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0: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市场营销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从营销学的角度,市场分为消费者市场和产业市场。建筑业市场属产业市场,具有产业市场的基本特征。1)招标人少(或项目少),投标人(或承包商)多,即很多投标人对很少的招标人。在中国属于完全竞争市场。2)工程项目标的大,即招标项目大。对于投标人,中一个标就可以干几年,很有吸引力。3)专业化采购(招标),即招标班子、招标文件内容、评标和评标人都是专业人才,或委托有资质的招标机构完成招标。4)建筑业市场具有无弹性需求特点。比如桥梁工程承包需要大量钢材,不会因为钢材涨价而选择其他替代品。5)建筑业市场具有波动需求特点。比如今年铁路招标项目多,安居房屋招标多。现时的建筑材料价格不等于几个月以后的价格等。6)影响产业采购即招标评标决策的因素。大体有两种意见:一些营销学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因素。招标人喜欢提供最低的价格、最优质量、最好服务的投标人。这种观点意味着投标人应向招标人(项目)提供最低的价格。另一些营销学者认为,招标人的偏好、注意力、规避风险和个人因素更为重要。实际上招标评标决策既受价格因素也受个人因素影响。如果投标人在项目工期、质量、价格、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上的目标或价位都基本相同,没有实质的差异,都满足招标人要求,此时招标评标决策人会更多的考虑个人因素了。因此,投标人的市场营销策略有:1)采用最低投标价格报价,争取中标。2)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水平,向招标人提供优异的建筑产品。3)在项目工期、质量、价格上与其他企业同水平时,应搞好公关关系,十分注意招标人的偏好,注意规避风险和个人因素。当然,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还应考虑占有或开发市场,现有在建项目多少,人才和资金状况等。
2分析竞争对手,确定竞争策略
工程项目投标,自然是一种企业综合实力的对决。企业应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参加竞争对决,但是具体问题应做具体分析。第一步是确定竞争对手。建筑业的市场是开放的,公开招标,可以把全部通过资格审查、报名参加投标的投标人都视为竞争对手。第二步识别竞争者的战略和目标。比如竞争什么。是进入区域性市场的竞争,还是进入铁路、公路、地铁等行业的竞争,是创建业绩的竞争,还是争取利润的竞争等等。第三步评估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综合性实力的指标。分析竞争对手在招标决策人及业务人员在评委中的心里占有率,从中找出问题比较优劣。分析不同竞争对手,在建施工项目上的情感占有率,哪个投标人干的最好。第四步选择要进攻或回避的竞争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处理好远对近的竞争。比如外省对本省,外行业对本行业的竞争关系。2)处理好强对弱的竞争,比如打压弱者使之一个个出局。3)处理好好的和坏的竞争者。波特观点认为每个行业都有“好的”与“坏的”竞争者,一个公司应当明智地去支持好的竞争者并攻击坏的竞争者。全面分析竞争对手,确定第一竞争对手和第二竞争对手后,对照自己企业的情况,特别是针对本次工程项目投标的准备情况,技术、报价、资源的准备情况,公关关系工作情况,就可以制定自己企业投标的进退、停止策略了。
3分析研究市场,以为长久之计
分析研究市场是工程营销人员的基本工作,是一刻不能停止的工作。市场是发展变化的,要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市场的发展变化包括中央和地方投资方向的调整,行业或地区建设重点的划定,建设法规的修订补充,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筑市场准入资格的标准、市场竞争的态势变化等。研究市场发展变化,尽早制定企业自己的经营战略,确定工程营销的市场及投标策略。下面仅对企业进入市场模式做分析,供企业长远发展参考。1)投标报价模式。最低价法和合理低价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出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防止投标人串通投标,招标人通常采取公布投标最高限制价的办法。最低价法最初主要是国内世行亚行贷款项目普遍采用,目前在个别省份也在采用,最低价法需要投标人详细进行市场和工程项目调查分析,并准确预测成本,此种办法的投标报价风险很大,需要极其谨慎行事。合理低价法出于预防领导干部插手招投标和投标人串通投标等多方面的原因,招标人采用概率论理论选定投标人和计算评标基准价等,因此中标与否有相当的运气成分。2)受邀模式。包括受邀投标和受邀议标,此种情况下要求投标人竣工或在建项目有良好的履约记录、业绩。一般情况下经投标人评判或审查合格的单位受邀,受邀人的中标机会比较大。投标人没有多大风险,但也可能只是陪标的角色。因此投标人对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应详细阅读、分析,防止合同文本的欺诈或缺陷,如为私人投资或县区投资要认真调查项目资金是否落实。此种模式的投标报价风险相对较小,中标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投标人竣工或在建的项目有良好的履约记录、业绩。3)投融资模式。国内大型建筑企业自己作为投资人,参与项目建设,即BT,BOT模式。大多数投资人,在项目实施时,都要进行项目融资以筹集资金,国内的项目BT模式是从BOT模式演化而来,它不仅能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还能给大型建筑企业以参与项目建设投融方式,带动工程总承包创造了条件。4)其他模式。如近年来在很多的市政工程建设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小额资金撬动的模式,这种方式需要施工单位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由于竞争相对较小,项目的利润也较投标模式高一些。
4结语
【关键词】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引言
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是指建筑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选择一定的经营方式在建筑市场上获得并完成施工任务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它的核心是招投标,但又不局限于招投标,它是传统市场营销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但又有别于传统的市场营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建筑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行业,源源不断的订单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也就决定了市场营销处于企业各项工作的“龙头”地位。因此,对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影响因素、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建筑企业营销的特点
2.1与传统营销“出”“入”有别。传统市场营销以销售商品为突出特点,重在卖,在市场行为中侧重为“出”。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主要是展现自己的施工技术、施工能力,不销售具体的产品,而是要在市场中获取工程订单,在市场行为中侧重为“入”。这也就决定了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的起始点不一致,表现形式不一致,工作重心不一致,是独具特色的营销行为。
2.2市场竞争格外激烈。基本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进器,每年的投资额都很大,但与之对应的是全国的建筑企业不计其数,从大型的国有建筑集团到小型的建筑劳务公司,中国的建筑企业可以说数不胜数。就建筑市场的总体态势来说,供大于求的情况长期持续,市场竞争格外激烈,僧多粥少的形象客观存在,部分地域和领域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
2.3竞争对手间高度同质化。一般制造企业围绕产品的功能都会有差异化的创新,而建筑产品则是由设计单位根据业主对建筑形象和功能的要求度身定制的,建筑企业要做的就是按图施工,不同企业承建同一个工程,就其最终呈现的产品形态来说是一样的,建筑企业本身对于产品的影响力比较小,竞争对手间高度同质化。
2.4营销与生产高度一体化。建筑产品作为不动产和定制品,其固定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生产与营销必须高度一体化。客户对建筑企业的认可不仅从其产品,更从其生产过程所反映出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资源配置等全面进行评判。所以,围绕生产并与之相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视为营销工作的一部分。
3、当前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3.1营销理念简单化,庸俗化。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狭隘片面地理解市场营销,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招投标,签订单,或者干脆就理解为跑关系,请客吃饭,这都是对营销理念的简单化和庸俗化。事实上市场营销是一门涵盖了公共关系、工程经济、施工技术、企业文化等众多门类的管理科学,是一项以满足顾客诉求为中心的系统工程。
3.2前期工作不细,存在投机心理。由于营销理念的落后或人员素质的缺失,有的建筑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会出现忽视前期工作,对信息掌握不全,对项目背景研究不深,对项目的影响因素琢磨不透,看到招标公告了才匆忙上阵,仓促应战,以投机心理试试看,撞大运。事实证明这样的营销模式是极难有所建树的,既便偶有斩获,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3.3揽干分离,生产营销脱节。揽干分离,生产经营脱节是当前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特别一些大型的建筑集团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企业由于机构庞杂,生产活动与营销活动难以有效统一。经营部门只追求新签合同额,不对项目的实施负责,生产部门只追求工期和成本,不注重业主反馈和市场开拓,造成经营链条严重脱节 ,生产经营两张皮。
4、市场营销策略探寻
4.1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不是单纯的承揽任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要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树立和弘扬。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事风格、原则准则、历史沉淀的一种内化和集中体现,是企业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和名片。通常我们提到一个企业的名称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这个企业或喜欢创新,或善于攻坚,这就是企业文化带给这个企业的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也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市场营销中要特别注重弘扬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使客户通过接受本企业的文化,认可并信赖本企业,这是最深层次的营销,也是效果最为持久的营销。在市场营销中弘扬企业文化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是企业历史的宣传、精美宣传画册的制作,也可以是“Cl”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既可以是精品工程的展示、新材料新工艺的推介,也可以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可以宽泛,最本质的就是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强化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以中铁二局为例,近些年通过弘扬“开路先锋”文化,较好地向客户宣传了悠久的企业历史和敢为人先的创新风骨,在市场上树立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形象,较好地提升了市场营销的文化内涵,促进了营销工作的开展。
4.2完善营销网络布局。建筑项目在地域上具有分散性,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的营销布局,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广设“耳目”,广伸触角。企业要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开展详细的市场细分,明确主业,确定重点市场,立足阵地经营,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充分发挥区域营销的市场广度优势和项目营销的市场深度优势,提升市场营销活动的有效性。
在营销网络的建立过程中要着力抓好市场培育,坚持“先培育再进入”。在一些条件成熟,市场潜力大的区域要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针对不同的市场应有不同的目标,也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使短时间内没有经营成果也不能放弃,要着眼长远,持续跟进,潜心培育,耐心争取,按照“培育进入以项目为依托深度开拓”这个步骤进行滚动发展。
4.3锤炼高效的营销队伍。市场营销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对从业人员的精力、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要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营销队伍,在企业中选拔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要注意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修养,特别抗击打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套“10、3、1法则”,即10次投标活动,有3次很有希望,可能会中标1次,这就说明招投标工作是一项成功率很低的工作,必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抓好专职营销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动全员参与市场营销,坚持人人都是窗口,构建贯穿企业活动全过程的大营销格局。
4.4科学组织营销活动。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度集成化、关联性的特点。营销工作包括了信息收集、项目跟踪、前期考察、报名、资审、投标、开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等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环环相扣,层层关联,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营销工作的最终失败。必须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科学组织,以营销部门牵头,协调施工技术、人力资源、安全质量、工程经济、物资机电、财务资金等相关部门围绕工作目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有专人在不同时间节点对照计划方案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将营销活动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使整个营销活动的组织更科学,更合理。
4.5狠抓在建项目支撑。“干好在建就是最好的营销”这是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一条铁律。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监管,以在建促经营,以经营带在建,揽干结合,互相促进。建筑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没有什么包装,对价格也较少敏感,客户最注重的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实实在在的表现。行动是最好的宣传,表现最好的营销。
以中铁二局在地铁领域的施工为例,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行“三高六化”战略,在建项目面貌焕然一新。所谓“三高”是指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展示高水平,所谓“六化”是指施工生产工厂化、施工手段机械化、施工队伍专业化、施工管理规范化、施工控制数据化、施工环境园林化。通过实施“三高六化”战略,中铁二局有效提升了在建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为市场营销,滚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6整合市场资源,坚持合作共赢。在建筑行业由于各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有差别,或桥梁,或隧道,或房建,或坝工,或铁道,或机场,或港航,擅长的施工领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间必须整合资源,开展合作,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没有任何一家建筑企业只依靠一个单独的板块就能发展壮大,这是由建设投资的周期性所决定,是客观规律,无法回避。
除开本行业之间的合作,当前一种更新的跨行业的合作模式也越来越成熟,这就是产融结合。利用金融产业的资金优势和建筑产业的技术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资金找渠道,为项目找资金,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问题方案,与客户一起扫除项目建设的障碍,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是典型的合作共赢。
4.7坚持开放视野,放眼国际市场。建设投资的周期性注定了建筑行业是按波浪式规律运行的,项目建设有上升期、高峰期,也有低谷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坚持更开放的视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谋求发展。由此,放眼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一些大型建筑集团的重要战略。近些年,中国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对FIDIC条款等国际通用规则的运用更为熟练,加之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等有利因素,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目前,国内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型国有建筑集团开展了海外业务,中国建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业务辐射的范围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走出国门的企业也还多是一些“中”字头的大型国有企业,但从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化的潮流不可阻挡,及时地、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帮助中国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
5、结束语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区别于传统市场营销,呈现出产品同质化、生产营销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企业要通过更新营销理念,正视当前营销中普遍存在的揽干分离等具体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打造高效的营销队伍,以抓好在建项目为依托,以传播企业文化为营销核心,坚持开放视野,整合市场资源,开展合作共赢,最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王要武,王浩然.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
品牌是区别自己与竞争者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客户信任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国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数不胜数,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建立品牌意识。品牌的建立是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建筑设计企业跟客户的参与,建筑设计企业将品牌不断在客户的心目中进行强化,客户则在合作中建立品牌忠诚度。品牌营销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建筑设计企业自身价值观影响客户的过程,建筑设计企业将自身的价值观赋予其产品上,通过客户对产品的认同,再获得客户对设计认同。这个过程就是建筑设计企业跟客户双方价值观统一的过程。品牌的建立需要有坚实的优质产品基础,产品要足以区分市场上众多产品,有个性的东西植入,其核心是能够针对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筑设计企业的产品具有特殊性,由无形的知识、脑力资源凝结在有形的物质材料上。“设计产品”是个性的,一次性的,蕴含着设计师的理念和思想。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必须使本企业的“设计产品”具有高价值性,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超出客户的预期。产品策略中最重要的是产品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以“BIM”设计为例,当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正处于第二次巨大变革中,建筑设计企业的产品正由二维的CAD向三维的BIM转换。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有望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支持生命周期运营。建筑设计企业应当紧跟时展的脚步,加快BIM产品的发展,使自己的产品走在时代的前沿,对于满足客户需求,加速自身发展都具有双赢优势。
2关系营销策略
根据巴巴拉•本德•杰克逊的关系营销理念,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建筑设计企业关系营销的实质就是关注和客户的关系。首先,建筑设计企业必须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第一步,建筑设计企业必须要发现和了解客户的需求,这一行为是主动的,是建立在大量数据跟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第二步,建筑设计企业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要让客户满意。客户的满意会给建筑设计企业带来有形的资源(业务量增长)和无形资源(口碑的散播);第三步,营造客户忠诚度,通过前面两步,使客户和建筑设计企业产生稳定的、长期的关系,进而使建筑设计企业和客户从中取得双赢。其次,建筑设计企业在开展关系营销时,要注意梯度递进。第一级关系营销是用最简单的价格手段,通过财务利益的刺激赢得客户的关注。第一级关系营销往往会因为重视价格因素,忽视产品因素,没能达到客户的满意度而失去客户的关注。第二级关系营销是在增加客户财务利益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利益。例如,建立客户档案、客户组织,使建筑设计企业跟客户之间实现良好运作。第三级关系营销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建立纽带关系,这种关系由建筑设计企业控制,客户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但是又不能直接控制或者从其他来源得到,这样增加了客户转向竞争对手的成本,从而保证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再次,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建筑设计企业面临着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威胁,有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讨价还价的较量。建筑设计企业要在这五种力量中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不仅能够抵抗甚至可以转变某一种或几种力量。在竞争中,建筑设计企业必须要加大自身的营销力量,灵活使用谈判方式,作用于其他力量,从而使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3深度营销策略
深度营销是建立在企业和客户深入沟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企业不仅要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同时要深入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深度营销需要企业跟客户互动,更加突显人性化营销。深度营销的着力点在“深”上,首先企业要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客户类型要以业务数量大,发展潜力大,相对有优势,适合精耕细作的为主。当前,建筑设计企业的客户多为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作为长期存在型的经济组织,这类客户对“设计产品”的需求是长期的、重复的。建筑设计企业跟这类客户合作一次以后,应及时建立客户档案,保持跟客户的联系,加强沟通,通过反复的市场营销,使本企业品牌在客户中深入人心。其次,深度营销强调将人文关怀的色彩贯穿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建筑设计企业更多情况下只是参与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但是,建筑设计企业的着眼点不应该只是这一部分,而是要向前或者向后延伸,努力触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建筑设计企业要主动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发现和理解客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给予客户人性关怀,主动去帮客户满足这些需求。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一方面建筑设计企业重新找到业务源,另一方面客户会更加坚定品牌忠诚度。最后,要努力成为客户的顾问。建筑设计企业与客户在专业上属于互补关系,建筑设计企业要强于客户。建筑设计企业要主动成为客户的顾问,在技术上予以帮助。除此之外,建筑设计企业不应局限于图纸设计,而是可以延伸服务范围,从一个项目的开始阶段到最终完工,即使不在合同范围内,建筑设计企业也可以给予一定帮助,进而获得客户的认可。
4结语
关键词:供应链;建筑企业;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69-04
1 建设供应链内涵分析
供应链管理(SCM)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在制造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将制造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所有参与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等)以制造商为核心,通过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与控制,以达到将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即6R),使企业的绩效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了库存,减少了浪费,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成本的降低。
建筑业不同于制造业,是一个劳务密集型产业,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呈现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匀性等特点,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形体庞大、建造周期长等特点。与普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的生产程序复杂,参与单位众多,一个建筑的产生要经过可行性分析、立项、审批、设计、施工、交验及维护等许多环节,整个建造过程中不仅有业主、设计院、咨询公司的参与,而且还涉及到政府部门、银行及保险公司。用户(即业主)不仅要指导和确定产品的设计方案,而且要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往往是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承担的,施工单位又按专业划分将工程进行分解分包,由专业分包商承包,这就要求建筑企业有很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其生产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为雇主服务的意识,所以建筑产品成本的30%消耗在管理和协调等非增值环节,SCM的核心就是以业主的需求为中心,联合供应链上其他优势企业,集成各企业的优势资源,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以达到多赢的目的。
SCM倡导供应链上下游集成化、协同化的双赢战略管理思想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使其受到了建设领域很多学者和组织的关注,有人认为将SCM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建设领域很可能成为继合作伙伴管理模式之后最佳的建设管理模式,并将在建设领域的SCM管理模式称为建设供应链管理(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CSCM)。本文基于SCM的基本原理,结合建筑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建筑施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施工总承包为项目运作模式,从两个层面给出CSCM的定义如下:
企业经营层面的CSCM:指建筑企业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在占有最关键的优势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快速配置企业内外的人、材、物等各种资源,将与潜在项目有关的经验、技术、管理、经营过程、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因素统筹考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通过企业内部集成以及企业间动态联盟的组建来捕捉市场机遇、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高效、充分地利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资源,赢得市场竞争的一种管理模式。
项目运作层面的CSCM:指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业主的实际需求为中心,以施工总承包商的全面管理为基础,采取业主、设计商、承包商、供应商以及监理公司之间协作共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的项目运作模式。
企业层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企业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项目层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于项目的具体运作和各参与方的协调,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这两个层面的管理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企业供应链实际上是营销供应链,供应链上节点企业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围绕业主进行市场营销,其结果是获得项目的承包权,其过程是一个以业主为核心的营销过程;而项目供应链实际是建筑企业生产供应链,在营销成功的前提下,总承包上组织已经在营销过程中选定的各主要合作伙伴进行项目的施工生产,其结果为各企业的运行提供利润,为各自营销工作提供经验积累和业绩支持,其过程是一个以总包商为核心的生产过程。
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看,整个供应链以业主为界面分为潜在供应链和在施项目供应链,也就是营销供应链和生产供应链。营销链是由多个顾客定购预期引发并运行的,生产链是由一个顾客订购启动的。建设营销链 (Construction Marketing Chain,CMC)是指建筑企业在中标前,为求得市场竞争优势而以预测或预期的多个业主为最终顾客,为满足其需求或要求,与供应商(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劳务分包商)和潜在的分包商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营销过程。建设生产链(Construction ProcedureChain,CPC)是指建筑企业中标后,为求得项目的最优效果、业主的最大满意,为了有效控制以项目为动力源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成供应链上优势资源进行的生产运作过程。
建设供应链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效果。SCM在建筑业的应用为推进建筑业全行业范围的改革,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进建设绩效,也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一种先进、适用、有效的建筑管理模式。
2 供应链对营销管理的影响
从建设供应链角度看,市场营销就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与生产链一起组成了整条建设供应链。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运作是一种有效的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因此,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营销管理过程。供应链一体化对营销管理的影响表现在:
2.1 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消费的日益感性化,顾客已不满足大众化的同类消费了,个性化消费已渐渐成为潮流: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方便性获得、即时性享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仍然坚持有距离的营销模式,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企业应站在客户的立场,按照客户的需求,用客户的眼光看待生产经营,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有机整合,合理分配,有序运作,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
品和服务,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知晓制造过程,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付,顾客消费培训,顾客抱怨的及时响应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2.2 异业结盟,协同服务,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传统的企业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自建网络,自产自销,自给自足。供应链一体化顾客服务策略倡导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分散生产”或“外包生产”,企业从事自己具有竞争力而且附加值较高的核心业务,而把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外包给世界范围的最可能的地方生产,其结果是它只抓住了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而把非核心的业务分包给全球在此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制造。因此它们不仅愿意与供应链中的企业结盟,而且也愿意与供应链之外的非同业结盟,组成异业同盟,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分散优势为整体优势,从而按照顾客的喜好来定制产品以满足顾客的特定需要,这就是企业基于供应链的顾客服务。
2.3 品牌资源、设计资源、制造资源和渠道资源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要素
在供应链环境下,营销的重点不是模式单一的“推销”了,而是弥补企业与顾客在时间、空间、信息、消费观念、供需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和服务顾客消费,或根据顾客需要提供相对个性化服务,因为企业与顾客的差异越小,与顾客的距离越近,市场的主动权越大,企业的竞争力越强。这样,品牌资源、设计资源、制造资源和渠道资源成为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的核心四要素。
在这四个核心要素的关系中,设计是一种创新,任何一个成功的现代工业设计都须包容顾客需求定位、外观品牌形象、内部结构布局,外部功能适应顾客需要,生产制造资源合理调配,营销策略的实施等因素,因此它是源于顾客,服务于顾客的一种生产创新、营销创新的综合活动;营销渠道是一种资源,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面向市场,面向顾客的共用平台,渠道资源短缺会导致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不能与顾客建立直接通路;制造资源是使品牌资源和设计资源变成顾客愿望所及的产品的关键,也是渠道资源的承载之物。品牌是顾客的认知识别系统,是企业资源和信誉的保证,是企业与顾客交流的语言:任何一个品牌的产品营销都是设计资源、制造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有机整合的结果。
2.4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来的高效的专业化供应链能够使企业通过电话、网络、顾客关系管理系统以及面对面的接触和顾客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支持渠道,同时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的知道公司所需零件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减少了存货,避免了库存风险,降低了产品价格,使顾客得到实惠。建立面向顾客的、安全可靠的平台系统,使顾客能够方便、安全地与企业进行便捷即时沟通。优秀的信息平台系统可以在顾客一进入就能够很快地辨别其身份和需求,通过设立网上自我故障排除和技术支持信箱等服务,让顾客能够通过网络便捷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快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传统营销组合理论分析
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理论主要经历了4Ps-4Cs-4Rs三个阶段,即JeromeMc-Carthy的4Ps,Robeff Lauterborn的4Cs,Don F.Schultz的4Rs。
4Ps即Product(产品)、Price (价格)、Place(地点,即分销,或渠道)和Promo-tion(促销),在4Ps营销组合模式中,生产者是整个营销活动的推动者,企业生产与销售决策,都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并根据这种预测来组织整个企业的生产与营销活动。
4Cs即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这种营销模式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的,属于“需求导向型”营销,因此专注于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偏好的定制营销模式应运而生。
4Rs即Relevance(关联)、Response(反应)、Relationships(关系)、Returns(回报),这时抢占市场的关键己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责任,从顾客变成用户,从管理营销组合变成管理和顾客的互动关系。
4Ps、4Cs、4Rs不是取代关系而是完善、发展的关系,由于企业性质、层次不同,所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市场、企业营销还处于发展之中,所以至少在一个时期内,4Ps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4Cs也是很有价值的理论和思路,4Rs不是取代4Ps、4Cs,而是在4Ps、4Cs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市场营销经典理论的基石。目前市场营销领域比较前沿的营销理论,如定制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等都是在此基石上衍生发展而来的。
对于建筑施工这个特殊的行业,从制造业研究衍生出来的经典营销理论显然不能完全适用建筑营销的需要。建筑产品是由设计单位根据业主对建筑形象和功能的要求特殊设计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产品的影响力较小,而且建筑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对于普通的促销手段不太敏感,因而基于“产品导向”型的4Ps理论与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需求偏差较大。而基于“顾客需求导向”的4Cs理论显然较4Ps前进了一大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业主提供便利,并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以提高业主满意度,这对于建筑企业还是不够的,建筑企业处于激励市场竞争中,仅仅满足业主的需求是不够的,还更多地注意到了竞争对手,冷静分析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而且建筑产品的生产需要集成大量的资源,不能只关注上游的业主。4Rs较4Ps、4Cs更加符合目前的市场状况,更加贴近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但是4Rs同样只关注与业主的关系,而忽略了与下游供应商的关系,注重外部资源的利用,而忽略了企业自身能力的培养。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将4Ps、4Cs、4Rs应用到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其各自优点和适用于建筑企业的方面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供应链管理适应建筑企业发展和营销管理创新的需求,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因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盟主,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基本动作模式,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销售商、供应商、制造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络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营销管理过程,通过供应链一体化
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配置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来降低顾客成本,使整个供应链围绕顾客提供增值服务,因此供应链运作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管理营销渠道、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营销组合策略的在建筑企业不足,从而形成带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市场营销模式。
4 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模式
在供应链环境下,建筑企业营销的重点不是模式单一的“投标”了,而是与业主、设计单位、供应商及分包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协同营销供应链,利用供应链的优势资源弥补企业与目标业主在时间、空间、信息、消费观念、供需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和服务业主的投资建设,或根据业主的需要和对手的情况提供相对个性化服务,因为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与业主的差异越小,与业主的距离越近,市场的主动权越大,企业的竞争力越强。这样,关系(Relationship)、成本(Cost)、服务(Service)和品牌(Brand)成为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核心四要素,也形成了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基本框架体系。由建设供应链的内涵分析可知,我们得出建设供应链由建设营销链和建设生产链组成,那么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则简称建设营销链,建设营销链管理(Construction MarketingChain Management,CMCM)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CMCM框架图可以看出,关系、成本、服务、品牌共同组成了CMCM的核心,也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进行市场和竞争对手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具备的四个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战略部署提供依据,进而形成了市场营销策略和资源整合方案。当然,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CM-CM同样要在信息支撑系统地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也属于营销资源整合的一部分。
关系、成本、服务、品牌这四个核心要素在CMCM框架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他们各自的内涵有什么呢,笔者认为:
关系(Relationship),即渠道,它不仅在4Ps、4Cs、4Rs中都有体现,而且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建筑营销链组合策略中处于最重要首位。关系是一种资源,是设计商、承包商、供应商等面向市场,面向业主的共用平台,关系资源短缺会导致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不能与业主建立直接通路。这里的关系既不是4Ps中的“Place”,也不是4Rs中的“Relationship”,而是SCM合作伙伴关系的体现,既有与业主的客户关系,又有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既纵向的一体化的合作思想,又有横向一体化的联盟策略,从而有效地弥补了经典营销策略组合对于“关系”理解的不足。关系的管理就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关系资源,形成市场营销的合力,来提高企业市场反应的速度,从而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共同赢得市场,它不仅包括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也包括关系的评估与改进。
成本(Cost),由于建筑产品投资巨大,一直是业主最为关注的对象,希望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造价,而建筑企业要实现它自身的利益,这样就形成了价格上的博弈,促使工程招投标体系的出现,从而使建筑企业过多的关注投标,而忽视的营销的其它方面。这里的成本不单是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说4Ps中的Price(价格),而是接近于4Cs的“Cost”,它不仅包括建筑企业的建筑安装成本、业主的预算投资成本,同时也意味着建筑产品定价的理想情况,应该是既低于业主的心理价格,亦能够让企业有所盈利。而建设供应链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工程成本,通过对合作伙伴的协调互动、资源优化及先进技术的应用消除供应链每个环节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无效流动与浪费,从而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满足业主投资估算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盈利,使供应链各方利益达到平衡。
服务(service),建筑企业没有工厂,无须销售,而是以业主提供的资金调动资源来进行工程建设,确切的说建筑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企业可以为业主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成功营销的关键。“服务”的思想在4Cs和4Rs中都有体现,Convenience(便利)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买和使用的便利,Response(反应)要求企业对于顾客的需求及时答复和迅速做出反应,CMCM通过异业结盟、协同服务,使供应链的所有企业为业主服务,比如由设计单位协助业主前期的工作,供应商负责相关产品的使用及维修工作,这样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的服务延伸策略无疑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商机。同时服务也表明了一个建筑企业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为业主提供服务,同时为供应链上其它企业市场营销贡献自己力量。
品牌(Brand),是业主的认知识别系统,是企业与业主交流的语言,是企业资源和信誉的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任何一个建筑品牌营销都是企业在关系、成本、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的结果。品牌是4Ps、4Cs、4Rs所忽略的一个方面,也是建筑企业管理长期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它对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为建筑产品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包工头”和“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使得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品牌。
建设营销链的这四要素是供应链一体化营销管理不可或缺的,构成了建筑企业营销的组合策略。建筑企业营销管理就是要对这四个核心要素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有机整合,合理分配,有序运作,为业主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子企业在引领市场开拓方面要规划先行、发掘商机。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子企业要认真分析并把握当前国内、国际建筑行业及承包市场环境,要高端研究战略国别、目标国别、战略区域、国内外大业主和重要发展城市其自身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发掘适合自己当期和中长期的商业机会,确定重点国别、地区、行业细分市场、项目的市场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
2加大高端营销,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地
集团公司以及各子企业要进一步加大高端营销力度,持续与目标国别国际大业主、国内重要发展区域的地方政府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并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的有效落地;要做好重点大客户、大项目营销,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的供需对接工作。
3整合内外部投标资源,扶持和推动企业扩展一体化服务功能
目前国内外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大型能源、水利、石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不断增加,这些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业主对承包商综合服务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承包范围已经超出过去单纯的工程施工和安装,延伸到投资规划、项目设计、工程咨询、国际融资、设备采购、技术贸易、劳务出口、项目运营、人员培训、后期维护等涉及项目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诸多领域。而在国际建筑市场领域中业主越来越注重承包商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能力和实力,单一环节的承包方式逐渐被EPC、DB、BT、BOT、BOOT、BOO、PPP以及EPC+F等工程总承包模式取代,设计—采购—施工(EPC)合同承包模式成为主流。工程项目日益成为国际投资和贸易的综合载体。国际工程承包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建筑服务交易向带动本国或本公司技术与管理资源、建材或机电产品出口综合贸易转变。因此,要从集团公司层面扶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建筑企业成为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能力,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国际化企业,已成为集团公司目前考虑并着手推动实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为此,一是要制定集团公司内部联合投标管理机制和办法,强化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实现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产业链贯通,以实现市场结构外延式增长和经济效益增加;二是要进一步整合集团内部投标资源,提升资源协调能力。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指导工程施工、设计单位积极寻求联合、重组的机遇和方式,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改制的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核心建筑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在经营方式上与国际快速接轨;三是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对外承包工程建筑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联营、收购,获得建筑企业之间资金、品牌、资质、技术、专业人员、综合管理的优势互补,积极扩展构建一体化服务功能,增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4持续推进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集团公司层面要建立集团化营销模式,持续推进国内外营销网络体系布局,避免同业无序、低价恶性竞争,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快速反应和对接,实现市场的快速协同机制和市场动向跟踪,尽最大努力覆盖全球市场,争取最大的市场占有量和品牌影响力。各成员子企业要在集团化营销模式和体系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各细分市场营销体系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市场活动范围,逐渐增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要完善与营销业绩、市场开发紧密挂钩的特殊激励办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制定、规范和完善市场营销工作相关的工具和模板,加大培训和提供锻炼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投标人员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实施全闭环管理,实现有效的营销资源配置和客户管理;要适应当前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改变。
5加快建立集团内部各种资源共享机制和渠道
要加快建立集团内部资质、品牌、客户关系、公共关系以及工程造价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机制和渠道,极力拓展成员子企业的市场活动范围,支持和提升各成员子企业的国内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
6积极推进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各成员企业要强化对重点项目规划提前介入,并要积极主动协助地方政府或大业主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规划,取得业主的信赖,并进行持续研究、跟踪和推进。各成员企业要积极主动并在风险可控的同时要积极推进PPP、BT、BOT、BOOT、CM、EPC、EPC+F或股权投资等商业模式创新,并善于利用项目融资和ABS(资产支持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和信贷支持来进行有效融资,进一步扩大企业在非传统主业、国际化、特许经营类和投资类项目等市场份额。持续推进建筑企业市场和业务的转型升级。
7总结
首先,利用企业的在建项目部资源优势,调动项目部的积极性;利用其社会关系向公司多传递项目信息;指定专人每天进入相关招投标等网站搜索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各大设计院的资料来加强开发信息收集工作。
其次,明确必须舍弃的投标项目,如:施工企业主营和兼营能力之外的项目;工程规模、技术要求超过本施工企业能力的项目;本施工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而招标工程的赢利水平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本施工企业技术等级、信誉、施工水平明显不如竞争对手的项目等等。而需要现金履约的项目要慎重,确保中标项目有利可图,促进公司的项目施工步入良性通道。
2、完善投标评估机制,坚持“战略全局、全面权衡”的投标策略。
投标前重要的准备工作:标前评审、成本测算
对准备参与投标的项目认真进行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成本和经济效益、业主信誉和履约能力等分析,合理规避投标风险。在充分研究招标文件及相关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并结合工程项目现场的实地踏勘与调查资料,对拟投标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测算,不断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标前评审是规避工程风险的第一步。标前风险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本单位完成招标项目的技术能力、完成招标项目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完成招标项目的风险因素、承接招标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审,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严格执行标前评审并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把项目标前技术、经济、标书评估落到实处,严格合同评审,合理分析市场。项目的经济评估的重要依据在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上,且要在投标准备技术方案时就要考虑经济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形成便于实施的技术方案,避免中标后又大规模调整施组,这也无法保证准确评估项目成本,同时增加了与业主沟通的难度。要坚持施工组织的经济性分析,选择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效益明显的方案。
(2)施工项目成本测算是关键。成本测算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测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中,应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来创造较大的价值,提高盈利水平。项目成本测算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而成本测算则通过有计划的计算和调整,反映和监督即将发生的成本费用,为投标过程中的报价投标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生产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消耗、增加盈利、提高项目收益。
3、制订正确的投标报价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
在工程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投标单位投标最终报价一般要占整个投标书分值的60%~70%,将对是否中标产生直接影响。
(1)在进行投标决策时,主要决策依据应是自己投标人员的计算书和分析指标,至于其他途径获得的所谓“底标价格”和关于竞争对手的“标价情报”等等,只能作为一般参考,而不能以此为依据。因为所谓的“底标价格”可能是业主多年前编制的预算价格,或者只是从“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摘录出来的估算资料,它们同本工程的最后设计文件内容差别极大,毫无比较价值;某些业主为了引诱承包商以更低价格参加竞争,有时故意甚至利用中间人散布所谓的“底标价格”,而实际工程成本却比这个“底标价格”高得多,至于竞争对手的标价情报,有时是竞争对手故意“泄漏”自己的投标报价,引诱对手落进他的圈套,在竞争中被甩在后面。
(2)深入分析竞争对手情况,确定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采用优势劣势对比分析方法,比较各自的优劣势对标价的影响,从而确定自己的报价水平和相应采取的策略,做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重视决策者的素质,提高科学决策质量。科学决策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前提,决策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超人的谋略和魄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而且要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遵循科学决策过程,以做出科学决策。
(4)投标报价人员应当懂得,除非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的“本标仅授给最低报价者”一般来说,标价固然是得标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在投标决策过程中,如果认为自己已不可能在报价方面战胜某些竞争对手,但还可以另辟蹊径,在其他方面发挥优势,争取获得业主的青睐,以求列入议标者的行列,为进一步争取该工程留有余地。
(5)“中标靠低价,赚钱靠索赔”的提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由于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采用以低价拿标,靠索赔赚钱的策略,这方面虽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索赔成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索赔可索但常遇不赔,承包商在处理索赔事件时又不可能不分金额大小都去付诸国际仲裁,把报价建立在没有把握的索赔期望上是一项风险很大的事情,尤其要杜绝自杀性标价竞争项目的现象,必须脚踏实地做工作,绝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4、树立“品牌经营理念”,繁荣区域市场的建设。
“品牌经营”理念,就是要注重提高企业经营的软实力,通过优质服务和诚实守信树立公司品牌形象;通过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优势不断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区域市场是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不断承揽新任务的根据地,对市场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项目是企业在区域市场发挥品牌效应的关键,需要本着“干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的滚动开发意识,坚持换位思考,在安全、质量、环保、进度等任何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和形象,都会对营销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要牢固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努力克服现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不断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努力争创更多的精品名优工程,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业主提供了满意的服务,从而赢得了业主与各界朋友的信任,不断增强企业在区域市场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只有这样区域经营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做到更加牢固,从而为经营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
5、壮大营销队伍,增强市场营销战斗力。
(1)大力加强营销人员的选拔和培养。要创新选拔营销人才的方式,疏通营销人才的发展通道,把业务能力强、作风硬、年富力强的管理骨干选拔到营销队伍中来;把思想觉悟强、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好的优秀青年推荐到重点项目上去锻炼,使他们尽快成才并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
(2)调整和优化营销人员结构。根据营销工作需要配足各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通过培训、交流和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专业人员分别从事公关、施组、报价、商务等工作,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3)制订奖励、激励制度。要按照责任、贡献、风险、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吸引、用好、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在分配制度上,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在经济上和各种荣誉上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对缺乏责任心或工作失误的人员,坚决淘汰出营销队伍,不要因为个别人影响集体的士气。
6、结束语
关键词:施工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建设
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还处于服务于招投标的初级阶段,管理理念落后,营销手段单一,营销团队建设滞后,对建筑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了解不及时。因此,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建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抢抓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和挑战,既不可或缺,又势在必行。
1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市场供需失衡,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年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行业门槛比较底,施工企业增加迅速,从而导致建筑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恶性降价和垫资施工等现象层出不穷,建筑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创效和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1.2营销管理理念落后,手段单一
部分施工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营销阶段,主要表现在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招投标,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研究分析,市场营销没有长远规划和战略,对于建筑市场新出现的PPP业务及产融结合模式热情不够,适应性不强。在营销管理上,手段单一,渠道建设不通畅,对于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无法及时反馈、纠正。
1.3营销团队建设滞后,效率不高
部分企业对自身的主业和发展战略认识不深刻,对区域市场的研究分析不深入,从而造成母子公司、区域指挥部、营销职能部门及营销办事机构之间职能重叠或者条块分割,管理链条长,责任划分不清,营销效率不高。
1.4地方保护仍然存在,市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在建筑市场,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仍然存在。许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局部利益,或者实现税收落地,存在人为设置障碍,通过备案、信息登记、设置子分公司等手段限制阻碍其他地方和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入本地的现象。政府对建筑市场的干预和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场外交易和幕后交易的现象。
2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2.1树立立体化市场营销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立体化营销理念,以适应新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一方面,当前,建筑市场前景广阔。铁路市场还每年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方兴未艾,“一带一路”影响日渐深远,雄安新区的设立也必将带来基础设施市场投资的大规模增加。另一方面,建筑市场变革空前,供给仍然大于需求,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要树立立体化营销理念。立体化营销理念要求企业全面理解什么是经营,经营不是单纯的市场经营和承揽任务,而是要立体化看待经营对象,要善于通过承包、投资、收购等各种经营模式,灵活运用规划、开发、物流、运营管理等经营手段,提高营销层次,拓宽营销领域,丰富营销资源,提升营销效益。
2.2夯实营销管理基础,加强风险防控
营销基础工作是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的保障。要坚持营销规模和质量并重,在做好标前调查、投标策划、报价决策的同时,严格执行项目标前分级评审制度,全面实施风险识别和方案预控。①根据项目业主不同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组织各区域营销机构收集相关信息,建立共享数据库,提高标书编制水平。改进标前调查模式,拟任项目经理及总工提前介入,提高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②规范标前成本测算工作,为投标报价决策提供准确依据。③加强风险防控,杜绝先天不足的投标项目,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
2.3深耕区域经营,完善市场布局
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及主营业务特点,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瞄准重点区域市场,不断深化区域经营能力,完善企业营销网络和市场布局,不断增强企业营销能力。①扎实搞好区域经营,做到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相匹配,明晰企业各层营销管理人员的责权利,理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②推进管理创新。将PPP项目运作、融资业务管理等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及时关注市场营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学习领会,提升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③不断完善市场布局。要保持定力,在传统业务板块,发挥自身的人员、设备、管理及业绩等传统优势,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策划落实,不断做大做强。在新兴市场领域,要加大人财物投入,不断拓展在投融资、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市场份额,积极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市场形势的研判和分析,切实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才能适应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时,还要培育朝气蓬勃、敢于争先的经营文化,培养敢打敢拼,追求卓越的营销团队,促使企业稳健发展。
作者:刘宏星 单位: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亮.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研究[D].清华大学,2005.
[2]高强.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与营销能力建设[J].中国市场,2016(31):33~34.
[3]杜迎凤.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2):98+100.
关键字:营销技巧、投标策略
1、加强信息收集,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效益较好的项目。
首先,利用企业的在建项目部资源优势,调动项目部的积极性;利用其社会关系向公司多传递项目信息;指定专人每天进入相关招投标等网站搜索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各大设计院的资料来加强开发信息收集工作。
其次,明确必须舍弃的投标项目,如:施工企业主营和兼营能力之外的项目;工程规模、技术要求超过本施工企业能力的项目;本施工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而招标工程的赢利水平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本施工企业技术等级、信誉、施工水平明显不如竞争对手的项目等等。而需要现金履约的项目要慎重,确保中标项目有利可图,促进公司的项目施工步入良性通道。
2、完善投标评估机制,坚持“战略全局、全面权衡”的投标策略。
投标前重要的准备工作:标前评审、成本测算
对准备参与投标的项目认真进行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成本和经济效益、业主信誉和履约能力等分析,合理规避投标风险。在充分研究招标文件及相关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通过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并结合工程项目现场的实地踏勘与调查资料,对拟投标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测算,不断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标前评审是规避工程风险的第一步。标前风险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本单位完成招标项目的技术能力、完成招标项目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完成招标项目的风险因素、承接招标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评审,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严格执行标前评审并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要把项目标前技术、经济、标书评估落到实处,严格合同评审,合理分析市场。项目的经济评估的重要依据在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上,且要在投标准备技术方案时就要考虑经济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形成便于实施的技术方案,避免中标后又大规模调整施组,这也无法保证准确评估项目成本,同时增加了与业主沟通的难度。要坚持施工组织的经济性分析,选择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效益明显的方案。
(2)施工项目成本测算是关键。成本测算是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测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中,应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来创造较大的价值,提高盈利水平。项目成本测算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施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而成本测算则通过有计划的计算和调整,反映和监督即将发生的成本费用,为投标过程中的报价投标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生产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消耗、增加盈利、提高项目收益。
3、制订正确的投标报价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
在工程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投标单位投标最终报价一般要占整个投标书分值的60%~70%,将对是否中标产生直接影响。
(1)在进行投标决策时,主要决策依据应是自己投标人员的计算书和分析指标,至于其他途径获得的所谓“底标价格”和关于竞争对手的“标价情报”等等,只能作为一般参考,而不能以此为依据。因为所谓的“底标价格”可能是业主多年前编制的预算价格,或者只是从“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摘录出来的估算资料,它们同本工程的最后设计文件内容差别极大,毫无比较价值;某些业主为了引诱承包商以更低价格参加竞争,有时故意甚至利用中间人散布所谓的“底标价格”,而实际工程成本却比这个“底标价格”高得多,至于竞争对手的标价情报,有时是竞争对手故意“泄漏”自己的投标报价,引诱对手落进他的圈套,在竞争中被甩在后面。
(2)深入分析竞争对手情况,确定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采用优势劣势对比分析方法,比较各自的优劣势对标价的影响,从而确定自己的报价水平和相应采取的策略,做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重视决策者的素质,提高科学决策质量。科学决策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前提,决策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超人的谋略和魄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而且要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遵循科学决策过程,以做出科学决策。
(4)投标报价人员应当懂得,除非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的“本标仅授给最低报价者”一般来说,标价固然是得标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在投标决策过程中,如果认为自己已不可能在报价方面战胜某些竞争对手,但还可以另辟蹊径,在其他方面发挥优势,争取获得业主的青睐,以求列入议标者的行列,为进一步争取该工程留有余地。
(5)“中标靠低价,赚钱靠索赔”的提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由于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采用以低价拿标,靠索赔赚钱的策略,这方面虽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索赔成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索赔可索但常遇不赔,承包商在处理索赔事件时又不可能不分金额大小都去付诸国际仲裁,把报价建立在没有把握的索赔期望上是一项风险很大的事情,尤其要杜绝自杀性标价竞争项目的现象,必须脚踏实地做工作,绝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4、树立“品牌经营理念”,繁荣区域市场的建设。
“品牌经营”理念,就是要注重提高企业经营的软实力,通过优质服务和诚实守信树立公司品牌形象;通过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优势不断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区域市场是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不断承揽[正文内容注意先后顺序,可按照信息收集、投标评估、项目选择、投标决策、营销队伍、品牌经营、区域经营的顺序
文中的字句还需要斟酌]新任务的根据地,对市场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项目是企业在区域市场发挥品牌效应的关键,需要本着“干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的滚动开发意识,坚持换位思考,在安全、质量、环保、进度等任何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和形象,都会对营销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要牢固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努力克服现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不断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努力争创更多的精品名优工程,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业主提供了满意的服务,从而赢得了业主与各界朋友的信任,不断增强企业在区域市场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只有这样区域经营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做到更加牢固,从而为经营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
5、壮大营销队伍,增强市场营销战斗力。
(1)大力加强营销人员的选拔和培养。要创新选拔营销人才的方式,疏通营销人才的发展通道,把业务能力强、作风硬、年富力强的管理骨干选拔到营销队伍中来;把思想觉悟强、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好的优秀青年推荐到重点项目上去锻炼,使他们尽快成才并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
(2)调整和优化营销人员结构。根据营销工作需要配足各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通过培训、交流和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专业人员分别从事公关、施组、报价、商务等工作,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3)制订奖励、激励制度。要按照责任、贡献、风险、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吸引、用好、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在分配制度上,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在经济上和各种荣誉上给予倾斜;另一方面,对缺乏责任心或工作失误的人员,坚决淘汰出营销队伍,不要因为个别人影响集体的士气。转贴于
6、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企业;海外营销;意义;战略思想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新的战略思想已经占据了海外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地位。现代企业,尤其是市场上的领导品牌非常重视大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应用到企业决策之中。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他们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和产出。
建筑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的意义
在世界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要立足海外市场必须做到:
1、改变传统思维,更新营销观念,用新理念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生产出满足海外不同阶层消费者需要的产品。2、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想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能力,获得长远稳定地发展。3、企业要充分认识品牌的重要性,把品牌战略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创建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户,使他们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
4、发展企业新的营销方式,注重产品创新,开展网络营销,节约企业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
因此,建筑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理念的更新、竞争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意识的确立、营销方式的创新,它对建筑企业迅速走向海外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优势
1、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国内建筑企业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积累, 已经形成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队伍以及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2、企业有走出去的内在驱动力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特别是一些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后, 大批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力度, 把海外市场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产业加以培育。
3、“准入”制度比较宽松
加入WTO 后, 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步取消, 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市场开始对我国企业开放。同时, 关税壁垒的减少也使对外承包工程的成本得以降低。
4、企业融资能力增强
近年来, 由于国家外汇储备急速增长, 总量巨大,国家正在寻求有重大战略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商业利益的投资项目, 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实施以资源换项目的对外工程承包形式, 使中国公司参与海外融资项目、带资承包项目成为可能。
5、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由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各国工程项目的需求各不相同, 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为不同的承包商提供了生存条件, 也方便了承包商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开发海外市场创造了条件。
三、我国建筑企业海外市场营销策略
正如上述分析,海外市场发展趋势给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海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而我国建筑企业与发达国家承包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海外市场开拓过程中需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直接影响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成败。
1、企业要实施跨国经营,首先要根据海外市场的形势及各国建筑市场的现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海外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定位,确定将哪些国家作为其目标市场,将目标市场进一步细分,挖掘潜在项目。目标市场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与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各国市场宏观环境、目标建筑市场状况,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自身情况、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选择原则。
目标市场的选择需要我们对当前建筑市场比较活跃的各大建筑市场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分析其宏观环境、市场增长率、市场机会及市场风险,分析其行业结构、海外承包商对其市场占有率和工作范畴等。根据对主要市场分析的结果,结合企业的海外市场选择原则,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市场。对于我国建筑承包商比较理想的市场是石油产量丰富且政治经济相对稳定、货币工作量大或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经济增长速度快并适合输入中国劳务、人身安全有保障,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不会存在的,满足其中的某条或某几条,企业也可以接受,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策略和高层的决策,例如有的企业实施人身安全保障一票否决制,有的企业以可输入劳务为准则。
2、海外建筑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5个方面因素确定,每一种影响因素对营销策略的影响不同,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每种营销策略内在的特性,即资源投入要求、进入程度及控制深度、灵活性及盈利性、风险性。
(1)贸易营销策略,即以产品或服务出口的方式进入,指建筑企业完全采用国内的建筑材料、构件及机械设备,将物资出口到目标项目所在地,自带劳务在当地完成项目的建造的方式。这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海外市场切入策略,也是与国内工程运作差异最小的方式,企业只需要遵守业主的要求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其他方面都可以按照国内的方式进行,企业适应比较快,而且可以在切入后逐渐了解当地的情况,调整营销策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但是这种方式受到目标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状况、进口制度、劳务输入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尽快与海外市场接轨,对海外市场的进入深度及控制程度弱。
(2)投资式策略, 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生产性实体进入目标市场, 对目标市场拥有所有权或控股权, 建筑行业通常以新建、兼并、控股的方式出现。建筑行业投资新建多数以BOT 的方式出现, 以卖方信贷的方式实现融资, 需要建筑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务实力、融资能力及市场预测能力, 以我国建筑企业的实力, 目前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相比而言, 兼并、控股的方式更加常见, 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当地建筑企业, 直接获得其在当地市场的份额及市场资源,缩短市场开发的时间, 能够即时获得市场信息反馈,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这种方式除了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外, 还要受目标市场所在国家对外商投资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进行股权参与, 因而深入目标市场,得到了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大管理控制权, 从而较大程度弥补了前两种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但另一方面,投资式切入模式在增加控制程度的同时, 也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量, 必然是企业动用较多的资本, 并由于在目标市场卷入的深度和广度较前两种模式更强而具有较小的灵活性和较大的风险。
不同的企业资源状况不同、市场定位不同、发展目标不同, 因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也因企业而异, 就我国建筑企业的现状, 多采用贸易营销策略或契约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加大国企“走出去”的推动力度, 在融资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在探索以融资带动总承包的投资式营销方式, 积极尝试通过兼并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当地市场。
结束语
中国入世就意味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海外竞争,而当前海外工程复杂化、发包方式多样化,海外工程承包呈现寡头垄断的趋势,给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建筑企业提出了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对整个海外建筑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市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我国建筑企业海外化营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志文. 把脉国际建筑市场营销风险[J]. 施工企业管理,2011(11)
[2] 王要武.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