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教育的弊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8 10:21: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艺术教育的弊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艺术教育的弊端

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 创新意识

改革在我国已经近三十多年了,在这么多年的改革多是在经济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功,艺术设计教育方面,虽作过一些改革,但没有质的成果。只是艺术设计专业雨后春笋般的在各类非艺术院校也飞速的诞生,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院校之多,可说在全世界国家中之最,教学内容和模式仍然与改革初期的相似,而且艺术设计专业中专业方向课程模式相互模仿,没有地域和环境想适应的特征,教学效果与当前经济和市场明显不相适应,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滞后且存在的许多弊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弊端一:封闭办学,缺乏与市场的结合。艺术设计教育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并重的学科,但如今的大学教育大多以枯燥的理论教育为主,能提供给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是一个高度实用性的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在能否跟上或者适应市场的需求。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滞后是显而易见的,对许多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缺乏市场和超前意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弊端二:量高质低,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培养的学生数量大而质量低,几年来的高校扩招,带来了大量并无艺术兴趣或天赋,只因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分数比一般大学低得多而成为升学捷径,从而造成学艺术设计学生数最剧增但艺术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另一方面开设艺术设计类院校多,但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低,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大多高等院校已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专业,除很少部分大中型院校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定位外,仍有相当大部分高校是在师资力量和相关设施根本不健全的情况下,但整体教学水平却始终受着实际条件的限制,难以一致,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低。在这种条件和环境中几乎很难培养出较高艺术水平设计能力的人才。

弊端三: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意识。由于艺术设计得入学考试大部分仅是靠素描和色彩,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得知,再加这文化水平低,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设计出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的作品,为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意识设置了重重困难。

弊端四: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非艺术院校教学计划都是依据艺术院校相关专业方向诞生,并且每届学生学的教学计划都是大同小异,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每次修订只是微调,同时我国的教育体制仍未摆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管理体制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培养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和模仿实践,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弊端五:教师自身素质低,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非师范院校毕业本科生和少部分的研究生,大部分教师毕业后未经见习和助教阶段就踏上了高校的讲台,之后为了取得大学教师资格证,只里象征性的在很短的时间进行培训,同时部分年轻新鲜血液又缺乏积极进去精神,用在校所学的知识又开始了为人师表,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知识重复循环过程中,同时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和实际运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对行业急需那些方面知识技能缺乏较为全面的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延伸性的思考,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深入。

艺术设计教育是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艺术设计院校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因存在以上的弊端,未能很好的突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征。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知识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基本方法和原理,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进一步提高对设计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强化实践能力,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改革实施。

方法之一:改革入学考试制度。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更应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因此艺术设计在招生方面,除了专业基础课素描和色彩之外,应增加与设计专业方向相关的创造的设计课程,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文化课的成绩,应专业课和文化课两者兼顾。消除因文化课差对以后的发展而受到制约,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整体及综合素质,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打破思维定势,彰显设计个性,为增加设计内涵打下基础。

方法之二:修订教学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突显层次,合理划分专业主干课结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结合市场化对课程设置不断调整。各院校可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设计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吸取近几年来教育界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而取得的成果,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具有超前性,以便能在学生毕业之后,于社会同步。

方法之三:加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高等教育中处于“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位置,特别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起着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志向爱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专业实践的关键性作用。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

要做一个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时代的教师,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应具备广博和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为适应知识的发展和教改的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具备全面而综合的知识。其次,应具备杰出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不应满足于已有的教育教学技能,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接受新思想,不断向更高的教学境界攀登,坚持教学改革。最后,教师要大胆接受国外的新思想,勇于创新和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国际艺术、设计动态,积极参加国内外赛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活跃思想,把学校的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避免教学脱离社会实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方向,拓宽思想,把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命题作为定位标准,确保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方法之四:聘请社会上专业设计师兼职教师。学校应聘请优秀的有理论知识并富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授课,聘请知名设计公司、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广告营销人士和高级主管来校兼职任教,或担任名义教授和顾问,开设讲座,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开拓实践视野。同时鼓励学校的专业设计教师兼任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增强教师的设计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方法之五:每门专业课做好市场调查。在确立教学计划前,专业课应作好市场调查,尽可能细致地了解市场对专业设计人员的要求。教师授课前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确立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可使学生少走弯路,直接迎合市场,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结合自己的作业设计项目进行市场调查,避免机械的模仿和“闭门造车”。

方法之六:增加实践性环节。在专业设计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环节,能使学生把握好设计程序、设计、材料工艺的制作等等环节。避免学生在毕业后就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把实践性环节应当如同理工科的实验一样对待,同设计公司和企业进行联合,建立实践基地,看作是一个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方法之七:艺术设计知识不断的更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知识更新,也是今后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要使艺术设计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培养一代艺术设计新人,让艺术设计新人在“新经济”下的“新艺术设计”中发挥无限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肖广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05.3。

[2]贺克:《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包装教育》,2005.6。

第2篇

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切口组与后腹腔镜组进行治疗,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卫生经济学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后腹腔镜组,总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不及后腹腔镜,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更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小切口; 腹腔镜; 取石术; 术中出血量

doi:10.14033/ki.cfmr.2017.9.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131-03

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多发生于中年[1-2]。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腰痛和血尿,可合并有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严重梗阻,发生肾功能损害、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安全[3-5]。为探讨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

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小切口直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符合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相关手术指征,并均签署本研究的相关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19~68岁,平均(42.4±5.7)岁,左侧结石40例,右侧结石36例,结石直径11~28 mm,平均(15.8±1.5)mm。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小切口组与后腹腔镜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小切口组 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于第12肋尖下方行小切口(约4~6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开肌层至腹膜后间隙后,并打开Gerota筋膜,使用小拉钩拉开切口,游离暴露结石段输尿管,采用剪刀切开输尿管壁,取出相应结石,置入双J管,输尿管壁实施间断缝合术,并留置常规切口引流管,结束手术。

1.2.2 后腹腔镜组 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取90°健侧卧位,采用“三孔法”制作后腹腔间隙,将三套管中置入相应的腔内监视镜与操作器械,在腹腔镜的视野下,逐渐分离输尿管结石段,采用抓钳将结石上方的输尿管固定好,采用剪刀切开输尿管壁,取出相应结石后,松开固定钳,将尿液吸净,置入双J管,缝合输尿管切口,并留置常规引流管,关闭穿刺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采用Epidata 3.1输入计算机,确认核查后,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皆略长于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住院时间略长于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总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开放式切开取石术逐渐被取代,微创手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6-7]。目前,临床上治疗输尿管结石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有小切口直视下与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的特点,同时较小的手术瘢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审美需求[8-11]。然而微创手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时,遇到下段输尿管炎性狭窄、息肉堵塞输尿管或结石被肉芽组织包囊等情况,均可导致腔镜下碎石的失败[12-15]。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需要的设备少,成本较低,且在遇到取石困难、内出血严重等情况时,均可随时扩大切口,转型传统开放式手术[16-18]。本研究中,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切口手术仍存在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充分的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另外,小切口组患者总治疗费用少于后腹腔镜组(P

参考文献

[1]杨念龙.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现状[J].医学综述,2014,20(9):1589-1592.

[2]林峰,陈军,王鸿康,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26(17):2036-2039.

[3]石全彩,贺凤华,刘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2,40(1):71-73.

[4]黄勇平,梁庆祖,黄群,等.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45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7):848-849.

[5]陆高庆.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3,41(6):913-916.

[6]徐伍军,李志刚,何巍,等.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微创治疗体会:附40例报告[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7):29-31.

[7]黄华刚,陈长健,周建方,等.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4,42(6):658-661.

[8]谢逸峰,倪云,唐梅芳,等.上尿路结石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两种不同取石方法的比较[J].右江医学,2011,39(1):35-36.

[9]陈峰,郎云琴,沈蓉,等.3种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100-103.

[10]朱志国,马建芬.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46-848.

[11]蒋宏毅,赵洪青,吴洪涛,等.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9例报告[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8):791-793.

[12]林立国,吴国忠,孙忠凯,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7(17):2050-2053.

[13]钏法,章振保,潘东山,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6(36):4361-4363.

[14]缪惠东,何中寅,沈锋,等.三种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18(28):76-78.

[15]丁智兵,李文威,周微,等.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20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9):658-659.

[16]毛峥,董自强,张路生,等.输尿管上段结石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1,23(8):922-924.

[17]朱家红,高华廷,邵焕军,等.经皮肾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对老年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38-2239.

第3篇

关键词:问题意识 批判精神 认识图式 提高教师能力

关于大学艺术教育的弊端和解决思路可谓是高见纷呈,作为从事大学艺术教育工作者之一,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虽然艺术教育的目的被定位为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良好人格的培养。但迄今为止,姑且不论中学教育,很多大学教育者起到的仅仅是灌输知识、练习技能的作用,仍然停留在机械教育的模式和程度上,而没有起到真正的知识传授和人格培养相长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应该首先是通过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从事研究。如何学习比学什么远为重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教师素质等的提高等,目的无非是教会学习如何学习,怎样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因此,艺术教育的目的一如教育的最高目标,即尽可能早地达到“可以不教”的目的。

当年提出培养受教育者“服从真理”、“独立不羁之精神”。没有方法指导的独立不羁一定是放浪不羁,没有方法指导的知识呈现的只是“真理”的表面。从方法论的意义来说,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方法会带动一系列目标的实现:良好的性格、心态、行为模式、自理能力、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有品味的生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倡有意义的学习,这正是大学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他着重强调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如何利用客体、利用认识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学教育的着眼处之一。

一、培养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大学生的共同弊病之一是眼高手低,拥有华而不实的理论,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十分薄弱,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职责是“答疑解惑”,学生没有主动的“惑”,师者作用何在?

中国大学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因为,问题意识是创新与创造的原动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习惯于接受而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在未来没有希望的学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中就明确提出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完善的人格和发展的、创意的思维。大学生的心理发育也是从同质和简单的心理功能形式向复杂和专业化发育的。大学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真正具有审美现代性的创新层次人才是大学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从课程编写、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等诸种环节加以关注。

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勒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经过考察就指出了中国课程的弊端,即分科教学,注重物质科学;学生的实际活动少,注重内容而忽视过程技能,教材的理论性强而不注重应用。而到了1996年,美国学者迈耶指出,勒温的研究将近10年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大多数方面依然如故。而过了十多年,我们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基于质量意识和特点意识的一部科学的、合格的教材,需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融而为一,使学生掌握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鉴赏的把握知识与技能,实现对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同西方相比,我国大学的艺术理论教材及课堂教学,只注重艺术欣赏而忽略艺术批评。其内容大都是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形式分析,艺术审美欣赏等;而批评本身即是极有活力、极为开放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对作品自由进行审视评论,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创造潜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其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所必需的。

课堂教学方面的操作应该体现出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论意义。按照皮亚杰的看法,思维的发育是有机体与环境(客体)之间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思维适应了经验,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再进一步适应,经历一系列的突变,得到更多新的先进思维。恰如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看法,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考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适宜问题情境,将理论教授与知识运用环境紧密结合,启发学生脚踏实地,具有怀疑的接受和批判的继承思维,能够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能力审美的去解决问题。从而使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论免于口头的倡导。在具体的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则需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实现“头脑风暴”;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师生关系,保证“快乐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身体力行”,从而营造一个对话、协商、思考、理解、共建的学习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对形象直观、内涵丰富的中外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理解,与对中外文化特点的比较认识相结合,与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学生实际的审美生活体验相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生动直观的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结合美术实践,将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为一种生动活泼、创造表达的美术体验过程,这对于改变旧有模式造成的弊端是十分有益的。

可是,大学的老师们太急于让学生去了解、去懂得,他们忽视了大学学习也需要游戏性、连贯性和探索性。艺术就是一扇门,通向内心的门,老师是站在远处山顶上的召唤者,而不是那个拉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起走进的人。

二、建构认识图示: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意识培养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前提是,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为主体所认识,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则取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识图式。

我们生存在一个充斥着符号和摹仿符号的图像世界里,现代图像的空间表现出很明显的被动性、机械性、征服性以及一种人为的、不确定的、虚拟化的体验,因此伪艺术化的浅薄和表象随处可见。原因之一在于形而上理想的缺乏和认识图示的文化底色和人文气息的不足。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认为,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须保有它的智慧,以及对其自身及自身条件的自我意识,并且能够不断地予以更新。大学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和建构的就是这样一种有智慧的、有自我意识的能够不断更新的认识图示。而中国传统艺术的自觉的、自律的、超然的、诗意的、人性化的体验和品质是建构现代认识图示的立足点。

美国人佛莱斯纳在《大学》中说,大学是一个提供理想主义精神的场所,它首先表现在对于伟大、文明的传统的继承。现代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和社会运行机理。而真正有意义的现代认识图示应该基于传统文化模式,这才是真正有深度的文化模式,它让民族文化以一种新的面目获得复活的空间,这种空间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出传统的深度空间意境:“自然”(老庄之天人合一的“自然”)与“和谐”(儒家之情与理的“和谐”)。

延续艺术、人文传统,是大学艺术教育的起码职责,也是大学艺术理论教育的作用之一。在教育和教学中,以传统的艺术图示对心理的慰藉应对数字图像世界对视觉的征服,赋予数字化冰冷金属般的环境更多的人文和文化色彩,这是建构大学生认识图示的途径之一。

三、提高大学教师自身的能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而教育的失误教师难逃其咎。已故教育家梅贻琦指出,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可试问,如今中国的大学里,能称为大师者几人?那么,怎样的教师才能称得上大师?

大师也许包含太多的内容,但最基本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绝大多数大学教师确是有责任心的,他们也认识到了现在艺术教学的巨大不足和缺陷。可是要改变这个现状,最根本可也是最困难的是真正提高教师的能力,(注意,是能力而不是素质),可是这是个积重难返的问题。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大学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是可堪忧虑的。

世界、社会、知识甚至学生自身本为一个发展的、连贯的整体,大学的艺术教育却并没有教会学生认识这个整体,不过给了学生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满足于片面的、断裂的知识获取和局限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不具备长远的价值和竞争能力。一个教授艺术理论的大学老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面,历史、人文、科学、心理,关键的还是专业素养,他本身就是一个加工厂,然后给学生的是一剂配好的中成药,而不再是配方。但事实上,这样的老师并不多,比如大学的很多院系开设有《艺术学概论》课程,但到头来,音乐学院的《艺术学概论》上成了音乐学概论,文学院的《艺术学概论》成了文学概论,美术学院的成了美术学概论。片面、断裂、狭碍,如何能起到艺术理论教育的目的?史论结合、知识连贯,学科打通,这是身为大学艺术理论教育者的最起码的素养,

当前学校教育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影响到教师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成效,比如职称评定的现实问题导致的重科研轻教学,使教师敷衍教学专心于狭碍的专业研究: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照本宣科、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脱离实践,学术文章无病、唯少数圈中人看得懂;学生给教师打分引发的一些教师处心积虑的讨好学生:迎合学生的低级趣味,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教育的市场化趋势使教学过分关注一时的物质性价值而忽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出现所谓的"为教育、学术而经济"还是"为经济而教育、学术"的问题,无限膨胀的欲望笼罩在大学教师头上,世俗的浮华和势利的贪欲滋生一连串的教育腐败:教育目的的异化、教师的唯利是图、学生的市侩品质。一连串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的问题令人忧虑、难逃其咎。

第4篇

第一,美术教育认知偏差有待矫正。美术教育实际上并非一种单纯的技能练习,而是一种艺术文化学习的方式,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而从一些高校的美术教育现状来看,美术教育或是偏重区域理论课程的教学,或是单纯注重美术技能的培训,这样会致使美术教育认知出现偏差,不利于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教育体系扶持力度有待加大。现代教育的弊端及优势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有着显著的体现。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将绘画手法、技巧等铭记于心,但在实际中难以灵活运用绘画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这一现象与当前的美术教育体系不无关联。只有加大美术教育扶持力度,及时规避美术教育中的弊端,才能使美术教育真正立足于高校教育体系中。第三,教学方式有待创新。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如何真正掌握并有效利用所学的文化知识,也是当前美术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学方式陈旧落后,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难以集中精神听讲,甚至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实际上,美术作为一门学科,既是教育方向的体现,也是艺术内涵培养的重要方式。肤浅地对待美术教育,也会塑造一种浮华的社会风气,使有志之士难以修身养性。美术教育如果缺失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便丧失了美术教学的意义。第四,教学理念有待优化。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培育下一代优秀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推动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而形式化的教学理念则会使美术教育难以展现其应有的魅力,导致高校美术教育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无法真正培养有志之才。

二、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

第一,教育主体认知不足。以往的教育主体往往是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教育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一方,教育主体的转移意味着教育认知应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这一主体还是学生这一主体,对教育的认知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教导并完善学生的思想,令其能更好地面对社会挑战,实现社会价值。教育主体认知的缺失会使教育本身的侧重点产生偏差,不但不利于主体发挥能动性,而且会令教育失去重点,不能很好地培养受教者的各项素质。目前由于美术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术教育的缺失,不利于美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美术教学的最终价值。

第二,教育环境建设失衡。美术教育主体认知缺失带来的危害之一便是教育环境建设的失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会严重影响教育机构对美术教育环境的建设力度。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价值,缺少氛围的烘托,教育本身将失去魅力,并最终影响受教者的学习热忱。特别是对于美术教育这类艺术教育,良好的氛围可凸显教育本体的魅力和价值,因此,具备完善的艺术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美术教育发挥作用,实现美术塑造受教群体的教育价值。然而,如今一些高校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无法有效保证受教群体的艺术认知,使美术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教育设施较为欠缺。当前,一些高校教育机构对于美术教育缺乏重视,对美术教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高校整体环境缺乏艺术气息,无法有效营造高校艺术教育氛围,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发挥作用。举例来说,一般高校的美术教育要在保证拥有理论教学教室的同时,配备专业美术教室,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亲自动手绘制艺术作品。然而目前,除了专业美术院校,一些普通高校往往缺乏专业美术教室。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教育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设备与资金投入还有待加强。

第四,美术应用范围狭窄。美术作为艺术门类,其贴近人们的生活,不但体现了艺术的美感,也凸显着艺术的亲民。美术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展现人类心灵手巧、蕙质兰心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就目前高校的美术教育而言,其社会应用范围较为狭窄,甚至仅作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手段。因此,除美术专业或与美术有关的专业学习美术内容外,其他专业对美术教育开展较少。这种将美术教育功利化的行为,局限了美术教育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不利于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最终会使美术教育失去其素质教育手段的作用。

三、高校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1.丰富教育主体的美术认知

若想改善高校美术教育现存的弊端,探索美术教育发展新方向尤为重要。要想确保美术教育发展方向有效落实,丰富教育主体的美术认知势在必行。在丰富美术认知的过程中,要针对现代教育实行双主体制度,首先应保证教育主主体的认知明细。所谓教育主主体,是在教育主体中起引导作用的主体,就当前的教育双主体而言,主主体为教师,这部分主体虽然将教育主体权逐渐向学生转移,然而引导作用并未丧失。因此,针对教育主体美术认知的培养中,主主体的认知培养尤为重要。有效促进主主体的美术认知,可引导教育次主体的美术认知培养,从而更有效、更科学地实现美术教育认知的主体落实,并确保教育次主体在教育开展过程中更有效、更快速地接受美术教育,实现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和培养目的。

2.创建科学教育环境体系

在丰富教育主体的美术认知的同时,教育环境的创建应当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同为教育主体的教育机构,在认知美术教育的社会价值后,针对当前的教育疏失也会拥有一定的认知。结合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要确保受教群体的素质提升,美术教育环境的建设应当科学化、实用化、合理化。举例来说,越来越多的高校机构在本身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开展各项艺术活动,而其中,美术活动的占比相对较高。无论是水墨画比赛、书法大赛还是剪纸、刺绣、POP海报制作,各类充满浓厚艺术气息的美术活动充斥着校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更好地领悟美术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对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从而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之心。

3.投资充盈美术教育设备

美术教育主体认知的有效提升,确保了美术教育环境的良性创建,并对促进美术教育设备投资的丰盈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配套先进的美术教育设备,将能更有效地满足美术教育需求,实现美术教育培养、提升受教群体的审美认知与审美品位的目的。对此,高校教育机构应该更加重视自身在美术教育设备方面的投资,不但要保证校园内部美术教室的建设,同时应该更多样、更科学地应用先进科技及相关教育手段实现美术教育的专业融合,令受教群体在艺术氛围中领悟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感受艺术气息,最终实现美术知识与专业能力兼备的目的。与此同时,增加课外活动量,令学生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并将艺术融入自然,从而实现美术与自然的融合。

4.拓展扩容美术应用范围

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51-02

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曲折而又艰辛,从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为探索发展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路途,艺术前辈们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时至今日,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设计教育大国,艺术设计也是中国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全国在校学习设计的总人数已名列世界前茅。

长久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看重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激发学生在艺术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过于被动的教授,反而适得其反。“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全面地培养人才,死板的教学固然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但无序也不是很好的办法。[1]”现今,我国的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是依据着写实的方法去培养学生,但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上和学生的能力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遵循教学与认知的规律,盲目的教学,最终只会逆水行舟,这种费力的学习方式是和教育原理背道而驰的。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就是如此,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对艺术设计创作的激情与灵感。深入的思考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进程,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进程

(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图案教育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积淀了深厚的“图案”文化和历史。鲁迅先生曾对他的好友许寿裳说过:“汉画像的图案,美妙无伦,为日本艺术家所采取。即使一鳞一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赞许,说日本的图案如何了不得,而不知其渊源固出于我国的汉画呢。”汉画像图案、北魏砖刻图案、敦煌莫高窟图案、唐织锦图案・・・・・・无不鉴证了中国图案的辉煌;陈之佛先生的老师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的主任岛田佳矣教授也曾经同他讨论中国古代图案的伟大成就,并指出如何影响了日本。然而历史似乎开了个玩笑,近代中国的图案教育却是从日本学来的。

随着图案和图案教育的发展,20世纪的中国人开始了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并逐步建立起我国图案教育的体系和框架。图案学的建立学科、振兴实业、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和吸收外国艺术设计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工艺美术教育从学科意义上取代了图案教育,图案教育和图案的意义进入相对萎缩状态,然而图案教育的内容和实质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工艺美术教育所传承。

(二)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引入“三大构成”

20世纪初,中国从日本引进“图案”这个概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图案教育,但作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一个过程,图案教育并没有弘扬放大。工艺美术教育取代图案教育,但许多主客观因素使得它的内涵与现代社会并未能很好地接轨,甚至抛却了它本初的一些意义。当慢慢萎缩的工艺美术教育在现代工业发展的社会日益显得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们再次从日本和香港地区引进了“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当作发展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钥匙。

“三大构成”在最初传入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的时候,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界甚至误认为它就是包豪斯学院开创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如同当初推崇“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那般极力推行“三大构成”。“构成热”一时红遍大江南北[2]。其实“三大构成”在包豪斯并没有与它匹配的同等学科。只有近似对应的图形学、模型学和色彩学。当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传入日本后,经日本的总结、学习和发展,将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和系统的“三大构成”体系,并影响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影响可以说是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脱胎换骨为今天设计教育的前奏。”

(三)数字艺术教育阶段

三大构成的引进改变了中国几十年间“绘画基础+图案+工艺美术创作”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三大构成俨然发展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然而,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2]”艺术设计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科技上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在艺术设计中体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才在中国高校出现。由于我国社会的不发达以及科技的欠发展,使得我国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诞生、发展都晚于和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在我国也是在近二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事情。伴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必然融入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潮流之中。在电脑技术和网络的共同影响下,诞生了网页设计、视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艺术设计等许多新兴的艺术设计。之前中国艺术设计界所熟悉的工作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几乎不再实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它们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脑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设计领域广泛深入的开发运用,使它从辅设计手段转向主体性设计手段和方式。电脑对设计数据储存的强大功能使设计的各种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能够以数据的形式储存起来,满足人们取舍自如、利用随意的要求。时至今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发展与变革,发展了30多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日渐成熟。然而,高速发展的世界,致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一直处于追赶的地步,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化,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云集,我们不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技术,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掌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主动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三、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未来

“‘传道、授业、解惑’为教育工作者全面解答了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从艺术设计角度看,思考与创意,技巧与手法、知识的相互关系,都应该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要学会比较,有比较才会有借鉴。但比较不是单纯地比好坏,比高下,而主要的是比差别、比特点,比较要定出条件相近的可能性,绝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3]”这一段话是奚传绩先生在《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中的一段话。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就应该如同书中所说,多去借鉴好的,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多去比较,取长补短。

香港的艺术设计教育是最为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香港在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成功发展,内地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在摸索中前进。现今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发展追求过快、过大,造成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更多的问题[2]。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创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匮乏;缺乏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艺术设计院校培养学生的模式过于死板,在社会实践与艺术创作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平衡点;由于文理分科,学生学习背景的不同,造成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使现在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庞杂混乱。

总之,教育是综合文化的传承,专业的技能、独立的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自我管理和开发意识,对于改变我们的教育,这些是非常关键的。每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弊端,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如何面对教育中的弊端,以多元化的视角和丰富的思维去了解,发现我们自身的问题所在,这样我们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想要真正的解决教育中出现的种种弊端,需要我们,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当下,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去发现,去解决。

四、结 论

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未来。艺术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是理性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必须恪守定律。在艺术设计教学之中,必须时刻将设计理念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工具和理念的更新换代。在数字化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要能适应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关系密切,要求我们在发展艺术设计的同时,更加尊重艺术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违背艺术设计伦理的要求和对艺术设计功能的片面取舍都可能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现今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与体系,发展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寇焱.中美艺术设计教育之比较[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

第6篇

我认为,李吉林老师从“意境说”中概括出了“真、美、情、思”四大特点,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课程模式,这是情境教育的理念精髓,是人本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继承着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同时,挑战着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真——真实情境的感受是对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挑战。传统教育把树立教师的权威地位,培养学生唯上、唯书作为实现教育任务的前提。实践证明,情境教育所阐明的教育过程中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情境教育认为,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走进大自然,体验社会生活,为儿童展现一个活生生的、可以观、可以闻、可以触摸、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的世界,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真实相沟通,这一切都会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因此,要追求教育与真实环境相融合,让儿童在感受“真”、领悟“真”中长大,以利于儿童认知、情感、思维的发展。从“真”出发,由“真”去启迪“智”,去追求“美”,去崇尚“善”。

美——突出美育的功能是对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挑战。美育是教育的目标,不单纯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具体的工作。现在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不是把美育看成贯穿在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目标,而是把它看成艺术教师的一项工作。美育是一种自由的形态,是润物细无声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使人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世界,并将这种精神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教育中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自觉地进行美育。我们将美育的教育目标最终转化为自觉的教育活动,就是在创造美的教育。李吉林老师深感教学中的美,以“美”作为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土壤。认为美既能启智又能育德,既能冶情又能发辞,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她倡导以美摆脱各科教学的单纯工具性的抽象理性压力,以美感的笼罩,使各科教学的文化内涵得到顺乎自然的体现,工具性包容的知识和实践,镶嵌在浸润了文化艺术的、美的情境中。从而使知识变活了,变得有血有肉,变得丰富而具神采。

情——教育过程的愉悦是对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挑战。过去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以结果的愉悦作为教育的最高追求。于是,教师和父母常把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包括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几近残酷的压力,都归结为“为了孩子好”这种善良的愿望。而情境教育则不然,她高度重视教育的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体验。认为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形成学生持续发展的心理动因,才能使学生通过过程的积淀最终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李吉林老师强调“情”是情境教育的命脉。当儿童在教师引领下,进入情境时,情感便链接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相互牵动着、影响着。她概括出的“以情为纽带”作为情境课程重要的操作要义之一,而又进一步明确了优化的情境必然会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产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观需求,感受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满足,并在其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因为情感的作用,使教师的真情、期待、激励,衍化出学生的自信,使儿童的思维、想象、记忆等系列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的状态,这就将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综合地在课程中体现出来,实现了教育过程的愉悦。

思——重视形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挑战。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使教育事业面对许多新的不适应,产生许多新的困惑,而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又引起我们对原有规律的思考。于是对规律把握的过程也就伴随着对规律不断探索的过程。李吉林老师从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枯燥乏味、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等现象带来的困惑出发,试图探索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由此感到教育理论的缺失。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为这种探索提供了重要依据,她把思维作为脑科学成果在教育中应用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研究试图把当前教学改革从忽视思维、脱离思维的学习理论及其影响中,回归到学习的基本命题即学习与思维上来。这项研究从两种思维的基本智能理论出发,特别以发展形象思维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为重点,打破了长期以来思维研究强调单一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在这一基础上,又对思维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机制进行了探索。情境教育以“思”为核心,重视想象在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悟性方面的特殊作用,注意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让儿童把观察与思维、观察与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儿童凭借想象,加深情感体验,从而把启迪儿童的想象,作为发展儿童创造性的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反思;重构

从目前情况分析,新时期对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育壁垒,从多个层面积极推进美术教育实现新的突破与进展,帮助学生能够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美术教育相较于以往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重构美术教育认知

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之所以无法突破以往的限制,究其原因在于对美术教育未能提出有效的质疑,而且对其存在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认知,教学体系僵化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教学的弊端,则必须要从整体上认知美术的本真,回溯历史,了解到美术教育的历史形态的多元化,并且清楚认知到发展轨迹。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其本质上具有广泛的指向性,重新解读美术教育的内涵,打破美术教育的限制,如此能够为教师提供比较全面的教学思想,从而碰撞出我国美术教育的新纪元。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是,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美术教育,考察教学内容,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化的教学体系。不断丰富美术教育的元素,挖掘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将复杂、宏阔、细微等特征的美术教育予以重组,不再是简单的归纳与简单的判断。教师能够将美术教育内容予以结构重组,进行分门别类,予以强行推广,形成条理清晰的美术教育。

二、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重构美术教育,可以打破其教学体系的局限,开展积极有效的反思及批评,从而可以让教学体系更为活络,让教师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有很大的进步。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过程中,必须要在自主、局部的尝试之中,通过逐级形成不断整合,这样的美术教育改革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而且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开放与全面的美术教育具有极为现实的教育意义,真正打破教条主义,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搭建实践性的选择,从而促使差异化教学路径的形成,重组美术教育教学新体系。一般情况下,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学校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与胆识,继而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取得极好的成效,增加美术教学内容及门类,让美术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与多元化。例如:以绘画为主,除去绘画为主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适当增加雕塑、工艺美术等等比重,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让学生对美术认知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绘画训练存在不同的方法及方式,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以包容与开化的态度,保障学生绘画基础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表达方式及语言上突破现状,追求个性化,在师生平等交流之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给予学生单一的绘画技能教学,这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与发展。教师在展开因材施教过程中,需要将美术传统的丰富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进一步促使美术教育教学体系重组能够真正得以有效的落实。

三、贴近现实,创新美术教育

实践美术教学,从某种层面来说,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美术教育实践创新;其二,美术教学实践行为创新。从目前情况分析,当代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在形式与媒介上也相较于以往有了极大的突破,从而促使更多人意识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对美术教育理念创新予以良好的契机。美术教育必须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并且要立足现实情况,这样才能凸显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现出形势的紧迫性。面对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多重困境,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勇于突破限制,探讨全新的美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则需要保持开放及实验性。而教学质量评估也相较于以往获得极大的进步,在改革上争取最大的自由度,并且获取到最大的空间度。此外,在教学安排上,需要开设全新的课程,并且引入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以全新的观念及形式突破美术教学的困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美术知识构造更为完善,鼓励学生可以增强他们的表现欲,释放潜能,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身个性化的特征,形成自我表现方法。多元化的艺术形态是美术教育的特点及发展形态,这在某种程度对学校美术教育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如何突破教学的局限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样才能推动美术教育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积极与社会现实生活不断融合。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随着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增多,美术教育则必须要与现实接轨,同时打破教育局限,扩大美术教学的内容。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必须要实现新的教学创新,真正推动美术教学在以往的基础上得以最大的进步,并且帮助学生更全面提升美术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新的突破。

第8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感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现状;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忽视高中生历史情感教育

我国采取应试教育,高中生又面临高考这一人生重大转折点。在这种环境压迫下,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照本宣科,只重视与高考有关的历史知识传授和考查,要求高中生死记硬背,缺乏对高中生的历史情感教育和历史意识的培养,致使高中生失去学习历史的趣味对历史感情淡薄甚至厌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高中生正确历史观及爱国心的培养。

(二)新媒体技术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带来的弊端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给历史教学带来成就的同时也带来烦恼。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时,往往忽略实际教学情况和高中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使利用新技术提升了高中历史课堂气氛调动了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也不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成果,有时甚至对历史教学发展起阻碍作用。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因为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教师只需提前做好所需讲解课程ppt,就可不间断传授历史知识,节省时间。但是高中历史教师却忽视新媒体教室宽阔,很多高中生由于学习任务重早早近视,根本看不清屏幕上的大字,而历史教师又喜欢请看大屏幕一语带过下面所需讲解的内容。因此新媒体技术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带来的弊端就是忽略实际教学情况和高中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

二、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结合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和历史教学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要求提高。为了改善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现状,需要历史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将高中历史中的非情感因素转变成情感因素,提高历史课堂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发高中生历史共鸣,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历史观,真正完成历史教学所承担的重任。在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结合,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树立美好历史教师形象,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培养

草木有情更何况人,情感是最能够感染高中生的因素。因此树立美好历史教师形象,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培养主要有两点;一是高中历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历史教学能力,热情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去,在高中生中树立高大完美形象,用热情的语言和声调感染学生,使之同自己一样热爱历史。二是把握语言艺术的魅力,用语言和讲课声调感染高中生,使其与教师所表达的意思产生共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并树立正确历史观。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秦桧谋害忠良,岳飞惨遭杀害,国家由此被金、西夏、辽等外族欺凌,宋朝百姓苦不堪言和低潮时,减缓语速、声音凝重断续;在讲声势浩大的、时,教师音调可激烈高昂、声音连续语速放快。由此创造的历史教学情境,高中生如入幻境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回放,进而对历史教师讲解的历史事件记忆深刻产生爱恨真挚情感,并潜移默化产生爱国意识形成正确历史观。

(二)针对新媒体技术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带来的弊端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高中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情感共鸣,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中历史教师习惯用新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也带来了诸多弊端。根据新媒体技术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带来的弊端,高中历史教师应对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补充和改革。一是增加实物情境,教师在讲解甲骨文、艺术品、历史事件等时,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增加高中生对历史形象的感知。比如讲解甲骨文时可事先利用周末带领高中生去一些较近的甲骨文名胜处游览,让高中生亲自感受甲骨风迎面吹来的感觉从而产生想学习了解它们的欲望。讲解艺术品时可带高中生去相应的艺术图书馆参观,亲自感受艺术品带来的美感了解它们产生的程和艺术本身的价值。讲解赤壁之战时,可组织高中生游览赤壁遗迹让高中生亲自观察古代战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扮演不同阵营统帅该如何打赢这场仗。由于条件限制,很多不能地方不能亲自去可用多媒体播放这些名胜古迹,效果是一样的。二是借助音乐渲染历史教学情境,改善多媒体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日本发动“九一八”时,可播放庞龙的《在松花江上》,引起高中生对东北同胞的同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增加话筒扩大音量,教师在讲解到重点时最好口述一遍而不是一语带过。

结束语:

虽然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不断进行改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弊端。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结合的两大策略,用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戴红艳.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的结合[J].学科建设,2013(12):155-155.

[2]仲宏梅.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的结合[J].黑龙江科学,2015(16):98-99.

[3]唐贤美.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的结合[J].学术研究,2016(1):140-140.

第9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素质

公共艺术是反映地区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体现时代文化的一种形态,公共艺术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于教育体系之中,是对学生内在思想、素质、思维等因素的强化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公共艺术课,不仅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还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落实,更是对我国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响应。公安院校中的公共艺术课,是对特殊岗位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强化培养,是对在校学生素质行为、艺术行为等内在行为的一种深化塑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程,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必须正视公共艺术课在公安院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必须重视公共艺术课在学生整体发展中的辅助作用,必须以系统全面的观点去审视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中显现的诸多弊端,并借助可行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完善,以此实现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效益的综合提升。下面笔者就针对公安院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的意义、主要弊端及如何在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中进行优化创新策略展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公安院校开办公共艺术课的实际意义

1.传递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身为公安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多种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岗位,才能满足特殊岗位的额外需求。在公安院校中开办公共艺术课,以学校教育为平台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以艺术课程为媒介对学生的才能进行挖掘和培育,借助音、美、舞等多种艺术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涵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扩展学生的文化事业,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训练中获得灵魂的洗涤,让学生在美术艺术的训练中获得精神的愉悦,让学生在舞蹈的训练中获得肢体的放松等等。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训练与培养,可以让公安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能够更加协调、更加全面。

2.修身养性,塑造健康人格

艺术,包括才艺与技术,是对生活中各种优质思想进行精炼提纯,是各种思想境界的美化,是社会形态中各种美的演变。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将我国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还可以让学生的品德、个性等等得到塑造,让学生的人格秉性在艺术的熏陶下得以逐渐完善。

3.活跃思维,提升创造能力

艺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天分,也要归结于自主创造。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外在培养,可以让学生的内在思维和意识得到激发,让学生主体的协调力、鉴赏力、表现力等等获得整体提升,让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在多种艺术的奠基下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二、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认知不足,投入较少

公安院校的教学体系虽然设置了公共艺术课程,但是其本身的地位却被忽视,校方往往以专业课程作为主导科目进行教育培养,而忽略公共艺术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鉴于公安院校认知的不足和重视的不够,其在公共艺术课的资金上是投入甚微的,艺术课程的教学设备提供甚少,根本无法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师资力量上更是十分欠缺,专业的课程占据着大部分专业的教师,导致艺术课程专业教师的欠缺,教师发展停滞不前。

2.内容保守,安排不当

由于公安院校自身专业化的局限,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相对保守,大多是以正义性、革命性、红色的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戏曲作品等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虽然说与公安院校的专业相挂钩,但是却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相背离,与学生主体的内在兴趣相背驰,导致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越来越低。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安排很不合理。课程的安排常常是间隔时间过长、课节过少,课程的结构常常是过于疏松、过于宽泛,课程的形式过于复杂混乱,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在艺术发展上的需要,无法体现艺术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魅力。

3.观念落后,手段单一

在传统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的观念过于保守、落后,应试教育理念与以师为主的观念主导着教学的整体,令学生主体的艺术发展受到限制,令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所发展。落后的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思想,令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循环往复的教学形式无法将艺术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也无法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优化创新的整体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化变革,教育教学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应试观念为首的传统教学形式逐渐落败并被取缔,以素质教育为首的新型教学形式逐渐成为了教学发展的根本。在素质理念的引导下,在新型教学手段的支撑下,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种种弊端必须及时改正、优化、与时俱进,以保证学生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1.提高课程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公安院校是为社会输出保障性人才的摇篮,更需要意识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社会、国家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公安院校应当认真审视公共艺术课程在基础课程教育中的深化作用,应当提高对艺术课程地位的认识,应当重视公共艺术课程的整体发展,并系统分析、合理安排、科学规划,以此保证课程体系发展的稳妥性、全面性与有效性。在资金投入方面,公安院校应当放开限制,着眼于艺术课程上的发展,在设备上增加投入,置办先进的、基本的教学设备,保证艺术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在师资人员的引入方面,吸纳优秀的、专业化的教师,创建高专化教育团队,保证教学质量的实际提升。

2.及时转变观念,整改教学设置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影响中,传统应试理念已经无法适存,以教师的言语定教的落后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作为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及时打破传统应试观念的桎梏,在教学中树立符合教学形式与学生发展的生本观念、发展观念,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在学生主体的需求上进行艺术课程教学结构、内容、形式等的优化设置,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丰富课堂内容、调整课堂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以课程机构的优化为学生搭建探求艺术知识的平台,让学生的艺术发展得到坚实的后备支撑;以课程内容的丰富充实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主体的内在文化素养与艺术涵养能够在课程的优化中得到全面提升。

3.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新课程的改革,向我们推荐了众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现代公共艺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适宜性地引入艺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实现艺术课程教学的整体发展。

(1)创设生活情境。

艺术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艺术的教学也必定离不开生活。作为艺术课程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生活素材,以生活中的真情实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荡学生的思维,让艺术的教学能够因此而富有生活韵味。例如,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具体情景描述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的观看和想象中实现美术能力的发展。

(2)开展小组合作。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艺术课程的教学,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际落实。在公安院校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类别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探讨、相互促进,使学生的艺术品位、艺术能力等等在互帮互助中得到综合提升。例如,在音乐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后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之中进行自我独特观点的阐述,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因此而得到提升。

(3)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丰富课堂教学的最佳工具,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最优形式。将信息技术引入艺术课程之中,以技术的形式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以技术的形式突显艺术知识的重点,让艺术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具体。例如,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形式进行美术作品的具体展示,让学生在亲临其境中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在活力。

四、结语

总之,对公安院校公共艺术课进行实践分析和探索创新,需要教师立足于当前的教学形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立足于新课程的改革,在全面的系统分析中探索出适宜公共艺术课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与学生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玉.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实施策略[J].职教通讯,2012(9):31-32.

[2]高红.农林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