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16:10: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地理教学安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地理教学安排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策略

1.前言

地理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在高中生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活动教学是高中地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活动教学已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使得高中地理教学走出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说,动教学模式是实现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

2.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对于当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由于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通常都不太重视地理教科书章节以外的活动,只注重讲解教学的内容,这样很易导致地理教学的质量不高。而且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授地理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最终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在高中时期,学生的自我价值在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的独立性较强。虽然他们并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不会盲目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指导,一般都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再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致使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不足,并不重视地理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整体下降。然而,在学习中,虽然高中生的心理会表现出严肃、冷静的特点,但他们的学习地位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根本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佳,最终导致地理教学效果较差。

3.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地理教学的质量,还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数量。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伴随着高中地理知识的逐渐增加,然而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增加学生地理知识量的同时,要扎实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涉及知识相对较多的内容时,应防止过多地理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学量地理知识时,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但要是在一节课的地理知识数量过少的话,将会很浪费时间,同时也不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地理知识。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能力,使得活动教学内容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3.2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标准,在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和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自主性。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并让其积极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还可以跟别人一起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到“时区和日界边”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安排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讲解,再寻找另外相似的题目来讲解,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演练,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3.3加强活动教学内容,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地理教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取合理的活动素材和科学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例如,在教到人教版高中地理课程《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时,教师应开展一些相关课题的课外活动,选择科学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举例子来说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了解一些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丰富活动的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活动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4.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用活动教学模式对高中生的地理课程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水平。活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但是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学要教师们不断的努力,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活动获得丰硕的成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转换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优化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把控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

为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首先就应该解决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与设计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高中地理教学能力。

1.转换教育意识,尤其是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地理教学理念。

老师应该转变现代地理教学理念,尤其是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地理教学理念,重点做好对学生学习需求与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之间的对接,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做好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管理,让教与学、学与用、用与能相结合,突破地理教学的常规模式。

2.做好地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能力扩展,增强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管控能力。

老师应做好地理教学方法以及地理教学能力的扩展,主要应该提高教师对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管理能力以及具体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控制能力。教师不仅要做好对地理教学内容的细化分析与整理,做好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安排,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地理教学辅助资源。教师只有提高教学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细致、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辅导。

二、利用以学生为导向的现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

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之间进行充分的融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这才是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维系与发展的关键。

1.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促使学生提前进行地理教学内容的预习与总结。

老师应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促使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与分析。通过制定相应的预习课件以及预习任务,保证每个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都能够找到符合自己的教学兴趣以及学习切入点,找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前集中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安排。

2.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老师应该针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灵活安排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一方面保证地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质性,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任务,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制定差异化的教学任务;还应该结合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差异化学习困境进行个性化辅导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解决所面临的学习困境,并可以得到更加及时与有效的教学辅导,提高地理学习的实际效果。

4.利用好地理模型以及地理教学辅助资源,实现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提升。

第3篇

高中地理教学在内容上非常注重对气候、地貌、农业、工业等具体地理事物的分析,因此具体性和实践性是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所必须顾及的方面。实践活动成为这种实践性要求下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借助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有更加全面而真实的体会。因此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是地理教学进一步深化和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内容和必要性

1.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主要应用内容

实践活动的应用主要内容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地区地形地貌的考察,这一方面的内容的学习是当前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学科的常规知识。在这一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主要对该地区的地形、地势、岩层结构、气候、水源、土壤性质等客观地理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并认真记录。二是对某一地区的城市、乡村发展风貌和现状进行考察,这种实践活动的主要考察内容不再仅仅是当地的地理风貌,更趋向于人文的层面。如村庄的聚集形态、城市在现代化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环境、能源、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集中在将地理与人文之间的联系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贯通能力和自身的生态意识。三是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细致的考察,并将之作为重要的认知基础,然后分析某一种行业或者经济类型在此地区的可行性。这一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够借助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由实践教学活动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所决定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借助实际的地理环境、人文风貌等进行地理知识的展示和拓展。二是当前高中地理教育在教学系统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非常紧张,而繁重的课业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进行满堂灌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因为缺乏实践性而产生极大弊端,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二、强化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价值的发挥

1.实践活动在具体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实践活动能够在地理教学中产生巨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实践活动的地区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实践地区的选择应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如,对城市化问题的实践性学习最好选择城中村和CBD这种地区;而对地形地貌等的考察则可以选择湿地公园等地形特征十分典型的地区。其次是处理好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无疑是极耗时间和精力的一项教学活动,这对于原本课时设置就较少的地理教学而言,是一个需要认真处理的难题。当然,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实践内容的提前规划等都是实践活动在具体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强化实践活动价值发挥的几种方式

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发挥方式的制定和选择可以从实践活动开展的三个阶段来入手。从实践活动的开始阶段来看,教师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做好实践步骤的制定和规划。在准备阶段对于实践教学的具体发生场所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细致分析的工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比如城中村现象、岩溶地貌、冰川遗迹等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践场所,当然还应该包括路线、时间等的安排。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依然是当前中国教育体系的主要教学思维,但是这种主题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敢于突破原先的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之间的界限,表现出一种跨越性的思维。

三、实践活动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探索

实践教学活动的引进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改变,也是极具时代性色彩的教育改革之一。在今后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引进和开展还需要更加细致和系统的思考与优化。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 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其本质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才能决定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基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不重视,导致高中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趋于不足,有部分学生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其本质原因有几点:1. 地理偏理科,在学习上绝大部分的女生直接不感兴趣,不想去思考、划分与分析地理图表;2. 高中教学体系中对于高中地理的基础教学不够重视。因此,学生逐渐地对于学习地理学科缺乏兴趣。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其教学系统本质是依仗地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对于高中而言,学校应当扩展与优化高中地理学科教研组,解决地理教师匮乏、综合水平不足、青黄不接等现象。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高校地理教师,其实际职能范围大大超出其岗位职能工作,除此,要实现师资队伍的完善,必须加强对于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优化现阶段教师的教学手段,从思想上,破除学生、地理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层对于地理学科的懈怠,改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实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师资队伍建设。

(三)教学资源匮乏

地理,是一门理科,但同样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人文故事与古今轶事,是许多青少年会去探索与兴趣学习的。比如:许多不优秀的学生,热爱三国类的游戏,但其对于古今中国的地域分布情况,却能够了如指掌。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接触与兴趣,通过游戏可以接受更多的课外知识与故事,丰富其部分的地理综合素养。新课标下的我国高中地理,其教学资源依旧处于匮乏阶段,比如设备:地球仪、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又比如教材:教师缺乏对于订阅地理学术杂志的习惯、学校图书馆地理书籍存量少、地理教师缺乏特定的地理模型。正是由于教学资源去匮乏,导致了地理缺失了引人入胜的学科魅力,让学生无法去接触到趣味性的一面,从而全面地降低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以及学校地理教学的发展进程。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实现学生自主与合作化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驱动高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态度。通过不断地设计提问、学习、交流与表达,教师主导教学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辅助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培养,营造一种趣味化、知识化与探究化的教学课堂氛围,逐渐地改变其传统地理教学的自然过程,从而优化其本质教学,实现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打造效率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全面性地发展学科学习。

三、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一)教学设计

要实现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课程教学,其本质在于教师应当熟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结合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困境,引入课外性的教学资料,构建初步的地理模型,递进式与探究式的知识传授过程,不同教学内容,则引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观看与活动,让学生对于每节课都有着充分的新颖感,从整体教学大纲上,优化每节“小组合作学习”的小课,力求结合学生实际学情,从而更好地优化其教学质量。

(二)分组模式

古语有云:教学相长也,其揭示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必须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促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采用合理化与科学化的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对于班级学生进行6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参考学生地理学情,综合每组地理综合知识。本着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促进的目标,安排小组长,协同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小组学习协调,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地理教学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材料

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案例为课堂教学,课前一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提倡高中生利用地理课本、网络、图书馆以及老一辈的经验故事等资料,进行气候、生物、地质、水质、地势方面资料收集,由小组长进行综合记载。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堂中,教师事先组织小组长进行综合资料的发言,教师参与讨论起水土流失过程的环境演变,并提出:“小组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列”,让小组学生能够自主化想法交流。

利用多媒体教学,绘制出相关的影响因素曲线,并辅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充分地理解对于地理中的一些科学曲线的认识,并要求小组学生进行自身观点的影响因素曲线绘制,通过小组课堂学习、交流,加以教师辅导,进行影响因素曲线的初步绘制,让学生们去自主化、合作化与探究化地摸索,从而接受地理知识中的一些枯燥理科理念,实现对于小组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与地理教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于课堂的设计,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自主、合作、趣味与探究性的学习氛围,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不单单提升教学方式,更重要扩宽教学手段与教学材料,从本质上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使高中地理更生动,为高中生学习所感兴趣。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中地理 有效衔接

2011年版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地高中地理教学出现新问题和特点,突出的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现状

初中阶段地理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对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探讨”;从教学要求看,为“从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从主要目的看,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高中地理课程,从内容上看,在设计方面,不再要求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在必修课上为“学习系统地理”,从选修课程看,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高中地理内容,多是选择的世界或中国地理区域,在初中区域地理中是不涉及的,在原理与应用这一部分的学习上,区域地理要重新认识,故而学生感觉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大;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为“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可见角度呈现多维化,地理深度掘进,拓宽了广度,增强了梯度。

新课改后,初中地理难度大幅降低,高中地理面临高考,实际上从教师这方面就不敢降低难度,这就使调整后的教材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跳跃、选择不完整、跨度大。另外,虽然新课标是相同的,但是各省市的教材版本不同,教材上出现的多元化,导致初高中衔接断层的态势愈演愈烈。

二、初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考试性质的差异性,造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存在。

地理中考,属于达标考试,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很多城市多年来中考没有地理学科,在初二就已经结业考试完成了。学生与学校都不怎么重视这一学科,虽然达标了,但不少学校只是到考前进行突击复习,初三一年空缺,学过的知识都遗忘到脑后,造成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知识基础薄弱。而高考对地理学科能力要求高,学习要求、考试方式不同,不少学生无法适应。

2.讲授方式的差异性,形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中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上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学生课上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活跃,以感性思维为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接受。内容不多,教学进度慢,对重点内容有较多时间反复训练;高中课程内容较多,教师课堂上讲得多,教法单一,气氛显得相对死板沉闷,教材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教师反复强调重点内容教师不现实,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高中地理对思维能力培养较关注,要求从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和多层面看待问题形成知识网,由初中知识的“点”过渡到高中知识的“层面”,造成部分学生的知识总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3.心理状态失衡,加剧了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高中过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极不稳定。由于地理教材、教法、学法、考试等与初中相比存在较大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紧张、失落、消极的情绪;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弱,教师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对地理课也就从此失去兴趣,造成高中地理“学困”、“教难”现象存在。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学生学法方面的衔接――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特点,对班上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差的部分,做适当补习;其次,改进学习方法,继承对自己来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尝试新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就要找出症结所在,及时向师生寻求帮助;最后,可以主动询问高中教师,给出经验和建议。

2.教师教法方面的衔接――以学定教,精心设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以教定学”学生肯定会厌倦,如教师把教的行为建立在学生当前的学情基础上,将“以学定教”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侧重学生自主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自主思考解决新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启发式教学的使用,多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突出探究性。以案例教学为主,注意与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

3.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钻研新课标,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对比初高中的地理新课标。掌握住课程理念,研究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关注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阅读初中地理教材寻找归纳初高中知识的切合点。对初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对比整合,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学习,深刻思考、仔细研究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戴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地理教学,2013(19).

[2]于蓉.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6)8-9.

[3]牟哲富.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4)29.

第7篇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教学方式

地理课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有自然方面、资源方面、地球方面等,学生从初中时期开始接触地理学习,然而初中地理课本上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是较为浅层和简单的,教学和考试对于地理这一门课的要求又不是特别高,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都停留在较为浅层的知识,不会去深入讲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不够深入。而一进入高中时期,高一的地理涉及到地球运动这一块,其难度可以说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都算偏难的,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一下子就提高了,这对于他们来说难以适应难以接受,所以地理教学就会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对于地理老师来说,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师适当的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学生能够对初高中地理学习难度的提升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对于知识也比较容易接受,这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笔者作为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就对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的方法做了一些自己的探讨。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意义

学生有很多门课要学习,他们很难自己掌控每一门课的学习节奏,特别是在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阶段,学习的内容、节奏和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很多学生难以适应突然改变的学习状态,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地理是一门有一定的难度的课程,而且一升入高中之后地理的专业性和课程难度都有了一个不小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在一时间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在学习的内容上、学习方法上等做好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的工作,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建立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渡阶段,这是地理有效教学的需要,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

高一时期的学习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高一时期学得好,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抱有一定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有效果。可以说,高一时期的学习起着一个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一时期做好地理课程的初高中衔接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地理科目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地理学习的节奏,同时也也有利于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积极性的调动,能够使地理教学得到有效开展,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大有帮助的。

二、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有效方法探讨

1.做好知识上的衔接

高中地理虽说较之初中地理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增加,难度上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就教材的内容来说,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很多知识点上都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熟悉地掌握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的内容体系,做好知识点上的衔接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就地球运动这一块的知识点来说,其实初中的地理教材上就有所涉及了,只不过到了高中以后,这一块的知识点在难度上有所加深的,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更加广泛了,但是对于赤道、地月运动、经纬度这些知识学生初中时就已经有所学习和了解了,高中时地理必修一《行星地球》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初中时学习的知识之间是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知识的迁移,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也能够使学生觉得高中地理没有太大的距离感,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高。总之,教师在进行高一地理的教学时要注重对知识点的迁移,来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率。

2.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时期的教学方式和高中时期是有一定的不同的,初中时期教师更多地采用比较直观和感性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更强,而高中时期老师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教学的方式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地理学科难度的骤然增加就让他们学起来很吃力了,教学方式的突然改变更加会让学生难以跟上地理教学的进度,在地理学习方面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在地理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安排高一地理的教学方法,既考虑到难度的加深,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上增加自主探究的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学习的成效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初中时期学生被动地学习更多,高中时期更加要求学生要自己掌握学习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自己可能无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地理学习上就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提供一些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节奏,学会更多地自主探究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例如,在上季风和洋流这一块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在上课前就可以搜集资料用图解的方式整理出季风和洋流的知识,并在老师上课讲过后进行巩固和完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的状态,同时又能掌握学习的节奏,不会跟不上学习的难度和进度。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找到适合的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做好初高中的地理教学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崔炳忠.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8)

第8篇

1.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较杂较多,特别是理论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十分枯燥,不易理解,一旦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合理,将会进一步加大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地理成绩。将多媒体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对理论部分进行形象化展示和说明,图文并茂地向学生生动阐述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地理知识,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之处,激发和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途径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对于很多扩展性知识缺乏学习的途径,导致学生不能对地理知识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将多媒体充分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和视频,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调动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中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必须引起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画面呈现和声音、图像传递,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意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地理知识跨度较广,涉及诸多领域,学生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较快掌握,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化和综合处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易于理解,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2.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具体化处理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一些抽象内容缺乏概念,即使通过教师讲解,也很难真正对这些抽象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仍然是一知半解。采取多媒体教学,对这些抽象知识进行动画设计和视频播放,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和来龙去脉,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3.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图文统一

第9篇

关键词: 乡土课程资源 高中地理 教学策略

乡土资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它包括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和复杂的人文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有益补充,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1]。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家乡的地理环境是祖国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家乡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一些课外实践、调查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对家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了解,加强对家乡的热爱,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学生只有对家乡的情感具体深刻,才能形成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这种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将学生束缚于课堂上,忽略了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调查,结合家乡实际情况对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学习,既能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拓宽知识面。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之一。生活中富含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最好的教材。乡土课程资源包含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很多地理素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但如果用地理原理解释则学生未见得能解释清楚。教师将学生身边的地理材料加以点拨,更能加深对地理原理的认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土课程教学资源贫乏

地理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主要的载体。但教材并不能反映全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教材和教辅材料,而忽略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乡土课程资源。很多地区缺少与地理教学相配套的乡土地理教材,而且教师对本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较少。因此,许多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不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开发程度较浅局限于课堂教学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开发的乡土课程资源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仅局限于文字材料。教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文字材料形式的乡土课程资源,却忽视了野外实践调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通过乡土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讲教材,照本宣科[2]。因此,地理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枯燥,脱离了生活实际,效果较差。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充分发掘乡土课程资源,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用学生身边的实例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讲农业生产的特点这一内容。教师如果直接将农业生产的特点讲解给学生,则学生被动接受,容易遗忘。如果将这一知识点与学生熟悉的家乡事物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课上引入家乡的苹果节。为什么每年的秋天我们举办苹果节?学生很容易想到这是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决定的。为什么去年举办苹果节今年又一次举办?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我们每年都有苹果节,为什么海南没有呢?这显然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教师充分利用乡土材料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运用乡土问题设置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是片面的和浅显的。教师应适当选取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找出地理规律[3]。

例如,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这一知识点,地球的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非常抽象,学生对其难以掌握。如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则学生也能总结出该地理规律。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推导规律。(1)本地昼最长夜最短是哪一日,该日以后昼夜长短如何变化?(2)本地昼最短夜最长是哪一日,该日以后昼夜长短如何变化?(3)在哪一段时间内本地昼长大于夜长?在哪一段时间内本地昼长小于夜长?学生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可以清晰地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三)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实施开放性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实践中学生通过野外考察和调查巩固教材中的内容,培养与人交流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要以课堂教学理论为基础选择考察点、考察路线。实践前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考察技能例如:绘地图、摄影等。例如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这一内容,在课堂内容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出具体的考察要求:(1)在城区找出各功能区分布的位置;(2)各功能区的形状如何;(3)在当地政区图上绘出各功能区。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调查,加深了对教材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学生以家乡地理为背景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将乡土课程资源有机融入高中地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