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09:40: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移动通信的发展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第1篇

关键词:4G;移动通信技术;特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4G移动通信技术出现,是无线通信技术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一方面将3G与WLAN集于一体,能够快速传输高质量的数据、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另一方面能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通信服务的要求。通过对比,4G通信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4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我们所谓的4G,也就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只是一个通用的名称,是近些年全球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4G网络结构可分为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和应用网络层三层。其中,物理网络层可以提供接入及路由选择功能;中间环境层对网络服务质量进行映射;应用网络层主要负责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与应用网络层之间的诸多接口都是开放的,更易于下一步的发展和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提供给客户的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通信服务,并将其运行于多个频带,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包含诸多运营商、服务商。具体而言,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动化

4G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化,即是忽略人们的地理位置,实现了一种“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高速信息传递模式。重点是无线,距离也要更远,如果以基地台为圆心的话,传输距离要超过10km。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已决定了其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地位,传输距离更远,意味着其建设的进度要更加快速。

(二)宽带化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宽带化是对用户特殊业务需求的满足,包括视频业务以及流媒体等业务。之前2G和3G网络已部分解决了用户的语音需求以及数据传输应用,而在4G网络中最能体现其宽带化的是视频应用。尽管3G已经向视频宽带逐步发展,但是其发展能力有限,本质上并无太大变动,如果用户过多,就会导致宽带拥堵现象。4G移动通信技术的带宽、频谱利用率以及吞吐量都要数倍于3G移动网络。

(三)IP化

4G移动通信技术另一特征就是IP化,也就是说能够支持IP协议。具体而言,是以IP协议为基础的网络世界,任何一个使用者均拥有一个专属的号码,在任何地方都能利用4G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网络。

(四)融合化

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无线技术在NGN架构下进行融合和共存,各种无线技术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多层次的无线网络环境。

(五)灵活性

4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智能化技术,使得其能够自适应的对资源进行配置和优化,可以对通信过程中发生的业务流程进行处理,以确保通信数据量的要求。

(六)兼容性

4G移动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全球统一,是一个全球服务标准,使得所有的移动通信服务商的用户都可以接入4G服务,客户拥有一部手机即可在全球任何地方实现通信功能。

(七)层叠系统

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项重要特征是其层叠系统,也就是说需要同时使用两个离散频谱,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实现1Gbps的峰值速率,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带宽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其在小于3GHz的频段分配10MHz连续频谱是无法实现的,而且在高频段无法实现无缝全域覆盖以及高速移动,所以需要同时使用一部分小于3GHz的频谱。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4G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运营商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现阶段,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4G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统一世界通信制式

虽然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兼容性要远远超过3G移动通信系统,但是仍然需要面对全球范围内通信制式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世界各大通信厂商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二)如何提高系统容量

4G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超高的传输速度。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受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4G系统超高速传输仍然只能在理想状态下实现。未来能否大幅度提升通信系统容量,将是制约4G通信系统传输速度的关键所在。

(三)如何保证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更新速度

目前,全球通常的无线基础设施主要是面向3G移动通信系统建立的,虽然4G已经初步解决了与3G的兼容问题,但是仍然需要面对现有网络设施的更新问题。如果网络设施更新速度得不到保证,将极大地延后4G通信系统的应用,这些问题大多集中在移动通信网络IP问题,以及4G网络通信标准协议问题等。针对我国存在着庞大的3G和2G网络的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及方法,对现有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这将是摆在我们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之前的首要问题。

三、4G移动通信技术的展望

数据统计调查显示,全球的移动通信用户终端数量高达四十五亿,占地球总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三,移动通信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的更加简易和便捷。纵观移动通信的发展史,3G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了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未来的4G移动通信技术将使得高速数据传输的更快,让可视化、多元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4G移动通信技术和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以及人与网络之间的关系。毫不夸张的说,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将真正的步入无线互联时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有关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4G通信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伴随着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不久的将来人与人之间通信的主要方式,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对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峰.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信息,2008(26).

[2]李平,申艳秋,王雪.Femtocell技术及网络结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第2篇

当今信息发展十分迅猛,移动通信也进入到4G时期,对比来讲,4G移动通信技术更加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使人们能够在任意地点创建无线网络平台,接受畅爽的网络服务,同时让宽带变得可以随意接入。4G移动通信技术不但提供了高速的网络环境,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跟踪定位、获取数据以及采集数据,无线远程控制,成为了多功能的宽带移动多媒体信息体系。

【关键词】4G 移动通信 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经过2G、3G,已经到达了4G阶段,这不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也反映出移动通信信息发展的非常迅速。身为通信行业,一定要具备长远目标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谁获得了技术的先机,谁就可以在市场的竞争领域里独占鳌头,所以,移动通信技术在更新以及升级过程中,需要一直将当前通信技术的优势、劣势分析清楚,预测并提出更富发展性的改进方式。4G移动通信技术属于3G版的升级,在传输的速度上更快,技术保障更为可靠,智能构造设定更富有人性化,4G开辟了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

1 4G移动通信技术

1.1 OFDM

OFDM也就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来讲,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OFDM具有很多的技术优势,能够将信号波形之间的干扰消除或者减少,对多径衰落以及多普勒频不敏锐,提升了频谱的使用率。适合高速传输数据,较强的抗衰落能力,以及较强的抗码间感染能力。

1.2 智能天线和多入多出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具备了阻碍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和数字波束调整的智能功能,被认定是此后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智能天线通过波束可以在空间范围内阻碍交互干扰,加大特殊范畴内想要获取的信号,这样的技术不但可以提升信号质量,还可以加大传输容量。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无线基站端运用天线以及无限收发信机来完成射频信号的接收与传输。并且,透过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所有天线链路上所接收的信号通过相应的算法进行合并。当前智能天线的运行方式大致有两类:全自适应方式和源于预多波束的波束互换方式。

移动通信中的多径传播给通信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通信链路两处都运用了不同天线,发端把信源输出的串行码流转成多路并行的子码流,分别透过各自的发射天线阵元进行同频、同时的发送,接收方就运用多径引发的不同接收天线上信号的不相容性通过混合新号里脱离估算出原始的子码流,这也可以说是频带资源的反复使用,让频谱利用率以及链路可靠性明显提升。

1.3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也被称之为SDR,是把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通过通用硬件平台,运用软件加载的方法体现不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个开放式构造的技术。而中心思想是让宽带模数转换器以及数模转换器等较为先进的模块尽量贴近射频天线的标准,尽量更多的通过软件来规定无线功能。它的软件系统包含了不同无线信令的规定以及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信号纠错编码软件、信源编码软件等等。软件无线电技术大多涉及DSPH、FPGA、DSP等等。

1.4 源于IP的核心网技术

4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是一个源于整个IP的网络,能够完成各自网络之间的无缝互联。核心网独立在各类具体的无线接入方案,可以供应端到端的IP业务,可以和已经具备的核心网以及PSTN进行兼容。核心网具备了开放结构,可以让各类接口接到核心网里,并且核心网可以将业务、传输、控制区分开。使用IP之后,所运用的无线接入方法以及协议与核心网络协议、链路层都是分开独立的。在4G通信系统里会取缔IPv4协议,主要运用全分组形式IPv6技术。

2 4G给客户带来的全新体验

为了可以让3G顺利过渡到4G,3GPP组织规定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目标是完成更高的数据速率、更少的时延、更小的成本、更大的系统容量和全新的覆盖范围。长期演进标准是目前全球大多通信系统、研究部门、设备厂家乃至通信运营商会选择迈向4G发展的演进技术。

4G牌照发放半年以来,中国移动公布了中移动4G发展的最新数据:商用半年来,中移动4G用户数突破了650万。可是,如果依照“土豪动”7亿用户总量来计算,4G用户占比还不足1%。虽然目前4G用户比例较低,可是4G前景很好很强大。透过最新的“移动市场报告”可以预测,到2019年底,我国LTE用户数量会超过7亿,也就是说,全球每4名LTE用户中,就有1名是中国人。去年年底,国内活跃用户手机月均使用流量在150MB左右,而韩国已经到了2GB的惊人数据。据估算,到2019年,中国人均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15倍。也就是说,未来大家普通的月流量,都将以“G”为单位。

2.1 4G网络速率很快

当前,4G移动通信技术的速率已经超出了100Mbit/s,这个速率是当前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对于在3G中的上网、看电视、视频聊天这些已熟知的业务里,在4G时代却成为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感受,是超速的网络速度。通过互联网里下载一个容量为1G左右的软件到电脑,所需时间可能比通过移动硬盘拷贝到电脑的时间要快。不但如此,用户还能够通过4G设备给电脑、电视或者其他手机供应宽带路由的功能。

2.2 真正体现出沟通自由

4G通信能够为人们迎来真正的沟通自由,而且会彻底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4G手机能够供应性能较高的汇流媒体内容,而且透过应用程序变成个人身份鉴定设施。它能够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以及电视节目,进而变成合并广播以及通信的全新基础设备里的一个纽带。并且,4G还可以集成模式不同的无线通信,由无线局域网以及蓝牙等时能网络、信号、广播电视再到卫星通信,都能够任意由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2.3 终端功能更加富有复合化

身为功能庞大的无线通信技术,网络传输速度会超出有线宽带,也就是说,带宽的革新,使得互联网里的不同功能都可以转移到手机上。当前4G终端包含了4G高速网关和4G上网伴侣,他们能够把4G网络信号转变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都能够使用的Wi-Fi信号,在所有覆盖了4G的地区,都可以任意使用4G带给网民的无线乐趣。

3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交互性干扰有效控制了技术的发展

交互干扰有效控制技术属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技术,透过交互的形式,降低并减少通信设备相互间的影响,在不存在其他信息影响下真正确保了移动通信信号的稳定性,提升了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

3.2 引进多用户自由检测和识别技术

对于移动通信技术而言,多用户的存在是一项较大的挑战,多用户就会使得不同干扰信号出现,会对原本的移动通信信号造成影响,从而对整体移动通话质量造成影响。当前,通过引进新的多用户的自由识别技术,透过多用户识别技术提高总基站的系统容量,提高原本的信息覆盖范畴,进而降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体部署、安排,在多用户识别技术的影响下,确保最后的通信信号和通信质量。

3.3 具有重构功能的自我愈合型网络技术

4G移动通信技术在运转时可以通过智能处理器里的智能化处理节点对故障和基站超载进行分析,在4G移动通信技术里,引进了源于问答方式的特殊问答装备,可以对智能处理器里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最后实现自动排除网络断裂以及网络移动故障等不正常状况,来达到保持通信稳定的目的。

3.4 无线电接收器实现无线功能的稳定化

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最应当关注的就是将移动设备节能做好,并且将无线电自动接收技术进行引进,整体接收是通过嵌入式的无线电方式,大大降低了技术损耗。能耗的降低达到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

3.5 无线接入的RAN技术

4G移动通信技术取缔3G移动通信技术的原因是,4G具备了高速、大容量的良好性能,而且造价投资非常经济。4G通信技术的RAN技术会向着电路互换以及设备分集方向前进,可以在RAN技术的提供下让3G、4G、固网之间实现漫游交叉,并且可以作用到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中,形成更好的性能。

4 结束语

4G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我国最好的通信技术,具备了更加安全、快速、智能的特点。能够让移动通信的智能实现互联互通,加快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身为通信行业,一定要具有危机意识和远观意识,紧随时代的脚步,掌控全球先进通信技术,加快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向着更高层次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茹芳.浅析4G移动通信技术的要点和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2013(01).

[2]张玉龙,李志峰,赵勋.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展望[J].信息通信,2013(01).

[3]孔丽南,刘云松.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4]陈明怿.4G移动通信终端关键技术之若干问题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

第3篇

本文首先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过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开发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移动通信技术;GPRS

一、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Internet与网络的迅速普及应用,并向家庭领域不断扩展,使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3C)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嵌入式系统再度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未来嵌入式系统有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嵌入式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求嵌入式系统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需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包支持。目前很多厂商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主推系统的同时,将开发环境也作为重点推广。比如三星在推广Arm7,Arm9芯片的同时还提供开发板和版及支持包(BSP),而WindowCE在主推系统时也提供Embedded VC++作为开发工具,还有Vxworks的Tonado开发环境,DeltaOS的Limda编译环境等等都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当然,这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成熟、带宽的提高日益提高,使得以往单一功能的设备如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功能不再单一,结构更加复杂。这就要求芯片设计厂商在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功能,为了满足应用功能的升级,设计师们一方面采用更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如32位、64位RISC芯片或信号处理器DSP增强处理能力,同时增加功能接口,如USB,扩展总线类型,如CAN BUS,加强对多媒体、图形等的处理,逐步实施片上系统(SOC)的概念。软件方面采用实时多任务编程技术和交叉开发工具技术来控制功能复杂性,简化应用程序设计、保障软件质量和缩短开发周期。

网络互联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的嵌入式设备为了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硬件上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接口。传统的单片机对于网络支持不足,而新一代的嵌入式处理器已经开始内嵌网络接口,除了支持TCP/IP协议,还有的支持IEEE1394、USB、CAN、Bluetooth或IrDA通信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软件和物理层驱动软件。软件方面系统内核支持网络模块,甚至可以在设备上嵌入Web浏览器,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用各种设备上网。

精简系统内核、算法,降低功耗和软硬件成本:未来的嵌入式产品是软硬件紧密结合的设备,为了减低功耗和成本,需要设计者尽量精简系统内核,只保留和系统功能紧密相关的软硬件,利用最低的资源实现最适当的功能,这就要求设计者选用最佳的编程模型和不断改进算法,优化编译器性能。因此,既要软件人员有丰富的硬件知识,又需要发展先进嵌入式软件技术,如Java、Web和WAP等。

提供友好的多媒体人机界面:嵌入式设备能与用户亲密接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能提供非常友好的用户界面。图像界面,灵活的控制方式,使得人们感觉嵌入式设备就像是一个熟悉的老朋友。这方面的要求使得嵌入式软件设计者要在图形界面,多媒体技术上痛下苦功。手写文字输入、语音拨号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彩色图形、图像都会使使用者获得自由的感受。目前一些先进的 PDA 在显示屏幕上已实现汉字写入、短消息语音,但一般的嵌入式设备距离这个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GPRS 接入Internet模型设计

下面我们以S3C2410芯片为例介绍嵌入式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

传统的GSM网络仅能9.6Kbit/s速率的数据传输业务,这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构架在传统GSM网络之上的一种标准化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它可以提供高达115kbit/s速率的分组数据业务,从而使得包括图片、话音和视频的多媒体业务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成为现实。

随着桌面计算与嵌入式计算的逐渐融合,所有的嵌入式消费设备和智能应用形式都有接人Internet的需求。与PC采用有线方式接入Internet不同,嵌入式设备大都具有分散性和移动性,不适合以有线方式接人。相应地,运用GPRS技术实现嵌入式设备的Internet无线接入开始为人们重视并成为当前嵌入式开发者的新课题。本文针对这一课题,采用S3C2410微处理器和MC35T GPRS无线通信模块构建了――嵌入式Internet接人平台。

1.S3C2410芯片

S3C2410 芯片基于ARM920T内核,采用五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提供1.1MIPS/MHz的性能,是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硬宏单元。ARM920T具有全性能的MMU、指令和数据Cache以及高速AMBA总线接口。

2.MC35T通信模块

MC35T是一款支持GPRSC lass8的高速无线通信终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该模块是GPRS的B类通信模块,支持语音通讯,具有GPRS, USSD和CSD三种数据传输方式以及SMS和Fax功能。MC35T具有40引脚的ZIF连接器,整合了电源接口、电池接口、RS232接口、SIM卡接口、语音接口以及控制信号接口。工作电压为3.3伏-4.8伏,典型电压为4.2伏,最大工作电流为2安。模块可以工作在EGSM900和GSM 1800两个频段。工作于EGSM900频段时功耗为2瓦,工作于GSM 1800频段时功耗为1瓦。可利用AT指令进行控制。

3.硬件实现

采用 S3C2410处理器可构成通用嵌入式系统,在此基础上扩充MC35T GPRS无线通信模块即可形成嵌入式Internet接人平台。

嵌入式系统与Internet建立连接后,两者之间收发数据主要经过三个阶段:S3C2410与MC35T的通信;MC35T与GPRS网络的通信;GPRS网络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S3C2410与MC35T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串口完成,MC35T接线方式如图所示。

4.软件设计

与处理器无关的代码包含了uC/OS-II 的系统函数,移植时只要将uC/OS-II. C 文件包含在自己的项目中,即可将uC/OS-II 中所有与MCU 无关的代码包含到移植的代码中。

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包含了对各种不同类型MCU的支持,需要根据自己的MCU 对这部分进行修改,笔者使用的是ADS2.0 编译器,uC/OS-II 的移植与三个文件相关:处理器相关C 文件(OS_CPU.H, OS_CPU_C.C和汇编文件(OS_CPU_A ASM)。

(1)修改OS_CPU.H

编译器相关数据类型的设定

①用#define 语句定义两个宏开关中断,具体实现为:

#define OS_ENTER_CRITICAL()EA=0 // 关中断

#define OS_EXIT_CRITICAL() EA=1 //开中断

②根据堆栈的方向定义OS_STK_GROWTH。

#define OS_STK_GROWTH 1 // 堆栈从上向下递增。

虽然ARM处理器核对于两种方式均支持,但ADS2.0的C 语言编译器仅支持一种方式,即从上往下生长,并且必须是满递减堆栈,所以OS_STK_GROWTH 的值为1

③OS_STK_SW()、 OSCtxSw()的移植

#define OS_TASK_SW() OSCtxSw()

uC/OS-II 从低优先级任务切换到高优先级任务时,通过执行OS_STK_SW()模仿中断的产生,中断服务子程序的中断向量地址指向汇编语言函数OSCtxSw()。

(2)修改OS_CPU_C.C 和OS_CPU_A.ASM

uC/OS-II 的移植还要编写10个简单的C函数,包括6个和操作系统相关的函数和4个与处理器相关的函数。其中OSTaskStkInit()是必要的,其它9个函数必须声明,可以不加代码。在每个C 函数及其声明后标注reentrant关键字,使生成的代码支持函数可重入。

移植uIP 时不需要修改源代码,但是必须为串口编写驱动程序,移植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①在目录uip-0.9/下创建一个自己的目录,例如uip-0.9/2104/。

②把uip_arch.c文件从目录uip-0.9/unix/中复制到目录uip-0.9/2104中。

③把uipopt.h文件从目录uip-0.9/unix中复制到目录uip-0.9/2104 中,并对其修改,以满足系统需要。

④编写串口驱动程序和主控函数.

⑤编译源代码.

三、总结

总之,形式多样的嵌入式设备正努力把Internet连接到人们生活各个角落,中国嵌入式设备的潜在消费者数量将以亿为单位。如果说PC机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桌面软件的发展,那么嵌入式产品的广泛普及其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必将为嵌入式系统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无穷的推动力。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系

参考文献

[1]付小晶,贺建飚.嵌入式因特网技术及其发展[J].电子科技,2004,179(8):59-62.

[2] 姚洪智,郑雪峰等.基于CGI接口实现嵌入式系统远程控制[J]。微机发展,2004,14(9):7-13.

[3] 王庆刚,杨佃福等.GPRS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5:69-70.

第4篇

【论文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媒体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逾8亿,手机用户的增加无疑加快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说明移动通信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将加速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解构。

一、移动通信媒体已经成为“第五媒体”

媒介的定义是信息的一个载体,凡是能够把信息从一方传到另一方的工具、手段称之为媒介。商业媒介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大众的行销服务媒介必须是面对大众传播的,因此商业广告中的媒介指的是大众媒介;二是可控制性,投资行为的本质是以较少量的投入换取较大量的回馈,即是投资行为,在投资上必须具有可控制性;三是付费,商业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为商业性,所谓商业性的意义是媒体依赖广告为主要盈利来源,所以具有付费特征。

从以上媒介的定义和特征来看,移动通信媒体亦即手机媒体已经具备了媒介的所有要素,并且人们也已经普遍认可手机作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的地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媒体,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小众化、实时性、交互性、广容性、易检性等特点,已经对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中国,2005年以后,报纸业出现了整体不景气的情况。那么在手机媒体突然兴起的今天,会不会促成媒体结构新一轮的新陈代谢呢? 还有待检验。

二、移动通信媒体的特点

移动通信媒体亦即通常所说的手机媒体,可以理解为一种集网络和信息传播功能于一体,通过数据传输技术,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信息数字化,然后传输给广大用户的崭新媒体。无线网络的发展让手机同时具备了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几乎所有优点。而由于其介质手机的特点,手机媒体也具备兼容性、整合性、贴身性和便于互动,成为一种“带有体温的媒体”。它具备以下其他媒体无法抗衡的特点。

1、广泛性

早在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4亿,2010年10月更是突破了8亿,手机媒体的用户已经不仅仅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知识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人群,它已经向上扩展到65岁而向下延伸到15岁,手机几乎已经成为对应于每个活跃的社会元素的存在。几乎人手一终端,这是其他媒体不可能具备的。

2、覆盖性

手机网络在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实现覆盖,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甚至电梯、汽车、火车上。它的覆盖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媒体。

3、跟从性

“手机时代,人们在裸奔”。通过现行的基站,手机定位误差在200米,3G时代,误差可以缩小到10米。2010年1月13日,北京西城区西单商业街透露将考虑开设手机信息平台,只要进入西单地区,就可获得商场购物及相关打折信息等。

4、可统计性

“裸奔”的概念不只是地理上的,通过受众所用机型、话费、手机漫游情况、网页浏览状况,运营商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在此基础上丰富受众信息,建立详细的受众数据库,将为广告精准化营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即时互动性

广告投放效果将不再是盲目计算的。通过促销活动等吸引反馈的手段可以准确地计算。

6、可支付性

手机已经可以进行方便的小额的电子支付。而和金融业的融合,使其变身为下一代的支付方式,同时代替钱包和信用卡,从理论上讲也是可行的。

人们从广泛性和覆盖性意识到移动通信媒体的价值,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意识到手机媒体的更重要价值来源于它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而且,手机还具有随身性、反应速度、区域能力、互动能力等其他媒体很难具备的特征,更使其可以进行精准甚至一对一的传播。广告将不再是单一的你投我放模式,而是与营销紧密结合的交互式沟通过程。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降低,人们使用无线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国家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会加速这一潮流,手机广告的形式也将大大丰富。在互联网时代,Google、百度等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众多的媒体公司,而移动通信媒体时代的到来,又为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乃至终端机器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再次竞争的舞台。

三、移动通信媒体应该加强服务性

由于移动通信媒体所具有的优点,其在人群中的普及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我国手机用户突破8亿,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39.6%。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早期群发短信式的模式已经遇阻,应当意识到受众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及时的、对他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实践比较成功。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 DoCoMo于1999年2月22日推出数据业务I-MODE,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无线互联网服务。手机媒体研究的先行学者匡文波总结,它成功的关键是以内容为王:首先,它必须是新鲜的,即时更新;其次,它必须有深度;再次,应该鼓励用户多次访问;第四,用户应该能够看到这种用手机上网方式的好处。I-MODE结合日本国民心理,量身定做了各种娱乐业务吸引用户,重点提供了诸如漫画、游戏、图片下载和音乐等服务,结合对内容提供商的严格考核,保证了I-MODE业务内容的丰富化和个性化。而移动通信媒体还有一个与传统媒体非常大的不同,即它的发展非常依赖于技术的发展,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快的。

四、移动通信媒体业的博弈与发展

移动运营商进军手机媒体业务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它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独立WAP网站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矛盾。移动运营商并不甘心只做网络和渠道,而是要凭借自己在市场、用户、渠道、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力图整合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设备系统和终端制造商以及终端用户,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产业链。由此,移动运营商与报社、广电企业和WAP网站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加速我国在这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的脚步。在2010年1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通过一部机器,人们就可以完成日常所需的信息处理。手机体积或者屏幕面积会适度增大,而笔记本电脑等则会适度缩小,手机媒体也将正式进化为移动通信媒体。原本存在于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同时也意味着,移动通信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将加速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解构,仅仅是“第五媒体”的定位,恐怕已经不能准确评价它的价值了。

【参考文献】

[1] 张燕.释放创意:平衡数字技术的手机媒体.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第5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技术;4G;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0-0068-02

1 移动通信的定义

移动通信指的不是中国移动的通信业务,而是通信双方有一方或双方都不是静止的状态。移动通信包括了海上、陆地和空中的通信,它的接入方式和传输方式都是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无处不在和全球化,让任何移动的物体,包括并不限于用户随身配件,都成为通信服务的对象,使它有通信功能,能执行命令,验证和控制,并能在没有固定线路的地方也能找到网络,连通世界。

2 移动通信的发展

20世纪末,移动通信发展迅速,到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用户数。目前,中国、美国、日本占据了世界移动市场的前三位。中国的移动用户数超过了2.5亿,美国超过了1亿,日本为8 200万。其中日本的移动用户数于2 000年率先超过固定用户数,且成为世界第一个引入3G并开始商用的国家。到2012年为止日本有6 000万以上的3G用户使用移动电话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被广泛接受。3G使用户得到声、像、图、文并茂的多种业务体验,多媒体服务与应用将会得到广泛推广,但是在实际使用中,3G在速率、服务质量、无缝传输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研究报告《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简述》显示,中国即将迎来4G时代,但其用户反应却并不如预期理想。调查结果显示80%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对当前的3G移动网络速度并不满意,以至于降低了对4G网络的期待。4G只有带给用户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的体验,以更低的资费,更快的连接速率,更好的信号覆盖范围获取更多的手机渗透率,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让他们为4G时代的来临买单。

接下来就3G通信系统和4G通信系统进行进一步探讨。

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1G到2G,通信技术由模拟信号进入数字信号时代。从2G到现在正在过渡的3G,移动通信由窄带向宽带转变。3G业务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多媒体数据通信。以WCDMA为标志性技术的3G通信使用户能享受到最高2 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在这样的条件下,理论上,任何多媒体信号都能通过无线网络轻松的到达世界的另一端。这种技术能够通过有效的利用宽频带,不仅能顺畅的处理声音、图像数据、与互联网快速连接;此外WCDMA和MPEG-4技术结合起来还可以处理真实的动态图像,例如网络视频在手机这个移动终端上实现。网络传输速率不再是限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瓶颈,如何提供和使用各种新型应用才更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包括了怎样让无线网络更好的为人们服务而不是给人们带来骚扰,怎样让单个用户从网络海洋中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怎样能更方便的携带、使用各种佩戴型的网络终端,各种终端之间又是更好的自动协同工作等等。

3G在研究时期就是以能够提供更为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业务为目的,它的推广带动了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增强。由于3G网络能够提供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下载业务等,所以对3G终端而言,显示功能,摄像功能,储存空间各方面更强大的新产品都在不断推出。3G业务终端的变化日新月异,然而,以目前的3G系统提供的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却已经不能令人满意。在3G的普及过程中,从覆盖范围、通信质量、传输速率、稳定性等各方面,市场已经对移动通信系统提出更高的需求。

解决这些新的问题,移动通信技术迈向了4G时代。

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任务已经完成,而现阶段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3G过渡的时期,4G也崭露头角。

2.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通信技术是在传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4G基于移动蜂窝数据系统,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容纳WLAN,蜂窝部分提供广域移动性,而WLAN提供热点地区的高速业务,同时也包含家庭和办公室的个人LAN,这样能使得网络的传输速率更高。

4G最主要的一个进步表现在就是它无线传输的速率更快,不论用户是静止,低速移动还是在交通工具上高速移动,都比3G的传输速率高很多。下载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0 Mbps,是目前拨号上网的2 000倍。上传速度也可以达到20 Mbps。4G能更好地支持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4G网络可以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其传输质量和高清晰度的电视不相上下。虚拟三维高质量图像的传输使人们可以远距离观察托儿所的孩子,科学家从远处监视野生动物的生活,人们可以不出门看电影等。三维的声音、光线和气氛都可传到对端,再生现场情况,从而实现虚拟现实,让你感到身临其境。

4G的通信不仅仅是一个手机和网络之间的通信。在4G网络中,手机被赋予语音之外的其他功能,例如购物,支付等等。同时,其他的日常用品也可以成为终端。例如智能手表,眼镜等。某些移动的物体可以加入射频信号,使它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终端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

4G智能性更高,新的终端在操作上将更符合人们多种多样的使用需求,而不是简单机械的一些功能按键。它还可以通过软件、传感器,实现一些以前无法想象的功能。例如,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通信终端可以以信号的形式反馈给主人相应的信息,终端本身可以做出一些判断,来决定反馈信息的内容。或者,通信终端可以对主人的状况进行采集分析,帮助医生实现远程诊断。

4G系统比3G系统有着更好的全球漫游能力,以及开放接口能力。多种多样的终端兼容也是吸引人的一大亮点。4G的出色服务带动了多种通信终端的出现,例如,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这些通信终端让手机用户能够随心所欲的漫游,随时随地的享受高质量的通信。

在费用方面,4G解决了与3G的兼容性问题,这就使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降低了更新换代的门槛。同时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保证了4G部署起来更迅速;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可以在原3G系统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4G以极高的带宽将2G、3G、4G网络合一,扩大容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相应降低了用户费用。对于用户来说,按需求定制收费的方式更加灵活。

3 结 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信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的生活和网络已渐渐密不可分。未来的通信网络将更适合人性的需求,更充分利用人的感官及人工智能;用设备的智能补充人的能力;用更高的通信质量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孔丽南,刘云松.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第6篇

【关键词】 移动通信技术 4G 5G

一、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更是出现了井喷。不断增长的用户数,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从目前市场发展情况看,移动通信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张状态。但在移动用户数量分布不均匀的大中型城市以及规划不是很合理的小城镇中,会出现信号不佳,信道不能满足需求,频率资源有限,掉话率升高,阻塞率较大,导致移动的用户体验欠佳等情况。而多媒体技术与数据业务的发展对移动通信的依赖更明显,这些均要求移动通信的宽带通信能够有更强的宽带无线通信能力,更合理和更优的宽带通信配置。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在世界范围内呈现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特点;移动通信行业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并力争扩大市场的规模。移动通信生产发展迅猛,规模增大,能力增强,技术突飞猛进,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产业主体以外商独资或者中外合资为主。移动通信的生产仍然停留在零器件的组装和整机的安装时期。现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4G移动通信技术在世界范畴内都得到不错的发展,其中,欧洲品牌通信厂商发展较好的有: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等。这些欧洲品牌的通信厂商占据的国际移动通信市场份额较大,地位举足重轻。而亚太地区中,4G移动通信的研究开发在韩国和日本相对较早,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发展较晚,但由于其优良的访问速度,以及容量和带宽大,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更得到了用户的青睐。

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

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有:宽带化、综合化、多网融合、信息容量扩大化、自适应通信网络。

在宽带化方面,人们对带宽的需求是逐渐增长的,2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仅为9.6kbit/s,3G时代增长到2Mbit/s,而4G时代则是100Mbit/s,将要实现的5G时代是200Mbit/s,这些都说明移动通信技术的高宽带化。

而随着人们对于通信的要求不断增多,移动通信技术必须朝着综合化发展,接入核心网的方式由固定接入发展为无线本地接入和移动蜂窝接入。而无线通信协议则加速了无线数据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化和融合化。用户在使用移动通信时,不仅要求其满足通信和信息需求,更要求其能够提供娱乐等业务,这些要求归结体现为数据信息、语音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多媒体整合和多网融合。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为解决多用户问题,移动通信技术又呈现出信息容量扩大化。容量扩大化要求实现多用户的识别,同时能够实现智能动态分配资源的功能。因此,自适应通信网络也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

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G技术是目前的研究重点。5G技术全面商业使用,还需要经过技术研究、标准化及外场试验等。虽然,目前5G技术研究还在基础探讨阶段,但产业界和学术界均认为5G标准融合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回顾2G,3G时代,通信协议标准存在巨大的差异。而4G移动通信,核心网TD-LTE与LTE-FDD高度相似,无线传输也有较高的相似度。对于即将实现的5G时代,频谱的使用效率将会更高,系统架构与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通信标准将实现统一,媒体之间,移动终端之间以及各通信网络之间将实现无缝连接。无论是广播电视网络,还是蜂窝移动网络,或者卫星网和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甚至包括蓝牙,都能够集成为一体,真正实现无缝通信。届时,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性也将变得更高,网络能够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信道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网络利用率。并且,还将实现接口的开放、网络和协议共存的局面,兼容性将更优、更平滑。

五、结束语

移动通信技术自出现以来,在经历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G到4G之间的所需要的发展时间及发展效果来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日益迅猛。通信速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信容量提升也非常显著。但与人们的多媒体通信需求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有宽带化和综合化,以及融合化和容量扩大化。移动通信技术必将以“人的体验”作为核心发展方向,满足人们对于各媒体信息的宽带和速率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胡坚波.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J]. 世界电信, 2006, 19(1):40-43.

第7篇

关键词: 移动通信 Internet 无线数据 IMT-2000 智能网 网络融合

1前言

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是实现未来理想的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2.1无线数据——生机无限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目前,无线数据业务只占GSM网络全部业务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来的两年中这种状况将开始扭转,并大大改变。1999年以后,随着HSCSD、GPRS等新的高速数据解决方案显露峥嵘,并成为数据应用的新焦点,无线数据将成为运营商经营计划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它预示着未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1)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业务,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

在过去的十年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在迅速改变,人们更经常性地移动,职业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不分时间、地点访问很重要的信息。发生在用户身上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成为驱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2)因特网的影响

和通信的其他领域一样,无线数据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Internet。根据最近的研究,未来两年欧洲的因特网用户数量将翻一番。在我国,因特网用户的年增长率将高达300%,显然用户在运动中接入因特网的需求将会增长。

为了满足接入因特网的需求,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应运而生。WAP为将Internet的信息内容以及增值业务传送到移动终端提供了一种开放的通用标准,实现了IP与GSM网络的桥接,是一个为厂商提供加速市场增长、避免网络割接、保护运营商投资的标准,WAP确保任何与WAP兼容的GSM手机都能工作。

(3)数据速率的发展

GSM承载业务所提供的GSM数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9.6kbit/s。国际上1998年引入的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技术将实现57kbit/s的数据速率,对要求连续比特率和传输时延小的应用是理想的,如会议电视、电子邮件、远程接入企业的局域网和无线图像。1999年商用化的GPRS是第一个GSM分组数据应用,将实现超过100kbit/s的数据速率。对较短的“突发”类型业务是理想的,如信用卡认证、远程测量和远程事务处理。EDGE(增强数据速率GSM改进模式)使用修改过的GSM调制方式来实现超过300kbit/s的数据速率。EDGE会让 GSM运营商特别受益,他们不但可以赢得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经营执照,还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宽带数据业务。

2.2个人多媒体通信——网络演进的方向

对随时随地话音通信的追求使早期移动通信走向成功。移动通信的商业价值和用户市场得到了证明,全球移动市场以超凡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演进的下一阶段是向无线数据乃至个人移动多媒体转移,这一进展已经开始,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个人移动多媒体将根据地点为人们提供无法想像的、完善的个人业务和无线信息,将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个人多媒体世界里,话音邮件和电子邮件被传送到移动多媒体信箱中;短信将成为带有照片和视频内容的电子明信片;话音呼叫将与实时图像相结合,产生大量的可视移动电话,还将实现移动因特网和万维网浏览。像无线会议电视这样的应用将随处可见,电子商务将蓬勃开展。对于运动中的用户还有随时随地的各种信箱和娱乐服务。

3网络技术的宽带化

在电信业历史上,移动通信可能是技术和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业务、技术、市场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伴随着用户对数据、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发展,移动网络必然走向宽带化。

通过使用电话交换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70年代末诞生了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AMPS(北美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和TACS(全向通信系统)是三种主要的窄带模拟标准。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是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能够在他们所在的任何地方无线接收和拨打电话。

第二代系统引入了数字无线电技术,它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性,并为用户引入了无缝的国际漫游。今天世界市场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MMPS、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和IS95 CDMA等,均仍为窄带系统。

第三代移动系统,即IMT-2000,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宽带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2000年以后,窄带移动电话业务需求将依然很大,但随着Internet等高速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需求的驱动,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将逐步增长,而且就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无缝覆盖而言,宽带移动通信作为整个移动市场份额的子集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第三代系统预计在2002年投入商用。

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系统的变化并不像从第一代模拟网络到第二代数字网络那样存在重大的技术变迁。从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来讲,第二代系统将逐步子滑过渡到第三代系统,在此演进过程中,移动网络所能实现的数据速率逐步升级: GSM承载业务所能提供的数据速率为9.6kbit/s,1998年商用的HSCSD技术实现了57kbit/s的数据速率,1999年引入的GPRS将实现超过100kbit/s的数据速率,将在2000年引入的 EDGE技术可实现超过300kbit/s的数据速率。2001年后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统将能够在广域网上实现384kbit/s的数据速率,在办公室和家中还可以达到2Mbit/s。

第8篇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码分多址 IMT-2000

1 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 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 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

质量;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 MHz~2025 MHz,2110 MHz~2200 MHz(共230 MHz)

1980 MHz~2010 MHz,2170 MHz~2200 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 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 三种方案的特点

(1) W-CDMA系统

由于欧洲的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CoMo公司(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CoMo公司正在同爱立信、Mo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 1998年完成样机,1999年进行商业试验。

W- CDMA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

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4~256)的直接扩频;

载波扩频速率:4.096 Mchip/s;

每载波带宽:5 MHz(可扩展为10 MHz/20 MHz);

载波速率:16 kbit/s~256 kbit/s

帧长度:1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0.625 ms;

调制方式:QPSK

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1.6 kbit/s)

W- CDMA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RAKE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问题,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 ms,分成16个时隙(time 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0.625 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1”或全“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方法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W-CDMA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IS- 95不同,W-CDMA系统不采用GPS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GPS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采用2~3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W- CDMA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SIR(信噪比)的开环+闭环的功率控制方式,在业务信道帧中插入功率控制比特,插入速率1.6 kbit/s,比IS-95的功控速率增加一倍,可以跟踪一般的快衰落过程。

(2) CdmaOne系统

CdmaOne是Lucent、 Motorola、Nortel、Qualcomm和三星联合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是从IS-95和IS-41的标准发展而来,因此它与AMPS、DAMPS和IS-95均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又由于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其能完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FPLMTS的要求,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载波带宽:5 MHz(可扩展为10/20 MHz)

扩频方式:采取直接扩频或多载波扩频;

扩频速率:3.6864 Mchip/s;

扩频码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

帧长度:2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1.25 ms;

调制方式:下行QPSK,上行BPSK;

功率控制:开环+闭环方式(功控速率800 bit/s)。

CdmaOne扇区内采用连续导频信道广播,能提供独立于传输速率的功控、定时和相位纠正,能以较小的复杂度提供基站的快速捕获和邻近基站的快速搜索。与IS-95相同的短码结构加上Walsh函数使信道之间正交,高速(800 bit/s)前向链路功控使前向链路平均发射功率最小化。

调制方式采取多载波方式和直扩方式。这两种方式有相同的信息传送率和实现复杂度。多载波CDMA链路在5 MHz带宽内有3个1.25 MHz CDMA载波,10 MHz带宽则有10个1.25 MHz载波。多载波CDMA前向链路信号与IS-95前向链路信号正交,编码后的信息符号同时在多个CDMA载波上传送,由此带来的频域分集等效于将信号扩展到整个带宽。导频信号在IS-95与多载波业务信道重叠时可以共享,在相同的频段允许前向链路容量在IS-95和宽带用户之间动态共享,继续支持低成本/低功耗的IS-95手机用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直接扩频链路扩频速率为3.6864 Mchip/s,采用256位的Walsh码。Walsh码的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在信道速率为9.6 kbit/s或者14.4 kbit/s时采用256位Walsh码;快速移动的用户可限制Walsh码长大于等于16位;用户在无线信道情况较好时,可采用 4位的Walsh码以实现最高的数据速率。

转贴于

(3) TD-CDMA

UMTS是ETSI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又分为 2个子方案即由德国的kaiserslautern大学、西门子公司、阿尔卡特公司提出并得到GSM网络运营者支持的TD-CDMA系统和由NTT DoCoMo、爱立信公司、诺基亚公司提出的W-CDMA系统。

TD- CDMA可以单独运营以满足ETSI/UMTS和ITU/IMT- 2000的要求也可双模工作向后兼容GSM900和DCS1800,使第二代GSM900、DCS1800系统可以平滑过渡至IMT-2000,从而可以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设备,节约了投资,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每载波带宽:1.6 MHz;

每载波时隙数:8 slot;

帧长度:4.615 ms;

时隙长度:577 μs;

单位时隙信道数:8个;

单位时隙传信率:8/16 kbit/s;

特征码扩频码长度:16 bit;

单位载波信道数:64个。

从TD- CDMA的接入方式可以看出其兼有TDMA和CDMA的特点,是以 TDMA为基本框架在每个时隙传送具有正交特征码的多用户信号,好处是能利用TDMA、CDMA的优点并克服各自的缺点且与GSM有较好的兼容性。TDMA的优势是已经通过了大量用户的试验和有全球最大的用户数;而CDMA的优势是可灵活提供可变速率业务和多径分集能力。单位载波信道数的增加所带来的好处是对于同样的小区用户数而言,收发信机个数降低,最多可达8倍,从而可降低基站设备的投资。

TD- CDMA中的扩频调制不同于DS- CDMA,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适应于GSM中所采用的QPSK/GMSK方式,又可适应于多载波CDMA和脉冲压缩(Pulse Compression) CDMA,从而确保了对GSM系统的兼容性和对新技术的开放性。

由于TD- CDMA系统接入方式的特殊性,从时域上已大幅度降低了多址干扰,加上小区复用系数为 3,又从空间上隔离了部分多址干扰,仅考虑上述2项就比直扩CDMA要优越。另外,由于TD-CDMA用户数少,每时隙最多为8个信道,共有16个特征码字表示的信道,多用户信号是同步的,从而决定了联合检测(即多用户检测)容易实现,且可进行最大似然检测以达到多用户检测的性能极限,大大降低了多址干扰。而在直扩CDMA中(如IS-95),由于反向信道异步和用户数多的特点使得多用户检测难以实现。

3 三种方案的性能比较

这三种方案都是根据ITU的IMT-2000系统框架要求,结合原有的系统及近几年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能够在2000年左右推出商用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案。

(1) 利用CDMA技术的程度

CDMA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小区复用系数为1,利用多径能力,可变扩频增益,多用户检测,软切换,软容量。TD-CDMA、W-CDMA、CdmaOne对CDMA技术的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总的来说,TD-CDMA较差,这是因为TD-CDMA系统要与GSM系统兼容,小区复用系数为3,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并且因为扩频带宽只有1.6 MHz,所以并不能充分利用多径,降低了系统效率,并且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实现起来很困难,但因为每个时隙内最多只有8个用户,所以采用联合检测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对干扰抵消能力强。

表1 三种方案的比较 W- CDMA CdmaOne TD-CDMA 小区复用系数 1 1 3 利用多径能力 好 好 差 软切换 好 好 困难 扩频增益 4~256 4~256 16 多用户检测 困难 困难 容易 软容量 可以实现 可以实现 无法实现 (2) 同步方式,功率控制和支持高速业务能力

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IS-95),采用64位Walsh正交扩频码序列,反向信道采取非相干接收方式,成为限制系统容量的主要问题,所以在第三代系统中反向链路普遍采用相干接收方式。W-CDMA系统采用内插导频符号辅助相干接收技术,两者具体性能目前还较难比较,涉及到接收机的结构及实际环境限制,但前者在车辆移动速度较快时,会跟踪不上快衰落变化,性能恶化。另外,CdmaOne系统需要GPS精确定时,小区间要保持同步,对定时系统要求较高;而W-CDMA和TD-CDMA系统则不需要小区间的同步,可适应环境的变化,可在室外、室内、甚至地铁中使用。TD-CDMA系统继承了GSM900和DCS1800正反向信息同步的特点,从而克服了反向信道限制容量的瓶颈效应,而同步意味着正反向信道均可采用正交码,从而克服了远近效应,降低了对功率控制的要求。

CdmaOne系统采用与IS-95系统相同的开环加闭环功率控制方式,功控速率为800 bit/s,W-CDMA系统采用开环加自适应闭环功控方式,功控速率增加到1600 bit/s,效果有较大提高,可以抵消一般快衰落的影响。TD-CDMA采用了联合检测进一步消除了多用户干扰,使得上行链路用户之间功率相差很大时仍能有效地解调信息即克服了远近效应,带来的好处是为了克服瑞利衰落(快衰落)的快速功率控制不是必须的,而消除对数正态衰落(慢衰落)的慢速功率控制仍有必要,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功率、延长移动台的电池使用寿命和提高业务质量。由于对抗快衰落的能力较强,TD-CDMA可以支持高达每小时500 km的移动体的通信,这在现代移动通信中是至关重要的。而直扩 CDMA对于高速移动通信的支持能力较差。

W-CDMA系统在5 MHz带宽中可提供16 kbit/s、32 kbit/s、64 kbit/s、128 kbit/s等多个传输速率。当信息速率超过128 kbit/s时,W-CDMA系统可分配多个码分信道给用户进行复用,采用并行传送方式可提供384 kbit/s(128 kbit/s×3),并且可容易地实现室内2 Mbit/s的信息传送。CdmaOne系统可通过多载波传送或复用码信道,实现较高速率的信息传送。 TD-CDMA提供综合业务是通过无线电资源的复用,可采用在每个时隙内的多码传输和时隙合并方式,为了达到2 Mbit/s的峰值速率需采用16进制的QAM调制方式,当移动台的传信率较高时需要较高的发射功率,又因为采用与GSM系统相同的TDMA时隙分配方式,所以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造成浪费。

(3) 与已有系统的兼容性

CdmaOne系统将IS-95从一个话音、低速数据系统改进为一个无线多媒体系统,使之能提供基本满足IMT-2000要求的容量和服务,优化了话音和数据业务,能支持高速率的电路和分组业务,提供平滑地向后兼容性(与 IS-95),其网络结构和软件均从IS-95系统发展而来,N× 1.25 MHz信道带宽与IS-95已经使用的频带兼容。TD-CDMA系统与GSM有相同的帧长度和时隙长度,将GSM或DCS1800的网络作相应扩充,即可实现与TD-CDMA系统的兼容,在与公网的接口上则向ATM过渡,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W-CDMA系统,与第二代及在第二代基础上开发的PCS及PCN系统不兼容,需要单独的基站和移动台子系统,需要全面安装系统设备,所以初期投资要大一些。

4 未来的发展趋势

ITU为 IMT-2000/FPLMTS系统提出的时间表是:1998年底完成无线传输技术的选择,1999年完成标准的制定,2000年以后开始商用。现在以日本、欧洲和美国电信公司为主的联盟已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决定最终结果的不仅是技术的先进,还有成本、系统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具体如下:(1) 市场需求。IMT-2000商用系统将在2000年左右推出,会在以后十年内逐渐占领市场,所以要研究今后几年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需求,IMT- 2000应能够提供那些业务。(2) 成本和系统复杂性。成本取决于系统本身的投入,及与已有系统设备的兼容性。从初期投入来分析,W-CDMA系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要设计全新的基站和移动台,及整个网络结构,所以投入要大一些。(3) 技术先进性。运营商希望以较少的基站覆盖较大的区域,并且提高系统容量。从整体的性能来衡量,W-CDMA因为设计比较超前,可提供更多的业务、较大的系统容量而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TD-CDMA系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无法充分发挥CDMA技术的优势。

由于目前的移动运营商已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必然希望将自己目前的系统平滑过渡到第三代系统;另外,欧、日、美电信公司都希望在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因此,国际电联很难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极有可能几种方案共存。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有可能成为IMT-2000标准的三个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候选方案,比较了其技术特点。我国应积极参加国际电联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案论证过程,并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尽力摆脱专利问题的困扰,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提高中国电信业的独立性和与国外电信厂商的竞争能力。

第9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广播 创新

2012年,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移动应用的普及以及用户习惯的改变,移动互联网进入黄金增长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上升至69.3%,①手机终端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伴随性媒体。

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媒体的开机率连年下降。而广播是音频媒体,音频又是最容易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听众的收听终端、收听场所和收听习惯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广播能否把握趋势,抓住机遇,是未来几年再次迎来辉煌的关键。

一、发展趋势

1.广播整体收听量下降,车上收听人群增长

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的年销量平均增幅超过24%。2009年全国销量一举突破1360万辆,跃升至世界榜首,2010年达1800万辆,蝉联世界冠军;2011年尽管中国车市增速已大幅回调,与2010年相比增长仅2.45%,但销售量仍达到了1850.51万辆。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06亿辆。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70万辆,天津、上海等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还有23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百万辆。同时,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的数量达2.36亿。2011年,我国增加2269万汽车驾驶人。②

与驾车人群数量增加相伴的是,广播的主流收听人群主要转向车载收听。据央视索福瑞(CSM)在2011年的调查,在连续调查13个城市的所有场所中,广播的听众规模近年呈小幅下滑趋势,而人均收听量则维持稳定;在车上,听众规模和人均收听量均呈现上升势头。

2.收听终端日渐丰富,移动终端势头强劲

2011年,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与新媒体的结合给广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不少电台开始将网络用户和移动用户作为新的听众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竞争。媒介融合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终端设备的多元化,既表现为一种设备具有多种功能,也表现为一种功能可由多个设备去实现。数字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广播媒体的接收平台,除了传统的收音机外,人们还可以在互联网、手机、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电视(DTV)等不同的平台上收听广播。

以深圳为例,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在2011年的调查,深圳地区听众中习惯使用手机收听的比例为71.9%,是最普遍的收听方式,使用手机收听广播最为便利,可以随身携带,不易受所处地点的限制;其次为使用车载收音机收听广播,提及率为31.0%;再次是习惯使用MP3/随身听收听,提及率在27.4%,而收音机收听广播的提及率为12.1%;另外,互联网收听的比例为10.0%。这说明深圳地区听众在收听广播的渠道选择上种类比较多样,且新兴渠道比较多。③如图1:

3.与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融合速度加快

广播媒体的音频内容在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具有先天优势地位。2011年,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速度开始加快,具体表现如下:

1.官方微博:全国大部分电台在新浪等平台开办了官方微博,电台通过官方微博开展品牌营销和听众互动,节目互动性增强,听众的黏性提升。如深圳广电集团交通频率在新浪微博开办的“深圳交通广播快乐接力”活动,得到听众和网友的积极参与。

2.微电台:基于微博平台的微电台,将传统电台与微博结合,突破了电台收听的地域限制和终端限制,使网友在浏览微博的同时,也能方便收听自己喜欢的电台节目,并与主持人即时互动。截至2012年4月底,全国已经有119个电台频率在新浪开通了微电台,包括中央电台两个频率、国际电台三个频率以及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台频率上线,这些频率在与互联网相连的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终端上均可收听。

3.APP应用:国内部分电台借助移动互联网的APP应用,向移动互联网终端渗透。如深圳广电集团音乐频率的《美味百事通》栏目,做为电台节目与新媒体结合的探路者,开发了iPad客户端、《吃遍深港》美味图书等项目,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探索了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道路。

4.交通和音乐频率市场份额继续攀升

2011年,从全国广播市场来看,新闻、交通、音乐等频率继续保持整个广播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央视索福瑞(CSM)数据显示,连续调查的13城市,从2008年开始,音乐和交通两类频率的市场份额在逐年攀升。

交通、音乐频率市场份额的扩大主要缘于三点:一是近几年来汽车销售量的高速增长和驾车人群的增加;二是城市道路越来越严重的堵车状况,使驾车听众在早晚高峰时期对交通频率的依赖度日益增加。据CTR的调查数据,深圳地区听众在工作日的收听时间主要集中于8:00~9:00、18:00~20:00时段,收听率均超过20%,其中8:00~9:00时段高达40.2%;三是音乐频率的播出形态逐步满足驾车人士收听习惯,从而促进了音乐频率在驾车人士中的收听。④

5.延伸广播产业价值链,突破单一营收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部分广播电台通过整合资源,延伸传统广播价值链,改变了单一依赖广告的营收模式。最典型的是北京电台,其旗下的交广传媒公司通过整合北京交通广播为主的广播资源,进行媒体产业化建设和多元化经营业务,包括数字广播媒体运营、智能交通技术研发、运营和移动新媒体终端研发应用等业务。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