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16:07: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1篇

身为教育工作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要性入手,探讨目前小学高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Abstract: The primary stage is the prime time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of this stage has a uniqu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s educato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upper primary language,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the upper primary teaching,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pper primary grades;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是承接初中学习的基础,同时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比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为了取得小学语文理想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展开论述。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而且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石和桥梁。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创造性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也是一个学习基础。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教与学生掌握科学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独立的探索和获取新知识,这也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目标。

二、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新课改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诸多思考,在实践中也切实遇到了一些难题,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实的小写高年级语文教学在面临应试升学率的压力下,逐渐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学习任务。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并不是单一方面的,第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面对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社会和家长更关注与学生能够上什么样的中学,忽视了语文对于学生情商的培育。第二,教师的原因。小学的高年级语文知识已经具有很广的涉猎面,而一些语文教师知识面狭窄,脱离了现实讲课文,没有趣味性。第三,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大多是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反复式学习。

(二)不能平衡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度

新课改后,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成了许多教育者困惑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常见一些语文教师紧紧追逐分数,忽略了语文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我们不反对考试,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效果的方法,但并非唯一标准。将语文学习的素质教育慢慢渗入到应试教育中,逐渐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有问题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常见的问题有:第一,读写严重脱节。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有的教师重写轻读,这样读与写生硬的割裂开,学生的读写能力不足。第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第三,教师在教学范文时,只限于大纲要求逐字逐句分析重点,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这样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四)网络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多媒体应用走进课堂。但是并不是运用了现代科技就是素质教育的实现的标志。在语文教学中,网络媒体也存在不当使用的问题。例如,很多语文授课中,大量的直观图片的植入,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空间慢慢变得懒惰;只关注与课件上的内容,忙着做笔记,而忽视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课件应用得不偿失。语文的学习,一个是学习方法,再就是领悟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的着手点

质量是教学的立足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建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激发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教师要掌握大量的教学资料充实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拥有自己的感染魅力。其次,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具备感知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之外,拥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者制定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

(二)平衡语文素质教育的渗入实行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是用现行的模式直接取代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关注学生情愫的培育,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注意点转到了吹拉弹唱上面,轻视语文基础的学习。我们应该紧抓“基础”,避免被各种新潮却不实用的教学形式左右,要认识到,提高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发展的基础。就小学高年的学生来讲,其身心和理解、接受能力已经不同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开始关注尝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我们要与学生的身心相结合,将读书这样一件事情,作为健全学生身心的一种启迪式学习。

(三)教学过程普遍性问题建议

针对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普遍性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多读之后肯定能够逐渐参透文章的意蕴,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仿写”的方法,创新的开始是模仿。其次,创建一些激励性比赛,鼓励学生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再次,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师自身要不断扩充知识面,加强文史知识和文学的修养,要有总结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最后,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型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因此,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感知。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会使人终身难忘,久久回味。

(四)恰当使用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在语文历史考证的过程之中使用多媒体,影像画面会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善于在恰当的时间运用网络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营造文学氛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仅是学习继承没有创新,没有融入时代元素,我想这样的语文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主动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判断、发散、转化等创新心智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表演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的习惯。语文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

结语

语文,是我们的国文,我们文化传承的基础学科。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是新课改的要求,是现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语文教学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用网络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报告》山城区第九小学课题组

【2】小学毕业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水中心小学,坤鸣

【3】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花茸

第2篇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多样化教学模式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不应该成为分数的奴隶,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语文作为小学高年级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若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就只会令学生厌学。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学高年级语文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1.1.1就新课改角度而言,其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理念,要认清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发展、独特且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学过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培养出全面和谐、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高年级语文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恰能满足该需求,既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承认和尊重差异。

1.1.2就终身学习角度而言,教是为了不教,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小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教师面对多样化的学生,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对其予以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价值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必须不断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探究;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指明方向,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同事不断交流探讨,取长补短,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创设平台;多样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互相借鉴、互相交流,需要教师相互学习、和谐发展。可以说创建学习型校园离不开高校的课堂教学,而多样化教学模式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源泉。

2.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模式探究

2.1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2.1.1实施方法:首先要抓好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教学必须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而小组建设又涉及众多方面的内容,如小组的划分、小组的文化建设、组长和组员的培训等;其次要安排好合作学习的流程,具体流程如下: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分组学习、小组展示及巩固测评;最后,要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可采取下述方法:量化积分评价、激励性评价及其他形式评价。

2.1.2注意的问题: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教师要在课堂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确定好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2.2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

2.2.1实施方法:首先,提出问题,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场景提出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要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最终确定研究方向;其次,制订计划,该过程教师允许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教师确定的研究方向,各个小组制订探究计划。计划的制订要包括探究的目标、进程、成员分工等,而且要注意计划的制订一定要学生自主完成,且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制定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进行讨论;然后开始研究,这个阶段学生自主收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如信息获取的方法、筛选和加工等。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展示提升,这个阶段教师要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元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如表演、讲故事、PPT展示、电子杂志等,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如小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

2.2.2注意的问题:其一,探究性学习研究的问题要有价值。若问题很简单,答案很明显,很显然没有探究的价值;其二,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为了确保资源的时效性,要及时注意资源上传时间,同时获取的信息要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2.3体验式教学方式

2.3.1实施方法:第一,想象中体验。小学生高年级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中、重点词句及续写故事中想象体验等;第二,情境中体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移情及多媒体创设情境中体验作者的创作思想;第三,在实践与参与中体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对部分问题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3.2注意的问题:在体验式教学方式中,教师要注意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的场景进行体验,允许不同体验结果的存在,不要轻易否定与扼杀学生的想象思维。

2.4讲授式教学方式

2.4.1实施方法:教授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重点要抓住讲授的时机,并不是对全文进行全部讲解,而要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如讲授学生的困惑之处、探究卡壳之处、多元解读有误之处及重难点之处。教师讲授时必须做好下述几方面:清楚、准确、动听、精炼和启发性。

2.4.2注意的问题:讲授并非是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不论教学如何进行改革,讲授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3.结语

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积极进行创新,不断总结、思考,让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变得生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好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琨.小学课堂互动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06.

第4篇

关键词:理性;积累;提升

这几天,宝带实验小学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了“苏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小学语文栏目)”这一文稿,尽管只有栏目,没有具体的内容,但看得出这些栏目内容丰富,切实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要,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各类教育资源和服务。这不仅能为老师、家长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为学生开辟了另外一块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平台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延伸相结合,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环环相扣,知识全面;理性有余,稍欠趣味

一、二年级的栏目包括“课文导学”、“课文朗读录音”“名师课堂”“阅读广角”“识写平台”“积累坊”“语言实践角”等。这些栏目一环扣一环,知识点系统而又全面,可以说是再现了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应该说肯定会受到低年级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欢迎。比如说,名师课堂的内容,这些网上学习、复习视频课程体系,让全苏州的孩子都能共享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名师教学,亲切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全市孩子受益。教师清楚准确,深入浅出的讲解,也更容易让小学生所接受。如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在书写要领的讲解之中或讲解之后,都有示范指导,形象直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了写字的方法。此外,对于全市老师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体系,充分发挥名师的教学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指引和推动作用。老师更能从中汲取营养,反思自我,从而获得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和理念的提升。所以说,这些栏目是有价值的,可操作的。

在这里,我们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点提出的“趣味性”谈一点建议:如果要更好地利用这些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性上需要加大力度。比如说:在几个练习的栏目里设置几个类似于“闯关游戏”或者说是“有奖学习”等学习板块,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系统的栏目中间品尝学习的快乐,在一关又一关的学习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探究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探究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步步抓实,方法引领;重在积累,增设互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天长日久的积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就要会学习。学生连自学的方法都没有,谈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谈何积累。

对于中年级的栏目,我们认为栏目也很丰富,同样是针对了中年级教学的特点精心设置的。针对中年级段是阅读和习作的起点段,是学生语文素养有个大的突破的过渡期。学会能否在三四年级里真正爱上语文,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相当重要。

鉴于此,我们讨论后认为:要特别关注在“预习指导”这一栏目中提出的指导一些预习方法,除了要把各种预习要求和方法说清楚外,最好能提供一个预习反馈的板块。比如说:要求学生预习中读课文,可以设置一个“录音空间”,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把自己的读文录在空间里,学生自己和家长都可以听听。再比如:由于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点,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作文实践平台”,让学生把每次的练笔传到平台,设置一个“习作评评看”,有专家名师选择一些习作互动打分,及时提出不足。这样一来,在中年级段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养好了,把学习方法教好了,把习作方法指导好了,到了高年级段,语文教学更容易了。

三、层层递进,全面提升;整理归纳,终身学习

高年级段的栏目是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后设置的,栏目体现了高年级段学生学习的现状,也是从高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基础上出发的,是中年级栏目的承接和延续。

其中,“自学指导部分”提出:与“要点提示”相结合,对文本内容、主旨等重点作简析,以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整体及精要句段等进行思考鉴赏。如果说中年级的自学指导侧重于方法的指导和引领的话,那么到高年级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这样想:是否能够在这栏目中体现学生预习成果的板块,比如说是“预习收获展示”类似于此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写写认识,写写心得体会等,然后通过学习后再次来写写心得,对照前后的收获,评评自学的能力。相信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能飞速提升。

其次,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能够欣赏到特级教师的课是一种荣幸,一节好课能够让我们感受名家的教学风格、教学魅力,能够更好地解读教材,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困惑,更能为我们今后教学指明方向。“教学实录“这个栏目,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学习机会。我们觉得,除了实录,能否再提供一些教学视频,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到重点环节的处理,学习名师的教态、语言及教学机智等。

最后,我们觉得,高年级段中六年级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小学语文学习的终点,更是初中等更高层次的学习的开始,乃至是终身学习的转折点。因此,这期间的总结学习至关重要。结合当前学习竞争的压力,结合家长的共同愿望,所以,我们建议:在高段栏目中是否有对小学阶段所有语文知识点整理复习的栏目,有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综合练习,有与初中衔接的语文知识要点……这样就能使平台里的栏目和内容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受大家的欢迎。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

习作,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写作。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自己想说的话,本不应是件难事。可直面现实,教育家于北辰老先生的这段话:“小学语文教师竭尽所能传授字、词、句,(段、篇),小学生勤奋学习字、词、句,(段、篇),家长们点灯熬油辅导字、词、句,(段、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不但没有使小学生顺利通过‘作文关’而且把对作文的恐惧和无奈交给了中学,继而又转交给了大学……”并非危言耸听!这是为什么?笔者以为,小学作文教学最根本的症结在于:

1.未闻习作,先畏习作。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强,所以各科教学都采用活泼灵活,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可是一进入二三年级,开始作文了,教师家长便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心里暗示:“要开始写作文了,作文很重要,写不好语文成绩就上不去,甚至会下降……”孩子在没有接触作文前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语文基础好的孩子瞻前顾后,不敢轻易动笔,基础差一些的孩子更是不敢动笔,可想而知,学生带着这样一种恐惧心理,怎么能敞开心扉,在作文中表达思想,释放自我。

2.对“生活习作”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作文教学方向不明。

“生活习作”不是参赛或投稿的“作品”,只是一项练习用笔把话写明白的作业。但它又是一项特殊的语文作业。因为唯有这份作业,如同儿童心灵的一扇窗口,能让人窥视其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爱好、情感,能反映其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智力发展与人文素养的状况。

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练习看图写话,三年级开始作文,到小学毕业,作文要求一般为400字左右,可是在这几年中能够真正学会作文,顺利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家长看重每一次习作训练,总结了许多应试题目,翻来覆去的让学生作文,不是《难忘的一件事》就是《难忘的一个人》,学生从开始写作文就写这些,每学期要写好几次,教师讲评也就是那几篇范文,学生倦了,厌了,失去兴趣了。孩子们丧失了留意生活,随手作文的习惯,小小的头脑里只有应试作文。

3. 读写结合落不到实处,小学生有话说不清,难以体验到成功。

众所周知,读书是吸收,写作是输出。读写结合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前的阅读教学,若从公开课上看,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听各级公开的阅读课,师生交流自如,时时擦出思想的火花,确实让人感到是一种享受。可翻一翻学生的作文本,看一看习作内容:错别字虽不连篇,但篇篇不少;文不通句不顺,表述不清的思想内容,篇篇都有;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书写更是不敢细看;至于内容的真实程度,有多少真情实感更不得而知。所以大多教师对批改作文视为负担而少有愉悦之感,皆期盼着能早日走出这尴尬的困境。

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识字教学、词语教学均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学的做法,有其培养自学能力的积极作用。但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忽视对字词的语感教学,尤其是对字词的品评和感悟指导,长此下去,学生得不到咬文嚼字地训练,得不到文字美的熏陶,在习作中运用恰当的字词来表达自己感受的意识就会淡薄,正确写字,准确选词就会感到困难。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在面对困惑的同时,教师们也一直在积极的总结解决困难的对策,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三年左右,我对此有以下几点粗浅的心得。

1.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培养主体意识。

心理学认为,要使儿童学得好,关键在于要使儿童自己愿意学,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使儿童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写作启蒙阶段,应该特别注意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使小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写作的潜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写作,爱护他们想说和想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夸讲,是他们不断增强自信,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写,对写作充满兴趣与自信。这也是教师写作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结合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命题。

命题就是确定题目,命题作文即按确定的题目作文。它是作文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第二,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中,作文教学如同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有许多内在的各种联系等待我们去认识,有许多未知的奥秘、疑惑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破解!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的语文教师,都应在这个急需开发的处女地上一展身手,释放才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彻底摆脱作文难、作文差的阴影,探索出一条高效、低耗的教学新思路,新途径,让小学生作文这朵“心灵之花”,在我们小学生的笔下也能散发醉人的清香……

参考文献

[1]刘永康,《写作的本质》,语文教育学P150~152

[2]刘永康,《写作的基本规律》,语文教育学P152~154

第6篇

【关键词】农村;高年级;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自我倾诉的过程。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是中学写作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头戏。

一、农村义务教育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难,难作文,是广大农村中学学生的共同感慨。很多农村学生的习作,诸如文不对题、辞不达意、内容干瘪、语言无味、病句满目、错别字连篇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农村中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抱怨没有写作素材,不会审题,不会立意,不会安排文章的结构。

二、原因分析

(一)作文教学无计划

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有些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要求不切实际,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要求过高,学生“望文生畏”。要么要求过松,学生作文“量少质劣”。

(二)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

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老师的命题不符合学生实际。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让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作文批改也不够认真,写的批语也不够准确、恰当、通俗易懂,有的老师写的字迹潦草,学生也不认得,因此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习作、考场作文虚假的文风堪忧

有些学生平时不留心观察积累自己的生活,作文中“无米下锅”,为应付教师检查,只能胡编乱造一气,乱抄乱套一气。

(四)作文与生活脱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作文与阅读脱节

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阅读教学上,每天不是讲课文就是做题目,没有将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

三、采取对策

鉴于上述农村中学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学校应该创造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条件

1.学校应该装备图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有机会到阅览室阅读报纸、杂纸,也可以有机会从图书室里借文学名著、作文指导书到家里去读,并把自己觉得写得比较好的语句和段落抄写在准备好的笔记本上,以备不时之需。

2.学校应该应有计划地开展,如阅读、练笔、办手抄报、听学术报告、主题班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汉语拼音比赛、诗歌朗诵会、汉语基础知识比赛等等。

(二)语文教师的工作

1.明确教学大纲

社会的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完成从传统教育向新型教育的革命而颁布实行的。

2.明确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责任

教师的责任便是把在写作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一终极目标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社会现实,贯穿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

3.全面深刻了解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要从一开始就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了解他们的困惑,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写作指导。

4.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

5.进行作文教学指导

第7篇

我们应当清醒头脑,走出教育科研的“亚健康”状态,让科研从“天堂”回归教学实践的田野,开展“草根”研究。具体来说,教育科研“定位”要转变,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也绝非要求教师们去探寻新的教育教学规律,而应关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期望能带着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去分析、尝试,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果。科研功能要转变,应从学校的“名片”转为内涵发展,应该去除“功利化”心态,从学校实际出发,请专家“引领”,在梳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反思困惑,聚焦问题,提炼出通过研究确能使学校“强筋壮骨”、生发后劲的课题来。

我是一名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追问:究竟什么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此说过一句广大语文教师耳熟能详且十分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既然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如此简单而明了,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可不必绞尽脑汁、花样迭出去煽情,也不必白白浪费过多时间一味地让学生去感悟、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而应从“天堂”回归“田野”,返璞归真,做到简简单单教阅读,扎扎实实教技能,还其阅读教学的本来面目。

教给学生“默读”、“略读”、“浏览”的技能。追古溯今,“读”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基本的行为方式。在古代无论是文人墨客因诗性大发而“朗咏长川”,还是私学书堂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都说明“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行为方式,即使是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朗读”仍然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动”的方式进行默读。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行,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同时,让学生边读边画(如画出重点词,中心句等),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阅读水平自可逐渐提高。浏览,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进行浏览,要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一目十行地读,要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会发挥较大作用。

教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技能。高年级阶段的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中年段所习得的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加强学习的迁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朗读感悟,对词句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调动生活和知识积累,理解或推想出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给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的技能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就是要求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段落。这说明新《课标》仍然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没有理由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传统做法嗤之以鼻,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思路的技能,教会学生概括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技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教给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技能。品味语言,就是对课文的语言运用进行品味、理解、鉴赏。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要求学生能“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高年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从抓住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修辞手法、表达特色等方面入手,反复揣摩、反复品味、反复鉴赏,加深对课文丰富内涵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8篇

一、读语感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语教师的共识。但是怎么训练?怎么让学生有感知,有感悟?怎么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出语感,受到文字熏陶?怎么才算读到了位?我们往往存在很多困惑,从而使语文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我们说想象是写作的翅膀。同样的想象也是读书的翅膀。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适当训练学生在读书环节里,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走下去,进而揣摩作者想象过程,并能最终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这一方面的训练,只有多读,量上去了,学生的想象力才可能更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从这方面讲,小学阶段就更应该多积累,毕竟这一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多读熟记一些佳词妙句,精美的诗文,自然就能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从而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而学生从读书所领悟的写作技法,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很难指导出来的。

二、读作者

现在有种新的教学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它不仅指出了认知活动的重要,还突出了读者、作者思想动态的体悟。其实阅读本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而学生,则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教师的指导只是让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外因。“让学生站在课中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内因。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有效的、随时的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变化,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这一过程里面,要切实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理解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所想,沟通两者之间的对话。

三、读感情

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用心最为重要。这句话既点出了读文学作品的关键方法:用心思考、用心体会;又从诵读中体悟的遣词造句和思想感情的融会贯通方面做出了强调。

不可否认,高年级阅读的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是贯穿在文本讲授体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语文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高效的运用各种方法,引导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两者间的共鸣。

四、读质疑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疑问,而这个质疑的过程就是对文本深入阅读的体现。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有时会出现连续的质疑,但因为小学阶段年龄不大,阅读经验的不足,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在阅读中没有办法梳理问题,致使一些问题瞬间在脑海中闪过,而无法完整把握,最终导致出现“疑而不悟”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阅读内容,深刻分析学生心理,精心设计问题,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然,学生在阅读中能提出问题,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学会了读书思考。这是值得肯定的。思考与读书的并行,才是将“死”的读物上的内容具化成“活”的书面语言、生活语言、个体语言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读中思,思中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的将读书思考化为生活中的习惯。从而学会思考了,学会质疑。

而作为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视情况采取具体方法灵活处理。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放手让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层次比较深的问题、重难点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甚至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课后探索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如何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课题。小学生年龄较小,未谙世事,像一张没有任何图案的白纸那样简单,像皑皑白雪那样纯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面窄,表现欲强,争强好胜,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讲课要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同时,由于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教师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徽、国歌等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的学生时,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国家和民族的相关知识;在教高年级的学生时,应该重视挖掘教材,对学生党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富饶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还有一群勇敢勤劳的人民。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丰富的物产。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华儿女感到骄傲、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又如在上《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要重视刻舟求剑的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不能像《刻舟求剑》的人那样不知变通,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处理问题。这样就启示学生做事不能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这样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立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与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特别是在教师无法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时候,更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比如音乐情境、画面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在学习《小珊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一种悲伤、凄惨的课堂氛围,接着用一些语言引导其继续学习。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与小珊迪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两个情境:一、小珊迪被撞,车夫扬长而去的场面。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场面。通过这两个场面,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赞扬了主人公的良好品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演讲、作文、周记、随笔等。作文、周记、随笔等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作文、周记中学生可以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而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重视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有一次某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点小事故。于是笔者借机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查找例子,为演讲比赛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安全方面的德育渗透。同时,教师对于演讲中情绪消极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对自满的学生要告诫他们不骄不躁;对于处于迷茫、困惑中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心里特点,开展适时的教学。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熏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龙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3] 陈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