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竞技体育的本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09:40: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竞技体育的本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竞技体育的本质

第1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体制;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G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19-04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举国体制”上。很少有文章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探讨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与发展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而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人本思想的研究在理论界表现出“滞后性”。为此,本文尝试从人本思想的角度探讨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建设,使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全面发展运动员素质

运动员素质既包括技能素质。也包括德育和智育水平,德、智、体应全面发展。2007年8月17日“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总结会上有领导指出:优势项目领先,综合素质有差距。而且,除了竞赛成绩之外,我国学生运动员在综合素质上与国外学生存在差别。由于国外选手基本都来自于学生,而不像我国目前的选手先做运动员,然后再到高校读书,因此国外运动员在比赛场外仍然表现得很活跃,在比赛之余他们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积极与他人交流,综合素质很高。相比之下我国学生运动员还需要在各方面加以提高,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国外运动员参与竞技体育训练和我国运动员有很大的不同,绝大部分国外运动员都是一边训练、一边学习或者工作,照样可以获得冠军。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外国媒体介绍,某个奥运冠军是医生或是出租车司机。他们退役之后可以跳出体育圈,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在举国体制的培养下在竞技体育方面获得了辉煌成就,但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运动员“德、智、体”发展很不均衡。

首先,以德为本的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厚德载物”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部分人出现人生观、价值观模糊、荣辱观念颠倒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好的社会效应,体育领域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因此,运动员从接触训练开始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品德,热爱祖国、奉献社会、遵纪守法。教练员和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把法律知识和道德学习结合起来,在训练场、赛场以及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法律知识和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更好地激励自己向前发展。并且,体育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示范性、放大性,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运动员坚持文化学习,努力提高智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水平的高低和一个运动员的发展前景有较大联系,运动员较高的文化水平、较广的知识面,其智力发展水平就较高。一般智力水平高,就可为专项智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向运动员传授运动训练原理、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高原现象等基础知识,使运动员了解人体结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出现运动水平停滞不前时心理压力不会太大。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高智力,才能在学习和训练时举一反三,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教练员的意图。运动员的专项智力和自己所从事的专项密切相关,如篮球运动专项智力和举重运动专项智力就有差别。发展专项智力就应该对专项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如运动专项技术分析、成功运动员的优势、竞赛规则、裁判法以及专项训练特点等。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对专项的领悟能力、对比赛的控制能力、对器械的适应能力、对规则的理解能力等等,都是专项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成绩会产生直接影响。运动战术意识也是运动员专项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应当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在良好的技术条件下,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应变,争取主动。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发展专项智力,才能在实际比赛中,根据对手的特点,适时调整,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扬长避短,攻其不备。

另外,运动员身体素质也应当追求全面发展。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心理等全方位的对抗。一般而言,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其身体素质的发展比较全面、协调。如果某个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存在较明显的不足,这将会影响运动员向更高阶段发展。在比赛中,这种不足将成为对手战术安排的“靶子”,从而制约和限制了运动员整体实力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运动员可持续发展,运动员应当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各项素质。

2 保障运动员权益

2.1 完善运动员奖励机制

运动员奖励机制是完善竞技体育体制一个重要因素。计划经济条件下,专业运动员食、宿、医以及退役后的工作,都由政府负责管理,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国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追求多元化,利益的实现也有多种途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人”从事“某项行业”前会进行投资――收益分析。我们知道,竞技体育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据统计,我国竞技体育队伍在1994年需要有3883.5名运动员才能产生1个世界冠军,1995年需要3162.3名运动员才能产生1个世界冠军,到了1996年,需要4399.1名运动员才能产生1个世界冠军。这意味着竞技体育的投入与产出比率很低,而且竞技体育是青春的事业,运动员失去了从其他途径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小孩从小进行专业训练。另外,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国家政策安置工作的优势也受到很大的制约,由于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退役后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一些职业技能要求低的工作,且由于社会竞争力弱,随时面临失业的危险。面对这种现实,国家在不断完善运动员奖励机制,国家体育总局曾对北京、湖北等6个省市运动员的津贴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2006年7月之前,运动员基础津贴和成绩津贴的平均水平约为每月777元。考虑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调整了与运动员成绩津贴相对应的比赛层次。2006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与财政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体育运动员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将国家奖励的比赛层次由7个调整为5个,大幅度提高了运动员的津贴和奖金标准。

随着各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普遍增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难度越来越大。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参赛选手10500名,而金牌不过301枚,运动员要夺得金牌,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各国都给冠军获得者许以重奖。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物质追求是必要的,运动员付出了青春、健康的代价,获得物质回报甚至重奖,社会能够理解和支持,这也是家庭支持小孩从事训练的动力。有效的优秀运动员奖励机制,有利于鼓励运动员多出成绩、有利于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逐步提高运动员奖励金额,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重冠军姚景远的奖金是8000元人民币;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奖励提升至20万元,银牌和铜牌的奖励分别为12万元和8万元。除国家奖励外,奥运冠军获得的奖金还有省、市政府奖励,省、市体育局奖励和社会奖励,社会奖励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奖励。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能获得冠军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只有冠军是成功者的话,那么包括银牌在内的成千上万的运动员都是失败者,这对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不公平的。显然,这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既要体现效率,也应体现公平,建立有效、公平的奖励制度。

2.2 妥善做好运动员退役后就业

妥善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关系到运动员队伍的长远建设,关系到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关系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大部分省市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工作面临很大困难。2002年,《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湖南、广东、宁夏等8个省区,退役待就业的运动员占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北京奥运会后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将面临更大压力并且还将存在一段时间。刘鹏局长在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暨2005年冬训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国体育系统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为奥运做贡献之职责。加大奥运备战力度,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无可非议。但是,这一特殊手段势必会增加运动员备选范围和拉长备战年限。奥运备战不是2008年这一年的事,它是一个周期,是一个较长时间段。按照最好竞技成绩出现的周期,运动员成才大致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北京奥运会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会面临更大压力。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那么三级训练网络会继续吸收新队员和产生退役队员,在不断的循环中,退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很难消失。因此,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还将是国家和体育行政部门一项较长时期的任务。

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应的社会保险机制,但是受惠范围有限。2002年9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6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141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鼓励退役运动员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对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给予经济补偿。……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3名、亚洲体育比赛前6名、世界体育比赛前8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意见》提出了“鼓励退役运动员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可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全面深入,退役运动员通过市场化手段安置是今后一种趋势。当然,资金来源是问题的关键。调查中了解到,有些省市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制度也很健全,可政府财政状况很难做到以制度为准。再者,退役运动员进人高校学习,这是延缓就业压力以及提升运动员社会竞争力的很好的举措。可是,从前提条件分析,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运动员也是有限的,没有达到进入学校所要求的竞技体育成绩,只能以待业青年的身份加入社会竞争。2003年8月20日,为鼓励运动员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国家人事部《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国人部发[2003]18号),对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改革以往退役补助办法,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偿费。经济补偿费由基础安置费、运龄补偿费和成绩奖励3部分组成,其标准为:(1)基础安置费最低不少于1万元;(2)运龄补偿费与本人实际运动年限和退役前体育基础津贴水平挂钩,每年发给本人4个月的基础津贴;(3)成绩奖励。对退役运动员在训期间取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赛、全运会、全国比赛等录取名次以上成绩给予一定的奖励。成绩奖励的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获得全国比赛录取名次(奥运项目前8名、非奥运项目前6名)退役运动员的成绩奖励标准最低不少于5000元。根据《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指导意见,部分省市采取了一次性的“货币安置”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货币安置”全面铺开还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当前退役运动员安置主要还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货币安置”等形式。

3 立足运动员竞技能力可持续发展

我国竞技体育体制训练体系中不同程度存在短期化现象。在许多项目上,少年队往往能与世界强队抗衡,但进人成年后差距越拉越大。一个主要原因是运动员早期专门化训练抑制了少年运动员成年后的正常发展。由于我们的评价机制发挥着有形和无形的激励功效,早出成绩成为教练员、官员以及运动员的共同目的。在这个共同目的的促使下,催生了早期专门化训练、兴奋剂、以大打小等不正常现象。由于功利思想作祟,训练偏离科学、系统的轨道也不足为怪。我国运动员出成绩早,但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反观外国,不同项目的许多运动员都将最佳状态保持较长时间。如王莲香、布勃卡、瓦尔德内尔等等。运动员在少儿时期过早进行专门化训练,忽视一般身体训练,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到他们进入高一级训练队后,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其基本功不扎实以及潜在的伤病等问题就暴露出来,从而会影响运动员进一步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教材特点;组织教学;途径

由于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当前,大多教师都普遍认为体育课基本是“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有些学校则干脆停开体育课。由此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发病率上升。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资、经费缺乏等,但最根本的思想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同仁商讨。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的常规组织教学。体育课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如:整体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课堂纪律等常规训练。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行动,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种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记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充分地准备。上课开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利用趣味游戏等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地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的兴趣。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形式,起到巩固和亏大体育课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外活动要积极投身到学生活动中去,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尊重你,支持、配合你。坚持“两操两课”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不光要强调学生快速到场做操,而且要不间断地提醒他们,做操不光是为锻炼身体,更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绩。这样学生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课间十分钟和课外活动也离不开老师的参与指导。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添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也有效地巩固率体育教学效果,促使他们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信念。

五、组织教学与管理如何贯穿于课堂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预算;成本控制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需要施工,使得建筑行业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行业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还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竞争机制下,科学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走向完善,但是由于比如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合理,比如在进行工程竞标时候存在着暗箱操作等多种人为或客观的原因,工程建筑企业对工对建筑工程成本实施成本预算,难以达到标准,建设施工单位缺乏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工程设计施工中存在着多种浪费。从整体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系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推进我国工程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或缺陷的改善。

2、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过程中能源材料的浪费情况严重。工程的施工过程是整个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的关键部分。由于在这一部分中,各种材料能源等消耗大大增强了成本的支出。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难以对材料合理科学利用,造成的浪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浪费,和仓库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材料失窃等浪费,都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的管理。而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单位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很明显。浪费严重。

2.2、工程竣工时候成本控制管理不力。当一项建筑工程已经接近完工时候,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忽视了竣工后的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财务人员在面对突况或者是成本涨幅,施工的格局变化,工程变更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工程企业难以很好的处理,从而大大增加了整体的成本支出。

二、加强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的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需求、针对建筑工程企业施工项目经济成本管理现状与问题,工程施工企业应对自身经济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与评价,了解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在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中,应明确项目责任体系,以岗位职责、权限的完善确保施工过程中各岗位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经济成本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内容纳入岗位绩效评定中,督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岗位人员具体工作内容的实施与执行,保障经济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控制制度及成本核算

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是影响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受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及经营理念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及核算工作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影响了成本分析及核算工作的开展。

3、完善建筑施工项目财务激励机制

财务激励机制是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针对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需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加快财务激励机制的建立,以此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企业项目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以财务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及奖励政策,对不同员工进行激励,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强化预算管理与执行,实现经济成本管理目标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济成本管理中,预算管理与执行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经济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工作。根据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各阶段管理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各环节的管理与控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保障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的科学性。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材料、人工成本,避免套用不同区域成本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5、强化监督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为全面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监督预算工作,我们首先应了解工程项目监督预算各个环节过程,合理制定实施监督程序,明确管理项目造价部门、承包方、中介预算机构、贷款银行在实施监督预算进程中的责任与职能。同时我们应明确监督预算工程各项制度纪律,杜绝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6、展全过程管理造价,构建信息化动态造价系统

在明确合理项目投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其动态发展变化展开充分预测,确保项目资金充裕并顺利开展。同时在实践设计阶段还应强化成本管理,注重其影响成本因素并更好的控制项目工程造价。实施项目阶段,我们应对执行设计方案状况进行细化检查,将原有设计与竣工验收实施综合对比,不应擅自进行设计变更或追加投资,这样会令设计变更引发成本投入的巨大增加,对于该不良现象,相关单位应审查造价并追究相应责任。为有效改善建筑工程体质管理滞后、欠缺精度性、投资成本控制易高出限额等不良局面,我们应科学构建信息化动态造价管理系统,通过动态管理在系统引导下认真探析工程项目量价分离,促进施工单位公平竞争,并通过市场决定与形成价格。通过该系统运用我们还可令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令日常处理业务工作更加简化,并为其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支持。

7、质量为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成本

质量是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本,倘若在施工建设工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则会给各方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效益的良好创设。因此为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确保质量费用支出合理科学,我们应强化质检管理、质量控制,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经营原则,提升施工作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严格把关各道施工工序,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合格性,避免质量事故的大面积发生。同时我们应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思想,通过全面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发现质量隐患责令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进而有效降低由于质量不达标而产生的事故损失投入费用成本,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另外在施工进程中我们应确保建筑施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促进设备机械优质安全运行操作,强化现场安全控制管理,细化制定安全建设管理规定,降低安全事故机率,进而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结束语:

工程成本高低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施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工程项目情况,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建筑工程的投标,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加强成本的控制,严格成本控制规范,促使企业成本的合理化,为企业获换来强大竞争力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强大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海鹰 .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J]. 工程施工管理资讯 ,2012,9.

第4篇

[关键词]环境管制;煤炭企业;企业成本;计算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6.151

煤炭资源在我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煤炭开采区域的扩大,让煤炭企业成本计算工作的复杂性有所提升。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煤矿采空区面积的扩大所造成的地面下陷问题,对耕地和楼房、铁路等地面构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是煤炭开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煤炭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对煤炭业的环境管制,成为了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煤炭企业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成本计算方式。

1 煤炭生产环境的管制方式

煤炭生产领域的环境管制,主要指的是国家对煤炭的生产环境做出的管制。了解煤炭生产环境的管制措施,对煤炭企业新型成本计算方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对煤炭生产环境的一些管制措施进行探究。从我国环境管制措施的应用情况来看,基于法律层面的管制措施和基于行政手段的环境管制措施,是我国环境管制措施的两大主要内容,从法律层面来看,与环境保护问题有关的法律法规,为环境管制方式的执行提供了法律保障。[1]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的滥用土地资源及矿产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精神损害问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煤炭产业的生产特点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提出的“谁开发,谁保护”原则,也可以被看作对煤炭生产环境问题的一种管制措施。从一些与环境管制问题有关的行政措施来看,矿石环境责任制度的确立,是对煤炭生产环境的一种管制。

2 煤炭企业成本计算的新思路

从煤炭产业的发展来看,基于环境管制的成本计算新模式的构建,是对传统煤炭企业成本计算方式的一种革新。在构建新型计算措施的过程中,“作业管理”理念的应用,可以被看作煤炭企业成本计算模式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思路。[2]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作业管理理念是一种建立在客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成本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中,基于作业管理理念的成本计算方式,对企业简化生产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这种工作方法的应用流程来看,企业生产的作业环节成为了资金监管重点重要环节,在对生产成本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倒挤法”是让企业了解材料使用状况的重要工具,在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对生产工序的合理优化,即对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工序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在将这种计算措施应用在煤炭企业以后,煤炭开采作业环节及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环节的评估就成为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计算思路的过程中,煤炭作业时效性的评估,是评估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在对基于作业理念的成本计算方法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企业,企业往往要在先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耗费大量的资金,这样,企业在高科技生产技术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成本相对较少的问题,就可以为这种基于作业理念的成本计算方法提供一定应用空间。一些产品种类相对较多,生产程序相对复杂的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应用,从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炭生产领域的应用,让煤炭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呈现出了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3]在煤炭生产领域,再将煤炭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纳入煤炭产业产品范畴的情况体系,煤炭企业的产品数量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信息化财务系统的应用,已经让煤炭企业财务系统的独立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以及对这种基于作业理念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是我国煤炭企业构建新型成本计算方法的一种新思路。

除此以外,在对成本问题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全成本概念也是企业在构建新型成本核算措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种新思路。所谓的“全成本概念”,要求企业在生产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把成本看作所有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的管理模式。在煤炭企业对自身运营成本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煤炭资源税、矿区使用费及开产登记税等各种税费都可以被看作煤炭企业的自身成本的组成部分。[4]

3 煤炭企业成本的计算方式

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针对煤炭资源采空区的地面塌陷费用和村庄搬迁费用;环保措施应用过程中,支付给相关工作人员的环境检测费和防治措施费、以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用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费用等多种费用。在煤炭企业在对资源库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以下几种资源库。首先,从煤炭企业一线职工的薪酬问题来看,在对职工基本工资、绩效补贴、企业分红、额外班时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可以构建一种以人工费用计算问题为核心的资源库。在对周转材料、救助设施及劳保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成本问题,煤炭企业可以构建一种以材料成本计算为核心的资源库的方式,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5]这样以此类推,对成本问题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对企业成本计算效率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这种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以铁煤集团母公司矿为例,2016年1月共生产原煤147万吨,当月产出的原煤一部分直接销售,另外一半进行洗选加工处理后以洗煤形式出售,在这一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工费用为17087万元人民币,材料费用为1171万元人民币,电力费用为2532万元,折旧费为970万元,提取的安全费、维修费合计为5697万元,设备的维修费为421万元。在核心资源库的应用过程中,煤炭企业可以借助相应的资源库系统,轻而易举地计算出企业自身的成本消耗情况,这就可以让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有更好的了解。

其次,在构建新型成本计算方式的过程中,耗用企业资源的作业项目的确认,也是煤炭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重复利用性,是煤炭企业周转材料的主要特点,由于煤炭企业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无法将这一问题一次性归于煤炭成本之中,这就使得复杂性因素成为了煤炭企业成本计算工作的一种主要特点。在煤炭企业环境管制措施的应用过程中,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使煤炭企业成本计算的复杂性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企业在构建成本计算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确认。从煤炭企业的生产现状来看,煤炭资源的开发工作是采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原煤采出、煤矿开采区域的巷道修理及煤矿开采区域安全隐患的排除和煤矿安全升级改造工作也可以被看作采煤工程的重要辅助工作,因此,采煤工程在煤炭企业的日常运转中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在构建新型成本计算方式的过程中,煤炭企业需要对重点作业项目进行确认。

4 结 论

全成本概念是煤炭企业在环境管制因素的影响下,对自身的成本计算方式进行优化的重要理论支撑。作业管理思想是煤炭企业成本计算模式的一大创新思路,在遵循全成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作业管理思想进行灵活运用,是优化煤炭企业成本计算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人慧.基于环境管制的煤炭企业成本计算问题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3.

[2]张倩.环境管制与煤炭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3):303-306.

[3]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I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统计;统计数据;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7-0059-03

一、日本银行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经验

(一)依靠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提高数据质量

日本银行在搜集、处理和统计数据时,明确界定各数据编制部门的职责,在各数据编制部门之间实行充分的数据共享和合作,并且单家机构报送的数据必须保密,且只能用于统计目的。

日本银行法规定了要对单家机构的数据进行保密。在阻止单家银行数据被泄漏方面,日本银行有六道程序来补充法律条款。第一,日本银行的员工使用单家银行数据仅限于需要那些统计数据来完成他们的统计工作;第二,计算机系统需要用身份证明和密码来保护,这样可防止其他员工接触这些数据;第三,当汇总的单家银行数据被披露时,特殊的汇总规则被用来防止泄密,并且员工们需要评估准备披露的所有数据,为了尽可能避免间接地把单家机构的数据泄漏出去,他们设计一些专门的表格;第四,禁止任何人为了研究和其他目的接触单家机构的数据记录;第五,由于日本银行总部装备了电子安全门系统,只有研究和统计部门的员工才允许进入。

为了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日本银行不但从员工、设备、计算资源和经费等方面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而且在保障金融统计部门资源充分配置的同时,日本银行非常重视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每个员工确立个人目标,并对他们每年的业绩进行自我评估,管理层在年末对每个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并根据每年两次(3月和9月)对每个员工的业绩评估来决定其奖金的档次;其次,日本银行还对其工作流程进行定期评估来确定工作的重点,这样可减少重复劳动,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相对紧迫的工作上;再次,金融统计处经常通过向行外的专家咨询来征求意见。

另外,日本银行还寻求其他各种方法来提高金融统计的数据质量。首先,日本银行对其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来强化提高数据质量意识和培养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技能;其二,确保对统计部门的预算分配以保证统计的质量;第三,日本银行致力于提高统计的准确性,为了达到此目的,出台了一系列对统计数据进行修订的规则。

(二)通过金融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修订提高数据质量

日本银行例行评估商业银行报送的源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通过借助与报送数据的商业银行一同开发的程序来检查源数据。该程序将所有的报送数据导入一个电子表格自动进行交叉核对,并且日本银行会把趋势外的数据(譬如,和上月或上年进行比较)或数值较大的交易数据挑出来,并立即与报数银行确认。它同样会检查每个银行的初步数和修订数据之间的差距,当数据差距特别大时,日本银行会与报数银行联系,并要求他们作出解释。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日本银行采用合理的统计技术处理源数据。例如,日本银行自1996年开始就一直运用X-12 AMIMA程序对货币总量数据进行季节调整。该程序运用事前调整来估计和消除季节调整之前的存在于数据中的异常值和日历因素,季节调整之后,日本银行还做一个事后诊断,用来检查季节因素是否被剔除掉。

为了改善统计处理过程,日本银行定期对金融统计数据的修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一个给定的时期用修订的或最终的数据来评估最初的数据。这些研究涵盖了修订的范围(修订的频度和修订的时间序列的数量)以及数据变动的趋势和幅度;调查数据误差的来源、遗漏和波动;最后,解释修订数据的方法。日本银行利用修订研究的成果来决定最佳的修订周期,它主要由数据源的实用性驱动,并且保持数据新来源的记录,更新统计技术,并完善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日本银行对金融统计数据的修订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常规和透明的原则。日本银行按照一个预先确定的和相当稳定的周期去承担货币统计的修订――通常来说修订时间在6月,每隔三年修订一次,最后一次对广义流动性数据修订是在2004年6月。日本银行在它的网站上修订周期和修订规则并解释修订周期背后的原因(例如,源数据的可得性,相关数据集修订和核心政策文件准备的时间选择等)。日本银行同样也可在正常修订周期以外的时间进行数据修订(例如,由于新的源数据的发现)。二是初步数和修订数据被清楚地区分开来。在数据公布的时候,货币统计数据的初步数和修订数的内涵会告知数据用户,并且修订的数据用符号“r”标识。三是修订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是公开的。日本银行告知数据用户货币统计修订的研究进展和结果。日本银行测度、评估和解释货币统计出版物提供的数据和用户能接触到的数据库的修订情况。当日本银行对主要总量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之后,它会把对修订数据和初步数之间差异的分析予以公布。

(三)通过金融统计信息披露提高数据质量

日本银行对金融统计的信息披露非常重视,也比较规范。在进行金融统计数据披露时,日本银行强调金融统计数据的完整性、适用性、可得性和透明度,日本银行的金融统计信息披露是提高其金融统计数据的重要环节。

日本银行编制的中央银行概览每月公布三次,超过SDDS要求每月公布一次的周期;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每月都公布一次,与SDDS要求的每月公布一次的周期相一致。日本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相互之间能保持协调一致。日本银行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能保持一致。

日本银行公布五年以上的货币或相关数据的时间序列。虽然大部分的老的基础数据序列是以纸质的形式提供,但所有新的基础数据序列是以互联网的形式提供的。当源数据、方法或技术发生改变,日本银行会尽可能地对历史数据进行较长时期的追溯调整。在数据出现中断的情况下,日本银行会确认和解释时间序列中主要的断点,出现断点的原因,并对这些断点作一些调整以保证不同时间的一致性。此外,日本银行在其网站上提供调整的数据。

日本银行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金融统计数据。首先,日本银行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公布金融统计数据;其次,它公布金融统计数据和主要的构成以满足不同的用户对统计数据不同详细程度的需要;最后,它同样会提供基础货币和货币存量的季节调整数据。日本银行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公布金融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在同一时间提供给所有的用户。日本银行在其网站上同时将货币统计数据提供给所有的用户。它不会将统计数据提前给媒体,媒体和其他用户同时获得货币统计数据。金融统计部门在披露货币统计数据的当天召开新闻会,并编发新闻稿解释货币统计数据,从而协助防止数据误用。金融统计部门还会监控媒体使用数据的情况,当媒体误用统计数据时,会通过日本银行的媒体联络处设法纠正数据的误用。

为了保证金融统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日本银行在披露金融统计数据的同时,还提供货币统计数据的概念、范围、分类、计值基础、数据源和统计技术方面的文档,并且它们与国际上可接受的标准、指南或良好的作法之间的差异都会有相应的注解。日本银行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适应了不同数据用户的需要。

日本银行为保证金融统计信息的透明度,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数据的搜集、流程及公布的时间方便公众获取。二是确保数据披露前,日本银行内部人员不得接触数据。由于日本银行列出了金融统计部门中在披露数据前能接近数据的各级员工名单,甚至最高管理层也不允许在数据披露前接触数据,因而在数据披露前日本银行的内部人员接触数据是被严格禁止的,也是不可能的。三是金融统计处被确认为专门编制金融统计数据的部门。日本银行是金融数据唯一的人,当其他机构再金融统计数据时,日本银行可以要求其说明原因。日本银行的版权公告登载在它的网站上。四是日本银行保证预先告示在统计方法、数据来源及统计技术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变化。

由此可见,日本银行不但在金融统计信息披露方面有一套严谨规范的流程,而且金融统计信息的完整性、适用性、可得性和透明度等方面能得到制度保障。因而,社会公众能广泛地参与金融统计的讨论,并能对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提出质疑和建议,这样极大地增强了金融统计部门与社会公众在金融统计方面的互动、沟通,有力地提高了金融统计数据质量。

二、对我国的借鉴

日本银行在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的金融统计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与借鉴。

1、通过取得金融机构的理解、合作来保证货币统计数据质量。日本银行法并没有专门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向日本银行报送数据,日本银行是从它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责中引伸出搜集和编制货币统计数据的权力,并且日本银行没有权力对要求报送数据而不报送的银行采取惩罚性措施,但所有商业银行都能与日本银行保持合作,并有效地提供货币统计所必须的数据。日本银行能取得银行支持和合作的基本经验在于日本银行向商业银行充分说明货币统计数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数据报送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及时与商业银行联系沟通,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保证保守商业银行的数据秘密,尽可能与其他金融数据搜集部门保持充分的信息共享,尽可能减少商业银行的报数负担。日本银行通过这些行动取得了商业银行的理解和支持,这种充分的合作和及时的沟通确保了货币统计数据的质量。我国的金融调控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从商业银行搜集数据的权力不但在相关法律中有所体现,并且还拥有对商业银行拒报、瞒报或漏报统计数据等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力。但由于我国一些搜集金融统计数据的部门不注意与商业银行沟通,不考虑商业银行报数的负担,有的时候甚至不同部门重复向商业银行搜集数据,导致商业银行大多时候在报送金融统计数据时处于一种被动合作的状态,有时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在此背景下,如果对数据质量控制的统计流程不是很严密,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日本银行的一些良好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 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

一、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

1、企业盈利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经济效益总是与其利润紧密相关的,因为企业经营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只有有了利润,企业才有继续经营下去的动力。也就是说,倘若没有盈利,企业就无法在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为社会做更多贡献等方面有所改善,那么企业的生存就会面临威胁,最终总会被淘汰。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C+V+M)/(C+V)。其中C代表消耗原材料价值;V代表工人工资;M代表利润。根据公式,可以分析出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就是要使C和V足够小,即:控制原材料消耗价值和工人工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提高经济效益与企业成本控制的关系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份额又密切相关。

成本控制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及时提示偏差,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使产品实际成本被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C和V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降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

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的内容

1、成本控制的过程

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所消耗的成本都与最终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成本控制按过程划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流通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

2、成本开支范围

关于成本开支的范围,我国财政部在《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中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一是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直接支出应计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二是为取得当期效益的其它支出,也就是间接支出,应计入成本,即按一定标准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

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产品投产前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过于关注产品技术性,而忽视产品的经济性。产品设计者往往是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他们有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会设计出一些并非市场真正需要且性价比不高的产品。设计者经常容易将其所负责的产品项目作为一件科技品来进行开发,对产品的性能、外观追求尽善尽美,却忽略了由于他们的设计,后期生产过程中许多部件的成本都不符合低性价比的要求,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大大削弱,长此以往,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就不可能得到提升。

2、制造过程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原材料利用不合理

企业原材料的在消耗量上缺乏必要的控制,原材料在切割时不拘小节,整个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浪费的现象,也并没有考虑到边角料其他方面的用途,直接丢弃。众所周知,原材料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支出,上文中也论述了原材料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2)人工管理不合理

企业生产时重点都放在对产品的管理,而忽视对人工的管理。一方面,企业不能精准用人。由于企业没有了解每个员工的优势,出现人工浪费的现象,适合员工甲的任务没有让他来做,而是让他做其不善长的事,这样会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很多时候都出现等待的情况。有的加工工序需要特殊技术人员的指导才能完成,由于企业没有做事先的安排,前一道工序已经完成,却在技术人员的到来上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人工成本控制同材料成本控制一样重要,都是提高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因素。

(3)缺乏激励考核机制,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较低

如果企业不为成本控制设置有效激励和考核机制,一定会存在怠工现象,导致产品生产效率不高、人员成本的增加,影响其最终经济效益,这样使得生产所花费的工时就会较高,生产效率低最终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员工没有参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所有人员都感受不到市场压力,只是以拿到工资为前提,也不会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主人,对生产没有任何的主动,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资源浪费,致使公司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而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3、流通过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广告促销成本无节制

如今市场上广告促销成本是企业营销的一个关键手段,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降价潮已经传递到越来越多商家的经营方式中,出现大幅度打折的现象显得理所当然。促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薄利多销,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盈利的目的。但过多的促销,不仅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让许多消费者对此产生疲态。甚至促销降价,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少企业在这一两年来,已经深陷“促销=低端”的泥沼。

(2)售后服务成本管理滞后

企业认为产品的销售就是成本控制终点,而没有考虑产品售出后的服务成本也是需要控制的。企业往往对于营销服务环节的成本控制并不重视,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顾客满意度,维修服务部门会运用备件库来储存备件。有些产品保修时间太长,维修备件在库时间也长达数年之久,并逐步跌价至残值为零,周转备件的跌价损失构成维修服务响应速度的材料成本。

四、解决各环节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

1、产品投入前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提升项目团队关键人员业务素质。成本控制不是单一环节或者单一人员的控制,而是涉及到全员控制,其中提高研发经理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

研发经理在研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研发设计环节的最高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者。企业应注重培养出既有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更有成本控制意识的研发高层管理人员。研发经理的业务素质,决定了整个产品研发的成败,更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增收的关键。

2、制造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实行全员参与成本控制。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或者手段作用的对象都是人,如果人没有较高的意识,员工就会缺乏对管理的认同感,再先进的方法与手段都可能是事倍功半,生产制造过程成本控制也不例外。首先要对员工进行成本控制意识培训,增强员工的管理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主人翁作用,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做到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在树立成本管理意识的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对员工定期进行成本控制培训,让员工逐渐了解和掌握成本控制的精髓,建立成本控制的意识;第二,对于在成本控制上有建树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达到激励的目的,由此带动其它员工积极地执行企业成本控制的理念,使员工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不再纸上谈兵。

3、流通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制定与顾客需求相关的营销战略,可以降低营销服务成本。在市场营销方面,差异化的营销战略势在必行。一些知名企业采用的诸如电视宣传、户外广告等综合多种营销手段。企业应该适当加大在营销策略方面的研究,避免错误的营销方式所带来的有去无回的成本支出。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口碑营销,寻找企业产品的特色,可以在目标利润允许的范围内以高配置、低价格,留住一部分消费者,创造自身良好的口碑。

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通过差异化来使顾客满意仅仅是满足了单次交易的成功,要挖掘被顾客认为能增进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有价值的东西。在企业营销与顾客购买的过程中要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力求做到使顾客每一次完整消费购买。

五、结语

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成本控制是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而经济效益是否真实、正确、合理,有赖于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好坏。当然,企业还需要注意,在抓好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要注重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因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的企业往往不能长久。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具体如何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满意的水平或者在同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需要每个企业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实际,对症下药,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适应新时代需要,增强预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检察机关专业化预防职务犯罪要做好新媒体宣传工作,形成引导社会正确的舆论,分析评判社会倾向的正能量,这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预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检察机关要从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要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结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在传播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预防工作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以及民众对社会法治舆论正确判断和认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用好社会资源,通过媒介实现社会廉洁目标

在现代社会,一个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不会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部门,是无法有效实现廉洁政治目标的。因此,开展好检察机关专业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离不开新媒介这个“宣传资源”。各级预防部门需要注意发挥好新媒体在反映和表达检察机关专业化预防工作符合民情民意,调控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运用新媒体驾驭和引导法治舆论的能力,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来应对和化解各种法治舆论危机,及时消除不良影响,更好地为实现清廉目标服务。

三、重视舆论引导能力,提高专业化预防素养

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后,舆论传播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新态势和新格局。针对这种变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加强引导社会法治舆论能力和评析社会法治舆论的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检察机关专业化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一是要增强社会法治舆论引导的本领,提高法治舆论引导的能力,掌握法治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要引导好社会法治舆论,就要具备高超的专业化预防工作的能力,要能够把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当国内外重大法治事件发生的时候,要能够快速做出反映,用法治眼光和方式,争取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采集,并通过新媒体及时出去,这样才能赢得引导法治舆论的主动权。

二是要引导好法治舆论,要在撰写新闻报道方面显示自己的能力。能够善于分析社会法治信息的主流,根据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状况,及时地进行报道撰写、策划,迅速地组织起有效的新闻报道。要善于利用各种报道方式,评述法治舆论事件正确与否,讲解分析手段和方法的正确运用,引导公众获得对事件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从而将社会法治舆论引向正确的轨道。

三是要发挥好微博等新的传播形态和方式的积极作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法治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要讲求引导艺术和能力,要坚持不懈改革创新,以增强法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做到内外统筹,借鉴国内外预防先进理念

第8篇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基本经验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带动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文化传递媒体如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等更为现代生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同时,苹果,安卓等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时刻改变着大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这些智能手机作为基本平台成为了“微时代”的主角,由此开启大学生全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

1“微时代”的界定

“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

“微”具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但对于“微时代”却没有一个规定性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对“微时代”做以下四个方面的界定。

从传播角度来看,“微时代”是可界定为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和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通过移动便捷的新型显示终端,进行以高效、实时、互动为特征的新传播时代。

从受众角度来看,“微时代”是微民产生微效益的快速时代。生活在该时代

的每一个人均称为微民,微民虽然做着微不足道的事,然而当他们的微行为在无组织的状态下集结,积小流而成江海时,最终将变成一股推动时展的强大动力。

从“微时代”的产生基础来看,微博的出现预示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缩写,也被网民亲切地称为“围脖”,是一种便捷式的迷你型博客。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平台在个人微博上消息,消息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以在朋友圈展示个人最新动态。

从“微时代”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微时代包括了微博、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形式在内的新时代。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得以拓展

当前,“微时代”的传播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尤其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载体应用带来了新的春天。目前我国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将这些成就应用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得到扩展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实施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谈话等都需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才能进行,学校的广播电视等也需迎合节目播出的时间,受教育者在这种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和延误,因而影响其受教育的程度。“微时代”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网络平台,既能及时地与社会各组织之间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能在网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对学生而言,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他们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在生活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今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如我们学校建立的网络平台,被亲切的称为“占领”学生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平台的教育教学、专业设置等栏目,教师和学生就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整合在线学习、在线辅导、适时考核等功能,有效改进了实践教学的传统模式。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只需输入教工号和学生号,界面就会出现师生互动管理、互动审核、互动交流等平台,通过它们教师及时掌握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状况和要求,可以交流互动,并将其用于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依据,增强课堂教学的郊果。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得以增强

“微时代”是一个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时政新闻、社会动态等信息的更新快到以秒为计算单位。如复旦投毒案的一审,允许媒体的旁听及现场报道,许多媒体人及普通微博、微信用户以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时时传递着法庭内外动态,一直持续到庭审结束。当前许多法院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建立了法院庭审直播网,增强了司法透明度。现在,许多社会事件都是由微博、微信最先报道,继而被大量用户广泛传播,最终成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快速更新的时事新闻和社会动态中,教师要及时获取并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通过微博、微信载体和大学生们进行互动、沟通和交流,了解、掌握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观点并加以引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大增强。

2.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所更新

“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育形式。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谈话、专家讲座、书信、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在“微时代”,4G网络逐步发展和升级,微信息、微语录、微阅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更快速、更直接和更贴切;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微博、微信等即时互动通讯工具的兴起,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采集、收取整理、同学共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效利用这些新的教育形式和条件,冲破过去完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9篇

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在探索和实践的主题,成本更是经济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对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以较少的劳动耗费,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简而言之,就是多、快、好、省的统一。因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

一、加强成本控制的概念

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比较的概念,通常用产出与投入之比,或所得与所费之比,或使用价值与价值之比来表达,并不是产量越高,经济效益就一定越好,也不一定质量越好经济效益就一定越高。因此,经济效益不是某一个单项指标所能概括得了的,而必须是包括所得与所费在内的一个指标体系,一个得失比较综合的体系。成本指标在这个体系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耗费。降低成本就是节约劳动耗费,反映了节约时间规律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经济效益的根本属性。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收入,但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必须接受市场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制约,提高价格也可以增加收入,但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只是经济效益在部门、企业之间的转移。而降低成本,是真功夫、硬本事,是提高经济效益持久的,可靠的源泉。

成本作为产出与投入之比的一个方面,是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成本水平制约企业简单再生产,当产出成果其价值还不足补偿成本耗费时,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就难以维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本水平制约着企业的生存,成本水平制约着企业扩大再生产,当价格和销量一定时,成本耗费则是企业纯收入和国家集中纯收入多寡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本水平制约着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由于成本是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制约着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采用,制约着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环节。所以,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成本管理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成本管理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水平,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不但要有先进技术,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工业企业管理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成本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工艺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劳动管理等。这些管理,就其本身来讲,都属于专业管理性质,它们互相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在这些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产品成本反映经营管理水平。产品成本是一项综合性最强的指标,企业各个方面做的好不好,势必要影响到产品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耗费和费用开支的节约与浪费,以及机器的设备能否合理使用,最终必然反映为产品成本饿高低。总括一句话: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同产品成本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抓住成本管理这个重点,就可以把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带动起来,推动企业在销运各个环节上全面讲究经济效果。很难设想,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能够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产品来。也很难设想一个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是成本很高、质量很低的。可见,企业要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以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为基础,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以加强成本管理为重点。

三、现代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加强成本核算工作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自的逐步实施,产品成本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同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竞争能力,以取得在生产经营中的有利地位。所谓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之争,质量之争,服务之争。例如:海尔集团产品能进入国际市场,主要靠三个条件:一是成本低,二是质量好,三是服务优。如果企业成本长期高于中等水平、质量长期低于中等水平,这样的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难免不被淘汰。因此,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

成本核算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成本核算,就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成本管理的其他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当前,成本核算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成本计算不实,产品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生产过程中劳动的耗费。成本不实,对财政经济工作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甚至酿成严重恶果。成本不实,利润必然虚假,财政收入也就可能出现虚假,如果这个情况比较严重,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发生混乱。又如,以不实的成本资料为依据拟定产品的价格,如果价格偏低,将减少收入,甚至耗费的劳动也得不到必要的补偿,如果定价偏高,则增加产品使用部门或消费者的不合理负担。把基本建设性质的支出挤入生产部门, 就个别企业而言,似乎只表现为成本虚假利润减少,从社会来看则是计划外分配国民收入、夸大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积累基金。如果这种现象恶性发展,不仅将导致基本建设战线长、投资效果低,还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