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插花职业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5 10:19: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插花职业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插花职业培训

第1篇

关键词: 插花技能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方法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而且是今后职业迁移和职业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前三种是方法能力,后五种是社会能力。这些能力能让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处理、团队协作等非专业技能的缺乏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对于如何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评价考核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下面对高职插花艺术课程蕴涵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与界定,开发和选择适合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考核评价方法。

二、高职插花艺术基础课程中蕴含的职业核心能力

插花艺术基础是高职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载体。插花艺术基础主要培养的是插花员,插花员的就业岗位有花卉市场及花店插花员或老板,宾馆、饭店或婚庆公司的插花员等。主要服务范围有会议、餐厅、宾馆大堂、丧礼祭祀、婚礼、庆典、艺术欣赏等。根据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基础理论与基础造型;礼仪花艺的设计与制作,装饰插花的设计与制作,艺术插花的设计与制作。

从岗位实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下学习和实践。每个综合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小单元组成的,所有小单元完成后进行综合实训。例如,礼仪插花中的婚礼用花设计与制作是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要先学会一些基础单元,如:手捧花制作;头花、胸花、腕花制作;花车制作;婚礼现场插花制作,等等,然后进行一次综合实训,创设相应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进行作品设计,花材的选择和订购,作品的制作和展示。通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学生的沟通、设计、协调、表达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课程教学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教学设计,要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革现有高职插花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将学生自我学习、与人交流、团队合作与创新等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插花员技能性比较强,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技能点的掌握是否准确。我在课堂上采取“讲、看、练、评”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加快学生掌握技能点的速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利用实物教学,一边讲解技能要点,一边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加深理解。接着学生独立操作,制作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单独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再修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对基础造型作品制作的技能掌握比较牢固,半年下来,对所学的基础造型作品都可以独立制作,并可以综合设计,合理使用每一种造型作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以岗位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合格职业人。如对于各种花材的保鲜和插花中花材剪切口的剪切方法,花材插入花泥的深度,制作过程中周围环境清洁的保持,作品完成以后周围环境的整理,等等,都是关于基本操作规范的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评价考核方法,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

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插花艺术基础课程特点,对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插花艺术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确立了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考核,重视过程考核兼以结果考核评价方案。具体方法:过程成绩占70%,结果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案,不仅加强了插花艺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实现了插花艺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如下表。

插花艺术基础项目化教学职业素质和学习过程考核评分表

第2篇

这项由微软MSN通过MSN中文网以及iClick社区进行的《白领职场充电调查》在线调查活动,获得了超过4万名白领用户的积极参与。调查发现,如何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成为当前白领职业充电的首要需求。

根据调查,白领认为职场充电的必要性很高,几乎100%同意有必要充电,但只有一半白领经常付出具体行动。无法进行职场充电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占比为60%;充电“花费太多、不划算”,占比为35.2%。在充电时间方面,白领充电多利用日常碎片时间,七成白领选择在下班后或周末,每周学习2-10小时,平均每天1小时左右。对于当前白领职业充电的效果,仅五成用户满意,46.8%的用户认为效果一般。

此次调研发现,英语学习已经成为白领阶层最渴望的职场充电选择。而在充电方式方面,自学和报实体班是白领较为接受的充电方式。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白领最为倾向自学,上海白领最能接受报实体班;有趣的是,在互联网更为普及的一线城市,白领对线上报班接受度并不高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据有关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调研,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重新定义了内容消费的黄金时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每天接触最频繁的媒介,而在碎片时间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上网的人数正在急剧增加。相应的,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和移动互联网,以合理的价格来提供职业培训服务,满足白领的职业充电需求,成为职业培训的重点课题。

第3篇

美轮美奂的世园会国际插花艺术竞赛,5月14日上午在世园会国际竞赛馆终于撩开了她美丽的面纱,姿态万千的艺术造型和巧夺天工的花艺创作,使国际竞赛馆变得格外绚丽迷人。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作为承办单位,又一次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经过精心筹备,国际插花艺术竞赛展览如期顺利举行。国际竞赛筹备办公室主任、西安植物园园长李思锋表示世园会第二场国际竞赛是陕西插花史上规模最大的插花艺术盛会,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瑞典等国,以及我国香港、陕西、四川、福建、湖北、云南、广东等省(区)的33家单位、178位花艺师参与角逐和展览,以花会友,联手献上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花卉艺术盛筵,集中展示东西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传统和现代插花艺术精品近300件。鲜花、竹竿、笊篱、藤条、八角茴香乃至枯枝朽木在花艺师们的手里,变成了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艺术品,构思新颖、制作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评委由AlPH组织和中国花卉协会严格选定的专家评审团及临督委员会组成,经过严密细致的评比,本次竞赛根据评审细则最终评出金奖作品1个,银奖作品5个和铜奖作品10个,优秀奖若干。亚洲花艺设计师联盟推出的《绿色与希望》一举获得金奖。该作品紧扣主题,图案构思讲究得体,高低、上下、前后三度空间整体主题突出,色调协调,层次感强,高低错落。每一个组合各有特色,多种花艺技法完美结合将材质的多样性表现得恰到好处,传统与现代技艺融合,视觉感舒服,让人心情放松。银奖分别由江苏省花木协会推出的《绿色・时尚・生活》,广西花卉协会柳州花艺分会的作品《璞》,马来西亚LFDE花艺专业人才培学院的作品《绿韵・思索・部落格》,西安市弗斯持花艺职业培训学校的《绿色之生命》获得。

本次国际插花艺术竞赛展览16日结束,2011西安世园会国际竞赛还有4项室内花卉竞赛活动,分别为国际仙人掌及多肉多浆植物竞赛展览、国际荷花及水生植物竞赛展览、国际名优鲜切花竞赛展览、国际竞赛展览以及6项室内花卉的展示活动国际杜鹃花展、国际月季展览、国际盆景(含石榴)展览、国际水培植物花卉展览、国际垂吊植物花卉展览和国际组合盆栽植物展览。

第4篇

我与协会结缘,是在2000年4月新罗区肢残人协会成立之时,我有幸被选举担任该协会副主席。刚开始,我对协会的认识还很肤浅,同时也因为忙活于生意上的事,对协会的工作和活动参与的并不多,直到2001年,我开办了顺通职业培训学校和顺通网络培训中心(龙岩市新罗区首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来参加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和互联网等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越来越多,与残疾人朋友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慢慢地,我有了一个想法,何不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为协会工作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平台呢。市区残联领导对我的想法表示赞同并给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市、区两级残联经过实地考察后,正式确定顺通职业培训学校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005年12月学校被福建省民政厅授予“全省先进民间组织”;2008年4月学校又被评为“省级残疾人之家”。自从学校开办以来,我就私下定下了铁律:凡是残疾人参加培训,一律减半收费,特别困难的全免,并言传身教鼓励残疾学生自强、自信、自力、自尊,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为培训学校课程实用,教学负责,收费合理,管理人性,受到残疾学员们的好评,一传十、十传百,“顺通”的美名不胫而走。培训学校开办至今已培训残疾人200多名,成功就业100多名,就业率达53%。

因为我所处城市是龙岩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为了给周边县市区残疾人协会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2003年8月,经过悉心筹备,龙岩市肢体残疾人协会正式成立了,成为福建省第二家经民政部门批准的肢体残疾人协会。我被大家推选为协会的主席。在市、区残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在新罗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五楼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

为了给协会募集更多的经费,一方面我和协会几个负责人带头并号召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残疾人企业家慷慨解囊,另一方面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为主线,通过在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多次举办助残现场募捐文艺晚会,让有一定文艺才能的残疾人表演节目和邀请市区领导与有关单位及社会有识人士献爱心。在丰富残疾人生活,营造关爱残疾人,携手共进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助残单位和爱心人士的良好社会形象,如新罗区西城西安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中国太平洋保险人寿股份有限公司龙岩中心支公司、龙岩女子医院、新罗区南城溪南社区居委会等先后被评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已为协会募集到善款近20万元,使近几年协会工作和活动的开展有了较好的经费保障。

为了帮扶残疾人走出家门,我们积极主动与新罗区慈善总会联系,争取到专项康复经费10多万元,为20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为50名下肢残疾人赠送了轮椅、为50名听力残疾人赠送了助听器。同时还取得龙岩市交警支队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开办了福建省首批残疾人驾驶员小车培训班。目前已经有16位下肢残障的残疾人考取了自动档小车驾驶证。

为四川地震灾区的人们募捐善款,慰问龙岩学院和特教学校的残疾学子,协助东肖镇连圣村等成立残疾人协会,帮助新罗区肢残人成立创康好爱心之家,引进残疾人假肢矫形器装配服务定点单位――德林义肢股份有限公司,筹办残疾人职业培训班,针对残疾人的需求特点,专门开设了电脑、家电维修、手机维修、插花艺术、电脑维修、电工电焊、盲人按摩等科目,并专门培训了近两百名残疾人,为他们的就业和自强、自立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并协助安置残疾人就业达100多名。

第5篇

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双楠街道切实加强领导,以搞好特色就业培训为基础,以个性化服务为抓手,以“惠民行动”为保障,高度关注残疾人,情系残疾人,实实在在为残疾人就业服好务。辖区10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办证残疾人470名,其中186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l00%就业,残疾人就业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据了解,双楠街道根据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和就业愿望,针对辖区470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并录入“成都市残疾人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街道残联低端平台网络。同时要求残联专干走访率不低于50%,专委走访率达到100%,结合每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切实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先后组织残疾人参加市、区培训4期,参加培训52人,培训后就业38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电脑、插花艺术、精工织补、手工剪纸、盲人按摩等技能培训,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帮助实现就业。达到“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王跃翔李建忠)

浙江 上虞市曹娥街道

曹娥街道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五”规划,残疾人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康复服务不断拓展,劳动就业健康发展,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残疾人事业进入“快车道”。

曹娥街道各村(社区)残协“有专(兼)职干部,有办公场所、有服务内容、有活动经费、有联系网络。全街道设立康复指导站和9家康复训练室,形成辐射周边行政村、社区的15分钟康复圈。积极开展助听、助行、助明等重点康复工程,每年推介30余名残疾人劳动就业。配合残疾人的各种节会,实施志愿者助残、文化助残、法律助残和科技助残等主题活动。曹娥街道共有139名残疾人享受低保,每年发放低保金20万元;纳入城乡医疗救助的残疾人100余名,年发放补助资金20万元。

全市各乡镇(街道)分管残联工作的领导、残联理事长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大会。全市各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工作在2008年1月底前全部结束。

内蒙古 赤峰市红山区东城街道

红山区东城街道办事处为残疾人办起了活动室,使居住在小区里的残疾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到活动室里锻炼身体。

记者在东城办事处社区办了解到,今年年初该办事处借助于东城平房之便,在中残联、市残联及红山区残联的支持下,为东城街道240名残疾人员添置了轮椅、偏瘫康复器、功率自行车、沙磨台等14件器材,同时设专职人员为残疾人员指导,随时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康复需求。他们又成立了由43人组成的助残志愿队,免费为家庭困难、没有亲人照顾的残疾人送粮、油等。

(晨报记者 董江春)

浙江 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

2007年12月26日下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残联组织相关专家到螺洋街道举行Ⅲ期重性精神病家属培训会,30多位精神病人家属参加了培训。

会上,台州二院副院长陆强详细讲解了Ⅲ期重性精神病的相关病理和表现症状,并向家属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及相关的医疗常识。针对一些精神病患者家属在日常照料病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陆强副院长都进行了详细解答。

(杨新彪蔡闽莉)

湖北 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街道残联

2007年12月25日上午10时,由湖北省残联职业培训中心和武汉联合职业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的残疾人工艺制作培训班在二七街道社区正式开班了。省残联教就处处长陈三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肖家新出席了开班仪式。来自头道社区和周边社区的30余名残疾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培训班。

据培训学校刘老师介绍,这个培训班是他们在汉口地区举办的第一个,感谢二七街和头道社区的领导为培训班提供了场地,并组织有培训意向的残疾人前来学习,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制作工艺品,主要是纸花和丝网花等,对残疾人实行全免费。希望将这个培训班办成试点,办出特色,收到实效,并承诺做好后期服务工作,尽可能地帮助残疾人朋友。

第6篇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全能也不妨碍对专业的探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名利仍不改变助人的初衷……

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更加需要“一站式”服务。

中山现美,一个一站式造美殿堂,一个中山地区的美容界航母。

在这里,一切如你所需。

1987年,中山现美美容医院率先在中山开展整形美容服务,并始终走在时展的最前列,至今已是有着4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的广东省首家高科技抗衰美肤基地。现在,坐落于广东中山市石岐北区宏基路的现美美容医院,闹市取静,虽毗邻宏基商业中心,却独享一份安宁。

走进现美,你会发现它浑然一身的淡泊典雅的品格,古典的九曲回廊、欧洲风格的艺术雕塑,无处不流露着文化与艺术的气息。复古与现代完美融合,科技感极强的医疗设备和手术操作室,都让你能在这里感受到星级享受,放松身心,给与信赖。

28年来,现美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整形美容项目,参与国际整形美容界盛事,积极展开与韩国、日本、美国、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际著名整形美容机构以及国际权威专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并凭借这尖端的专业技术和一流的服务水准,成功赢得众多爱美人士的青睐与信赖。院长麦佩玉女士更是中、港、澳、台共识的业界精英,且在澳门、中山都创办了高科技无创美容机构,致力于引进世界先进的无创科技美容设备,从追随国际先进整形技术的脚步,到融合亚洲人的体征,创造出领先亚洲的十大经典品牌项目。

中山现美经过近28年的发展,在澳门、中山拥有医院投资有限公司、现美医疗美容、现美医疗美容牙科、现美高科技美容中心(连锁),现美职业培训学校、亚太区高科技医疗美容联盟机构等分支机构。如今,中山现美的各项美容技术都已成为国内医学美容的标杆,并以领舞者的身份推动着全国整形美容事业的发展,成绩瞩目,惊艳世人。

韶华易逝,容颜易老,人们对老去总是惧怕的,对青春向来怀着无限的追求。无数人内心爱慕着年轻,理智上却对医学整形美容望而却步。对整形失败的恐惧在内心被担忧不断放大,对手术效果的担心、对术后是否有后遗症的考虑,都成了对整形美容潜在的心理障碍。在现美,世界尖端高科技无创抗衰技术,让你重返童颜绝无后顾之忧。

高科技美容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对医生、选对方法。中山现美在高科技整形方面堪称绝对的“实力派”,拥有世界最高科技的无创抗衰老美肤设备和技术,如无创拉皮塑美极(热玛吉)、超声刀拉皮、去斑嫩肤王者风范、水光注射(补水皇后)、Body Tite(标致王)、美极之星去疤痕、德国蕊丽私密收紧等,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拥有最前缘科技设备的医疗美容机构之一。拥有二十多年美容临床医学美容经验的医学博士、澳门执业医生――麦佩玉博士,已为数千爱美人士在安全、快速、实惠的基础上实现年轻10~20岁的梦想。现美医疗美容高科技童颜术更被求美者赞为天使之手,瞬间抹去岁月痕迹。

在中山现美,你享受的不仅是高科技的美容项目,更是周到、细致的贴心服务。你心里期待的样子、想要的术后效果,在这里都可以得到专业耐心的咨询解答。高科技美容价格不菲,如果找错医生,除了要担心副作用之外,也会担心白花冤枉钱。所以,选择高科技美容,不能将自己当成试验品,现美专业的服务就是要给你高效优惠的体验效果,带你完成一次舒心又尊贵的美丽之旅。

一个企业的成就不只在于它创造的商业价值,更在于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中山现美起步伊始,成立现美职业培训学校,目前开设专业有:美容美发、化妆美甲、茶艺、插花、创业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现美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如全国首创的:带着美容美发专业学员下厂区为老百姓免费剪发,为学员寻找更多的实操练习机会和培养学员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于人的思想;开设免费或非营利性发廊、美容院,让毕业班学员能顺利上岗或为创业提供实战基地。在专业技能不断更迭的情况下,现美不断创新市场急需人才培训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市场需要的专业学科,及时为对口行业输送紧缺人才。

第7篇

(一)项目设置中的职业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比赛规则中提出:“技能的类别总数和实际类别是根据2006年技能大赛组织大会正式批准的指导原则决定的,这些指导原则保证比赛中的技能种类体现世界技能组织的使命和比赛目标,并代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技能要求。”

2009年开始,世界技能组织将大赛竞赛项目划分为六大领域:运输与后勤;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讯技术;创意艺术和时尚;社会及个人服务业。能够体现上述六大领域竞赛项目的技能有:竞争与经济成功所必需的现代技能;知识社会中必需的信息通讯技术与革新的技能;工作中必需的社交技能,包括创造性、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交流等;发扬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技能。

世界技能组织致力于延续平衡的技能大赛,主要是尽量运用世界上国际领先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和物质资源。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类别有:正式项目、演示项目、展示项目、主办国恢复项目、展览项目。除展览项目外,其他项目都有对应的技能衡量标准。正式比赛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包括:现代技能、必需技能、社交技能及传统和文化遗产技能;演示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包括:设计技能、制造技能、交流技能及市场营销技能,其中设计技能、制造技能两项技能为必须具有的,另外两项中至少还要具备一项,也就是至少包括三项;展示项目的技术衡量标准为展示其比赛的创新面或一种可能的新技能;恢复项目的技能衡量标准为等同于正式项目或演示项目技术要求。

世界技能组织指导原则明确,在大赛的间隔期,至少25%的技能项目要接受外部针对其与全球经济相关的审核检测。这样每四届大赛(每八年)就对100%的技能项目进行检测。大赛质量审查员的报告与技术委员会的推荐一起作为参考来决定接受外部审核的技能项目的先后顺序。保障了赛项反映着技能领域的最新变化。

世界技能组织鼓励新项目的引入,并且在每届大赛上保障有最低数量的演示项目。新的演示项目要包括该技能所要表达的衡量标准、实际操作以及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能在六大领域中取得平衡(一致)的技能项目可以获得优先地位。

(二)竞赛项目技术标准的要求、变化与进步

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技术标准的制定,要求体现该技能所要表达的衡量标准。制造技能的标准指的是在已完工的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所运用的技能。设计技能的标准指的是产品或零件的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营销技能的标准指的是涉及对一项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的技能。交流技能标准指的是涉及交流或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的技能。

世界技能组织明确,在众多技能项目中,技能标准要体现以下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从主观评分到客观评分;从个人竞赛到团队竞赛;从传统的技能到现代的技能;从单一的技能到多元化的技能;从以训练为基础的竞赛到以职业实践为基础的竞赛。

(三)竞赛项目规则中的职业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分单项赛和团体赛。单项赛的选手参赛当年年龄为22周岁以内,团体赛为25周岁以内。参赛者只能参加技能大赛中的一项,且一生只能参加一届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比赛。其意义在于为更多的世界青年技术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更多的接受职业技能和培训的交流机会。

世界技能组织对竞赛项目制定了引入、退出和恢复的规则,并履行着严格的执行程序。

技术委员会决定新技能的准入。世界技能大赛中所使用的新技术必须在现场比赛情境下被测试,该技能称为演示性技能。演示技能在两届大赛后要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需要在赛前成为准备测验项目。准备测验项目的基础是技术说明和前两次比赛中专家组的测验项目。要以ISO-A和ISO-E为检测测验项目内容的标准。每个测验项目必须要有与评估标准相匹配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在技能分类中可以查到。

世赛制定有严格的技术评分规则。评分规则由测试项目的设计者指定。详细和最终的评分规则由所有专家共同确定。每个测试项目必须遵循“评估标准”所规定的的评分制度。评分规则应在竞赛前录入CIS。

世界技能组织在技术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世界技能大赛赛项技术需要定期进行有关技术说明的更新,以使其包括最新的技术进步。并且更新的生效必须得到不少于80%的专家的签名承认。技术说明不能违背比赛规则,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比赛规则。进一步说明世界技能大赛致力于发挥对全球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引领作用。

世界技能组织还鼓励成员国发展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并希望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世界技能组织考虑到大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本管理,对于那些要求过多空间与基础设施的新项目能否举办,世界技能组织与主办国有最终决定权。说明世界技能组织考虑竞赛项目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二、项目设置、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对接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的依据是职业发展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对接着产业发展。世界技能大赛将比赛项目划分为六大领域,就是兼顾了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大多数技能项目。既设置有高端科技项目,如机电一体化、飞机维护、模具制作等,也设置有新兴职业项目,如移动机器人、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企业IT软件解决方案等,同时兼顾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如焊接、印刷、汽车喷漆、砌砖、木工、插花、烹饪、美容美发、护理等。

从近5届的比赛项目设置情况看,不仅项目数量有变化,大赛还对项目进行了增删或升级。见表1。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一部分项目被取消,如材料绿色化导致2009年加拿大大赛上铅管工项目的消失;而另一部分项目被添加进来,如随着技能精细化程度的加深,建筑类和艺术类自成一派,2009年世界技能组织将技能比赛项目划分为6大类后,石雕技术具体化为建筑石雕;还有的项目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开发进行了转型升级,如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实现网络化,以及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优化,将工业控制引入到制造和工程技术领域。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013年德国莱比锡大赛上,增加了塑料膜工程项目。因为塑料包装及其产品,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并且各行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世界技能大赛还设置大赛举办国的特色化项目。2007年在日本静冈举行的第39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主场优势的移动机器人项目被纳入比赛项目,之后便成为每届大赛的热点赛项,不仅使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在世界上得到推广,也体现了全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技术说明明确,项目解决方案要遵循相关行业标准、ISO标准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规定,如:确保模块的特征能反映现代工业的特点、测试项目的图纸必须采用ISO-E和ISO-A标准、提供真实的加工零部件、项目设计侧重“专业术语”,例如尺寸和比赛标识等,确保测试涵盖各种技能特征和能力,既反映全球培训情况又能反映实际操作情况。对选手的能力检验,直接对接着产业技术工人的素质标准,以“制造与工程技术项目”为例,对参赛选手的能力要求为:掌握制造和技术加工的质量标准、车间的环境、安全、卫生环境及防护措施、技术设计、对机械工程的识图能力、操作加工技术、精度检验技术等,以及仿照企业真实场景布置大赛场景:“客户和技术人员会面”,即由客户(专家组)带着图纸和库存材料来见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首次与客户见面时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竞赛项目的内容完全来源于行业或企业的实际工作。

三、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和规则对中国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一)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成为中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途径之一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成功的办赛经验,服务于我国竞赛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举办国赛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人社部召开的“2012年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工作研讨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丹在“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讲话中提出,要统筹推动国内国际竞赛协调发展,将国内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衔接起来。提出中国大赛赛项的设置,在坚持行业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设置一些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职业(工种);在竞赛标准上,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世界技能大赛规则标准,使中国竞赛规则标准与其相衔接;在竞赛组织实施上,要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组织程序规则和开放办赛的好办法,改进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模式,促进国内竞赛更加科学、规范和开放;在选手选拔上,做到早发现、早培养。依托中国技能大赛竞赛活动,为世界技能大赛培养和选拔优秀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大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培养力度,建立后备人才队伍;要建立竞赛成果转化和共享机制,确保竞赛成果转化为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技术标准,促进产业生产力提高,促进人才成长。

在2013年2月颁布实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中,明确大赛要以岗位或目标任务要求的技术技能综合(组合)运用水平、比赛任务完成指令以及选手素质水平为评判依据,设计比赛的形式、内容和设置奖项;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比赛,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要充分发挥赛项专家组的作用,根据相应产业主题岗位的核心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研判,不断调整完善比赛内容、评判标准和组织方式。研究世界技能大赛要求,提升赛项质量。

上述内容表明,在世赛的影响下,我国举办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从竞赛制度、竞赛内容上开始借鉴世赛经验,也从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上,逐步体现世赛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接世赛,成为我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对接产业标准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

“世界技能竞赛的命题原则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高于生产实践,对选手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陈远芝:《更新办学理念强化职业素质》,《中国培训》2012年3期,第44至45页)。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设置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既是产业标准,同时也要体现世界技能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因此,以大赛引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世界青年技术工人搭建交流平台,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办赛宗旨。我国举办国赛也是以此为目的,积极发挥对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依据产业发展设置竞赛项目,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水平,推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办,正逐步学习和吸纳世界技能大赛办赛理念和经验,积极推动竞赛项目与产业的结合,吸引企业、行业参与大赛。

从2008年开始,大赛重视发挥相关企业、行业对大赛的支持工作,企业主要通过赞助商的形式、行业主要以专家担任裁判的方式来参与赛事。2009、2010年开始形成“企业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的共赢态势,部分赛项由企业单独冠名,同时建立了企业对大赛优秀选手招聘机制。2011年,各个赛项都实现了由行业、企业参与、教育部门配合的工作态势。全国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到2800多家企业的支持。(刘红:《以竞赛促进全面改革以改革助推内涵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2期,第39至55页)在赛项的设置上,体现为紧贴国家产业、行业发展需要,不仅设置了反映新兴产业的比赛项目,也涵盖了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国家调整振兴行业。这十大产业囊括全国80%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超过3成,是实打实的国家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这一切表明,大赛与产业的对接,要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也必须以产业标准来培养技能型人才。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的讲话中提到,“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职业教育与产业密切合作,实行‘教产合作’,是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

全国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成功举办,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技能大赛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的引领作用受到局限。与世赛相比,说明我国大赛在制度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制定有竞赛规则、技术标准,而且每项竞赛项目有完备的技术说明。以“钣金技术”项目为例,项目说明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名称与技术说明(技术说明、应用范围、相关文件);2.能力及工作范围(能力要求细则、理论知识、实践操作);3.测试项目(项目模式和结构、项目要求、项目开发、项目/模块的设计者、评分细则、项目确定、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公布、竞赛的准备环节、项目的调整、材料和厂商说明);4.技能管理和沟通(论坛、参赛者信息、测试项目、日常管理);5.评测(评测标准、主观评分、技能评测细则、技能评测程序);6.具体技能的安全规定;7.材料和仪器(基础设施列表、参赛者工具箱中所含材料、设备和工具,由专家提供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竞赛场地禁止的材料和设备,竞赛布局图)。我国大赛竞赛项目虽然也制定了规则要求,但是与世赛标准比,内容缺乏明确的项目技术说明细则。此外,大赛中突出的问题集中在比赛设备上。由于大赛指定统一的比赛设备,这些设备提供商又都是赛项的参与者或是赞助者,为了夺冠,一些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参赛学校不惜重金购买,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逐渐地在三者之间形成了利益链。此外,大赛虽然制定各赛项评分标准,但是评判标准中明显带有主观性,且过程不透明。往往比赛结束还要集体商议,比赛结果不公布分数,只是宣布获奖选手的名单。(杨诚:《对接产业发展,引导教学改革——“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赛项回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0期,第64至67页)为此,我国大赛可以借鉴世赛评判标准,使赛项评判标准体现客观性、公平性。世界技能大赛制定的技能标准要体现五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其中就强调了竞赛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所以,对接产业标准设计技能大赛赛项,就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变革,提升职业培训水平。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我们重视竞赛的技术难度,而世界技能大赛更加重视质量和精确度。“以数控项目为例,第41届世赛上中国获得第8名,排在前三名的为日本、韩国、泰国选手,得分为97、96、95。这意味着4个工作件上总共有120多个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粗糙度的要求中,他们只丢2-3个尺寸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平时训练的准确率应该接近100%,而中国选手只能达到90%左右,在完成质量上存在明显差距。” (车明朝:《行业企业参与大赛,产教结合贯穿全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22期,第59至70页)这说明,通过技能竞赛,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要改变原有的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训练的模式,既要重视人的职业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标准,教育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产品的加工、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树立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意识。所以,参照世赛项目技术标准,引导学校深化做学一体化模式改革,应成为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培训效果,实现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做学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演练、操作结合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既夯实了理论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实用技术,并通过操作练习提升技术水准,既体现了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学习的差异,也充分体现了技术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有效性。

职业院校开展做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既是对接中国产业发展,培养实际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的宗旨和职能。职业培训就是按实际生产领域的技术标准进行的实操训练,否则职业培训就失去原本的职能。

第8篇

一、夯实基础,促进就业。

一是建立就业服务网络。20****年11月和20****年元月,社区先后成立了劳动社保工作站和开妍家政服务中心,形成了社区主任亲自抓、两委成员协助抓、劳动社保工作人员具体抓、小区工作站和驻区单位配合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网络,并落实了专职人员。二是摸清失业人员底子。在工作中,小区工作站和社保工作人员广泛走访了下岗职工家庭,建立了失业人员家庭基本情况、就业愿望、培训愿望和基本技能等台帐。

二、广开门路,扩大就业。

一是社区和物业管理提供岗位。充分利用城市扩张加快和社区管理服务加强的机会,实行社区和物业管理人员从下岗职工中优先招聘。近年来,我们先后从下岗职工中招聘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物业公司卫生清扫员、治安巡逻员等300多名。二是社区单位发掘岗位。我们与驻社区单位主动联系、跟踪服务、发掘空岗信息,及时提供给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中艺服饰和美琪浴城等单位先后招聘下岗失业人员100多名。三是成立社区服务实体发展岗位。20****年元月,我们在翠岗小区成立了开妍家政服务中心,先后提供了500多人次就业机会,安置了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

三、开展培训,帮助就业。

一是贴近实际开展培训。根据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技能单一的特点,社区紧贴市场需求状况,讲求培训实用性和有效性,重点在一些用工需求大、培训见效快、适合下岗职工求职和自谋职业项目上开展培训,如计算机维护、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二是搞活方式开展培训。社区以金海职业培训中心为基地,组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采取集中授课、集中辅导、单独授课、分散学习等不同方式开展培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00多人次。三是提高层次开展培训。由培训简单劳动者向培训创业者的转变,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后就业率。失地农民赵长明参加美容美发培训后,创办了贵夫人美容美发中心,下岗职工李金桃参加了计算机应用培训后,开起了复印打字社,下岗职工毛坚囡参加插花培训后,开起了鲜花店。

四、优化服务,引导就业。

社区一方面通过宣传栏、橱窗、横幅等载体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宣传,采取创业人员现身说法的形式,加强下岗失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转变择业观念,走自立自强之路。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就业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为他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和小额贷款出具相关证明,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和现场招聘会,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过去几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我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让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具体思路有:

一、发展社区三产服务业。社区要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零就业家庭”。

第9篇

【关键词】吴江 技能人才 公共实训基地

近年来,随着苏州吴江区经济转型升级进度加快,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吴江政府主动顺应形势,加快建设吴江公共实训基地。

1.公共实训基地的概念

公共实训基地是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功能的不同,实训基地一般划分为三种类型:校内实训基地、企业(行业)内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区别于其他实训基地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公益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功能。

2.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意义

2.1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需要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同步转型升级来支撑配套。近年来,吴江产业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上,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各领,电子产品、丝绸纺织、装备制造、电缆光缆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支撑着吴江经济的突飞猛进。吴江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企业、商业培训机构不愿意从事培训周期长、投资大、利润低的技能实训项目,这就要求政府提供公益性的公共培训服务,弥补市场缺失。因此,建立公益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十分必要。

2.2提升技能、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提升技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的实践性教学。除了基础理论,更多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侧重于能够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场所和设备支持。因此,建立实践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十分必要。

2.3资源整合、避免浪费的需要

如果每家企业都建立实训基地,既有场所上的难度,也有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实训基地的档次和规模相对受限。若时时更新,昂贵的设备会造成资金的紧张;仅供本校学生使用也会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而在产业集群的地区建立开放性的公共实训基地,既满足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需要,又避免重复投资。并且有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基地的设备、师资水平以及建设运作理念会有更大提升。因此,建立开放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十分必要。

2.4响应号召,学习先进的需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7年〕1号)提出号召:“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立足当地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服务,为实现素质就业探索道路,为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与吴江相毗邻的上海市,走在了全国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前列,是吴江学习借鉴的先进榜样。倡导“用明天的需求来培训今天的学员”,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可提供46个职业类别、覆盖200多个岗位工种的实训,每年利用率75%以上,可完成实训45万人次以上,走出了一条高能级培训设施投资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新路。

3.苏州吴江区公共实训基地的三类模式

根据承担的主体不同、基地定位不同、建设运行模式不同,目前吴江区已建设有三类公共实训基地。

3.1政府型综合公共实训基地

定位于政府主导、综合性、多专业的公共实训基地。 2010年,吴江在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成功设立“吴江公共实训基地”。由政府投资建立,以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为主要培训场所,提供会计做账、报关报检、电工电焊、插花绿化、家政月嫂、计算机等各种技能培训,并租赁了吴江交通学校校舍设立“高级维修电工”、“电焊工”、“叉车驾驶”、“电子技术”、“中式烹饪”等五个实训室。目前该基地每年的培训人次为7万左右。

3.2院校型基础公共实训基地

定位于院校主导、校企合作、基础能力培训、人才订单培养的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吴江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签订了“输出地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协议。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该6所院校签订了技能人才培养协议。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导向、技术先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与6所输出地技(院)校合作成立了6个公共实训分基地,有力促进了培训资源的集约化。

政府多次带领有关企业到合作基地考察、洽谈,加强企业与基地的联系。陕西富平技工学校与中达电子、河南焦作市化工高级技工学校与恒力集团、甘肃兰州铁路技工学校与科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吴江的企业人才提供基础能力培养。

3.3多方合作型专业公共实训基地

定位于多方合作、服务当地特色产业、依托专业技术学校、生产型的公共实训基地。2011年,吴江公共实训基地现代纺织业分基地开始建设,并于2012年投入运行。该基地是吴江公共实训基地的分基地之一,位于盛泽镇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建筑面积14600平米。具有学生实训、教师培养、员工培训、产品生产、技术研发、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多方面功能,是一个面向全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定位专业型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1)多方合作模式。采取“政府部门支持+学校投入+企业合作+行业协会指导”的创新合作模式,属省内首创。这种模式以政府出资为主,学校、企业出资为辅,由政府支持、行业协会业务指导、学校主导、企业合作参与。

(2)符合当地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在盛泽镇,符合当地的产业特色。盛泽镇是享誉盛名的“中国绸都”,纺织业发达,全镇现有各类纺织工业企业2300余家、纺织商行5300余家。随着纺织业贸易量不断扩大。民营纺织企业迅猛增长,自主品牌生产企业迅速崛起,纺织产业面临全面提升、改造和优化,对纺织技术专业人员需求量相当大。

(3)依托专业技术学校。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纺织技术专业开办于1982年,依托盛泽纺织产业发展起来,在本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校纺织技术专业形成了纺织品检测与贸易、纺织品设计、纺织品验货标准、纹织CAD技术与应用等相关专业群,并进一步逐步延伸形成纺织品质量检测、染色打样、纺织品实用外贸英语、服装CAD和服装裁剪与制板等岗位的纺织技术类专业链,能够适应吴江、盛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技术基础

4.吴江模式的启发

吴江通过不断创新技能培养方式,建立多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已走在江苏省前列。实现了以总的公共实训基地为中心,分基地建设不断推进的“1+N”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对于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吴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也有一定启发。

4.1合理定位,不同基地互补

吴江的三种公共实训基地定位十分明确。政府型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定位于综合型、多专业的基地;院校型基础公共实训基地定位于校企合作、基础能力培训、人才订单培养的基地;多方合作型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则定位于服务当地特色产业、产业技术提升、生产型的基地。

4.2由点及面,三步走形成基地体系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由点到面的扩展。吴江模式提供了一种启发:由点及面,三步走形成基地体系。

(1)综合型基地引领。可以在一个地区内,先由政府出资建立一个综合型、示范型的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引领带动作用。

(2)基础型基地跟进。选择一些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通过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帮助其改善实训基地条件的方式,建立一批中小型的专业型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基础能力培训作用。

(3)专业型基地建设。在时机成熟、取得各方面合作支持后,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结合本地技能培训水平和职业院校情况,建立专业型的公共实训基地。

4.3统一规划,发挥整体效应

吴江的公共实训基地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体系,但各个基地之间的合作较少,仍然没有紧密结合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这既是由于地点的分散,也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网络。如何将各个基地的运作串联起来,充分实现定位互补,发挥整体效应,将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1)统一规划

建议由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对各个基地的建设与运作、培训的开展做统一规划、统一领导,这样才能将公共实训基地作为一个体系来抓,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

(2)形成网络

建议利用苏州市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网。通过这个网络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公示各个基地的不同的培训项目,以便有培训意愿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参加;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网络合理的分配培训项目,最大程度的实现场地、设备、师资的合理利用,避免忙闲不均,最大程度的发挥整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政府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臂距”管理[J].管理观察,2009,(4)

[2]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D]. 华东师范大学,2009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