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单位的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491-03
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人的思想认识的统一;二是发展战略目标的明确;三是组织制度的保证;四是政策措施的得当。本研究结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实际, 试就省级农业科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进行分析论述,以研究探讨中国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人的思想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特有环境的影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的干部职工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当前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不利于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主要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不谋发展;目光短浅,不管长远;各自为政,不顾全局;自我封闭,不善变通;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投机钻营,追名逐利等。经过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影响和制约农业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人的意识观念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种。
1.1 “等、靠、要”思想
“等、靠、要”思想意识主要表现为一个单位在发展上不是主动去“闯市场”、“谋发展”,而是“等改革、等政策”,靠上级、靠支持,要拨款、要项目、要待遇,一些单位负责人养成了凡事喜欢“向上伸手”、“找领导”的习惯。
1.2 小农经济意识
有的农业科研单位缺乏长远的奋斗目标,没有将单位事业做精做强的雄心壮志,求稳怕变,仅满足于不出乱子、只求安稳过日子;只适应“关门”办院办所,不善于对外交流与协作合作,不善于通过造势、借力来发展自己。
1.3 因循守旧意识
虽然我国早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经不起“风吹雨打”。安逸于事业单位的身份待遇,不想动、不愿变,仿佛只愿“生要做事业单位的人,死要做事业单位的鬼”,稍有变革,就会有人抵制、闹事,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这些单位为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来应对,甚至不得不牺牲发展来保稳定。
1.4 自私自利意识
一部分科技人员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其理想和信念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追求眼前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忽视甚至损害单位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
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制约农业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 发展的战略目标问题
2.1 战略目标的制定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目标太高,不切实际,没有考虑自身的现实条件,结果虽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目标便成为“空中楼阁”;另一种是目标过低,因循守旧,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实现,结果是耽误快速发展的良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哪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制定得明确而又恰当,哪个时期就发展得比较好。反之,单位的发展就会走弯路,出现事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可能滑坡、倒退。
2.2 找准自身的定位
制定好战略目标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一般来说,应当结合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第一,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就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当前大致面临着四大机遇,即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地方发展规划等;第二,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这是农业科研单位制定战略目标必须考虑的另一个背景,如区域合作、国际化、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等;第三,自身已有的条件与特色。这是制定战略目标应该最着重考虑的。制定战略目标,一定要立足于自身条件,认真进行院情、所情分析,对于自身的规模水平、学科特色、人员情况、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基础条件等各个方面要准确地把握,找出自己相对于其他业内同行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在结合前两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目标。
2.3 如何明确功能定位
具体来讲,农业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可从水平定位和特色定位两个方面来考虑[2]。水平定位,简单地说就是想建设成为何种层次的农业科研单位,是建成世界一流,还是世界知名,还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农业科研院(所);是创国内一流,还是国内知名,还是只想区域领先等。衡量水平定位准确与否的标准应当是,既要“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通俗地讲就是“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特色定位,则是指本单位与其他同行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单位内涵。战略目标要能反映出自身的特色,这一点最为重要。一个农业科研院(所)只有以特色立院(所),扬长避短,才能以特色强院(所),以特色取胜,才能凸现自身的品牌与地位。但是如何突出“特色”却又是在制定战略目标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一个农业科研院(所)的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办院理念、办院风格、人员情况、资源状况、历史传统、学科方向、结构体系等各个方面。但战略目标是事关全局的发展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特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笔者认为,学科是科研单位的基本构成单位,学科建设是制定省级农业科学院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3]。
总之,制定战略目标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办院特色,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定位,逐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特点。
3 组织制度问题
目标任务明确之后,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动员各种资源来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则有赖于组织及制度来安排和保障。因此,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要的前提。
组织建设要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为核心,着力解决好领导决策机制、贯彻执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三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农业科研单位的生机与活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制度建设要以是否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标准,以激励机制为主,以约束机制为辅,逐步探索形成一整套适合农业科研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依规治院(所),减少和避免诸如人变事废、长官意志的随意性等人为的负面因素干扰,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长效性来规范和指导全院(所)上下的实际行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4 关于对策措施问题
4.1 抓规划编制
由于战略目标具有模糊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可操作性和可追求性不强,需要将其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清晰的具体目标[4]。比如在响应国家全局性的“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各地方、各单位又有针对性地编制出自己的、局部性的“十二・五”规划,这便是一种对战略目标的细化。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规划的编制,必须贯穿“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所形成的规划稿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总要求。具体来讲,在编制规划时,应当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是一个完整、和谐的体系,即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目标的同时,对于队伍建设目标、产业发展目标、条件改善目标、环境建设目标等也不可偏废;其二是所拟定的对策措施,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防止“见物不见人”。应通过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单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是规划布局应当要做到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单位、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特别是对土地等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务必要为后人“留足家产”,不能过度消耗未来的资源。
4.2 抓平台建设
作为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学科建设应该是省级农业科学院始终紧抓不放的中心工作。讲“科研立院”,如果没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作为支撑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有必要对现有学科进行分类、排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出各个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方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几个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举全院之力进行重点支持,将其做强做精,逐步形成具有自身农业科研单位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体系,打造农业科研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抓项目建设
项目是各类规划目标的载体,也是各方面工作的具体抓手。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要看有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项目作支撑。这里所说的项目,从内容讲,是与上述目标体系相对应的,既包括科研项目,也包括产业项目、条件建设项目、环境建设项目、队伍建设项目等,既有硬件建设项目,也包括精神文明等软件建设项目;从来源讲,有向外争取的,也有内部自立的;从性质讲,有公益性项目,也有经营性项目。对于外来的公益性项目应该是“多多益善”,项目越大越好;对于外来的经营性项目特别是土地开发项目,不应“照单全收”,而应以是否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而有所取舍;对于自立项目,则应建立立项论证制度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4.4 抓队伍建设
事在人为,再宏伟的目标如果离开人的努力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画饼”而已。因此,要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应该采取的所有对策措施都必须始终围绕并突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主题,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事业发展最根本的落脚点,也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客观地说,多数农业科研单位职工队伍的现状与所承担的任务还很不适应[5]。特别是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思想状况与业务能力都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从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看,队伍建设主要应当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在重视抓好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同时,行政管理队伍和产业开发队伍的建设工作也不可偏废。二是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主线,努力营造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包括建设健全岗位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干部交流制等;逐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择优格局;在职称职务评审、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向有功人员倾斜等,引导干部职工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建功立业,这样同时也实现了其个人的人生价值。
4.5 抓政策激励
要探索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考核考评制度,对于那些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归纳起来看,要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统一的思想基础;通过解决好战略目标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行动指南;通过解决好组织制度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通过解决好对策措施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支撑。只有这样,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才可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吴林妃,吴敬华.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8(6):21-24.
[2] 张宪法,陈彦宾.对农业科研机构功能定位的再思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调研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2):4-5.
[3] 贾宝红,刘焕禄,刘耕春,等.论农业科研单位的学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793-9794.
摘 要 随着科研事业不断的发展,原有的科研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更好满足实际需求。毕竟现在的科研事业单位不仅仅以单纯的科研为主,同时也兼顾经营。而为了更好满足科研事业单位实际发展需求,有必要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发展。本文主要从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必要性、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发展策略等方面出发,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 会计改革 发展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的深入,企业会计改革纷纷进行,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虽然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会计单位的发展,但是科研事业单位在实际改革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必要性、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及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发展策略进行相应分析。如何更好的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发展进行进行分析,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必要性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的深入,国有企业会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也促进了企业发展。而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单位,其会计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中。在科研体制深入和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及业务内容等也在不断变化着。科研单位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应社会工作难以进行,甚至难以满足国家、社会或其他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进行相应改革。具体来说,虽然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也促进了国家、社会发展,但科研事业单位相较于企业改革程度来说,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管是事业单位会计,还是非事业单位会计,其都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方式和途径,也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的。而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有必要对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进行相应分析,以便更好的研究出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会计改革方法。从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环境变化来看,其受投资、经济环境及业务内容的影响是很大的,毕竟我国现在的科研事业单位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有原来单纯的科研单位逐渐发展科研经营型单位。科研事业单位角色的变化也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相应改革,以便更好的适应时展需求。再加上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使科研事业单位不能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在科研事业单位中常会出现成本核算内容简单问题,这就使科研事业单位实际价值得不到真实的体现,其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也不能正常开展;财务和会计在科研事业单位中,其主要是进行相应核算或控制的,而在实际工作中,而科研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财会部门只是收入支出部门,而会计人员也只是负责收支的,没有权利参与到科研事业单位决策和相应业务管理活动中,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决策过程和结果也不能更好的了解。同时在会计系统中也有未经过相应技能业务培训的会计人员,他们对内控并未有全面的理解,在执行相应业务的时候也是比较落后的。再加上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应业绩考核并未联系在一起,使得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约束性。这就使得科研部门在对中事项进行决策和执行相应程序的时候有一定随意性。部门在实际预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约束力不够,而只注重上下级行政关系或不合算相应经济利益和凭借经验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使科研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因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国家建立在财政支出中建立了科研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会因管理核算的疏忽而使专项资金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得科研事业单位不能更好的发展;因科研会计事业单位电算化应用现对于非事业单位企业要晚,其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性、可比性较差,不能更好满足科研单位实际需求。
三、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发展策略
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预算内外资都纳入单位预算中并进行统一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以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要实现这些,还需要对收支管理进行相应强化。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不仅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相关法律制度,也应该从科研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执行以科研单位为依据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不断的提高自己行为约束能力,使收入和支出管理得以强化。也应该完善财务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只包括财务会计,并未将内部管理重要性有效的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转换工作观念,在国家制度上探索出与科研事业单位相配套的财务评价体系,对科研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和项目完成状况进行监督、评价和考核。上海市鼓励引进并吸收先进技术,将其融进科研事业单位中,并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事业单位监督、评价 、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传统的理念是以产品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报产品作为成本的核算对象,而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的不仅仅是产品核算,同时也可以使项目核算、工程核算或课题核算。而成本核算是否合理,与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与科研事业单位生产营销、技术改造及人员管理协调与否是有一定关系的。在完善成本核算体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内容,并在新制度中将成本管理融入科研、生产及经营活动中,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跟踪和考核,以便更全面的将科研课题研究成本全部反映出来。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占农业科研单位收入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科研经费也从过去那种“没钱花”、“不够花”,变成现在的“没处花”、“花不完”。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规范、合理地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已成为摆在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同样证明,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人”是影响科研经费使用好坏的核心因素。笔者试图从人的影响因素方面探讨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相关人员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思想偏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预算执行的质量。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完全是自己的事,喜欢“单兵作战”,极少会让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在他们看来,有关对财务部门签字盖章的要求,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形式。他们更多关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项目立项、获取尽可能多的经费支持。为了增加项目立项的竞争力,科研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做预算,造成项目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差、透明度低、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差,只是将预算当成了“要钱预算”,给将来的项目执行埋下隐患。
(2)科研人员主观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靠自己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自己的钱”。因此经费使用也是自己的事,我的项目我做主,其他人员无权过问。科研人员专注的是怎么出成果,如何争取到经费,在他们的理解中,预算是做给立项阶段评审看的,不是用来约束自己执行的。但事实上,因为科研人员是科研专家而非财务专家,他们往往缺乏经费管理的经验,容易造成经费使用中诸多违规现象。
(3)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审计验收是财务人员的事,在验收时自己只管发表的论文够数、能够培育出合乎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及新品种推广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这种狭隘的思想观念使科研人员在平时使用经费时缺乏计划性,取得的票据缺乏规范性,经常出现已经接到上级通知要验收时,还有大量经费资金滞留在单位银行账户上没有使用,才想起来还有大量的票据没有取得,出现所谓的经费“花不完”;经费预算与实际需求差别较大,科研项目实际需要支出的在预算中没有批复,预算批复中的部分计划支出在实际工作中又不需要,造成所谓的经费“没处花”。
2.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认为科研项目争取到的经费只有科研人员才有使用权,因此其项目申报、预算编制也是科研人员自己的事。这种思想造成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参与度不够,专业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缺乏对科研项目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适用性、可预见性、准确性差。
(2)财务人员没有做好有关经费规范使用宣传工作,并且对科研项目经费也主要是事后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当科研人员已将科研工作实施完毕、拿相关票据来报账时,对财务人员拒绝不合理、不正当的经费开支行为,科研人员就会认为是故意刁难、找碴,责怪财务人员没有事先提醒,引起对财务人员的不满甚至冲突,人为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同时,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过程,也很难通过核算管理对经费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结果造成核算管理与经费预算脱节、经费使用与项目实施不同步,严重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财务人员应对科研项目审计验收的执业风险大。如同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编制预算一样,科研项目的审计验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表,以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但现实是,项目经费预算和执行的严重脱节使得科经费财务管理很难“直面”审计验收,财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大。
(4)财务人员对项目预算执行结果的财务评价和利用缺失。认定科研项目实施成功与否,一方面要看农业科学研究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经费预算执行的财务评价和利用,它是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最直观也是最可靠的数字反映。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片面地认为项目审计验收完毕就算万事大吉,造成了很少进行项目财务评价。即使上级要求时进行绩效评价,往往也是草草填表,应付了事。
(5)财务人员任务艰巨,财务队伍力量薄弱,处于“庙小、力弱、点多、面广”的尴尬局面。一是科研项目多,单项金额少。以江苏省农区所为例,2009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2.4项,2010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9.5项,数量较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5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管理起来千头万绪。即使有少数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但要求更加严格,财务管理的难度也更大。二是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多元化,既有国家、省级、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也有地市级、基金会、社会其他组织甚至国外农业机构资助项目,由于纵横交错的各种科研经费使用要求不尽相同,造成了经费核算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三是每个农区所拥有下属科技型企业2-5个不等,也是由农区所财务人员兼管财务核算,工作量超大。四是财务人员要经常应付财政、工商、税务、社保、统计、中介等不同部门或机构的检查、审计、统计、验收,也占用了财务人员相当多的精力。而各个农区所一般只有5-6名财务人员,他们要统管所事业收支账、科研项目账及下属实体账,要有6-10个帐套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任务,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每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可谓是天方夜谭。
(6)由于缺乏必要的奖励措施,财务人员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也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财务人员作为单位的后勤服务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都拿平均奖”的薪酬制度无法调动他们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由于没有及时引进人才,而现有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高层次专业教育和后续培训,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造成知识老化,素质得不到得高。加上日常工作量巨大,也没有精力了解科研项目相关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特别是不能适应重大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需要。
3.科研管理人员忽视了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他们认为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和财务核算有明确分工,各自“扫好门前雪”就算工作尽职尽责,容易形成“好事抢着做,责任相互推”的现象。造成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三方各行其事,缺少沟通、交流与协作,容易产生矛盾和隔阂,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难以形成合力。
4.单位领导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认为自己日常报账审批的重点是农业事业经费,对科研项目经费而言,只提取少量管理费就算完事。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剩下的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全部归科研人员支配,自己无须过多过问,只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于是出现科研人员只管“要钱、花钱”,财务人员只管“收钱、付钱”,科研管理人员则不问钱的现象。致使科研经费使用缺乏计划、规范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如白条抵用、超预算列支费用、票据内容与实际支出不符、虚开票据私设“小金库”、一票多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项或固定资产购置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2)单位领导片面地强调科研经费的争取而没有重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将科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本无可厚非,毕竟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出新品种、新成果才是主要任务。但是片面地强调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和级别、科研经费的规模和额度,却忽视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为了单位利益和个人前途,在单位领导的协调下,违背职业道德、承担执行风险,多数情况下财务人员只能选择妥协,东拼西凑拿已报过账的票据抵用,甚至用虚假发票代替白条,尽量做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账来。验收时要看几年前的账,而拿出来的凭证账册却是笔墨如新,甚至连粘贴票据的胶水还未干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账是“赶制”出来,为科研项目通过财务审计验收埋下隐患。
二、规范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应对措施
1.单位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一支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过得硬的财务队伍,是做好当前及未来科研项目经费财务核算的重要保证。单位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有长期的财会人才引进计划,为财务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二是要加大对工作突出财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以强制培训和终身制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上提供便利、时间上提供保障,给财务人员提供充分地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的机会,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2)单位领导要严把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关。要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审批权限等。按审批制度中的使用要求,以项目预算批复为基准,严格审批相关票据,严禁超预算开支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费用途。特别要尊重财务人员的意见,对财务人员认为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支出项目,坚决不予批准,为以后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单位领导要统筹兼顾,科学地协调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创造一个良性循环与和谐的环境。单位领导要明确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和推诿现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科研项目碰头会,使他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促进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验收、评价都能按相关制度规定落实、执行,保证农业科研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科研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着眼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经费管理。加强管理,制度先行。要根据政府部门对农业科研经费相关制度的管理要求,遵循灵活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科研项目实际需要,主要从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可行性评价、项目预算、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审计验收、绩效评价等环节入手,和财务人员、科研人员一起,制订出一系列既不呆板僵化又不放任自流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操作程序和纪律要求,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使相关人员共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工作的协调力度,做好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日常联系与沟通。科研管理人员可以说是联系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纽带。通过工作协调,使科研人员在注重立项申报的同时关注经费使用,而财务部门在做好财务核算的同时加强科研全过程的介入,从而将经费使用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自己无法做好衔接工作、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要及时通知单位领导,由领导及时协调处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随着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设置和内容的不断细化,预算编制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而科研人员非财务出身,独立编制高质量的经费预算越来越困难,财务人员主动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延伸到项目申报环节、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势在必行,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不但要提高财务专业水平,还应加强相关农业科研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核算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科研人员信任、尊重与支持。促使科研人员合理地申报科研项目,科学地编制项目预算,谨慎地使用科研资金,增强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思考与研究,摸索一些较为通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满足小型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针对重大项目,则集中优势力量,全程参与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准确性、真实性,增加申报成功率。
(2)要建立科研项目财务评价和利用体系。科研项目验收对科研来讲是一项科研活动的结束,但对财务来讲,更应将其看作是财务活动结果评价与利用的开始。财务人员要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分析总结,通过财务活动结果的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价,分析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可行,预算执行是否规范合理,财务审计验收专家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数据可以作为经验化的指标在今后的科研项目管理中能够利用。通过这样的长期总结、提升,才能不断丰富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降低财务执业风险。
(3)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宣传。通过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评价各阶段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教育、感染科研人员,从而使科研人员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利于今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农业科研的快速发展对财务队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将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创新科研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通过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即科研经费预算核算与控制平台、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查询平台,在单位领导、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科研项目进行联动监督和跟踪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在相关人员之间数据共享、实时查询、动态管理和相互监督,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各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促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全面走向科学化、动态化、信息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5)要加强对科研经费日常使用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保障资金安全,规避财务风险。在科研项目报账时,要强化项目预算的约束力。抛弃只“核”不“审”的陈旧观念,严格按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和审批权限核销票据,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对不符合财务要求的票据和不在经费业务范围内的开支坚决不予报销,使支出规范、高效、节约,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地使用,防止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4.科研人员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强化自己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规范意识。
科研人员要像认识科研活动一样来认识科研经费的管理,从项目申报时就提高对项目预算的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根据农业科研的实际需要,在与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合理、认真、细致地编制项目预算,剔除水分,减少随意性,确保预算的科学、明确、合理、规范。在项目实施中,要抛弃以往那种自己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是“个人私房钱”的传统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使用科研经费,不再寄希望于审计验收的走过场,以科研预算保质保量地完成和经费资金规范地使用坦然直面验收。
总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单位领导坚持做科研经费管理的坚强后盾,科研管理人员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并且扮演好协调人的角色,科研人员按既定的目标任务踏踏实实搞好项目实施和科学研究,财务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财经法规认认真真地抓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最终形成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真实可靠的项目决算,才能真正达到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和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基层农业科研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科技兴所、科技兴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3):46-48
[2]郭宏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7):188-190
农业科研单位进行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也要集中在提升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才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往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虽然建立一套良好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机制对于农业科研单位来说拥有着巨大的好处,但是截至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机制对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没有设立出一套完善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机制。目前,为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各个农业科研单位和相关的专家学者都付出了很多艰苦的努力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诞生了很多适合某一个农业科研单位或者是适合某一种行业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方案,促进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发挥了很有效的作用。但是,这些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方案并不能形成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行业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准则,这就需要对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寻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进行对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研究,切实有效地提升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竞争能力。
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1.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遵循
的主要原则为了保证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正常秩序,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则,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受到这些基本原则的约束。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第一个要考虑的原则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基本职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基本工资数目也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所能够提供给的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额外金钱就成为了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追逐的方向,是可以极大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因此,要进行考虑的首要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获得职位的晋升之后,不仅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物质性收益,还可以收获来自各方的尊敬,这也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源动力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职位毕竟有限,没有物质性的人事管理的使用广泛。因此,其次考虑的是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以得到自己应有的人事管理。除此之外,在竞争之中,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也难以避免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的出现。例如在家族性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就很少有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晋升到管理层之中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运行,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也难以激发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原则。
2.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进入新世纪,在信息化的时代下,传统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的切实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农业科研单位推行人事管理机制的时候,一定不能够仅仅考虑到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经济方面的人事管理,还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全方位人事管理。例如,可以在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做出了对农业科研单位巨大的经济贡献的时候,可以考虑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设立相应的职位,满足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也可以为工作人员去报一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以后的发展提供保证。在进行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评判过程之中,可以随时进行变化,并使用相关的档案管理手段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变化改变变量(例如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性别情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年龄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婚姻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位状况等变量),就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变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各个变量改变之后,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所接收到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回报,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具体的满意程度,制定出符合农业科研单位长远利益、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基本制度,等等,这样就可以拉近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促进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科研单位办公室是领导对内指挥开展工作的重心,肩负着上下沟通、内外联系的重任。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单位,加强科研单位办公室的科学化管理有着重大作用。本文就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使得科研院所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大。科研单位办公室作为科研院一个重要的部门,在科研单位管理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研单位工作越来越复杂,使得办公室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水平和质量已成为现代科研单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形势下,只有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实现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
科研单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单位中,办公室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办公室作为一种处理特定事物的地方,是提供工作办公的场所,它肩负着承上启下、对外联系、协调关系的重要使命。就科研单位来说,办公室代表着科研单位的形象,是其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工作的重要地方。随着我国现代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任务也越来越重,科研办公室的有条不紊是我国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办公室的有条不紊与科学化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科研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工作,确保办公室环境。而作为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人员,更要积极地了解和掌握科研单位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及其贯彻落实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个时期内职工的思想情绪。对这些情况,办公室要及时调查收集、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看法,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参考,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进而为科研单位发展提供保障。
二、科研办公室科学化管理措施
(一)树立全局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就是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的思想。在科研办公室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好单位、科室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使一切工作及言行都服从大局,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另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作用,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树立全局观念,全面收集有关动态信息,为领导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当企业办公室人员在接待外来业务时,要切实做好自身的工作,努力做好服务,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办事人员来得舒心,走得放心。
(二)完善办公室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办公室管理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办公室管理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办公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而提高办事效率。其次,为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增强各成员的团队精神,要努力开创一个能畅所欲言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内部环境,同时办公室人员还要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互助,要鼓励办公室人员相互竞争,进而不断提高办公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重视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研单位办公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有条不紊,提高办公室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首先,要不断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在面对繁重工作压力下的抗压能力。其次,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只有高素质,高管理水平的人才能在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工作中发挥管理人员应用的作用,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进而不断提高办公室管理工作效率。
三、结语
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效率对科研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格外重要。科研单位办公室作为科研单位的核心,只有实现办公室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为科研单位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而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参考文献:
[1] 陆洋. 探讨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J]. 决策与信息( 中旬刊),2013(06):70~71.
[2] 黄得林, 李海亮. 基于分类管理理念的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实践[J]. 农业科技管理,2014(01):45~4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利用,使得土地现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在新时期新形势条件下,农业科研单位在土地资源管理及利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做好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以满足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中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将在分析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单位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机遇挑战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正向着商业化应用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了一种紧俏的、稀缺的资源,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农业科研用地促进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确保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土地资源的正常、合理的使用。
1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局
1.1土地资源的获取主要依靠国家划拨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用于军事、公益性科研等的用地均符合国家划拨条件,在这些单位用地时有单位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经过政府批准后方可以划拨的方式向有关单位提供相关用地的使用权,农业科研用地符合国家划拨条件,因此,其获得用地的方式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无偿划拨方式取得。
1.2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获取、使用成本较低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农业科研用地在土地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符合国家公益性用地的要求,在土地的征用过程中仅需要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费和地面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相较于出让方式成本更低。农业科研单位在土地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具有无偿性和低成本等特点。
1.3土地资源收益国有化
根据国家文件规定,相关土地资源所获得的收益需要作为一般预算收入纳入到中央财政预算中,全部上缴国库,并由财政部统一安排。
1.4农业科研用地的巨大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一些原本处于偏远郊区的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的范围。同时,由于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属于行政划拨用地,政府在征用时争议少、成本低、收益高,因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常常将农业科研单位工地规划为建设用地,农业科研单位迫于政府的压力和城市建设的公益性需求在农业科研用地规模上不断退让,土地规模不断萎缩。农业科研需要使用土地作为其研究的试验田,是农业科研成果的孵化地,也是农业科研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用地,只有通过不但的试验才能使得试验数据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实用性,其所使用的土壤中所含有的物质等与一般土地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占用农业科研用地会阻碍农业科研的正常发展。
1.5土地资源收益国有化与农业科研正常运转经费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农业科研用地上采用无偿划拨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农业科研单位的用地成本,但是同时国家也规定了农业科研单位土地利用的收益需要全额上缴国库,土地资源的收益各农业科研单位并不具有相应的支配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因土地而导致的纠纷越来越多,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利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但是相较于其他的科研单位,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在政府财政补助方面相对不足,尤其是在公用经费、人员经费以及土地维权方面的经费都相对不足,同时农业科研单位缺少对于土地资源收益的支配权使得农业科研单位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经费的缺乏导致了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科研用地被占用、被侵占的维权无法有效的进行。
1.6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模式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不匹配的矛盾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于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与转变,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和职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变迁,但是总体来说对于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管理基本呈现出单一的行政主导型的特点,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点: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管理方式仍然采用的是行政手段和无偿使用的办法,市场力量、市场管理的方法并未被及时引入到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管理中来,同时各项必要的法律、法规并未及时制定与完善,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缺乏全面规划与成本效益的分析,总体来说,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仍处于混乱、浪费和低效的状态,从而严重制约了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的合理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作为商品以其不可替代性与唯一性的特点使得其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将会因为市场的无形之手使得其闲置、浪费的土地将会被政府所征用,这必然会倒逼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同时,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管理要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进行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积极寻求一个既高效利用又能确保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用地长期稳定需求的管理新模式。
2新时期现阶段解决好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困局的途径
2.1加强政府在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作为土地资源的拥有者和规划着,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主体。为更好的确保对于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管理,确保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应当突出政府在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需求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寻求政府在资金、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的支持,切实保护好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
2.2做好土地资源收益的合理分配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收益的分配管理,土地出租出借收益应当纳入政府预算与单位预算,增加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支配权,土地对外投资收益按比例上缴国库和纳入预算由单位支配,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支出,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合理化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2.3积极探索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合作共赢新模式
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中要充分调动起管理的积极性,现今的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土地资源仅具有使用权,对于土地出租、对外投资等均需由上级主管单位审批且收益需要上缴国库,这极大的打击了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土地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困局需要在确保土地权属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对外招商引资通过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共同做好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积极探索一条合作共赢的管理新模式。
结束语
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是摆在政府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道难题,在其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探索一条合作共赢的农业科研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积焕.浅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租赁管理[J].探索研究,2007,7.
[2]杨翠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的探析[J].中国商界,2010,8.
1 加强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科研单位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科研项目种类和内容繁多,财务需要按项目类别分别核算,因此形成的档案资料数量也较多。目前,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科学技术成果转让收入、贷款及合作引入资金等四类。其中财政拨款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拨入专项资金、自然科学基金、科研基本建设资金等,财政拨款仍然是各科研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研究面临着重大转变。科研单位将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成为独立自主的科研经营实体,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收入将成为科研单位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科研工作逐步实现经费自给。会计档案可以真实记录科研项目或试制产品成本,据此准确定位成果转让价格,反映科研经济效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管理与利用科研单位会计档案,对推动和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 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归档资料不完整,管理不善
2.2 会计档案保管不规范
2.3 会计档案工作存在重保管、轻利用
3 加强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建议
3.1 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宣传,帮助、引导单位领导与广大科技人员,正确认识会计档案资源的重要价值,将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3.2 完善会计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
关键词:市场经济 农业科研单位 会计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尤其是政府职能从直接控制往间接控制转化之后,各方面对应的改革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所有的要求都需要依照有助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运行规则开展各项工作,而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已经适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该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下,转化财会工作,是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研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的全新形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大变革,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更为的多样化。农业科研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和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谋得更好的自我发展,进行不断的改革是必然的形式,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加快科技的开发研究力度,借助科技和经济的良好融合,碰撞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自我的发展潜力。因为农业科研单位经济活动的巨大的革新,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一)会计管理运行模式的转变
会计从业工作人员需要将事后核算的工作形式转变成用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管理型理念,重点突出效益观点、竞争观点、信息观点、资金时间价值观点以及市场观点等等。现如今会计工作单纯的是围绕着事业费、科研课题做核算,已经不能够和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未来的农业科研单位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必然会朝着多样化、整体性的发展方向发展,科技开发经营也将成为管理核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但是这方面也正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并且现在实行的会计制度之中也没有设立各项相关的科技经营会计研究项目,所以需要尽快的设计订立与科研经营特色相适应的科研会计制度,明确科研会计的各项组成要素和主要的核算内容。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科研运行机制的转变而不断的强化资产经营的核算,在资产负债的双向运行模式中,会计核算需要为农业科研经营决定供应各种分析方式,对资金负债形式、损益和各个投资方分析测算资金代价做核算,对资金的运用前景做预测。
(二)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延伸
会计管理工作的职能从之前的单纯重视反映、把控,到如今已经延展到了事前预测、事中把控以及事后的考评这样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简单的说也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加入到经济决策的范畴之内。
(三)对会计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主体也就是会计工作人员,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业务操作能力,在做好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精力到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不但的促进各种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市场经济调价下农业科研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一)建立和国际要求相适应的开放型会计信息体系
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报表信息,在国际化范围之内,规范化是全球会计工作人员不断努力追寻的方向。农业科研单位和外界科研单位合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项联合生产开发、入股经营以及外资注入程度的加深,国内的资金与国外的资本流进农业科研单位的数量会不断增多,而农业科研单位本身的资金也会向外部市场不断流出、为了能够和外部利益集团以及工作人员的需求想满足。清楚的了解了解农业科研单位财务情况和实际的经营效果,有助于国家和有关单位开展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和信贷决定,投资人员同样需要开展各种联营投资计划,因此农业科研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需要依照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规范做会计的核算工作,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样会计报表也需要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资金情形的变动表当成是主要的报表,组建其与国际会计要求相适应的会计信息体系,更加深入的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程。
(二)会计单位要做好本单位资金决策的帮手
现如今的农业科研单位,将研究的成果、技术转化成实体经济模式,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资金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下,科研的发展速度也被严重滞后,会计单位需要积极的研究和开发科学、有效与合理的内容融资方式,为各个决策单位供应有效、多样的决策参照,充分的为农业科研单位集合各项建设资金、完善资金组成结构、有效提升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为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的不断发展贡献好的决策意见。除此之外,会计工作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其伟内部激励方式的完善与约束机制的强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在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条件的遵循情况西,需要为本单位找寻利润最大化的分配方案,更加深入的落实分解各项工作,推动内部承担经济责任体制,为友好实现目标利润分配工作出谋划策。
(三)会计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
会计工作人员不但需要熟练的掌握记账、算账等基本的会计业务操作方式,同样还需要了解各项基础的农业科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同样需要了解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求的各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是一个一专多能的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工作,需要不断强化审计工作制度的建设,确保科技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总而言之,农业科研单位转变运行机制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客观要求,会计工作对农业科研单位建设其一个全新的工作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平,曾凡勤,梁岸钰.论市场经济调价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04(12):217
关键词:经济发展;农业科研单位;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15
为保证科研单位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其后勤服务的能力。虽然后勤服务的重要性在科研单位必不可少,但在传统的单位制度影响下,农业科研单位的后勤服务有着明显的落后,存在着许多问题,着重表现在服务理念上,没有良好的服务理念,何谈后勤保障,如何将农业科研单位的后勤服务提升,成为了农业科研单位所要解决的问题。
1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现状
1.1 服务理念滞后
管理和服务是后勤工作的主要职责,而其中的服务较管理来说,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些思想,使后勤工作带有深厚的行政色彩[1]。长此以往,职工对后勤工作的服务理念产生的模糊的认识,不仅在管理上没有成绩,服务意识也没有提升。因此,树立起良好的服务理念对于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有着巨大的效果。
1.2 工作模式落后
当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都处于基础条件滞后的阶段。就部分单位而言,后勤是独立存在于农业科研单位的个体,因现有工作模式与实际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实践中无法实现其工作模式,导致后勤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性质存在着很大的理解误差。致使职工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减弱了工作的积极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业科研单位的后勤工作便处于工作模式落后的状态。
1.3 单位制度不完善
后勤工作所涉及的方面繁杂,没有具体的制度去制约其工作,还有部分制度对于当前的形式不适合开展,对于员工来说,缺少其公平的原则。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工作都难以实施,员工缺乏管理,其监管制度必然会混乱。
1.4 对后勤工作的不重视
后勤工作虽不是单位的核心,却影响着单位的全局。但是目前,在整个工作中,重视其科研成果,忽略了后勤工作,造成科研人员的错误理解,认为后勤人员的地位低于科研人员的地位,导致后勤工作人员难以得到其他工作人员的认可,加之其工资和其他福利处于劣势,其工作的自信心和工作动力也随之降低。
2 提升后勤服务能力的对策
2.1 提高服务意识
后勤的发展不仅要为单位服务,还要为其创造效益[2]。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是单位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理念,发挥科研单位的优势,为单位创造无形的效益。由于后勤服务的对象十分广泛,所以后勤工作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
2.2 改善工作模式
改变其原有的传统观念,对其工作模式进行改善。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模式,以起到不浪费时间、资源的效果;明确社会的改革方向,做出相关措施;调动起后勤人员工作的自信心和工作动力。
2.3 完善单位制度
后勤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便是某些制度不够完善,重要的原因在于单位的主体改革,没有及时、有效的带动后勤工作,导致后勤工作与单位脱节,缺少其带动作用。并且,后勤工作人员对于自己职责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制度,重点提到员工的主要工作方向;在工作中,员工的奖罚措施等。对其工作的随意性进行制约,对工作中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公开表扬,对表现差的员工进行惩罚,以此方法引起后勤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重视。
2.4 对后勤工作的整改
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建设高效率的后勤工作团队,划分其工作的内容。定期给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对服务理念的认识,使其在后勤工作中有良好的服务状态。与此同时,招聘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才,使其在工作中起到模范作用,每月进行评比,根据相关的评比政策,推选出表现优秀者。以此提高后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3]。
3 结 论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服务意识的提高是科研单位发展的方向,只要抓住其发展主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社会地位,本文主要对科研单位现状的进行分析,并根据切身体验给予相应的策略。以此为科研事业的做出贡献,促进后勤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洁,覃怀德.加强农业科研院所机关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3,11(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