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0: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 我国蔬菜大棚种植区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初探 库尔勒市库尔勒香梨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新疆库尔勒市―开展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锦州市古塔区环境污染状况及对策建议 湖州市南浔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盘锦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蔬菜大棚种植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大棚蔬菜种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化市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金华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葫芦岛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风险调查及对策研究 佛山市南海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惠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新疆库尔勒市的香梨产业及建议 库尔勒市非户籍人口定居意愿研究 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城市居住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探讨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3—29。
②化学农药(人们习惯称之为农药)是指经过机械粉碎、混合或稀释制成粉状、乳状和水状的化学农药制剂。包括化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药,化学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水剂等混合农药制剂。但不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2012—3—29。
③库尔勒英下乡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种植人员99%为外来汉族务工农民,在当地租种土地修建蔬菜
大棚,种植蔬菜为业。.2012—2—26。
④生物农药有五大优势:一是生物农药的毒性通常比传统农药低。二是选择性强,它们只对目的病虫和与其紧密相关的少数有机体起作用,而对人类、鸟类、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无害。三是低残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农药即能发挥高效能作用,而且它通常能迅速分解,从总体上避免了由传统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是不易产生抗药性。五是作为病虫综合防治项目IPMP (Inergrated pestmanagement programs)的一个组成成分,能极大地降低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http: //baike.
/view/54305.htm.2012—3—29。
参考文献:
[1]孙肖瑜,王静,金永堂.我国水环境农药污染现状及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07): 649—652.
[2][3]唐东民,宗贵仪,唐勇.农药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及其生态风险[J].四川环境,2011,30(02):115—118.
[4]丁素明,张晓辛.农药使用的污染因素及控制途径[J].中国农机化,2010,227(01):32—37.
[5]宋宁慧,卜元卿,单正军.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01):49—57.
[6]孔朝辉,张慧芳.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94—4898.
[7]刘冬梅,李雨.农业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J].世界农业,2008,346(02):21—24.
[8]王玉霞等.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生物整治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69—70.
>> 城乡接合区域:低端市场与城市政府的治理困局 城乡接合部的文化产业探索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接合部社区安全治理 构建和谐社会在城乡接合部面临的难题及其破解 城乡接合部学校的体育教育问题研究 如何培养城乡接合部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城乡接合部学校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浅析城乡接合部基础教育的制约瓶颈 城乡接合部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分层实验的探索 城乡接合部 中小城市政府主导的区域人才战略研究 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城乡矛盾及其破解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境问题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城乡接合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城乡接合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区域性中心城市政府履行交通发展职能探析 “接合”、“双重接合”与“三重接合” 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就业格局的区域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李瑾.论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端需求――以城市摊贩问题为例[J].城市问题,2009(3).
[4]沈苏英.常熟市新建城区无证经营食品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6).
【关键词】:水质现状;恶化原因;治理对策
【引言】:水环境是大地的管脉系统,河流水质是环境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微小污染所产生的污水排放随意性较大,农村水环境污染导致县域水环境污染日渐严峻。法库县内大小河流共70条,河流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上的69条,长573.2公里,其中较大河流有秀水河、拉马河、王河三条。
1水质趋于恶化主要原因:
1.1法库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发达。由于三条河流流域周边2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或陈旧老化或技术落后导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雨季来临雨量大时,院内道路上的粪便部分随雨水流进河流,形成污染。导致流域水质发生变化。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在常年存栏量500头的猪、3万羽的鸡、100头的牛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或放养养殖不在环保部门管理范围之内。小型养殖户数量总和大大超过规模化养殖场,其普遍存在环保意识不强,畜禽粪便、尿液随意堆放,且倾倒去向不明,并且排放的污染物大部分未经治理或未彻底、有效治理。
1.2农村田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氮、磷、钾肥是法库农民普便使用的化肥,作为传统农业县,化肥、农业施用量长期居高不下。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使用量1倍多。[2]使用过量同时,利用率却不高。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50%,平均只有30%-50%,剩余的50%-70%通过各种途径流失。[1]农药污染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农药实际有效利用率低,农药产生作用时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溉和降雨的作用下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2]多余的化肥、农药成分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溪渠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县域内河流面源污染。
1.3农村村民生活污染物排放造成污染。近年来,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小城镇、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不容小觑,污染物的来源、类型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生活垃圾、清洁污水、餐饮污水等,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较低,农村几乎少有接入排污管网和入河前的处理,河道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地。[3]全县乡(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失污水处理设施,即使有幸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但受缺乏运行资金、难以配套汇水管网,生活污水依然得不到有效收集,农村多数地区生活污水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就直接排入周围水体,给处理治理带来极大困难,对周边河流造成了污染。
2治理对策
2.1加强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我县各乡镇要继续完善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积极鼓励乡镇民营企业大幅增加环保投入标准。要根据“污者付费原则”,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征收生活污水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保投入。要逐渐取代农村无偿用水状况,在经济上激励乡镇节约用水,减轻用水压力和水环境污染状况。同时加大农村社区污水综合利用和资源化程度,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既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增强土壤肥力,形成一种适合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的技术。
2.2着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2.2.1严把源头关。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已建养殖场未经环保审批的要求限期补办手续,未建污染物治理和综合利用设施的要求限期建设,所有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必须稳定运行,不符合要求的由县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2.2从严落实禁养区规划要求。严格禁止在已划定的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对于因历史因素早于禁养区划定前投产的畜禽养殖场和小型养殖户给于土地、资金政策支持予以搬迁。
2.2.3全面整治禁养区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小型散养户。严禁养殖场将畜禽粪便、尿液、废水直接或不达标排放,严禁私设暗排管,对其污染区域进行清理;严禁利用雨水沟混排污水。对于散养户要因地制宜,加快推广沼气池建设,鼓励散养户种养结合,实行相对集中饲养,污染集中处理,沼气用于农户照明和生活燃料,沼液和沼渣还田用于农户种植。由县农经、畜牧、环保等部门协同组织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推进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3着力实施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3.1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加强对已建成的法库县污水处理厂、辽河经济区污水处理厂监管,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确保污水处理设施保持正常运行;确保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确保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
各行政村因陋就简,采取修建沟渠、路边沟、简易汇水管网等措施,将污水汇集一起,用接触氧化、氧化沟、生物塘、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处理;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条件的,采用农村户用沼獬亍⒒в没粪池等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2.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按照“就地分拣、综合利用”的原则,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将有机垃圾与粪便处理有机结合,综合利用。由县住建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减少生活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2.3.3开展河道清理。
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河岸堆弃和直接往河道倾倒垃圾的行为。定期开展辖区内流域两岸垃圾清理和河道疏浚工作,避免黑臭水体产生。由县水利部门和林业部门负责水资源合理调配,加强河道管理,保证河道的生态用水量。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 村改居 行政化 治理主体 社区自治
一、“村改居”的内涵
“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具体指的是:撤销以往的农村组织,更改为城市居民社区委员会,借助管理城市居民的方法,对“村改居”展开管理。从利益分配角度而言,“村改居”属于对社会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指的是:重新划定进程农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形式。从政策上而言,“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属于城市人;但从实际利益角度而言,他们与真正的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待遇有所不同。而“村改居”要切实保障“村改居”人员的基本权益,提高“村改居”人员的社会地位,使其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高品质、高水平的生活,最终实现“村改居“追求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标。
二、新型社区基本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在城市化过程中,“村改居”社区在形式上已基本完成了由农民转变为居民,农村转变为社区,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经济的“四个转变”。虽然“村改居”在形式将村委会的牌子换成居委会,在角色上宣布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在居住形式上由散落居住的平房庭院变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城市高层小区,但在社区形态又表现出诸多乡村社区的特性,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村改居”社区的数量及其集聚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庞大,并将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与治理状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和社区管理的水平。通过对“村转居”社区调研发现,其“亦村亦城”的特点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社区治理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社区居民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发现目前“村改居”进程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从而为探寻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社区治理对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新型社区治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村改居”这种新型的管理组织,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其成员由失去土地后的农民组成。“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在实际运作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村改居”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此时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色彩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组织机构行政化。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对居民委员会的定位实际上有偏差,居委会在内部设置和职能上,基本上仍按上下对口模式,被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之内,并没有体现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而居委会无论履行何种功能,都具有“金字塔式”行政化等级结构的组织特征,使居委会俨然貌似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有的政府部门,打着“某某工作进社区”的旗号,把工作延伸或直接推向社区,社区居委会便成了一根针,万事都要从这个根针的“针眼”穿过,于是居委会常常忙于上级督办的任务,致使居民自治管理的空间不断减少。
第二,人员安排的行政化。在实际工作中,现在社区居委会主要人员存在着“民选”和“街聘”的双重身份现象。一方面,“街聘”的方式明显提高了居委会干部的文化素质文化,使年龄结构年轻化,增强了居委会工作的活力,但也由于应聘人员年纪轻、社会经验不足以及就业求职心态的影响,存在对社区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等问题,因而得不到社区成员的认同。另一方面,由于采取形式,居民对下派和招聘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替代原有居民认同度高的工作人员,有被强加的感觉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致使“街聘” 在选举中落选;此外,“街聘”的社区工作人员享受的待遇和保障与其他非聘人员之间的反差较大,也导致这些居委会干部的思想波动和工作上的攀比。
第三,组织职能的行政化。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机关部门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下属单位,把社区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上面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集中在社区居委会头上。长此以往,居委会也从根本上忽略了原本的自治组织属性,把自己看成是政府组织的一员,把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工作内容向下延伸,于是便造成了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偏向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而为居民群众需求考虑的职能越来越少。目前社区居委会所有工作几乎年年都有评比和考核,考核部门涉及党委、政府的几十个有关职能部门。这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业绩主要取决于政府及各部门的认同,而不是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认可,这样就偏离了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然属性和本质要求,与居委会制度安排的初衷已相去甚远。
第四,工作方式的行政化。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社区问题、服务居民群众,但其工作方式行政化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暇顾及居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既不能很好地服务居民,也不能很好地与居民沟通,在工作中也得不到居民的支持。社区居委会的部分工作人员不适应社区工作的要求,在工作方式存在着机关化倾向,习惯于8小时坐班制,积极主动服务的少,在无形中拉大了社区同居民群众的距离。时间一长,这样的社区居委会也就得不到广大居民的认可。
2.居住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居民参与自治的意识和热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市改造建设,居民的流动性加大,人们渐渐离开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新的居住模式从客观上限制了社区居民之间能广泛而频繁的交往,形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同时,社区居民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很大差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很难象原来村落平房式的居住环境那样维持较长时间的联系,社区内邻里间的情感淡漠,影响了居民之间的交往,进而影响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热情。尽管“村改居”后,设置了社会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但村民并未完全摆脱有事找村干部的心理依赖。此外,很多“村改居”的居民都具备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却未将意识付诸于行动。
3.社区自治组织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大多是失地的农民,该群体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特征,对规章制度缺乏正确的了解,参与自治组织管理活动的意识不强。大部分居民都不了解社区的主要功能,尤其是外来人口,导致社区事务缺乏关注度。自发性的群体组织大多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居民组成,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其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单位制”的体制环境影响了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的后续影响制约着我国居民社区参与,由于各种利益和资源都集中在政府及其附属的单位中,个人的利益绝大部分都是依靠单位来实现,在利益和情感的依赖上基本没有“社区”的概念,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导致普遍的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居民的利益关系逐渐由单位转入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人对单位的依赖。但居民的单位情结不会立即消逝,这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三、“村改居”社区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
“村改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组织,“村改居”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应运而生。从当前“村改居”社区管理状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规划。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社区管理改革工作。
(一)淡化社区的政治色彩,强化社会的服务功能
从街道社区当前的管理模式来看,基本遵循了至上而下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原则,即:社区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按照街道办事处安排的任务行事,这不利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应该按照“政社分开”原则,重新定位政府与街道、社区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环境。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在于:通过行使管理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同时重新构建社区与基层政府之的关系。政府应转变自身对社区的指导方式,从政策、财务等方面支持社区工作,而不应该过度地干涉社区事务。作为社区服务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更重要的是强化自身的服务管理职能,切实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二)健全社区居民政治参与制度,完善居民自治管理体系
社区自治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制度支持,因为需要采取措施,健全社区相关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就是居民共同谈论下而制定的自治章程,该制度的用途在于还给居民监督权、客观地公布社区的重大事务。这样做不仅为居民自治设定了科学的标准,又促使工作的透明度得以提高。此外,社区应该努力营造民主的环境,方便居民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创造,促使居民越来越依赖自我管理以及服务创造。
为加强对明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重大问题的研究,超前谋划明年各项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定利用11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围绕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在街道开展大调研活动。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重点调研课题
1、街道发展资金平衡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要点提示:针对街道建设发展资金流量大、平衡难的现状,围绕街道长远发展建设资金平衡要求,分析街道资金平衡现状,提出街道短期以及长远发展资金平衡的途径和对策。
2、在太湖新城快速推进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稳心留根工作。
要点提示:围绕太湖新城建设,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所面临的难题等方面,提出思路与措施,提升稳心留根的实效性。
3、街道功能业的布点、策划与争取。
要点提示:根据太湖新城规划要求,统筹考虑街道范围内功能业的布点,提出项目策划争取的途径及建议。
4、提高街道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效益的研究。
要点提示:在总结街道集体资产清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制约街道集体资产运行效益的各类因素,以“规范、完善、有序”为要求,从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入手,研究提出加强管理、提升效益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
5、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内涵的思考。
要点提示:以全力打造与新城核心区相吻合的建筑精品为目标,从建筑的形态、建筑的品质、建筑的内涵、环境的协调等方面,研究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水平的策略。
6、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要点提示: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城市管理的目标,以及思路举措,切实提升街道城市管理水平。
7、社区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要点提示:按照现代化城市新型社区的要求,研究街道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创新上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措施。
8、促进街道、社区集体财力稳定增长的方法与途径。
要点提示:随着太湖新城快速推进,街道也将处于加快发展的最后机遇期,突出以项目为抓手,对如何促进街道、社区集体财力稳定增长提出思路和对策。
9、打造街道社会事业亮点品牌。
要点提示:围绕为辖区居民提供给高质量、高水准的配套服务,重点研究如何抓好社会事业的发展,分析现状,提出打造社会事业品牌亮点项目的思路与途径。
10、在转型转轨条件下的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要点提示:在分析街道现有干部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围绕转型转轨的新要求,按照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提出街道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1、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要点提示:针对当前工作对干部队伍提出更高要求的实际,治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慵懒散慢等作风,明确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的要求,研究推进落实的思路、举措。
12、提升街道内外宣传影响力。
要点提示:结合街道实际,重点从题材挖掘,宣传报道,建立机制等方面入手,研究提升街道内外宣传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
13、街道维稳工作机制研究。
要点提示:针对街道目前维稳现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按照“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街道解决”的原则,重点研究如何加强矛盾预防、化解、稳控工作,建立维稳工作新机制。
二、社区发展特色课题
各社区要着眼明年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特色,调研本单位明年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不要面面俱到,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亮点、可供操作,调研题目自定。
三、相关要求
1、调研课题要紧密结合街道实际,突出明年工作重点,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各调研课题的分工领导要高度重视,对调研课题认真研究和部署,抓好调研中的把关、协调、组稿等工作。
3、调研活动主要采取分工领导和分管部门内部研讨、向周边地区学习、集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一般不各自组织到基层走访。
>> 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对策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及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研究 “民工荒”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 社会治理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与治理体制转型 赣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成因与对策研究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暴力犯罪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与控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探析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浅析 社区警务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维权特点浅析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转型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王卉.花都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犯罪的调研报告[J].法制与社会,2012(3).
[8]肖倩.结构性犯罪:对农民工犯罪的法社会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11).
[9]王桂新,武俊奎.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1(3).
[10]逯星.前我国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及防控[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11]郑志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状况和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1(1).
关键词:黔北地区 社区体育设施 调查分析 对策研究
公共体育设施是由政府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城市公园等体育活动场所。包含贵州北部遵义十四县区的黔北地区,贵州省乌江北岸的重要经济文化及体育活动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原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已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作为大众体育的基本载体之一,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建设也关系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现在,政府逐渐退出了公共健身设施的市场,市区内公共健身设施大部分都由市场或者是私人开发商在掌控,市民的健身需求得不到保障。为此,对黔北地区市所辖十四县区进行调查,对当前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发展的具体思路,便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黔北地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怀仁市、赤水市,遵义县、凤岗、湄潭、桐梓、务川、绥阳、道真、余庆、正安、习水)三区九县二市,每一区或县针对性的各发放问卷60份,共计900份。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保证课题按时高质量完成,课题组成员先后参考了社会调查、社区体育等方面的书刊和著作、期刊、杂志,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详细的分类、归纳整理.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经反复论证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设计并发放问卷900份;回收9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46份,有效率94%。
②问卷的效度
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送至相关10名专家进行审查和评价,评审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有效值为9.03(见表1),说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效度。
③问卷的信度
本研究在2015年3月份随机抽取参与调查的群众20名进行测试――在复测中发检验问卷,两次测试的间隔时间为两周,并对测试的结果利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调查问卷的信度值为R=0.88,说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调查时间:2013年2月至4月
④个案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深入基层个别社区与主管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领导、文化站负责人员进行了专门访谈。
(3)数理统计法。
课题组对收集的调查问卷所有数据利用EXCELL,SPSS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真实可靠。
(4)逻辑分析法。
在数理分析基础上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及社会学有关理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1.对被调查人员年龄的调查统计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36―45岁占被调查人员的60.28%.46―55岁的占被调查人员的18.79%,这两者占被调查人员的近80%。36―55岁的人是事业与家庭处于稳定时期,所以此问卷能代表黔北地区的普遍情况,能支撑本研究的结论。
2.黔北地区居民经济收入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17.34%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69%的人月工资在1000―3000元,12.17%的人月工资在3000―6000元,1.49%的人月收入高于6000元,由此可见铜川市市民经济收入偏低(参考2014年贵州省个人年平均工资37929元),决定愿意花钱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较少。
3.对黔北地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黔北地区居民每周能保持3次及以上参加体育活动的仅占25.4%,每周能保持2次的占10.1%,每周坚持锻炼一次的占29.7%,不固定锻炼的占52.6%,从来不锻炼的占8.1%,说明了铜川市市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4.对黔北地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场所的调查统计(见表2)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黔北地区居民愿意花钱参与锻炼的人很少,基本上都集中在社区广场和周边公园(部分居民活动场所有所重复)。
5.黔北地区市民对社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经常会使用社区健身器材的市民只占14.89%,85%还多的人偶尔或从未使用过社区健身器材,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
6.关于社区健身设施对市民开展健身活动有无帮助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得出参加锻炼的市民有79%认为社区体育设施对自己身体锻炼是有帮助的,10.5%认为效果不明显,只有8.5%认为社区体育设施对自己身体锻炼没帮助。由此可见黔北地区居民主要的健身器材是靠社区提供的体育设施。
7.对黔北社区体育设施室内(外)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75.40%为露天、22.82%露天有遮阳、1.77%为室内,说明室内体育健身设施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市民雨雪天和寒冷季节锻炼的需求。
8.对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统计得出4.65%的市民表示满意、76.23%的市民表示一般、19.12%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说明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满意程度不高,可见黔北地区居社区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参加锻炼的需求。
9.对社区内体育设施种类的调查统计(见表3)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社区内体育设施种类太少,不能满足大家锻炼的需求。
10.对黔北社区体育设施共享的调查统计
根据调查得出黔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只有11.7%能够完全共享,69.6%的体育设施很少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共享,18.7%的体育设施完全没有共享。这说明黔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结论与建议
1.有计划发展体育设施规模,不断完善体育设施种类。有关部门应结合黔北当地的情况,不断增加公益性的体育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与周边公园的体育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不断降低或减免收费性的运动项目。
2.开展健身宣传,提倡文明生活,树立健康理念。从黔北地区居民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调查得出,当地居民坚持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特点是参与人数不多、规律性差、缺乏科学指导等,建议相关部门要投入一定精力,加大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3.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布局,共享资源减少浪费。现有的体育设施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公园和体育场,社区内体育设施建设很少或地方过于狭小,不利于广大市民参与锻炼,现有较好的的体育设施很少共享,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建议黔北有关部门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布局,出台现有特别是室内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政策方案。
4.减少体育锻炼中个人的经费投入,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率。铜川市市民普遍经济收入偏低。有些体育场地收费是导致市民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减少体育锻炼中个人的经费投入,提高广大市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参与率。
5.加大室内活动场地建设,覆盖锻炼盲区,提高锻炼质量。社区体育场地室内外调查统计得出,室内体育健身场地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市民在雨雪天和寒冷季节锻炼的需求;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室内场地的建设.覆盖锻炼盲区并充分合理的运用,提高市民锻炼质量,满足更多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
6.配备专业的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科学指导群众健身活动。从黔北地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器材使用情况和使用方法的调查统计得出,市民对社区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主要是因对使用方法的不了解,建议在社区配备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可以组织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提高锻炼质量。
7.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健身。根据调查社区内主干道基本被机动车占据,仅有的建设场地只有很小一片地方并有的已年久失修破坏严重。造成广大市民无处锻炼的现状。建议应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和环境治理,满足市民锻炼需求,使体育设施融人大自然。
参考文献
[1]降艳茹、卢耿华、郑文海等:《陕西省乡镇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四》,《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饶传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城西居住区为例》,《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第1期。
[3]刘战红、李阳福:《长沙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与对策》,《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李绕天:《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影响因素及模式构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李钢、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第1期。
[6]都胜君:《城市大众体育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6月。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滥用问题;社会良性运行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101-02
近年来,我国滥用人数增长迅速,滥用呈现加剧态势。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其中2014年新发现吸毒人员48万名。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比例,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 400万。全国涉毒县市区增至3 048个,占全国县市区总数9成以上,其中吸毒人员百人以下县市区754个、百人以上千人以下县市区1 545个、千人以上县市区749个。2015年,全国共查处有吸毒行为人员106.2万人次,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53.1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0%和14.6%。同时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件多发趋势明@。滥用不仅威胁人类健康,同时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社会风险。目前我国滥用问题的治理还远远不够,因此,不断加强和深入滥用问题的治理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我国滥用问题的研究热点进行概要式梳理。
一、对以往研究热点的综述
国内学者对滥用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社会学视角对滥用问题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则是最近十余年才开始的。目前,我国学者对滥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滥用人员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国内学者对滥用人员群体特征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对青少年吸毒人群和女性吸毒人群等的调查研究。唐斌通过分析青少年吸毒群体特征时发现,亚文化的传递是青少年吸毒群体的主要特征,同时他调查研究了亚文化如何是在群体中得以习得与传承及群体成员的相互认同[1]。随着女性滥用者的增加,学者们对女性吸毒群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刘晖等从女性社会学视角出发研究了女性滥用的特征,并认为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吸毒更有“被动吸食”和带有男性吸毒助“性”的受害者特点[2]。万志红通过云南青少年吸毒群体的调查发现,边疆地区青少年吸毒群体存在与内地滥用者不同的特征,其中包括年龄更加低龄化、受教育程度更低、民族多样化等特点[3]。随着新型滥用加剧,一些学者研究了新型滥用人员的群体特征。沈康荣首次对我国吸食新型的滥用者的群体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滥用人群凸显“三多”――男性众多,低学历人员多,无业人员多;滥用种类相同――主要是冰毒、和;滥用人数增长迅速[4]。
(二)滥用人员染毒成因及复吸归因的调查研究
段伟、祝小慧从社会心理动机理论研究青少年的染毒原因,认为青少年不良的个体心理如不加以正当引导,则可能会成为导致青少年染毒的重要内在心理因素[5]。廖龙辉在对青少年吸毒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滥用行为的成因进行了“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6]。夏国美在调查的基础上从更深的文化和制度层次分析了青少年吸毒问题背后的原因[7]。莫关耀等通过云南滥用严重的八个州市的调查和访问,分析了云南省新型滥用的朋辈群体因素,指出交友不慎成为35岁以下青少年滥用新型的主要外因[8]。杨玲等通过对吸毒者回归社会后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复吸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之后普遍缺乏亲密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互动。不利的社会处境、社会支持的缺乏、归属感的缺乏等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9]。
(三)滥用的社会危害的调查研究
国内研究者对滥用社会危害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层面展开论述。秦和平的《西南民族地区的危害及其对策》一书是目前国内系统地认识西南民族地区的危害及禁毒对策的专门著作,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系统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害,并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提出了积极的建议[10]。夏国美、杨秀石等人所著的《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一书,对新时期出现的新型滥用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新型吸食者与传统吸食者的人口学特征、滥用特征以及风险的对比研究后,发现新型存在传播快、心理成瘾性高、治理难度大等社会危害性[11]。
(四)滥用的防治措施及禁毒政策实证研究
这类研究有的从总体上探索吸毒行为的防治对策,而有的注重研究地方特色的防治策略。冯丽平经调查分析认为,戒毒人员复吸问题和后续生存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她对如何降低复吸率,如何营造一个“洁净”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社区戒毒管理模式来巩固戒毒成效等进行了研究[12]。钱宁借鉴了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调查访问了昆明在戒毒帮教、创建无毒社区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些举措,从社会工作层面研究社区戒毒方法――即“金碧模式”[13]。韩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苏吸毒人群进行调查,提出“生理――心理――社会”为一体的社区戒毒综合模式,从生理、心理、社会三重维度构建了吸毒人群的社会支持体系,以此有效干预和治疗海洛因人群的成瘾问题[14]。陈曦、何咏梅研究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探索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色的禁毒教育的一些对策[15]。钟莹、梁国勋研究了如何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在社区戒毒人员中开展工作,如何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禁毒的专业化服务水平[16]。刘爱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昆明强制戒毒所经验,提出了包括脱毒治疗、教育管理等九个第一的“昆明戒毒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戒毒工作的特色之路[17]。
二、研究现状评析及展望
近十余年来我国滥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已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与访问,分析了滥用者的群体特征、吸食原因、滥用危害,提出了一些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干预政策。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还存在如下缺陷。
一是国内学者多采用“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成因分析影响分析应对策略与结论”这一研究路径,研究模式较为局限。二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等方面还存在欠缺。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问题研究都以定量调查研究为主,滥用问题调查多采用简单问卷数据调查,在问卷的设计科学性与时效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吸毒人员的吸毒史、生命史进行深入持续性的参与观察、访问及行动研究等的质性研究还比较欠缺。三是我国学者的滥用问题研究缺乏对滥用问题进行社会学学理的探讨,应加强从社学学理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文化层面分析解决滥用问题的研究,通过多视角、多层次对滥用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找到滥用行为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而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有益的借鉴。四是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国内关于滥用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吸毒人群现状、成因、滥用影响、防治干预措施等方面,例如吸毒人群的家庭研究、新型相关领域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滥用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滥用问题不断演化与变异。滥用问题涉及政策、经济、文化、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为进一步减少问题的社会代价,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根据国内外毒情的变化,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利用社会学的学科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滥用问题的专题实证研究,同时不断深化拓展滥用问题的研究视角,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逐渐深化符合地方特色且有可操作性的滥用问题治理的社会政策研究,逐步构建我国的滥用的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唐斌.浅析青少年吸毒的群体性特征及防治[J].禁毒研究,2005(1).
[2]刘晖,刘霞.女性吸毒特质诱因的社会学述评――以新型为解释视角[J].学术界,2011(6).
[3]万志红.云南青少年吸毒现状分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
[4]沈康荣.新型使用者的群体特征[J].社会观察,2007(6).
[5]段伟,祝小慧.当前青少年吸毒危险因素及治理对策[J].中国药物依赖杂志,2008(17).
[6]廖龙辉.当前青少年吸毒行为现状及其成因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01(4).
[7]夏国美.社会学视野下的禁毒研究[J].社会科学,2003(10).
[8]莫关耀,杜敏菊.云南35岁以下青少年吸食新型的朋辈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6).
[9]韩丹.国外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述评――以美国相关研究成果为例[J].唯实・社会纵横,2010(3).
[10]秦和平.西南民族地区的危害及其对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11]夏国美,杨石秀,等.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12]冯丽平.对吸毒人员后续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1).
[13]钱宁.社区戒毒的控制与支持网络――昆明市创建无毒社区活动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14]韩丹.吸毒与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吸毒人群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5]陈曦,何咏梅.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1).
一、调研时间安排
从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0日,各调研组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12月30日左右进行调研成果交流研讨。
二、分组及调研范围、方式、重点和课题
分成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工商业、社会事业4个调研组,按调研调范围确定调研方式、重点和课题。
农村牧区调研组:
组 长:* (县委书记)
副组长:*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府副县长)
* (县委常委、党办主任、机关党工委书记)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水务局局长)
*(县委办副主任)
*(农牧业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扶贫办主任)
*(围转办主任)
*(草监局局长)
*(统计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农区不低于200户,牧区不低于450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参加苏木镇座谈会人员为:党政班子成员、本苏木镇两委、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部分典型农牧户(协会会员、合作社成员、联户经营户、农牧业大户、中小户)、苏木镇二级单位领导,原则上不少于40人;参加嘎查村座谈会人员为:“两委”班子成员、本嘎查村居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嘎查村民小组组长、嘎查村民代表、部分典型农牧户、贫困户代表及部分已转移就业创业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
(三)调研重点。
1、全县农牧民收入状况,特别是贫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制约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涉农涉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解决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差异的建议。
2、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如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加大投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防灾避灾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
3、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在引导服务、转移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4、清理非牧人员占用草场、征占地补偿、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等情况;土地草牧场流转后管护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做法经验、政策措施及问题建议。
5、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家族、宗派势力对农村牧区健康有序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调研课题。
1、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2、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养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农牧业科技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存在问题各研究分析;
8、农牧民家庭贷款和债务现状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9、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展奶牛业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0、建设人工草地和高产饲料基地的有利因素和如何发展可靠的饲草料基地的建议;
11、农区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2、如何开拓流通渠道,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13、农牧民集体和非正常上访的防范和化解;
14、加快发展节水避灾性设施种植业的必要性和如何发展的建议;
15、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思路和建议,特别是如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16、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对策;
17、实施公益林补偿机制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8、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9、北部沙区、中部丘陵、南部农区结构调整方面的群众意向及发展中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20、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挥奶牛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城镇社区调研组:
组 长:*(人大主任)
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协副主席)
成 员:*(人大办公室主任)
*(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交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明安图镇塔山社区、南山社区、奈曼山社区、北山社区、察汉淖社区、陶林社区及新区社区的所有城镇居民。
(二)调研方式。调研实施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人群构成开展调研。
召开5个座谈会:一是关于城镇居民收支及居住情况的综合情况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苏木镇负责人,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代表,社区负责人代表及两新组织代表及其他需要参加人员构成;二是关于各社区建设座谈会(3个,每两个社区合开一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两委”班子成员,本社区党员代表、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关于城镇居民困难群体方面的座谈会,人员20左右,由下岗失业人员代表、低保对象代表、灵活就业人员及就业、社保、民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城镇居民的收支、居住情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城镇居民就业创业情况;城镇居民对社会治安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城镇居民低保动态管理情况及建议意见。
3、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四)调研课题。
1、明安图镇旧区拆迁改造中群众意愿、开发企业要求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及对策有哪些;
2、如何做好明安图镇各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3、如何加强明安图镇各社区班子建设;
4、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收入方式有本文来源:文秘站 哪些?其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建议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5、如何改善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
6、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7、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8、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支出比例最大的是哪项支出;
9、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如何?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消费水平是否提高?居民是否有短期和长期消费计划;
10、当前我县城镇居民对现有住房是否满意(包括结构、面积、地理位置等);
11、我县城镇居民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现状,对就业的岗位是否满意?对工资待遇是否满意?对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是否满意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的创业工作开展是否有合理建议意见;
12、我县城镇居民对当前我县实施的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是否满意?对今后社保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建议意见;
13、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对我县当前的扶贫方式、扶贫范围、扶贫对象等方面工作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建议;
14、我县城镇居民对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工商业调研组:
组 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政府办主任)
*(发改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国土局局长)
*(城建局局长)
*(经济局局长)
*(旅游局局长)
*(工业园区办主任)
(一)调研范围。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 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其中限上企业要全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重点。
1、现有工商企业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明年重点推进的煤、油、铅锌、萤石、水泥、 石材项目,如期达到20__年既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具体实施方案;
2、着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应重点抓的环节,以及具体方案;
3、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在引入、投资、税收等方面如何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4、目前全县软、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的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课题。
1、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2、完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摆脱资金制约问题;
3、如何保障煤炭开采项目的顺利实施;
4、石油勘探开发的认识;
5、如何推进×××日处理20__吨铅锌选厂项目如期开工和投产达效;
6、萤石精粉采选、氢氟酸加工项目推进的措施和办法
7、如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8、绒毛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9、促成水泥项目落地的措施和办法;
10、×××酒厂现状及问题;
11、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创新招商机制
14、全民创业、扩大投资群体的思路
社会事业调研组:
组 长:*(政协主席)
副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成 员:*(政协办主任)
*(民政局局长)
*(计生局局长)
*(教育局局长)
*(卫生局局长)
*(社保局局长)
*(就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全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保、就业、民政、计生及涉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的部门、干部职工及全县广大群众。
(二)调研方式。调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部门职能、针对对象及服务人群开展调研。
教育方面:
卫生方面:
社保方面:
计生方面:调研对象是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已婚至49周岁之间的妇女);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计生主管部门人员、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代表、社会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业建筑施工队负责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代表(公安、共商、民政、卫生、城建、人事等单位)等构成。
就业方面(3个座谈会):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座谈会,人员2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各企业负责人、经济局、就业局有关人员;二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分苏木镇召开座谈会,座谈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农牧民代表、嘎查村领导座谈会;三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个体工商户代表,就业局、工商局个体协会等相关人员。
民政方面: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由苏木镇有关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农牧民代表,嘎查村社区干部,民政、扶贫、统计、经管站、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加强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就业的培训模式情况;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关于加强转移农牧民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议;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方面;
(四)调研课题。
1、提高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2、目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难点?
3、目前就业培训模式是否使参加培训人员转得出、稳得住?
4、当前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5、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6、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农牧民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度及有何期望?
8、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控制流动人口非政策生育?
9、是否满意县委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县委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10、我县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
11、对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群体有哪些意见建议?
12、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13、关于我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确定、家庭经济收入的核算方法及意见和建议?
14、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5、乌兰牧骑机制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扩大队伍的建议?
16、如何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
17、如何使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8、进一步加强全县 、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具体要求
(一)各调研组要合理安排时间、路线,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走访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车辆由调研组自行安排。
(二)调研组在调研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要细心体察民情民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本着“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原则开展工作,轻车简从,深入到最困难的农牧户、居民家中调查摸底,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