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命与非生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6 10:40: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命与非生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着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把书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着名诗人莎士比亚把书比作“群世界的营养品”,着名哲学家培根把书比作“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书市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粮食,也是人生的方向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三国时的吕蒙从小就没机会读书,后来身经百战,升为郎中。有一回吴王孙权对他说:“你现在都掌权管事了,要好好学习,求得进步啊。”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进步好快。以至于与鲁肃见面时,鲁肃感慨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已不是当年在吴下的吕蒙了。”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想精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质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着名作家巴金就是一个典范。他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知识的海洋却永远不停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积累知识,便会被失当的步伐所抛弃。着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理论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辨。”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信纸,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

第2篇

关于肺的内部结构,人们有很多种不同的比喻,有人说肺就像一个气球,吸气时鼓起,呼气时变瘪;有人说肺像一块大海绵,因为里面有亿万个可以吸收空气的小气囊。应该说,这些比喻都不够形象。现在,请把呼吸系统想象成一棵倒置的树,到肺里面去一探究竟吧。

追踪呼吸

口腔和鼻子是空气进入的门户,空气从这里进入人体的“主通风管”――气管,可以把它想象成“树干”。之后,大致在平面的位置,气管分为两条支路,将空气分开输送到左右两边的肺中,称为“左、右支气管”。随后,这些“通风管”就像树枝一样,由两条分为四条,四条分为八条,最后形成成百上千的“小通风管”通向肺部,这些都被称为细支气管。

在每条气管的末端,是叫做肺泡的小囊,可以把肺泡想象成树枝末端的树叶。健康的肺有上亿个肺泡,每个肺泡表面覆盖着很薄的一层对呼吸很有帮助的液体,能让肺泡“收放自如”,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那么,氧气和二氧化碳又是怎样交换的呢?在物理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即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浓度差是扩散的动力。肺泡中的氧气浓度最高,所以,它向肺泡外的血液扩散;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所以它向肺泡扩散,两种气体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扩散,就完成了气体交换。

当然,要完成呼吸过程,还需要“动力系统”的帮助。就跟风箱的原理一样,肺是依靠胸腔的扩张和收缩来“吸入”或“挤出”空气的。而胸腔的扩张和收缩就来自肺周围的肌肉组织,主要是肋间肌和位于胸腔底部的一块大肌肉――横膈膜。

此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小东西是不能被遗忘的,这就是纤毛。大家知道,空气中弥漫着数不清的灰尘和细菌,而肺的表面包裹着黏液,很容易附着灰尘和微生物。要清除它们,就要靠生长在气管壁的上百万根细小绒毛了。纤毛的作用像小扫帚,将所有附在黏液上的杂物统统扫走。它们清扫的动作很快,像高速的车窗雨刷,不断地前后移动,清除掉肺部的废物,为每一次呼吸扫清道路。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香烟的烟尘会严重损伤纤毛,使肺失去这个“自洁装置”,对人健康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保护你的肺

肺的一呼一吸都关乎性命,是真正与人体“息息相关”的器官。

而要保证肺的健康,首先就要去除对肺部不利的因素,第一要务就是要戒烟。吸烟对肺部的危害可谓“罄竹难书”,轻则肺功能下降,重则引发肺癌。其次是要避免粉尘、废气、油漆等不良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常到空气清新、环境洁净的地方去活动。

第3篇

一本本书像一艘艘船,带着我在书海里漫游。让我结识了海的女儿、孙悟空、丑小鸭……叩访了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与鲁迅、冰心、爱迪生交流。我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时而沉思,时而幻想,时而快乐,时而忧伤。

有一次,我正读着《聊斋志异》,妈妈让我去买酱油,可我的心里只想着书,就对妈妈说:“等我看完这些再说!”而我一看起来书就没完没了,把什么都忘了。后来,妈妈火了,一把把书抢了过去,说:“快去!”

一路上,我一直在不停的回味着那个故事情节。到了超市,阿姨问我:“同学,你要买什么呢?”“我要买……”我要买什么呢?我竟然忘记了我要买什么!无奈下,我顺手拿起一袋盐,就去结账。

到了家,妈妈问我:“买回来了吗?”“嗯……买了一袋盐……”我小心翼翼地说。“什么!!我让你去买酱油,你去给我买了一袋盐?!好吧,那今天我就用盐来代替酱油做饭给你吃!”“啊……!!”结果不用说也都知道了,第二天压根没吃饭,肚子里全都是水!

虽然是书让我喝了一肚子水,但我终究还是要感谢书的。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我喜欢书中的内容,幽默的,悲伤的,凄美的……

狄德罗曾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读书。

读书就是生命飞翔的羽翼!

第4篇

实质上,这一系列词汇的内涵都是相似的,所指向的即中国制造需要跨越“价廉质差”的阶段,向“质优价实”进阶。

一种潮流、一种概念的提出,并非凭空而起、生搬硬造,而是必须具有市场的基础,否则很快将成过眼云烟。而市场的基础主要由企业和消费者组成,但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引导与监管的“保驾护航”。“品质革命”如果要真正成为一场革命,需要多方参与。

首先需要弄清楚:品质革命成为潮流的推动力是什么?当然不是政府的口号,而是消费者的需求推动。消费升级是真真确确存在的现象和趋势。海外游疯狂扫货,买名牌包、化妆品、电饭煲,乃至马桶盖;海淘兴旺发达,低端产品严重供过于求,行业价格战几无空间等都是消费升级的具体表现。

这种疯狂扫货,土豪多金的现象背后,实质上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及随之而来对品质消费需求的提升。这是物质初步满足之后必然会出现的消费观,从“不求最好,只求便宜”到“不求最好,只求最贵”,再到“求最好,不求便宜”。

海外购的心理也并不单纯是过往的崇洋,只为显摆与众不同的档次,而是对品质、品牌的信任,对消费体验度的追求。

中国中产消费者对性能偏好度越来越强,更为讲究品位与审美,也更为精明和理性。实质上,这也是现在社群经济、定制消费等商业模式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大路货”消亡的开始。

在消费升级需求的推动下,制造业转型不可避免,否则只会面临着又一次洋货当道的局面。新国货概念的提出,亦是时代所需,而品质革命的发生,则必是综合因素的作用。

在产品过剩,利润微薄的市场状况下,想让消费买单,只能相应进行品质升级。企业不再只是追求销售规模,利用价格战抢占市场。因为价格战的背后也必是对生产制造成本的压缩,难以产生更高的品质。

环境成本、人力成本、违法成本的提升,也迫使企业必须进行品质升级,只有品质升级才能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否则只有死路一条。精密机床、柔性生产、技术创新,以及工匠精神,才是通向未来之路。

政府的“放管服”则是品质革命得以开展的有力保证。放,即让市场来评价产品品质,让消费者可以自由的选择购买;管,则是提升产品标准,加大违法惩戒,让底线提升,不给假冒伪劣留机会;服,是扶持和引导科技创新,树立国家质量名片。

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和促进则是品质革命的催化剂。第三方机构的质量与认证、检测与对比,一方面可以监督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另一方面也引导消费者更聪明,更理性。

第5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人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因子,呈现出了文化的多元性。当下,面对全球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应审时度势,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价值解读

保持文化的多元性,提高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群众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演绎出来的,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文化的精义,是文明的结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能维护文化的多元性,促进文化发展。此外,全面做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中蕴含重要力量,尤其是具有独到的艺术造诣、思维模式及情感表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社会、艺术、文学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价值,是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实现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彰显了文化软实力。

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民间美术、戏曲、民间传说,也有节日风俗、传统杂技等,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当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能更好保护传统的精神文化,使其更为丰富;也能够结合时代需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化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

传承人的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大难点是传承人缺乏。由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不佳,学艺过程中充满艰辛,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实效,再加上学艺也需要个人禀赋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以及传承人并未受到社会的认可及社会地位不高,使得非遗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传承人。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独门绝技,传承人作为非遗项目核心,如果缺少传承人,就会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传承陷入尴尬。

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堪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变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人们的生活理念、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民风民俗难以被年轻人所认可,传统的信息资源、文化符号渐渐被扭曲,出现了变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渐渐受到了破坏。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靠独特的土壤才能生存,这无疑加剧了其消失的进程。

重视申报开发,缺少保护管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还存在重视申报开发,缺少保护管理的困境。有的地方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之后,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负荷利用,甚至是破坏性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成是金字招牌,专注于挖掘其含金量,缺少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与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与政治等实际紧密结合,系统性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殊技艺,突出其经济价值,加快推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也要深入探讨曲艺、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推动道德体系的建构。还要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其不仅是文化整体,也呈现出多种文化形态,虽然在内涵、形式及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但都是民族情感的衍生品,具备一致性,是民族文化的共同体,是相互联系的。

二是可持续原则。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的领域多,并有着较广泛的覆盖面,内容相对来讲,也较为庞杂,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一定要摈弃急功近利的错误理念,开展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结合。特别是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可行性研究,逐步推进,长期坚持,确定合理的规划,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举措

首先,全面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及培养工作。一方面,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一是构建完善的经济保障模式。非遗项目文化传承人确定后,需要解决其生活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一定的生活补助是非常有必要的。非遗项目所在地要设立非遗传承人资助方面专项资金,给予其必要的生活补贴,不仅体现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也能确保非遗传承工作能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全面掌握传承人现状后,对各级名录的传承人加以认定与命名,特别是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应给予额外的资金补贴,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二是还要给予荣誉称号,让其成为文化市场领域的“带头人”,以此来更好地传承技艺。

另一方面,加强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工作。要着眼于非遗项目发展的未来,科学合理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政府不仅要提升传统师徒制培养模式下传承人的工资待遇,同时,也要给予那些自愿加入到非遗项目传承中的人必要的生活补助,搭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非遗项目展示平台,提升非遗项目收益水平,进而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项目传承中来,扩大非遗传承项目传承队伍,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再者,政府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为那些新参与进来的传承人提供政策保障,让其无后顾之忧,更好融入到非遗项目的钻研中,提高非遗项目的传承水平。

其次,创建非遗项目文化生态区。非遗项目本身有着自己的文化生态,在建设文化生态区的过程中,要将原生性保护置于首位,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特别是依附于农耕文明的非遗项目,其所依靠的社会经济基础在逐渐消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以活态保护为主,静态保护为辅的方式,落实好非遗项目的保护,打造非遗项目保护的生态博物馆,为实现静态保护提供更好指导。另外,还要不断壮大保护主体,需要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动因,非遗项目从不同角度、层面满足大众的生活、生产及精神需要。善于利用非遗项目充分满足人们日常需要,也能收获较好的经济效益。

最后,激发非遗项目的生命力,提升开发与保护档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民间,有较重的乡土气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多元化的日益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土壤出现了诸多新变。但是,考虑到非遗项目的主体是民间,要实现非遗项目的传承,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更加注重非遗项目在民众生活中的生命力与具体功能。因此,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必要的创新变革,实现与时俱进。要善于取其精华,重点发展,适当引入新的形式与题材,将传统的艺术文化和当代思想、科技手段相融合,让具有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当代文化实现相融共生,演绎符合当代人审美、娱乐需要的非遗项目作品。同时,也要积极实行适当的产业化运作。要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激发其潜在的价值,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①徐辉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机制探讨》,《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

第6篇

在墨子提出的“非命观”和孔子的“有命观”是截然想法的两种观点。在孔子看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在《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见在孔子看来,人的一生命运都是定数,一切都是一种命中注定的。“有命论”的影响至今也没有消失,当人们缺少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时,比如尽到努力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预想不到的结果出现时,特别是在遭受意外挫折或者灾难时,人们往往就会发出对于命运的嗟叹,从而有意识无意识地相信命运。这种消极的处事态度往往会导向一种消极的行为。

二、生命教育的真义和现状问题

(一)生命教育真义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门正式课程,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价值取向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上都会有深刻的影响。所以,生命教育不光光只是关注人的生命,更应该将生命外延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所以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二)生命教育现状和问题

现如今在意识到生命课程必要性的同时,学校课程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接纳一门新兴的课程。所以在生命课程的设置上多采用,其他课程融合穿插讲授生命课程的内容。不得不说这种想要一箭双雕的办法,只能说开设了生命课程也相当于没有开设所谓的生命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目的,如果学校只是将生命课程的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里面,那么既不现实同时也会降低生命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墨家“兼爱”思想和“非命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生命教育应该包括“兼爱”的思想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最终经警方确认是室友林森浩所投。并且最终林森浩被判处死刑。造成这样惨剧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两人平日有些不和。高等学府的高等型知识人才,为什么会走上这样一条令人惋惜的道路?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缺乏生命教育,也是造成悲剧不断上演的很重要的原因。

(二)生命教育应该强调“非命观”

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膨肺与浅层吸痰法结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响。方法对72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根据吸痰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结果干预组从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组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增加脱机成功率、减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膨肺;浅层吸痰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1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以肺泡壁及细小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呼吸机的使用令NRDS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而气管插管吸痰是伴随呼吸机使用的必要操作,但同时存在风险,其中包括支气管痉挛、黏膜的损伤、一过性低氧血症等。为探讨更好的吸痰程序和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对72例NRDS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对比观察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脱机成功率、肺部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5月NRDS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患儿72例,分A组(常规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入院平均日龄135 h,体重

12操作方法

121A组按临床上常规吸痰方法吸痰[1,2]。

122B组用膨肺、浅层吸痰法。

1221膨肺法用25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作湿化备用,先由一人将简易呼吸气囊一端连接氧管,流量以10 ml/min充氧,分离呼吸机与人工气道,用储氧呼吸囊的接口与人工气道连接,然后均匀挤压呼吸囊(如果患儿有自主呼吸,则挤压呼吸囊的开始时间与患儿吸气动作同步),潮气量为机控潮气量的15倍(足月儿5~8 ml/kg,早产儿5~10 ml/kg),前几次通气的压力为29~34 KPa(30~40 cm H2O),随后压力维持在20~29 KPa(20~30 cm H2O),频率约30次/min,持续1~2 min后由另一操作者按无菌方法吸痰。按照吸痰-膨肺-湿化气道-膨肺的循环过程。

1222吸痰前调节吸痰负压足月儿78~104 KPa(60~80 mm Hg)、低出生体重儿65~104 KPa(50~80 mm Hg)、超低出生体重儿在65 KPa(50 mm Hg)以下。浅层吸痰法:将吸痰管插至与气管插管管口刻度重叠的地方,可以超过刻度05 cm(极体出生体重儿除外)。

13评价指标两组通过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脱机成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P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A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52±129) d,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30±1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

22两组呼吸力学的比较分析两组吸痰前后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阻力(R)、肺顺应性(C)变化情况。见

24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A组并发气胸1例,肺部感染10例;B组并发气胸1例,肺部感染3例。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P

31实验表明,在肺泡内表面的液-气界面存在着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它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意义是在吸、呼气的时候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原本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因而增大,吸气阻力增大,导致呼吸困难,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的塌陷。当中断机械通气的正压进行负压吸引,会将肺内已经进行气体交换的含氧气体抽出,扰乱肺通气动力,出现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由于肺泡内的正压消失,肺泡萎陷使肺容积下降,氧合面积减少。最终,肺泡内气体氧气浓度降低和功能残气量减少,引起缺氧和低氧血症,小肺泡不张加重。

32当氧气流量增加至10 min/L时,储氧呼吸囊能输送95%~100%浓度的氧,呼吸囊的潮气量为患者平时潮气量的15倍,增加了肺容积,使气体在肺泡之间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患者的氧合功能,提高氧分压[4]。为使新生儿的肺泡张开,在膨肺前几次通气要29~34 KPa(30~40 cm H2O)的压力,随后压力一般应该降到20~29 KPa(20~30 cm H2O)。所以膨肺时,以一个较高的潮气量、压力及缓慢吸气的方式使通气量增加,扩张小气道,原本塌陷萎缩的肺泡扩张,肺泡充分开放,肺泡稳定性和肺的顺应性增加,有利于自主呼吸的加强和恢复,之后随着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增加,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指数上升。

33胸部X线片可以看到气管插管尖端位于声带和气管隆突之间[5]。有研究显示[6],深层吸痰(即将吸痰管插至遇到阻力时向上提05~1 cm,再吸痰)使气管黏膜受到吸痰管的直接刺激而使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迷走神经兴奋,会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炎症及产生剧烈咳嗽以致气道痉挛狭窄,甚至出现出血、气管溃疡等。浅层吸痰则避免了吸痰管对气管隆突的反复刺激,不会引起黏膜的水肿、出血。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通过呼吸气囊挤捏,使其迅速扩散并能在各细小支气管弥散,加上通过膨肺技术,肺内产生了一个压力差,促使细支气管的痰液松动,流向大支气管而易于吸出,减少肺部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7]。

34膨肺、浅层吸痰是近年来开展的技术操作。前者是用较高的气道压膨肺并持续一定时间,改善氧合状况,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后者是根据改变吸痰管插入的深浅从而减少黏膜的损伤。具体操作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儿的气管插管相连接,给患儿行人工呼吸,继而按已经测量的吸痰管长度对气管插管的患儿进行吸痰,操作简单。通过采用膨肺与浅层吸痰的结合应用,干预影响机械通气脱机的4个主要方面:气道阻力(反应气道通畅情况)、肺与胸廓顺应性(反应弹性阻力情况)、呼吸肌肉力量(呼吸泵)、氧合状况与氧耗[8]。研究结果显示,膨肺与浅层吸痰结合应用,两组对比在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 考 文 献

[1] 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74-275.

[2]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8-59.

[3] 王晓川,丁劲松,胡良安.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两种脱机方法的对比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25-2426.

[4] 邱海波,周韵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现代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3.

[5] Barbara Aehlert.儿科高级生命支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9.

[6] McCormack K.Endotracheal suctioning:a review and study into practice[J].Journal of Neonatal Nusing,2003,9(2):48-54.

[7] 朱林.膨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18(14):125-126.

第8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源环境;消费模式;绿色消费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9-0081-03

作者简介:罗学艳(1976-),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报告也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这就告诉我们: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消费模式的转变。因为,人类在消费中是否注重节约和环保,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相当大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生活消费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不断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转移的过程。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人在社会生活消费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资源浪费型消费。当前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资源衰竭问题凸显,我国也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而资源浪费型的消费无疑在非常脆弱的资源供应链上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

一是一次性制品的消费。我们处在一个一次性消费品充斥的时代,一次性筷子、餐具、水杯、桌布,一次性毛巾、牙刷、牙膏等,已完全进入我们的生活,用完即扔很是方便快捷,但也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次性消费品涉猎的行业越来越广,种类也越来越多,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但现在许多人为了图方便,甚至部分本无需或者不该成为一次性消费品的也慢慢沦为一次性消费品。一次性消费品的大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垃圾成灾和环境污染。

二是过量消费。保障和满足人们基本生存与生活功能需要的消费我们称之为基本消费,这种消费是必要和必保的。但是,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住房等,如果消费量超过了实际的需要,超过基本消费量,就是功能过剩、过量消费,就会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在餐饮界,公款消费、面子消费、盲目消费,导致菜量过多,造成“舌尖上的浪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一天被倒掉的饭菜64吨,足可以满足6万人一天的饮食。各种洗浴中心、水疗SPA、温泉会所等城市现代化的服务行业对水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一些消费者缺乏资源节约意识,过度使用天然资源包装的商品,我国目前也是世界上过度包装最严重的国家。可以说在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过量消费的现象,需要控制基本消费不超量,科学理性地选择生活。

三是奢侈消费。奢侈消费以追求享受和显示富有为特征,热衷于豪华、舒适、体面、排场。这种讲排场、比阔气的消费,很多都是多余或不必要的。但是,奢侈消费目前在我国正呈一种泛滥趋势,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不良社会影响令人十分担忧。2010年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首次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将居全球首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人均GDP排名世界一百多位,仍有四千多万贫困人口生活艰辛。奢侈消费与上述现实国情相比,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反差,“未富先奢”的风气与我国的国情格格不入。

2.环境破坏型消费。人类的消费活动对环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消费活动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的时候,环境与人类尚能协调发展;当人类消费活动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那些不顾环境资源状况,片面追求消费的行为对环境生态带来严重破坏,对人类自身也造成危害。

一是高污染、高废弃的现代消费。人们在进行高污染、高废弃的消费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加剧了我国环境恶化的速度和程度。现行的污染型消费完全忽视了环境保护,忽略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考虑眼前的享受,从来不顾及环境的承受能力。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产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垃圾处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全球1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7个。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野蛮消费。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其密切相关;同时,它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保存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野蛮消费野生动植物,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野生动植物的野蛮消费,一方面受食补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食用野生动物可以达到养生滋补的目的;另一方面,有些人把消费野生动植物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也是引发盗猎及走私野生动物现象的根本原因。滥食滥用野生动植物给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甚至违法的消费行为,除了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角度去认识,还应当从人类的身体健康来考虑,野生动物是许多疾病的传染源,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彻底摒弃这一消费陋习。

二、健康、绿色生活消费模式的构建

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指人们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高层次的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主要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文主要指生活消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健康、绿色的消费模式。如何引导社会公众改变自身的消费模式,构建健康、绿色的消费模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课题。

1.积极营造健康、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形成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消费观。一是发挥媒体优势,引领健康的消费理念。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公众受到专门或系统的消费教育很少,他们的消费知识和消费理念很大部分来源于媒体的传播。媒体在中国就是一个风向标,在进行消费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权威性、可信度高、覆盖群体庞大。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和新兴电子网络媒体都能把绿色消费作为自己关注的主题,运用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宣传我国资源贫乏的现实国情,宣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宣传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增强民众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使人们认识到改变传统消费观念的必要性和提倡绿色消费观的重要性。二是深入生活实际,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消费者组织和工商部门、环保部门、民间环保组织要深入生活实际,走进学校、社区、机关等对公众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利用消费者权益日、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活动,在公共场所加强日常性节能环保、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节能环保,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营造出全民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还要定期到社区、学校设立咨询点,通过口头讲解、广播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展板宣传、电视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合理消费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

2.努力提高消费者自身综合素质,使其自觉选择绿色消费。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主体,是推动绿色消费的原动力。我们要教育、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让绿色消费变成每个消费者的自觉行动。当然,这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开展全民消费教育,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但是在物质资料不断丰富的同时,有些人只重视物质消费而轻视精神消费,有些人崇尚奢侈消费,甚至个人享乐主义盛行。作为消费行为的实施主体――消费者,无疑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惟有提高消费者的素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消费教育是我国居民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我国消费实际出发,消费教育应当着重解决人们的消费观问题,树立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消费观,使每个人的消费能力和质量获得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消费教育,端正价值导向,优化消费行为,提高消费质量,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消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培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消费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相当大的影响,考察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的动机不外乎有两种:一是从个体利益角度考虑,为了保护自身健康和安全;二是从承担社会责任考虑,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中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多支付费用,换取自身的安全健康,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消费者一般乐于接受,但若是基于环保理念,多花钱换取他人乃至社会的安全健康,则未必所有的消费者都有这种意识。这就要求消费者在决定消费行为时,充分认识消费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不能只从个人利益得失判断和选择,不能单从狭隘的自我生活上考虑,而应将自己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从国家政治、经济、环境、生态、卫生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考虑所处的历史时期,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多资源缺的现状,倡导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消费而不浪费,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三是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目前,消费者的消费领域比较狭窄,文化消费总量过低。我们整个消费模式是以吃、穿、住、用为中心的物质消费模式,消费过度地注重于物质化,这样一个消费模式,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是特别落后的。整个社会对文化的消费水平较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文化作为消费方式的观念还没有形成,认为消费的享受就是一种物质的享受,认为消费的东西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如果只注重物质享受而忽视健康的、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消费,就无法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优秀的文化产品不仅可以陶冶消费者的情操,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通过文化消费来开阔视野,提高国民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3.促使企业供给丰富实惠、可信度高的绿色消费品。生产与消费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有生产才会产生消费,有消费才会促进生产。绿色消费品供给充足是绿色消费行为的前提,全民绿色消费习惯的养成会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绿色产业。一是国家要鼓励和扶持绿色消费品的生产。世界上绿色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都大力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并且在税收、贷款、出口政策上对绿色产品倾斜,有些国家还大力吸收民间投资,大发展绿色产业。我国绿色消费市场培育尚不充分,企业研发和生产绿色产品动力不足,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建立绿色投资基金,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完善绿色产品奖励政策;通过制定政策和运用财政资金鼓励地方发展绿色产业;信贷款上要优先,加大金融机构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税收上要有区别,通过减免税等方式减轻绿色产业企业的负担;在推动绿色消费方面,开展绿色消费品推介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二是绿色消费品要丰富而实惠。要形成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必须有大量绿色商品出现,消费者在众多的商品中,总可以选择到绿色产品,这就需要从食品到服装再到汽车、建筑等行业都能够提供绿色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绿色产品制造业还未形成规模,产品结构单调,品种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消费的需求,这就需要各个领域的生产企业来从事绿色产业、生产绿色产品。另外,有了绿色产品,公众还要有消费的能力。一般来说,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实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在产品原料和生产技术、包装方式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这也导致了绿色产品价格明显偏高,不能迎合大众消费。消费者经常觉得绿色产品的价格太高了,无力消费,或者只能偶尔消费。这就需要政府对绿色产品进入市场给予政策支持,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价格政策。三是提高绿色消费品的可信度,加大对绿色消费品的管理。消费者要消费绿色产品,必须确定绿色产品不是徒有虚名,而是物有所值。很多人不相信绿色产品的环保声明,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信任企业。一些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大量生产、经营非绿色产品,许多印有绿色产品标识的产品并不具有绿色效用,这些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充斥市场,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逐渐丧失购买绿色产品的信心。客观上讲,由于缺乏政策上的支持,中国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产品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另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缺位,许多产品至今没有统一的绿色检验标准和认证机制,导致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出现。因此,国家应建立匹配严格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加强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多方合作,推进绿色产品的标准制定、认证机构及体系与国际接轨;强化绿色产品市场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另外,帮助企业建立绿色产品的营销模式以及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4.政府要积极培育和创建绿色消费环境。绿色消费是人类对传统消费方式反思后提出的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消费,社会上必须建立强大的环境支撑体系才能有效开展并逐渐形成绿色消费的模式。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其动力分别来自于消费者、企业、社会和政府,其中最主要的是要靠政府的培养和激发。一是加强政府行政的引导力度,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绿色消费的理念。一个党派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涉及到一个社会的风气和其党风如何,领导干部是否提倡并参与绿色消费模式直接影响着绿色消费的社会化程度。首先是通过行政方式约束党员干部,遏制一些领导干部的奢侈消费、公款消费。因为很多资源浪费型、环境破坏型的消费行为都来自于公款消费,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二是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立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绿色消费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和引导下才能长久、稳定地发展。作为绿色消费的主要推动者和主导力量,政府有必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促进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运用法律、制度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消费的开展需要健全有效的绿色消费环境,尤其是绿色消费法制的完善。关于个人绿色消费的理念已经在我国法律中有所体现,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推动绿色消费的基本法,也缺乏推动绿色消费的实施细则。因此总体而言,我国的个人绿色消费的法制化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成为阻碍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应当加快制定绿色消费基本法,逐步建立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保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增加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义务,促进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

无论从国家的环境生态压力,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方面看,都需要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型。构建理性而绿色的消费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实现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的提高,最终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建一.理性消费 科学生活 节约资源[N].光明日报,2007-11-14(7).

第9篇

精装厚重品风骨

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白鸽环绕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闪耀欧式风情的中央大街以及堪比北欧的亚布力滑雪场,迷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浪漫之都、百年冰城哈尔滨,一个懂得用啤酒表达心情。用冰雪塑造性格,用音乐装点生活,用重工承载雄心的城市,冰城的城市布局是不规则的。给人以凌乱的感觉,而哈工大则是正南正北的建筑布局,看似一种叛逆,追求的却是开放和自由漫步校园,你会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远离现代都市的富丽繁华,一切都显得那么古老而质朴,主楼是一座苏式风格的灰色建筑,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昔日的华美如今早已褪去,但古典的风韵赋予其更恒久的沧桑,精装厚重的历史和淳朴专一的学知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只因在看似需要仰望的殿堂里,实际上蕴藏着每一个哈工大人最坚强的梦想,无论徜徉在司令街还是漫步航天路,包围你的都是那表皮早已斑驳的苍松翠柏,置身其中让你倍感沧桑与厚重,我喜欢哈工大的草坪,满眼的碧绿,你可以躺着闭目养神,可以打滚,可以看书,更可以在晚上赏月,美哉、乐哉。

飞天护航保安全

从“嫦娥奔月”到“夸父逐日”,从坡的“我欲乘风归去”到万户的“火箭载人”飞行,多少浪漫的梦想、智慧的火花、执著的追求,抒发着国人探索宇宙、走向太空的豪情壮志,如同少林凭借镇寺之宝易筋经和七十二般绝学称霸武林、威震江湖一样,哈工大的航天特色“功力深厚”,我所在的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成立于1989年,是哈工大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在本科四年期间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如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提起授课,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博士生导师投身教学第一线,亲自为我们本科生授课,如此“礼遇”让其他高校的同学艳羡不已。

为了能让我们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建设了达到实际工作能力的大型实验室,如空间综合环境实验室、空间振动环境实验室等,每年开学之初。学校都会安排大三、大四的同学到实验室、金工实习工厂里摸爬滚打几周。进行“实战演练”,在金工实习厂里,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比如磨小锤,一个个穿着军装的我们仿佛都成了“苦劳力”,每天拿着锯刀和锉刀,对着那一块铁料,咬牙切齿地“痛下杀手”,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态势,要想把铁料磨成小锤,不仅靠力气,更需要窍门,就如“铁杵磨成针”需要更多的是技术而不是蛮干一样,渐渐地,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四个面,随着尺寸的不断精准,小锤越来越有形,也越来越漂亮,看来每天吃得多睡得早的“辛苦”并没白费,还没有完成,大家就想着要拿小锤做什么,大家的想法千奇百怪,甚至有同学说要送给心仪的女生做定情信物,呵呵,看来金工实习还有“一锤定姻”的功效呢,老师也很幽默:“大家能把枯燥的金工实习变得如此浪漫,真是功夫到家了,”(哦,差点忘了告诉大家,哈工大的校训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耐住寂寞方成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