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5 10:19: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联网的主要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特征;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15-01

针对物联网在关键特征与核心技术方面,深入研究并讨论了物联网的泛在性、特定环境下的智能标识与感知技术、数据的不确定性、数据表示方法、海量数据的信息传播、安全和隐私等问题。

1.物联网关键特征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融合物理实体。物理实体可融合射频识别与传感技术,应具有可标识、可感知、可通信、可控制的安全智能体的特征,但并非所有的物理实体均要实现全部功能,有些实体仅需实现可标识、可通信等部分功能。

2)异构化特征。智能标识与感知技术由标识与传感技术融合而成,本质上具有异构性,且不同环境下的智能标识与感知体采用不同技术实现,具体表现为不同标识及传感器的底层实现技术各不相同,如特定环境下的标识技术不同,实现技术也不同;同样,不同环境下的传感技术也呈现出差异化。

3)海量信息的存储、共享、传播及管理。网络承担数据存储、共享、传播及管理的功能,研究表明: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量巨大。海量数据的存储、共享、传播及管理,给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适当的体系结构来满足海量数据的传播、存储和共享问题。

4)泛在性与普适计算相结合。物联网中,通过将物理实体与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等技术相融合,通信对象扩展到日常生活用品,实现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从而使信息与通信技术获得一个新维度,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扩展到任何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普适计算建立在分布式计算、通信网络、移动计算、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等技术之上。

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2.1 特定环境下智能标识与感知技术

全球物联网应用种类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给智能标识与感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

1)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的销毁问题。电子标签均采用电子器件,已作废的电子器件处理不好,会带来电子污染。因此,在设计和制造电子标签和传感器时,需考虑销毁问题,尤其在大规模应用时,这一问题更加重要且不易解决。电子标签的销毁还会带来标签编号的回收问题,否则,若每个物品都保留原有标识编号,则电子标签编号资源将很快被耗尽。

2)电子标签和传感器需要解决数据存储、电源供电、能源存储与节约及安全防伪等问题。此外,由于很多应用场合,读写器信号作用范围内可有多个标签存在,需采取防碰撞技术,以减少数据冲突,达到快速准确识别多个标签的目的。

3)智能标识与感知网络化问题。智能标识与感知网络节点作为一个微型化的嵌入式系统,在感知物理世界的同时,应具有局部信号处理功能及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智能标识与感知网络中存在大量节点,网络拓扑结构在节点发生故障时,应具有自组织能力、自动配置能力及可扩展能力。

4)智能标识与感知网络中节点的定位问题。节点的准确定位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条件,如目标监测与跟踪、智能交通、特殊区域无线传感器等特定应用要求网络节点预先知道自身的位置。定位包括二维定位、三维定位。受物联网节点大规模、低成本和低计算能力的制约,需寻求合适的定位算法,在提高节点定位精度的同时,降低节点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

2.2 数据的不确定性处理及表示

在数据清理方面,提出了采用流水线数据清理的框架结构,以支持普适环境中的应用,称为可扩展的传感器数据流处理(ESP),它根据阅读器所获得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的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清理过程是由点处理、平滑处理、合并处理、判决处理和虚化处理5个阶段组成的数据清理流水线。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数据质量的概念,针对物理实体数据的不可靠和不确定性,在向应用提供数据时,对其数据质量即清洁度进行评估,应用程序在采用这些数据时可参考数据质量,以给出更为可信的结论。尽管如此,在物联网中,要彻底完全地消除脏数据是不可能的,研究人员还在进一步研究降低数据不可靠性的技术和方法。

在数据表示方面,物联网中数据具有不同异构性,包括结构异构、语法异构、系统异构和语义异构。目前已有许多技术被开发用来解决不同类型的异构问题,如XML作为公共的语言标准被广泛使用后,由于其所具有的通用语法格式,使得数据源之间能够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信息,有效地解决了数据集成中数据共享的问题,但语义异构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2.3 海量数据下的信息传播

物联网的应用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有效管理、处理、存储及传播的方法,是物联网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信息的传播是物联网信息共享的重要内容,针对RFID应用,EPCGlobal认为RFID数据应采用事件的方式表示,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数据冗余,减轻网络负载,而且可以通过消息通告系统的方式来方便地传播与共享。

局部节点接受来自各种网络前端的原始数据,经数据过滤、抽取、压缩等预处理,存储到本地数据仓库;在本地数据仓库,数据经过滤、合并后形成复杂事件;复杂事件经全局控制节点的聚合操作,存储到全局仓库,以用于不同的应用。其中局部节点之间通过基于多的合作管理机制,可共享对象数据与知识。

基于网格的分布式数据模型可解决局部节点的数据存储问题,通过利用网络前端智能体自身的智能计算、语境感知及远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物联网的高性能、高存储及高计算能力,物联网可以看作一个大规模信息系统,由于其前端在对物理世界感应方面具有高度并发的特性,并将产生大量引发后端深度互联和跨域协作需求的事件。网络中的事件并非仅发送给某一个应用。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的通信方式无法满足应用需求,需有新型通信机制,以满足事件通信,同时需考虑面向异构基础信息的网络构架问题。

2.4 安全和隐私问题

1)电子标签或传感器本身的访问缺陷。由于电子标签或传感器本身的成本所限,自身很难具备足够的安全能力,极容易被攻击者操控。在没有足够可信任的安全策略保护下,标签或传感器中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都得不到保障。另外,物联网前端系统中,大量使用射频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输的信号本身是开放的,这就给非法用户的侦听提供了方便。

2)未来信息传播网络中的安全问题。物联网前端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需在后端网络构架中传播、处理和控制,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这些信息的安全需要采用各种认证与加密方法来保证。

3.结论与认识

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与互联网发展不同的途径,表现为由局部的、闭环的应用为驱动,逐步形成开放的、全球统一架构的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中,将从单一的对象标识技术,发展为集对象标识、传感、控制和执行于一体的智能执行体,物联网终将是智能体之间、智能体与非智能体相关通信、信息共享的全球一体化网络。

参考文献

[1] 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12期

第2篇

关键词 物联网;关键技术;通信运营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91-0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物物相连的网络模式。主要用于客户端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在帮助国家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在世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处于前列,随着我国对物联网多项技术的开发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物联网的应用也趋于普及和成熟,传感器的研制和投入生产,也取得显著效果。

1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结合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发现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由三个层构成,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各种传感器以及相关网关,主要功能是帮助物联网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以及自动控制数据信息,并通过利用物联网中的通信模块,实现物理实体与物联网网络层、应用层的连接,充当着物联网的“眼睛”。

网络层,主要由各种私有网络和通讯网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加以传递和处理,依托于公众电信网、互联网,以及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在物联网中,相当于“大脑中枢”的存在。

应用层,则是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应用的集合,主要作用是为客户提供各种基础,从而推进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

2 物联网关键技术

经过对物联网关键技术实质的分析,得知物联网要真正实现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离不开信息采集技术、近程通讯技术、远程传输技术,以及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等几种技术的结合与完善。

2.1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在采集信息上,可以依靠传感器感知外界温度、气象等参数,以及依靠电子标签“标准化”标识采集点的方式来完成物联网数据信息的采集。

传感器,作为连接物联网和虚拟世界、采集数据的关键器件,能够为物联网提供高质量和海量的数据信息,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是物联网在运营中获取精准信息的保证。

电子标签,即人们常说的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发射无线讯号,远程识别和采集特定目标的相关数据信息,具有非接触式的特点。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发展起来的RFID技术,同样具有全天候、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功能,在物联网与通信运营的结合中,能够提供近程通讯、识别信息等功能。例如电子标签在产品的电子代码上的应用,大大推动了物联网在运营方面的发展。

2.2 远、近程通讯技术

近程通讯技术,包括RFID技术和蓝牙技术两种,是由以往的无接触式认证和互联网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物联网关键技术,具有短距离连接的功能。

远程通讯技术,在物联网中,通常由机器到机器、机器到人,或是人到机器的途径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支持物联网数据远程传输的技术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DSL、PO等在内的有线传输和包括CDMA、GPRS等在内的无线传输等两种。

2.3 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

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是基于互联网和近程通讯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主要是在各种先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物联网中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同时,在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后,智能分析与控制海量信息技术,还可以实时将结果返回给物联网的各个部件。如近年来提出并初步得到发展的云计算,便是处理物联网海量信息的最有成效的计算模型。

3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在通信运营中的实例

3.1 物联网运营中的关键技术

3.1.1 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

物联网网关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物联网网关作为标准化的网元设备,能够为传感网和通信网的连接,提供数据汇聚、数据传输、协议适配和节点管理等技术支撑,在通信运营的传感网和通信网的连接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物联网网关,不但能够将异构传感网汇聚成一体,远程传输传感网的数据,同时,也能与远程运营平成对接,从而为客户端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保障。

物联网通信模块拓宽通信运营通道。在物联网远距离传输信息时,往往需要用到终端内的基础组件,即通信模块。就以往来看,物联网行业的种类多样、体积大小差异、处理能力强弱以及对外接口的不同,都很难促使物联网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网络。不过,自从使用这个安装在终端内进行数据通信的独立功能模块以来,物联网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信模块通过嵌入各行业终端,形成各行业物联网传输的共同通道,从而能够为物联网提供通信运营的服务。

智能终端帮助采集通信运营所需数据信息。智能终端作为智能化处理数据能力的物联网终端节点,具有采集数据,运算、处理和执行数据的能力。通过采集现场情况的数据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远程管理指挥中心,管理人员通过智能化应用程序,对信息加以处理执行,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实现通信运营。

3.1.2 物联网服务平台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

包括M2M平台和云服务平台两种。M2M平台能够为物联网中的机器对机器提供智能通信通道,帮助实现物联网控制及监测终端接入、配备终端私有协议和接入行业应用系统,以及配备行业应用私有协议等方面的功能。同时,M2M平台,还能对终端使用网络是否合理加以控制,对终端流量的使用和分布情况加以监控和预警,并能够实时快速地对故障进行辅助定位,远程为解决终端故障提供必要的维护操作工具。云服务平台能够为各行业的物联网提供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并实现各行业的物联网统一的海量空间存储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方便各行业实现通信运营。

3.2 物联网实现运营的实例

3.2.1 手机物联网

手机物联网将智能终端和电子商务相结合,促使消费者能与软件应用、硬件设备等商家进行便捷实时的交流和互动,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推广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从容过度,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具备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新型市场模式。简单来说,手机物联网便是“闪购”。手机物联网采用智能终端设备扫描各类商品的条形码、二维码等方法采集各商品的数据信息,实现购物、比价和鉴别产品等功能。

3.2.2 安防物联网

新一代的智能安防物联网,结合了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中国移动的TD SCDMA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中国移动的G3无线移动座机、RFID技术,是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在M2M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业务。在提供G3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安防物联网还提供了门窗报警、紧急呼叫等智能安防服务,能够让用户体验到物联网关键技术所带来的智能家居生活。

4 结束语

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通信运营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带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还能起到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推动面向物联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进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交通、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物流、医疗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青睐,然而,物联网的发展是以网络化为基础的,因此其安全性问题自然也成为人们最为关心和担忧的。物联网技术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其信息自然会涵盖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隐私问题,因此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备受关注。关于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提高物联网的使用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互联网的概念相比,物联网指的是具体化的物体的连接,具体来说,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使用一些传感器设备、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感应技术等对物体的信息实现实时化的收集,并且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汇集到一个大的网络,而这个最终实现的大的网络就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物体管理的成本,使得无人化管理成为可能,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对于设备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根据物联网的结构层次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指的是对于物体实现具体化的感知,通过一些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技术对物体的信息进行采集,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的基础是整个物联网实现的平台,目前,感知层用到的技术主要是传感器技术;网络层则主要实现物联网的通信和信息的传递,其主要建立在现代化的无线和有线通信的基础上,感知层在采集到信息以后会将信息传递给网络层,然后通过网络层将信息进一步传递给应用层,并且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实现对于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工作,尤其是目前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更是大大的加强了网络层的处理速度;应用层则主要指的是各个不同行业的用户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对具体的物体做出的应用,实现了设备管理的智能化,同时应用层也是整个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关系到物联网系统的实现。

二、物联网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

物联网的实现是基于网络的原理,因此在物联网实现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安全的隐患,其中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传输安全以及数据的安全。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传输环境使得信息传输存在安全隐患。物联网的网络层实现主要依靠的是无线传输,而无线传输的过程中就会导致信息受到攻击、窃取等恶意破坏现象,这些都会对物联网的信息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网络攻击者可以通过在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发射无线干扰信息对物联网的信息传输进行干扰,影响物联网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物联网的瘫痪。

(二)设备、节点极易受到人为破坏。物联网的主要目的是代替传统的人工方式实现对于设备的高效能管理,因此形成了设备运行过程中无人监管的现象,而这则会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攻击者可以很简单的接触到网络的节点并且对其实施破坏,从而对物联网造成破坏,引起设备的非正常运转,而且攻击者通过设备或者节点获取到了具体的控制数据,则会对物联网的运行造成致命的危害,同时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传感器节点资源匮乏。在物联网的建设过程中,节点的部署具有一次性和大规模的特点,同时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于已经安置的传感器缺乏后续的维护,这些主要是由于传感器的廉价成本造成的。然而,在传感器廉价成本的背后则是传感器通信安全协议的缺陷和传感器性能的不足,这些节点设备上的先天性缺陷给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

(四)使用者的隐私受到威胁。在物联网的使用过程中,其感知层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一些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等,对于使用者的位置信息、使用情况等具有详细的记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旦这些数据信息被窃取,就会对使用者的隐私造成极大的威胁,可能导致使用者被秘密定位、追踪等。

三、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根据物联网的组成及其特点,结合物联网信息安全隐患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感知层操作规章制度。首先要保证物联网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即便物联网的感知层或者设备受到不法攻击,物联网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复系统对其进行修复,以降低由此造成的损失,同时还需要在节点的建设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备用节点的数量。而且还需要对物联网的管理权限进行合理的设置,避免非专业人员对物联网的关键环节进行更改,同时还需要严格加强物联网管理人员的身份认证制度。

(二)提高物联网的安全防护。物联网自身的安全性能决定着物联网的安全防护能力,因此需要从物联网的协议、设备等方面予以加强。首先要从物联网信息传输的协议层出发提高其安全协议的级别,以更好的增强物联网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要提高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相关硬件设备的安全协议级别,以降低物联网遭受攻击的机率。

(三)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物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亟需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因此相关的政府和管理需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破坏物联网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具体的惩罚措施,以更好的规范物联网的发展,降低物联网发生破坏的机率,保障物联网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更好的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应用,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障使用者的隐私安全。

参考文献:

[1]滕萍.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3.

第4篇

关键词: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建议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262-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new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s of social research. This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finally put forward on speeding up th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 IOT; strategy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利用底层传感设备、射频识别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技术等,通过短距离无线网络、互联网等技术把现实物品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以实现远程控制,达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物联网可以说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物联网产业发展必将带动通信服务产业、嵌入式系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服务和外包产业等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物联网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到的产业也较多,主要包括网络通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式产业、智能计算等多技术领域产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交通运输、农业精细化种植、城市智能化管理、工业精准控制、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平台等多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目前,全球各国也在纷纷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早在2009年初,美国奥巴马总统就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紧接着日本、欧盟等国家也纷纷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并做出具体规划。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逐步完善物联网技术标准”。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也积极投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成立山东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各地市物联网研究院,建立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工程项目等,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本文结合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山东省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无锡、上海、苏州等地)、珠江三角洲(深圳、广州等地)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处于全国物联网行业领先水平,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结合山东省物联网协会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物联网产业分布: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分布不均匀,东部区域发展较快,以青岛、潍坊、威海等城市为例,分别在RFID、微电子、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工业、智慧城市等方面加快发展,进行了应用推广。潍坊市建立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潍坊市物联网研究院,依托高新技术,重点发展了物联网产业。青岛市依托青岛海尔集团、海信等大型企业强大力量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德州、聊城等地)相对来说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薄弱。

2)物联网销售和利润:整体来说,山东省物联网产业销售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2013年,山东省物联网相关企业实现主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600多亿元,2014年,山东省物联网相关企业实现主业务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0%,物联网产业销售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3)物联网产品与服务:山东省物联网企业产品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其中自主研发产品主要RFID、条形码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产品主要服务范围在物流仓储管理、工业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智能终端制造业约占16%,利润较高的物联网产品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智能电网等方面。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思想 应用策略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001-02

物联网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相反的,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及使用也是有效地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助力。物联网技术是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融入监控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重要信息技术的综合技术。物联网技术运用几乎涵盖了信息通讯技术所有的领域,包括无线技术、互联网、智能芯片技术、软件技术等,其优点表现为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沟通与协调功能较强等。该文通过梳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重点讨论物联网技术的结构和关键技术分析,并就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探讨物联网应用策略,为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使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所有运用领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1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一提到“物联网”这个词,可能第一次接触的人马上会想到另一个词――“互联网”,理所当然地认为物联网技术其实就是互联网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网络概念。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确在某些环境下很容易让人混淆,不仅是因槊字的相似度较高,更因为两者的技术基础相同,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以数据分组网作为他们的承载网,而业务网和承载网是相互分离,独立发展的。该文章从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层机构和关键技术角度深度分析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结构分析

物联网结构可以大致分为4个技术层次,分别是: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1.1.1 感知识别层

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层主要依赖的技术是RFID无线射频感应技术、无线传感技术、GPS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网络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核心感知技术,也包括各种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器、PAD等,前者属于信息自动生成方式,后者属于信息人工生成方式。多样化的信息生成方式是物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感知识别技术虽然位于物联网四层网络构建中的最低端,却是物联网核心技术中最关键的一层,所有上层技术结构都以其为基础。通过感知识别技术,让事物“开口说话,生成信息”是让物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联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等其他网络的不同处之一。

1.1.2 网络构建层

物联网的网络构建层在物联网四层网络构建层中扮演的角色是联络员。重要的网络形式主要分为互联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城域网5种网络形式。其中物联网是各种网络构成中的核心网络、技术支持以及平台,IPv6扫清了网络终端设备在数量上的限制;无线宽带网如WiFi/WiMAX等无线宽带技术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广;ZiBee、蓝牙以及红外等无线低速网络能够适应物联网中能力较低的节点的低速率、低计算能力、低通信半径以及低能量来源等特征;移动通信网络将成为“全面、随时、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其高覆盖率、方式多元化、高速实时、可移动性的数据处理特点打破了物联网多方面的局限性。

1.1.3 管理服务层

管理服务层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数据存储、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以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四方面问题,当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内容信息经过前两层――感知识别层和网络构建层的生成传输汇聚到管理服务层,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成为其考虑的主要技术难题。下面将针对上述四大问题展开探索。

(1)数据库。物联网的数据特点包括关联性、语义性、海量性、多态性等。通常情况下,我们物联网数据库将物联网数据库分为关系数据库系统和新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两类。关系数据库系统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数据库技术要求;新型数据(NoSQL数据库)主要应用于分布式、非关系型的数据信息存储中,通过避免连接操作的方式来提升数据库性能,并不要求数据库一定要具备确定的表模式。

(2)海量信息存储。网络存储结构主要分为三大模块:DAS――直接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其主要缺陷在于只能满足中等规模的商业需求,面对大规模或巨型规模的商业需求仍存在信息存储难题。数据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例如:Google与Hadoop,涵盖了主要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存储设备以及辅的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安全装置以及数据通信链接等。适应了物联网数据的关联性、语义性、海量性、多态性等特点。

(3)Web搜索引擎。Web搜索引擎是:“能够在一个合理时间内,根据用户的查询关键词,返回一个包含相关信息的结果列表(hits list)服务的综合体。”在传统Web搜索引擎基础上建立的现代搜索引擎要求相关信息的更高精确性,能够主动识别并精确提取有效信息,建立多模态信息搜索引擎模式。

(4)需求分析。需求分析要求具有高效感知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一方面,数据信息感知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快速的搜索引擎基础上的,另一方面,智能分析能力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整合。

(5)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主要的安全和隐私隐患包括窃听、跟踪、诈骗、病毒、信息篡改等,主要的防护措施是物理安全机制、密码技术等。以上都是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有个非常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作为支撑,所以需要给物联网开发系统性的安全保护机制。

1.1.4 综合应用层

架构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层是全结构的目的,所有前期的技术投入都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最终得到实践。同时,综合应用层实际上是一个新信息反馈的阶层,在这一阶段,物联网的缺陷将在实践中被发现并反馈,是促进物联网发展的重要环节。

1.2 关键技术介绍

通过上述内容对物联网的整体层次结构介绍,我们对关键物联网技术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接下来将有选择地介绍几项关键物联网技术。

1.2.1 异构融合平台

实现物联网资源共享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经过异构融合平台。其资源共享实现的方式是:在不同网络平台共建的基础上,融合不同异构网络间的共性,保留自身特有的功能即个性的同时,形成不同异构网络间共性与自身个性之间的统一。什么是不同异构网络间共性的融合?就是建立不同的异构网络与公共通信平台之间连接,通过同骨干传输网的对接,将异构网络融合到更为宽泛的移动通讯网络中。

1.2.2 节点与终端口

该文中提及的节点,专指感知节点。感知节点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事物自身的基础信息,并自动针对其基础特征和基础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处理以及信息储存等,有利于帮助物联网获取更全面的事物信息并@取更多本事物相关信息。在日益先进的智能标签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等技术的支持下,感知节点也越来越智能化,对管理对象及其外在环境进行监督控制越来越高效。

1.2.3 业务支撑

业务支撑中最重要的功能是确定物联网的各项具体业务需求,并就每项业务需求确定其需要用到的场景。主要工作流程:首先,根据业务的特性进行分类,同时界定各项业务的主要性能以及功能;其次,抽象化处理物联网现有网络资源;最后,设计结构。此结构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各项业务。

2 应用策略

毋庸质疑,在经济社会与物联网紧密结合的现代社会中,物联网一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物联网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诸多领域,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迅速崛起,还是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1 树立共享与融合的意识

在物联网往后的发展中,树立共享与融合意识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白何为融合,所谓融合,是指各相关领域之间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这也是前文中屡次提及的融合问题。这种融合的目标是对未来所有的网络形式进行资源共享,扩揽各相关信息领域的不同业务活动,最终实现物联网横向以及纵向的深度和宽度融合。

2.2 加强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

加强行业与产业之间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行业之间的协调。虽然现在物联网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但是各相关行业之间仍然存在共享阻碍,这是由于行业间存在业务交叉,一定程度上致使物联网不能实现更好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共享。第二,加强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实际上物联网自身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处于产业链初端的技术指标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因此,物联网更好的发展依赖于产业链之间的联合,只有每个环节进行结合才能有效地推动物联网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人们经常讲:“物联网的兴起和使用,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一场技术领域的革命。”的确,物联网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各方面,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到行业的兴起,甚至技术领域的创新,但是任何发展都是基于我们对物联网的美好期许与祝愿,任何技术的革新带来便利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困扰,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反复的思考、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以及加强各行业间的协作,来改善或弥补新技术缺陷。

参考文献

[1] 周津.物联网环境下信息融合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特征;组成;关键技术

一、物联网的由来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出现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书中,在该书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了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称为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明确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连,能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11月,总理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我国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从而物联网作为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设备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即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RFID等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二、物联网的特征

(1)网络化:网络化是物联网的基础。不论是有线、无线还是专网来传输信息,都必须依靠网络,而且必须与互联网相连,这样才能形成完全意义上的物联网。(2)互联化:物联网是一个包含多种网络、接入、应用技术的大集成,也是一个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具备更强的开放性,应能够随时接纳新设备、提供新的服务与应用,即物联网具备自组织、自适应能力。(3)物联化: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成互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而物联网是实现人物相连、物物相连,通过在物体上安装传感器或微型感应芯片,借助计算机网络,让人和物体进行“对话”和“交流”。(4)感知化:物联网离不开传感设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正如视觉、听觉和嗅觉器官对于人的重要性一样,它们是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5)自动化:物联网通过传感器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根据事先设定的处理规则,利用软件自动处理采集到的数据;自动地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对物体实行自动监控和自动管理。一般无需人为的干预。(6)智能化:物联网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微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从它的“自动化”、“感知化”等特点,已能说明它能代表人、代替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智能化是其综合能力的表现。

三、物联网的组成

物联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有些物联网可能只包括了这些子系统中的一部分。

(1)电信网络:物联网的信息传送与日常使用的文字、语音、图片、图像传输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大多是小数据量和特大数据量的传输。小到每月只发送几bit,如电力抄表;大到持续发送大幅图像,如交通监控,而中等数据量的信息传送却不多见。这就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推出新的通信标准和新的接入技术,以适应物联网各种通信的需要,实现物联网的高效通信。现有的通信网络主要有电缆、光纤、无线电、微波、卫星、蓝牙、红外、WiFi、移动通信等。(2)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变为电信号的变化,收集信息,做出响应。例如麦克风和喇叭就是一对语音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是声、光、电、重量、密度、硬度、湿度、温度、压力、震动、速度、图像、语音等。(3)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用来标识物联网中的各物体。现有的电子标签主要有RFID、条形码、二维码、IC卡、磁卡等。(4)数据处理:物联网通过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必须经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才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实现各种目的。这些数据处理往往包括汇总求和、统计分析、阀值判断、数据挖掘和各种专业计算等。(5)报警系统: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可能需要直接报警或者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报警,报警形式主要有声、光、电(电话、短信)等。(6)显示系统: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可能需要直接显示或是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显示出来,常见的显示形式有文字、数字、图形、表格等。

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感知与标识技术

感知和标识技术,负责采集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和数据,实现外部信息的感知和识别,是物联网的基础,如传感器、无线定位、射频识别(高频、超高频)、二维码等。

(2)网络与通信技术

网络是物联网数据传递和服务支撑的最重要基础设施,通过人物互联、物物互联,实现感知信息高可靠性、高速度、高安全地传送。物联网的实现涉及到近通信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主要涉及RFID,蓝牙等,远程通信技术主要涉及互联网的组网、网关等技术。包括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蓝牙、WiFi等), 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

(3)计算与服务技术

海量感知信息的计算与处理是物联网的最重要支撑,服务和应用则是物联网的最终价值体现。

海量感知信息的计算与处理技术是物联网应用大规模发展后,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需要攻克海量感知信息的数据挖掘、、数据融合、高效存储、并行处理、知识发现等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智能化、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其核心是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存储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处理和共享,为海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服务计算。物联网的发展必须以应用为导向,在“物联网”中,服务的内涵得到了革命性的扩展,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型应用将导致物联网的服务模式与应用开发受到巨大挑战,面临着许多机遇,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技术路线势必制约物联网应用的创新。为了适应未来应用环境的变化和服务模式的变化,必须研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标准化、开放式的应用支撑环境和服务体系结构以及面向服务的计算技术等。

(4)管理与支撑技术

随着物联网应用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大、支撑业务的多化化复杂化和服务质量的高要求,影响物联网正常稳定高效运行因素的越来越多,管理与支撑技术是保证物联网“安全高效可控”的关键,包括测量分析、网络管理、物联网标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必须研究新的高效的物联网管理模型与关键技术,用来保证网络系统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物联网导论(第二版),刘云浩主编,2013年8月,科学出版社

[2]物联网基础及应用,王汝林主编,2011年10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技术同时也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从互联网技术中衍生出来的,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物体感知技术来实现的,然后再利用无线网络等技术接人互联网,构造出一个真实世界的物体和虚拟空间的数字信息相结合的网络,并实现网络中物与物或者用户与物之间的通信或控制。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可以依靠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来实现,因为物联网的使用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传统的单一服务器将难以承受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就是在高级的服务器它的CPU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容量都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物联网业务。因此,在开放的物联网环境中采用高速、高效的新兴计算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而这种高速、高效的计算就是“云计算”,他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计算模式,把在各地的服务器联合起来的计算方式。这三个方面虽然不是物联网全部的关键技术,但也是物联网重点需要解决的技术,它们是物理网发展和实现的关键。

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但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却有统一的规定,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一)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上层,它在感知层和网络层之后工作,将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相当于是整个物联网的“大脑”,经过对信息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利用度,其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转换、汇集,以及用户层事件的触发等。应用层中又分出两个子层,分别是应用服务子层和应用支撑平台子层。首先是应用服务子层,它主要是把一些正常的服务智能化,就像智能家具、智能交通信号平台和畜牧业数字化等等领域。而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多用于跨行业、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

(二)网络层

网络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能够实现大范围信息通信,由各种私有网络、有线和无线网络、Internet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将感知层得到的数据传到各个地方,实现大范围内的远距离通信。

(三)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理网的最外层主要是对物理世界中各类事物信息的采集与识别,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用来感知和识别事物,它主要使用RFID和传感器等信号接收技术。

五、物联网的信息安全

物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是把真实的事物进行信息化处理,因此就会出现网络漏洞。随着互联网向物联网不断转化,物联网不仅继承了原有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时又出现了一些物联网自身的安全问题,无论物联网应用背景本身是否是安全敏感的,在构建这个物联网应用系统时一定要注意信息安全的防护,所构建的物联网系统一旦遭到网络攻击,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或瘫痪,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六、物联网的应用发展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程度虽然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在物联网应用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目前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其中就包括传统的农业、金融业等,在现代化工业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将为国家的发展、公共安全的维护、各类灾害与风险的防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更加透明清晰的感知、更加全面的网络互通和更加智能化的管理。

七、结束语

尽管物联网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它带来的便利条件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随着国力的强盛科技的发展,早晚有一天物联网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践;信息通信技术

0引言

作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二者共同的产物,物联网将较多先进技术引入其中,且因其自身能够实现全球定位,有利于将网络信息、物理理论等进行融合。然而从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看,其在部分领域中尚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在于较多信息通信技术未被充分利用。因此,本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践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在其中的体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联网应用实践研究

1.1物联网应用在农业畜牧中的体现

农业畜牧业中物联网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农业物联网上,其在内容上将森林防火监控、温室监控、农业生产等方面融入其中。以各方面监控与监测为例,多适用于畜牧业中,较多肉畜饲养的记录、肉畜销售相关数据的记录都需依托RFID技术实现,该技术应用下,产品流通的全过程都可得到有效监管。再以农业生产为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引入相关的干扰技术、能量管理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等,使关于农业环境的信息得以获取,在此基础上通过GPRS网络、M2M平台传输收集的信息,其中异构传感器中的数据主要在WAP或WEB手段下进行传输,在农牧业安全中心处理完所有数据后,便可利用其对资源监测、粮食生产等进行指导。以近年来关于小麦苗情况引入的“诊断管理技术”以及“数字化远程监控”为典型代表,充分说明农业领域中物联网应用效果极为明显。

1.2物联网应用在工业控制中的体现

在工业领域中,物联网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企业安防”系统的推出,其在发挥存储告警信息的同时,能够对安防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同时,该系统也直接对布防区间进行细化,能够满足客户管理公司的需求,在处理数据方面可起到突出的作用。另外,工业领域中较为常见的物联网系统也体现在“数字油田”方面,其由中国电信提出,将关于油井生产的相关控制系统、分析管理以及采集传输系统等集于一体。实际生产中涉及到的螺旋泵井、电泵井等具体电参量、温度、压力参数,这些都可为ZigBee模块所采集,并由分析管理系统完成处理与利用工作,有利于油井的稳定可靠运行[2]。

1.3物联网应用在医疗卫生中的体现

医疗卫生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内容上。以药品流通管理、药品生产、患者监护、患者登记以及其他如药品、血袋入库等为例,这些都可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进行管理,传统患者就医等待时间过长问题、物资库存信息模糊以及出入库管理不合理问题都可得到解决。同时,从食品安全方面看,RFID技术应用中,其强调进行流程管理,自食品源头开始便需应用RFID食品安全方案,可提高食品的整体质量并根据食品信息控制其保质期。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能够直接观察到商品的价格与属性,且在结账时也较为方便[3]。

1.4物联网应用在智能楼宇中的体现

智能楼宇系统是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典型应用。以其中的“电梯卫士”为例,其主要将传感器设置于电梯,这样电梯的异常信息如停电、冲顶以及维保信息都被传感器所接收,而收集到的数据会在无线传输模块帮助下向卫士平台进行输送,平台会自动执行相应的故障管理、监控等功能。此外,现代智能楼宇中,也有其他如“家庭安防”等系统的应用,其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能够将相关的信息、图像与报警信息向用户发送,可做到看护病人、看管宠物等。

1.5物联网应用在物流供应中的体现

物流供应中物联网的应用极为常见。实际应用中,物流读写器可直接将射频信号发出,在探测区域中电子标签可直接生成感应电流,使RFID被激活且将编码信息反馈于读写器中。同时,对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电子标签载波可对其解调、解码,并由计算机系统处理解码后的信息。另外,整个系统中的控制逻辑,其将对接收到的解调数据采取相应的操作,完成数据发送、存储等操作。从整个系统运行的原理看,物品无论在生产或流通等各环节都可在系统中实现,而且人员调配、车辆调配等都可得到优化。事实上,现代物流领域中物联网的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如物流e通、智能交通的应用方案,都为物流供应带来极大的便利[4]。

2信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应用实践中的体现

2.1RFID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涵盖的较多信息通信技术。以RFID技术为例,其在原理上主要表现为对目标对象相关数据利用射频信号进行获取,无需将人工操作过程引入其中,便可自动完成重复擦写或数据管理等过程。现行以能量源为依据对RFID标签进行划分,主要体现在被动式、主动式两种标签类型上,其中被动式标签在构成上主要以线圈、天线以及芯片等为主,能够与读写器保持通信,而主动式标签主要指内置电池,对于较多特殊环境包括液体或金属等较为适用。若以工作频率为依据,RFID在划分过程中主要以高频HF、低频LF、微波以及超高频UHF等为主,其中RFID若以高频为主,能够保持较强的天线方向性且标签内的数据量较大,但其涉及的成本也较高。而低频RFID不具备天线方向性优势,难以对远距离事物进行感知。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其各部分构件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应用软件方面,其可使RFID原始事件进行转化,确保用户能够对转化后的事件理解[5]。

2.2GPRS技术的应用

GPRS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吸纳了GSM网络的较多优势,并将SGSN增设其中,而且GPRS能够采用一定的接口协议使其与PSPDN进行互联,也可直接联通IP网络。从GPRS技术应用优势看,其主要表现在可使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无需将转换设备引入便可与网络保持连接。加上GPRS完全以流量计费形式进行计费,能够保证物联网计费系统可靠运行。

2.3WiMAX技术的应用

WiMAX技术作为城域网技术的一种,其在优势上主要表现为安全性、可扩展性较高,相比Wi-fi技术,对多媒体通信服务更为适用。实际应用过程中,WiMAX能够利用其自身的智能天线技术,使无线信号的传输能够达到50KM的距离,而且相比3G发射塔,该技术应用下网络覆盖面积将超出其10倍左右,仅需进行部分基站建设,便可达到全城覆盖的目标。现行该技术在接入速度上也可达到70M,与原有3G下的宽带速度相比,将超出30倍[6]。

3结语

物联网的应用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未来发展中,物联网除将GPRS、WiMAX以及RFID等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外,其他云计算机技术、NGN技术等也将不断扩展应用,使物联网得到进一步发展。需注意的是,现代较多企业在物联网运用中仍存在较多如终端问题等,需不断将更多复合技术引入,这样才可使物联网技术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洋,樊锐兰.物联网应用实践及信息通信技术[J].数据通信,2011(1):12-15

[2]张彦鹏.物联网应用实践及信息通信技术[J].信息通信,2015(6):157

第9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特色;物联网;实践基地

引 言

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学习与掌握物联网的技术理论、发展方向及其行业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目前,许多院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方案也在不断完善,物联网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物联网技术发展及相关人才市场需求的迫切问题。

一、物联网人才培养背景

(一)分析物联网教育背景及特点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明确现阶段节能 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了七大产业的突破方向;信息技术产业突破方向为:新一代信息网络、“三网”融 合、物联网、云计算。 决定提出:要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物联网专业的特点及人才需求分析

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测控等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多专业的融合与提升,需要多专业课程的汇聚,取其共性,建立基础教学。物联网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传感器、微处理器、嵌入式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技术,还要掌握无线通讯、高频设计、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以及 3G 核心网/无线网络原理等最新技术。它不同于其它专业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现有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化的产物,它呈现形式是“一个实际落地的应用系统”,重在应用。

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感知控制主要通过感知设备来对物获取感知信息,涉及到物联网中的硬件系统,这个环节需要电子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芯片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物的信息被感知到,就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环节对数据进行分析、控制,从而进行应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因此需要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人员;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涉及到系统分析,因此需要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人员。

综上所述,物联网人才需求可以概况为三类:

(1)电子设备技术和芯片设计技术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芯片设计、硬件集成等。

(2)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IT网络管理和应用等。

(3)系统集成和应用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系统集成与开发、物联网管理与应用等。

二、建立物联网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建设要点.

(1)专业素质课程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保障,缺少团队合作素质培养,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所以高校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学生毕业时更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框架指导,企业和院校合作建设物联网教学体系,以国家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高度和专业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就业技能需求。

(3)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学习,和我们的单片机课程一样需要一个实验开发的平台,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实验开发平台已经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来的单片机实验实训课程。

(4)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核心技能之一是代码编写,而代码编写人员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的主要培养对象。职业知识的要求决定了学制的长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项目的爆发性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架构协调能力更加重要,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二) 双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下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动手实践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校方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物联网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构建

根据我们所提出的调研及讨论,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的建立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立足于自主开发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充分利用学院已有教学资源,这里主要是由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教研室老师直接参与实训室建设。本专业教师已经在数据库、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嵌入式软件开发、传感器应用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通过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还可以增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

(2)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不仅有先进的设备,还要提供现代技术氛围和最先进的管理软件。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将全程参与沟通,选择使用率高、起点高、能体现物联网应用前景的项目建立实训环境,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地积累到最先进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和开发经验。

(3)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邀请技术公司一线工程师课堂授课,支持骨干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做到教学信息和市场同步,鉴于物联网是一门全新的综合学科,企业和校方合作成立物联网知识库实行资源共享。

(4)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即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训,也可以开展对外技术培训和未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可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有:物联网应用工程师等级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