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5 10:19: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第1篇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XX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2篇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准学生兴趣点,以点带面地推动学生的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同学们热爱读书。例如:利用班会课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会,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捐献图书,在班里设一个图书角,在墙壁上悬挂读书格言,每个同学制作小书签,等等,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热爱读书。

三、四年级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课堂上老师在开展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时,要注意多鼓励学生,给予肯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以此来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各种方法,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非常重要。

1. 粗读法。

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孩子随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感到新鲜好奇,又迷惑不解。所以,我就引导他们购买了南方分级阅读丛书。我在引导学生读这套书时,先让他们欣赏封面,以及对作者的了解,对目录、内容提要的了解来浏览全书,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这就是粗读法,也叫速读法。其实,我们在上课时,在分析文章前总习惯让学生浏览课文一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时我们用到的就是这一种粗读法。我们要把课内的引申到课外去。

2. 精读法。

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我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精读文章时要利用工具书查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并注音、注释,扫清字词障碍。三年级刚从二年级升上来,对他们的要求我不敢很高,怕孩子们有畏惧感,所以我一般要求三年级在一边精读文章时,一边要求划出精彩部分,划出好句子,圈出好词语。而面对四年级的孩子,我除了要求他们边读边划出好句和精彩的部分时,还要求他们写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其实这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另一种读书方法――批注法。

3. 批注法。

批注法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行间释词释义,予以批注,写上一两句对该段的理解和评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写作的技巧。

三、借力家长,为中年级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经过调查,大多数家长没有跟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原因可能是:家长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共同的读书爱好,或是其他的原因。如果父母有阅读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爱读书,所以家庭方面也须加强教育。

1. 作为家长首先对课外阅读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为孩子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反而要鼓励孩子多看书。

2. 要保证学生的书籍来源,让孩子有书可看。

3. 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孩子提供阅读的空间,爱看书的家长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最后,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了解,帮助孩子们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图书,向他们推荐优秀的书籍。

第3篇

一、积极创建阅读环境,为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区内14个课题实验基地校分布在城市与农村,横跨城区小学、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三个层次(见上表)。受学校硬件、资源的影响,各基地校之间显得极不均衡。鉴于此情况,区教育局、学校大力投入图书室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二、潜心研究,构建指导体系

1.开设阅读课,积极保障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资源,什么时候读,这是很重要的。为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一是各基地校根据校情,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者利用班会活动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必须落实,减少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教研跟进,构建多形式阅读指导课型。

既然开设阅读课,教师的指导就必须跟进,以此有效保障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实验中思考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为构建多种指导课型,全区、校际和基地校三大层面积极学习与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指导课型如下。

第一大类:课内外阅读融合课

紧紧围绕该子课题研究目标,我们在实验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研究整合为一体,探索具有使用价值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努力实现课内得法、课外使用。因此,课内外阅读融合课成为此项研究的主打课型。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主题阅读课、“有法”的阅读课、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三种小课型。

①主题阅读课。这是较常见的课型,指导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抒感等方面的表达特点,确定相应主题,然后引入与主题相符的课外阅读。如航天小学陈明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主题阅读》,航天小学陈燕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思乡古诗词曲”主题阅读》等。这类阅读指导课既兼顾了课内阅读教学,又将学生引向广袤的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②“有法”的阅读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练习。如北关小学肖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得法,课外沿用》,北关小学刘小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交流》,均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③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它的特点一般是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书籍、原文或整本书的兴趣。如航天小学向秀琼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育才小学刘红、赵正凯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北关小学程大易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鲁滨孙漂流记》等。

第二大类:课外阅读指导课

这类课型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切实增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群文阅读课、读法指导课、师生共读课、阅读赏析课四种小课型。

①群文阅读课。就是在时空有限的阅读课上,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立体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行多方面言语实践。如高桥镇十字学校骆诗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神话故事群文阅读》等。

②读法指导课。这种课型的重点是阅读方法指导。如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学习阅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同济小学帅月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师生共读〈雾都孤儿〉》,重在“粗读加精读”方法训练,航天小学刘正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看绘本,画结构,知脉络》等。

③师生共读课。如高桥镇高桥小学张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师生共读课《笑猫日记》,航天小学潘贵强执教的四年级师生共读课《我的母亲》,航天小学段华执教的二年级《窗边的小豆豆》等。

④阅读赏析课。“欣赏”即为发现美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型,因为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北关小学贺亚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品析》,航天小学胡应强执教的六年级《调皮的乐趣》等。

3.加强研训,保障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

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和课题成败。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极其重视师资培训,主要采取区内研讨课、交流、竞赛、“请进来,走出去”等研训形式。通过基地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区小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持续提升,指导体系得以正常运行,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正确导航。较大型培训活动统计如下:

三、优化阅读,展师生风采

我区“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外阅读方法策略体系”的建立,促进书籍成为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密友。师生假期阅读、好书推介会、读书汇报展、主题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我区学生在阅读天地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4月22日,同济小学课题实验班的钟亚妮同学在“书香遵义‘我与书,成长的故事’”全市电视演讲大赛中,喜获小学组第一名。这次演讲大赛是“书香遵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第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2009年我校成为成都市金牛区儿童阅读实验学校,学校成立了儿童阅读指导中心,作为中心的成员我负责一年级阅读指导工作。中心的老师系统性的制定了6个年级的课外阅读目标以及各年级推荐书目。9月,我们迎来了一年级的学生,我和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一起,根据学校阅读总目标制定了我们年级的长期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落实课外阅读指导。四年时间过去,我们的阅读指导工作初见成效,我将对一到四年级我们所做的阅读指导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 亲近文学,点亮阅读之灯

梅子涵老师在《一辈子的书》中讲到: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想要引导孩子亲近文学,首选就要为孩子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每个学期在开学之初,我们就会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推荐适合孩子的优秀儿童读物。在确定书目时我们在网上、书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图书。一年级时以绘本为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亲爱的小鱼》、《月亮,生日快乐》、《小蓝和小黄》……

二年级时我们的推荐书目仍然以绘本为主,加入了一些科普类的绘本、《蝴蝶 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打开诗的翅膀》等童诗作品。一、二年级的阅读方式主要是亲子共读,到了三年级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重点推荐了过渡到三年级的桥梁书: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我爱阅读》黄色系列等图书,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为浓厚,很多孩子顺利实现独立阅读。时,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图书、,有许多书都适合中段的孩子阅读。三、四年级,除了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我们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书。

现在孩子们到了五年级,在书目的推荐上范围更广,例如军事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中国经典文学等图书,引导孩子在广阔的书海遨游。《上下五千年》、《吴姐姐讲历史》、《轰炸机》、《星际信使》、《城南旧事》等图书让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在接下来的六年级,一些世界名著将被孩子们捧在手中,孩子们也将用他们的阅读视角选择更多适合自己的经典文学。 

老师推荐书目,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选书参考,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阅读之门。在这四年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阅读到的书内容十分精彩,这些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更有趣

一个人一本书,50个孩子就是50本书。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一直开展图书交换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以小组的形式轮换手中的图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的阅读量基本上都在50本书左右。三年级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自己找同学交换图书。每个孩子都有一张阅读交换卡,将交换的图书登记在卡上。每个月老师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图书交换卡”,交流自己读到了什么书、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在班级图书角上还设计了一个图书交换信息,书看完的孩子可以将书的信息写在供书卡上,想借什么的孩子可以将书名写在求书卡上。在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上,学生不仅更方便地借到想看的书,还锻炼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们围绕阅读开展了班级或是年级的“故事小明星”比赛、朗读比赛、童诗创作、童话剧表演、好书交流会……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活动中孩子们以书会友,阅读变得更快乐!

在组织绘本阅读时,我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创作绘本,开始是以6人为小组,每人根据主题设计一幅图配文的作品,成员共同创作封面,钉在一起就是一本小书。在小组成员合作下,孩子们创作了《长大以后干什么》、《颜色的书》、《我爸爸》、《小黑鱼》等充满童趣的绘本。除了规定的主题,有的孩子开始独立著书,创作了科普绘本《养蚕日记》、四格漫画《未来的交通工具》、《校园幽默故事》等非常棒的作品。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成立了小作家协会,收集、整理、展示优秀作品,并评选出“小作家”,颁发奖状,鼓励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创作中来。

每个学期,每个班要以实际情况安排两到三次班级读书会。王林老师的《“班级读书会”之不完全攻略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班级读书会上根据不同年段设计的不同要求的阅读记录表,创造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阅读故事时更仔细,同时还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时,我们组的语文教师借鉴“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设计了“阅读心智图”。指导学生在读完一本小说后,用图文并重的技巧,重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对设计“阅读心智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读的收获也更大。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整理成册,我们为它取名为“书香”,希望孩子们能在有效的阅读中嗅到缕缕芬芳,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亲子阅读

开展亲子阅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极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双方经由书籍的阅读,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孩子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又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一年级,我们要求每天放学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绘本。家长在阅读时主动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想法(阅读感受)记录到阅读卡上,老师根据家长的记录了解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一个学期结束后,坚持每天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对阅读有了较大的兴趣,在口语交际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年级以后,家长逐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独立阅读。家长引导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和孩子交流故事内容、倾听孩子的阅读感受。有了家长的参与,在家阅读变成了一件非常温馨的事。

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请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到学校为孩子们讲故事、推荐好书,参与到学校的阅读活动中来。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家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滋润,我们要在孩子心灵世界的每个荒芜、孤寂、幽暗的角落,把心灵的阅读之灯点亮!我们要为孩子插上一双阅读的翅膀,在书海之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 《一辈子的书》 梅子涵

第5篇

一、 深入钻研教材,积极践行“高效课堂”

学期初我就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要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我针对对照高效课堂四个要件认真备好课,明确一节课的实际教学目标,能让大多数学生获得什么知识,获得多少知识,估计能用多长时间获得,课前需不需要预习,课后有没有必要留作业去做,还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获得知识。我觉得“先学后教”的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好表现自己,喜欢给别的小伙伴当小老师,教师不妨放手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发现,或许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能说到点子上呢,老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他们会更有兴趣和热情的,就算有些孩子说得不对的话,也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有难度学生实在想不出的话,老师再教给他们方法。最后在上完课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是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平常我在课堂上一般都留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作业,先做完的学生就先当面批改,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这种做法也许有些局限性,就是可能只是找到部分优秀的学生存在的一点问题,因为先做完的一般是优等生,其他学生还有什么错误当堂就看不到了。不过我会把没来得及面批的学生作业收起来再批改,集中改完后就汇总整理一下学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再上课时在全班反馈纠正错误。但有些学生可能速度非常慢做不完或者不会做的,我就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找时间辅导他们了。即使这样做,还是离高效课堂所说的“堂堂清”、“人人清”、“步步清”差很远,就是不能继续坚持下去,真正落实到位落实到人,有些困惑。

二、利用激励教育,实验实施“日记课题”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想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写日记,对小学生来说,是引发其写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但三年级的孩子们一提写日记,就皱起了眉头,似乎遇到了多大的困难。所以我在这个学期就尝试消除学生对日记的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教给其方法,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日记其实并不难。我创设各种情景,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1、先说后写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有计划地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从别人那儿听到了什么,从电视和广播中都看到听到了什么。由于这些事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出发,学生基本能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说的兴趣浓。这时再让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学生就能轻松地接受。

2、先看再写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根据这个特点我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怎样观察事物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初步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并且知道了观察不仅仅限于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巴尝……教师的有意指导,学生的细心观察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更多的还是收获。通过指导和练习,学生学会了写景写小动物的方法,以后毛茸茸的小鸡、急速飞翔的燕子、淅淅沥沥的小雨、银装素裹的冬天,都成了孩子们愿意看愿意写的事物。

3、先做后写

三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忆深刻。所以我采取先做后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写日记。如玩“擂台赛”,让学生主动上台献艺:唱歌、跳舞、武术、诗朗诵……孩子们台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动结束后,大家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回味:活动的时间、地点、谁参加了活动?有哪些同学参加了擂台赛?表演了哪些节目?比赛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记。以后在开展“运动会”、“庆元旦”等活动中后,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同学写日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日记的写法。

三、引领课外阅读 讲求方法过程

第6篇

我认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阅读能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一般儿童的课外阅读都是从连环画和大量图画的低幼读物开始的,据调查,有72%的儿童在学龄前或一年级看第一本连环画,至于看第一本的时间,25%的学生认为始于二年级,36%的学生认为始于三年级,两者总计,有61%的学生自认为看第一本文学书的时间在二、三年级。台湾省的一项研究对儿童阅读兴趣作了更具体的区分:4―6岁是神话传说期,儿童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期,儿童对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语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期,儿童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是传说及传纪故事期,儿童对人类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纪故事发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低年级儿童普遍喜欢童话故事,充分的早期阅读对儿童想象力的启迪、审美情趣的陶冶以及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的形成都是很有价值的。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经历自主阅读的过程。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同课文所提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并提出拓展性阅读的量化要求。然而,细观我们的校园,我们看到在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并不喜欢课外阅读。对于课外时间,他们更喜欢玩耍、游戏。而一些喜欢看书的同学,有目的有很盲目,收效甚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结合实际,要求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可以介绍如何摘抄、写读后感。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如何提高课外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学生乐于读书,也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还可以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3]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之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枯萎,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想读。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我们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每期组织读书交流会等,让学生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故事,说说阅读的所获等等。

[4]组织竞赛评比,不断增强阅读兴趣

第7篇

以学校大组计划为指导,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全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与实践水平。努力把学校工作计划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10个教学班,学生约600人,语文教师10名,各担任1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两年的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较牢固,在阅读理解上,大部分学生们能根据问题找到有关的语句做出相应的回答,课外阅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概括能力还处在相对较弱的阶段,需要重点指导。习作部分,进入三年级,就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的练习,这包含“写话—写段”的跨越,要求学生能写片断和短文,做到有顺序、有中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有一定的速度。

三、工作目标:

1.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本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狠抓创新教育,切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歧视、压制、挖苦学生。

四、工作措施

(一)以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聚焦课堂,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认真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了解语文新动态。围绕我校语文学科特色主题开展活动,本学期除每月两次的大组活动外,在每周的本组教研活动中组织专题研讨,案例剖析,课例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就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问题,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力争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定期检查教师教案修改、作业批改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力度,落实好各项检测和质量分析,全面了解本组语文教学情况,把好质量关。

3、结合学校的工作内容,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写字比赛,古诗文诵读以及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等活动。

(二)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 备课: 每位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做正确的评估,在备课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管是自己备课还是使用现成教案,都要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有数,要注意对教案的修改。

(2)上课: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真上好每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语文课要做到下要保底(合格),上不封顶。必须做到:激发兴趣——加快节奏——讲究方法——提高实效——讲究魅力——注重实践(基础知识)。课后要认真总结得失,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并记录下来。反思要有一定的质量。

(3)作业: 作业设计要“精”,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书写作业要做到书写规范,本子整洁。对于练习题的布置注重分层分类,力求每个层面的同学都能在作业练习中得以提高。指导学生根据要求积累好词好句,能熟读成诵,并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将积累的好词好句加以灵活的运用。

(4)评价: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知识能力评价与情感、习惯的评价相结合。对于平时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分析、考核及反馈。本年级段学生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为:阅读理解上,对文章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仅停留于表面,对前后文的联系不够,碰上要自己加以提炼、概括的内容就无从下手。习作方面,表现为语言不够生动,文章立意不够新颖。

(5)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重视补缺补差,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及时做好跟踪记录。同时认真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语文教学方面的比赛、配合各条线老师做好各级各类的学生征文比赛。多为优等生创设条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测验、批卷、质量分析、反馈等工作,进一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课外阅读,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重视课外阅读,各班要利用好《亲近母语》《古诗文诵读》等书籍,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和选定的必读书目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以有所拓宽。

2、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开展语文阅读指导课。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还可以是读书后的感悟交流。总之,阅读不能仅是让学生拿着书读,重要的是要读有收获。

3、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试行课前两分钟读书交流、古诗词吟诵、名言警句积累等训练。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和班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加强平时小练笔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第8篇

1 小学一年级难点和重点是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2 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2.1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 写段,适时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具体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张贴,给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 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看图说话

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点来辅导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4.1 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4.2 引导观察、明白图意。

第9篇

闵行区莘庄镇小学缪金梅

——切实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活动课的重要部分,也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适应社会的 需要。教科书不可能包罗学生所需的一切知识,也不可能及时地反映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的知识。学校教育是 有局限性的,而课外阅读却是“终身教育”。因此,开展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索还不知晓的知识,获取丰富的营养,能帮助学生把 握阅读范围——选择要读的书,克服“偏食的习惯”,防止学生良莠不分。还能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让学生学 会深入思考读物的含义,使阅读成为一件智力游戏和艺术享受,成为“现实生活的教科书”。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是这样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的:

一、制定课外阅读指导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也必须遵循这项原则。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发动全 体语文教师拟定了课外阅读指导的序列。

一年级阅读要求:

1.在老师指导下,能阅读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及其它注有拼音的低幼读物。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

2.在老师指导下,能正确、清楚地用两、三句连贯的话口述读物内容。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将读物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开始积累词语。

4.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二年级阅读要求:

1.在老师指导下,能阅读浅显的、注有拼音的儿童读物,并能了解读物的内容,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2.在老师指导下,能正确、清楚地用连贯的语句,讲述读物的主要内容。

3.学习积累好词好句,并开始作简单的文字记叙。

4.继续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习惯。

三年级阅读要求:

1.能初步独立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并根据读物内容发表一些简单看法。阅读量不少 于20万字。

2.能正确、清楚、简要地口述读物的主要内容,并学习用完整的语句正确地、有条理地提出读物内有关问 题。

3.在老师指导下,分门别类地积累好词佳句,并开始学习写简单的读书笔记。

4.在老师指导下,开始自编、自画、自排版、自设计、自书写小报。

5.培养学生每天读20分钟课外读物的习惯。

6.继续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习惯。

四年级阅读要求:

1.能独立阅读浅显的少儿读物,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并能对读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阅读量不少于 30万字。

2.能正确、较流畅地叙述读物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正确地提出读物内的问题。

3.能分门别类地积累好词佳句,继续学写读书笔记和办小报。

4.培养学生每天读30分钟课外读物的习惯。

五年级阅读要求:

1.能独立阅读少儿读物,理解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

2.能正确、流畅地叙述读物的主要内容,并能发表读后感想。

3.继续练习写好读书笔记及办好小报。

4.培养学生阅读各类读物的兴趣及阅读方法——圈圈、划划等。

5.培养学生每天读45分钟课外报纸、书刊的习惯。

六年级阅读要求:

1.能独立阅读少儿读物,理解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叙述读物的主要内容,并能发表读后感想。

3.在老师指导下,制作阅读卡片,继续写好读书笔记及办好小报。

4.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各类读物的兴趣及读书方法(圈圈、划划、评注)。

根据课文阅读的序,我们要求各年级每学期为学生精心选择阅读篇目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将期刊列入课外阅读的范围。

因为期刊能及时传递各种最新的信息与知识,它涉及面广,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天文、地理,有历 史、文学等。

2.结合课内学习内容选择。

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伸,依据课文,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儿童读物,会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理解。如六 年级学了《春》课后,就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匆匆》等散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散文的特点。又如四年级学 了《谁该照顾》一课后,就向学生推荐《大地的儿子》,使学生更了解关心、爱护群众的品质,激发学 生对的崇敬。

3.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选择。

学校举办“迎”的活动,向学生推荐《香港一百年》《香港的故事》等。学校举办科学月,我们 向学校推荐《100个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实验》《动物趣谈》《地下宝藏》等书,激发学生的志气,引导他 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4.根据班级的实际选择。

针对一些学生有粗心大意的缺点,可推荐《小马虎奇案》《粗心的小画家》等书,让学生联系自己,克服 缺点。

我们在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注意内容的现实性、体裁的广泛性。小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 容要广,阅读的体裁、风格也要广。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

1.摘录法:指导学生在读书、读报时,把看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录在学校统一定制的 《课外阅读札记》本上,分类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景物描写;有的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等; 有的按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有的按汽车种类、动物舌尖的作用等进行,总之,在摘录的分类上,也体现 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他们的特点。

2.剪贴法:剪剪贴贴,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把自己 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剪时要细心、认真,边要齐),然后贴到阅读札记本上。贴的方法不求 统一,如要便于查找,就归类贴;如要美观,就按剪下来的大小贴……不管怎样贴都可以,旁边还可配上用彩 笔自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得了知识。

3.圈划法:要求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边圈划的习惯,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4.制卡法:通过阅读,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制成卡片,卡片上写清题目、作者、类别、编号、出处及内容。 卡片的内容,可以是易读错字的辨析,也可以是佳句美文、概括读物的主要内容等,这种方法难度较高,我们 只要求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

5.评析法:阅读后,要求学生用日记、读后感、交流、演讲等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 或分析一下利弊,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或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等,目的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表达力、辨别力、分析力等。

三、拓展课外阅读指导的途径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我们以读书、读报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1.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或少先队工作,每学期举行两次演讲比赛或故事会活动。例如,本学期我们举行《 我的祖国》《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新风尚》的演讲比赛和故事会,比赛以年级为单位,自觉报名参加。年级 评选出优胜者参加校级比赛,学校的师生集中在操场上进行观看,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通过演讲、故事 比赛,学生不但对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爱国、爱校、爱他人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 感的感染、陶冶和启迪。

2.除了要求学生经常写读书笔记外,我们还组织中、高年级学生每周举行一次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会或 诗歌朗诵会。可以交流读后体会,可以朗诵诗,也可以欣赏散文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了 解我国灿烂的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展“一月一报”竞赛评比活动。三年级以上学生每月每人自编、自画、自排版、自设计、自书写一张 小报。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等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教育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评选出 的优秀小报在学校的“报花世界”栏中展出。

4.每两周举行一次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出席5名,这样既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又提高了学生的阅 读兴趣。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