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创客教育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3 16:08: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创客教育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创客教育教案

第1篇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05、2006级七年制研究生为教学查房对象,以传统的临床带教查房方法即主治医师负责、住院医师分管,带领实习医师以问诊、体检、诊断、处理、查房的常规流程进行实习为对照组;之后以同一主治医师按照典型案例教学查房方法进行实习为实验组。教师在病房选定教学查房的典型病例后,针对所选病例确定研究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预先向实习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要点,让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病例的病史特点、检查结果等,实习学生充分利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图书馆的期刊、杂志、电子阅览室等资源对学习要点做好教学查房前的准备。教学查房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着重对有关典型案例的各学习要点进行分析讨论,每位学生均提出有关疾病诊断、处理、治疗及相关医学新进展的意见,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阐述本小组的最终意见,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者提出质疑,甚至提出辩论,所有参与教学查房的实习学生均需积极发言,展开广泛讨论。

在实习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分析、讨论基础上,带教老师再对典型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全面总结概括,便于实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并重点对实习学生的分析讨论做出点评,如分析思路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结论是否准确?处理是否规范?使实习学生掌握分析、处理和解决临床疾病的思路和方法[6]。每次典型案例教学查房结束后,向每位参与教学查房的七年制研究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分,以评定结果为“良”以上的学生人数作为统计指标,对典型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及看法做出评价,了解典型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当场回收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口头表达交流能力、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创新能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临床思维能力、处理临床患者的信心等方面,典型案例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儿科七年制研究生是医学院校儿科系学生中的佼佼者,与五年制学生相比,他们的优势在于医学基础知识较扎实,英语水平较好,学习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但对于刚进入病房的七年制研究生而言,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还完全是抽象的,概念式的,零散的,难以与临床实践中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往往感到有些茫然。因此,如何将抽象的医学理论知识与真实案例结合,提高儿科七年制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效率是儿科临床教育的重要任务。此外,儿科临床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单纯传授临床医学知识,如何提高七年制研究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儿科七年制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更成为当前七年制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这就要求儿科临床教育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临床教学方法[8]。

引入典型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将医学基础理论与实际病例相结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9]。以“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为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是由于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胎粪吸入发生肺部病变所引起,为新生儿期特有的呼吸道疾病,是引起初生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过期产儿及足月儿,偶可发生在早产儿。胎粪本来是在肠道内,黏稠似柏油样,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宫内不容易排出胎粪,那么胎粪污染羊水的机制是什么?羊水胎粪污染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胎儿吸入胎粪后造成多脏器损伤的机制是什么?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表现有哪些?轻型、中型、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特异性胸部X线检查结果有哪些改变?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一般治疗、辅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如何预防羊水胎粪污染及吸入?教学查房前预先向实习学生交代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每位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利用各种资源对上述学习要点做好充分准备,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再进行全体课堂大讨论。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案;内容创新

教案创新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教案内容创新则是教案创新的关键。新课程背景下,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三方面进行教案内容创新的审视。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制定目标的依据。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知识的非线性和语文素养的复合性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风格、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等,还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知能储备等,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扬长补短。

2、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激励和评估作用。具体表述应是“(学生)能力……”,而不宜写成“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行为动词。教学具体目标应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因此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结合课程标准,知识性目标可用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归纳、说明、概述等)、应用(设计、撰写、总结等)这些动词描述;技能性目标可用模仿、迁移、写出、扩展等这些动词描述;情感性目标可用感受、体会、体验、体悟、分享、欣赏、领悟等这些动词描述。行为条件,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境和条件下完成学习活动,如学习情境、工具、时间和空间等,可用“通过小组合作”、“在10分钟内完成”等描述。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水准或所达到的程度,常用表述是“能流利地朗读”、“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能准确无误地背诵”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1、用好文本资源。虽说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材绝对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要的还是要用好、用足文本资源。这里所说的文本资源主要是指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参、课标、教辅用书等,最主要的是以经典课文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充分利用好这些文本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之一。教师在备课时,自己首先要对课文有着独到的理解,而不可盲目照搬照抄教参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阅读对话的情境,并且在和学生、文本、环境的多角度对话中,提倡多元解读、深层解读和个性解读,最终和作者的视界融合,促成学生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次要对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课标、学期和单元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关注生活资源。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学习需要“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生活本来就是一部无字的大书,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语文教育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语文本领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生活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将文本和生活互补并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关注时事,将国际风云、国家大事、热点焦点等时事新闻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养成关注现实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关注时尚,网络文化、80后作家、魔幻小说等,这些可能更接近学生生活,应在课堂上对这些时尚流行文化进行引导,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1、课前进行弹性预设。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的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的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的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弹性预设的操作定义应该是精心而不是精细,预设更应预计。对教学行为要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应充分预计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甚至错误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充分预计好这些生长点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会创造更多的精彩生成。

2、课中注意动态生成。新课程认为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有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研究发展性阶段提出: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认为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开展生成的,具有创生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场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利用衍生的课堂资源动态地处理课堂,真正改变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使课堂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3、课后进行反思提升。由于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因此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不可能机械地展开,而是一个根据即时的教学样态不断调整并生成新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因此,一节课堂生活的结束,恰恰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反思自己在课堂上实际所教的内容是不是自己想教的内容,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所学的内容是不是学生想学的内容,以此作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的起点。在这样“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循环往复中,教师的素质肯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最终由教育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总的说来,语文教案的设计要体现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认识,并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对相关要素进行通盘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切忌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在设计的教案中要能看出教师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学生和自身教学风格的独到理解,已达到唯美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3—57.

[2] 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I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1—204.

[3]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38.

[4] 胡云信等:《例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J-I].《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9).

第3篇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就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适用型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引发兴趣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精湛的教学艺术有助于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材教法,在45分钟内下功夫,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因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堂好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净化思想境界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兴趣触角,让学生进行联想,使学生觉得新颖、生动,在娱乐轻松中,不知不觉地烙下记忆痕迹。例如,在讲《谁有橡皮》(whohastheeraser)一课时,笔者运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课文。首先,找六名学生到黑板前站成一队,把手都背在后面,而下边的学生把眼睛闭上。这时,教师取出一块橡皮递给前排站着的一位学生,让他们一个接一个传。几分钟后,教师说:“停!请你们半握拳头把手放在桌前。”然后请学生猜,Whohastheeraser?

如猜对了,全班给以掌声;猜不对,演一个节目。正当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用英语回顾刚才做过的游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五分钟后,教师开始检查,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然后,教师又根据课文提出:1.Howmanystudentsstandinfrontoftheclass?(教室前面站了多少名同学)2.Whydotheyputtheirhandsbehindtheirbacks?(他们为什么把手放在背后)3.Whatdoestheteachergivethem?(教师给他们什么了)等18个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活动与实践紧密联系

随着我国加入WTO,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具有商务英语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而英语课堂教学强调Learn(练习性学习,即在环境中使用语言,是一种潜意识的语言发展过程),而不是强调Study(研究性学习,即让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占课堂的时间不应超过40%,应给学生足够的机会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实践)。例如,在让学生学习Trvellingonbusiness(商务旅行)的内容之后,可以为学生设置入住酒店、在机场买票登机、在租车行租车等场景,并通过板书使学生了解各个场景对话,最后在课堂上表演。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利用简笔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说话习惯和表达方式,就应当尽力为他们创造适宜的环境,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入境”,从而摆脱母语的干扰,以达到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目的。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场合、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简笔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时,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现在进行时”,概念是“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然后在黑板上画出几幅画。几分钟后,要求学生看第一幅图并开始提问:“Lookatpicture1,please!Whataretheydoing?”(他们正在做什么)一名学生回答:“Theyareswimming.”之后继续说后面几幅图,学习几个句子:1.Theyareswimming.2.Heisrunning.3.Sheisdancing.4.HeiswatchingTV.5.Sheiswateringflowers.6.Theyareplayingbasketball.要求学生以同桌为一组,一问一答练习。利用简笔画这种直观教具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情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开阔有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打破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创设模拟情境,在真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为学生提供一个界面,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也便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在交往中拓展思维。教师应该善于展现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通过佩戴动物头饰进行问答表演,同时学习句型:Whatarethey?Theyareducks…(这是什么?这是鸭子……)课文中出现了母鸡、小猫、小狗、鸭子、小鸡等单词。教师在课前制作好图片,让学生上课时戴上头饰进行问答表演,使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语言交流是思维的工具。创设真实情境、培养交际能力,使学生用自己的实际体会来运用知识,丰富思想,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创新意识的源泉在于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外部氛围。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声、光、影、音于一体且有良好的交互性这一特点,创设直观、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一边放映画面,一边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讲解,有时也可放录音,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理解、掌握语言知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积极回答教师提问,这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一个个卡通人物闪动时,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五、展开想象,启迪创新思维

第4篇

1、创业的过程也是人的创业潜能不断开发、创业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2、创业能力是在知识不断丰富、技能不断提高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基础上获得的。

具体表现为专业技术类、经营管理类、综合能力类三个方面。

3、创业能力的特征是强烈的

社会实践性格

、高度的综合性

、突出的创造性

和鲜明的个体性。

4、创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于创业实践和

社会实践紧密相连。

5、创业实践过程是人的创业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的过程 。

6、创业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智力;中间层次是诸种特殊能力;表层部分是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综合性能力。

7、没有智力活动的作用,创业能力纵向结构各层次不可能形成和发挥作用,各层次之间的灵活转换和逐级递增不可能实现,创业能力横向的各种要素无法结合和组合。

8、要使创业实践顺利圆满,创业者就必须具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创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必然受个性心理倾向和特征的影响与制约。

10、有的创业者工于计划,有的则擅长拼搏,这是由于他们的

性格

不同而造成的。

11、创业基本素质结构的核心是创业能力。

12、创业能力

是影响和制约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13、创业能力从低到高依次是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综合性能力。

14、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能力最基本的能力,为创业者走向社会、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条件和手段。

15、在一定的条件下,专业技术能力

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的

效率    。

16、在一定条件下,专业技术能力对高层次创业能力的有效发挥具有促进作用。

17、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是创业能力中的

运筹

能力,能直接提供效率和效益。

18、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之中能够推动创业实践顺利进行,首先是因为其具备专业能力。

19、对商品销售商来说,利润是取决于消费者的数量的。

20、创业者应学会巧于组织,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并且善于使用各类人才。

21、综合性能力是创业能力中的一种层次最高的能力。

22、善于理财的实质就是使资金增值,它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23、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能否搜集和掌握经济信息,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24、利用信息的前提是捕捉信息。

25、创新与挖潜能力的实质是创造性思维,是不断产生新的主意和方法。

26、能力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是知识、智力加实践的结果。

27、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创业能力只能在

社会

实践和

创业

实践中形成。

28、社会能力与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个人增强创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取得创业成功却尤为关键。

29、创业者的思维方式要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单一性转向多维性,为

独立性品质。

30、创业者要有相当的胆识,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并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为敢为性品质。

31、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标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并能承受挫折和失败,为坚韧性品质。

32、创业者能约束自己某些过分的行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为克制性品质。

33、创业者自觉地培养自身

心理

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尤为重要。

34、在进行创业实践训练期间,不仅要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意识地学习、提高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

35、在现实中,或许促使人们走上创业之路、提高创业能力的更强烈的激励来自 负面

的推动力。

二、名词解释

1、创业能力

三、简答题

1、创业能力与其他创业基本素质的地位和作用。

答:(1)在创业基本素质各要素中,创业能力是创业实践活动赖以运转和展开的直接因素,它决定着创业实践活动运转的方式,进行的速度和活动的效率,是影响和制约创业实践活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创业能力是创业实践活动的操作系统。

(2)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社会知识结构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但它们共同影响着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创业能力作用和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本身。

2、专业技术能力对创业活动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答:(1)为创业者走上社会、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条件和手段。(2)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的效率。(3)在一定条件下对高层次创业能力的有效发挥具有促进作用。

3、为什么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善于管理?

答:创业者从事的都是企业化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这就不能只顾自己埋头单干,而要依靠与他人的合作,无论什么形式的创业活动,创业者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要使管理出效益,就必须善于管理。

4、创新与挖潜能力实质是什么?

答:创新与挖潜能力的实质是创造性思维,是不断产生新的主意和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定观念模式,凡事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想出多种解决方法。创新与挖潜的能力人人都具有,问题在于如何将它激发出来。

5、创业者应特别注重培养哪些心理品质?

答:创业者特别应该自觉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品质:

(1)独立性品质,创业者的思维方式要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单一性转向多维性。

(2)敢为性品质,要有相当的胆识,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并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第5篇

关键词: 公安院校工科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一、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活动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处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多的不再是专才而是通才,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使素质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必须改革,而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随之改革[1]。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的课堂教学,大都采用苏联五十年代凯洛夫《教育学》的五个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个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但不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2]。因此课堂教学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时期,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公安一线工作,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公安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最应当受到重视。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结合大量教学经验和案例实证分析,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消除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弊端。理工类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容易出现教学模式的单调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好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尽可能地解决这些常见的课堂教学问题。

(二)优化教学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设计不仅要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哪方面的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目标,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3]。

(三)优化教学设计必须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与逻辑关系。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与逻辑关系,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是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的结果。

(四)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五)教学设计要能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不应该是沉闷和拘谨的,而应该是活泼的和轻松的,但同时又不失竞争性、挑战性和探索性。

三、公安院校工科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总结

(一)学生的常见问题:抄袭作业;缺乏预习动力;不主动发言;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情绪不高。

(二)教师的常见问题:学时少,信息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热情;教学模式单一。

(三)课堂环境的问题:气氛沉闷;模式化。

四、解决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一)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入激励机制。从现代项目管理角度看,在一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激励机制是一个项目具有热情和活力的基础。课堂教学同样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要使之充满活力和创造性,激励机制必不可少。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4]。笔者认为,不妨在总成绩中分出一部分作为课堂表现成绩。这样学生的课堂的表现直接与其成绩有关,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这样,通过习惯的养成,易于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不妨多尝试采用一些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课上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课堂教学设计中有必要变单一主体为多主体。这里的多主体是指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媒体和网络等可作为第三主体。信息高速路带来科技知识的大爆炸。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等也是教学主体。课堂教学的空间位置是局限的,而教学方式却是可无限延伸的。只有打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单一主体的格局,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内容的开放机制。课堂是大课堂,主体是多主体。内容应该以大纲为主导,但又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而是要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媒体和网络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教学活动的要求。

五、解决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几种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结合公安院校理工科教学实践,总结了“启发—研究”式,“讨论—归纳”式,“协作—研究”式等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启发—研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电工电子类和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例如电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教学内容,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把握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研究式地对问题给出解释。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知识的能力[5]。实施步骤如下(以安全用电为例):

1.提出问题,寻求解释。“安全用电”一节中首先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问题,例如人体电阻的大小,闪电的放电回路,触电的一些现象和危害,等等。启发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电学知识进行解释。学生思索的过程,其实就是尝试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研究,总结规律。教师点评,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学原理,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总结强电环境的用电安全知识。

3.应用规律,拓展应用。利用单相和三相用电特点,针对触电类型,最终总结用电设备的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的两种措施及其应用,可以有效地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讨论—归纳”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讨论题可以是教学内容中容易出现争议的知识点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的问题。实施步骤:布置讨论题—学生自主学习—课上讨论—总结归纳。流程图如图1所示。从设计方案可以看出:

图1 课堂讨论设计流程图

1.学生借助网络与资料检索,最终形成知识的总结和积累,增强了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2.知识的多方面掌握,特别是接触许多的科技文献,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无形中提高了科研能力。

3.课堂辩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及思辨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

4.有助于竞争意识和说服能力的增强。

5.讨论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对该题目了解得非常深入,才能把握大局并作出精彩的点评,因此有助于教师业务的提高。

6.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并控制全局,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的培养。

7.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三)“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前,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例如以同宿舍的学生为一组。无论是讨论题的布置还是作业都可以实施分组。“合作”主要体现在知识文献的收集于总结、理论的提出与证明、针对任务的共同合作研究。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成员的研究成果都为群体共享。合作是达到最终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6]。“合作—研究”既要表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协作性,有利于形成创造力。“合作—研究”这种方式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合作方式为手段,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1.“合作—研究”模式下的作业布置检验环节的设计方案。理工类课程的作业一般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才能做出,这样难以避免抄袭作业的情况,同时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鉴于此,不妨采用分组作业。教师不用批改作业,而是通过课上抽测的形式给小组记分。实施方案流程图如图2所示。从设计方案看出:

图2 作业抽测记分流程图

(1)分组作业—抽测—个人成绩记为小组分数的体制中,每个人对待作业的认真程度,直接关系到小组的共同利益。因此可以有效消除抄袭作业的现象。

(2)在共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之课堂抽测过程中潜在的比较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抽测作业的过程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阐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3)有效地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可以减少习题课的学时。

(4)这种方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例如如果抽到的学生不会做或不完整则可以让同组的其他同学补充等。还有教师要给予的适当点评,应该本着鼓励的原则,不要过于严苛。

2.“合作—研究”模式下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方案。此方案适合多角度理解并总结的知识点。方案的流程为: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开展讨论,各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教师总结并记录小组成绩。可谓知识越辩越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讲解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作用,以往只是教师从各个角度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样的内容不妨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协作总结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作用,并给出解释,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学生集思广益,形成对这一知识的深入和多角度的理解。

六、总结

关于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归结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创新设计方案等,都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的,并在本科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示范性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发表拙见旨在抛砖引玉,为优化公安院校工科技术类课堂教学效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苏强.谈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3(20).

[2]周谷平,徐立清.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3]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4]谢百治.美国教育技术简介[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建筑行业 安全教育课程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21

1 前言

作为高危性的建筑行业来说,其安全性是非常受到重视和关注的。我国专门出台了相关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也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相关的安全教育也是必要的,高校可以作为建筑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长期把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安全事故的重点防范,从而切实发挥出高校在建筑行业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 国内外建筑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隐患是较多的,这是由于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建筑行业是安全防范的重点行业之一,它一般是在露天进行生产经营,工作环境较差,生产施工涉及到的环节也繁多而复杂,从而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往往成为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同时,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大,导致了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难度偏大,要实施安全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国内外有关安全教育的现状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情况较为正规,他们一般是由专业的培训中心或学校来具体实施,比如说,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还有些发达国家的建筑高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把它当作一门正式的课程来设置和教学,比如说美国的专科院校就由统一的院校进行课程管理。因此,国外的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而我国的建筑安全教育现状则不够规范化,安全教育的自觉性不够高,相关的管理与监督体制还不够健全,整个安全教育的情况不够理想。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高校的有效参与,一些高校仅仅把安全教育当作一个非常小的章节进行一下介绍,并没有把它纳入到教学的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有较大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没有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高校学生作为将来建筑行业管理的主要人才构成,他们的这种状况必将深深影响到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安全管理质量。

3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虽然我国高校在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高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安全教育应有的作用。这是一种矛盾的现实状况。由于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尽快改革高校中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尽可能地实施一些创新举措,从而切实提升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安全工作水平。具体改革与创新途径如下:

3.1 改革并创新教学目的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它应该改变传统高校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把它纳入到高校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去,明确该项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扎实地把握好各项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技能,要让学生清楚地知悉建筑行业中潜在的各种危险与安全隐患,明确告诉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与义务,让他们真正把建筑行业当作一项安全生产的必要性行业。

3.2 改革并创新教学内容

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应该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更多地了解到建筑行业中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技能、安全管理手段,牢固树立起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清楚地定位自己在建筑工程中所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要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应有的安全责任,要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明白,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生产必须与专业需要相结合,要能够把各种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教育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各门课程当中去。

3.3 提高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教学深度、教学形式与方式、教材使用以及开课时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视,这也使得相应的教师配备有所欠缺。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尽快改革并创新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的各项配套项目,尤其是提高课程教师的整体素养,让他们能够具备更高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较好的教学技巧,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课程真正贡献出应有的教学作用。

4 结语

当前,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仅次于采矿业的事故高发行业,但是,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又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高校在建筑行业安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尤其要改革并创新当前高校建筑安全教育课程,真正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让建筑行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让人们放心、安心地从事这种行业,提高该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安全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这也有利于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宏,冯光灿,罗雪松.高等院校建筑安全教育课改革[J].建筑安全,2012,(5).

[2]宋进朝,冯敏,翟瞻,韩文静.强化安全教育的高职建筑工程教学思考与研究[J].才智,2011,(32).

第7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相关创新教育特点基础上,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安全课程上在创新教育上的几点尝试,包括加大学生知识储备来激发学生逻辑思维、面向问题的讨论、培养模型抽象能力、鼓励提问。

关键词:创新教育;逻辑思维;面向问题;模型抽象

一、引言

创新教育是近十年来大学一直倡导的一个话题,创新教育有哪些特点呢?总结了或诺贝尔奖得主的一些特点值得我们深思,特点如下:1)创新者储备的知识和其逻辑思维能力成正比;2)创新者拥有核心知识量和核心知识储备极限值成反比,差距越大提出问题和假设能力越强;3)创新能力是混沌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乘积;4)创新者通过查阅资料、学术讨论、实验实践等所或知识是其所创造知识的n倍。归纳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特性:特异性、全面性、探究性、开放性、民主性、超越性。创新教育中教师是传播者引领者,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明确了教学和教育的差异。教师既要是知识的传播者,具备丰富的知识资源储备,还要建立合理化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使得学术性知识得以完整、科学、艺术地传授给学生。

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门新课程,本课程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在该课程中学到一些技术,更应该在课程外结合实际建立思考意识和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性,不会随课程结束其学习就结束,学生要明白该课程只是一个蛋,学生的继续思考过程是再生鸡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定义为:创新=知识储备+实际问题+良好的表达。

(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大量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的,大量的知识储备不是靠课堂讲述的,应呈现给学生广泛的知识源,在《计算机系统安全》这门课上我们糅合了Purdue和ucdavis两所大学的讲义,给了学生3本国外原版教材,多篇论文来扩大知识面。一来因为国内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教材不够系统,讲解也不够深入,有些地方甚至让人费解;而国外的经典教材语言简单,描述细致,把相关问题和设计思想描述的更清楚,读者看了知道问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解决到什么程度。比如密码,我们都能说出来密码要复杂,有时限性,但在《Security Engineering》中有一章Passwords,有3个示例非常好,1)示例1讲银行的ATM机上的密码问题,即实际使用中ATM自动取款机的设置角度既要适应用户需要又要防止其他用户能偷窥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学生能思路更广阔。2)示例2是否可以训练用户更好的设置密码,选一个班级采用分组测试的示例,分组1是通常的建议如6个字符包括数字等、分组2给一个句子让其从中选几个字符做密码、分组3完全随意的字符,比较3组记忆性和密码安全性,最后总结得出结论。3)示例3,密码导致的系统问题,有几个层面:攻击单用户、渗透到一个系统的所有用户、渗透所有系统的所有用户。这三个示例十分贴近生活,使得密码部分不再那么干巴巴,学生能够读到原汁原味的思索过程,学生读了后也有一些想法,也可从实际中想一些问题,不再只是密码的应用者,也可以是创作者设计者。而且最后一部分Further reading里附带了很多相关密码的论文,学生还可深入学习。虽然给的阅读资料很多,但如果学生读了一部分后有收获,能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就会像读小说一样阅读下去,汲取更多精华。

(二)面向问题的讨论

在安全模型部分有3类安全模型:机密性模型、完整性、混合性模型。每类模型里又分多种,如混合模型包括Chinese Wall模型、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olicy、Originator Controlled Access Control、Role-Based Access control4种模型,这4种模型对应的问题都不同,让学生讨论问题是什么,哪里不同。中国墙模型要解决商业系统里不同公司具有利益冲突关系的数据读写问题,实际上也是数据汇聚后的隐私保护问题,首先我们将不同公司的数据分成几类,每个公司隶属于某类且一个公司的数据放置于一个集合中。那么读问题就是解决同一类里的隐私保护,可以抽象为读只能读一类中的一个数据集,读多个则会泄露秘密。写的时候不能将一个公司的数据信息写入到其他数据集更不能写到其他类中。医疗信息系统是在设计系统时就从患者角度进行隐私保护,一是患者对自己的电子病例有知情权―知晓什么时间谁看过其病例,二是医生和科室以及医院级汇聚病人病例时,该过程要记录在病人病例里,且病人下次打开医疗记录时能读到该信息。创建者的访问控制要解决版权保护问题,如音像公司、软件制作商如何解决盗版问题,因为计算机中不能防止电子拷贝,解决办法就用key来控制软件运行,形成key和软件的关联以及对key形成管理。基于角色的控制解决大型数据库中多用户的权限分发,比如银行中用户的权限、工作人员的权限,每个人的权限都不同,且用户群庞大权限也会变化,如何灵活方便的授权。[4]中认为单纯的讲授式教学使学生思维处于压抑被动状态,且剥夺学生自学的机会,扼杀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才用面向问题的讨论,尽管安全模型部分模型多,数据描述抽象,但能抓住主线,掌握该模型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学生感觉不乱或者混淆,反而会很清晰地说明其共性与个性。总之,问题是源头、是关键,是吸引学生的基石,设计思想是血液,数据描述和数据流动是骨干,径是解决过程的相关小问题。

(三)培养模型抽象能力

绝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的解决办法既简单又有效,比如生活中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不教自明,而且带权最短路径问题实际可以映射为2点间油耗最少问题。但将实例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过程比较困难。在抽象为数学模型过程,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比较少,回顾一下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在解题、解难题,而忽略了问题该怎么转化为数学的描述。现在国内的教学重在讲解,侧重于把别人已经抽象好了的模型深入分析再深入分析,我认为这么做学生不知道来龙去脉,纯粹是为了学而学,没有滋生兴趣的土壤。在机密性模型部分,安全级别的比较是线序关系,集合的包含关系是偏序关系,将二者的结合可以非常直观的表示出相同或不同级别用户的不同权限。在访问控制部分,主体和客体关系可以用矩阵或链表描述,为什么抽象成矩阵,矩阵形式表示有和优点,抽象成链表又有何优点,学生通过回答为什么来深刻体会不同抽象模型的差异,享受模型中的美感,从理解模型升华为学习的快乐。

(四)激励式鼓励提问

用提问加大学生感性认识。不论学生提什么问题,问题是否有水平都应给予夸奖,回答问题后问学生要反馈,如果学生提出与教科书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要鼓励。让学生勇于提问、勇于发表不同观点,使课堂思维活跃、气氛融洽,利于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2个环节实施加分制。一、在作业讲评时,学生讲解加2分,其他学生补充加1分。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结合实际提问加2分。比如,让想想医疗系统中是否有用户的隐私泄密问题,是哪个环节泄密,又如何解决。提出问题后,有些解决办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感性认识。比如为保护用户隐私,病人在看病前应知道其病历以前都被什么人看过,医生在医疗过程中病人有知情权。该问题容易理解,但学生没有深刻认识,采用举反例法来刺激学生:天价医药费、病人死后还出现大量药费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本质,一方面是因为病人及其家属就没有获得知情权,另一方面是如何在系统中实现对医生的约束。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找到了社会使命感。学生也体会到计算机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高屋建瓴,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师在教学过程是主导,学生的认知能力受教师影响很大,教师要倒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不停的添加水桶里的水,且不停的更新水桶里的水。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让课程成为种子发芽开花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万文涛,余可锋. 从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曲线看其创新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7

[2]吴金昌,刘毅玮. 高校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 2009(9)

第8篇

[关键词] 创业教育;创业案例;案例教学;选取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61?03

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发点,又是案例分析的归宿[1]。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恰当的创业案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和决策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恰当的案例,则会使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特别重视创业案例的选取问题。只有坚持正确的案例选取原则,选择适合的创业案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优势和作用

案例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现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和相关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重要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具有突出的优势和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以思想灌输和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释规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学习自主性较差。而案例教学法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将理论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其中,深入案例情境、体验案例角色,他们通过做笔记、查资料、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独立地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弥补了传统的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能够亲自参与分析和讨论,更具积极性,更有创造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是因为案例相比一般的举例而言内涵更为丰富,二是因为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更为复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场景,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去调查、去处理问题。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阅

(三)案例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能够相对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但仍然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案例教学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现实问题存在的缺陷,它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进一步转化。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根据大学生创业实例编写的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学生们通过对创业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背景之下,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增强步入社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可供选取的案例资源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是必不可少的。但受案例开发投入、教师能力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创业案例资源相对匮乏、供给不足。特别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密切联系、适合大学生学习借鉴的新案例非常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案例教学的推广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创业案例不足的原因,一是案例编写的经费不足,二是任课教师素质不够。一方面,由于案例写作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是阻碍案例研究与写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时间较短,专业教师在数量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需求,少有教师能完成高质量案例的开发工作。

(二)选取的案例与国情不符

由于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的案例资源还不够丰富,一些教师便选取了来源于欧美或其他国家的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各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发展状况不同,国外的创业案例只能供我们借鉴,一些经验不能完全应用于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加上学生对国外案例发生的社会背景缺乏认识,因此,这些案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选取的案例与时代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案例的更新重视不够,常常是一个案例使用很多年,选取的案例存在题材老化、内容不新、无法反映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这样的案例跟不上时展步伐,游离于当前社会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之外,没有一定的新颖度,自然也就丧失了吸引力,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案例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不能一个案例多年使用。同时,对于已有案例也应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

(四)选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

案例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案例应能体现知识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对创业理论知识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案例还不够典型、不够系统,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与学生当时所学知识点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清晰地体现知识的关联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选取的案例对创业风险揭示不足

创业是一个发现、捕捉和利用机会获取收益的过程。但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存在,又使得创业风险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选取那些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创业者是如何抓住机遇最终成功的,而没有选取那些失败案例分析创业者是如何错失机遇被风险击垮的。只选取顺利成功的案例,不能让学生通过案例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

除上述问题之外,在具体教学和选取案例方面,还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欠佳、难易程度掌握不当导致学生消化和吸收不好、创业主体突出个人导致团队合作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克服和规避。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案例选取应坚持的原则

创业案例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必备工具。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没有恰当的案例,案例教学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因此,以案例教学法授课,创业案例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案例的选取应坚持本土化,注重实效性,坚持系统性,体现风险性,实现多样性,立足吸收性,突出团队性。

(一)在案例属地应坚持本土化原则

在创业案例的选取上,要坚持本土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要尽量实现本土化取材,即要尽可能地挖掘和使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反映国内或本区域市场环境和创业经营活动的案例。因为,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越容易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案例的成败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更具有借鉴意义。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身临其境的仿真感,缩短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案例内容上应注重时效性原则

案例来源于实践,这些材料由环境、条件、人员、事件、数据、时间等要素所构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过去的案例由于已经“时过境迁”,与现实的社会环境不相切合,给人以陈旧过时之感,这样的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而新近发生的事例则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让学生心生真切之感,更容易产生共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性。所以,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当尽可能地选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案例,注意案例的新鲜感与时效性。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不断为已有案例补充新鲜元素,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三)在案例编排上应坚持系统性原则

从总体而言,创业教育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章节而言,每一部分又都有各自的重点。课程选取的案例,从不同角度体现着理论知识的脉络和层次,因此,所选的案例一定要成体系、成系统,能完整地反映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紧扣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师,在案例的编排上一定要有系统性,既要涉及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如尽量融合几节课的重点,或体现一节课的主要线索,或围绕一个主题对案例进行剪裁加工,将单个的案例串连起来,组合数个案例,使案例发挥最大效用。

(四)在案例属性上应体现风险性原则

有着“青年创业导师”之称的李开复直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对大学生创业越来越重视,以及舆论对创业成功的个案不遗余力地宣传,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某些误导”[3],让学生以为创业很容易。成功的创业案例固然能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但失败的案例同样能起到案例教学所要求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面教材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与震动比正面的还要大得多。在案例选取上,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哪些是需要极力避免的,哪些是致命的或不可管理的。一旦这些风险出现,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4](16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成功案例的同时,也应选取一些失败的案例作为警示,以失败的创业案例来揭示创业风险,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五)在案例宣讲上应实现多样性原则和吸收性原则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也不应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要适当选用“视频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视频案例”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超媒体方式链接,从而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综合、多元表现的环境[5]。它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可听性和可理解性,更适合于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有关案例进行剖析,学生会感觉更具体、更直观,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让学生能够消化和吸收。如果选取的案例太难,学生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而无从下手,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上的灌输,丧失参与兴趣。相反,如果选取的案例过易,结果一看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深度。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9):117-118.

[2] 陈建华,高海霞.互动式实践案例教学法初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1-25.

[3] 王波.大学生创业:忠告比鼓励更有价值[N].中国青年报,2011-06-22(9).

[4] 阳飞扬.从零开始学创业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程序设计;Flash游戏;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47-03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对于高职计算机类学生而言,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自觉自愿的。因此他们对专业课程很难倾心尽力、主观上有耐心去刻苦地学习。但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学习的,比如软件设计方面的编程类课程。而学生从大一刚进校门,就要开始学习编程类课程,以后每学期基本都会有此类课程。学生对于此类课程,从刚开始的迷茫到后面慢慢的厌恶,更谈不上会去主动学习,而是基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不同导致语法应用混淆

这里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网站设计方向为例。网站设计方向的学生除了在大一时需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之外,之后还需要学习HTML、PHP等网站设计开发语言,而Flash程序设计课程所教的是ActionScript3.0基本语言,语法上和之前那些课程所学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异,如基本的变量命名、函数书写等都不同,因此学生需要在它们之间不停的切换。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编程语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几种语法之间的混淆,这样既不利于Flash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效果,也不利于其他程序设计技能水平的提高。

3.教师授课时不能很好的融合知识点,教学内容碎片化

Flash程序设计所教的是ActionScript3.0脚本语言(以下简称“as3.0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消化。但问题是不能将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融会贯通。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往往想用AS3.0开发一些项目,但找不到头绪,束手无策,因而学生即使有创意和想法,但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问题归咎于授课教师只重视了一些概念点、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综合运用的培养。此外很多小案例在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游戏案例为载体,实施案例驱动教学

1.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案例驱动教学法由来已久,是一种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好该方法的关键是选用一个好的案例,从而达到“以例引趣、以例明理、以例导学”的目的。授课教师按照课程的标准与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一些经典的案例,在案例中融入知识点、技能点,“以例引趣”导入课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进行思考与讨论。“以例明理”加深对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例导学”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技术学习路线,便于学生模仿与自学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好的案例是教学法得以运用的关键。这些案例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趣味性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性,这些是激发学生兴趣、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的重要特征,是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息息相关的。

2.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的益处

(1)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主导者是授课教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样从根本上导致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分离。而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教学法恰恰避免了此类事情的发生。让学生围绕游戏案例的制作,边做边学,关注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此前的主导者,而是引领者、协助者、指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程类课程的概念大部分都是抽象的,因此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思维极易疲劳。即使有案例导入,如果这些案例不符合学生的口味,那也是徒劳无益。为此将目前比较流行的小游戏作为案例,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一旦让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通过将游戏作为案例实施课堂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能进一步的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游戏作为案例进行案例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学会其中的技术知识和设计技能要点。在逐步掌握开发技巧之后,慢慢的会对当前的游戏产生厌倦感。而恰恰是这种厌倦感的产生,能很好地驱动学生对游戏进行不断的修改、加工、提高,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在游戏程序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在程序设计技能上接受强化训练,还能让学生在创新意识上养成习惯,从而取得“一举多得,一例多益”的教学效果。

三、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Flash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以游戏案例为载体的Flash程序设计课堂教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 实施步骤

①收集游戏案例,并了解学生对此的兴趣

②分解小游戏,讲解各个功能的设计方法

③学生分组讨论,提升游戏功能难度

④与学生沟通,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⑤实施

2. 课堂组织实施――以“坚持20秒”为例

(1)提出案例

先由教师提出这个游戏案例,并让大家玩几次,了解游戏的玩法,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案例:“坚持20秒”。在20秒内,用鼠标控制蓝色球移动,避免与三个移动的红色球进行接触,同时也不能碰到外边界,否则判为失败、

提问:利用自己的知识点如何设计这个游戏。

(2)分解案例

根据游戏的每个功能,逐一分解整个游戏,并讲解每个功能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这个游戏主要分为鼠标跟随控制、实例元件的随机移动、实例元件的方向速度控制、计时器的设计、碰撞测试设计、鼠标事件控制、外部类调用等。

(3)讨论案例

学生分组针对“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对该案例进行讨论。

一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如何实现以上的功能。

二是思考利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设计此游戏还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提交相应的方案。方案思路:先设计实例元件的运动与控制,再完成实例元件之间的碰撞,最后再加入时间的控制判断。

(4)分析案例

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分析讨论结果之后,再对游戏案例作解析,指出重点、难点与关键点,指导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从案例出发引入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肯定学生的方案与思路之后,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

(5)创新案例

当学生基本都完成游戏设计之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玩一下他们自己开发的游戏,同时提出一些创新的点子,让有能力的学生继续开发。有些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基础上,再增加自己的想法,不仅使得整个游戏的娱乐性增强,还提高了游戏的开发技术难度,让更多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提问的好习惯。归纳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该游戏案例的思路与规则,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

(6)教学反馈

经过8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根据教学案例,独立完成一个游戏项目的设计,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案。

四、 小结

《Flash程序设计》课程是绍兴市的高校精品课程。笔者作为该课程负责人,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尝试着以游戏为载体的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并开发各类既适合学生学习,又符合当前流行元素的小游戏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按照以上的步骤进行教学实施。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师生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12学年开始,学生先后获得了与本课程教学直接相关项目的省市级奖项6项,课程团队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最佳创意设计奖以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