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7: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德育的负向功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大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受伤者的年龄、病前的智力水平、一般健康状况、社会环境、病因、病变部位和范围、病人的优势半球、认知障碍的程度、病人治疗动机和情绪反应等等,现分别讨论如下。
一、年龄
有研究表明,受伤者越年轻,恢复的可能性越大(Aderandtal ’1965;Aita 和Reitan ’Boyle 及Scalziti ’1963; Teliber’1975)。产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年龄大的病人,病前即有较多的可能处于普遍性的大脑功能衰退老化阶段,因此,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可供调动的大脑功能潜力,也就会随之减少。这样,预期的效果也就要差一些。
二、病前智力水平
脑损伤前病人智力水平高者,能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因为他(她)们有较多的智力资源可用来重建新的功能系统。有的研究已表明,脑损伤后所呈现的初始能力水平,与最后康复可能达到的水平是相一致的(Keenan 和Brassell’1974)。
三、一般健康状况和大脑整合功能
病人的一般健康水平和大脑整合能力是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病人有其他严重疾病可以影响脑的功能状态而有碍康复。通过某些神经心理学测验,全面测量大脑整合功能,将有助于对疾病预后的估计。
如果测评结果表明,损伤范围比较局限、一些基本能力未被损伤者,康复前景较为良好。反之,若测评表明病变范围弥散,受损伤的大脑功能广泛,则预后估计较差。总之,康复前景的预测是以可调用的脑区的完整性和潜能为基础的。
四、社会环境
病人家属和亲友对病人和治疗所抱的态度以及某些反应,对康复治疗的影响甚大。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是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可贵助力。反之,漠不关心,认为治疗无望等消极情绪却成为病人接收康复治疗的阻力。 转贴于
因此,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应忽视社会环境,特别是亲属对康复治疗所施加的不良影响。在给病人施治的同时,要对其社会环境作全面了解,并进行必要的咨询和指导,目的不只是为了消除阻力,而且要争取化阻力为助力。因为与之共同生活的亲人参与对病人的康复训练,常常会起到医务人员无法起到的作用。
五、动机
整个康复过程中,病人积极努力和主动配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自始至终都要注意调动病人的治疗积极性。如:首先安排容易及早奏效的康复程序和措施、周围的鼓舞、医患关系的融洽等,这些都有助于康复治疗。
六、情绪
大脑损伤病人的情绪问题是康复治疗中的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它包括:否认自己有病、抑郁、对治疗人员和家人的攻击对抗等消极情绪。
对情绪、行为和动机问题三者的同时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既要全面考虑,又要具体分析不同病人的各种情况,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富有个性的康复计划,才能使康复治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七、优势半球
左利手者有更多机会出现双侧大脑半球的优势,因此,也就有较多的能力是属于双侧大脑的机能。这类病人的功能恢复自然就有更多的潜能可供调用,康复前景自然也要好些。
关键词: 教育功能 负向功能 无效教育 人格本位 教育沟通
一、教育功能及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教育功能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分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也就是教育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及教育的文化功能。人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个体的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个性,满足一个人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人的需要。所以,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1]-[2]。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的消极作用,即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预期目的不一致的后果。教育的负向功能具有难以消除性、可减低性等特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教育的正向功能的发挥必然在某种程度上伴随有负向功能,但这不是无可奈何的,可以通过努力,将教育的负向功能降到最低程度,使教育的正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3]―[6]。
科学社会学的先驱者罗伯特・金・默顿认为,任何社会活动或文化事项对整个社会或文化体系的功能都呈三种功能形式,即正向功能、负向功能与非功能。非功能或零功能即与此社会文化体系无关的后果[2]。
二、无效教育表现形式及原因
无效教育有如下表现形式[7]-[8]:(1)在微观意义上,表现为受教育者成长的非健康性。如受教育者的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健康、道德不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不良、普通的厌学情绪等。(2)在宏观意义上,表现为学校教育秩序的非正常化。学校的正常秩序应该是一种生活的秩序,学校是对话的场所。但是,现今学校像是战斗的场所,学生的天性及个性被升学压力所淹没。此外,普遍的近视问题、道德败坏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的问题都是无效教育的较极端的表现和标志。面对日益增多的教育低效或无效现象,应探讨教育的负向功能问题,反思现今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层次原因。这是由于现今教育一是过分重视教育的知识传授功能,忽视个性全面成长的需要。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厌学。二是简单片面地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在强调教育经济功能时,存在急功近利和片面简单化倾向。
三、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要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使教育变得更有效。
1.人格本位教育理念
人格本位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目标是做人,任务是教人做人,要求做有品格的人,其建筑在知识、智慧、能力之上,更强调内在的素质和品格[9]―[10]。这种理论主张通过人格教育达到养成学生人格教育的目的,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看成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我国的教育,从孔夫子开始到“”结束,一直奉行知识本位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改革开放后10年,又进入了能力本位的时代,但忽视了思想品德和人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思想灵魂的失衡和倾斜[11]―[12]。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理、心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今教育显露出诸多弊端,基于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知识和能力,没有完美的人格,一个人是很难有多大成就的。因此,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塑造思想灵魂显得尤为重要。[13]
2.教育沟通论
杜威认为:“语言作为社会指导的手段,其重要性无与伦比。”[14]社会和文化可以还原为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而人与人之间最值得信任的联结就是沟通和对话,沟通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起点。[15]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并达到一种经验或知识的传递或者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在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中,沟通是构成教育运行的最基本的“细胞”。教育沟通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多都是无效教育。可以说,教育即沟通。教育沟通包括两种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人与人的沟通和人与文本的沟通。其中人与人的沟通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和教师五种具体形式。人与文本的沟通包括教师与文本的沟通和学生与文本的沟通。[16]
3.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要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使教育变得更有效。
(1)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
马克思指出,理想的人格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能力的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人多才多艺。其次是人格自身内部及外部的多方面的和谐,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最后是具有自身的独特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还指出,只有追求自己与自然、自己和社会、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完美。
人格统合的个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7]:(1)客观的认知和正确的自我意识;(2)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的情感体验。(3)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4)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效能感人格健全。
(2)通过有效沟通,使教育变得更加有效。
认识“教育即沟通”理念,通过有效沟通,使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在现实意义上,实现教育沟通需要高品质的或有效的教师作为前提。[18]―[19]教育沟通论应用的四大理念为:(1)深入了解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2)真诚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剂。(3)同理心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心理基础。(4)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十分重要。[8]
总之,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执著的态度不断探索,去了解和把握住教育构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有效的教育应该是给人带来幸福感,让人学会幸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杨育智.论教育功能.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6:23-25.
[2]张建霞.浅析教育的“零”功能.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8-110.
[3]宋卫家.浅谈教育的负向功能.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6:183-186.
[4]姚兰.教育负向功能分析.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9:152.
[5]王娟,李运庆.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2007,1:22-25.
[6]王等等.论负向教育功能观.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9-12.
[7]张平娇.《教育沟通论》导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8]赵雯宇.浅谈沟通对无效教育的作用.科学教育家,2008,6:41.
[9]程三宝,冯焱.浅析大学生的人格本位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0:107-108.
[10]魏利华.人格本位――再论新时期大学教育理念.科技创新导报,2009,23:196.
[11]王发明,杨学坤.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8,2:75-76.
[12]罗晓明.罗晓明.人格本位[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13]薛志美.浅析“人格本位教育”.星火论坛,2004,2:17-19.
[14][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
[15]张东娇.简论沟通及其教育价值.教育科学,2002,1:4-7.
[16]杨善华译.现代社会学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0.
[17]郑雪等.健康与人格[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18]张东娇.教育沟通论(第三章)[M].山西出版社,2007.
关键词:报告业务;会计记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如何发挥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日益成为管理层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受到了关注,并开始应用于国企的实践。
优势: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具体表现为:第一,运作成本降低。第二,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第三,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第四,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
缺点:1、财务人员脱离业务,可能沦为辅助岗位。2、急速增加的差旅费。3臃肿的总部机关造成机关作风。4、人工成本不降反升。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本的极大提高。6、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7、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有可能沦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
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在华的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在逐年增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凸显。而这些企业的内控、管理以及运营的优化则成为了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由此应运而生的IT、HR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悄然风行……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财物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说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不能不提全球财务文件管理服务的领导者--富士施乐。富士施乐帮助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财务文件管理的共享与集中,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建立并管理着最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
通过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避免了在原先传统的分散处理模式下资源闲置的现象。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为企业提高效率、优化运营的同时,令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拓展,因此近年的发展格外迅速。
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从职能上看,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账务处理,对它的要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并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理财,即为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提供决策依据。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与决策成功相关性较低、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的会计核算工作被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
如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的本质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财务领域,它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ERP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来实现的。建立共享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任何新生事物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共享服务也不例外。财务共享是基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本效益两方面考虑而实施的,要成功地实施共享服务,如下因素非常关键:
(一)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和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
(二)共享服务在技术上要有统一的系统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即使是内部的一个事业部门,也需要一个内部结算体系。
管理是门艺术。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要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变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企业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模式获得增值。
处理流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体运作通常为:公司选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向其众多的子公司(跨国家、跨事业部)提供统一的服务,并按一定的方式计费,收取服务费用,各子公司因此不再设立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同功能的部门。最典型的服务是财务方面账务处理的服务,称为“共享会计服务”,是一种以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还有一类“共享服务”以提供高价值的专业建议为服务内容,如税务、法律事务、资金管理等。从原理上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通常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按循环可以分为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四大类。下面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付账款业务循环为例来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流程。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应付账款循环一般设有三种职位:出纳,负责共享服务中心所有本外币付款;员工报销专员,审核负责所有员工日常费用;供应商付款会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收账款循环通常可以分为申报、审批及入账和付款三大块。
技术支撑需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企业,其有效运行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
第一,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只有利用现代的IT技术,才能使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管理模式变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是财务部门发起的,而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第三,财务组织变革。在共享服务模式里面,必须进行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管理变革以后,要求财务部门高效多维度提供信息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而传统的分权式或集权式财务架构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ADL评分;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是目前阻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1]。早期对其进行诊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将对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50例PSD患者为我科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为大脑半球病变(梗死或出血),无意识障碍、失语及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②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总分≥17分[2](轻度抑郁17~19分,中度抑郁20~29分,重度抑郁>29分);③病程2周~1个月,生命体征及病情均稳定;④无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50名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1.2±4.6)岁,病程(23.1±2.6)天;脑梗死17例,脑出血8例;HAMD21项评分为:轻度抑郁9例,中度抑郁12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60.2±4.1)岁,病程(24.8±2.5)天;脑梗死19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度抑郁10例,中度抑郁12例,重度抑郁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添加抗抑郁药物黛力新口服,12.5 mg 每早、中各一次,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解释、鼓励、支持安慰等方法)。
1.2.3 疗效评定 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评定抑郁状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个月、3个月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其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在开始治疗时与对照组比较,(t=0.93,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和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分7.06和9.19,P均
治疗组在开始治疗时与对照组比较,(t=0.53,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和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7.96和14.51,P均
3 讨论
PSD患病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为20%~79%,但多在40%~50%之间[3-4]。卒中后抑郁,由于患者悲观、失望,对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不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其对预后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②PSD 可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PSD 患者的病死率是非 PSD 患者的 3.4 倍;③PSD 导致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1]。有学者认为,PSD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5],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越重,ADL越差,越易导致PSD,反之,PSD又严重影响了神经功能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对PSD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发生的机制不明,目前有两种学说:①原发性内源性学说,认为脑卒中后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失调;②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卒中后肢体功能的丧失,社会功能减退,角色转变,家庭关系等急性转变超出患者所能应对的范围;患者卒中后对疾病认识不足及对偏瘫后果恐惧导致精神压力过大;怕拖累家人、经济承受力的担忧等,多种家庭、社会、生理因素共同导致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而产生悲观孤独情绪,不愿意与人交流导致抑郁。
基于这两种学说,本研究在治疗组添加抗抑郁药物黛力新和心理支持治疗。黛力新是小剂量的二盐酸氟呱噻吨与小剂量盐酸四甲蒽丙胺的合剂[6]。小剂量氟呱噻吨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四甲蒽丙胺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达到抗抑郁,改善情感的作用。两药联合能提高多种不同神经递质的含量,发挥较佳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表1观察发现:治疗组在治疗后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表明黛力新加心理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表2资料显示,治疗组治疗后ADL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同时,对卒中后抑郁状态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用抗抑郁药物及不同形式的心理疗法,以消除和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可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配合训练,对神经功能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关注卒中后抑郁.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09-01-12.
[2] 夏镇夷,徐韬圆.实用精神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3.
[3] Pohjavaara T,Leppavuori A,Siira I,et al.Frequency and clinical dete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Stoke,1998,29:2311-2317.
[4] Kotila M,Numminen H,Waitimo O,et al.Depression after stroke:results of the finnstroke study.Stroke,1998,29:368.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障碍; 氟西汀; 康复运动
Post-stroke depression early intervention o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ZHAO Ying-chu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Shangqiu 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early intervention,observation of the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Methods 66 patients in June 2008~2009 Shangqiu City in June admitted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wishes of patients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6 cases,3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All cases wer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tidepressa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oxetine 2 0 mg orally,1 time/d,for 4 weeks.All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assessment of depression,applications Ba rthel index assessment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wi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evaluation.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83%(30/36),the control group was 73%(22/30),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Stroke; Depressive disorder; Fluoxetin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抑郁的出现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括质量,也会妨碍神经功能的康复,若临床上仅重视神经功能的治疗,而没有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常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作者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66例,均为我院综合科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病种、病灶部位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 (HDRS)、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积分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 P>0.0 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去除自由基,脑梗死患者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①良肢位的摆放,卧床时肢体置于抗痉挛;②床上主动/被动活动肢体;③床上坐起及床边平衡训练;④坐-站-迂训练;⑤站立位平衡训练;⑥平地步行训练;⑦L下楼梯训练;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穿衣、修饰、进食、洗澡等) 。每次训练30~50 min,2次/d,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或督促患者进行自我训练。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 mg,1次/d(晨服) ;对照组不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上述治疗疗程均为4 周。
1.3 统计学方法 由临床医师根据各项评分记录指标,应用S P S S10.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结果用(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行 t检验 。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脑卒中后生物、社会及心理平衡失调所致。其生化机制研究证明与功能性抑郁具有共性,主要是5- HT能神经传递通路的改变[2,3]。氟西汀主要控制突触前膜对 5-HT的再吸收,提高神经细胞突触间隔5-HT的浓度,以达到缓解及控制抑郁症的目的[4,5]。本组结果表明,通过氟西汀的治疗,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与未进行抗抑郁治疗的康复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多方位干预治疗,如通过药物治疗,肢体及心理康复治疗并改善家庭关系等,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1-379.
[2] 吕永良,吴爱勤.老年抑郁症的诊疗进展.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4):207-210.
[3] 蒋亚斌,李国成.脑卒中后抑郁及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29-6830.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R338.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ental intervention and function recovery in spinal cord injury(SCI) patients.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for 80 SCI patients from Jan.2005-Jan.2010.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2 groups randomly: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e Group. Both of groups us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nursing. Only the Observe Group used mention intervention. To compared with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Hamilton depressive scale(HAM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SCIM),WHO Quality of Life Score (WHOQOL-100).Results After mention intervention, Observe Group decreased the score of Hamilton depressive scale(HAM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increased the score of 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SCIM),WHO Quality of Life Score (WHOQOL-100).Conclusion Intervention is good for control the negative emotion of SCI patients,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SCI patients.
[Key words]Mental intervention; Spinal cord injury; Function recovery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常引起截瘫或四肢瘫,造成终生残疾。从世界范围看,脊髓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以美国为例,目前有大约45万例,并且每年要增加1万例,其中82%年龄在6-30岁之间[2]。由于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社会角色的突然改变,必然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症状。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80例脊髓损伤康复患者的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旨在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脊柱独立功能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该病的心理干预及康复提供指导性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37.4±6.7)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3±8.2)颈段损伤35例,胸段损伤13例,腰段损伤32例。
1.2 纳入标准 1)由外伤或疾病所致,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髓损伤;2)患者已过脊髓休克期;3)入院后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脊柱独立性评定量表(SCIM)、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4)其中40例患者均接受过心理干预。
1.3 排除标准 1)具有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病史的患者;2)并发症。
1.4 研究方法
1.4.1 数据收集 查阅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进行采集、分析。主要包括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脊柱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等。
1.4.2 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患者个体化心理干预原则,把心理干预贯穿于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具体包括: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支持性心理治疗;3)放松疗法;4)现身说法;5)家庭治疗及社会支持系统。
1.4.3 HAMD、HAMA、SCIM、WHOQOL-100评定标准 患者均在入院24h内由物理治疗师在康复治疗前进行评定,出院前进行评定。HAMD、HAMA评分标准:总分越高,症状越重;总分越低,症状越轻。SCIM、WHOQOL-100评分标准:总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其中测量个体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独立能力、个人信仰6个领域。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SCIM和WHOQOL-100量表分值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HAMA、SCIM评分比较 经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干预后的HAMD、HAMA、SCIM评分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HAMA、SCIM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HAMA、SCIM评分比较
p值< 0.05,各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性。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因子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间干预后比较p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国内调查显示,93.27%的脊髓损伤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重度抑郁达到21.15%[3]。国外学者同样发现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焦虑、抑郁、强迫、偏执及疑病的发生比普通人群常见[4]。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会影响其整个治疗过程或远期生存质量。因此,了解不同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变化,在康复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与治疗是必要的。本研究心理干预采用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让病情改善或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家庭治疗及社会支持系统等。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功能上的潜能,争取最佳康复时机,可以使残疾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尽早恢复躯体功能而重返社会。结果显示,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与心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下降,脊柱独立功能评分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和脊柱独立功能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是有效的。有文献研究也显示心理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和远期心理障碍都有效[5]。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患者不能很好的担当家庭和社会角色,不能回归社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患者看不到希望,甚至感到生不如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大多数患者处于低生存质量状态。Migliorini等研究[6]发现,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目前,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生活独立性提高的有效性已为人们肯定。而通过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功能锻炼及遵医的依从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起重要作用。结果显示,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与心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能力和社会关系因子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躯体、心理、生活自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其重返社会创造条件。更进一步说明,心理干预、心理康复治疗是现代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于长隆.骨科康复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3-485.
[2] Spinal cord injury resource center.Spinalcord 101[M].New Jewsey:Spinal Cord Injury Resource,2001:1-5.
[3] 谢思斯,肖拔谢,文娇等.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下半月刊):112-113.
[4] Mansoureh Karimzadeh,Nasser Salsabili,Firouzeh Akhariasbagh,et el.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Infertility in the Male Able Bodied and Spinal Cord Injured Population[J].Sex Disabil,2006(24):185-193.
[关键词] 肝功能;免疫功能;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2-0022-03
Impact on liver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of lapar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open cholecystectomy
QU Tao
Department of NO.1 Surgery,Liaoning Province Donggang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Donggang 118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mpact on liver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All 125 cases with gallbladder benign lesions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2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all of them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re were 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is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C, there were 6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is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C, the difference of liver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1) Liver function: The difference of ALT, AST, TBIL and ALB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2) Immune function: T lymphocyte subsets CD3, CD4, CD8, CD4/CD8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mmunoglobulin IgG, IgA, IgM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mpact on liver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are small, does not affect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for benign gallbladder disease patients.
[Key words] Liver function; Immune function; Laparoscopy; Open cholecystectomy
胆囊良性病变是外科中的常见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两种方法治疗。与OC比较,LC治疗胆囊良性病变使CO2气腹增加,气腹对腹部器官特别是肝脏的压力会降低肝脏功能,此外,外科手术为强烈的应激源,使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3]。为了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25例,分别采用LC及OC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25例,其中男76例,女49例,年龄26~75岁,平均(44.6±7.9)岁,体重51~78 kg,平均(64.1±10.7)kg。病种包括胆囊结石47例,胆囊息肉58例,慢性胆囊炎20例。合并症:高血压28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17例。按照采用的治疗方法将12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OC治疗,患者硬膜外麻醉后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LC治疗,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标准的四孔操作方法,腹腔压力维持在0.9 kPa。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000 r/min,10 min,取上层血清置-70°C冰箱中用于观察指标的检测。(1)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等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免疫功能指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计算检测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肝功能变化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ALT、AST、TBIL及ALB水平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差值比较(x±s)
2.2两组免疫功能变化比较
2.2.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差值比较(x±s)
2.2.2两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由表3可见,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差值比较(x±s,g/L)
3讨论
OC是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本种手术方式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是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老年患者尤甚,耐受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危险性也随之增加[4],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LC由于出血量少,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临床广泛使用,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重要方法[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LC属于微创手术,患者承受的创伤、痛苦相对较小,从而保证了机体在短时间内恢复,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提高[6];(2)OC手术一般有较大的切口,使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腹水等的几率相对增加,严重的会引起患者死亡,而LC只需大小为5~10 mm的切口,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7];(3)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视野被放大,对机体组织细微结构的观察可以更清晰,大大降低了损伤血管引起的出血[8];(4)LC有效避免了开放腹腔,使术后腹腔粘连的风险降低,对患者以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手术不会造成影响[9]。
有报道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的影响非常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0],但是全麻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的麻醉方式,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会不会受到术中CO2气腹及所应用的电刀的影响,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及术后疼痛是否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引起免疫功能紊乱等为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11]。赵冬雨等[12]将84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C、OC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C组术后1 d及3 d的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LC组(P0.05)。笔者比较两组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肝功能、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吴纯东等[13]研究认为LC与OC治疗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对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该结论与本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采用OC治疗的患者对肝功能造成的影响可能为肝脏血流受到手术中肝脏牵拉、挤压、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采用LC治疗的患者对肝功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气腹导致的腹内压力增加、肝脏血液供应障碍导致,此外,术中使用的电凝器械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C术后肝功能[14]。有结果提示LC治疗胆囊良性病变中肝脏血流动力学或神经内分泌受到气腹、全麻等因素的影响是有限的,可以恢复,不影响胆囊良性病变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罗真理.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5-136.
[2] 宋鸿程.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35-37.
[3] 刘承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7):517-519.
[4] 朱凯.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 医学信息,2013,(6):189-190.
[5] 马建军,杨世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分析比较――附125例临床报告[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168-169.
[6] 马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安全性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31-32.
[7] 王立忠,金秀梅.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80,82.
[8] 何海龙,陈杨荣,斯厚刚. 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免疫炎症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33-35.
[9] 刘彦良,丁佑铭,王纯涛,等. 胆囊结石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6):517-519.
[10] Walker T. Biafy in jury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 ylwhy still a problem[J]. Gastroenterology,2008,134(3):894-895.
[11] 杨雪松.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对比研究[J]. 中外医疗,2014,33(3):70,72.
[12] 赵冬雨,成丽娅,于健.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1):92-94.
[13] 吴纯东,左东. 传统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的比较[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2):2495-2496.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异丙酚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a)-0120-04
Influence of anesthesia by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on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CHEN Guang-ju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Nanyang 47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nesthesia by sevoflurane and propofol on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receiv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The 30 patients in the PR group were given anesthesia by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while the 30 patients in the SR group were given anesthesia by sevoflurane and remifentanil.PaO2,PaCO2,PETCO2,Ppeak,QS/QT and dynamic lung complianc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higer at 5 min after pneumoperitoneum,15 min after pneumoperitoneum and 15 min after deflation than that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Sev-oflurane;Propofol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仪器的改进,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制造气腹条件,而CO2气腹对机体的循环以及呼吸系统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1-2]。临床上,合适的麻醉方法能够降低气腹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异丙酚和七氟醚两种麻醉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其中28例行腹腔镜下卵巢手术,3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手术;ASAⅠ~Ⅱ级;年龄35~54岁;排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排除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其中3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为PR组,平均年龄(49.3±10.2)岁,平均体重(63.6±12.1) kg,平均手术时间(94.1±14.5) min,平均气腹时间(78.7±12.7) min;30例患者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为SR组,平均年龄(48.1±8.3)岁,平均体重(62.8±11.5) kg,平均手术时间(92.4±13.3) min,平均气腹时间(79.4±11.6) min。两组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气腹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完善术前准备及麻醉前准备;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BIS值(bispectral index)、七氟醚浓度;右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PR组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8)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 μg/ml,SR组麻醉诱导采用8%七氟醚吸入,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1 μg/kg和顺苯阿曲库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02)0.15 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100%,通气频率(10~14)次/min,吸呼比1∶2,维持PETCO2(35~45) mm Hg。PR组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1.5~3.0) μg/ml,SR组麻醉维持采用2%~4%七氟醚吸入,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2.5 ng/kg,静脉输注阿曲库铵1.2 μg/(kg・min),维持BIS值在 45~50范围;术中CO2气腹压维持在13 mm Hg。
1.3评估指标
连续监测患者的ECG、有创血压、气道峰压(Ppeak)、SpO2、PETCO2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气腹前5 min、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气腹放气后15 min记录患者ECG,MAP,Ppeak和PETCO2等,并分别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于气腹前5 min、气腹后5 min、气腹15 min,气腹放气后15 min记录Pplat、VT、PEEP,计算肺动态顺应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PaO2、PaCO2、QS/QT的比较
两组的PaCO2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放气后15 min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PaO2、PaCO2、QS/QT的比较(x±s)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P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Ppeak、PETCO2、肺动态顺应性的比较
两组的Ppeak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较气腹前5 min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Ppeak、PETCO2、肺动态顺应性的比较(x±s)
与气腹前5 min比较,#P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但是腹腔镜手术需要在CO2气腹条件下进行操作,因此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李凤兰等[3]研究显示,气腹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患者呼吸功能参数。
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其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机体有否缺氧及其程度[4-6]。当PaO2
综上所述,妇科腹腔镜手术在腹腔快速充气阶段呼吸相关指标即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在手术结束后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与七氟醚麻醉相比,异丙酚麻醉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对较轻。
[参考文献]
[1] 姜治国,何虹.七氟烷与异氟烷对肥胖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和苏醒情况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3,36(10): 863-866.
[2] 戴梦华.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病人行腔镜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2):133-136.
[3] 李凤兰,朱萍,谢海辉.腹腔镜手术方式和对老年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3): 315-317.
[4] 李忠,包文.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影响的研究现况及意义[J].新疆医学,2013,43(10):1-4.
[5] 徐琼,陈普善,胡双飞,等.术中不同浓度氧对病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术后早期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3,35(19):1752-1754.
[6] 刘璇,刘世江,刘存明.经皮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13,39(13):1542-1544.
[7] Osman Y,Fusun A,Serpil A,et al.The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s in open versu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 Pak Med Assoc,2009,59(4):201-204.
[8] 刘学慧,代志刚,刘扬,等.单肺通气时两种通气模式对PetCO2与PaCO2相关性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476-479.
[9] 户风莉,陈丽羡,王礼周.不同气道管理方式对气管插管早产儿SpO2及PaCO2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31):6447-6449.
[10] 邢柏,曾琦,谭世峰,等.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7): 601-604.
[11] 梁锋鸣,严洁,许红阳,等.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1):971-975.
[12] 代金贞,李新华,杨辉.Philips监护仪呼气末二氧化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异的临床观察[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63-64.
[13] 余国宝,袁宁,刘毅,等.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导作用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7):729-731.
[14] 刘国新.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99-100, 102.
[关键词] 甜梦口服液;脑卒中;抑郁症;神经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47-02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除各种躯体症状外,还伴有情感障碍,有40%~5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康复。本文采用甜梦口服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观察其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4月老年病科住院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4±6.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2±5.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脑卒中诊断按照中华神经学会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②神志清楚或治疗后意识转清,并无严重智能障碍和失语;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的抑郁诊断标准;④未接受过抗抑郁药物治疗;⑤无心、肺、肾功能衰竭;⑥无严重颈动脉硬化,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和严重精神疾病,能配合检查。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液循环(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及神经保护[3],不加任何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甜梦口服液(烟台荣昌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403)20 ml口服,3次/d,治疗6周。
1.4 疗效判定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HAMD)量表[4]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5](modified Edinberg-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评定疗效。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4、6周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SS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4、6周MESS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语言沟通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活动障碍使患者的心理反应比其他疾病严重,易出现抑郁症,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可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妨碍神经功能康复[6-7]。有研究显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疗效肯定[8],其通过改善抑郁症状,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抗抑郁药均存在治愈率低、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易反弹等不足,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甜梦口服液是在《奇效良方》中枸杞丸的基础上加味组方并经科学方法提炼而成,主要成分有刺五加、羊藿、黄精、枸杞子、熟地黄、黄芪、山楂等,方中枸杞味甘性平质润,补而不峻,具滋补肝肾、明目、补血养精之效,尤为治肝肾虚所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消渴之佳品,黄芪、刺五加补气健脾,黄精既补脾气、又益脾阴,熟地养血滋肾阴以填真阴,羊藿补肾壮阳,山楂消食化积使其补而不腻。全方组方严谨,立法标本兼治,全剂配合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达到阴平阳秘,充分发挥补肾健脑、调节脑功能、镇静中枢神经、抗抑郁、抗疲劳、抗焦虑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甜梦口服液全面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平衡兴奋-抑制过程,改善激素水平,增强免疫力,可改善丘脑、大脑皮质各区的脑功能[9]。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加上脑损害,导致其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故对用药的安全性评估尤其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甜梦口服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治疗6周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极大改善;观察组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明显提前,可能与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早期参加康复训练有关。
综上所述,甜梦口服液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肯定,其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2] 中华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9-70.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227-233.
[4] Hamilton M.Development of a rating scale for primary depressive illness[J].Br J Soc Clin Psychol,1967,6(4):278-296.
[5] 胡万保,罗祖明,商慧芳.脑卒中4种评定量表的效度、信度及可操作性检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46-2847,2867.
[6] van de Weg FB,Kuik DJ,Lankhorst GJ.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a conort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depression on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stroke[J].Clin Rehabil,1999,13(3):268-272.
[7] 李西兄.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7):107-108.
[8] 詹伟华.综述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