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特色农业市场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16:07: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特色农业市场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特色农业市场研究

第1篇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赵泽琨、副总编辑詹新华等出席本次推介会;江苏省经贸委副主任李春江和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应邀出席;此外,还吸引了约130余家广告公司和广告主参会,其中包括新日电动车、雨润集团、维维豆奶、波司登、丁家宜、隆力奇、洋河酒业、苏宁电器、江苏银行等知名企业。

赵泽琨在推介会上强调,

“服务三农,沟通城乡”是CCTV-7农业频道的定位和宗旨,也是农业频道承载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近几年,频道重点打造了一批品牌栏目和大型电视活动,如Ⅸ致富经》、《聚焦三农》、三农人物推介活动等,提升了频道的收视份额和社会影响力,再加上频道良好的覆盖和贴近“三农”的鲜明特色,使得CCTV-7农业频道迅速崛起为全国强势电视频道,被业界同仁称之为“七套现象”。今年1~7月份,央视索福瑞收视市场竞争力分析显示,CCTV-7农业频道的城市观众比例达87.07%,观众规模3亿多人;乡镇观众比例达到86.92%,观众规模7亿多人,均排在全国第2位。数据说明,农业频道已经走人了广大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视野。

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沈坤荣教授和新日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胡刚在会上分别从市场研究和市场运营的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农村蓝海市场的巨大潜力,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如何做好逆势营销,从危机中获得商机。

央视一索福瑞客服总监肖珊、《致富经》栏目制片人冯克、《聚焦三农》栏目制片人屈哲、中心广告部主任张丹梅分别从专业化数据、节目创作及品牌建设、新型广告产品和政策等角度阐述了CCTV-7农业频道的迅速成长,展示了频道在农村蓝海市场的巨大影响力。

太阳雨集团市场部部长张超、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分别从广告主、广告业界专家的角度全面解析了CCTV-7农业频道的广告传播价值,分析了企业应该如何借助公益手段与媒体实现互利共赢。

第2篇

但应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龙头企业的发育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产品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真正称得上名牌、拳头产品的少;受多方因素制约一些企业不具备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能力,无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三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很难落实。因此,我们既要正视现实,更要看到我们的成绩和发展优势,增强信心,抢抓机遇,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摆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正确把握龙头企业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根本的是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通过扩大职工经营的外部规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从而走出一条具有垦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龙头企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关键环节,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产业化的发展快慢,关键在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廷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延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要靠龙头企业。就目前而言,军川军粮酒业不断发挥品牌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到2012年,可实现10000吨白酒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亿元,强有力地推进了农场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在农业、垦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这种作用真正发挥好,在现代化大农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增加职工收入上发挥带动作用。

三、抢先 抓早,把握机遇,在竞争中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在当前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龙头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一是要抓市场研究。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点,拥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发展。龙头企业第一要务就是要分析市场形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对于市场的走势,要有宏观的把握和战略的思维,要有前瞻性,特别要重视研究潜在市场。二是抓市场开拓。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3篇

关键词:全域旅游 尤溪县 旅游营销 启示

旅游营销是指根据旅游目标市场需求、设计使顾客满意的产品,制定顾客认可的价格,通过广告、人员推销、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等手段以树立良好形象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系列对外经营活动。它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营销的主体很广,包括所有旅游企业及宏观管理的旅游局。如: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旅游交通部门等等。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增加旅游市场销售额,拓展新的市场,发展新的游客,培养和强化游客的忠诚度,增加及扩大旅游产品的价值,提高公众的兴趣,争取旅行社及其他中间商的支持,创建良好的旅游形象。所以,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营销是关键性的一环,它直接决定着旅游目的地是否能成功进入游客的视野,进而对游客实现强有力的吸引。

一、旅游营销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旅游营销的研究比较早。在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学术研究方面,西方已超前我国数十年,主要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研究纪事》和《旅游管理》上发表。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4个方面,即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向谁营销),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和方式(由谁开展营销),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营销什么),以及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信息技术和渠道(如何营销)。其中,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已趋成熟。从学术研究成果上来讲,国内有关旅游营销的学术文章,在中知网上有百来篇,但关于全域旅游营销的文章篇数很少,只有三篇,而目前这方面的简讯倒居多,这说明我们国内对旅游营销的关注度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在全域旅游新视角下研究旅游营销的较为系统和成熟的成果并不多。这说明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营销模式的研究空间还较为广大,旅游营销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整化、系统化,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意义所在。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宣传形式单一,未能有力吸引游客目光。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单一化,这个单一包含宣传对象、宣传方式和宣传范围的单一化。以往很多旅游城镇就景区推景区,让游客感觉可游玩景点少,可游玩的项目比较单一,因此不能长时间的留住顾客,旅游也未能起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在宣传方式上,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还停留在把旅行社和社区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组织参加旅游交易会,开展网上业务合作等,旅游营销模式相对单一,营销水平相对滞后,未能有效吸引游客的目光;此外,在宣传范围上,很多地区将宣传范围局限于本市、本省,并未将宣传的范围延伸至省外甚至国际,推广力度小、宣传范围窄,未能达到大范围推广。

(二)形象定位模糊,未能实现形象品牌营销。过去很多旅游城镇H仅将若干景区当成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广,就景区推景区,对于自身的旅游形象缺乏整体的定位和规划,致使游客对本地区的旅游印象模糊化、粗糙化,未能成功打造品牌形象效应,顺利实现品牌营销战略。

(三)旅游资源零散,未能形成资源整合营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部分旅游城镇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并未对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至于旅游资源碎片化、零散化;二是未将旅游与文化、工业、经济、金融等相融合,未能做到结合其他产业进行统一规划营销,致使旅游宣传内容单一,旅游产品缺乏创意,旅游营销吸引力不足。

(四)营销策略被动,未能主动引领旅游需求。很多旅游城镇总是跟在市场的后面开展营销活动,未能主动挖掘游客的潜在需要,而只是在市场需求变了的情况下,旅游营销活动才跟着变化,这样的营销方式较为被动,往往营销信息也比较滞后,不能很好地引领市场和吸引游客。

三、尤溪县关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营销发展模式的探索

2015年,尤溪县结合本县发展的需要,提出全面发展县内旅游的发展战略。2016年,尤溪县响应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口号,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同时,尤溪县也对旅游营销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主要从以下几种旅游营销模式入手进行考虑:

(一)品牌营销。尤溪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立足打造以“我家在景区”为主题的乡村公园,并开发以 “我家的蔬菜”、“我家的伴手礼”、“我家的文化”、“我家的美食”等品牌型的旅游产品。此外,尤溪还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以形成独具特色的闽中朱子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构筑海西中心城市“后花园”;同时,尤溪全面动员各乡镇旅游资源,全面依托各乡镇旅游特色,提出“一乡一品”的景区创建工程和独具特色的宣传口号如“我家在景区,避暑来汤川”、“我家在景区,养生八字桥”等。这种清晰的定位,独特的宣传口号,为尤溪旅游品牌营销确定了营销主题和营销方向。

(二)整合营销。尤溪县聘请国家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和宁波远见旅游规划院专家进行大手笔顶层规划设计,进一步整合全域旅游要素,明确尤溪旅游发展的形象定位、战略构想和总体思路。主要做到:一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尤溪的旅游景区景观。尤溪县着力打造国家4A级景区,主要开发汤川“侠天下”景区、联合梯田、九阜山、闽湖、蓬莱山、管前金柑、百桂园等自然观光景区,以空气好、山清水秀等优势打造系列品牌旅游景区景观;二是结合自身文化优势,塑造尤溪的旅游文化景观。尤溪作为朱熹诞生地,文化底蕴深厚,有物质文化遗产如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独具地方建筑特色的桂峰古民居、书京土堡群落等,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尤溪山歌、尤溪舞龙等民俗、尤溪小吃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都成为尤溪发展全域旅游的文化景观要素被大力保护、开发和挖掘;三是结合县内其他设施资源,完善尤溪的旅游背景景观。尤溪县以旅游六要素为核心,在县内现有民宿、停车场、交通、公厕等基础设施基础上,不断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小吃购物一条街等服务设施,同时不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原生态瓜果蔬菜、特色小吃、山茶籽油等产品,全方面满足游客需要;四是打造全域服务形象,完善尤溪的旅游人文景观。尤溪对本县导游进行开班培训,着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此外还积极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水平,让游客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尤溪秉承全域发展的理念,动员全县人民共同关注全域旅游的发展,着力增强本县人民的服务意识,确保在旅游服务方面获得良好的口碑。

(三)全产营销。尤溪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发展农业休闲生态旅游;旅游与工业相结合,发展现代工矿旅游,打造矿山地质公园,形成独特的矿山文化;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打造千年古县朱子文化旅游胜地;旅游与金融相结合,推广发行“朱熹和顺卡”等。

(四)合作营销。打造系列旅游线路,加强国内国外合作营销。如尤溪举办厦航携百家旅行社走进尤溪活动,大力推介尤溪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等。此外,尤溪县还通过组织参加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开展的千年古县申报认定工作、通过联合世界朱氏联合会和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举办大型公祭活动、通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联合梯田推向世界、通过申请省全域旅游试点县等方式来强化省际旅游营销。

(五)多元营销。除了品牌营销和整合营销外,尤溪还运用以下几种营销手段进行宣传:一是旅游网络媒体营销。尤溪县借助春晖国际、福建新蓝海等专业营销团队力量,通过策划活动、线上线下推广、媒体传播、影视作品等方式,大力推广尤溪旅游产品,如拍摄《我家在景区》、《玩转尤溪》等旅游宣传片,在省市主流媒体投放,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通过“互联网+旅游”、电商、微信、旅游APP等新型平台进行宣传;二是旅游体验营销。如尤溪着力打造沈郎乡茶籽油观光厂和洋中后楼食用菌产业园,以DIY方式增强游客体验,并举办采摘体验活动;三是旅游互动营销。旅游互动营销手段主要是通过举办旅游知识竞赛、旅游摄影比赛等方式,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尤溪旅游景区和景点。如尤溪举办的“桂峰最美乡村越野跑”和开展“海都享旅行醉美尤溪行”和“百家旅行社走进尤溪”等采风活动等做法,就是应用了互动营销手段。

四、全国发展全域旅游营销模式探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全域旅游战略口号的提出,国内各旅游目的地都对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而旅游营销作为抢占市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被各旅游目的地所关注。从尤溪县发展全域旅游营销模式来看,笔者以为国内发展全域旅游营销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顶层设计,打响全域品牌宣传口号。发展全域旅游,首先须定位自身品牌形象,只有品牌形象定位清晰,在营销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突出本地区的旅游优势,让营销对象快速了解和接受旅游信息。在旅游营销过程中,各旅游目的地要克服传统营销模式中 “就景区推景区”、景区宣传零碎化等问题,就必须对本区域内所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做出清晰的营销定位。

(二)整合旅游要素,塑造全域旅游景观营销。发展全域旅游,就要摈弃以一个或多个景区为全部旅游要素的旅游营销理念,转而推广宣传全景式的区域旅游景观,即要实现“处处有景观,到哪都是玩”的旅游目标。全域旅游的发展绝不仅仅局限于景区资源的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须整合景区景观、文化景观、背景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多种旅游景观,使旅游目的地景观多样化、系统化。

(三)创新旅游产品,带动全域产业合作营销。各旅游目的地应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挖掘市场需要,着力开发新颖创意旅游产品,实现“旅游+农业、工业、文化、经济、网络、金融等”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主要做到以发展旅游为着手,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旅游产品、特色美食产品和文化产品等,以期带动游客吃、喝、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从而促进一二三产的发展,争取让游客“玩得开兴、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购得尽心”。

(四)打造系列旅游线路,加强国内国外合作营销。随着国内国外旅游市场的不断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不仅需要各产业、各区域间的融合,还需要跨区域、跨省际之间的合作营销。最主要的手段是加强本区域与国内外其他旅游市场的合作营销,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和系列旅游路线等,从而实现各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共赢。

(五)多管齐下,形成全域旅游多元营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营销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广告牌营销、旅行社线路营销、贸易会推广营销等营销手段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笔者以为在传统营销手段的基础上,各旅游目的地只有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才能实现旅游推广目标,如可以利用旅游网络媒体营销、旅游体验营销和旅游互动营销等手段来加大推广宣传,更能起到好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婧,潘秋玲.近20年国外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8,(01).

[2]庞力萍,高静.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旅游营销创新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6).

[3]王剑.全域化视角下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湖北省十堰市湾区规划案例[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张婷婷.山阳:全域旅游营销再出新招[N].中国旅游报.2014-8-18.

第4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03902

1引言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3乡村旅游研究内容

3.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推动型、市场驱动型、混合成长型。而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邹统钎(2005)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府规制办法,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缺乏特色、商业化与环境污染是乡村旅游的主要问题。何景明(2005)分析了成都“农家乐”这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农家乐”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可能的转变做出分析。

黄亮等(2006)在研究西双版纳傣族园时也提出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并指出民族文化生态游是一种符合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模式。王云才(2006)分析了当下乡村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乡村旅游产品的新模式。王铁,张宪玉(2009)对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开发的决策路径研究,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是城市周边乡村地区发展旅游的一种模式。文章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影响这一模式开发的主要因素,并为城市周边的乡村是否可以开发以及如何开发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提供指导意义。张骁鸣,保继刚(2009)运用“起点―动力”假说解释了乡村为何要选择旅游这条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以及为何要转变为旅游为主导的乡村。Baoren Su(苏宝仁)(2011)研究了中国乡村旅游,选取六个不同的地区,提出了六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分析了“农家乐”这一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解释了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2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

早期的研究中多是探讨乡村旅游中利益主题关系问题、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以及各群体在乡村旅游中的定位。国外学者Byrd E. T.等人(2009)对于北卡罗来纳州乡村地区乡村旅游当中利益主体对旅游影响的感知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乡村社区的四个利益相关者(居民、企业家、政府官员、游客)对于旅游影响在大多数问题上存在差异。黄郁成等人(2007)对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乡村旅游投资的主体包括政府、外来投资商、乡村集体组织和乡村居民个体;不管是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在乡村旅游投资中,政府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乡村地区资金的稀缺性,使得外来投资商可以获取乡村旅游投资的主要收益。罗永常(2006)、古红梅(2012)分别对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和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利益机制进行了研究,罗永常认为要保障民族村寨利益需要转变开发观念、法律保护、明确产权、完善补偿机制、建立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机制;古红梅提出构建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机制,通过为旅游行业提供公共服务,对旅游市场实施行业管理,向当地社区提供财政支持和转移支付等措施,达到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增权的目的,进而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民;企业;营销;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17-01

1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把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联结起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多次增值、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的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了与农业产业化相联系、相配套的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也应运而生,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农业资源实现了在更大规模上的配置,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营范围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是由单一生产环节上的联合经营向某一生产项目的全程经营转化;二是由以种植业为主要经营范围,向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经营方面发展;三是由生产领域内的经营活动,向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延伸。

在组织的深度上,由一般性经营联合,开始向科研、推广、服务等专业化经营探索。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者追求和寻找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新动向。

在经营组织的模式上,由传统的松散型向规范化的紧密型转化。组织内部制定有大家共同认可的章程和严格健全的各种制度,使组织经营机制的运行正常有序。

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3.1 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3.2 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3.3 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3.4 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3.5 企业化

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4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处理的三个关系

4.1 企业与基地建设

第一,企业以技术服务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把满足农户技术需求与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二,企业以利益保障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户签订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构建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以有效的利益保障激励专业村和专业户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4.2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

由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和农户这两大市场主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充分释放能量。在处理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使公司和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总厂和车间的关系。公司应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全程服务,全程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在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农户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既要关心、支持、配合,也要参与监督。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以契约形式给予明确界定,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得到实惠,让公司和农户都吃定心丸,实现共同发展。

4.3 正确处理资源性开发与资本性开发的关系

在农业产业化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靠资源性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展,科学技术投入农业的速度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单靠资源性开发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对产品高质量、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在当前选择发展项目,确定支柱产业,开发主导产品都应当走以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性开发为主的路子,努力加快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两个重点

5.1 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

(1)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调研、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研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3)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5.2 农业企业品牌建设

5.2.1 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需要,必须加强农业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努力改变目前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的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安全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标准,不断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无公害管理。

5.2.2 抓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企业与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支持,使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得以及时更新升级。企业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吸引科研单位以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新产品开发、新项目实施。如有条件应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步伐,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带动农业和加工业向优质、高效、创汇方向发展企业要积极培育国家、省、市级名牌食品,以优质品牌拓展市场,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举办交易会,推介品牌,提高其知名度知名度。

5.2.3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和醒目易识的品牌标志。(2)提高商标意识,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保护。企业一方面应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3)加强品牌推广和扩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企业在宣传推广品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树立品牌的独特性,形成强势品牌,提高品牌资产。

5.2.4 正确处理培植特色产业与争创名牌产品的关系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在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以求得规模效益。但仅使产品具有特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的占有率,实施争创名牌的战略。在培植特色产业的同时,必须把争创名牌产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名牌战略是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的重要手段。农业名牌战略不仅是企业的经济行为,更是农户、企业和政府的联合经济行为。只有农户、企业和政府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农业名牌战略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在强调企业创名牌的同时,更应提高广大农户的名牌意识。

参考文献

[1]洪英士.农业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

第6篇

策略。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产品出口 农产品出口数据

一、引言

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地理位置优越,且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设立,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时间与运输成本,而且吸引大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河南省,加快农产品工业化的进程。郑州现在是全国运输路线的重要中转点,除此之外,高铁的建立,都为河南省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但是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并不是理想中的庞大,相反是比较小,并且出口比重在所有行业中排名比较靠后。

针对具有这么优越条件的河南省,河南省的农产品出口额却差强人意,不少学者已经对河南省农产品现状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王鑫根据河南省各类农产品的出口数据与世界上各国所有农产品的进口数据对比分析,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从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结构角度思考,认为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弱;车指据世界各国进口河南省农产品的比重来分析,认为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应该根据世界市场的需求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满足各个国家的需求,这样可以扩大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同时又可以刺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李琰 通过对河南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比较,认为河南省传统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过低,农业工业化比较落后;孙宏岭是从河南省主要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角度分析,运用河南省主要特色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数据,并且利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做研究,认为河南省应该调整本区主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结构;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出口额以及各类农产品所占的比重等数据来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参考建议。

二、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

(一)河南省虽然作为农业大省,但同时也出口其他产品下图是河南省2015年河南省主要出口商品的统计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2015年出口产品中出口总额位居第一的是机电产品,第二是高新技术产品,,而农产品位居第五,与机电产品相差1877.6亿元,第二相差1624.5亿元;同比增长率位居第一是电话机,第二是高薪技术产品,两者仅相差0.6%,而农产品是12.2%位居第四,与排名第一的电话机相差15.5%,与第二相差14.9%。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在高新技术产品等的出口额要远远大于农产品的出口额,农产品在河南省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

(二)2015年1月~11月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高达3143.3亿元,同比下降29.2%。2015年各类农产品出口具体所占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由上述图表可知蔬菜水果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占所有农产品出口额的50%以上,谷物及制品、糖制品及蜂蜜等所占份额比较少,其中乳品及蛋品有1%,谷物及制品为2%等加工类产品的出口额都比较少;但2015年,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53.5亿元,逆势增长20.2%,在这153.3亿元的出口额中,食用菌所占的比例最大,高达40%,总体来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制品出口额比较小,主要是因为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比较小,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企业实力比较薄弱,农产品加工技术不够先进,防范市场风险和突破各种壁垒等方面的能力不够强,如发达国家对进口的农产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河南省农产品经常会因技术性壁垒而无法出口到其他国家,还有其品牌意识薄弱;政府对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不够重视,对农产品的资金投入力度比较小,会导致部分新兴的农产品加工业无法承受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

三、提出相关的建议

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处于下降趋势,且在河南省出口产品中的比重逐渐减少,河南省现在拥有国家级的航空港实验区,又是全国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可以利用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产品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其农产品的产出效率,利用交通发达提高其农产品的运输效益和降低运输成本,对于在所有农产品出口比重比较低的产品和新兴的的农产品类型,应做好其宣传工作,政府应给予相关的鼓励与支持政策;

由于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目前还未达到成熟阶段,企业内部规范能力薄弱,技术不够先进,导致河南省大多数农产品品质低,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因此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方面,不仅有关的政府监管机构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技术性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阻碍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额,而且政府要鼓励与支持这些加工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对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河南,河南省应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之处,这样不仅利于河南省农业的发展,也利于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琰.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08)

[2] 王 鑫.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研究[J].当代经济.2014,(13)

[3] 车.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 [J].中国商贸.2010,(04)

第7篇

一、现状

如东县地处江苏沿海地区,人口一百余万人,140万亩耕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一些成绩。

1.高效农业建设得以加快

在种植业生产上,一是形成以瓜果蔬菜、栽桑养蚕两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五大特色生产板块。分别为15万亩“四青”作物和出口蔬菜生产区;15万亩西瓜、冬瓜生产区;1万亩水生蔬菜、特色蔬菜生产区;2.5万亩果品生产区和6万亩蚕桑生产区。二是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取得进展。2009年新增高效规模设施种植项目17个,新建标准钢架大棚2370亩,总投入达4460万元,其中新增连片面积20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设施种植园区7个,总面积2185亩。三是高效农业总体水平有了提升。2009年新增亩收益2000元高效农田面积5.6万亩,全县高效农田总面积达4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

2.质量农业水平得到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以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持续上升,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平均合格率由2003年85.6%上升到2008年的99.8%;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全县已建设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3个、县级30个,覆盖种植面积41.5万亩,畜禽近800万头(羽)。品牌农产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3.项目农业建设取得成就

项目农业建设一直是农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争取资金数量取得突破。近五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2000万元。二是争取项目层次得到提升。数量上从2007年的不足20项到2011年超过40项。

4.生态农业建设进程加快

一是围绕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绿化造林工程。2010年,全县林木面积达46.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6.38%。二是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到2008年底,全县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985户、建设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项目26处。同时,切实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引进并实施秸秆发电项目,基本消除室外焚烧秸秆的现象,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围绕实施“三清工程”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县创建。

二、问题

1.现代农业建设推广体系面临线断网破

由于体制原因,一方面乡镇技术人员编制不足,高效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几乎没有,人员紧张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非专业技术人员挤占编制,专业技术人员调着它用,专业人员比例下降;其次因费用等因素制约,镇级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长期得不到更新提高,无法担当结构调整的重任,加之新生技术力量难以进编,农技服务后备乏力,村级农技员几乎名存实亡,实用技术到位率、入户率低。

2.现代农业建设主体数量减少素质低下

年龄较青、文化较高的能转移的基本都已转移,留下来的基本是年龄大、能力差、素质低,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根本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80%的农户一户3-5人,2个劳动力,基本上都以出去打长工或在家附近打短工为主,真正在农村种田的大多年龄老化,且劳动力素质严重下降,很难适应新技术的推广。

3.土地流转已成现代农业发展制约瓶颈

目前,我县户均承包耕地4亩左右。种植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比仅15%左右,应该说,土地收益对农民影响很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依存度也很低。但是土地流转却不理想,原因主要有在三个方面,一是保守意识浓。长期以来,土地作为农民的命根子,他们把能否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看得很重,多数在其它产业就业的农民即是完全请人耕种也不愿将田地交给别人去经营。二是嫉富心理重。相当部分农民由于小农意识浓厚,对别人在田地经营上获得成效心理上难以平衡,行动上也很少给予任何支持,即便是流转收益超过自己经营田地的收益也不愿将田地转让给种养大户去经营。三是法律知识少。大部分农民由于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精神实质了解不透彻,不肯轻易将土地经营权进行转让,怕一旦转让出去很难再收回。导致了全县《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后比颁布实施前流转规模反而减少的局面。因此,土地流转难已成为制约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4.环境改善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当务之急

畜禽规模养殖的无序发展、布局不合理和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给环境保护增添新的压力。近年来,由于生猪价格高,养猪业出现暴利时代,办一个猪场只需一年多时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的范例比比皆是,从而吸引了许多跨行业的“老板”投资于养猪业。随着上海和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其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上海近郊、苏南太湖沿岸已清除畜禽养殖场,远郊严禁新建畜禽养殖场。介于上述原因,上海及苏南的养殖企业把南通作为首选发展空间。这给南通发展畜禽规模生产带来机遇,但处理不当,也会给本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县生猪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只占30%,而家禽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处于空白。同时,新上的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原有工业企业“三废”没有得到遏制,新增工业企业又未按“三到位”及时上马的情况下,使农业生产环境雪上加霜。在农业内部,由于秋季治虫和养蚕季节重叠,再加上治虫方法由手工喷雾器变成机动弥雾机,蚕儿中毒事件也是防不胜防。高效规模生产难得一方净土。

三、对策

1.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瓜果、蔬菜、水产、畜禽等优势产业,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開发新产品,拓展产业链,努力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农业特色强镇、强村,促进农业结构良性循环。二要发展品牌农业。以农产品质量为中心,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三要拓展农业功能。充分挖掘农业的农产品生产功能、丰富生活的功能、涵养生态的功能、传承文化的功能,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2.着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一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促进土地等资源向大户、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中,努力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二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扶大扶新,扶优扶强,引导企业从生产经营、产业经营逐步向资本经营转变。重视国内外市场的研究,引导企业从重生产向重市场研究和開发转变,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进一步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以市场经济的方式组织生产,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三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积极開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四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改造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现代农业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3.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涉农企业開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内在动力。二要明确农业科技发展目标,逐步实现从保证农产品供给向保障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创新种植模式,重点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的生产模式;提升种子种苗业,加快农业机械化,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建立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三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组建由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区域性专业性科技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生产过程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的组装配套,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4.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农民

一要鼓励农民回乡创业。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立足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二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深入開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等进农村活动,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强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对专业农户、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重视对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努力培养新一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创业者,通过培训,推动农业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进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促进农民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四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积极開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培训。积极引导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中開展岗位培训等活动,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实用人才。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第8篇

【关键词】南果梨;专业合作社;产业化

南果梨是鞍山地区农业的优势资源,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市栽培面积28667hm2,年产量35万吨,可创产值10亿元左右,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南果梨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的支柱产业之一。

千山区是南果梨的原产地和主产区,现有南果梨栽培面积7467hm2,占全市栽培面积的1/4,是全省栽培面积的1/10,年产量10万吨左右,产值近3亿元,南果梨产业的纯收入占千山区农民人均收入的1/4左右,是千山区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鞍山南果梨”是鞍山农业的亮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目前南果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规范,带动辐射作用不强;龙头企业实力较弱,对产业化发展的带动能力差;果农科技素质不高,果品质量提高缓慢,缺乏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政府对南果梨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投入明显不足,采后处理和市场开发有待增强。在南果梨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下,南果梨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要想做大做强鞍山南果梨产业,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南果梨产业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南果梨产业化发展的载体,要把南果梨产业化做大做强,必须要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载体。只有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广大果农组织起来,积极推进统一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服务,按标准化要求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南果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解决贮藏保鲜、深加工和市场开发,千家万户想干而干不了的问题。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承接政府的各项政策扶持、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与指导,来提升南果梨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使广大果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达到持续增收的目的。

2 大力推广南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南果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产业化。要充分发挥鞍山地区南果梨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制定南果梨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推广南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广大果农掌握从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花果管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南果梨,再与品牌化有机结合起来,来提高南果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迎接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的实施。

3 强化采后处理,壮大营销组织,拓宽市场销售

采后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一手大力发展保鲜贮藏深加工、精包装业,一手抓培育市场壮大营销组织。延长产业链、效益链和利益链,增加生产经营的附加值;要扶持保鲜贮藏业和深加工业,缓解在采收期集中上市的压力,解决南果梨因后熟特性造成的增产不增收和卖果难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市场价格而增加了果农的收入。目前全区年贮藏量在8000t左右。通过贮藏还吸纳了劳动力,增加了附加值,也为南果梨深加工提供了原料保障。营销经济人和贩运大户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加强贩运大户、经纪人登记管理工作。建立销售协会,搞好产销市场研究和信息,努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内建批发市场,外设大中城市销售窗口,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营销人员队伍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外贸出口市场。

4 建立南果梨产业研发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要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平台,建立南果梨产业研发中心,加强各部门各专业的联系与沟通,协调各项工作,把产、学、研、推广等部门紧密结合起来,分工协作。在品种提纯、优系选育,扶持新技术开发等方面为南果梨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果树专业技术人员配优配齐,使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群众喜欢需要的专家及人才正常退休或延迟退休;培养乡土实用人才,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为南果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利用培育示范户,打造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的方式,提高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新技术推广到位,确保质量提高、效益增长。

5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南果梨产业发展水平

南果梨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南果梨产业,政府的引导性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南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贮藏保鲜加工企业的扶持,品牌创立、销售市场的开拓等都需要政府的加大投入。目前在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设施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应该正是加大南果梨产业投入的好时机,出台优惠政策,在财政预算、支农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上要向南果梨产业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以此来提升南果梨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第9篇

2005年2月11日,##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成为##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获得了##历史上第一块世界级旅游品牌。##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对##旅游业发展来说,既是新突破,也是新起点。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紧紧抓住“申世”成功和京福高速公路2005年底全线通车的两大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实现“四个转化”,促进##旅游业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一、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旅游,客源是根本。要紧紧抓住##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这一契机,精心组织实施营销策划和品牌策划,树立良好市场形象。一方面,要创新宣传促销手段。以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公众媒体为主渠道,集中财力,加大##世界地质公园的公众宣传力度,利用“申世”成功和高速公路开通之际,配合省、市策划开展世界地质公园开园揭碑、国际丹霞地貌科技旅游开发研讨会、京福高速公路##二期通车庆典和全省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大的、有影响的主题活动,大张旗鼓进行宣传造势,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千古丹霞、灵秀##”品牌,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强力拓展客源市场。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市场研究不同的市场开发战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重点要加强在闽东南、上海、江浙、北京、广东以及京福高速公路沿线目标客源市场上的促销,主动进军北方及港、澳、台、海外市场,扩大客源市场幅度半径,增加客源总量,力争全县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0%以上。

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迅速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一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世界地质公园面积492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异常丰富,以水上丹霞、峡谷群落、洞穴奇观、原始生态等为主要特点,已开发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猫儿山、九龙潭、金龙谷、##古城七大景区,每个景区各具特色,都是精品。要继续按照世界地质公园建设要求,做到规划先行,保护为重,完善提升现有景区,高起点开发新的景区,适应游客需求,真正把##建成一流旅游目的地、一流世界地质公园。二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三大文化(即地质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建设三大博物馆(即##地质博物馆、尚书第博物馆、街展览馆等),做足旅游文化文章,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形象。三要发挥县城优势。##县城是历史古城,既是县域中心,也是游客集散地、人文游览区,是旅游区建设的重点。要坚持把城区当景区建,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城的定位,加大特色县城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古城综合开发、三星级##大酒店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旅游重点项目和省道205线##段改造、上清溪旅游公路改造等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各主要景区的旅游公路项目建设,提高旅游区接待能力,改善可进入条件,全力打造##最美丽的山区县城。

三、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跳出##看##,注重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格局中找准##旅游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全市旅游发展格局,加强旅游区域协作。一要加强与三明其它旅游区的合作。借助##世界地质公园品牌的影响,加快把三明碧水丹山、红色苏区、客家文化、城市风光、绿色之旅等产品特色有机融合起来,实行联手促销,把##建成三明“生态旅游胜地”的主体景区和龙头,为三明旅游发展作出应用的贡献。二要加强与武夷山的合作,形成强势旅游区域。目前,##仅有的“双世遗”、世界地质公园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都在闽西北,可以说,闽西北是##旅游资源最丰富、品牌最集中、品位价值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要主动靠前,举办武夷山—##世界品牌牵手日等主题活动,争取与武夷山共同组建“闽西北绿色旅游联盟”,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客源互送,利益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变单体优势为群体优势,打出在全国乃至海外都叫得响的的拳头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三要加强与江西、龙岩等知名红色旅游区的协作。##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工程”机遇,尽快将##编入闽赣两省区域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版权所有

四、将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申世”成功,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旅游兴、百业旺”,要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关联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一要依托旅游加快发展要素产业。重点发展购物和旅游娱乐业,尤其是扶持发展一批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加快开发富有##特色的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纪念品,把购物引入旅游线路,扩大和刺激旅游购物消费。同时,规划建设旅游美食、文化娱乐专业街区,辅之以旅游文化节庆项目,活跃游客文化休闲活动,促进游客消费。二要依托旅游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找准工农业与旅游发展的结合点,鼓励兴办开发一批参与性强的农业旅游、工业旅游项目,引导推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信息、金融、咨询等服务业在为旅游提供服务中谋求更大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三要依托旅游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旅游促销、区域合作和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人才、产业等交流与合作,着力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以特许经营、转让、承包等方式,加强招商引资,千方百计突破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借助外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四要依托旅游大幅增加群众就业。发挥旅游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的特点,通过扩大旅游规模来扩大就业规模,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来完善就业结构,通过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来建设就业体系,通过扩大旅游消费市场来推动就业市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