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0: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学前教育的了解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新娱乐节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娱乐节目及其特点
新娱乐节目是相对于传统娱乐节目而言的,有专家认为,新娱乐节目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娱乐节目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互动参与”时代,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做娱乐节目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主角。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的新型娱乐节目,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且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积极价值不足,错误导向有余
比如现正仍在流行的选秀节目,它们所展示就是具有某些特长“平民”,通过选秀,脱颖而出,在短时期内很快“出名”的案例。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学生,只是参加了这类的节目,得到社会上的关注,而且还有经纪公司来包装,成为一个风光的明星。
(二)营养缺乏、内涵不高
在娱乐节目中,娱乐是应该的,搞笑也是可以的。但有些娱乐节目不止是搞笑和娱乐,而是在游戏人的情感,这样的文化导致的娱乐元素在当今的社会表现得很明显。如,有些节目为了博人一乐,使出浑身解数,将网络红人邀请到节目做客,以装疯卖傻,胡说八道为乐。如,台湾如今当红的娱乐节目的女主持人以捉弄嘉宾或者语出惊人为大卖点,而这恰好击中了当今青少年价值观的痒处。因此,当下种种的新娱乐节目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二、新娱乐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娱乐方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借助于网络大学生的娱乐方式和内容更加趋于自由,欣赏娱乐节目成为其娱乐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些信息是否属于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的思维方式,他们往往不会思考,不去真正的辨析。这种娱乐节目的“热闹”环境带有多种欣赏和理解的路径,影响了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的观看与思考信息的方式。很可能导致他们不再去考虑勤勤恳恳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工作,部分的学生考虑,“出名”“成功”方式很多,途径“五花八门”。
其次,新娱乐节目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伴随着新潮,被“流行风”吹散,吹得不在明朗,让大学生有些彷徨了。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贯彻的崇高的思想、科学的思想越来越淡化。他们面对选择,不知道“米”字路口,哪一条是该走的路。
三、新娱乐节目充斥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新事物
首先,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新娱乐节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切实的认识到问题的客观性、重要性。既然问题存在,师生可以借助课堂、谈论会等途径进行全面的沟通和了解。教师应当以平和的态度,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同时开张正面的引导,发掘学生就此社会现象存在的问题。
其次,教师应当要充分把握大学生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的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只有了解到当前的大学生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有实效性,更有针对性。
再次,教师自身要把握“潮流”,不要只做局外人。要学会用时尚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并通过自身深厚的功底和内涵,在大学生中有目的性地培养“明星人物”,使他们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方面的作用。
最后,要充分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国家有关娱乐节目管理的规章规定,提高自身运用新材料、新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努力使自己与当前的大学生保持“时尚步伐”的一致,而在对待新娱乐节目的态度和方式上起到示范带头示范作用。
(二)把握“新娱乐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占领教育高地
首先,科学的分析“新娱乐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合理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选择。伴随着百花齐放的娱乐节目红遍整个社会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节目或者几个典型的人物、事件,拿来做详细的剖析。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欠缺科学幼儿观的重点教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它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在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上述专业标准强调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未能得到高度重视。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中,普遍注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建设,在课程体系上突出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了解幼儿权益、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本的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明显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为其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极易受伤害的幼儿,学前教师的态度、师德及职业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理解、尊重、责任心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创新类课程,难以满足新的形势需要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发展是二十世纪末以后的事情,专业课程更多是参考历史较长的高校本科学前专业课程而构建的,普遍而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基本沿袭传统而设置,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三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法”,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等课程,而学前教育领域一些最新开发的课程,如幼儿教师人文素养、幼儿教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幼儿教育与社区环境、0~3岁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因专业教学的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再加上新课程需要教师尽快地成熟教材,准确把握内容要点,所以普遍按传统“三学”及“五大领域教学”再加“游戏、活动”等课程设计教学。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显然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师应有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难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专业核心能力中欠缺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的特别培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幼儿尚处于发育期,他们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比较弱,更需要教师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发现他们出现的细小问题,并能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特别是生活方面的观察与照料,这是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要求。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专业的学生自身年龄小,许多还是独生子女,走进幼儿园的时间有限,零距离观察幼儿、与幼儿直接沟通的机会很少,很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沟通,主要基于他们自发对幼儿的喜爱。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设计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时,积极主动形式多样,容易得到孩子们的接纳和喜欢,幼儿园也比较认可,但在生活照料、针对幼儿个别学习活动时,很多同学就不知如何动手,特别是面对个性强的孩子更不知如何进行沟通管理。这些现象恰恰反映出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重教育,轻保育,重集体,轻个体”的不平衡问题。
(四)专业教师素质结构不能适应专业标准的要求,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绝大部分为近年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上也认真投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由于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园实践背景,在教学上讲专业理论比较深入,但在联系幼儿园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性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开展幼教实践活动方面,缺乏亲身感受性的教学经验,常常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按照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样一长一短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急需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的是全科幼儿教师,他们不仅要充分了解“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但目前承担这些技能课的教师普遍是本专业技能较强,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非常欠缺,因而开展教学时不能将学前教育特点与才艺技能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必须把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贯穿人才培养
全过程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为本、师德为先是对其职业的特别要求。幼儿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就是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够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为此,第一,强化入学专业教育,利用多种形式使新生懂得,学前教育作为人生开端的教育,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等一生的发展起着全面奠基的作用,形成初步的专业理念。第二,通过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学等课程,强化师德理念与职业理想追求,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社会现象分析、深入教育机构实际观察、个人道德践行直接体验等,促使个人行为修养的不断提高。第三,强化专业实践类活动,扩展加大见习、实训、调研、实习,借助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对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全面认识,解决学生思想上由单纯喜爱孩子到理性认识学前教育职业理念的转变,形成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热爱。
(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切实处理好必需、够用、拓展的相互关系
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幼儿园教师是许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但参考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总学时的设计要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新要求,需要我们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理念、新思维,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以不同形式完善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增设必要的自主选修课,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或非专业课程,利用通识课、公选课、讲座课等平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课程,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第二,针对沿用传统课程过多、缺乏创新这一问题,应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与幼儿园一起研发新课程,特别是优先考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一些课程内容并将其成果运用于课堂;第三,坚持专业理论课“必要、够用”的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实时优化课程设置,该增设的一定增设,该删减的一定删减,构建较为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
(三)遵循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提升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的专业能力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科学的规律,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遵循这些规律,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保教结合”的整体概念,即“保”和“教”是教育整体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会对幼儿产生不同影响。保育是教育的基础,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教育。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以培养专任教师需要的知识、能力为主,学生普遍对幼儿保育知识了解不够,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能力更是缺乏,按照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面精通保育和教育工作,以专业行动践行保教结合的原则。因此需要,第一,在目前开设的“学前儿童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游戏活动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保育知识的渗透,并且最终要体现在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实践教学环节,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幼儿一日生活观察,向保育员或生活教师学习观察、保育技巧。逐步尝试熟悉幼儿,与孩子们沟通,协助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生活管理。第三,部署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专题社会调查,进入城市、农村社区了解各类幼教机构保教结合的现状,从而直观感受保育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进行分析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内培外聘,加强“双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发挥好“双师”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全科”特点,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各类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第一,可以借鉴许多院校的做法,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幼儿园实践,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备课、教学(听课)活动,并将深入幼儿园作为对教师的一项制度要求,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第二,从现有教师中进行转型培养,选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才艺技能基础的青年教师到区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业进修培训,安排他们参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使他们成长为熟悉专业的技能教师。第三,与各类幼教机构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幼儿教师参与专业教学,举办专题讲座、讲授课程相关内容、开展实践课程指导等,用他们的所长弥补自身的不足。第四,建立与其他基础教育学院、少儿活动中心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艺术类社团的指导教师,共享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类才艺教师在学前教育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三、结语
关键词:专业标准 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规划。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首次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它将引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方向,无论当下还是长远都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质量将决定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个专业标准的实质与内涵,并以其为导向,主动迎接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
一、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欠缺科学幼儿观的重点教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它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在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上述专业标准强调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未能得到高度重视。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中,普遍注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建设,在课程体系上突出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了解幼儿权益、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本的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明显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为其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极易受伤害的幼儿,学前教师的态度、师德及职业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理解、尊重、责任心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创新类课程,难以满足新的形势需要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发展是二十世纪末以后的事情,专业课程更多是参考历史较长的高校本科学前专业课程而构建的,普遍而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基本沿袭传统而设置,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三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法”,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等课程,而学前教育领域一些最新开发的课程,如幼儿教师人文素养、幼儿教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幼儿教育与社区环境、0~3岁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因专业教学的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再加上新课程需要教师尽快地成熟教材,准确把握内容要点,所以普遍按传统“三学”及“五大领域教学”再加“游戏、活动”等课程设计教学。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显然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师应有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难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专业核心能力中欠缺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的特别培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幼儿尚处于发育期,他们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比较弱,更需要教师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发现他们出现的细小问题,并能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特别是生活方面的观察与照料,这是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要求。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专业的学生自身年龄小,许多还是独生子女,走进幼儿园的时间有限,零距离观察幼儿、与幼儿直接沟通的机会很少,很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沟通,主要基于他们自发对幼儿的喜爱。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设计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时,积极主动形式多样,容易得到孩子们的接纳和喜欢,幼儿园也比较认可,但在生活照料、针对幼儿个别学习活动时,很多同学就不知如何动手,特别是面对个性强的孩子更不知如何进行沟通管理。这些现象恰恰反映出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重教育,轻保育,重集体,轻个体”的不平衡问题。
(四)专业教师素质结构不能适应专业标准的要求,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绝大部分为近年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上也认真投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由于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园实践背景,在教学上讲专业理论比较深入,但在联系幼儿园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性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开展幼教实践活动方面,缺乏亲身感受性的教学经验,常常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按照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样一长一短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急需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的是全科幼儿教师,他们不仅要充分了解“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但目前承担这些技能课的教师普遍是本专业技能较强,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非常欠缺,因而开展教学时不能将学前教育特点与才艺技能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必须把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首先确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为本、师德为先是对其职业的特别要求。幼儿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就是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够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为此,第一,强化入学专业教育,利用多种形式使新生懂得,学前教育作为人生开端的教育,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等一生的发展起着全面奠基的作用,形成初步的专业理念。第二,通过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学等课程,强化师德理念与职业理想追求,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社会现象分析、深入教育机构实际观察、个人道德践行直接体验等,促使个人行为修养的不断提高。第三,强化专业实践类活动,扩展加大见习、实训、调研、实习,借助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对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全面认识,解决学生思想上由单纯喜爱孩子到理性认识学前教育职业理念的转变,形成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热爱。
(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切实处理好必需、够用、拓展的相互关系
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幼儿园教师是许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但参考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总学时的设计要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新要求,需要我们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理念、新思维,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以不同形式完善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增设必要的自主选修课,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或非专业课程,利用通识课、公选课、讲座课等平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课程,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第二,针对沿用传统课程过多、缺乏创新这一问题,应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与幼儿园一起研发新课程,特别是优先考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一些课程内容并将其成果运用于课堂;第三,坚持专业理论课“必要、够用”的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实时优化课程设置,该增设的一定增设,该删减的一定删减,构建较为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
(三)遵循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提升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的专业能力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科学的规律,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遵循这些规律,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保教结合”的整体概念,即“保”和“教”是教育整体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会对幼儿产生不同影响。保育是教育的基础,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教育。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以培养专任教师需要的知识、能力为主,学生普遍对幼儿保育知识了解不够,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能力更是缺乏,按照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面精通保育和教育工作,以专业行动践行保教结合的原则。因此需要,第一,在目前开设的“学前儿童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游戏活动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保育知识的渗透,并且最终要体现在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实践教学环节,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幼儿一日生活观察,向保育员或生活教师学习观察、保育技巧。逐步尝试熟悉幼儿,与孩子们沟通,协助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生活管理。第三,部署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专题社会调查,进入城市、农村社区了解各类幼教机构保教结合的现状,从而直观感受保育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进行分析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内培外聘,加强“双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发挥好“双师”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全科”特点,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各类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第一,可以借鉴许多院校的做法,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幼儿园实践,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备课、教学(听课)活动,并将深入幼儿园作为对教师的一项制度要求,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第二,从现有教师中进行转型培养,选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才艺技能基础的青年教师到区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业进修培训,安排他们参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使他们成长为熟悉专业的技能教师。第三,与各类幼教机构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幼儿教师参与专业教学,举办专题讲座、讲授课程相关内容、开展实践课程指导等,用他们的所长弥补自身的不足。第四,建立与其他基础教育学院、少儿活动中心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艺术类社团的指导教师,共享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类才艺教师在学前教育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优质的学前教育,急需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我们必须适应形势需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南,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学前教育专业打造成为社会输送“理念新、懂理论、技能强、有特长”的专业化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基地。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重点课题项目 ZD1202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7)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1.1音乐教育脱离幼儿园实际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培养能在幼儿园动手动脑的教师,能积极影响幼儿发展的师资。音乐教育上也应针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适合于幼儿园和幼儿音乐素养和技能。但是,不少学前专业的课程脱离幼教实际,未考虑和充分考虑幼儿园和幼儿实际,部分课程的观念、内容陈旧,使用教材往往是音乐专业教材,缺乏“专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材。”[3];学习的歌曲往往不是幼儿所喜欢的,缺乏与幼教实际相联系的课程与教材。音乐教师多数从音乐院校及音乐专业毕业,缺乏与幼儿园的联系和活动,音乐教师对幼儿园及幼儿的特点了解不够,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仍然沿袭过去的传统,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4]
1.2音乐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任务繁重
自高校扩招以来,各高校学生数不断增加,导致高校师资紧缺,音乐教师也普遍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迅速发展,学生数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出现普遍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课问题,不少音乐教师成为全能教师,只要涉及音乐有关的课程都能上,都必须上,而不考虑音乐教师的专长。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导致音乐教师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周课时达到20多节,天天忙于上课;加上学生人数多,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个别指导大大减少。
1.3教学时数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一般为40~60人,音乐有关的课程有乐理、钢琴、声乐等课程,每周的课时量为2-4节,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一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难度大、任务重。教学基本只能完成基本的任务,学生巩固练习、教师个别指导都显得很困难。在笔者的钢琴教学中,这一问题显得更为尖锐,只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就比较少;加上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有的学生到大学才第一次接触钢琴,使学生的钢琴进步缓慢,甚至个别学生对钢琴演奏中的手怎么放多次教学都弄不清楚。
2问题解决的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干扰和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从事教师工作后不能很好对幼儿实施有关的教育。为此,需要认真地思考,积极地行动,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2.1加强学生入学面试环节,择优选择良好生源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需要唱唱跳跳,对幼儿实施美育,培养幼儿的美感;同时也通过音乐吸引孩子和教育孩子。面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了挑选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使学生适应学前教育本科教育的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行入学面试的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除了统一高考的文化课成绩以外,还应该增加音乐、舞蹈方面的面试,考察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入学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起点。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发展之前,学前教育专业是不太受家庭和学生青睐的,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后往往想转专业;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发展之后,情况就反过来了,许多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和转入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说在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大好的时机下,增加面试环节是极为有利的。
2.2联系幼儿园和幼儿实际,加强音乐教育针对性
在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课程的总体设计上要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要积极联系幼儿园,对幼儿园进行考察和调研,了解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基于幼儿园的实际与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设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以培养适合于幼儿教育实际的幼教师资。针对音乐教师对幼儿园及幼儿了解的缺乏,建立音乐教师联系幼儿园的制度。使音乐教师深入幼儿园,深入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使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中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改革。
2.3增加音乐教师数量,控制师生比
学校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想方设法引进高质量的师资,分门别类引进不同专业特长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师数量增长的同时,促进教师专门化的实现,音乐教师根据专长,选择一门课程进行专门化的教学和研究。在引进教师的同时,要控制师生比的增长,减缓扩招的步伐,使有限的教师资源良好而又充分地发挥作用。
2.4适当增加课时,增加课外练习和实践
学校应该对学前教育进行认真研究,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适当增加音乐教育相关的课时数。针对幼儿园实际需要的音乐教育课程应加大课时数,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但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时数是有限的,开设的课程也比较多,音乐教育增加课时必然是有限的。为此,学前教育专业可增加课外练习和实践的时间,学校充分开放资源设备,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和练习,积极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技能的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文娱表演,在实践中促进音乐技能的发展。在这些联系和实践活动中,组织教师定期检查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质量 家庭教育 评价
一、引言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幼儿教师的数量呈现出不断翻涨的局面。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质量的提高紧密相关,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
要提升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基本功,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的观察能力培养。教师应对幼儿有良好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这也是科学合理设计幼儿教学和课程的重点。在观察的时候,幼儿教师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实践训练中的观察经验。在观察幼儿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对待幼儿要细心,并且有恒心做好观察。因此,对幼儿的良好观察能力,是提高幼儿教师业务能力的体现,也体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认识的依据。
其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谈话能力。和幼儿交谈,是师生间的重要交流方式,这种语言上的沟通能够使教师了解幼儿,引导幼儿学习和提高智力。教师在谈话方面应侧重技巧,不可太过严厉对待幼儿,要了解幼儿的需求。选择平等交流的方式,理解和尊重幼儿的需求。
再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在目前的一些学前教育课程方面,很多课程在设计上都适合普通的幼儿学习,而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安排教学,而且应重视如何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而创造性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设计。从课程上的“教什么”向实际课堂上的“怎么教”和“如何教”转变。
三、学前教育的课程质量分析
幼儿课程的质量提高对学前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应调整学前教育的科学课程结构,确定合理、科学的学前课程,且要保证学前课程不是定向化的,避免出现小学化和作业化。目前,有一些学前班以及幼儿园,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上,逐渐呈现出标榜小学化的倾向,或者利用更多的家庭作业不断地实行知识化的倾向。这种教育教学模式非常不可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得学前教育的课程变得更加不协调,不能和幼儿的天性相结合,在促进幼儿智力和兴趣发展方面,有一定的阻碍性。我们知道,学前教育课程应和幼儿的生活和教育相结合,在自然行动中逐渐起到对幼儿的良好作用,使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变得更加活泼、热爱学习。
因此,学前教育的课程质量应朝向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倾向发展,让幼儿的好玩天性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增强,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在行动中不断学习和发展。在课程的质量上,应不断提高实际引导作用,使课程更加贴近、适应幼儿的天性,符合幼儿自身的需要。在学前课程的质量上,也就是让幼儿做事,让幼儿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接受一些力所能及的、可以感受到很大乐趣的事情,重在参与,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等能力。
四、善于开发和利用家庭教育促进学前教育质量
我国有关幼儿园的教育发展纲要,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规定了幼儿园应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使之能够良好地利用各种资源,让幼儿的学前教育质量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家庭教育应和幼儿园共同将幼儿的学前教育发展提高上去,两者应密切合作,相互促进和影响。由于家庭教育是幼儿第一个关系最近的教育场所,同时也是幼儿在学前教育成长中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其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好坏。
因此,应重视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保证家庭教育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幼儿教师应善于和家长联系,加强和幼儿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学校的表现,而家长也要向教师说明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使得教师和家长及时地了解幼儿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学前教育质量提高。教师应详细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将幼儿园的科学学前教育理念向家长宣传,使得家长理解学校,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手段。
这样,教师和家长一道,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提高幼儿的学前教育质量,帮助幼儿开发大脑智力,同时对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促进和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教师应积极地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将家庭教育资源的合理方法应用到学前教育上来,使得家庭教育能够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理和观察探索能力,促进幼儿科学意识的提高。
五、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价
学前教育评价应就课程的内容进行科学评价,其评价包含着诸多的因素,一般学前教育课程评价都是根据学前教育的课程特点进行的,要按照其组成的要素进行评价,然后通过不同的收集以及系统资料评价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在评价过程中,学前教育应将课程前、课程中以及课程后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机的联系,力求能够科学、系统地对学前教育进行课程评价。
幼儿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前做好相关准备,保证教学的质量,了解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特性选择有利于其发展的课程,然后按照学前课程的标准知识进行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有关知识和内容,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给幼儿。教师在教学前,应仔细钻研教学的大纲,选择利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程度,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活动。
在教学前,教师应吃透教材,将教材的内容烂熟于心,充分在课程上向幼儿讲解和发挥,然后教师在课后的教学中,应照顾到幼儿的不同水平,个性化地给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幼儿去思考,尤其是要重视幼儿对课程学习的效果,有没有将课程内容记住。同时,还要对幼儿开展复习课程,巩固已学知识。
在课程评价上,应注重对教师的课程评价,尤其是对教学态度和教学目的的评价,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具体来说,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评价主要在于评价教师有没有充分备课,在课程的讲解上是否认真。其次,在学前教育以及课程的改革中有没有自己的创新教学方法,有没有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学习,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在教学目的上,教师应重视学前教育的教学大纲,在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应幼儿发展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还要确定幼儿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切合实际,是否针对幼儿的具体学习环境和学习特点而制定。同时,还要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加以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是不是可执行和具体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对于学前教育的课后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价,看其讲解是不是生动有趣,有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启发。然后在课后评价中,重视学生对不懂的问题的反馈情况,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前教育事业一定要重视起来,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在评价学前教育教学方面一定要科学、客观,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及时地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使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更为关注,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有巨大的影响。此外,学前美术教育有利于我国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现阶段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了改革,并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就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所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不足的措施作分析,希望对解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现状
1.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还停留在高考制度之中,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十分看重,而忽视了对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艺术类课本成为摆设。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艺术类课程,学生对于艺术类课程一无所知。在高校的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考察,学生长期只注重对文化理论课的学习,对艺术课严重缺乏了解。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给学前美术教育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2.部分美术教学与幼儿园实际需求不符。学前教育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参考。在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中,一些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使教学没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不符合当下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能力的需求。因此,很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不能够完成较好的美术活动课,造成只会画,不会教的情况。3.重技能、轻实践、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很多教师重视绘画技能,忽视学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作用。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顾着上完课程,没有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这种现状的存在让学生对美术教育提不起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美术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综合性儿童实用美术能力的掌握。
二、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完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弄清楚幼儿园到底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学生,我们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要和幼儿园需求吻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只注重理论的讲解,甚至还会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术类别考试,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靠自己的主观意志教学,应该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了解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同时,高校学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正常开展。2.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师的主要来源,基础教师在学前教育的培养中不仅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锻炼,还可以体现师范教学的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其发展的好坏对学前教育的开展有决定性作用,这对美术教育教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任职教师应该就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课程以及学习的目标做详细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教学的教材,让学生易于理解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做明确规定,制定学生发展的方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3.充分利用新型材料与工具。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科学技术也得到有效发展。在高校学前教育中,新型材料和工具的出现,给高校学前美术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求高校学前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型的材料与工具,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造方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全面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深入开展,加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改革进程。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尤为关注,其中,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做到全面改革,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针对我国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使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积极影响,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正面意义,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王小鹤.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
[3]张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
[关键词]专业认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079-01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幼儿数量的增加,园所数量的增加,需要幼儿教师的数量也会大大的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说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路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认同这个专业对工作以后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
龙宇(2016)认为专业认同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接纳水平,对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識接纳水平,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一到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总共有200人,男生11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189人,占总人数的94.5%。在调查中,大一学生为63人,占总人数的31.5%,大二学生有49人,占总人数的24.5%;大三学生为46人,占总人数的23%,大四学生为17人,占总人数的8.5%;研究生为25人,占总人数的12.5%。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专业认同已有的研究,结合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编制《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考查被调查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看法的信息,问卷由20道题构成,分为三个维度: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以及专业行为。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的20个问题的Alpha值为0.866。经过题总相关分析,删题后检测的Alpha值为0.881,问卷信度较好,可以继续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针对本问卷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各因素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18~0.924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同时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方差分析显示,Sig值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都小于0.05,表明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经过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在专业认识上,大一、大二没有大四和研究生的认识度高,大三没有大四的认识度高,可能是由于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不久,对本专业知之甚少,大二对专业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四和研究生则经过了多年专业的学习,对专业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在专业情感上,大二没有大一、大四和研究生专业情感度高,大三没有大四情感度高。大一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对专业有着好奇的心理,想要进一步去学习。而经过一年、两年的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可能比较枯燥难学,他们可能认为这些理论课的学习对以后当幼儿教师实用价值不大,抱着“得过且过”的懈怠心态。研究生的情感度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想要深入地学习,对专业有好的评价,对专业的前景看好。
二、教育建议
(一)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其学习动机越高,专业认同感也越强。学校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例如应该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为以后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二)学校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理论、技能和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三)国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鼓励
应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学前教育,同时国家应对学前教育事业支持和鼓励,引发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同时,也应加大投资力度,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从而增强这一职业的吸引力。
作者:吕家欣
关键词: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05-02
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同时强调了幼儿教师有助于幼儿发展。幼儿教师不仅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育活动。高等院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深入思考和分析研究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又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学前教育的专科层次人才。
一、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 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计
1、确定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教育理念,熟悉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系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及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他们需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活动,能够合理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是对幼儿教师在幼教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应该使用具有生活化、幼儿化等特点的教学语言,而不是生硬的课本式语言。
2、调整专业课程,强化人才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要关注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根据幼儿园对幼儿师资的实际需求,现有的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应增加幼教教育专业方面的课程,强化专科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故事、游戏和歌曲丰富课堂,必须会熟练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用简单易学的简笔画和规范美观的板书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的定位
1、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在社区从事学前教育及社会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规格
学习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得到学前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开发,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包括:
(1)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素质结构要求
①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的基本理论,具备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具有健康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爱心、耐心、细心等优良品质,能够为人师表。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情绪稳定,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能力结构要求
①具备知识更新能力;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②掌握基本的婴幼儿身心保健知识,能够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婴幼儿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具备从事育婴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③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具备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能够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
④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3)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知识结构要求
①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②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实战经验,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③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理解幼儿心理。
二、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采用优化整体设计
1、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推进整体实践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研究入手,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系统研究、了解有关专业和课程实践思路,提出总体设计主要指标,优化三年制专科教学内容和课程系列,设计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框架。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行政法规,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系列课程和课程设置,参照社会发展要求和毕业生聘用单位的人才培养具体要求和期望,用全面统筹、系统整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和内容,追求整体优化的目标。
2、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追求整体效果
幼儿教师必须在职前能够获得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全面的知识,是一种深厚又广博的知识,而不仅仅拘泥于学前教育教学所用的知识,同时通过设置合理有效的专业课程,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很好地了解人类、教育、社会和个体的演变发展过程,从能够生态学角度观察、认识、了解幼儿,并能通过对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的制定,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幼儿。
(二)校园共育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关键词:学前教育;就业能力;途径
中央于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学前教育纳入其中,由此,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得到深化,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衡量幼儿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现阶段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成为幼儿园教师后的综合素质。因此,研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1.目前学前教育学生已具备的就业能力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幼儿园管理等课程。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有:视唱练耳、舞蹈、声乐、钢琴、书法和教师口语等。
2.学前教育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1)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工作。(2)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够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3)和幼儿的沟通能力较弱。(4)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较弱,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5)和家长的沟通能力较弱。
二、学前教育学生出现就业问题的原因
据调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出现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一现象。目前高校培养学前教育学生时,大多数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正因如此,导致学前教育学生很难适应幼儿园工作,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时接受的理论教学相对死板、范围狭窄,学生并没有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充分,不能满足幼儿园的需求。因为单凭理论知识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状况,所以和幼儿的沟通能力较弱;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社会交往能力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所以和家长的沟通能力较弱。
三、高师学前教育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1.调整高校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
(1)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目前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离不开两方面:一是有关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众所周知,大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数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的,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而学前教育学生真正理解多少并应用到实践中去是一个未知数。据调查,学生并没有扎实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所以应该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学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以往的活动设计都是凭借学生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的,这样往往会与幼儿的接受能力有一定偏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进行观摩,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观摩课堂有利于学前教育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基本技能课程的整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重点考虑的因素,换言之,基本的专业技能素质是学前教育学生在应聘时的敲门砖,然而,据调查,学生在大学中接受的基本技能学习虽然种类很多,但是由于技能掌握不熟练,毕业生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感到学习压力大,课程任务多,导致学生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状况,最后应付了事。如果我们把学前教育基本技能课程在前期基础课程之上做一个课程整合,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前教育地基本技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我们实行“三科一程”模式,指的是各科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将钢琴、视唱练耳以及边弹边唱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对技能扎实地掌握。(3)特色课程学习。当前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各有不同,有传统教学、蒙台梭利教育、双语特色教育、瑞吉欧教育和华德福教育等。为了使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多样化,学校应在原有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开设不同教育理念的特色课程作为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学习,因此提高个人特点及就业方向,打造核心竞争力。(4)增加实践活动。根据《幼儿教师就业能力访谈提纲》总结可以得出,大多数幼儿园在招聘时,往往喜欢拥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因为较多的实践经验能够加快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的适应,对幼儿心理变化及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增加实践活动对在校学生来说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开展“实践周活动”,每一周由不同的班级展开,进行幼儿园与大学的双向互动,在双向互动中对比学习,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5)就业方向指导。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辅导员工作机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在面临找工作时往往会出现迷茫、困惑等问题,由于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了解以及本身对未来的憧憬,导致教师介入帮助的必要性,教师应深入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帮助学生明确其就业方向和发展方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社会价值观。
2.加强校企合作
(1)加强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开展,改善教学模式,同时提高教学质量。(2)加强校企合作,可增进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熟悉程度,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3)加强校企合作,对企业选择实践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提高学校对于企业所缺少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增加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率。(4)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利用与用人单位合作这一途径,建立对接机制,提高学生对岗位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利用这一合作契机,深度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将其合理的部分整合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将用人单位优秀的文化与学前教育的文化理念相融合,为在校学前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校企结合为的就是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这样一来可以打消了企业对在校学生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这一顾虑,二来又能提升学生对工作的适应程度,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文章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校外见习、校内外技能培训等途径,提升其综合就业及创业能力。高师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体教职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探索,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逐步地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真正的达到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李佳新 白硕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