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商业模式理论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6 16:01: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商业模式理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商业模式理论

第1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理论;理论框架;结构性维度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1-0001-08

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便是竞争。市场竞争与企业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挑战和回应的关系。今天,新经济的出现和互联网公司的大起大落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企业经营规律认识的深化,进而使企业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管理学家加里・哈默尔(Hamel,2003)认为,为了创造新市场和财富,管理者首先需要考虑整个商业概念的创新。商业概念或商业模式是一个框架,用于明确如何创立公司、销售产品和获取利润。先行者们不是小幅度调整已有的商业模式,而是以非常规的方式创造出全新的模式。[1]哈佛大学管理学家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对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不管它是一家新企业还是一家老公司。[2]

一、商业模式的含义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都存在着一个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①问题。

商业模式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杂志上,是被用来描写资料与流程之间关联与结构的(Konczal, 1975[3];Dottore, 1977[4])。在电子商务兴起后,大量的新公司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经营他们的业务,为了和“传统经营”进行区别而广泛的使用商业模式一词。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这个术语最初来自电子表格软件的广泛应用,它使得计划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假设方便地修改参数,从而得到不同的计划方案。[2]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将商业模式称为企业经营理论(business theory)。[5]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汉默博士(Hammer,2004)将商业模式称为“运营创新”(operational innovation),并认为这是企业的深层变革(deep change)。汉默强调,运营创新可能很陌生或者缺乏魅力,但它却是实现卓越业绩的惟一持久基础。它不同于运营改良和运营优化,运营创新意味着要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开发产品,提供客户服务,或者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今日的经济充斥着天花乱坠的宣传手法,而顾客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市场的强大主宰,运营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高级经理人手中最强大的战略武器。只有理解运营创新如何产生,以及理解运营创新的障碍来自何处,经理人才能娴熟地运用这一利器,使企业在竞争中遥遥领先,并始终保持领先优势。[6]

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在描写企业的每个部分如何匹配起来进而组成的一个系统,是为了帮助顾客创造价值所进行的活动。[2]瑞士洛桑大学学者马格利・杜波森(Dubosson et al,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7]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公司战略学助理教授阿兰・阿福亚赫(Afuah,2004)进一步指出,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给定的行业中,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将企业推到自己获利的位置上,运用其资源执行什么样的活动,如何执行这些活动以及什么时候执行这些活动的集合。这就决定了商业模式是运用企业的资源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执行特定的活动为目的,明确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8]

印度班加罗尔管理学院教授马哈迪温(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三种流量――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9]罗素・托马斯(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10]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拉菲尔・阿米特和法国枫丹白露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左特(Amit and Zott, 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11]

加里・哈默尔(Hamel,2003)认为,我们必须拓展创新的观念,商业模式创新是产品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狭窄的创新观念不可能创造新的市场和财富。如今,只有彻底创新才能引领明显的进步。这要求我们必须急剧增加现有的战略变化,创造能够让我们寻找新主题和新方向的成千上万新思想。然后最高管理层的角色――即最高管理人员――从战略制造者的角色发生转换,变成在最革新的公司里不断涌现的思潮中寻找新商业模式的人。[1]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迈克尔・拉帕(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他进一步指出,商业模式明确了一个公司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类型。[12]

笔者认为,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其二,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其三,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

第2篇

国外学者基于实证分析,从商业环境下的供应链角度提出弹性商业模式[三],其主要从商业模式形成及模式导向俩者的结合,引导弹性商业模式,认为商业模式形成包括供应链网络,即上下游以及供应链成员的瓜葛类型,还包括了交易契约、利益相干者影响,所有权相干方面。而模式导向集中体现在解决营销问题,由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跨职能整合3个形成要素形成,此处的顾客导向包括了供应链上下游厂家、商、经销商及终究消费者。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终究消费者创造价值。为企业设计商业模式是无比不容易且繁杂的,本文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形成主要从企业所处供应链网络的外部性影响、渠道节制、各方信息活动的畅通、以终究消费者价值实现为主的市场导向、内部运营管理、本钱营收几个方面进行钻研(见图一)。而营销模式则基于内外部的企业运营支撑、终究市场的深度分析、终究消费者的紧密瓜葛保护、执行策略几个方面进行钻研(如图二)。基于此,本文将营销模式概括为企业为解决在与目标市场交互进程中所发生的营销问题,运用分析工具洞察企业所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现有产品以及资源的基础上,制订针对于特定营销问题的解决法子体系,主要包含战略分析、流程支撑、执行驱动的3个方面,战略分析触及到战略层面,将营销的作用放到战略层面斟酌,重视分析;而对于于流程支撑则是需要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更快更好的在战术层上提高营销优势,执行驱动触及到具体营销方案的施行,更为细节化的实际操作,即如何将营销规划落实到具体。

二、营销模式3要素设计

作为商业模式市场前真个营销职能愈来愈首要的时期,营销问题的凸起使患上企业营销职能愈来愈体系化,为了解决这些营销问题,企业做了至关多的尝试,从而也构成了营销模式的多样性。本文初步提出营销模式要素为包括以终究消费者价值主意为核心的驱动模块、分析模块、支撑模块3大要素(如图三)。分析模块:重视市场分析以及营销工具的开发及使用,针对于消费者、竞争等不同的导向为企业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营销思路以及数据支撑。体现在企业对于市场的战略性关注、及时定位以及调剂企业经营战略方向,在营销部门则体现在更为有效的策动以及分析能力,为领导层制订战略决策提供高效的分析支持,在与消费者互动的进程中,更多的重视消费者体验和与品牌互动等进程,如何从全局动身,提高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分析模块是企业对于营销战略制订能力的体现。支撑模块:贯穿营销模式始终的统1路径,在企业及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肯定合适企业本身的营销思路,用来指点企业管理实践进程中如何紧密缭绕顾客价值主意这1核心进行。体现在营销进程的统1性,需要将营销思路内化为企业流程,支撑营销流动及营销战略的正确切施。本文认为资源支撑不但包含人力以及财务层面,还涵盖企业现有的渠道范围及平台资源,作为基础设施等硬件层面也是首要的支撑。要将营销理念以及企业历史经验相结合,使患上企业面向市场时成为统1的总体,紧密的流程使企业总体能够快速使用动态的市场,在面向消费者时,企业品牌能够始终维持统1的集体。驱动模块:营销模式的胜利施行不单单取决于企业对于市场的竞争定位和本身营销管理的统1性,还取决于支撑营销模式运作所需要的行为。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及营销流动与顾客发生关联,营销流动作为无比首要的营销手腕,不管哪种营销模式都需要借助营销流动实现其目的以及解决营销问题,那末营销流动的执行效力及效果就是使企业营销模式胜利的必不可少的症结环节。而执行流动的主体是人,即使是企业或者虚拟网络,终究操作也是由人来执行,所以人作为执行主体,其态度以及能力将对于流动执行进程发生首要影响。在实际操作进程中,还需要掌控症结节点管理及动态纠偏,在对于消费者行动的深入解析的基础上,制订营销流动,并优化执行进程的灵便变动,针对于消费者的兴奋点进行营销流动设计及执行[四]。

第3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合法化战略;中介效应;新企业绩效

一、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能给社会带来强大的变革力量。携程、华为、苹果、淘宝、雅虎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案例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对成熟企业来讲,企业适当的商业模式能促进自身的成长[1],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帮助企业获取更多价值[2,3],能为企业带来先行优势,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绩效[4]。那么,对新创企业来讲,商业模式模式创新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克服新进入缺陷, 实现其快速增长[5]。近年来也有些学者提出,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不一定能从中获益。那么,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为什么有的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成功并实现了企业的高速成长,而有的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沉沙折戟?本文从制度理论视角,以合法性为中介,沿着“商业模式创新―合法化战略―企业绩效”的理论逻辑,以天津、青岛、上海等地收集的135家新创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依据Barron和Kenny以及温忠麟等学者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主要回答下列问题:在非市场力量起重要作用的转型制度环境下,新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时是否把合法化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面对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制度环境压力,企业创新的成功是否遵循了“商业模式创新―合法化战略―企业绩效”的主导逻辑。

二、理论阐述和假设提出

(一)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尽管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的视角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分类和构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大都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提升企业绩效有积极的作用。Markides 和Charitou(2004)提出商业模式是一种获得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企业能够通过商业模式获取竞争优势,新颖有效的商业模式能促进企业卓越的价值创造。Zott和Amit(2007)通过对190家美国和欧洲的新创上市企业研究认为,以效率和新颖性为中心进行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Giesen和Berman等(2007)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新的市场,或者提高企业在现有市场中的效率,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价值[2]。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中介,商业模式通过在经济和技术领域之间的动态转移、选择以及过滤,最后封装成一种新的结构来面向市场,为企业造福[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结论认为,业绩出众的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频率要高于业绩欠佳的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在营业毛利增长上高于竞争对手达5%。全球69%的CEO表示他们极为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几乎所有

CEO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商业模式创新,且业绩出众者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彻底。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商业模式创新对新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二)合法化战略的中介效应。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性特征,企业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与领域内的既有企业相比,由于顾客对产品确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认知度较低,顾客可能更理性的忠诚于既有品牌,使创新企业遭遇合法性约束。另外,新企业在利用市场机会形成先动优势的同时,由于其所隐含的大量不被人了解的隐性信息导致市场的合法性偏见,使企业面临较低的市场合法性,造成先动性与企业成长间的鸿沟。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克服先动性带来的合法性约束,企业必须要进行合法性构建,实施合法化战略,努力寻求提高人们感知的企业合法性水平。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合法性水平的过程,即为合法化。Aldrich 和Fiol (1994)的研究结论认为创业活动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创业活动没有市场潜力,而是没能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关系,没有得到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制度环境的支持等合法性问题,通过合法性构建提高合法性,新企业能够提高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国内学者李雪灵等(2011)研究认为新企业要想跨越合法性门槛,实现企业增长,应当谋求适当的合法化战略,战略合法性可以从对创新性偏见的纠正和合法性缺陷的弥补两个方面解决企业的合法性缺失问题,发挥合法性对企业成长的积极作用。Haunschild 和 Miner(1997)提出,因为组织之间的相似性更易于使组织获得合法性和声誉,为了克服先动者的合法性缺失,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成功企业的行为来构建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战略学者也研究指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制度组成的社会因素比理性效率因素更能影响组织的行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在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获得资源拥有者对企业资源的投入,所以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应当积极的实施合法化战略以提高自身的合法性水平,这样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获取,促进绩效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2:合法化战略在商业模式创新与新企业绩效关系之间起

着中介作用

三、数据搜集与数据分析

(一)样本和数据搜集。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是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问卷的发放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协助发放问卷,二是电子邮件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向一些熟悉企业的总经理等高管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反复联系收回问卷。本研究样本取自于青岛、济南、天津等地的新创高新技术企业。此次共发放问卷 420份,回收 152 份,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为13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32.1%。根据已有文献对于新企业的年龄界定,本研究样本企业的年龄均不超过4年。

(二)数据分析与发现。本研究用回归模型对合法化战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根据Barron和Kenny所提出的中介效应验证方法。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1是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对中介变量合法化战略的回归分析,回归系数β=0.703,P=0.000,F=130.072,P=0.000,R2=0.494,校正后的R2=0.491,说明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合法化战略有着显著驱动效应。模型2是控制变量(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对因变量企业绩效的回归,其F值为1.427,P值为0.238显著大于0.1,说明模型2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对组织绩效不具有解释力,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模型3是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对因变量新创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其β=0.560,P=0.000显著小于0.01,F值为15.527,P=0.000显著低于0.01,和模型2相比模型3其R2提高了0.291,说明模型3的整体效果较好,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H1得到验证。在模型4中加入了商业模式创新和合法化两个自变量后,F值为26.224,P=0.000显著低于0.01,R2=0.181,发现商业模式创新β=0.155,P值在0.1水平下显著,其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仍然显著,但显著性水平明显降低,而合法化β=0.622,P=0.000小于0.01,其对组织绩效影响也表现为显著,即H2得到验证,并且和模型3相比,自变量商业模式创新的β值明显降低(由0.560降为0.155),综合模型

1、模型3和模型4的实证结果,说明合法化在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的假设成立,并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合法化战略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135家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获得了一些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

(1)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显著。该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加剧的背景条件下,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实现良好的企业绩效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收入的主要来源。该结论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

(2)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法性约束的解决途径。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动性、创新性和风险性特征往往使企业面临着“合法性门槛”,因此,要想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实现企业成长,就需要跨越“合法性门槛”。为解决新企业面临的合法问题,新企业在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应该积极的进行合法化管理策略。进行积极的合法化管理,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提高自身的合法性水平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键环节,对商业模式的成功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聪,谢洪明,李金刚. 供应商网络关系、网络结构与结点活性――美的空调的案例研究[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2(04)

[2] 程聪,谢洪明. 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嵌入与关系绩效研究:基于关系张力的视角[J]. 南开管理评论. 2012(04)

[3] 郑晓博,吴晓晖. 创业投资治理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一个中介模型及讨论[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02)

第4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绿色商业模式;评价指标

[DOI]10.13939/ki.zgsc.2017.02.179

当前,气候变暖、资源缺失是一个充斥着各大场合的热门话题。根据毕马威的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250个大公司中约52%的企业签署了环境共同责任报告,到2015年年底,这个数据已经增长到了93%。绿色商业模式具有难开发、前景不容易评估的复杂特征,它应由具备挑战性的管理者来建立商业模式,把企业的问题现状和新的绿色机会有效结合。实施绿色商业模式需要强大的改变能力,而且会有许多新的组织介入,所以说实施绿色商业模式的企业是复杂的自然所带来的动态性企业。

1 绿色商业模式的结构分析

1.1 绿色商业模式横向结构分析

横向结构主要有供应商组成、顾客组成、股东组成、政府政策。供应商组成:供应商关系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关系,本文所讨论的供应商是指与企业有共同目标指向,并向企业提品或服务的合作伙伴。顾客组成: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是基于顾客的某种需求,是从这种需求的出发来进行商业模式选择。股东组成:企业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必须明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政府政策:政府即虚拟人,政府的政策具有指导性的风向标作用,“绿色商业模式”概念提出源于此。

1.2 绿色商业模式纵向结构分析

纵向结构分析主要有技术、环境、经济产出、可持续性四点,这四点恰恰体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特征。

技术是一个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点,商业模式创新的着眼点在竞争对手忽视或难以模仿的资源或能力上。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各个行业发展也已经逐渐成熟,对绿色商业模式纵向分析的基点落于技术这一层面上,是由“绿色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各行业发展现状决定的。伴随着一个商业模式的构建发展,环境问题在其发展中总会被不厌其烦地提出,例如,随着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破坏大气的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很多企业的发展被限制在环境这一因素中。在关于“绿色商业模式”概念的特征中,笔者提到的主要特点就有环保因素,企业在注重环保的大前提下所构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其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持续性这一点包括两层含义:企业在运用绿色商业模式进行发展过程中,要能够在环境得到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其技术、产品、资金等环节均能够实现更好的价值创造,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企业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因素调研

针对在绿色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先行型企业的行业属性以及绿色商业模式的结构,本文设计出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因素调研问卷,以某大型连锁超市和汽车4S店为调研单位,进行有关企业绿色商业模式选择的调研。

为方便分析,此处我们挑选各方面均符合先行型绿色商业模式特点的某大型连锁超市和某汽车4S店来进行分析,首先设计筛选出了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建立它们的递阶层次结构。该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共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其中目标层A表示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准则层B包括企业因素B1、行业因素B2、社会因素B3、政府因素B4、产品因素B5;指标层C包括企业战略方向C1、企业管理者能力C2、企业关键能力C3、企业财务状况C4、竞争者策略C5、消费者购买习惯C6、销售人员素质C7、行业技术发展C8、社会绿色商业认知C9、基础设施建设C10、政府政策激励C11、政府大力宣传C12、产品价格C13、产品质量C14、产品回收难易度C15。其中C1-C4属于准则层B1、C5-C8属于准则层B2、C9-C10属于准则层B3、C11-C12属于准则层B4、C13-C15属于准则层B5。

运用AHP进行分析,对调研企业的绿色商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的相对重要性评价及其权重的确定。各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及其位次如下表所示。

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公式CR=CI/RI,分别计算组合后的CI/CR,计算结果如下:CR=CI/RI=0.014267/0.316054=0.04514

3 绿色商业模式实践建议

3.1 全面推进商业零售企业节能减排

2010年年初,我国在发达地区展开了“零售业节能行动”,在2015年年底,零售I万元营业额能耗比2010年下降30%。大型超市和连锁超市耗能较大,政府应鼓励企业建立节能店。根据国外节能店面的测算,节能店比传统店节能20%~30%。另外,建议大型超市和连锁超市采用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国际顶尖水平的节能设备来减少店内每年的电耗。

3.2 加快建设废旧汽车、家电回收利用

目前我国的汽车销售量居全国首位,然而3年到5年之后我们将会进入报废汽车的高峰期。由于技术方面的显示,我们报废汽车、报废家电的拆解是低于全球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废旧汽车和家电的报废拆解模式,可以借鉴日本的绿色商业模式进一步跟进汽车和家电的拆解利用。当前采用的家电以旧换新措施推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还进一步推广了节能新家电,淘汰耗能高的旧家电,这样可以降低家电能耗20%~30%。

3.3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结合“绿色商业模式”的概念特征,建议在全国开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地区在回收体系建设中,对各类再生资源做到集中收集、封闭运输、环保处理,也可将再生资源的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据外国相关资料显示,一个人口达五百万的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后,每年可多回收废纸330万吨、废钢铁33万吨、废有色金属16.5万吨、废塑料33万吨,总值约137亿元人民币,可节能255.75万吨标准煤、减排废水6105万吨、减排固体废物891万吨、减排废气3.135万吨,这一举措将对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 商业模式 创新实践

引言

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颠覆性的营销战中,模式创新尤为重要”。自主创新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创新环境的提供和改善,还需要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路风、慕玲,2003)。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这种自主创新战略关注的新焦点,企业无论是内在发展要求,还是外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推动,加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工作都势在必行。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见图1)。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盈利和发展,企业价值链可以覆盖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有价值的活动,并可以通过价值链延展、拓展等重构方式创新价值体系,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价值链理论弥补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传统视角的不足,可以解释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和可行性(郭锴,2010)。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只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的资源开发、研发模式、生产方式、营销及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郑艳,2010)。

产品设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四川成都格林格电气公司,从企业创办之日起就立足于产品和营销创新,本文以其首款产品厨房抽油烟机为例,来说明格林格是如何以产品设计为出发点而引发商业模式的创新。

经过营销调研,格林格总结出消费者对抽油烟机的三大不满意:抽油烟机罩壳碰头;油烟出锅后快速弥漫,吸不干净;抽油烟机的内壁难以清洗。基于此,格林格将注意力转移到价值链的起点,产品研发、生产阶段,开发出一款全新的抽油烟机――侧斜式旋流抽油烟机。这款厨电行业革命性的产品有以下特点:斜侧式挂在墙上,离锅灶更近,且更美观,节省了厨房空间;使用旋流装置,使吸烟口离灶近却不吸灭灶火;通过独特的旋流装置使油和烟彻底分离,从而达到完全的空气净化。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检测显示,格林格旋流抽油烟机的吸净率达到99%,而普通抽油烟机最多达到70%。格林格以消费者不满意为突破点,将关注点集中在消费者较关心的产品上,提供技术上先进可靠的产品,深得消费者欢心。

同时,格林格在技术上申请到专利后,大胆决策,共享专利,宣扬“让蛋糕做大”的价值主张和发展战略,树立行业领先者的地位。“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共同树立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掌握竞争主动权,逐渐在这些企业中间达成共识(陈旭军,2011)。这家先天性含有颠覆细胞和创新基因的企业,注定了其黑马角色,被誉为我国家电业的“苹果”不为其过。

原料采购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日本新古书店由坂本孝创办于1990年,并以其独特的采购方式和精确定价方式,衍生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模式,为从事二手书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本。

坂本孝的创新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传统按重量收购的书本回购方式,而是将旧书分为A、B、C三个等级区别回收:A级,看来像新书,买后可以直接出售的,按原价10%收购;B级,擦拭整理后可以出售的,少于10%收购;C级,如果有怎么都处理不掉的,每本10日元左右。封面脱落、有笔记和涂鸦的,一文不值。收购时不关心书本有没有获过奖、作者是否有名,只关心书本是否干净、完整。

另一创新之处在于,所有回收的书籍一律按原价的50%出售。同时,该书店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设计“100日元(约7.6元人民币)专柜”。任何一本书只要超过3个月没有卖出,则100日元出售;如果当天收购旧书较多,书柜放不下的,则100日元出售;同样一本书,库存超过5册,第6册起100日元出售。

正是这种简单的出价和定价方式,操作方便,复制简单,迅速为新古书店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二手书王国。

资源整合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多数旅行社将服务对象定位在大中城市的富裕阶层,小城市中产阶级的广大游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在价值链上处于劣势地位。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春秋国旅)则已经认识到小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并致力于开发这一市场。

在新航线上,80%的春秋航空座位是留给春秋国旅的客户,这种垂直整合资源的方式不仅为顾客提供廉价旅行服务,同时也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司经营的利润率。同时,春秋国旅还提供我国西部的低廉旅游项目和免费将客户送至上海机场等定制服务,从不同方面满足了来自小城市的消费者需求,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向小城市转移给公司带来了大量初次出行的游客,培养了新的客户群,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开发一批重要的潜在客户。

春秋国旅以其低成本航空公司起步,进而扩大到旅游市场,又在旅游消费市场进行新的市场细分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开拓出旅游消费市场的一片新天地,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并具潜力的发展契机。

渠道销售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旗下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源于其从未停止的创新,不仅以其产品的技术和外观创新来吸引消费者,后续渠道销售环节的创新更成为其制胜的不二法宝。

苹果从2001年开始推广的ipod系列数字音乐播放器,占据了美国75%的市场份额。2010年8月5日,苹果又在日本推出其第一家iTunes在线音乐商店(iTMS),把这一领先业界的下载服务带到世界第二大专辑销售量市场日本。iPod系列产品之所以能够创造巨额的销售收入并成为数字播放器市场的佼佼者,原因除了该播放器自身具有的优良品质外,还在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和付费模式。即将iPod硬件与iTunes软件和iTMS在线服务成功地整合到一起,进行捆绑销售,拓展了价值链,拓宽了获利路径。iPod播放器由于iTunes软件的支持和iTMS业务的开展而销量大增。

苹果公司通过iTunes让音乐下载变得简单易行,又在Applestore上为众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平台,通过将产品及其相关后续服务进行捆绑,将硬件、软件、服务融为一体,为顾客提供高度整合的服务产品,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该模式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在价值链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强大,其掌握了价值链的两端,上游是自由软件的开发者、音乐厂商,下游就是用户(马新莉,2010)。据统计,苹果公司2010年销售额为65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为140亿美元,利润率高达21.5%,创造了商界的一个新神话。

客户服务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简单的商业模式往往能够避免误入歧途,让消费者和投资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马文刚,2011)。一分钟诊所正是在客户服务环节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才开创了医疗服务行业的新前景。

由Rick K rieger创办的“一分钟诊所”(Minute Clinic)称,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每天只要有20名患者光顾,诊所就实现盈亏平衡。Minute Clinic在开诊时间上力求每周7天24小时营业,为了方便居民随时就医,不延误治疗,诊所大多开在居民区、大型超市或各大连锁药店附近。为减少候诊时间,诊所主要诊治18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的普通疾病,不必预约,病人随到随诊、随治随走。该模式大大降低了诊治难度,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就能应付病人需求,减省人工成本之余,造就了一分钟诊所的15分钟超短看病时间。

该模式关注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客户服务,及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效填补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形成了“高效、便捷、可负担”的医疗连锁模式,创办6年后即被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美国保健标志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马新莉,2010)。Minute Clinic从病人角度出发,提供了这种方便快捷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了广大患者的即时看病需求,也为自己赢得了利润空间。

品牌塑造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在传统书店业普遍萧条的今天,诚品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让读者除了看到书本,更是真切体会到诚品带来的“文化+美学”的内涵(马文刚,2011)。这种内涵的培养过程,也是诚品书店品牌文化的塑造过程,诚品就是在此过程中,开拓了图书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诚品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培育了一种特有的品牌文化内涵,不仅创造出一种实体书店经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更成为吸引香港及全球华人游客的重要人文景点,每年顾客人数更是高达9000万人次,已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重要指标。

这家台湾本土自创品牌,跟传统书店迥然不同。整个卖场的布局结合了文化百货商城和生活博物馆的风格。在明亮、开阔的空间里,书香与咖啡香结合,加上欧洲图书馆风味的设计,配上不同区域亮度各异的灯光,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动美学氛围,让每一个读者在这里都能有完美的美学享受。

诚品除了经营各色书籍,还将文具、玩具、花店、瓷器与咖啡店配合,并提供各种动态的“文化服务”,比如:在食谱区域,有厨师现场烹饪;学术类书籍区域,有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而在文化生活类阅读区域,会安排一些小型沙龙。诚品通过此类活动,配合书籍的内容,与顾客互动,使其深刻体验到文化美学的魅力,收获更多书籍之外的生活体验,让书店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活动汇聚场所(吴丽芬,2011)。该书店每天24小时不打烊,处处洋溢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真正做到了让阅读永远不打烊、知识永远不打烊。

格林格、春秋国旅、苹果、新古书店、一分钟诊所、诚品书店虽处于不同行业,但其成功的相同点都是在价值链上找到突破口,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创新思路可以为众多企业所借鉴。创新无所不在,企业能否在商战中取胜,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若想在这场战争中巧胜,价值链理论是一把很好的利器,但最终能否获得胜利,还要看能否将其适当运用。

参考文献:

1.Jones G.,Educators M.Electrons,and business models:a problem in synthesis[ J] .Account ing Review,1960,35(4)

2.KAGERMANN H,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12)

4.张志成.调整产业结构 创新商业模式[J].城市开发,2010(9)

5.郭锴.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个理论框架[N].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0)

6.郑艳.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零售业发展思考[J].中国商贸,2010(17)

7.陈旭军.诚品:隐形冠军的滋润活法[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4)

8.马新莉.苹果正从技术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J].商学院,2010(8)

第6篇

关键词:交易费用;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

一个好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牵涉众多因素。评价商业模式的优劣也可以从不同视角开展。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位为一种交易行为,试图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来分析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问题。

一、交易费用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

科斯是交易成本理论的开创人,他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和60年表的两篇文章《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让交易成本理论成为产业经济和组织研究的新视角。交易成本理论试图揭示企业的本质和企业组织内在的运行逻辑。科斯认为任何交易的实施都需要成本,威廉姆斯则形象地将交易成本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一般认为交易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事前搜集信息、度量产品的成本、签订契约的费用;二是事后为保证契约的实施而进行的监督等活动的费用。在契约选择、交易形式的选择、制度和组织的决策过程中交易成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斯认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市场交易成本是不同的;企业对市场的替代,本质上是一类市场契约对另一类市场契约的替代,交易时作为理性人,总是会选择交易成本低的契约形式,交易成本对比决定了交易方式或是契约形式的选择。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资产的专用性,二是交易的不确定性,三是交易的频率,四是交易度量的困难程度。

1.资产专用性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交易中企业将资产转作他用所要付出的成本,与经济学的沉没成本密切相关。资产的专用性主要源于契约的不完备,及在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无法在交易前预料到以后将要发生的所有情况所致。鉴于此,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应该立足于如何提高其内容资产的专有性,增加用户使用替代产品的成本,进而增加用户黏性。当然这种商业模式的设计是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基础的,如果产品和服务跟不上,用户从长期收益考量,宁愿承担沉没成本也会转移到替代产品的消费上。

2.交易的不确定性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交易的不确定性与有限理性紧密相关,它也是影响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这里所指的不确定性,既指在交易中无法预测的事件,同时也指那些即便可以预测,但是预测的成本过高,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预期的事件。由于用户对文化产品或服务消费通常缺乏刚性,因而这种不确定性在消费交易中显得更加突出,这也容易导致文化产品或服务往往存在产销不对路的现象。比如出版行业,绝大部分图书的热卖与否很难进行精准预测。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设计出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众多出版企业重视教育出版正是因为教材、教辅用户通常具有一定的刚需,企业容易对销量进行预期。

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在进行文化产品或服务消费时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容易增加交易不确定性的发生程度。在之前,文化企业很难解决企业规模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随着当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文化企业可以充分运用此技术开展用户消费行为分析,通过追踪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增强生产的针对性。

3.交易的频率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交易频次的高低直接影响交易费用的高低。通常当交易高频次发生时,企业的成本显然可以被分摊。因而文化企业在设计商业模式时应该立足于可以产生高频交易的交易模式。但是在现实中,部分文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偏高时,往往很难就原有消费对象构建理想的高频交易模式,此时文化企业就有必要通过重新选择用户群体来设计商业模式。比如从对个体用户的服务转向服务于机构用户,借助机构用户的集聚效应,间接增加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频次。

例如国内一家通过策划、设计和研发中国连环画数字产业化平台(SINOCOMIC)的企业,在创业初期该企业设计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中国连环画在线商城向个体用户销售纸质版和电子版连环画作品,收取作品销售所得。但是受制于品牌知名度,市场一直难以拓展。此后,该企业改变盈利模式设计,从做C端客户转向服务B端,客户聚焦于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部队电子阅览室和各级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通过为它们提供连环画数字图书馆阅读服务,按年收取使用费。同时通过与动画开发公司和衍生品制造商进行授权交易,收取版权或形象使用费。盈利模式的转变使得该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4.度量交易的困难程度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影响交易实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对交易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度量和考核的难易程度。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这种对产品的度量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来说,这种度量相对比较容易进行,但是文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大多基于无形资产进行生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对其质量进行度量的难度。当无法对文化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度量时,消费需求就可能没法由企业进行相应供给。

为了降低度量难度,文化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时就必须格外重视品牌的建立和维护。比如教育培训企业,由于消费者对教育服务质量的度量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用户的选择多数基于企业的口碑。也正是源于此,当下的文化企业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希望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

二、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对数字出版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交易费用理论在文化企业构建商业模式中的运用,本文选择了近年文化产业中重要的数字出版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以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交易费用理论对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的重要作用。

当前,数字出版产业事实上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是数字出版企业在进行不断的商业模式调整,以期尽早实现盈利。其中对图书馆市场的占领就是运用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的一个很好应用。

数字出版物已经占据了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份额,尤其是数字期刊对传统学术著作的馆藏产生了明显的挤压效应。由于新期刊反映了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相对学术著作更具有时效性,因而越来越迎合学术研究的特性,逐渐在大学图书馆占据更大比例。目前,国内外图书馆期刊购买费用呈快速攀升趋势,这源于新期刊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价格的不断上涨。目前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科学期刊大约12000种,并且还在以每年200~300种的速度新增。与此同时,期刊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据统计,1980~1990年期间,欧美期刊价格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即便如此,针对期刊采购,图书馆也不得不逐年增加预算,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期刊出版企业运用资产的专有性设计的商业模式成功绑定了图书馆用户。

首先,对很多图书馆而言,是否建立某些学科领域的期刊库是衡量图书馆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志。于是,由于期刊出版的连续性,一旦图书馆期刊库建成,为了保证期刊库的连续性、完整性,图书馆便很难再中断对期刊的订阅。

其次,期刊出版企业成功影响了大学学者,使得图书馆馆藏采购始终要面对来自大学教授们的压力。一方面大学科研人员认为期刊是学术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平台,他们需要通过这些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自然科学和某些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其学术成果能够在此类期刊上发表对其学术影响力的营造非常重要。所以教授们坚定地认为,建立完善的期刊库是大学图书馆必须做而且需要做好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在面临订购的强烈要求和期刊涨价的压力权衡时,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选择默默地承受。

此外,部分期刊出版企业控制着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的期刊发行,使得它们拥有非常高的定价权,让图书馆只能非常被动地接受高价。随着电子期刊的发展,发行商们通过网址许可方式代替传统的订阅模式,图书馆只能从一小部分出版机构批量打包购买期刊。于是那些控制大量核心期刊的发行机构在捆绑销售和确定电子资源许可价格方面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打包销售可以使诸如图书馆等订购机构获得出版商所拥有的更多资源,但同时也减少了图书馆控制订阅内容的能力,因为他们不得不买下全部有关或者无关的数据库,而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为那些他们想要的部分内容付费,图书馆用户也进一步被绑定。

爱思唯尔集团联合期刊出版业不断抬高价格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过去几十年中,爱思唯尔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科学期刊出版集团。在它2001年兼并哈克特公司前,爱思唯尔集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期刊出版商,出版超过1200种科学期刊,无论是出版的数量还是销售量都居世界首位。在兼并哈克特公司后,爱思唯尔公司又新增500种STM领域的期刊发行量。当前,爱思唯尔集团雄心勃勃地发展所谓“科学直通项目”,即将其所拥有的所有科技出版刊物移植到网上在线发行,并开发出新的定价模式可以让订阅机构在线订阅其全套期刊信息库。鉴于它海量的数据库,此举进一步强化了爱思唯尔在与机构购买者谈判时的强大议价能力,在这种资源垄断背景下,如果图书馆试图绕开它,将会付出昂贵的代价。

为了应对期刊的强势,国外部分图书馆机构试图通过从其他图书馆及大学学者手中拷贝电子期刊来减少支出,一些基金团体也在帮助图书馆通过相应的经济手段向学术期刊出版社施压,但对绝大多数图书馆而言,这些措施只仅仅是降低了价格上涨的速度,却无法限制或逆转价格上涨的趋势。长期来看,图书馆已经不可能减少对数字资源的购买预算。

第7篇

【关键词】产业链;相互关系;利益分配

一、手机电视的产业链组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手机电视的产业链组成。简单说来手机电视的产业链可以包括内容供应、服务供应、传输平台和终端设备四各方面(2010年司峥鸣),产业链各方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手机电视产业链组成部分

具体说来,手机电视产业链可以分技术服务商、内容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和终端厂商(2011 杨振荣),这样划分产业链组成关系如图2:

图2:手机电视产业链组成关系图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2012 张锐,张金隆)将产业链的概念扩充到产业网,将手机电视的产业网看作是由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广播服务提供商,芯片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行业标准制定者,终端提供商,广告商,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广播网络运营商,移动网络运营商,手机电视用户这十四个方面共同组成。十四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手机电视价值网模型。

二、手机电视产业链组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链组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商业模式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产业链中各组成部分,与其他方的博弈关系,决定了各方应采取何种竞争策略。对于手机电视而言,国内外学者也十分关注产业链各方的相互关系。Braet(2008)重点研究了欧洲手机电视的运作模式,并认为手机电视的各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组织设计、技术设计、服务设计和财务设计四个角度而言。针对我国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角度。

1.站在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可分为移动运营模式、广电运营模式和合作模式(2008 黄东巍)。并有学者专门站在广电的角度上,对广电运营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2011 叶欣)。在此基础上,合作运营模式又可以细分为广电主导、移动运营商主导和批发三种模式(2007 汪卫国)。

2.站在合作的角度:目前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平台+ 服务模式,定位于价值链控制力;二是终端十应用模式,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三是软件+门户模式,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这三种合作模式的竞争是为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尤其以门户网站为代表) 和终端制造商间的利益划分(2011 杨振荣)。

3.站在播放平台的角度:手机电视可分为广播模式、点播模式和合作模式(2012 王传真),这三种方式各具优势,且不同的运营模式也决定了各自的盈利模式。

广电总局和中国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运营的CMMB手机电视目前已初步成熟。即属于合作模式。合作模式由广电负责内容提供、集成和传输发射,电信负责用户授权和互动信息,广电和电信通过合作竞争的博弈关系,共同运营手机电视。其优势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系统效率,贴近目标用户,收入来源多样,商业模式丰富;劣势是商业模式复杂,合作竞争的成本较高,监管和协调的难度大。看就CMMB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优势还是远远大于劣势。合作模式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必将成为未来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

三、手机电视各组成部分如何盈利

手机电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盈利模式。我国手机电视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得到了发展,但是依然处于初步阶段。产业链各方都在积极寻找如何从中获得利益的方法。

从产业链各层次的角度,中央人面广播电台李天骄(2009)站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分析了网络供应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设备商分别获得利益的方法;从产业链各方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王虎、曲文香(2007)分别从超市模式、独立运营模式和混合模式,分析利益相关各方获益的方式,主要盈利途径包括广告收入和定制收入;从工信部李莫雯(2011)将手机电视的盈利模式分为广告模式、前向收费模式和增值业务模式,并强调指出广告和增值业务是手机电视的主要盈利模式。

此外,营销手段也是各方盈利的重要部分。王卫华(2010)提出应运用灵活高效的营销推广方式,包括事件营销、数据库营销、体验营销和协同营销。王瑜敏(2011)通过分析手机市场的现状,提出应通过多种营销方式进行手机电视的推广,这包括体验营销,时间营销以及其他营销手段,例如和彩铃彩信业务捆绑销售等,并分别从市场导入期、快速成长期、和发展成熟期三个阶段提出营销策略。

结 语

手机电视是三网融合的产物,也是移动和广电的重要增值业务。而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严重影响着我国手机电视的发展。因此对手机电视商业的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手机电视的产业链组成部分研究较多,对产业链各组成部分的研究逐步深入,从简单的内容制造,到内容运营、传输,最后到内容的呈现,各个环节的提供商和服务商共同组成手机电视的产业链。而对于手机链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无论是何种角度,合作模式是手机电视各组成部分未来的主导模式,这种模式被业界普遍看好,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试用,被认为是手机电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最后,针对各方如何获利,多数学者认为定制收入和广告收入将成为手机电视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是由于手机电视尚未成熟,受众的“免费心理”使得对于手机电视的收费现象难以接受,并且以快捷方便著称的手机电视一旦嵌入广告,必定会造成一部分消费者的反感,因此针对上述盈利模式是否使用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手机电视业务有待商榷。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手机电视商业模式的研究,国外学者通常采用实验方法和定量方法对手机电视的受众和内容进行研究。而我国学者大多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手机电视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而对在手机电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和受众研究较少,因此,今后,使用定量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手机电视的内容和受众将是主要方向。尤其是在手机电视内容产业中涉及的版权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

此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商业模式中重要的利益分配问题都研究较少,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广电运营商在采用合作模式进行市场博弈时,最后都离不开对各自利益的分配,如何分配利益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天骄.手机电视发展的观念误区和非典型商业模式的潜力[J].中国广播,2009(4).

[2]王卫华.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

第8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从事企业研究,投资企业或是直接经营管理企业,都要涉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解,可以从经验角度,也可以从理论角度,要想理解深刻,必须借助有力的企业管理理念。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的理念是当下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

1.1 价值链管理

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一般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发、采购等,价值链以企业活动为中心,假如企业做专业化,把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分出去,就变成通常说的“产业价值链”。

1.2 商业模式

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两类,外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顾客、供应商、其他各种合作伙伴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股东、企业家、员工等。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互影响,构成有机的商业模式体系。

2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表现就是供应链管理

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分工细化而凸显出来的。企业的竞争,经历过产品产量、品质的竞争,营销的竞争,战略的竞争,目前阶段,基于反应速度,成本方面的考虑,供应链也就是产业链的竞争成为趋势,物流在链接产业链各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就是对产业供应链的管理,而物流是引导供应链有序、快速运营最重要的一方面。

3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和局限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始于客户服务、推广、分销,到运营、物流后勤、采购等作业流各环节的管理,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组织物料加工生产或提供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满足用户要求,这之中要求建立有效的机制,节点企业间共享信息,协同作业,整个供应链的节奏需要有物流来决定,供应链是否有效,其实是看物流与用户需求的匹配,不难看出这是对价值链各环节纵向线性的安排,适应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交易关系、对象多元化和多变,那么线性的供应链管理局限性就很大了,就需要引入其他的管理方式,做好其他方面的制度安排了。

4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

物流企业价值链以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活动为中心,重点在如何组织好各节点上的活动,使整个链条协调快速的运营。但是,比如一个企业价值链前后都是机器和产品的制作与销售,机器是购买还是授权生产,产品通过顾客俱乐部订购还是和机器打包销售,整个价值链前后没有不同,但对同一活动,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其运营结果就会差别很大,这就是商业模式的不同造成了运营效率的巨大差异。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对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交易结构安排,以企业价值大小为衡量目标,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在价值链上有一个良好而合理的交易结构安排之上,才能谈得上有效管理,价值链上各节点的效率不仅与纯粹的作业运营有关,要运营好,首先得有各节点的合约设计、风险控制、监督激励,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和成本核算机制的确定,因此商业模式的确定是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5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和物流企业分类,参照管理大师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总结提炼的30种盈利模式,归纳出以下可供各类物流企业选择的典型商业模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动态,在不同发展阶段选取适宜的商业模式。

(1)运输型企业。运输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速度模型、专业化模型、低成本模型等。

(2)仓储型企业。仓储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配电盘模型、价值链定位模型、行业标准模型等。

(3)综合服务型企业。综合服务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金字塔模型、行业标准模型、品牌模型、客户解决方案等。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价值的内外部资源组合和特定的商业逻辑。构建商业模式的关键是要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实现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明确企业的定位,提出鲜明的价值主张,设计和组合各种盈利要素,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独特的、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

(1)分析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价值主张。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9.9万亿元,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地域和多样化特征。物流企业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物流资源产生低成本优势,降低客户物流费用支出而产生收益;②以供应链整合协作为基础,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企业可以构建物流量、行业、环节、时间、空间、价值等需求维度来细分市场,并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市场需求进行价值匹配,明确目标客户,进行SWOT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出明确的客户价值主张和企业使命,兼顾物流需求新的发展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2)确定业务结构,明确价值获取方式。现代物流企业不仅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基本服务,还包括提供融资策略、价值分享、供应链管理、资产增值等多种创新方式来获取收益。企业按照目标客户需求的优先级别组合内部资源,确定公司核心业务,并补齐短板,提供基础和附加,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对应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和操作规范,实施企业价值主张。

(3)建立商务结构,获取企业利润。商务结构是企业与外部进行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及其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现代物流业集中体现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特性,单靠一个企业很难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更加宽广的供应链体系里进行定位和整合资源,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外包、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服务规模和范围,构建分销渠道、合作伙伴网络,确定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奠定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获取利润回报。

(4)建立战略控制手段,实现持久盈利。为了实现利润的稳定与增长,物流企业在设计盈利模式时,必须建立保护盈利的战略控制手段,使其免受对手和用户的侵蚀。可利用的控制手段有专有资产、品牌、专利、渠道、信息、企业文化等,归纳起来分为两类:基于市场的优势和基于内部知识的优势。两者可以结合实际选用,建立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差异性。

第9篇

关键词: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多媒体教学;商业化

一直以来,推广技术与理论并重的职业发展模式是国家人才战略部署的首要任务,全社会的关注焦点。由于技术培训具有实操性又较易传授的特点,多在实际工作中累积成熟,但技能的理论传授却难以突破,纵观各地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的开展情况,多媒体投影基本全面覆盖,但电子课件式的“你讲我记”仍成常态化;办学势头火热,但缺少内涵;培训数量剧增,但质量良莠不齐;科目设置庞杂,但教学形式单一。可以说,在电子信息化大爆炸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融入的止步是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发展的瓶颈。因此,探索在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中融入多媒体教学的商业化思维模式,转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实现既完善培训方式体系,又为政府购买市场化服务开启新窗口的双赢局面,是教学管理的新思路。

一、融入多媒体教学的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现状

各省市技术型企业的培训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在政府扶持下应运而生的培训市场是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的重要基地,是就职人员为获得技能应用、切实提高技术水平的必要路径。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各省市培训机构在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设备配备上,如计算机、投影仪、扩音器等多媒体教学仪器,已投入完毕。相对于传统的“板书、讲台、课桌”模式,多媒体的应用凸显了它的价值,脱离了板书的约束,视频、图片的加入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一节课的内容承载量也不断提升,学员吸纳课堂知识的效率逐渐提高。然而由于多媒体教学在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中的建设在推广中速度过快、缺乏创新,以如下两种表现方式最为常见。

第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服务。以扩音器、计算机和投影仪三位一体较为常见,课程形式以教师讲授、学员听课为主,课程内容以电子课件的PPT呈现。这是最为主流,也是最为传统的课程模式。

第二种,以学员为中心的多媒体服务。以人机对话为主的多媒体方式,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一台电脑和一个话筒,教师和学员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此种方式在经济领域的课程中较为常见,目前,全国范围内做的较大,并成为示范试点来推广的是广州、上海等培训机构斥资百万打造的多媒体教室。

这两种模式在教学管理中充当着信息传递的纽带力量,第一种诠释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第二种激发了学员的主人翁意识,两者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虽然在展现方式上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技术手段的应用上却没有太大差别,而且,随着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的不断深化,学员的个人素质能力不断提升,这两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进入疲态期,如何探索新的多媒体商业模式来为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服务,不仅可以使学员和教师在互动中完成体验式教学,还可以实现让学员自由安排听课的时间,自主选择需要的课程,是我们目前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探寻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多媒体教学的创新模式

为促进多元化商业发展,在教育领域中,政府购买的服务范围已越来越宽泛,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实体,也囊括了更多的电子信息。尤其在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中,因为针对的受教育人群学历参差不齐,社会地位、认知需求有异,囊括各个领域,因此,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最应该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中走出来。

1.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创新模式

当然,对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目前的培训体系中,仍是最主要的课堂形式,仍是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最主要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对于这种方式,我们不应该完全否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商业机遇重新配置多媒体的使用方式。

笔者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有幸参与并观摩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质量统计表的结果,其中,课堂效果最好,最为学员广泛推崇的就是听证会、讨论会等以学员交流为主的课程形式,成为传统多媒体教学的良好示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通过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扮演,学员可以在陈述观点的讨论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在相互的观点博弈中获得对问题深入本质的体验,教师也可以通过聆听学员的观点,获得多角度的问题分析建议,更加了解学员对问题存在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这样教师可以更准确的找到切入点来为他们解决问题,学员在这堂课中学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是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是对技能应用的一种体验。其实,这种模式在电视的法治、论坛等节目中最为常见,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同,正是这种新颖、有意义的形式在电视平台上取得成功,才得以在教学领域中尝试着运用并推广,从现在的教学发展程度来说,在社会技能的理论培训中,此种模式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是在数量上,还没有达到完全推广的要求,的确,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更要有控制全场氛围的气势。这就需要教师培训体系的规范和人才录用标准的完善,避免人才断层。

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好处就是在运用既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对多媒体资源重新配置,为每一位学员配备话筒和书写建议的设备,以便于自由表达,处于和教师表达形式的同等地位,这样改变的只是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师和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一些电子商业公司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打造独立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全套的可移动桌椅、电子投影、移动话筒、局域网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不仅为培训机构解决技术难题,还为自身带来利益,取得双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