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0:19: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纺织服装行业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网络营销在纺织服装业中的运用
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是纺织服装行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正日益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
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现状及特点分析
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贯穿于纺织服装业经营的整个过程。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克服了消费者和企业在时间、空间上的障碍,弱化了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中间环节和渠道,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现在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开始接触网络,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但是纺织服装零售形式大多保留着固定的店铺经营方式,这与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认知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与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的不足有关。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实体市场,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这一虚拟市场,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导致对网络营销不够重视,对网络品牌的培养和提升欠缺。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网络营销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1、中国纺织服装业网络营销中的问题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方面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纺织服装网络营销速度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1)在线试衣问题。服装作为一种传统的零售业,常用的购买方式是“买衣先试穿”,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观念束缚至深,客户们总要先经过试穿、触摸面料等来确定服装的款式、型号、风格等是否与自己的气质、肤色、体型等相称,这正与目前网上不可试穿的服装购买模式相悖,这就增加了网上销售服装的难度,严重影响网络销售的发展。
(2)售后服务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退货和换货的不方便,购买的纺织服装不能及时收到等方面。许多消费者不愿意在网上购买纺织服装类产品是因为担心购买的产品不合适,而退货或者换货会带来更多麻烦。
(3)物流配送问题。一般消费者非常关心网上购物的产品多长时间能收到,这就涉及到物流配送系统。中国滞后的物流与快速发展的网络营销不相适应,物流配送问题成了网络纺织服装销售的又一障碍。
(4)网上支付问题。互联网上的交易双方只有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洽谈、确认,最后才能达成交易,在交易的最后,网上银行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网上直接进行交易,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进行网上支付来完成。而目前各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之间跨行互联和中央银行金融及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实施。
(5)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纺织服装网络营销中最大的问题,安全包括信息内容安全和网络系统安全两部分。信息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6)诚信问题。如今,许多人上网,进行网上购物的不多,源于网上购物的诚信不高,消费者从内心深处害怕网络营销。
2、中国纺织服装业网络营销运用中的对策
当前,为了加快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以便更好的应对网络营销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完善网上试衣效果系统。服装的网上试衣系统是能够提供服装网络消费的最直接的技术要求,即通过借助一定的工具,把着装效果和感觉尽可能转化为一种视觉感受,帮助消费者去选择,进而完成购买活动。
(2)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方便的退货制度。由于纺织服装本身的个性化特点,消费者购买纺织服装会因为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退货,所以退货是否方便,退货存在的风险等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的重要因素。商家只有解决退货问题,让消费者觉得即使在网上购买的纺织服装不合适也可以很轻松的退货,就会大大减少消费者网上购衣的许多顾虑。
(3)提供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纺织服装网络营销还需要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作后盾。网络消费中的安全主要指现金交易的安全,以及商品本身的质量安全。纺织服装网络营销与银行系统的成功链接,是网上安全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4)完善物流系统。纺织服装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要求健全的物流系统。传统的物流系统提供的是单项物流服务,纺织服装网络营销活动的进行需要传统物流服务提供商开展电子物流服务,与IT技术提供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提高物流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5)加强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电子签名法和认证实名在网络上使用较普遍;针对网络系统安全,可通过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邮件、信息等。
(6)以网络营销诚信为保障。网络诚信可提高网络会员与网络伙伴的忠诚度,抵制一些短期利益的诱惑,而选择与现存的伙伴合作去获得预期的长期利益,敢于进行有潜力的高风险运作。
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发展前景
网络市场作为以虚拟空间为媒介的交易方式,是交易方式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于传统的纺织服装市场模式来说,电子商务交易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交易方式在转变传统的市场交易理念,并在传统的市场模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纺织服装网络市场正以一种较快的发展速度在整个电子商务交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销售观念的转变有逐渐被开发的巨大潜力。纺织服装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纺织服装销售模式,具有更加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使其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快速发展起来,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纺织服装销售体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相信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各项技术和服务措施的完善,加上不同部门的通力合作,网上纺织服装销售模式将日趋成熟,纺织服装网络营销必然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销售模式,并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纤检》作为与纺织服装行业紧密相关的刊物,自然十分关注业内动向。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纺织服装产业政策,使新疆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而新疆自身,近期也出台了优惠政策助纺织服装产业腾飞。如未来10年将实现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100万人的目标;今年将设2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出税收、补贴、低电价等10项特殊优惠政策,扶持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自治区还为此编制了《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
友人的兴奋值得分享,更令笔者起敬的是,友人能跳出利好新疆而从行业发展角度期待新疆纺织服装业的前景,且颇有见地。
其一,政策上不是“洼地”,而是“高地”。说新疆是政策“洼地”,那就错了。只要利好的政策一出,随之就是政策“高地”了,别处没有的政策新疆有,不是“高地”是什么?就目前来说,新疆是行业发展的“洼地”,特别是下游产业链的服装、家纺等业态,还十分落后和不成气候,这和资源的优势极不适应。
其二,资源上不是“洼地”,而是“高地”。目前年产优质棉花420多万吨,占全国棉花的60%。新疆共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是我国拥有陆路口岸最多的省份;与新疆邻近的中西亚各国与我国的产业互补性很强,对进口纺织品和服装有很大需求,2013年我国内地纺织品服装从新疆口岸出口总值达83亿美元,居全国第七位,主要目标市场就是中西亚地区和俄罗斯、欧盟市场。资源上的“高地”迟早会成为行业上的“高地”,看看鄂尔多斯、蒙牛不就明白了吗。
其三,行业上是“洼地”,但要高起点。有了好的政策,怕的是什么?就是政策能否扎扎实实且不走样地落实。这里最担心的就是因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降低了产业基础建设的高标准。中国纺织服装业整体落后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产业的低水平、低层次,所以政府才不断呼吁“转型升级”,虽然调门很高,但还难转型、难升级。所以,发展新疆的纺织服装业要做到高起点,是有很多困难的,这也是行业部门领导们最为担心的事。例如,工信部和中纺联的领导们去新疆视察时,一再强调“新疆要重视提升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要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发展的脉搏,可以通过两个展会,即上海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参展商、来宾、商品种类、价格走势,笔者所在的调研团队在10月22日-11月5日的两周内,先后对纺织行业领域这两个重要的展会进行了实地调研。
上海面料展:新产品涌现,凸显国内差距
10月22日,上海龙阳路新国际展览中心,号称全球纺织行业“晴雨表”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开幕。本届展会的展位增加不少,但是来宾人数却不见比以往几届增加。展馆附近的饭店也客流稀少。笔者和香港来的同行一边喝茶,一边环顾空荡荡的大厅,感叹纺织服装企业的生存之难。
经过多年的坚实发展,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早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体现当今世界面辅料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趋势,有高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会。该展会作为行业和企业寄予厚望的载体,除了其不可替代的商贸平台价值,也在不断发挥巨大的推广效应,体现出其难能可贵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潮流的引导价值,堪称行业的“晴雨表”。不过,此次展会的确预示着“风雨”来临。
上海展会上,国外展商的新品种如各种功能性面料、环保纺织品,令人眼花缭乱,国外参展商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令笔者看到了差距。
从上海展会上参展商展出的产品种类来看,全棉、羊毛等天然纤维制品的比例直线下降,化纤类、混纺类面料的市场份额直线上升。由于化学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可以弥补天然纤维的先天不足,机械化规模化和集成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又能做到使产品的品质有保障,价格有优势。因为大部分的化学纤维是以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产品作为合成中间体的,业内人士戏称,今后服装的价格受棉花价格影响会越来越小,而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可以预计,纺织企业为了稳健经营和对冲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提高竞争能力,在棉花市场和PTA市场的套期保值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在国内纺织业沉醉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中的时候,国外发达国家的纺织企业并没有停止它们的发展步伐,只是把它们认为耗时耗能、消耗资源和污染严重的那部分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它们在纺织品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的结果就是拿出了令,人惊叹的产品。研发工作是制造业的“灵魂”,制造业回归发达国家将成为趋势,中国纺织企业只有加强研发投入,整合资源和技术优势才能赶上竞争对手。
上海的专业展会传递的另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周边国家纺织行业的崛起势不可挡,印度、巴基斯坦、东盟国家的全棉制品已经长驱直入,泰国、马来西亚的化纤工业也在挑战中国的霸主地位。境外纺织品进入中国的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粗支纱到现在的50支、60支紧密纺品种,企业正从原来的原料供应商逐步成为成品供应商。在传统领域的纺织服装行业,中国的霸主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广交会:纺织品外贸处境艰难
在上海面料展和华交会成气候之前,广交会一直是我国轻纺产品出口的“桥头堡”。在紧接着上海面料展召开的第112届广交会上,笔者看到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参展企业的状况几乎是上海展会的翻版。本届广交会设置接近6万个展位,三期一共接待18,9万个来宾(其中一半还是国内的参观者),平均每个展位3,15个来宾,不容乐观。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尘埃落定,让处于寒意阵阵中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再次成为焦点。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在内的业内专业组织对此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一“促进剂”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行业内企业的压力。
作为海外依存度高达30%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中国纺织产品此前量价齐跌,10年来首度出现全行业负增长。
显然,创新与转型已成为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谋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振兴规划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顺应和带动整个产业进行变革的切入点和出发地。
政策支持提振行业信心
支柱产业、纺织强国、强劲增速,这一系列词汇都是目前用来形容纺织服装产业的“信心标符”。而就在2月4日之前,限制性产业、夕阳产业、出口剧减、订单萎缩、亏损难关还是频频描述这个产业现状的常见字眼。
还不仅如此。在2009年经济放缓的预期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日前乐观地给出行业的三大目标,“未来三年中国纺织业将力图出口保持8%的年均增速,纺织工业生产保持一成三的年均增速,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二成的年均增长”。而按杜钰洲的估计,在2020年中国能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
给纺企信心的是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振兴规划”中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要优化区域布局等几大要求。其中,最让纺织服装企业关注的则是规划中提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虽然并未能按照全行业预期的那样,不过在企业实行25%所得税情况下,因出口退税调整将让纺织业全行业增加约57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
同时,振兴规划还明确提出将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资金,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等几项具体措施。
扩内需市场成转型发展关键
当然,无论企业还是行业协会,都能明白的一点是,并非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就可从此“高枕无忧”,纺织服装产业长期走出困境、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调整和提升,尤其在于内需市场能否提振市场。
虽然这次规划中的第一条就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但真要实现这一想法并不容易。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出货值7779亿元,增长4.7%,回落9.5个百分点。
浙江汇隆纺织品公司谢威对出口困难深有感触。他说,由于外需下降和订单转移,今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的体会是:单子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
实际上,金融危机对一些经营不善、管理不严、产品低劣的企业来说确是一个“难关”,但对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实行产业转型的企业来说则是难得的机遇。波司登男装就属于危机意识的“先知先觉”者。
业内人士指出,开拓市场已经成为纺织行业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在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也重点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
事实上,目前我国纺织品国内消费占77%,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不到60%,人均纤维消费量在2000年仅7.5千克,而在2007年就已经达到了14.6千克。国内市场仍然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13亿人口都得穿衣服,这是纺织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说。
协会、政府出手帮扶的“强心剂”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行业前景如何、是否将走入低谷,是被猜测最多、也是议论最多的话题。在此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各自出手相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低迷的纺织服装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消息,今年春天将举办“三展一周”来开拓国内外市场,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头响炮”。从3月25日开始,将举行以第17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 2009)为中心,涵盖纺织服装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国际纺织面料展以及辅料展、缝制设备展、论坛、表演秀等“三展一周”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在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纺织服装业进行的首次市场大行动。
同样,由商务部支持,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主办的国内针棉织品行业权威性的内贸展会――第91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第21届中国丝绸交易会则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承担起服务责任,努力打造一个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
与往年不同的是,上述这些展会不仅仅要发挥贸易平台的作用,还更加注重国内外市场的连接和产业上下游的连接,突出以创造力开拓市场。面对行业面临的困境,即将举办的第91届“中针会”把扩大内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办方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深入纺织品行业外贸出口企业集群地,邀请过去只做出口贸易的生产企业参加展会,主动询问参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买家和经销商,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去邀请全国市场的经销商和商并组织洽谈,帮助他们开拓国内市场。
企业信心的另一针“强心剂”则是由地方政府在积极注入。为了推动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包括福建石狮,浙江杭州、宁波,江苏南通、北京等在内的地方政府纷纷出资扶持和出台措施帮助服装企业组团参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针会等纺织服装行业风向标的展览会。
从中国服装协会处了解到,正是有了诸多地方政府的大力帮持,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整体规模并未减小,很多企业也并未缩减参展预算,反而更加重视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品牌形象,“逆市而上”预订了比往届面积更大的展位,用“大手笔”来凸显企业实力,彰显企业信心。
关键词:金融危机服装业中小企业
0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下苏南部分服装企业的倒闭和裁员一时造成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调研发现,常熟中小服装企业2008年用工人数相对稳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数明显减少,裁员对象大部分为农民工。就员工工资来看,2009年一季度员工工资明显下降,二季度员工工资明显增加,但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资的下调或上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转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明显。调查反映,由于服装行业的自身特点,行业工资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上下浮动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访谈发现,员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9小时,但旺季时达10-12小时,而月工作天数总体稳定在28天,具体则视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因国外采购商日益谨慎,订单明显呈现出量小、期短、大单少、下单少的特点。在对江苏省常熟市方浜工业园区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以及小作坊面临倒闭,或通过裁员来降低日常损耗。而有着自主品牌的中型企业,在订单大批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贴牌加工。
外销型服装企业则因人民币升值加速、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对日渐疲软的外需市场,2008年下半年苏南服装企业普遍呈现出口放缓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但2009年二季度却逆势上扬,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内销市场而言,据企业反映尽管内销市场获利空间大,利润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销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业界竞争空前激烈。内销市场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使多数内销企业措手不及,不少企业没有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从而导致产品积压。总体来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态势较好,2009年前两季度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但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装企业。
3政策环境分析
3.1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解读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进一步深化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
据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1~3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2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国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装出口开始从负增长迅速扭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9.9%。可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发挥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接单能力。出口退税政策如果调整到位,必然对促进出口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出口退税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业来讲,外贸生意大多是订单形式,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手中有订单的企业,能提高利润,但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没有订单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将给中小企业更多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国外市场的低购买力以及外币的连续贬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响力。另外,退税虽然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但由于客户压价,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给企业信心,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策,而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2服装行业相关利好政策解读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家不仅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且及时推行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比如:将纺织服装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对服装业的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调查发现,危机当前,多数服装企业仍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帮忙应对,其中呼声最高的政策是帮助开辟国内市场和进行行业扶持,其次是减税和帮助融资。
3.2.1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扩大内需。政府可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扶持,引导国内市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苏南服装产业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围内陆地区作为落脚地,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转移行为演变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3.2.2加强行业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随着危机的缓解,为了能在危机过后抢占有利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投资热情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政府应加强合理引导,防止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3.2.3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担保融资难是服装行业遇到的重要困难。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生产发展受到资金制约。“国六条”提出政府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规模同时“放量”,并辅以“绿色通道”,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步伐。另外推动融资产品的创新扩大了企业担保范围,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有益。
3.2.4坚决打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企业利益。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举措。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欧盟的召回通报,奥巴马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都表明贸易磨擦不断。政府应坚决回击,打破贸易壁垒,适时调整目标出口国,转移目标市场。
4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小服装企业,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税率上升、内需拉动和四万亿投资拉动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中小服装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驱寒回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中小服装企业已采取了调整市场结构、减薪和裁员等措施,但90%的企业认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对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对今后的生产前景比较乐观,预计2010年将会采取调整市场结构、增加投资力度、招收新员工等措施。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1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服装业的一大特点是贴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只能面临停产。所以,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如果能结合品牌收购、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
4.2调整市场结构,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实现市场多样化。虽然2009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出口额为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相对稳固。全球的服装市场是潜力无穷的,面对欧美市场需求量锐减的形势,中小服装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俄罗斯、中东等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内市场寻求突破点,例如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调整服装产品结构,由单一品种不断丰富成多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控制内部成本。针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的现象,中小服装企业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寻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员技术,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业可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方面降低营销成本。
4.4稳定资金链。在现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视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选取信誉高、资金稳的客户,尽可能确保资金回笼,维持资金链的畅通。由于贷款门槛高、额度少、贷款成本高,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应尽可能及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持久良好的关系型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小服装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须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危机,积极寻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面对危机,政府的挺身而出也为服装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装行业推向了新的机遇点。中小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势而上,转弱为强。
参考文献:
[1]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2]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3]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国纺织服装业——蓄势待发[J].山东纺织经济,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齐下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国际商报,2008-9-23
[6]刘丹.出口退税连续上调服装企业得救[N].每日经济新闻,2009-4-2
[7]陆健.一季度纺织行业形势依然严峻有利因素正在累积[N].纺织服装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17%”悬念[N].第一财经日报,2009-4-25.
[9]沈锡权,章苒,张道生.金融危机下浙江纺织业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9-5-15
[10]AndrewRees,Jon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9.
[11]刘欣.1-6月纺织行业运行:行业正在企稳回升时[EB/OL].中国纺织信息网,2009-8-13.
关键词:金融危机 服装业 中小企业
0 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下苏南部分服装企业的倒闭和裁员一时造成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调研发现,常熟中小服装企业2008年用工人数相对稳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数明显减少,裁员对象大部分为农民工。就员工工资来看,2009年一季度员工工资明显下降,二季度员工工资明显增加,但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资的下调或上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转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明显。调查反映,由于服装行业的自身特点,行业工资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上下浮动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访谈发现,员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9小时,但旺季时达10-12小时,而月工作天数总体稳定在28天,具体则视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因国外采购商日益谨慎,订单明显呈现出量小、期短、大单少、下单少的特点。在对江苏省常熟市方浜工业园区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以及小作坊面临倒闭,或通过裁员来降低日常损耗。而有着自主品牌的中型企业,在订单大批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贴牌加工。
外销型服装企业则因人民币升值加速、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对日渐疲软的外需市场,2008年下半年苏南服装企业普遍呈现出口放缓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但2009年二季度却逆势上扬,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内销市场而言,据企业反映尽管内销市场获利空间大,利润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销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业界竞争空前激烈。内销市场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使多数内销企业措手不及,不少企业没有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从而导致产品积压。总体来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态势较好, 2009年前两季度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但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装企业。
3 政策环境分析
3.1 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解读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进一步深化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
据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1~3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2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国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装出口开始从负增长迅速扭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9.9%。可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发挥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接单能力。出口退税政策如果调整到位,必然对促进出口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出口退税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业来讲,外贸生意大多是订单形式,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手中有订单的企业,能提高利润,但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没有订单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将给中小企业更多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国外市场的低购买力以及外币的连续贬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响力。另外,退税虽然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但由于客户压价,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给企业信心,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策,而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2 服装行业相关利好政策解读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家不仅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且及时推行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比如:将纺织服装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对服装业的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调查发现,危机当前,多数服装企业仍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帮忙应对,其中呼声最高的政策是帮助开辟国内市场和进行行业扶持,其次是减税和帮助融资。
3.2.1 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扩大内需。政府可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扶持,引导国内市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苏南服装产业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围内陆地区作为落脚地,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转移行为演变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3.2.2 加强行业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随着危机的缓解,为了能在危机过后抢占有利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投资热情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政府应加强合理引导,防止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3.2.3 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担保融资难是服装行业遇到的重要困难。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生产发展受到资金制约。“国六条”提出政府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规模同时“放量”,并辅以“绿色通道”,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步伐。另外推动融资产品的创新扩大了企业担保范围,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有益。
3.2.4 坚决打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企业利益。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举措。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欧盟的召回通报,奥巴马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都表明贸易磨擦不断。政府应坚决回击,打破贸易壁垒,适时调整目标出口国,转移目标市场。
4 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小服装企业,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税率上升、内需拉动和四万亿投资拉动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中小服装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驱寒回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中小服装企业已采取了调整市场结构、减薪和裁员等措施,但90%的企业认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对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对今后的生产前景比较乐观,预计2010年将会采取调整市场结构、增加投资力度、招收新员工等措施。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1 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服装业的一大特点是贴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只能面临停产。所以,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如果能结合品牌收购、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
4.2 调整市场结构,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实现市场多样化。虽然2009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出口额为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相对稳固。全球的服装市场是潜力无穷的,面对欧美市场需求量锐减的形势,中小服装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俄罗斯、中东等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内市场寻求突破点,例如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调整服装产品结构,由单一品种不断丰富成多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 控制内部成本。针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的现象,中小服装企业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寻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员技术,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业可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方面降低营销成本。
4.4 稳定资金链。在现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视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选取信誉高、资金稳的客户,尽可能确保资金回笼,维持资金链的畅通。由于贷款门槛高、额度少、贷款成本高,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应尽可能及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持久良好的关系型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小服装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须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危机,积极寻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面对危机,政府的挺身而出也为服装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装行业推向了新的机遇点。中小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势而上,转弱为强。
参考文献:
[1]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2]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3]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国纺织服装业——蓄势待发[j].山东纺织经济,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齐下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国际商报,2008-9-23
[6]刘丹.出口退税连续上调服装企业得救[n].每日经济新闻,2009-4-2
[7]陆健.一季度纺织行业形势依然严峻 有利因素正在累积[n].纺织服装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17%”悬念[n].第一财经日报,2009-
4-25.
[9]沈锡权,章苒,张道生.金融危机下浙江纺织业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9-5-15
[10]andrew rees,jon 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9.
[11]刘欣.1-6月纺织行业运行:行业正在企稳回升时[eb/ol].中国纺织信息网,2009-8-13.
由于金融危机冲击,欧美等国外市场萎靡不振,需求减少,给纺织服装的外贸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内销市场的开拓也非易事,国内市场需求也不足,且内销市场的经营模式与外销存在很大不同,对于擅长外贸的企业而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内销品牌的培育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时间的检验。―周学明
对于行业回暖的观点,应该一分为二地看,纺织服装行业在回暖之中,但也蕴藏着危机。截止到10月份,宁波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25697153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8%,工业销售产值达24920018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3%,出货值14642002千元,同期增长10.66%,实现利润总额达2299981千元,同比增长达63.01%。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措施带来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危机面前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
同时,在逆市飞扬的同时,也蕴藏着一些危机,行业在回暖,但并未企稳,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阻碍着这个行业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外需不振,内需不旺。由于金融危机冲击,欧美等国外市场萎靡不振,需求减少,给纺织服装的外贸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内销市场的开拓也非易事,国内市场需求也不足,且内销市场的经营模式与外销存在很大不同,对于擅长外贸的企业而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内销品牌的培育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时间的检验。
从发展历程上看,宁波服装呈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趋势。服装企业的做大做强经历了一个过程,规模逐渐变大,如雅戈尔,其前身是20多位返城知青以2万元安置费办起位于宁波段塘的青春服装厂,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公司一步步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杉杉、罗蒙等服装巨头莫不如此。同时一批正在成长中的服装企业也在经历这个过程,如太平鸟、博洋、康楠……
对于孕妇和婴儿提供额外的关怀、照顾,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对于他们所穿着、使用的纺织服装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时间,似乎纺织服装行业内的每个人都想在孕婴服装这个大蛋糕上分到一块。
招商加盟,请君入瓮
犹太人有句名言,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在现实中也确实如此,纺织服装行业中的许多商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住了“女人和小孩”这个消费群体。而孕婴服装行业的消费对象,恰恰就是针对这两个所谓最好赚钱的群体。因此,在近几年孕婴服装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同每一个新行业的成熟前期一样,我国孕婴服装行业目前正是群雄逐鹿、产业链混乱之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冒险家纷纷涉足其间,恣意地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纺织服装企业习惯并且喜欢使用的连锁加盟销售模式,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从众多的营销模式中脱颖而出,在孕婴服装行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连锁加盟是指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产品,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形象,经营技术,营业场合和区域,以营业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店的规定区域内的经销权或营业权。服装类产品是连锁加盟模式中最常见的商品,实际上就是一种服装生产企业、运营企业或区域总商,和下级加盟者之间的持续契约的关系。在我国目前很多著名的服装品牌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都获得过连锁加盟这种营销模式的帮助。
然而,在孕婴服装行业中由于目前尚未有真正的著名品牌。因此,这中间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皮包公司也在利用招商加盟这种模式来大行其“骗”,让不少的年轻创业者们蒙受了巨额损失。
鲜小林原本是从四川北部山区外出从事喷绘工作的农民工。经过近十年的艰难打拼,辛辛苦苦存下来将近20万血汗钱。他眼见自己的小孩一天天长大,留守在家无人照顾甚是不妥。于是,在2013年初他决定返乡创业,这样既可以自己当老板还可以照料家庭。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服装行业。理由是搞服装销售的活干起来轻松、干净,而一买一卖的过程似乎也不太需要动多少脑筋。
不过,在具体到销售服装行业中的哪一个类别时,这个曾经的喷绘工人陷入了迷茫。在一次浏览招商网站的时候,鲜小林突然被一则某品牌孕婴服装加盟的广告吸引住了。打开页面,这家孕婴服装公司首先告诉他:“2012—2016年是第五轮婴儿潮,我国孕婴童服装市场还将有更大突破,预计销售利润将达到5000亿元。”从理性的角度来判断,这本来就是一个无法确定或者核实的数据。但是,这个莫须有的“大蛋糕”却深深地打动了正在苦苦寻找创业路子的四川人鲜小林。
几天之后,鲜小林便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该品牌孕婴服装总部所在地武汉的列车。下车后,他按照广告上的地址循迹而去果然在水果湖附近的一栋写字楼里面,找到了装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这个孕婴服装品牌的办公场所。在磋商的过程中,鲜小林还被工作人员带往该品牌自己的直营店进行了参观。虽然,在参观的过程中他没有看到一个顾客,但是店内营业员统一的着装,训练有素的动作以及那一脸迷人的微笑,一切都让鲜小林认为这是一家非常正规、专业的孕婴服装企业。
接下来,负责和他协商谈判的主管还告诉他,鉴于该品牌在西南地区尚未开展业务,鲜小林算是第一家、头一份,因此该公司决定对他的加盟费减半收取,并且第二次进货后还有返现金,返装修费等等优惠条件。这一系列的好处,让他有了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于是,很快便和对方达成了加盟销售该品牌孕婴服装产品的协议,并且签订了合同。
回到四川之后,鲜小林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按照该品牌提供的样式,装修自己的店面。同时按照计划打出了何时开业的广告等等。然而,临到开业时该孕婴品牌的服装产品却没有按时送到。迫不得已,他只能推迟了一个星期,等这第一批孕婴服装产品送来之后才正式开业。开张不顺还不算是大问题,拿到手的产品却让他心凉了半截。原来,给鲜小林配的孕婴服装大部分和别的品牌零售价差不多,完全不是当时合同上说的折扣进货价。他打电话到武汉去询问,得到的答复是这批都是高端孕婴服装,进价就是这么高。
后来,鲜小林决定去该服装公司专拿一些价位低的孕婴服装产品。结果是他要这个没这个,要那个没那个。找该孕婴服装公司订个货要两三天,货发到四川又要三四天,前后差不多要一个星期。终于等到孕婴服装到了之后,一看结果是他要的低价位的货没有发过来,他不要的所谓高端、高价位的孕婴服装却越来越多。
在勉强坚持经营了半年之后,鲜小林的那点存款基本上就赔光了,换来的就是满屋子孕婴服装产品。若不是经历过,他又怎么能知道孕婴服装加盟的痛。迫不得已之下,鲜小林只好将门面转让出去,再次南下打工。
相对而言,孕婴服装产品的利润的确比其他服装产品要高一些。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抱有“一夜暴富”心理的创业人员盲目进入孕婴服装这个领域。同时也就给骗子们提供了很多的行骗机会,孕婴服装很可能是服装行业加盟骗局中最为泛滥的一个产品。不过,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糟粕,这并不会成为妨碍整个产业前进的根本问题。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孕婴服装在我国服装行业中所占有的份额正在逐步扩大。
天性使然,产销两旺
从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开始,我国人民群众对于“下一代”的生活品质、个人素质是越来越重视。这最显著就体现在对于小孩子的教育上,例如滑稽荒唐的择校费、林林总总的培训班之类。同时,家长们对于小孩子们的吃、穿、用方面的消费更是“不惜血本”。因此,孕婴服装以及孕婴使用的纺织品其价格往往都比较贵。但是,孕婴服装的销量却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记得曾经从长辈口述中得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候,正是笔者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儿时期。家里的亲戚是托熟人找来数十个医生用的口罩,为笔者缝制了几件“婴儿装”。其原因主要就是医用口罩乃纯棉布制作而成,且没有经过印染,对于婴儿的皮肤没有任何的影响。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30多年就过去了。前段时间,笔者在一家孕婴用品专卖店恰好遇到一对母子,正在给其怀抱中的婴儿挑选衣服。年长的妇女应该是小孩的外婆,执意要给其孙子购买纯棉服装。于是,营业员便开始不停地向她们推荐各种款式、花色的婴儿连体衣服。一件四五个月婴儿穿的连体棉服,长短不过50~60厘米,但其售价都在150元以上。相对来说,同样材质的成人棉衣价格跟这个婴儿棉衣的价格几乎没有多少差距。不过,这位外婆在选择好婴儿服装之后,几乎没有还价便掏钱购买了一件。
实际上,有纺织服装产品零售经验的人士大多知道,最难“对付”的就是这种50~60岁年龄段的中老年妇女消费群体。特别是在购买服装产品的时候,其实心里十分喜爱这件衣服,但是嘴里总是要喋喋不休地诉说这件衣服的各种瑕疵。最后,在对服装的砍价上也是充满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据说,为了一件衣服有的中老年妇女能前后来砍几次价或者是砍上几个小时的价。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为孙子购买婴儿服装的这位外婆,却表现得十分爽快。这其实就是“爱之深”的现实表现,因为她知道便宜无好货的道理。实际上,我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孕婴服装产品的时候,普遍会存在一种“想买对的,但只买贵的”的消费心态。
另外我国消费者在购买孕妇使用的纺织服装产品时,也普遍存在着盲目、从众的消费心态。去年,笔者办公室一位女同事怀孕之后。突然有一天早上上班,发现她戴着一个卡通玩具类型的面罩,只露出两只眼睛在电脑前弄材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开口询问其何以此等面目示人?只见她顺手关掉电脑,取下面罩告诉我说,她这个面罩非凡品,乃是防辐射之孕妇专用产品,价格不菲。同时还说,她全身上下穿的全部都是品牌防辐射服装产品。
笔者略一心算,她这一整套孕妇服装加防辐射面罩、袜子等产品,估计得耗资近万元。如此舍得投入让人不禁暗暗称奇,并且暗中揣摩幸亏不是在窗口单位,否则戴这卡通面具工作如果遭人拍下再放于网络,岂不又是一出笑话。但是,由此可见我国孕婴服装市场潜力之巨大,今后这个市场仍然会有强大的驱动力。
曹鹤群是一家多年从事孕婴服装加工企业的老板,2012年初他就不惜贷款新添置了一批设备。当时正是纺织服装行业低迷、各家工厂的产能都运转不足的时候,他的这一做法显得确实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面对来自各方的流言蜚语,曹鹤群总是摆出一副笑而不语的样子。不过,接下来源源不断的订单却充分说明了他添置设备的正确性。原来,2012年恰逢我国传统的龙年,扎堆在这一年生“龙宝宝”的年轻人很多,导致这一年孕婴服装产品热销,甚至是供不应求。曹鹤群也正是预计到了这个现象的发生,所以年初便决定添置生产设备。
实际上,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比如说遇到猪年,扎堆生“金猪宝宝”的现象或多或少也都会发生。以孕婴服装行业为例来看,猪年、龙年等年份其销量必然大大高于其他年份。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又出台了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这势必又会引起新一轮的婴儿潮的出现,也就为孕婴服装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间,孕婴服装行业将会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孕婴服装行业是跨国公司携优势品牌陆续登陆我国市场,国内品牌也急于从中分到一杯羹。而孕婴服装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尚未真正出现,高品质孕婴服装产品的供应市场还亟待完善。应该说,我国孕婴服装行业在产销两旺的背后,各企业之间仍然面临着白热化的竞争。
利润丰厚,品质堪忧
孕婴用纺织服装产品带给产业链各方的巨额利润,已经是行业中一个公开的秘密。不过,我国孕婴纺织服装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却是国外的高端品牌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从我国市场上获取的利润也最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对于本土孕婴纺织服装用品缺乏足够的品质信心。但是,外国高端品牌的孕婴服装产品其高得离谱的价格,也确实让一些中低收入群体不得不“望而却步”。这种情况,在我国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外的中小城市表现得尤其突出。
毋庸置疑的是,今后我国消费者对于孕婴服装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要求会逐步增加。同时,对于权威孕婴服装品牌的信任度也会逐步加强。另外,对于品质优良又价格适中的孕婴服装产品的需求更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些孕婴服装行业中存在的客观因素决定了,在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之后。一个或者数个国产中端孕婴服装权威品牌必然会脱颖而出。
不过,能够成为权威孕婴服装品牌的企业其前提是必须保证产品的品质优良。但是,在目前我国孕婴服装市场鱼龙混杂、产业链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真正有潜力成为未来市场领军品牌的产品还并不多见。
孕妇服装的质量问题以防辐射服为代表,已经被各种媒体多次曝光,在此也就不必赘述。但婴幼儿服装的质量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013年5月,辽宁省工商局委托质检部门对26批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的纤维成分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含量、pH值、耐酸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重金属含量、标识等进行了检测。其中纤维成分含量不准确(15批次不合格)、使用说明(标识)内容标注不完整(8批次不合格),其他问题还包括色牢度(2批次不合格),pH值(1批次不合格)。显然,这个结果是令各方都不能满意的。
实际上,孕婴服装产品首要考虑的质量问题就是其安全性是否合格。这个孕婴服装的安全问题其一就是,辅料的使用是否能够考虑周全,避免造成婴儿物理性损伤。其二就是化学安全问题,包括pH值、甲醛含量、色牢度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婴儿服装颜色异常鲜艳,各种图案之间的色调对比也十分强烈。这种衣服看起来确实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基本上能达到“人见人爱”的效果。目前作为主力军的“80”后父母们又大多喜欢标新立异,巴不得把自己的孩子收拾打扮得跟仙女、公主一般。但是,一般色彩鲜艳、有印花的服装,其甲醛含量也容易偏高,可能会危害到小孩的身体健康。
摘要:在实际的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保护措施,一直对国家间的贸易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多数国家意识到,有效地解决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贸易保护、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问题,对各方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贸易壁垒
从 18 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始到现在,纺织工业一直在产业部门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国际贸易份额中占很大的比例。由于纺织工业对资本和技艺的要求低,而且具有可以普遍获得的标准技术,因此,在工业化早期阶段,许多国家适宜发展纺织和服装业。纺织工业本身的快速增长,和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使其成为一国经济起飞和发展初期的主导产业。而且,在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纺织品和服装一般是主要的出口制成品。
英国在 19 世纪将其工业基础建立在纺织和服装业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在20 世纪中叶主宰了这一行业,这些国家的经验都证明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起飞阶段的重要作用。纺织工业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穿衣用布,它历来都是一国的重要产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纺织品服装的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高。是的,在一些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行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可是在全球范围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对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1/4 左右,改革开放后,强劲的出口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强劲增长动力来自三个源头:位居全球榜首的惊人的出口增长率,以及基础设施支出、外商直接投资。显然,在出口中占很大比重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是对劳动力技术要求比较低的行业。纺织服装业一直是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之一,曾经提供过 1500 万个工作岗位,占全国就业人数的 14.13%。尽管纺织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大量失业人口的安置问题,但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出口的大环境方面,世界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在这种形势下,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必然日益抬头,特别是针对中国出口形势的出色表现,许多国家专门采取保障措施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因此,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进行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中肯的应对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贸易壁垒既是政府的责任,也关系到纺织行业的发展。就政府而言,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加强与发展中纺织品出口国的合作,争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抵制贸易壁垒,正如外经贸部发言人所说,针对中国的类似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今后能否减少,取决于新一轮谈判能否很好地解决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取决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能否得到有效遏制,而这种合理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要依靠纺织品出口国的团结合作。(2)完善对外贸易壁垒的调查制度,建立应对贸易壁垒的机制,我国已经在应对反倾销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针对反倾销应诉专业性强、涉及环节多的特点,外经贸部已逐步建立起政府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协会、地方外经贸委、其他相关中介机构、被诉企业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作战的多层次多渠道反倾销应诉机制。(3)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解决我出口产品遭遇贸易壁垒的相关问题,我国应在商务部专门成立对外贸易壁垒办公室或类似的专门机构,负责处理与我国出口产品有关的贸易壁垒问题,抽调专门力量作好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4)培养熟悉 WTO 规则、贸易壁垒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的人才。(5)完善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相关政策措施。另外,政府也应该建立贸易壁垒信息服务体系,使企业可以快捷迅速地得到国外相关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外经贸部建立的中国贸易指南网站,在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并不全面。
纺织行业本身应对贸易壁垒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提高产品质量,以质取胜;开发新产品,避免产品趋同纺织服装企业要积极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生态纺织品服装的国际检测认定。这样,就会减少许多贸易摩擦,扩大出口市场。(2)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出口秩序,多做市场调研,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反倾销调查并被大量征收反倾销税,部分原因是,行业管理力度不够,无序竞争严重。纺织品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市场调研上多下功夫,实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不能把出口市场长期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3)积极勇敢应对贸易壁垒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遇到的国外贸易壁垒情况,与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应对。比如,在应对反倾销方面,由于企业积极应诉,近年的胜诉率已明显提高。积极的应对,也会使国外在启动贸易壁垒措施方面更加谨慎。(4)纺织服装企业应联合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最后,要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服务功能。(1)加强与国外纺织品进口商会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2)帮助企业了解、熟悉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3)对国外市场、产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积极主动配合政府,维护我国产业利益和企业利益;(4)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针对纺织行业组织度低,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间、区域间相互协作配套不紧密,团队实力不强的现实,纺织行业协会要协调各纺织企业和政府部门,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达到企业间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纺织服装业的整体竞争力。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有利于吸引投资,有利于品牌群体的升值,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走出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初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