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商管理的主修课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16:07: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商管理的主修课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商管理的主修课程

第1篇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成熟,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统一采用学制为四年的本科教育方式。近年来,除了主修学位外,还出现了辅修、双学位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商学院来说,其仍然是以主修为主。而这种比较统一的教育模式必然会造成工商管理教育存在多处问题,其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被动学习,与实际的人才供求情况相脱节。

二、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

1、实践性

工商管理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其他专业一样,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工作中必需的各种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纯理论教学比较空洞,适合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检测学生工作能力的主要标准还是实践能力。因此工商管理教育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同时,还会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科学方法来培养学生。

2、针对性

工商管理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方式的优选上,也是尽可能采用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学、拟真性和典型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都能够用实践进行说明,有利于学生刚好的掌握实践技术。

3、参与性

学生具有较高的参与性是工商管理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以往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倍受青睐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和表述自己等多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培养。

三、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一样,都是在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但是这样的人才目标定位却没有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自身资源和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要明确两个问题,即企业管理的人才需求结构和高校管理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两大问题,在充分考虑了这两个问题基础上,才能够对工商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2、课程体系不合理

对于任何专业来说,其课程体系都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但是目前,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造成了“工商管理无专业课”的尴尬局面。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质量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以及经济学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工商管理包含的课程不少,但关于培养现代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等课程却很少涉及到。

3、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未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逐渐被媒体手段所代替,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改革,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逐步被引入课堂。但是这似乎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仅仅是教师讲以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的内容通过投影仪打在了屏幕上而已,并未真正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老师。他们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缺乏,而且也很少参与组织和从事大型科研项目,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过多的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实际业务知识和能力训练的机会,因此这种改革不彻底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整改措施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都大量增加,而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也在不断提高用人标准,因此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在每年的毕业生中,除了本科生外,还有大量的企业管理硕士,MBA、博士等高层次的毕业生。因此,在定位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培养目标时,将其定位在培养掌握一定企业管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是比较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局势的。

2、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各大高校在紧密结合时局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的构建思路如下:首先,在充分研究了现代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确定并精讲和精炼核心课程,不要为了追求广而全的知识面,忽略了学生最核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重点突出有关公司运作、公司治理、企业组织、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设一些商业伦理、管理沟通、艺术欣赏等可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最后就是要增大选修课的比例,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丰富自己素养。

3、提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性

提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性就要结合市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开放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讲授、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理解课堂知识,使学生主动掌握新的观念和技能。

五、结束语

第2篇

1、A position in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s with the eventual goal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anagement rank of marketing.

管理 培训 计划方面的职位。最终目标在参与市场管理层。

2、An entry-level position in sales. Eventual goal; manager of marketing department.

销售方面的初级职位。最终目标:销售部门的经理。

3、A responsibl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 which will pro

vide challenge and freedom where I can bring my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nto full play.

负责管理的职位,该职位将提供挑战和自由,使我能充分发挥我的进取精神及创造能力。

4、An executive assistant position utilizing interests,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in office administration.

行政助理的职位,能运用办公室管理方面的兴趣,训练与经验。

5、A position requiring analytical skills in the financial or investment field.

财务或投资领域需运用分析技巧的职务。

6、To begin as an accounting trainee and eventually become a manager.

从当会计见习开始,最后成为经理。

7、An entry-level position in a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financial management.

会计部门的初级职务,最后能够管理财务。

8、A position as data-processing manager that will enable me to use my knowledge of computer systems.

资料处理经理的职务,能保证我运用电脑系统的知识。

9、An entry-level position responsible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

负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初级职务。

10、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to an executive where short-hand and typing skills will be assets.

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助理,将用上速记和打字技能。

11、A position which will utilize my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biology, with prospects of promotion.

谋求能运用我在生物学方面的学识,并有晋升前途的职位。

12、A position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s.

负责管理 培训 项目的职位。

13、Responsible managerial position in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方面负责管理的职务。

14、A position in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 with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to management position in the department.

外贸部门的职位,有机会晋升到该部门的经理职务。

15、A position as a design engineer in a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工程部门设计工程师的职位。

16、Looking for a position as a computer programmer with a medium-sized firm.

谋求一家中型公司的计算机程序员职位。

17、To serve as sales promoter in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with a view to promotion in position and assignment in parent company s branch abroad.

担任多国公司的推销员,期望在职位上有晋升并能分派到母公司的海外分公司去工作。

18、An administrative secretarial position wher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 pleasant attitude toward people will be assets.

行政秘书的职务,用得上交际技巧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二、说明教育程度

Stating Your Education

1、Useful Courses for English-teaching include: Psychology, teaching methodology,phonetics, rhetoric, grammar, composition.

对 英语 教学有用的课程包括:心理学、教学方法论、语音学、修辞学、语法、写作。

2、Specialized courses pertaining to foreign trade: Marketing principle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practical English correspondence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English.

和外贸相关的专门课程:市场学原理、国际营销学、实用 英语 函电、外汇兑换、商务 英语 。

3、Courses taken that would be useful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 are: Computer science, systems design and analysis, FORTRAN programming, PASCAL programming, operating systems, systems management.

对计算机编程有用的课程有:计算机学、系统设计与分析、FORTRAN编程学、PASCAL编程学、操作系统、系统管理。

4、Academic preparation for management:

Management: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theory, behavior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human relations.

Marketing: Marketing theory, sales management.

大学时为管理所做的学术准备: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组织理论、行为学。

交际学:商务交际、人事管理、人际关系。

市场学:市场学理论、营销管理。

5、Curriculum included: Electric power systems, 90; Signal processing, 88; Systems and control, 92; Electric energy systems, 92; Solid-state electronics, 88; Communications, 94.

课程包括:电力系统,90分;讯号处理,88分;系统控制,92分;电力能源系统,92分;固体电子学,88分;通讯,94分。

6、Major courses contributing to management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economics, marketing, sociology.

对管理资格有帮助的主要课程: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市场学、社会学。

7、Courses completed: Hist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88; China s communication history, 92; Media research, 90; Public opinion, 92; Conceptual analysis, 88; Content analysis, 90; Advertising, 92; New media technology, 94.

所修课程:大众传播史,88分;中国传播史,92分;媒体研究,90分;舆论学,92分;概念分析,88分;内容分析,90分;广告学,92分;新媒体方法,94分。

8、Courses in industrial designs and related field: Dynamic system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signs, systems and control, ergonomics, tensile structures, structural analysis, computer-aided design, applied mechanics.

工业设计及其相关领域的课程:动力系统、设计评估与管理、系统控制、人类工程学、张力结构、结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力学。

9、Among the pertinent courses I have taken are: office administration, secretarial procedur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data-processing, typing, shorthand.

在相关的课程中我修过的有:办公室管理、秘书程序、商务交际、心理学、资料处理、打字、速记。

主修金融学。涉及的课程有如下几门:银行业务,89分;银行与计算机,90分;贷款,92分; 信用证 ,90分;储蓄,88分;外汇兑换,92分;电汇,90分;汇款,94分;西方金融制度,92分。

三、说明工作经历

Stating Your Work Experience

1. Sales manager. In addition to ordinary sales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of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of sales staff members.

销售部经理。除了正常销售活动和部门管理之外,还负责招聘与训练销售人员。

2. Assistant to the General Manager of Shenzhen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Corporation Ltd..Handled the itinerary schedule of the general manager. Met client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rporation. Helped to negotiate a $5,000,000 deal for the corporation.

深圳石油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排总经理的出差旅行计划时间表。作为公司代表接见客户。协助公司谈成了一笔五百万美圆的交易。

3. Secretary to president of Silverlion group Corporation Ltd.. Responsibilities: Receiving visitors, scheduling meetings, taking and typing dictation, writing routine letters and reports.

银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职责:接待访客、安排会议、笔录并打字、书写日常信函及报告。

4. Public relations girl at Guangzhou Holiday Inn. Full-time in summers, part-time during school.

在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当公关小姐。暑期全职,上课时间兼职。

5. Assistant to manager of accounting department of a joint venture enterprise. Analyzed data and relevant financial statistics, and produced monthly financial statements.

一家合资企业会计部门经理的助理。分析数据及相关财务统计数字,而且提出每月的财务报告。

6. Worked 21 hours weekly as a salesgirl at the bookstore of Shenzhen University. Earned 45% of college expenses.

在深圳大学书店当售货员,每周工作21小时,砖了大学费用的45%。

7. Production manager: Initiated quality control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in working hours by 20% while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by 25%.

生产部经理:引入质量控制,?力则提高了25%。

9. Staff member of Shanxi Textiles Import and Export Company. Handled import of textiles from Hong Kong, Macao, Taiwan. Increased sales by 25% from 1990 to 1993. Made frequent business trips to these places to negotiate with textile mills.

10. Tourist guide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for Beij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Conducted tours for foreign tourists on trip around the city.

暑假期间为北京国际旅行社当导游。负责外国旅客在城区的观光旅游。

四、说明任职资格

Stating Your Qualifications

1. University 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 three years of part-time work in a computer software company.

在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软件公司兼职三年。

2. Experienced operator: Word Processor SV68, 60 wpm.

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文字处理机SV68型,每分钟60个 单词 。

3.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ith a major in secretarial science and two summers of full-time work experience. Working knowledge of all common office machines.

有工商管理的学历,主修秘书学,两年暑假的全职工作经验。对办公室所有常用机器有运用知识。

4. Office skills include; operating English word processor and microcomputer, taking shorthand 85 wpm.

办公室工作技能包括:操作英文文字处理机及微型电子计算机、速记每分钟85个字。

5. Four years of experience in marketing, in addition to a bachelor s degree in management with major in marketing. Like to be challenged with a responsible job.

除了主验。喜欢迎战责任重大的工作。

6.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management with an emphasis on accounting, involving the use of computers. Able to comprehend financial statements.

在大学修管理学,以会计为主,包含电脑的使用。能理解财务报告。

7. Work experience in personnel affairs in a foreign capital enterprise coupled wi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cialized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Maintain good human relations.

外资企业人事事务的工作经验,加上人事管理的专门学历背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Five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teaching English at a middle school coupled wi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cialized in English Instruction at Gu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Ability to listen and sensitivity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有五年在中学进行英语教学的工作经验,加上在广州师范学院专攻英语教学的学历背景。能倾听学生意见,对学生的需求敏感。

9. Good university education with Japanese as my maj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ranslating business documents. Worked as an interpreter in Japan for a Chinese investigation group for three months.

10. Ability to organize marketing campaigns and to supervise employe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and public relations skills.

具有组织市场活动和督导员工的能力,并具有效的交际能力和公关技巧。

11. Three years of successful job experience ranging from sales responsibilities to management of marketing department. Adaptable, versatile, industrious.

三年的成功工作经验,范围从销售职责到市场部门的管理。适应性强、善变通、勤奋。

第3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会专业 非财会专业 教学方法

一、财会与非财会专业在教学上的不同点

1.教学目标不同。从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上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财会专业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课,这就要求学生对这门课要全面掌握,使学生有一个厚实的理论功底,宽泛的知识体系,能够较快吸纳消化新的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财务管理的应用功能。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懂财会、会用财会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作为一门选修课,可以拓展其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结构,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从财务管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出发,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就可以了。

2.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财务管理学,需要较好的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相对来说较好,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已经为财务管理的教学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学生已经学过或正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税法,从而对企业资金运作在头脑里已经有了基本的概念,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学生较容易理解。比如在讲解负债的资金成本时,由于学生编制过利润表,所以很容易理解利息的所得税抵税作用。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只开过基础会计,当计算负债的资金成本时很难理解利息为什么要乘以(l一所得税税率),而教材对这一部分也没有专门进行讲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的内容。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教材的选用应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其掌握的“精、深、广”,所以应选取有一定深度,书中的理论既是国内外财务管理中较成熟的观点,同时又兼顾财务理论的最新发展的教材。而在给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选取教材时应选取基础性教程,书中的理论要成熟、案例生动、习题简练、行文简洁的教材。此外,为了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教材还可以附加“使用指南”,指出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是必须掌握的,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不是很重要,可以作一般了解甚至舍弃等等,为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取舍提供参考。

2.讲授难度和侧重点应不同。在讲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依据课程标准适当调节难度。财会与非财会专业授课难度不同,财会专业中普招学生和二级学院学生授课难度不同。财经类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主修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其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工作后其会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非财务问题。而财会专业学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着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开展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对财会和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分别对待,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例如: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是其在工作后经常会用到的财务管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用较多的篇幅讲解;而项目投资的内容虽然也很重要,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在教学中就应重点讲解项目投资的原理,而无需要求其对每一种评价方法悉数掌握。

3.讲授的程序应不同。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了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所以在授课时可以直接切入主题,而不用再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了,而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却不行。例如:一张资产负债表可以概括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左边是资金的运用,其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营运资本,股利分配后剩余的留存收益又形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所以,在开篇讲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内容――投资、筹资、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分配时,必须引入资产负债表。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知识薄弱,所以必须先讲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再讲财务活动。

4.课时设置应不同。我校现在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周三学时,并不区分本专业和外专业。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本该深入的内容不能深入的讲解。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案例多,练习多,难度大。3课时的授课时间,只能完成授课任务,而练习讲评、案例分析已没有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教师都感到压力较大。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间可考虑从3节/周增加到4~5节/周,即最低保证72学时的授课时间。使教师有条不紊地讲授和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给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本着整体优化原则,合理安排财务管理课程授课时间,最好安排在第三学年,使得财务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衔接提高。

5.考试方式应不同。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之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培养的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财会和非财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决定了其考核方式应有所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丰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样化学习。对于非财会专业,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并减少考试得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甚至将期末考试改为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环节多投入精力。对本科学生而言,其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还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实践环节应着重考察其在过程中的学习收获,相对弱化对实践、研究结果的考察。

参考文献:

第4篇

1981年,南开大学受国家旅游局的委托和资助,创办了旅游系,开创了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先河.自此之后的30年里,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也如火如荼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省市的各级院校纷纷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形成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空前发展.然而,中国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仅仅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史,再加上相关从业人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科基础,因此在很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旅游教育一直处于不同学科分头管理、各自为营的混乱局面.在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旅游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初步为我们廓清了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如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却仍然是“外延式”增长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中重专业轻基础、旅游本科教育的实践环节有待加强、旅游本科毕业生的行业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以及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等[1~5].

这些问题在中国大多数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其中教育增长模式的转变难以通过某一学校的一己之力来实现,但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学校自身不断地优化调整来解决,如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设置的优化等.对每一所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来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第一步.确定要培养什么层次、什么性质、具有哪方面专长和优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对专业长远发展的计划和安排.而培养目标往往都是相对抽象的,需要具体的培养计划来实现,课程设置就是连接培养目标与社会有用人才之间的桥梁.课程设置的合理恰当,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和专业基础,对于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1998年建立发展至今已有14年历史.创立之初依托于地理学科,在师资配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受制于地理背景.之后,随着旅游管理专业名称的确立,逐步从地理背景向管理背景靠拢,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断有管理类的新课程被纳入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近几年来,依托地理发展还是依托管理发展的核心议题,一直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和核心制约因素.如何在保留和发扬现有地理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旅游管理的学科性质和特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就是如何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培养方案的升级和转型.考虑到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难以获取较为成熟的经验总结,因此借鉴和总结国外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和规律,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思路.

2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规律总结

本文选取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的部门划分体系有别于欧美西方国家,反映在旅游教育上,学科专业的名称及涵盖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简单来讲,旅游业(Tourismindustry)在我国是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产业而存在的,酒店、餐饮、景区、交通、旅行社等都是旅游产业的不同部门;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旅游业只是整个接待业(Hospitalityindustry)的一个分支,与酒店、餐饮、交通等部门并列存在,其中酒店是接待业的核心构成.因此,在选取国外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相近的专业时,以酒店管理为核心的接待业具有较强的相近性和关联度.

2.1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分析

之所以选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课程设置规律探讨的案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康奈尔大学是全世界第一个成立酒店管理学院的大学,拥有全球第一个接待业的本科专业,从1922年发展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康奈尔大学目前仍然是全球排名首屈一指的酒店管理名校,以此为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获取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规律.第二,从目前来看,康奈尔大学是全世界设置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级别最高的学校之一.由于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发展普遍较晚,因此传统的欧美教育名校,一般都没有开设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方向.而康奈尔大学作为美国常青藤名校之一,2011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5位的大学[6],是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校级别最高的学校.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知名度以及学校本身的高级别,充分说明该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发展的成功与成熟,因此具有案例选取的典型代表意义.

2.2选取案例的基本情况介绍

应美国酒店联盟的要求和培养酒店业巨头的需要,美国康奈尔大学于1922年成立了酒店管理学院,是全球第一个接待业的本科专业.创建者们旨在创立一个第一流的专门研究酒店及饭店运营的学术机构,而康奈尔是开创这个先河的理想常青藤学校.在创办之初,学院只有唯一的一位教授HowardB.Meek和他的21名学生,而仅仅五年之后,当时拥有世界最大酒店连锁业务的EllsworthM.Statler在参观这所学院后表示:他原先所坚持认为的人们可以在接待业在职培训中学到更多的观点被彻底颠覆,康奈尔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让他看到了酒店业蓬勃发展的曙光.此后,在学院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曾经有包括Statler在内的多位酒店业巨头为教学投入资金并成立多项基金,建成并改造了StatlerHotel等多种校内大型模拟运营场所,由此保障了学院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稳步发展,为接待业持续不断地提供优秀顶尖人才.

2.3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规律

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成功发展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明确的专业发展定位,与酒店接待业的密切结合,大量的教学资金支持等,都是保证其成功运转的重要因素.而从学生培养的实际来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正是通过良好的课程体系设置,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有所长,并且朝着学院最初设定的“可以让任何人得到任何领域指导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前进.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为四年,在这四年中,其课程几乎覆盖了接待业管理的所有方面.整个课程体系依托商务管理学科建立,通过核心课程的讲授和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配有丰富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开拓各自兴趣的广泛空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接待业的某一领域作为主修方向进行专攻.此外,课程设置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提供多种案例研究和分组课题讨论的机会,使他们不仅能收获必需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积累了领导才能与职业精神,为成为未来接待业的领军人物储蓄能量.在对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课程体系设置的规律总结为以下四点.

2.3.1规律之一: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必须与专业依托的一级学科相协调

作为新兴的综合叉发展学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以及接待业管理都必须依托特定的一级学科来构建自己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方向.只有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确保课程设置方向与依托的一级学科相吻合、相协调,才能保证专业发展的顺畅和有序.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来看,在其核心课程(必修)及选修课程设置中,与接待业实体运营(Operation)相关的课程占了最大的比重,接下来是商科管理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法律、信息系统类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涉及接待业的八个方面:设施管理与规划设计(FacilitiesManagement:PlanningandDesign)、财务会计与房地产开发(FinancialAccountingandRealEstateDevelopment)、餐饮管理(FoodandBeverageManagement)、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法律(Law)、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Managerialand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ResourceManagement)、旅游营销战略(TourismMarketingStrategy)和运营管理(Operations).

2.3.2规律之二:课程设置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辅相成

专业课程设置是依据培养目标而制定同时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培养目标也是课程设置的抽象体现,为课程设置提供框架和主干,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和谐统一才可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行业发展的人才.由于旅游学科是不同于传统概念的应用交叉学科,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应用学科的自身特点,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而不应不切实际忽略原有学科和师资状况来设置不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课程体系.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其核心课程及专攻课程的设置,都与其培养接待业领军人物的目标相辅相成。

2.3.3规律之三: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及学生的学习习惯

如何安排不同课程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时序,才能更好的实现不同课程知识的互补与衔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循序渐进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环节之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协调、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协调、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协调,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时序安排来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其课程设置的时序安排符合学生由大一到大四成长变化的过程.在第一年,先是给学生打下工商管理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计算机软件、会计、人际沟通、经济学四个角度开始引入,这些理论不是空洞的学术思想而是将其具化到酒店业中来,同时开始介绍行业的入门概况.第二年,理论基础进一步加深难度,同步上升到信息系统、金融财经、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高度,同时专业课也开始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年也是课程学习最为关键的一年.大三,开设的核心课程数量和前两学年相比明显减少,但是更加针对酒店业的具体行业需求及发展趋势.而在大四这一年,主要通过高质量的行业实践来具化专业知识,并为工作做准备。

2.3.4规律之四: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内容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是所有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必然要求,在接待业中,基本的实体运作能力是考察任何一个从业人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的一点.对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讲,专业实践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环,这是学院将学生推向社会,实现学生由学校学习到服务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内容.由于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与接待行业形成了密切的产、学关联,从而能为即将走出校门的本科生提供相对较好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院学生的良好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也使他们能够在实习中表现优异,从而获得相应的理想工作职位.如此良性循环,使得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一直有学院的毕业生掌管着接待业的高级管理职位,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学院未来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氛围.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创业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41?04

一、创业教育是当今高校的重要使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越来越深。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各国受过高等教育者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失业者行列。为此,在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的观点逐渐浮出水面进入视野。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大会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吸收了学者柯林・博尔的“三张教育通行证”的思想观点,明确提出要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提高到同传统的学术性和职业性通行证所享有的同等地位[1](21)。后来人们将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译作“创业教育”。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明确提出“密切高等教育与职业界的联系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并强调“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造性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2]可见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3]。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4]。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此后,教育部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得学生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择业范围不断扩大,就业层次显著提高。因此对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说,能结合其专业教育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其创业技能,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创业教育应该分层次开展

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6],创业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分层次展开。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明其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这一层次主要是理论层次,面向全部学生;第二层是“增其能”。通过模拟商业活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市场规律、企业运作模式并获得与管理企业相关的品质和能力,比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等。这一层次主要是模拟层次,面向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第三层是“创其业”。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扶持,

帮助其实施自己的商业创意或协助其直接创办企业,培养其逐渐成为真正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这一层次主要是实践层次,面向少数想实际创业的学生。这三个层次是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在受教育学生面上也呈一个金字塔状(如图1)。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塔底)“明其理”,让有兴趣进一步参与的学生(塔中)“增其能”,而让最终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实现抱负“创其业”(塔尖)。

东南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该校作为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和2010-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以“创新驱动创业、创业支撑创新”为理念,以培养具有开创事业和创办企业能力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精心构建了“以基础理论活跃创业思维,以模拟训练强化创业技能,以实景实战孵化创业成果”的创业教育体系[7](见图2),该体系覆盖了从创业理论到创业模拟再到创业实践的各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地接受创业教育,真正做到了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东南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1. 以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创业之梦

理论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学校首先应注重在面上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其创业意识。东南大学通过设置课程、开展培训、举办讲座和沙龙等形式普及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学生创业意识,点燃他们的创业梦想。

(1)分类设置创业理论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兴趣,开设不同层面的创业理论课程。一是必修课。学校高度重视商业知识在全校学生特别是非经管专业学生中的普及,率先在江苏省高校中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统一开设《经济管理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以学校经济管理学院资深教授为核心成员成立了教学工作小组。教学小组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对相关知识理论进行了整合、凝练,最终形成:以创业和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一条主线,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两大基础,以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为三个主教学模块,以经济管理的前沿、热点、模式、趋势为四项专题的“1234”教学内容体系[8]。该课程现为江苏省精品课程,1999年以来,累计选课学生超过40000人,教学效果突出。为学校培养具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又有一定创业基础知识和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选修课。学校在面上开设多种创业类通识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如KAB大学生创业教育基础、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与答辩、创业管理、市场营销、谈判与商务交流、商法、人力资源管理等,分别涉及管理、沟通、法律、创业精神、企业责任等各个方面。在授课方式上,也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商业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好评。三是辅修课。除必修课和选修课外,学校还面向学有余力、主修课成绩优良、有特殊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开设工商管理、会计学等商业类辅修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学校承认学生辅修专业资格,发放辅修专业证书。此类辅修专业开设多年来,学生申请火爆,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其他学科背景,又具备一定商业知识和技能的跨专业的优秀人才。

(2)分层开展创业素质培训

除面上的创业理论课程外,学校针对广大对创业感兴趣的普通同学和有创业意愿又缺乏创业知识的学生两类群体举办“创业大讲堂”和“未来企业家”培训。其中“创业大讲堂”面向全校学生,定期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家来校分享创业经历和创业心得,以普及创业知识,分享创业经验和创业理念,营造创业氛围。“未来企业家”培训是以正在开展创业活动的在校学生创业者为主要对象,学员凭借自己的创业项目(或想法)申请入学。培训以小、精、实为特点,强调小班化教学,课程紧凑,注重实战。培训师资除校内教室外,也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讲师,与学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

(3)全面促进创业意识培养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还举定期办诸如创业文化月、创业冬令营、创业者沙龙、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以全方位多层面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商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协助他们解决创业初期遇到的问题。其中东南大学创业训练冬令营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选拔近百名营员组成不同团队,在寒假期间历时近一周集中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创业项目辅导、商业计划大赛以及知名企业参观活动。借此丰富营员创业知识,完善营员创业项目,感受企业创业文化。此活动现已成为东南大学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色活动之一。此外,为拓展学生创业视野,学校还举办宁港高校创业邀请赛,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等海内外高校来校同台竞技,进行创业项目PK、创业团队展示和创业文化交流,分享创业教育经验。

2. 以模拟训练推动学生创业之梦

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创业教育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是不够的,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进一步的商业模拟中逐步实现。多年来,东南大学注重商业模拟实体建设,以各类创业活动和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其具备能力去追寻创业之梦[7]。

(1)大力创建创业模拟实验室

配合教育部加强创业教育实训的要求,学校以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和985专项资金支持为依托,大力创建创业模拟实验室。学校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可分成若干小组,组建成若干虚拟公司,在同一市场环境下相互竞争与发展,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虚拟公司的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角色,并承担相关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市场环境与背景资料的分析讨论,完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决策,包括战略规划、品牌设计、营销策略、市场开发、产品计划、生产规划、融资策略、财务预算等,通过团队成员的努力,努力使公司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在所有公司中脱颖而出[9]。此项模拟训练使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从注册、创建、运营、管理到竞争的所有决策,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企业运作流程和对真实商业环境的了解。

(2)广泛开展商业类模拟活动

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创业或商业类协会或社团,如学生创业协会、KAB创业俱乐部、优联精英联盟、ERP协会、物流协会、证券协会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商业类模拟竞赛活动。如模仿央视“赢在中国”举办的“赢在东南”校园精英挑战赛,包括简历筛选、无领导小组讨论、校园营销、校外商业实战、专家点评等环节,层层闯关,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培养学生领导、沟通、团队协作和商业策划能力,深受学生喜爱。该活动已举办多届,并多次被评为校园年度“十佳”精品活动。又比如“沙场点兵”校园营销大赛,将参赛者分组形成多个虚拟公司,进行校园内外实体营销竞赛,帮助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切身体验到真实的营销环节,培养其管理沟通、营销策划、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意识。形形的社团及别出心裁的商业模拟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

(3)积极参加国内外创业竞赛

以“挑战杯”为龙头,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创新创业和商业计划竞赛活动,与海内外兄弟高校交流创业教育经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全国“挑战杯”赛事为例,东南大学在历年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得“挑战杯”,是国内目前两次夺得“挑战杯”的四所高校之一;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累计获得8项金奖和多项银奖、铜奖[10,11]。在2011年香港理工大学国际学生创新挑战赛上东南大学代表队力挫普林斯顿、佐治亚理工等著名高校参赛队,取得了总排名第四和内地高校第一名的成绩[10];在2012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两金一银,全国并列第一的成绩[11]。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等全国和地方性创业赛事,通过各种商业竞赛的历练来提升自己的创业实战能力[12]。

3. 以项目实践帮助圆学生创业之梦

创业理论的普及,创业能力的提高,为真实创业做了很好的铺垫。对于有意向进一步“一试身手”的学生,学校分别设置了创业实践项目,共建了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了科技园创新创业中心。在场地、技术、资金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一步一步协助学生圆创业之梦。

第6篇

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下,需要的是信息化时代、活跃于国际舞台、活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活跃于终身学习社会下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日常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学校普遍重视财务会计学科的教学,忽视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我国大学里工商管理类学科教的多是财务会计的知识,而美国教的多是管理会计的知识”,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这种现状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还是存在不少的差异,管理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并使其增值。“财务会计是揭示企业的价值,而管理会计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潘飞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则用更为通俗的方式来区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投资者角色,告诉老板“赚多少钱”;而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经营者角色,告诉老板“如何赚钱”。因此,管理会计学科包括了全面、丰富的知识内容,重视和加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注重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可以使学生具备企业最需要的员工技能,如管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沟通能力、谈判能力、IT技能,以及传统财务技能。

二、合理定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它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未来。笔者认为针对大学本科生来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必须从以下两个非常重要和务实的方面来考虑:

1.职业岗位定位。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的国际化、信息化环境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学生能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知识结构定位。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首要任务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次才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第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目前外国企业走进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对英语阅读和沟通能力的要求也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第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第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第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认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竞争与风险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绩效、战略及风险等领域为各类企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实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要抓住新机遇,并提出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树立新的会计人才观。观念的改变往往是最艰难的,中国社会对待财务,很长时间一直停留在传统会计的理解,一提到会计,都是看成一个算账的,有非常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一定要跳出会计看会计,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因此,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财务会计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重在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和“增强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

2.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学习上,复合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用复合式的培养方式,使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融合,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等重要的,并且与管理会计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以下是灵活的而且可以普遍实施的适合于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选修课制。通过全校性选修课,建立学科或专业选课模块,让学生自由选读。模块式选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加深对该学科或专业的理解,成为复合型人才。二是主辅修制。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一般地,这两个专业之间有着共同的专业基础学科,两个专业之间有着互补的关系。

3.实施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实施教学创新是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与企业的紧密关联性,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应该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实践性比较强,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案例教学可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环境,更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培养国际化人才。要按照中国会计学会金会长所提出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金莲淑,2007),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因此,关于教材,可以选用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因为这种教材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会列举大量的相应理论知识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甚至是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供学生阅读。这种教材更有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开阔思维,不至于学到的是生硬死板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不会灵活运用。

四、结束语

第7篇

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心内容是对研究生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着力点应放在课程教学改革上。通过这些改革和调整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真正将其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的栋梁之材。

一、目前我校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调研统计情况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解目前我校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及研究生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笔者以经、法、管三个学科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发放了千余份调查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850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80%以上的同学认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环节和实践环节;50%以上同学认为目前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不具有针对性,认为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主要是因为缺乏一支高质量、具有创新精神的导师队伍,及在当前研究生教学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较大局限性;60%以上同学认为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学校培养创新能力的外在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在“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最主要培养途径和措施”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票数投给了“建设一支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队伍”和“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科学化的研究生教学和教育培养体系”。

二、目前研究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形式本科趋同性

由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目前研究生教学趋于本科化,普遍实行大班教学,班级授课人数甚至超过本科班级人数,这严重违背研究生教学规律和特点,对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和重复性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当前研究生教学内容仍比较陈旧,重理论,轻案例,这些都满足不了以数字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人才培养滞后性的矛盾日趋显现。尽管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与国外一流研究生教育机构相比,差距仍很大,课程体系创新性、前沿性、国际性不足。如美国哈佛大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在两年的学习生涯中,学生要对800多个案例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和把握。而哈佛用于教学的6000多个案例基本上都来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实践,而且有1.3是近三年发生的,每年都要更新400-500个。其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修正企业的管理、营销策略,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最后写出比较完整、有可行性的报告,并且还可以高价售给企业。[2]

哈佛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活泼,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与此同时,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重复的问题。

(三)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存在随意性和局限性

目前研究生课程在设置和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些偏差,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1)课程安排存在随意性。有些学科、专业点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思想,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不是以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人才为出发点,而是或因导师的主观认识、科研兴趣而定,或为了照顾某人,开设一些并非必要的课程。(2)课程实施存在局限性。有些学科其实也重视课程体系的创新,开发开设了顺应社会需求的新的课程,但缺少能胜任课程教学的师资,这样即使有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但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有限,课程教学质量也是难以保证的。(3)培养方案因循守旧,课程设置比例不甚合理,实践类课程比例过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

研究生课程教学目前仍然主要采取注入式讲授法,老师PPT讲授,学生被动认知。而由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仍非常欠缺。因此,研究生阶段仍停留在对知识的继承上,而在对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上乏善可陈。与本科教育形成不了质的区别,容易造成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重复,不利于人才的分类培养,体现不了研究生教育的优势。

(五)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模糊性

和科研论文评估相比,课程教学评估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一是作为各种课程教学考核和评估表征指标的课程教学时数的多少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和课程时数不是必然的正比关系;二是课程教学效果具有滞后性,评估结果和课程教学效果的显现不具有同步性;三是研究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多个环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课程教学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作用不能从各种培养环节中简单地分离出来;四是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难以定量;五是各种评估主体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评估结果的影响。[3]

(六)教学管理的松散性

由于历来在研究生教育中就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学生主要是能发表几篇论文以此获得毕业答辩资格,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就能顺利毕业获得学位,这种“论文为重”的价值取向淡化了课程学习的意义,使学生对课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对研究生教师而言,“科研为重”的价值取向削弱了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师平常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相对比较松散,成绩评定存在较大随意性。在课程教学引不起教学双方重视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就不得而知了。

三、努力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教学创新实践分析

下面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学创新实践为例,深入剖析研究生教学创新思路,寻求研究生教学创新方法,努力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一)课程性质职业化

在研究生教育向应用型转变的新形势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用人单位对学生所修课程的应用性水平的日益强调,使研究生教育部门倍感压力,而加强课程的职业倾向性则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佳选择之一。[4]

课程性质的职业化倾向渗透在课程的各个方面,其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课程设置以就业目标为导向

当前研究生的学习目的主要在于就业,且研究生教育也提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就业目标为导向,按职业不同要求设置相应的主修课程。我院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做了较大调整:淡化专业,以就业目标为导向设置不同的主修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是围绕某一职业方向开展的,这种课程设置的职业化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更加突出,人才培养更具就业竞争力。

2.增加实践类课程比例和时间

实践教学是培养研究生专业技能,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开展研究生实践教学,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培养研究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5]

实践类课程的内容是课程职业化的具体体现。增加实践类课程比例和学习时间,有利于课程性质职业化的落实。

3.加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目前会计学院已与25家企事业单位签定了实践教育基地合约,为我院研究生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生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对职业的了解与熟悉,切实落实课程职业化设置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分层化

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处于不同的阶段。因此其课程的设置、讲课的内容、重点和方法是有区别的。在大学本科阶段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基本上以老师讲授、传授知识为主,教学实验也基本上是验证性的;而在研究生阶段,教师的讲课应该着重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更多地采用引而不发和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院将全院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来进行统筹安排和分级管理,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和教学资源浪费。按照不同的课程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相应的学时、学分。对不同的课程级别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注重这三级课程之间的衔接。

(三)课程体系合理化

把握创新基点,注重课程体系调整。调整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作为21世纪的研究生,不仅要掌握专门、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广、雄厚的其他相关知识。研究生课程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又要一定的前沿性、综合性和交叉性。[6]

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1.适当增加英语授课学时和学分,可考虑设置专业英语教学。目前我校正努力提高办学的国际化,而大学的国际化,首先是人的国际化,这里就包含了学生的国际化。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增加研究生英语教学,尤其是要加大英语应用型课程的开设力度。研究生英语在授课内容上不再偏重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而是偏重于应用,提高学生应用英语查阅文献、撰写英文文章、进行国际交流等综

合能力。

2.夯实基础知识,增设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课程或增加相关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如有利于做实证研究的数据库知识、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增加此类课程的学时,必将对学生的学习研究起到强有力的辅助作用。

3.增设方法论课程,深化方法论教育,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调整方面,我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按需设课”,开设本学科前沿问题专题研究课程,此课程是由多名教师以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研究型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开设本学科经典文献研读课程,以此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为了顺应本学科流行实证研究的国际潮流,还开设了数据库相关知识的课程。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调整,以此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培养质量。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教学手段日益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上的不断深入,这些都促成了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目前,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仍然大量存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有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变化与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推行启发式,摈弃注入式

由于历史形成的习惯势力及某些现实的基础,研究生教学仍基本是注入式教学,在教育目标上重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权威绝对化,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在这种思想与方法下,只能教会学生模仿和记忆,而压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及学习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必需改革教学方法,摈弃注入式教学,推行启发式教学。

2.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

目前研究生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讲授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法等。[7]

这些方法相较传统方法,大大增加了课程信息量,且使学生始终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方向,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开发新的培养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途径。因此,在研究生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与研究为主,使学生不但能够认知、继承知识,更能创造、发展新的知识。

会计学院目前在一些课程的讲授上,采取了seminar形式,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会计学院大力推进研究生案例教学,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编写研究生案例教材系列。

(五)学生培养分类化

在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注重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实行分类培养,实现学科后备研究力量的积蓄。

会计学院从2008级研究生开始,对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即在大力推行研究生培养向应用型转变的同时,选拔部分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学,组建了会计学术班。[8]

针对学术班编制了不同于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及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将来博士研究生储备优质生源及培养未来的学科学术界领军力量,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六)师资优质化

重视师资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课程教学质量高低,与研究生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方法息息相关。

首先,要提升现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①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大纲的修订,案例教材的编写。②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完善研究生教师退出机制。

其次,注重后备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培养,包括:①把好硕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关,改革硕导遴选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把真正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导师队伍中来。②建立预备导师制。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作为预备导师,参与到研究生课堂教学,及协助相关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青年教师在研究生教学培养方面的经验,同时青年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比较前沿和新锐,可以为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带来新的思路及方法。③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从企事业单位等实务部门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完成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以达到教学指导队伍的多元化。[9]

(七)管理制度化

要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必须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以达到规范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行为。为此,会计学院编制了《会计学院研究生管理制度汇编》,形成了学生课堂签到制度、请假制度、课程选修制度等;每门课程成立课程组,实行课程组负责制。指定一名老师作为课程组负责人,带领课程组负责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制订、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任务的执行。

四、会计学院研究生教学创新培养取得的成效及改革的局限性

第8篇

通过对检索到的所有论文进行整理,发现有关“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多以运用文字来描述现象的定性研究为主,研究对象主要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例及经验总结等理论性研究。

1.1关于信息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1998年,魏晓敏提到信息社会对信息人才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各种信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情报事业的发展,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人才是关键。赵立军强调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宏观管理体制,完善国际化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系统,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定和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营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等。管媛辉、肖月认为当前必须大力培养具有双重专业和多元知识结构的新型的科技信息专门人才,以适应大系统时展的要求。丁献峰指出新的信息环境已经对社会公共信息部门提出挑战,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可以采取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宽口径培养模式、本硕直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知识+能力+素质的多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赵静杰等谈到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三大模块:教育培养模块、实践模块以及综合运用模块,三个模块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杨善林提出“一宽一厚两注重”模式:“两注重”一是注重实践,二是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宽”就是拓宽专业口径,进行通识教育,深化专业内涵,拓宽专业范围;“一厚”则是增强对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加大对教学计划的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增强专业发展后劲。此外,这些研究还大致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的信息教育模式,模式的弊端以及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改进等。

1.2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国际化人才的描述较为冗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丁进提到国际化人才就是具有涉外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周红等认为国际化人才不仅是一个地理层面上的概念,也是一个心理和文化层面上的概念。国际化教育内容应力求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工作和发展的能力,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衔接或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赵波强调企业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应该体现开放性,培养规格应该是组合式,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模块化。纵观前人研究,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知识和技能;另一类是态度和意识。所以国际化人才可以这样定义:坚持本土文化,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掌握国际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会、勇于创新的高级人才。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培养信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探索和研究较多,但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国际化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培养信息人才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两者的基础上协调统一、有机组合,信息人才国际化,既符合当今世界对人才的渴求,也顺应当前高等教育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国内信息人才培养主要领域涉及高等学校,而且大多是采用以本科为主的学科本位模式培养,再加上信息专业人才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具有严重缺陷,造成了信息人才的浪费。比如我国高校信息人才的培养,从重点院校到普通院校,再到一般的专科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基本相同,培养目标也区别不大,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层次性,直接导致我国信息人才结构不合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国际化功能、方式、目标等不断拓展或转变,大学国际化的概念具有新的诠释维度和更广的涉及面。面对新时代信息人才的大规模需求,世界各国积极探索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尤其是国外图书情报学科,在培养信息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国际上有许多大学将图书馆学院易名为图书馆学情报学院或信息研究学院。2003年,美国7所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院的院长齐聚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图书馆情报学院,共同提出“信息学院运动”(iSchool运动),后来组建iSchool联盟,致力于以信息、技术和人的关系为中心的研究与实践,培养信息人才。所以,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对国内外著名大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对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国当前信息人才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着眼于采集国内外5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得出有益借鉴,提出国内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2国内外信息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

2.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人才的特定需要在培养活动中的具体化,它将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落实并体现于培养客体,是整个培养活动的指向性规定。在国外3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中,都提出要掌握信息相关的技能或能力,尤其是雪城大学强调用宽广的眼光看待世界,掌握随时代变化的技能,基本符合培养国际化信息人才的需求,其他2所大学则在这方面内容上有所欠缺。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都提到培养“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工作”,可见其对学生就业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很重视。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培养目标虽然差异不大,但是根据其呈现的特点,存在某些局限性的认识:首先,过于重视培养的结果和目标,缺乏对培养过程的设定。对于培养目标的说明可以看出其主要有两个部分,其中前一个部分表示的是信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体现的是培养结果;后一个部分表示的是具体的对信息人才规格要求,是表现性的特征体现,此二元表述格局包括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与原来灌输式教育是存在显著不同的。但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没有在培养目标或课程目标中展现“过程性”或者“体验性”目标,这对培养学生国际化水平来说缺乏应有的空间。其次,更多地从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的角度来拓宽知识面,对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全面培养不够重视。国内2所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方便找工作,对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知识领域等大面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过于强调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而关于学生的人格、品格、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很少涉及,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不能满足信息人才的需要。所以对国内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说,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并对其更加明晰、准确和合理的表达。

2.2课程设置

2.2.1课程结构

在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划分类型和每类的学分各不一样。不过其课程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版块: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或者公共课、专业核心课或者专业基础课、选修课、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学校通识教育课或公共课,学校规定是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此类课程通常按全校统一要求进行考核;专业核心课或者专业基础课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选修课,则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课程范围内选修的课程,需要在毕业前修满足够的学分;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习的课程,是高校对其毕业生质量的最后把关。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要求学生至少修满120学分,其中要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内修满15个学分,包括文学,音乐和艺术,交流,社会学,历史和文化,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分支学科。雪城大学信息研究院则是要求学生必须修满120学分,包括32学分的核心课程,24学分的序列课程,13学分的数学基础,分的沟通技能,3分的艺术科学,3学分的自由选修。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修读第二专业。比如学生可以选修Newhouse公共传播学院的专业,修满128-141学分,或选修Whitman管理学院的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修满135-13分,毕业学位由两个学院授予。

2.2.2课程内容

(1)国内大学。

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处理问题时能够使学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与人交流合作,以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从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使其接受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国内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有着一定的相同,包括数据库原理课程、信息管理概论课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信息检索课程、数据结构课程、信息组织课程等,这些课程都是学科基础课程。在选修课程方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并且自由安排学习进程。国内外各大学都设有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哲学与心理学类、历史学类、语言、文学、艺术等大类选修课,还有专业选修课。

(2)国外大学。

雪城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核心课程由信息组织导论、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信息管理核心课组成和计算机入门、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设计原理、软件规格和设计、软件实现等计算核心课组成。序列课程包括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和网络设计和管理。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基础、逻辑导论、离散数学、统计推理与实践。沟通技巧,包括学术写作的实践;研究和书评写作,包括撰写信息报告和简报。艺术与科学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自由选修课程,任何课程都可满足这一要求。匹兹堡大学课程主要有:信息系统与社会导论,面向对象编程信息科学、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和网络导论、信息系统和分析等核心课程。英语写作,包括书评写作、研究写作。数学,包括商务微积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离散数学结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合作项目,如与匹兹堡大学格林斯堡校区合作,使其学生主修信息科学,并授予信息科学学位;在信息科学学院的学生可以在艺术和科学或其他的学院修读双学位或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开设的学位课程。伦敦大学学院为研究院,但为本科生提供有关信息和计算主题的选修课程,包括编程、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用户与管理、数据库系统、语义网等。这些课程也是商务信息管理的核心课程,由计算机系、管理科学与创新系和信息科学系共同开设。此外,其还提供三年的跨学科学习选择计划,整合人文、艺术、社会和工程科学。

2.3国内外大学信息人才培养比较分析

国内外5所大学在信息人才的培养上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在信息社会对信息人才需求的推动下,欧美拥有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尤其是美国的信息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正规学院教育、公共学院教育、私立学院教育、商业机构认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除了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并紧贴社会的现实问题,比如信息污染、信息犯罪,需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法律与信息道德的教育。在信息人才的培养上,形成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跨学科培养、联合培养,使其成为懂技术、通实践的信息人才。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特点在于本科导师制的实施。学生通过前两年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是否选择信息科学来继续学习和研究。一旦有学生被信息科学项目所接纳,他们就可以选择导师来帮助完成项目,通常学生和导师之间要进行学术讨论和互动,导师检查学生的项目进度,学生应选修一些课程来协助完成项目。学院也支持双学位学生的培养。伦敦大学学院信息研究系在英国范围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学科教育,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电子通讯和出版学。主要针对研究生进行授课,但同时开设了本科生教育课程,如与计算机科学系、管理科学系联合培养商学士,讲授商业信息管理等。该系的本科生教育没有开设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的课程,只涉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但其十分重视计算机技术教育,开设了一系列的编程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课程,为以后深入开展研究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雪城大学信息学院以“信息扩展人类能力”为使命,它提供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课程及相关项目教学科研的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帮助用户整合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了偏重技术并拥有技术优势的课程体系。武汉大学在信息管理学院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沿自1978年创建的科技情报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教学研究项目组结合1998年专业目录调整,通过对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广泛调研和比较,提出“专业素质链”和“专业课程链”的理念及结构模式和基于“专业素质链”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出由9门课程(《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组织》、《信息构建》、《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组成的完整的具有紧密逻辑结构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体系。可见武汉大学的培养模式遵循“认知—理解—应用—创新”这一路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2年设立,其前身是情报学。该专业在通识教育上,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和专业的思维模式。核心课程方面从信息处理加工的流程出发,将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整理,从信息的生产、流通,到信息的检索、组织、分析和评价,最后到信息服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将信息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吸收到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中。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图象处理、元数据、语义网等反映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均列入课程体系中。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iSchool,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诸如德国洪堡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开展学生交换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信息人才。

3国内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面向社会需求,强化通识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培养信息人才,首先必须以国际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当今社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劳动分工密集和职业细化,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则是学科的高度专门化和技术化。社会需求驯化专业学习,专业学习已经不能起到塑造自由人格的作用。正是针对专业教育工具化、市场化与教条化的这些弊端,近年来,通识教育成为大学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焦点。通识教育延续古典时期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和自由的公民,保证学生将来成为各行各业专家的同时,仍然不失健全的人格和自由的品性,并且有能力应对复杂社会在专业领域之外提出的各种挑战。通识教育不仅仅要拯救专业分工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日益多元复杂和全球化的时代,主动承担起凝聚社会共识、培养合格公民的时代使命。

3.2开放互动教学,培养数据素养

培养信息人才,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推广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开展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比如案例课程和研讨课程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为主,训练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创意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其创新素质,提高信息人才的培养质量。

3.3校企合作,注重信息应用

信息行业知识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市场竞争激烈,高校培养信息人才,应该与信息产业发展产生的实际需求同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课程内容重理论,却轻实践;重视系统性,却缺乏针对性,这样导致了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的不同步。因此,信息人才的培养途径应该灵活多样。比如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教育发展模式。其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进行交换和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是培养信息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发掘双方的共同需求,从具体项目入手,以实质性的互利共赢成果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深化产学教学内容。校企共建教育平台,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考核培养质量。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培养面向信息行业的人才为目标,把信息企业作为教学场所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从事信息系统领域内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成为未来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信息人才。

3.4面向国际,推动交流与合作

培养信息人才,国际合作办学也必不可少。国际合作办学在引进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

(1)合作项目建设。

在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中,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定义:“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不设立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项目往往和高校中原有的教育项目并存,更多地集中在课程和师资的引进。到2012年4月20日为止,通过教育部更新并公布的经审批与复核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共计1499个,其中包括本科和硕士。我国现已与众多国家建立教育合作关系,与我国建立国际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的国家和地区有188个。

(2)师生国际流动。

高校与世界各地的大学建立联系,大力推进大学海外学习计划,不断拓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渠道,通过联合培养、短期交流、国际学术会议、假期学校、海外实习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派遣学生去国际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让学生切实感受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了解学术前沿的基础上,根据学术兴趣,结合企业实践,逐步获取所需的知识。积极主动地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拓渠道支持和帮助拔尖学生在本科毕业后进入国际一流大学和信息学科领域一流学者的实验室深造。比如哈佛大学设立国际教育项目办公室(OIP),鼓励所有本科生寻求出国机会,目标是鼓励哈佛学生把国际体验融合在教育里,帮助学生识别与追踪美国之外的研究学习机会。

(3)双语教学机制。

第9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美中比较

一、前言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5.5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据有关统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000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5000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900万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中国目前有超过300所本科高校和超过700 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形成反差的是, 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 对口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简介

1. 美国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由工业管理研究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 Shamos教授说:“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则无法制定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匮乏”。

目前典型的提供深入电子商务教育的学校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但美国大学一般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比如,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都设有独立的电子商务主修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整合到其他课程中。

2. 中国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尝试期,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在规范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32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三、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 培养层次的比较

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AACSB附属的77个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从其搜集的教学计划样本来看,MBA阶段的样本数量占到了40%,其次是理学硕士阶段,两者的数量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0%;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大概为2:1。

由此可见,在教学层次上,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因为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必须要建设在宽泛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本科4年,有助于学生搭建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

2. 专业设置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国内外高校一般都有着不同的侧重。

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另外,有很多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而开设的,其培养方向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有计算机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则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有经管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含有大量的经管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或管理学学位,由此形成了电子商务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偏技术和偏经管。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课程。

3. 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高校各具特点。例如: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经济管理和技术课程采取并重的态度,力图使毕业生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人、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其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撮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客户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另一方面成功地引入电子商务不仅需要了解其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与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应、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及规则。

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met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信、电子商务概论;商务类核心课程包括: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法律。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网络营销、网络伦理、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出现的技术、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课程设置以商务为主,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商务与技术的融合,表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与人有关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消费者行为、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了解客户。

我国学者马刚等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形成了经济、技术、管理三种取向,开设的核心理论课程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

技术取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营销、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管理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网络经济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课程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及法学等学科。但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层次、作用、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许多院校仅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融合。另外,课程设置中关于能够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反映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不够。

纵观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晰地确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目标。显然,培养适合各个行业的通才,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设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密切的课程。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多个就业方向,这些就业方向最好能够与已经确定的取向吻合,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设置。

三种取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局限于针对特定课程的验证型和认知型实验,设置了很少针对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实验。

4. 师资力量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2. 定位要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面手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很容易造成院校在培养该类学生的过程中只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种表面堆砌,无法深入对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层次性和方向性。因此,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从本科阶段的三种教育层次来看:研究型院校侧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院校侧重高级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型院校侧重应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三种层次的人才互相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他们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梯队和人才的多样化。因此,高校应该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的层次问题。另外,从电子商务的培养方向来看,可以分为经管类和技术类,或细分为经济类(网络贸易与营销)、管理类(ERP、SCM、CRM)和技术类(商务网站的规划、开发与维护)。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 加强师资培训

5.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麻省理工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带薪实习、课余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哈佛大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同时美国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被要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新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习的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12%左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仍然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四、总结和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在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五种机构、三种类型:五种机构分别是专业电子商务公司、IT网络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地域存在关联,随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而动态变化。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就业所辐射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该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侧重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优势。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4. 改进教学模式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因此,不论哪种层次的培养都应该打破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校企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的探索期和尝试期,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都不够成熟,急需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联合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挖掘研究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知识转化成产能;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上级部门也应该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姻牵线搭桥,疏通渠道,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局面。

5. 纳入非学历认证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能力。与高校教育相比,非学历认证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也比较重视这些证书。典型的认证考试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电子商务师”系列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设的电子商务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推出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列认证、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师认证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和方向,选择性地将这些认证考试纳入培养计划,采取选修的形式或者1+x(学历证+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培训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培训,进行职业定向,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Harlan L,Kathy H.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a Survey of Programs and Curricula[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l(7):328-331.

[2] Subhash Durlabhji,Marcelline R Fusilier.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2(3):169-176.

[3] 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243-244.

[4] 李枫林,刘滔,徐静.中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8):73-75.

[5]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29(1):189-191.

[7] 马刚,苗慧勇,张英英.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A].李洪心、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教育、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6-284.

[8] 王学东、李丛伟、.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