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10: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电气安装技术综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管线布置综合技术。
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设备的安装对于民用建筑施工具有重要作用[1]。管线的布置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对后期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管线的布置和设计。然而,由于建筑物内的空间有限,施工人员对管线的设计不合理,出现管线的重叠、交叉和相碰等现象,直接导致施工工程质量的下降。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利用综合平衡技术,将管线设备的安装信息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施工人员尽早发现施工图纸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一、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特征
(一)数据具有全面性
施工前,管理人员利用综合平衡技术对管线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管道工程的铺设要求和管线的种类和规格,同时确定管线的位置,通过这样能够合理地安排施工作业程序,能够高效地完成对建筑物的施工,能够排布好专业管线,能够减少对各项费用不必要的支出。同时,利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还能减少管线衔接不当和交叉问题的出现,能够提高施工质量。
(二)图纸设计具有动态性
利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将图纸利用计算机进行显示,模拟实时化的图纸调整作业内容和程序,能够清晰地向工作人员展示管线设备的位置和标高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工作人员有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还能将各专业管线施工工序进行有序地排列,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于管线进行维修和管理。
二、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一)在管线平面定位中应注意的问题
管线平面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设置重点部位,再设置次要部位,先设置风管,再设置水管。对于同类管线需要集中布置,要合理布置支架,要考虑到管线的种类、外形尺寸和支架尺寸等因素[2]。平面定位时要先确定设备的位置,再对管线进行布置。例如:若是管线在天花板上进行交叉就会破坏建筑的整体美观。在对管线设置前进行平面定位,先设计合理的方案安置管线的位置,最后对管线进行设置,能够避免破坏建筑的整体美观。
(二)在管路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于管线排列时,管线的排列间距要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管道、阀门、保温层和风管的维修,施工人员通常将保温管路排列在上方,不保温管路排列在下方,通风管路排列在上方,液体管路排列在下方,热水管路排列右方,冷水管路排列在左方。施工工艺难度大的设置在高层,施工工艺难度小的设置在低层。对于平行管线应分层处理,在管线较多,接管位置有冲突的地方,接线应错开且保持一定距离。在管路设置时,尽量避免弯折的情况,要经常检修管线,提高施工质量。
(三)在图纸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绘图与绘图格式对于施工标准化具有重要影响。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原图的格式,按照标准的格式布置电气管线。通常按照1:1的比例进行绘图,在绘制图纸时,每个专业需要设两个图层,绘图人员在图纸上要规划出管线布置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尺寸,同时要参照设计图,对各系统的颜色、标注和文本格式进行统一规范,使图面主次分明,使图纸结构更加严谨[3]。
(四)在施工顺序上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人们的安全,要先对电气管进行施工,再对水管进行施工,要在管路末端安装灭火设备。为了提高施工质量,要对有坡度的管线先施工,在施工时要按照坡度要求进行支架施工和设置。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若是发现施工顺序发生了偏差要及时反馈给施工管理人员,关键时刻要调动专家的力量,共同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作用
(一)能让施工更加美观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效果,需要提前设定专业管线的安装形式,规定管线的尺寸和位置。对于大型管线要利用综合平衡技术进行处理,减少支架的数量,提高空间的利用率[4]。当遇到管道的冲突问题时,一般采用低等级避让高等级的方式来解决,利用3D图纸排除管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综合平衡结束时,要分析管线布设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再采取合理解决管道冲突中存在的问题。
(二)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
利用综合平衡技术,能够做到设计与施工的完美结合。利用综合平衡技术能让施工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对民用建筑进行施工,减少工程质量的问题,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能够为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的运用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的使用才得以实现[5]。利用计算机的使用能够避免因图纸标注的位置有错误而需要施工企业返工所造成的损失,能够预知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增强了民用建筑的整体美观,提高了企业的施工质量,增加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四、管线布置综合平衡和技术的工作流程
(一)在施工前应主动收集施工资料、设计图纸、选定现有设备参数等。在设计图纸时,设计人员要对设计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熟悉图纸;②绘制图纸;③确定标高;④平衡图纸。
(二)配合结构施工提供的结构留洞位置进行初步管线综合工作。
(三)合理布局单项专业管线的走向。
(四)利用电气专业深化图对管线进行综合布置,避免发生管线交错的情况,使管线走向更顺畅。
(五)在设计中要考虑日后维修及维护的可能性,合理安排建筑物的布局,便于日后工作人员的维修。
(六)施工人员要根据室内的装饰要求,采用合理的方式对设备末端进行合理地布局。
(七)施工管理人员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高对施工的管理能力。
结束语: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对于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民用建筑施工中往往存在以下特点:施工工程量大、对于施工的人性化要求高、消防性能要求高等特点,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必须采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对民用建筑进行施工。只有利用综合平衡技术对民用建筑进行施工,才能提高管线安装水平、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从而满足现代化的建筑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正.建筑电气设备安装中管线综合平衡技术要点[J].安装,2014,65(01):50-52.
[2]祁孝福.建筑施工中管线综合平衡技术的运用[J].科技与创新,2014,85(17):79+82.
[3]吉英俊.浅谈运用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解决大空间管线集中布置问题[J]. 建筑施工,2014,89(07):856-857+860.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电器施工;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行业基础设施的改善,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人们对电气工程安装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电气工程安装的稳定性、安全性,发挥较高的使用效益,不仅需要在保障电路安装质量和合理安装低压开关的基础外,还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的技术是评价一个施工管理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施工质量是评估建筑物好坏的前提。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建筑所处的环境要求,以及建筑设计的舒适度等方面。因此,为了确保消费者对建筑的满意程度,以及保障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对建筑中进行电气施工时,需要严格依据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1 电气施工在建设中的问题
1.1避雷装置的安装问题
电气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需要安装避雷装置。在实际的施工该过程中,存在许多严重的安装问题。第一,对金属类型的屋面,没有做好防雷的接地设施的处理;第二,对机械设备的接地排和接地线没有连通;第三,TN-S的接地系统使用时,重复接地处理做的不合格;第四,对具有圆形结构的避雷设施中,避雷带的搭接长度较短,会出现严重的焊接不足现象,导致金属焊接处产生严重的腐蚀;第五,设立避雷支架时,较宽的支架间距会引起会大幅度弯曲现象的发生,导致支架变形和脱落。
1.2 电缆架设中的问题
对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电缆的架设是整个施工该过程的重要步骤。施工单位不合理的检测管理和不严格的审查工作,都会造成换乱的施工现场。其中,没有处理的电缆终端;没有固定的标志牌示;没有固定的安装方式;半径较小的弯曲电缆;不做接地处理的桥架等现象都是电缆架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都会引起线路施工中出现电缆过热的现象,导致施工中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1.3 配电箱盒的防腐工作不到位
配电箱盒是电气安装工程中的主要配置,对配电箱盒采取防腐措施的处理,是保障配电箱盒使用寿命的主要保护措施之一。若未及时的做防腐防锈的处理,会严重影响到箱盒的密封性,导致箱盒内混入混凝土,出现异动;没有严格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安装设计,导致接线盒、配电箱盒和吊钩的位置偏差较大;较多配电箱盒的嵌入,导致混凝土墙面不稳定,出现箱盒倾斜现象;施工操作人员没有责任心,没有合理的专业技术,使得施工操作配合不当,出现施工失误现象的的发生。
1.4 吊顶层内管线安装不达标
电气安装中,顶层建设是建筑美化整个内部建设的关键步骤,吊顶层内的管线安装主管重要。吊顶层内管线安装过程中一般出现的现象有:管线的焊接技术不达标,没有接地技术的处理;没有合理的防腐防锈工作的准备;金属性质的导线没有做接地保护措施;吊顶层之间的间隔较大,不利于管线安装;接线盒中管线遗留段较短,导线易外露;内部管线的安装没有规则等现象。
1.5 室内线路敷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电气安装工程设计中,室内线路敷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敷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施工使用的电线原材料不合格,如:穿电线的钢管管壁较薄,内部突刺较多,管径不和设计施工更要求。第二,由于线管保护层较弱和管路不通现象,导致电线管暗配出现;第三,室内线路敷设中的上下线槽和导线透过墙面时间会留有间隙。第四,PVC管由金属管代替,镀锌管由黑铁管代替,厚壁管由薄壁管取代。第五,金属管的对接关口没有处理毛刺,直接进行焊接,导致留有大量缝隙。第六,钢管没有进行接地措施的处理,具有较小的穿线管弯曲半径,明暗管弯曲的进箱进盒现象。
2 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措施
2.1 提高专业知识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电气安装行业也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的电气专业技术人才。在电气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人员对电气安装技术的日益增强的,大量引进具有丰富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才,将施工安装工程的施工措施做到技术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改变。并在结合传统施工操作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科学的设计手段对施工方案进行检测。另外,还需要严格的检查电气设备材料的质量,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设计图纸的的检测和复查。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安装正常进行。
2.2 检测工作的合理化安排
对材料的质量、常用的设备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将对材料质量和常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的监管人员,与施工现场中的材料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进行合作。正确核对材料质量、规格,设备型号、性能参数等是否与实际相符。另外,准确清点材料说明书及合格证,设备的零件和外观数据的记录等;对具有使用资格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以及附带质量及合格证书证明。如果对所使用的施工材料的质量产生质疑时,需要及时的将样品送到具有检测职能的质监部门进行质量检测,产品达标后再投入使用。
2.3 室内线路的敷设设计
如果对室内线路敷设进行设计,需要严格遵循标准施工规范进行管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下是施工过程的主要要求:
第一,在有工程师监督的条件下,根据施工方案对线路进行下料配管,坚决避免不合格质量管材材料的使用。第二,正确掌握配管的加工条件,明暗配管的加工不相同,明配管只需一个90°弯时(弯曲半径≥4倍外径),需2或3个90°弯时(弯曲半径≥6倍外径);暗配管也有相应的加工条件(弯曲半径管外径≥6倍外径)。第三,根据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选择合适的PVC管、镀锌管和薄壁钢。第四,如果配管线的长度超过管长规定的长度时,为了便于管线的穿插,可以在合适的位置加设不能接线的过线盒。第五,根据镀锌管和薄壁钢管的性能,确定切口形状,以及管壁之间接口处的焊接方式。第六,暗配管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厚度最少要有15 mm,并严禁三条以上的管线在同一方位交叉。
2.4 改善防雷接地施工设计
对建筑工程的防雷设施的施工建设,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环节。在防雷设过程中,接地设计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对防雷接地设计的要求有:第一,利用调直的镀锌圆钢设计防雷带区域,并确定最佳的避雷脚位置。第二,避雷带的截面要大于引下线的截面,并且需要在避雷带区域设置补偿器来跨越沉降缝隙。第三,将需要接地处理的管线进行掩埋,深度要大于0.6 m,并且管线之间的间距大于5 m。第四,合理的安排管线路线,将焊接稳固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电极,保障防雷接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2.5 电线管敷设方面
室内电线管敷设方面出现较多的施工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在电线管的预埋处理过程和敷设过程中保持有谨慎的施工态度,遵照标准规范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电线管设计中不能出现层叠,死结及凹陷现象的发生;在固定电线的管口和箱体时,需要将电线管和配电装置进行连接,并保证电线管口不会出现长短不齐、电线管中线露出太长的现象;对电线管进行预埋处理过程中,不能仅用钳夹将弯管进行打结处理,需要用正规的塞头进行堵塞处理,且不可以将管口处的厚壁管用薄壁管代替、镀锌管用黑铁管代替。另外,电线管的预埋处理和敷设过程中的问题一般都是简单的细节原因问题,但也不能因为细节简单而忽略施工安全问题,这些简单的细节漏洞和疏忽往往会对影响到以后的施工。因此,必须足够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3小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中电气安装工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通过对整个电气施工安装工程的研究,电气安装对整个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由电气安装工程的总综述研究可知,在整个施工环节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阶段将贯穿整个施工工程中。因此,如何保障施工建筑的工程质量,以及如何提高施工建设的技术要求,是由建筑过程中电气工程的质量决定的。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和安装管理步骤,对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含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修养和增强专业技能,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方,王世佳,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4)
[2]严智华,探讨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管理及加强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9).
[3]杨涛,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建筑理论与设计
(1)论cwsbr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实践 罗美丽
(2)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计归纳 俞才祖
(4)浅谈井字梁设计 张永强
(5)浅析住宅建筑构造节能设计 周筠 关剑 田娟
(6)解析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周严
(7)建筑学(室内设计)平面构成教学再思考 刘斯荣
(9)对拉卜楞寺藏式宗教建筑细部大门的研究 沈欣
(11)结合近三年汛期现场实际情况对宝成线防洪压力的思考和分析 蒋康
(12)某综合楼地下室防水施工要点探讨 吕伟钊
(1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研究 圣健设
(15)关于超长钢筋笼起吊及安放作业的探讨 车利军
(17)关于桩基静载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张平福
(18)论拥翠山庄之于江南私家园林 王晶晶
(20)材料与空间——从森佩尔到柯布西耶 谌利
(21)关于地铁防雷工程设计的探讨 石建刚
(23)类型学的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陈菲菲
(25)试论房屋建筑防渗漏处理措施 朱隽文
(26)现代酒店室内设计表现手法与文化融合 梁杰
(27)小议如何进行建筑电气设计 徐青
(29)桥梁工程安全控制背景下工程监理工作要点探析 黄波
(30)论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渗透 陈思竹
(32)对低应变检测桩底信号的分析 阳亮
(34)外部尺度与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关系 李野
(35)某污水处理站水池工程渗漏处理方案 刘承东 张玉清 刘恺
(37)浅议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消防设计 潘诗弦
(38)浅谈新时期住区会所设计研究 冯伟
(40)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成与风格 李穆菁
(42)论述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杨忠将
(43)北京市某地下车库兼二等人员掩蔽所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 张华革
建筑结构
(45)土建结构安全性问题的思考 黄志艳
(47)基于防震考虑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 温启平 殷欣
(48)基于抗震考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分析
(49)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浅谈 陈昌海
(51)浅析中国古代木建筑抗震原理 郑人山
(52)重型钢结构厂房结构设计要
黄俊
规划设计
(54)“3s”技术在云南高原地区乡镇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龚振文
(55)独立学院的校园规划思考——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张靖
(57)关于城市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与发展的探讨 杨森晖
(58)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形)式分析及对南宁线网规划的启示 袁江
(60)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效率的设计 于有贞
(61)硫铁矿焙烧电除尘器的设计应用 李钢
(62)关于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以湖北黄石市团城山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为例 吴时节
(64)浅析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总平面亚运改造工程的景观改造方案 杨彪
建筑节能
(66)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 李军
(67)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原则以及节能技术 张虎
(68)地暖在目前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浅谈 陈英杰
(70)分析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 房元
(71)浅析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计 胡宜华
(73)高层办公楼节能设计在北方严寒地区的应用探讨 李洁
(74)浅析当前房屋建筑的节能施工技术 罗敏捷
(76)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技术 闵小燕
(77)夏热冬冷节能建筑设计探讨 褚跃
(79)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 周应桔
园林绿化
(80)刍议东北传统合院民居中的的绿色建筑技术 李晔凌 王新宇
(82)试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问题及措施 程仁杰
(83)国内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 陈建生
(85)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 张兴
(86)浅谈园林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 曾乐
(87)关于污水处理过程ph值控制方法探究 孟龙
(89)刍议园林景观建设中观赏性植物的应用 张承溢
(90)浅谈城市坡地滨江绿地设计 张亮 彭隽茜
工程质量与管理
(92)建筑监理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汪国华
(93)浅议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刘鹏飞
(94)小议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控制与措施 饶勇
(96)浅谈如何搞好工业建筑施工重点管理 许永红
(97)论现时期建筑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 杨鹏
(99)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林万庆
(100)既有房屋建筑安全管理 肖彬
(102)浅析柔性节点钢框架对受力和变形的影响 余建斌
&
(103)浅谈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张国
(105)建筑工程质量与项目进度管理对策探究 李明昭
(106)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策研究 刘昌凡
(108)?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鄞笮蜕桃到ㄖ??朗枭⑸杓拼嬖诘奈侍饧岸圆?梁芝松
(109)公路路基施工特点与具体的关键施工技术 李军
(111)建筑消防安全评估问题研究 施建雄
(112)浅谈桥梁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张秋生
(113)浅谈通过工程前期样板间实施提高现场工程管理 许永红
(114)浅谈橡塑保温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王巧利
(116)降低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措施探讨 王树东
(117)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探究 高宏伟
(118)epc总承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管理 刘敏
(120)浅谈epc工程进度计划管理 李广福
(122)铁路房地产对铁路运输生产的保障作用 尤宝泉
(123)对工程劳务分包施工队管理的思考 胡志远
(124)论房地产企业工程变更签证的管理方略 张明良
(126)钢结构厂房内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范世雄
(127)浅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质量控制 黄?F波
(129)业主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有关于反索赔管理的分析 胡方汉
(130)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计划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段雅青
(132)小议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方法 胡恩铭
(13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 王彦
(135)建筑工程管理的约束条件和管理过程经验谈 李岚峰
(136)浅谈城市居民社区消防安全对策 梅峰
(138)浅析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 赵树海
(139)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 邵孟玲 李海泉
(141)试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胡涛
(142)住宅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分析 王历平
(144)试析铁路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王运霞 李程亮
(145)温州港乐清湾一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刘书华
(147)综述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杨永强
(148)强化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益探索 朱杰军
(150)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析 易忠军
(151)地下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的质量控制措施 田西超
经济建设
(153)对外经济援助工程招标管理的强化措施探讨 王熙
(154)刍议如何运用信息化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秦虹
&nbs
p; (156)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探讨 林龙海
(157)基于函数网络的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分析 严凤巧
(159)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分析 葛疆
(160)浅谈工程造价中预结算审核的应用 黄静
(162)浅析公路工程监理中的工程费用控制 汪顺平 祝于红
(163)有关工程变更项目的综合单价的确定 胡方汉
(165)刍议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策略 查良英
(166)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危害性分析 刘英姿
(168)试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控制 高阳
(169)浅谈epc项目总承包投标报价几点看法 衣海凤 毛宏宇 殷茂森
(171)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策略 梅艳峦
(172)试论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问题与处理 田红
(173)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 徐丽华
(175)浅谈燃气工程成本控制的思路与方法 胡凤娇
(177)浅谈如何提高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游兴芬
路桥建设
(179)铁路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 田永亮
(180)rtk技术在铁路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陈好宏
(182)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及路基下沉解决措施 杨涛 张北娟
(183)映秀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分析 黄万锋
(185)浅谈公路养护改革体会 顾江淮
(186)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 马先锋
(188)大跨度简支曲线箱梁高空顶推体系 邹向春
(18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道路改扩建路线设计的思考实践 刘华妮 杨彩霞
(191)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和处理 肖辉运 蔡益郎
(192)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徐飞 王目子
(194)铁路隧道?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穸蔚氖┕ぜ际?陈晓华
(196)浅谈山区公路勘察设计的几个方面 魏巍
(197)探讨路桥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开平
(199)对大跨径梁桥挠度的控制探讨 高维 梅盖伟 张勇
(201)刍议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技术与方法 孔润
(202)关于桥梁桩基础检测技术的探讨 虎良燕
(204)试析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 李阳 景俊骏
(205)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防治 李耀文 冯立
(206)试论城市市政交通道路的设计 李谊
(208)浅谈对市政道路和桥梁施工质量
监控 武鹏飞
(209)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与控制 吴冰
(210)公路横断面设计优化 施映文
(212)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旧砼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王定洪
(214)小议桥梁钢结构的完整性设计 许华东
(215)建筑垃圾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 薛媛萍
(217)刍议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刘艳芬
(218)山区高速公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地表移动的分析 李丰
(220)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朱嘉科
(221)重庆万州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五桥互通立交工程设计特点 袁潇 陈奉民
(223)桥梁结构裂缝补强工艺探讨 张建明
(224)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赵五喜
施工技术与应用
(226)浅谈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及安全措施 周红
(227)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左绪宏
(229)超高层建筑嵌固部位选取探讨 关键
(230)关于高填方机场改扩建工程中新老填筑体搭接处理的思考 范永政 刘宏
(23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备选型与运行管理 杨智伟
(232)刍议钻芯法检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秦晓玲 徐德辉
(234)水利工程施工中沉降监测与精度分析 岳鑫
(235)浅谈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张力架线施工 潭荣微
(237)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房屋施工中的应用 倪擎
(239)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工艺 陈仲年
(240)基于锤上测力方法的高应变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刘成东
(242)基于山区公路的坡面防护技术应用探究 卢博 高建勋
(243)焦炉炉床顶板施工方法 谢兵
(245)惠州金山大桥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技术 吴爱国
(247)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华伟清
(248)浅谈引水隧洞的施工测量 陈向峰
(250)城市市政地下工程中注浆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乔飞
(251)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普通住宅中的运用 李勇
(253)流水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永彬
(254)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黄文刚
(255)基于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应用分析 杨佳
(257)富水性软弱破碎围岩注浆加固地层技术 毛志轶 李世君 杜昕
(259)基于白马湖退圩(囤)还湖清淤工程的综述 周江沭 黄荣峰
(260)拉森钢板桩
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徐华林 孙友忠
(262)风力发电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王磊
(264)新型悬索桥钢箱梁缆载吊机设计及应用 刘红胜
(265)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以省道s231线桥东至官塘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为例 张圳英
(267)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离析现象分析 陈靖
(268)对工民建筑施工电气设备安装技术问题的探讨 孙天忠
(269)干热河谷环境下水工大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探讨 李伟挺
(271)城市gps控制网建立及精度分析 黄晓忠
(273)桩基施工中冲击钻成孔工艺要点介绍 黄志强
(274)净水车间施工及制水工艺 曹长明 刘彦斌
(276)论深基坑护坡桩+土钉墙支护措施 李沙 王春秀
(277)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李文华
(279)地下矿山开采技术与面临问题思考 李兆林
(280)高边坡二次劈裂注浆预应力锚索框架防护体系研究 刘利
(282)浅谈箱梁预应力施工 刘裴
(283)防渗墙施工设计与成槽工艺探讨 吕小强
(285)某住宅项目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 顾宏飞
(286)仿古建筑穿芯型柱础石钢筋混凝土柱子施工 孟繁凯
(288)浅谈桥梁预应力管道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 潘凯荣 陈锦锋
(289)回龙河水库大坝设计 沙继明
(291)一种基于超填充的机制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孙立群 柯国炬
(293)pdca循环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 孙新成
(295)土建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龙江涌
(296)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 王恒
(298)反循环工艺在穿越粉砂层钻孔灌注桩中的应用 王新坡
(299)浅谈gps在工程测量中实施及应用——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分析 肖彪
(301)论先简支后结构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措施 姚船
(302)关于深基坑土钉喷锚与钻孔灌注桩的复合支护策略探讨 杨元周
(304)也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渗漏策略 龚凌
(305)隧洞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经验谈 阳长林
(307)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易传葵
(308)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裂缝中探讨 赵艳红
(310)贝雷梁挂篮悬灌施工技术 郑立平
(312)对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的探讨 周崇伟 傅华
(31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朱洪
(315)论深基坑工程中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应用 朱鹏宇 夏井泉
关键词:综合楼;雷电保护;内部防雷;外部防雷;
1、引言
现代综合防雷原则强调“全方位防治,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把防雷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按照相关的防雷规范,在建筑物外部和内部及各电子设备安装相应的防雷措施。有人认为,只要建筑物或设备安装了防雷装置就可以万无一失了,从经济观点出发,要达到这点是太浪费了。而且《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版》第一章 总则的说明,按照防雷规范设计的防雷装置是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不是百分百的。
完整的设备系统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外部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在需要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2、设计依据
本方案依照如下规范进行设计:
(1)、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3)、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5)、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6)、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防雷的技术措施概述
3.1综合防雷的两个部分
3.1.1外部防护(直击雷防护)
(1)、作用:拦截、泄放雷电流。
(2)、系统组成: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
3.1.2内部防护(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1)、作用: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2)、组成:由均压等电位连接、各种过电压保护器(避雷器)等组成。
3、技术措施:截流、屏蔽、均压,分流、接地。
3.2综合防雷的6项技术
3.2.1拦截
雷电防护的第一道防线是拦截直击雷。对直击雷进行拦截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法。
3.2.2屏蔽
屏蔽是防止任何形式电磁干扰的基本手段之一。屏蔽的目的,一是限制某一区域内部的电磁能量向外传播,二是防止或降低外界电磁辐射能量向被保护的空间传播。针对发射塔的特殊性,会发射,接收电磁波,虽然为定向传播,但是也必须作好防止电磁能量的向外泄露;与此同时,通讯机房楼内的设备仪器对于雷电电磁脉冲很敏感,因此通讯机房必须要有完备的屏蔽措施。
由于电场、磁场及电磁场的性质不同,因而屏蔽的机理也不同。按屏蔽的要求不同可分别采用屏蔽室(盒、管)的完整屏蔽体,或金属网、波导管及蜂窝结构的非完整屏蔽体。屏蔽一般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及电磁场屏蔽几种。
3.2.3均压(均衡)
(1)、均压也称电位均衡连接(简称等电位连接)。就是把所有导体相互作良好的导电性连接,并与接地系统连通。其中非带电导体直接用导线连接,带电导体通过浪涌保护器连接。其本质是由可靠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用的金属导线、等电位连接器(即浪涌保护器、地线隔离器)和所有导体组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
(2)、等电位连接
(1)不带电金属物体。如各种金属管道,线缆屏蔽层,设备的金属底座、金属外壳等。对他们进行均压处理时,可直接用导线连接,正常情况下互不干扰,一旦某一部分出现过电压,用导线连接的各个部分可迅速实现等电位,避免产生危险。
(2)带电金属物体。如电源线、各种信号传输线等,可用浪涌保护器将它们互相连通。利用浪涌保护器非线性的特性,当有浪涌脉冲时,浪涌保护器的电阻瞬间变小,近似导通,使得各部分电位相等。
3.2.4分流
是指将雷电流能量向大地泄放过程中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就是按照所划分的防雷保护区对雷电能量分级泻放。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将多余能量在引入系统之前泄放入地。
由于雷电过电压的能量很大,单一的措施或一道防线都无法消除雷电过电压的侵害,必须采取多级防护措施才能将侵入的雷电过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设备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3.2.5接地
接地是分流和泻放直击雷及雷电电磁干扰能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电位均衡补偿系统基础。目的是使雷电流通过低阻抗接地系统向大地泄放,从而保护建筑物、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或者接地不良的避雷设施会成为引雷入室的祸患;避雷装置接地不好,还提供了雷电电磁脉冲对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电感性、电容性耦合干扰的机会。
3.2.6合理布线
雷电磁场变化必对金属导体形成感应,产生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另外金属导体间的电磁耦合也将形成电磁干扰,都将对信息系统构成威胁。因此,除综合布线自身的安全防护外,还必须合理控制各线缆间安全距离和线路的走向,消除不必要的电磁耦合。
4、综合楼预计雷击次数及机房的防护等级判定
4.1 教学综合楼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依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一: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公式:N=KNgAe式中K取1(属一般情况); Ng取决于地区雷暴日(由气象资料查得东明雷暴日为30天);Ae取决于建筑物长、宽、高,即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
经计算=0.3(次/年)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3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八项、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因此可确认该学校综合楼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4.2 教学综合楼网络控制中心、计算机教室雷电风险评估
电源线缆入户方式:低压电源线,线长L:15,等效面积ds:120.0
采用公式:K×ds×L×10-6,参数K=1.5
结论:电源线缆入户截面积Ae1=0.0027
结论:信息线缆入户截面积Ae2=0.0027
经计算,其机房风险等级为(0.80<E≤0.90),定为C级,宜在低压系统安装2级SPD进行防护。
5、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按照国家防雷规范要求安装防雷装置和采取防护措施后,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小校内人员伤亡和被保护的电子设备遭受雷击损害的风险。
6、具体设计方案
6.1 外部防雷
6.1.1 接闪装置安装
在教学综合楼屋面四周增设直击雷防护措施――沿大楼屋面四周女儿墙敷设避雷带,并在屋面组成10m×10m或12m×8m的避雷网格。对于屋面突出的水塔,在水塔面四周敷设避雷带,并将水塔的金属扶梯与网格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在屋面的转角折线处安装60cm高的避雷短针。
6.1.2 引下线
引下线的结构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接闪器与大地之间有良好、可靠的电气连接;保证有足够大的截面积,避免雷电流通过时引起熔断,或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教学综合楼屋面避雷带、网格的引下线采取热镀锌圆钢引下线引入地网,其引下线尽量暗敷方式保持建筑物原貌,利用建筑物的主钢筋引下,在无建筑物主筋的地方则采取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已最短路径接地。
6.1.3 屏蔽
户外屏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电磁干扰,所以建议在校园内的将架空线改换为外套屏蔽钢管埋地进入配电间,其埋地长度可以选择15m。屏蔽钢管进行多点的就近接地处理,改善电源线路周边的电磁环境,可以使雷电电磁脉冲侵入的幅值得到相当程度的衰减,从而降低综合楼内设备遭受雷电电磁脉冲损害的概率。
6.1.4 接地网的计算
接地网是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接地网敷设的好坏严重影响到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所以敷设接地网络时候一定要经过精密的计算才行。下面就对教学综合楼的接地网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单一垂直接地体:
式中:土壤电阻率ρ=350Ω・m,接地体有效长度l=2.5m,接地体直径d=0.042m,则RC=122.002Ω
综合垂直接地体:
式中:RC=122.002Ω,垂直接地体数n=30,利用系数η2=0.8,则RB=3.253Ω
水平接地体:
式中:土壤电阻率ρ=350Ω・m,接地体有效长度l=25m,接地体直径d=0.02m,接地体形状系数A=1.69,接地体埋深h=0.7m,则RS=25.981Ω
整体接地系统由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联合组成时:
式中:RB=3.253Ω,RS=25.981Ω,利用系数η=0.75,则Rg=3.855Ω
6.1.5 接地装置施工技术规范:
⑴、所用钢材均为Q235B,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的规定。
⑵、所有构件为热浸镀锌防腐,镀锌层厚度不小于86微米。
(3)、构件施工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接地角钢四周不能用岩石回填,用好土回填,回填土分层夯实,容重不低于16kN/m,使其接地电阻良好。
⑸、接地体埋深(接地体上端距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7m。
(6)、垂直接地体采用长度不小于2.5m(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决定垂直接地体的长度)的热镀锌钢材,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垂直接地体长度的1~2倍,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地网大小、地理环境情况来确定,地网四角的连接处埋设垂直接地体。
(7)、水平接地体采用热镀锌扁钢,其规格不小于40mm×4mm。
(8)、垂直接地体应采用长度为2.5m的不小于50mm×50mm×5mm热镀锌角钢。
(9)、地网增设辐射型接地体时,根据周围的地形环境确定接地体的走向、埋深、长度和根数。
(10)、水平接地体扁钢侧面垂直铺设在预先挖好的地沟内,遇到地下管线使扁钢达不到要求的埋设深度时,扁钢铺设在其下部。在铺设地网连接线无法避开如阴井等情况时,穿PVC管。
(11)、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cm;与高压埋地电缆交越时,接地体与高压电缆之间满足50cm的最小距离,并行时满足100cm的最小距离。地网沟内不允许并排布放其它进出建筑物的电缆或信号线路,如不得已要布放的,线缆做穿管等屏蔽处理。
(12)、为保证良好的电气连通,扁钢与扁钢(包括角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焊接时做到三面焊接。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焊接时做到双面焊接。圆钢与建筑物螺纹主钢筋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焊接时做到双面焊接。
6.2 内部防雷
雷电电磁脉冲(也称感应雷)可以通过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光纤和天馈线侵入建筑物,由于电力、通讯线缆的距离长且对雷电波的传输损耗小,所以由电源侵入的电磁脉冲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电磁脉冲还可以通过空间感应侵入校园内部线路,虽然经过建筑物和机壳的屏蔽衰减后其能量大为减小,但建筑物内许多电信设备的抗过压能力也很弱,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设备故障。
6.2.1 屏蔽
由于防雷设计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线缆,对于这些线缆一定要处理好,并在线缆进出建筑物的交界处做好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如有可能将线缆穿金属管道后埋地进出建筑物,其埋地长度应达到15m,并将金属管道两端就近作接地处理。
6.2.2 等电位连接
由于实行等电位措施可以减小地网之间、电子设备之间和电子设备与金属构件之间的电位差,防止反击。
6.2.3 合理布线
教学综合楼计算机教室综合布线纵横交错,极易引起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入,为了阻断和隔离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入,布放线缆时应平直,减少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6.2.4 电源SPD安装
电源SPD安装技术规范:
⑴、防雷器悬挂安装于35mm导轨上。
⑵、防雷器接入电网时其前端火线上需串联32A的空气开关。
⑶、防雷器的连接线应尽可能的短且直,长度不超过0.5m。
⑷、电源SPD连接线和接地线选择表。
7、综述
在整个设计方案中,遵循“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的方针,采用先进、可靠的防雷技术,为校园建立起初步的综合防雷体系,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雷击而造成的危害。
7.1 在外部防雷方面
⑴、采用避雷带、避雷网格作为接闪器,从源头上控制教学综合楼雷害发生的强度。
⑵、教学综合楼屋面金属物的可靠接地,减少了由于电位反击造成的人身伤害及设备损坏。
⑶、教学综合楼旗杆的合格、可靠、稳定的接地网的改造,为雷电泄放提供了畅通的泄流通道。
7.2 在内部防雷方面
⑴、教学综合楼计算机教室采取等电位措施,减少了雷电反击。
⑵、教学综合楼内的供电系统建立起了多级防雷保护体系,保障楼内网络控制中心、计算机教室设备的安全及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