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6 16:01: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

第1篇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什么?笔者认为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的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能力。语感灵敏的学生,能够辨别词语的细微差别,能够区分词义的褒贬、轻重、雅俗,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和描绘事物。所以语感的灵敏与否,是区分学生语言理解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语感的方法很多,而朗读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各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对语言和语法的感受能力。目前有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即应形成,到了高中无须再行教学。而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多方面显示出朗读训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呢?

(一)正确地朗读课文

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培养学生语感,首先要训练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正确就是要求学生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包括读准字音和掌握轻声、儿化韵、变调、“啊”变等一些音变规律。尤其要读准多音字,让学生知道并能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音变规律朗读课文,这样才能够形成正确语流,从而读出语文的语感。

(二)反复朗读思考,揣摩品味语言

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培养语感的过程就是反复朗读的过程,也是反复思考反复体会的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的意蕴和情感,从而体会其意义,这样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越来越强。引导学生边读边揣摩,领悟语言的内蕴,学生的语感将会快速长进,语言理解能力也定会在揣摩和领悟中大有发展。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从语言的微妙变化中体察意义的细微差异、情感的微妙变化,学生语感的精确性会不断提高。

(三)重视有感情地个性化朗读

这是学生语感的增强和提升。有感情地朗读就是在正确朗读基础上,把握好语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本身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在语感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的揣摩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展示富有个性色彩的朗读,从而体现每个学生语感的独特性。学生在有感情地个性化朗读中能够增强自己的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二、加强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训练,培养学生揣摩词义的能力

语言的运用与理解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而且必须依赖特定的语境。语境是语言运用的关键,也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漠视语境的作用。词语语境义就是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意义,它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会消失,因此又称为临时义。这种“临时义”大致包含指代义、具体含义、修辞义、隐含义等。根据语境揣摩词义,就是揣摩、推断在语境中被具体化了的词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纲都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加强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一)根据上下文,理解指代词的含义

词语的指代义是一种特殊语境义。分析词的指代义,要理解词是承上指代还是领起下文。大多数词语的指代义往往就在上文中。但也有含指代词的句子在结构上领起下文,词的指代义往往就在该句的下文中。

(二)根据阐释句,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在出现语境义词语的句子的前后,往往会出现阐释、发挥其意义的语句。我们瞻前顾后,应该可以找到阐释句,从中筛选出它的具体含义。

(三)根据“题旨”和“情境”,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在运用修辞的语境中许多词语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对这种含义的解读必须结合题旨情境来进行,所谓“题旨”,就是作者的表达意图,所谓“情境”,就是运用修辞的语言环境。然后结合修辞本身的特点加以分析。

(四)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念探求词语的隐含义

词语的隐含义必须在具体的篇章语境中生成,而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念是篇章语境最重要的因素,结合语境探求词语的隐含义首先就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念探求。

三、加强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句义能力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理解句子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必须加强理解句子含义的训练。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指表达上含蓄隐晦,内容上抽象深奥的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学生而言比较困难,但是加强对含义深刻句子理解的训练却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那么如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呢?

(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所谓“关键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在阅读中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联系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结合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但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是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而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则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三)通过辨析句子的手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使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变得含蓄深刻,辨析句子运用的手法能帮助我们领悟句子蕴藏的深层含义。学生应当学会还原艺术手法,领会句子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把它作为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切入点。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理解能力;表现内涵;现代文阅读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抑或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不能缺少理解能力的存在。如果将教育进行具体化模拟,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时,便是不断地在对知识体系进行理解。

一、理解能力表现内涵

1.理解的表现内涵以及教学价值

对于高中语文的现代文,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进行理解,可以对现代文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认识,通过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这是一种交流模式,学生在阅读现代文的同时,和作者对面而坐,侃侃而谈。理解的表现内涵在新的时期,便表现为事实和意义的相关统一。

2.理解的教学价值

当学生阅读现代文时,能从言语之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吸收,教师往往可以称学生理解了。所以说理解同样兼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的,是教学价值和结果的统一化,就是过程和目的统一。

而且在高中教学中,语文往往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所以高中生在学习时,需要较为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是需要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良好理解,可以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而达到将知识转换成智慧的目的。使用文字交流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学生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日后在社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通过良好的语文学习,学会和他人更好地沟通。

二、理解能力构成要素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中,对于理解能力的相关讨论已经较为成熟,理解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如下:

1.对文本内容获取和阐述的能力

获取和阐述能力就是信息收集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对文中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对文本所含信息的总结归纳,将文本所展现的中心思想整理提出。获取信息应该包括对文中浅显的意思和隐含的意思进行共同获取。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全面收集,如果收集不全面,学生便不能对作者的感情充分认识。阐述信息不仅仅是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基本阐述,同样要对文中所隐藏的情感进行了解,也就是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同样应该了解作者的思想。这种思想上产生的共鸣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信息阐述时,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而且思想的共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文阅读。

2.对文字比较和评价的能力

当对文本信息进行了基本的内容获取和阐述后,理解能力还应该包括对于文字进行比较和评价的能力,也就是说获取相关信息并不是理解能力的全部,还应该包括对文中不同部分所展现的事实观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形成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对比可以局限在同一文本之中,也可以应用于不同文本。

对文字的评价能力,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评价基于理解,源于比较,评价的优劣能充分表现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弱。

3.对文字进行反思和应用的能力

教材文本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包涵着作者的世界观和情感。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复杂信息。而落实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就包括对文字的反思和应用能力。反思能力便是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文中所展现的文化内容进行反思。同样,这种反思可以落实到学生身上,检视自身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检视自身的信仰是否坚定,检视自身的心态是否积极。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反思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而对文字的应用能力便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在实际写作过程之中使用文字的能力。

学生对文字进行反思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过了文字本身,是通过文字进行自我思考,然后将知识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果说阐述能力属于对文字的基本了解,那么应用能力已经落实到实际使用了。反思和应用能力是较为重要的能力,教师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不仅欣赏作者的优美文字,还能将体会理解构成自身的知识。

三、理解能力的评价指标

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理解能力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在现代语文教学中,针对理解能力有着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

学生具有的低级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在获取阐述阶段能够根据较为具体的线索进行信息搜索,阅读完成可以基本了解并复述文章,熟悉文本中的作者情感,有着拟定标题的能力,阅读完成后可以独立完成阅读报告,对不同种类的文本有能力进行分辨,能够对文章内作者的情感表达认可或者反对并说明理由,能够将文中的经历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联系,可以根据原本主题提出相似主题等,这些便是学生低级理解能力的体现。

学生高级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可以归纳总结出文中较多线索,对于文中所体现的基本环境和基本情节可以进行有效联系,能够熟练运用标题,能根据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准确复述,能够在讨论文本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提出自身的相关见解,能分类不同文本,能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客观评价,可以将作者的笔法进行反思利用,能够在自己的文字中体现文本包含的信息,能在阅读完成后发表相应的阅读体验且文字清晰明了。在学生理解能力评价指标中,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便代表有着高级理解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进步,知识的灌输已经不是教育的全部概念了,对于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对于现代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所以针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认识评价也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加强学习,以便科学设计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伍远岳,刘彩姣.理解能力:结构、表现标准及评价――以现代文阅读为例[J].语文建设,2015,(1):51-55.

[2]伊钟,礼铃.阅读理解的“藏”与“露”――以湖南高考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为例[J].湖南教育(B),2014,(05):22-23.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现代文;有效阅读;实施策略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阅读重点在读,核心在理解和体会。但传统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受限于应试教育,教学中多以考试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关注较少。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方式较为简单,除了课堂中在教师的指令下阅读外,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较少。同时,阅读中学生更喜欢去抓知识点,体验较少。倪文锦先生曾说,阅读是“提高语文修养的必由之路”。[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要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感悟。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想源泉,古代早已有之。《学记》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并明确指出“善教者使其继其志”[2],这里所说的“善教”,即指教学要有效,这可能是最早的有效教学思想。当前的高中语文现代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过多的讲解分析去压抑和代替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忽略了现代文教学的本质,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采取能使现代文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提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性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对文章生成出自己的体会,得出有效的结论,首先还得让学生去读文章。但在以往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为主,学生的阅读都较为被动,故而体会也就不太深刻。而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原因除了学习目的外,教学中的气氛和文章的呈现方式是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不仅要注重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还要注重以情境来引入问题,用问题去引导学生阅读。

首先,就阅读教学中的氛围而言,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压缩课堂时间以便向学生讲授知识,从而为高考做准备,教学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就较少。同时,因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发言、提问机会也就更少,课堂多以“你讲我听”为主,气氛紧张而枯燥。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体验和感悟为核心的。要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教师就需从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课堂中多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让学生积极

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其次,在呈现文章内容方式上,教师要转变以往以教材和黑板为主的方式,而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同时,要注重在

情境中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阅读中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爱的认识,然后围绕文中父亲与母亲爱的不同的原因来引导学生阅读,效果就会好得很多。针对不同的文章创设不同的情景,变换教学方式,这样就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强化方法指导,体现延伸性阅读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也在仔细的阅读,甚至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但其阅读效果始终不佳。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方法是影响其阅读效率的关键。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学生阅读方法关注较少。由此,很多学生在读中只能是凭借自己累计的经验进行阅读,显得有些盲目。

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核心。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注重从研究教学方法转向研究学习方法转变。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梳理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就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理解作品的内涵。但需要注意,在提问过程中,因忽视目标的导向作用,很容易让问题过多,从而让学生限于应付问题的窘境,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目标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要注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如小说阅读,要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形象去理解其表现的社会生活。从课后阅读来说,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方法进行延伸,然后选择针对性的文章来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能在读中抓住论点,在对论据分析的过程中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实质基础上分析“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然后再拓展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方法的应用,提高其阅读效率。

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以课前任务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中通过情境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知文本,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辅以多样化的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阅读,也才能在阅读中得到发展。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在所选用的方式上定要多样化,如小说阅读后可采用读后感方式进行,而在读后感的写作中,可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也可就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展开。又如主题交流活动,如《信条》后可组织学生围绕“你的人生信条”而展开主题交流活动。又如课后实践探究活动,如角色表演,如剧本的学习后就可组织学生展开话剧表演。无论哪种方式,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去读,在读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这样才有利于阅读效率。

三、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丰富学生体验

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说过;“阅读像一片彩蝶款款绕飞于红花绿叶之间,像一川江流滔滔漫过生命的荒原,像春鸟叩动黎明的缱绻”[3].的确,阅读主体之所以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就在于在阅读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体验到了心灵得以绽放的。在这种状态下,读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之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因此,体验在很大层面上就是阅读教学的新航标。

提倡合作式阅读,要注重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涵。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然后再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精讲。以《故都的秋》的教学为例,教师以“秋”的话题和图片来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要意象后,以问题“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故都的秋的?”来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方法展开讨论,以问题“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作者喜爱的是哪里的秋?”引导学生围绕地域感、历史感和现实感来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如此的阅读,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效果更好。这样的讨论,老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解读差异,学生们各抒己见,散发思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验与结论。

四、优化阅读练习方式,培养解题能力

阅读后的练习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优化阅读练习,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即兴问答、小组互问互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熟悉文章内容,达到巩固目的。其次,课后练习要注重从单一的书面练习转变为以针对性的书面练习为主,辅以读后感、角色扮演、阅读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书面练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去体会文章内涵,生成体验。

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课前任务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中通过情境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知文本,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辅以多样化的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阅读,也才能在阅读中得到发展。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愿意并主动地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以课堂教学改革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如此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才会得到稳步提升。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家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的平台,让我们的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放飞心灵的殿堂,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梦想。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加强高中现代文教学有效阅读策略的实施是顺应新形势下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提升语文综合成绩。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及趣味性,另一方面应当做到加强阅读的目标性,有效阅读的策略要与课本内容教学相结合,同时做到与当前的教学模式相匹配,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36―40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阅读方法;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转化表述能力,要有很高的鉴赏评价水平。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和训练,更需要方法的获得与有效地运用。

一、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提高有效阅读能力

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围绕阅读开展教学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准确地掌握阅读方法,获得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1)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阅读分析与鉴赏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够质疑和探索释疑,能够知道阅读重点和难点所在。如苏教版必修教材明确了必读课文和选读课文,那么,我们在阅读学习时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可以灵活运用粗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如杨绛《老王》一课,老王的“不幸”可以粗读,我们只要大致把握“老王”不幸的几个方面,知道他的不幸的根源就可以了;而在分析“杨绛一家”的“善”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跳读,找到文章写杨绛及其家人的事件、语言和心理活动就可以。而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就要精读、细读、反复揣摩地读,例如:“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说“有钱”的时候“笑”?这里体现着“老王”的善良,这一底层人物自己生活艰难,还不忘关心别人,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他金子般的心;杨绛的“笑”应该是一种感激,也是对对方的宽慰,于是,我们懂得了人与人相交赤诚的可贵。

(2)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现代文阅读题应是平时阅读能力的检测与运用,要整体把握,局部重点内容突破,从语言、内容、思想、布局等方面思考。如2012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邮差先生》,学生们阅读时候普遍感到容易理解,可是题目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他们掌握阅读的几种方法,那么,就能有效阅读,较好答题。如第11题“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粗读、跳读,找到文章写环境方面的内容,如“仍有许多剩余时间”“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 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等句子做概括就能较好作答,而在“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就是要反复阅读与揣摩两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从而梳理出人物的性格。

二、明确题目考查侧重,有效运用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的方式是先开展整体把握的阅读,之后是带着问题力求找到相应答题区域进行细读,验证所读,找出做题依据并合理表述作答。但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还需要对试题进行研究,在平时做题中掌握不同能力要求的答题侧重与方法。那么,我们的阅读和作答就能有质量。

(1)把握不同问题命题特点提高答题准确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具有选拔性的高考试题也不是没有路径可循,没有方法可找的。就现代文阅读而言,选材上多是在小说与散文中选,如小说的命题多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外加小说的主题设置题目。不管怎么问,其实考什么还是可以找出来的,一般来说命题是依据考纲围绕考试说明的,考题主要是对重点词语、句子理解、句段作用分析,语言运用的作用和好处;鉴赏评价作品中人物事物的形象,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探究蕴含的思想性与时代性等方面设题的。如2014年江苏卷的《安娜之死》的阅读题的第12题是对内容的简析,是理解概括题,也是对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考查。2013年江苏卷第14题对文本最后依据一句话“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进行探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要从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去分析探究。

(2)熟悉不同题型答题策略增强作答得分率。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对能力考查是有指向的,如能在平时练习中就能找出他们的特点,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作答是可以答准答好的。这需要学生能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并灵活运用,不断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以及探究的水平进行做题。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第13题是考查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的题,其实这道题是两个问,我们要从主人公角度思考是什么样的描写以及用这样描写的好处,而另一问是作用题,我们学生一般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而描写则是为人物的性格、品质与形象服务的,因此,我们还是可以答出表现主人公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等心理状态的。当然,学生在揣摩人物心理上练习的可能少些,难以答得精准。另如2013年的江苏高考卷的第11题的句子作用分析题答题策略就清晰得多了,只要学生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并有效提炼内容,整体感知结构上的作用是可以提高得分率的。

总之,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是平时阅读能力的再现和运用,我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阅读的方法,在具体做题中运用阅读技巧,并与阅读的能力层次、考点结合,针对不同题型运用答题策略就使作答方向准确起来,能够提高得分率。至于如何组织语言,有条理地、合理科学地表述还是需要学生们不断在训练中反思和总结才能达成的。

参考文献:

[1]熊际涛.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初探[J].语数外学习,2012(5).

[2]李娜.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2(18).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为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与目标:“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把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成绩,教师硬性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学习阅读、思考问题,忽略了学生本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面对新的阅读文本时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而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更多的是阅读课外的文本内容。教材毕竟有限,它是选择代表性的内容来作为示范,进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督促学生去自主进行阅读,尽可能地将阅读能力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反应,即:习惯,最终实现阅读的使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阅读很是排斥,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将自我融入到阅读文本中去,更多的是将阅读学习表现为“走过场”。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以兴趣来推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就所学的阅读文本为基准,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诸如:比赛、活动等来激发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的行为产生。如:在学习《守财奴》教学内容之后,笔者开展了“百日阅读我在行”的活动的成功,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刻画吝啬鬼形象的读物,诸如:《威尼斯商人》《吝啬人》《死魂灵》《欧也妮・葛朗台》等等,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课外阅读读物。为了赢得活动,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整整坚持一百天,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同时,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文本所吸引,主动地去探究文本的魅力,发展了学生的自我想象能力,从而为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奠定有效基础。

二、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

阅读理解本身属于个体行为,教师阅读教学的作用在于引导。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成绩,硬性地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去探究,忽略了阅读中学生思考文本本身的存在。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无疑问题是最好的选择,即: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面对新的阅读题目时学会提问,进而再去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就会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即:将问题直指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本内容。

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面对文本首先向自己提出问题,即: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分为几层意思?文章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每个段落的主旨是什么?忠实于题干、忠实于原文。一般来说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原文产生的。这样,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自我提问,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来达到督促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去分析问题,感受文本,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古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读是理解内涵和创作的关键。对此,朱自清先生曾说“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想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逐渐地去融入文本,感受作者创作的初心,进而形成自我和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阅读的形式有很多,诸如:泛读、精读、重点读、略读等等。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即:笔者在教学中倡导学生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泛读对文本有个初步的J知,之后再结合问题进行精确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分析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古诗文阅读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对通篇的文言文进行阅读,了解文章大概想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再去看文章的问题: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画横线句子翻译。结合这些问题再去精读文本,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之后再去比对题目中给出的系列答案,进行选择、翻译等,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内容涉及到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等。我们作为教师应立足学生个体发展,构思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升自我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荣华.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解密[M].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2016.

第6篇

【关键词】高中 现代文阅读 解题策略

现代文阅读的问题解答,历来是高中生学习语文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指向性没有明确的把握,造成学生的盲目解题。本文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向学生明示文章的写作目的,为学生指出正确的解题方向。

一、把握全局,明确目的

人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开始,之后再进入事物的局部或者细节认知。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够把握事物的结构,最终实现事物最高层次上的认知。高中现代文的阅读也遵循这一规律,不能因为过度的关注局部或者文章的细节,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总体认识。要想把握文章的全局,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必须首先感知文章的总体内容和形式。在把握好文章的总体概要和明确文章的题材之后,再理解文章总局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在等级考试中,学生所能使用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需要完成的任务又很繁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解题能力,就应当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整体文章立意和明确写作目的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首先需要让学生建立文章的文体意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文本体裁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对于难度系数比较大的记叙性文章,它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复杂的。要解决这一复杂的文章,就应当让学生明确地知道现代文的各种文体,在这个前提下,给予专门的文体性指导训练,让学生以清醒的头脑来弄清文本的具体特点,来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

其次,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现代文写作的目的。这个角度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非常明确的形象特征。而且无论作者选择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都无外乎抒情和议论两种,也就是说要么是抒感,要么是阐明观点,或者是两者的相互结合。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只要结合文章的文本特点,并能把握文章的全局,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题目将不再是难题。

二、加强审题,明确知识指向

高中现代文阅读命题有着非常精准、规范的语言表述,每一道题目都蕴含着命题人的意图,并指向解题的方向。由此可以看出,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对于解答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解答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时,学生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深层次的审题,充分发掘题干中所表述的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把握到位,才能够明确命题人所要考察的内容,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例如,题目中会限定解答的方向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这样的一种限定,就将题目的难度大大降低。除了全面的审题之外,还应当精准地找到题目中的知识点。这也是高考考纲对于高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仔细的审题,还能够让学生发现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命题者所出的每一道题目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铺垫或者指向。只要仔细的审阅题目,这种关系必定能够被轻易的发现。由此看来,深入审题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的解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能力,丰富知识

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就需要以丰富的语文知识为基础。同样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以深厚的语文基本功为支撑。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命题也变得越来越新颖。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就无法抓住千变万化题型中的本质。因此,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应当不断丰富学生的基本知识,并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基本知识习题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运用掌握到的知识,抓住题目的实质,找准命题人的考察意图,把握准正确的解题方向。此外,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还能让学生将抽象的题目,翻译成自己所熟悉的语文知识,在提高解题速率的同时,还会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四、把握原则,明确流程

高中现代文阅读的解答有自身的原则和流程,学生解答题目时,应当把握这些解题的原则和流程,因为他们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现代文阅读解答的重要原则可以归结为,老实做人,认真答题。这一原则实质上是在告诫学生,题目的解答必须有完整的组织结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解答。其具体的解题流程是:整体感知、审清题干、题目定位、落实范围、组织答案。这样的一个流程,也为学生解答题目指明了步骤,为避免学生答题时慌张,最终影响得分而提出的科学解决方法。

五、结语

高中现代文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其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的整体得分有着巨大的帮助。本文在结合现代文命题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现代文阅读解题策略,旨在为学生阅读解题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提供参考意见。但是,要想真正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学生在平时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 岳林水. 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4):30-31.

[2] 陈凤艳. 浅谈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58-59.

第7篇

一、现状反思:高中现代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误区与浅析

(一)过度阐释,忽视了对文章主旨和内涵意蕴的把握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它不是对文本的简单诠释和破译,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自己阅读建构自己知识、精神、人格的过程。然而目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过度阐释,致使学生丧失了阅读所应有的本真乐趣,丧失了阅读的心境,以至不能贴近文本,不能触摸到文章的生命与温度。

(二)多元拓展,忽略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品味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表达的载体。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品味语言。然而教学中教师过度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多元性、拓展性,不仅违背了语文教育之本,而且这种花哨的、虚无的拓展,还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涵泳、体悟、赏析与积累运用。

(三)急功近利,忽视了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育人价值

“语文阅读教学在育人方面是有特殊的功能和意义的,文学作品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阅读教学的精神贯注文化熏陶是影响终身的。”然而,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教师的教学显得有些浮躁,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功利性结果,而淡化了语文的学科意义和所应承载的育人价值,忽略了学生从文字中、从文学中得到多少营养,享受到多少愉悦。

二、出路审视:高中现代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仅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考水平,而且要将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走向教学的前台。通过阅读,让学生“明其真”、“悟其妙”,使知识的传授与文本思想感情、人文精神水融,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实现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这才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智慧建构

1.激情诵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钱理群教授曾说:“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感知文本、品味文本,透过文本表层材料的含义,体会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和其中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进而探究并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荷塘月色》一文,文章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教学时笔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沉浸在文本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在诵读中引领学生触摸作家心灵,学生与作者心灵对对碰中体会到作者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

2.立足体验,促进文本意义生成

文本意义的生成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当文本被内化为学生的体验才是最有意义的。因此,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个人生活体验及其感悟相结合,让他们把语文的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获得对文本世界的深刻的理解与体验,真正领悟语文的内涵,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和价值的生成。

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把文本世界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深入文本,由表及里,体味“生命”的意义和对“生与死”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面对苦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把文本中蕴涵的伟大母爱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情感动力,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学会感动,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生成,自我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多重对话,建构新的精神世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建愉悦和谐的“对话场”,努力开拓学生阅读的心灵空间,引导学生步入“深度对话”,用心、用情去解读和感悟文本。使学生在多重对话交融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自我建构,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对话交流和情感活动中,获得哲理的启悟、潜能的诱发和生命的助长。

如通过《文化苦旅》与余秋雨对话,感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通过《十八岁及其他》与杨子对话,感受父辈对孩子的深情;通过《我与地坛》同史铁生对话探讨生命的永恒……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中,学生会形成他们对世界的向往,对人道、人性、人情的自觉关注,从而生成全新的视界。

4.引发探究,促进学生多维思考

探究式阅读是学生深入文本的深层世界,发现和建构文本真义,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发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预测、推理等积极思维,去质疑问难,去思考交流、去争论思辨,去探索求解。这样,学生必然会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如教学《雷雨》时,有不少学生对“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是否有真情”、“周朴园三十年来到底有没有真正怀念侍萍?”有疑问,于是教师可创设问题“周朴园在谈起30年前的侍萍时,称呼上有怎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对剧本中主要人物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寻找、探究,去解决自己的疑问。

第8篇

一、科学处理文言文教材

在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加强对阅读教材的科学处理,极为重要。对文言文教材的常用科学处理方式为结构化处理。所谓文言文结构化处理,主要是指在研究中对学习材料予以科学分析及总结处理。在通常状况之下,阅读理解的学习材料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展现于人们面前,进而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结构其实就是文言文的框架及脉络,对其结构予以构建处理,就需对文言文材料予以综合化整理、分析及归纳总结。在此文章结构中,需能够充分展现出内容间的实质性关系,决不能浮于表面,应充分理解其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如《桃花源记》,文章以“异”字贯穿始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在综合思考探究中对“异”字的体现方式予以分析,进而对文章结构予以剖析处理。在《桃花源记》中,“异”的展现主要为桃花源内和源外生活的反差。在桃花源之外,战火纷飞,处处呈现出一种衰败之相,民众流离失所,生活动乱。而在桃花源内,人们生活安宁祥和,安居乐业。桃花源内、外景象呈现出强烈反差,进而引起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加强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极为重要,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对文言文的大声朗读中,学生的口才及语言能力得以充分提升,而且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真情实感,产生审美体验,为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提供助力。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在阅读中对于韵律更为重视,在朗读中可体会到朗朗上口的感觉。因此,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加强对文言文的朗读练习。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促使其充分感受到文中刘邦的谦虚、樊哙的忠诚及项羽的优柔寡断。在文言文的朗读练习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得以增强,且反复朗读可培养出学生的语感,一些文言句式、字词用法均可于学生脑海中留下印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重视积累

文言文知识极为琐碎,因此,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做整理和总结,积极积累知识,经常回顾复习。在回顾复习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及阅读理解能力均可得以显著提升。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需先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字、词、句式予以整理总结,为其后期的文言文知识学习提供助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固定文言文句式进行认识、掌握,并了解其构成及应用方式。随着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就会迅速提升。

四、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属于一种极为良好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喜爱采用教师翻译、学生记录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效果不佳。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展开师生互动讨论方式较为有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先针对文章提出一些小问题,如一个词、一句式、一个文学典故等。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自由讨论活动中,对于问题的解答只要确保具有新意且无逻辑错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要做到师生平等,并对学生的观点持尊重态度。

五、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第9篇

一、抓基础,强化基本功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考虑到文言文的现实难度,抓好基础教学,强化学生的基本功,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立足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在课前安排学生查找文言词,并掌握文言词的含义。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强化文言文基本功教学,认真做好阅读教学,例如:《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一句中“於”不读“yū”而读“wū”,《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应读“fú”(“夫”在这里是代词),这样的例子在文言文中举不胜举。

基于这一认识,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文言文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能够做到立足课本、有效拓展,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

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大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做到根据文言文教学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保证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鼓励学生选择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高中文言文的实际难度,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鼓励学生选择性阅读,可以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段落重点开展阅读理解和分析。对于不能完成整段阅读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力争让其尽可能的读懂一部分文言文内容,达到提升学生成就感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从这一点来看,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具体应提倡选择性阅读,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文言文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使文言文教学能够在学生充分阅读和预习的基础上得到开展,最终达到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烛之武退秦师》,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第三段中,感受烛之武高超的外交辞令和深明大义、不辱使命的感人事迹。上《荆轲刺秦王》,可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再现荆轲易水送别时的悲壮和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体味文章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教《鸿门宴》可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对项羽在席间不杀刘邦到底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风度”的辩论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坏。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考虑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际难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在文言文方面的水平,成为了关系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并成为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主导因素,掌握文言文教学节奏,把握文言文教学原则,确保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

如在《鸿门宴》一文中,有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个“为”的意义词性各不同,前者是“替”的意思,属介词,读“wèi”;后者是“出”的意思,属动词,读“wéi”。“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为”则表被动,再联系复习旧知识,从这一点来看,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对满足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只有根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才能保证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在整体效果和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