人士参加的情况下有机会定期与其进行非公开的商谈和讨论。
3.3扩大内部审计范围,明确工作内容
我们应改变传统审计范围,将审计范围拓宽至工程审计、合同审计、管理审计等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更好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一是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管理、工程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通过揭隐患、促管理、增效益,促进企业各项政策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保障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二是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事项、重大投资项目以及重大资金运作等“三重一大”方面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强化对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项目实施的规范性等方面的监督评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深化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领导干部的制约作用,做到离任必审、定期轮审,对领导干部进行长效监督,促进企业领导干部勤政、廉政。
3.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审计队伍建设对于审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通过以下方法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上,要适当选配一定比例具有企业管理、工程管理、计算机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人员,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二是要加大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通过采取脱岗培训、企业交流等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国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鼓励和推广运用数据开展审计。四是组织开展审计项目经验交流,通过典型审计案例分析,推广行之有效的实战方法。
作者:刘祯艺 朱丽婷 单位:福建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处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审计研究,2015:27-34.
[2]李俊.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风险及审计应对之策[R].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审计研究报告,2014.
[3]辛岩,杨明,李方全.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浅析[J].商业经济,20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