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9 10:14: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村庄道路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年区村庄道路建设计划总里程为26.5公里,其中,双照镇11个村,建设里程13公里;马庄镇9个村,建设里程13.5公里。经过验收,我区村庄道路建设实际完成31.68公里,比原计划超额完成5.18公里,超额完成原计划任务19.5%,村庄道路建设具体情况。
二、村庄道路建设验收情况
(一)马庄镇村庄道路建设验收情况
年马庄镇对9个村的村庄道路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建设,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市区村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组织施工。马庄和将相2个村的道路建设,经过验收属于优良等级,其他7个村的村庄道路建设属于合格等级。
(二)双照镇村庄道路建设验收基本情况
年双照镇对11个村的村庄道路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建设,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市区村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组织施工。庞西、庞北、龙北和李都等4个村的道路建设,经过验收属于优良等级,7个村的村庄道路建设属于合格等级。
三、村庄道路建设存在问题
(一)马庄、双照两镇在村庄道路建设中,除双照镇龙北、东城村外,其余各村路面伸缩缝切割后未浇灌沥青。
(二)马庄镇的直堡、天阁、师村、小雅4个村的道路排水工程少量未完工,双照镇的庞南刘、庞北2个村的道路排水工程也有少量未完工。
(三)个别村的道路路肩培土不到位,有些甚至没有进行培土。
四、几点建议
(一)年全区村庄道路建设已基本完成。对于部分村庄未完成排水工程、路面伸缩缝切割未浇灌沥青及路肩培土不到位和未培土的,区村庄道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督促双照、马庄两镇,安排专人深入有关村,尽快完成收尾工程;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整治
Abstract: taking a village regulation plan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overall though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village specific planning regulation is discussed, and hope to be able to give simila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villages planning and help.
Key words: village renovation plan,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egulation of the road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许多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村落小而散;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本高,水平低且使用效率低;大多数农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区内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庄的环境卫生质量;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较差。因此科学合理的村庄整治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成为我们规划管理人员当务之急。
1、新时期村庄整治规划的必要性
1.1村庄整治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村庄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村庄整治规划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1.2村庄整治规划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规划工作已经起步,一些经济较发达、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在优化农村环境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但大部分村庄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庄建设规划性差,随意性大。哪里有空地,哪里就建房,分布较散,规模偏小,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二是布局凌乱,乱搭乱建的现象不少,脏、乱、差现象普遍。三是功能落后,设计简单,施工质量堪忧,安全隐患很多。
1.3村庄整治规划是节约耕地的需要
只有加快村庄整治规划,合理布局,整体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才能便利农民的生活,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村庄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一样,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使乡村建设逐步走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规模适度、配套建设、功能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新面貌。
2、总体整治思路
某村位于杭州市双浦镇,全村土地面积2500亩,其中耕地面积567亩旱地197亩,下辖5个自然村,农户515户,总人口2070人,水域面积1121亩,园地160亩,生态甲鱼200亩,山林255亩。
结合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整治规划从三方面着手:
(1)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调查村落社区空间,了解当地的习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社区合理、健康、渐进和持续发展。
(3)关注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其在现在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
整治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布局整治,村庄的环境整治,路的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村庄北侧及西侧的拆迁安置建设等。
3、道路的整治
3.1整治原则
村级道路以通畅为原则,适当考虑街景要求,采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根据现状条件村庄道路采用环式。理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村内主要道路及入户路全部硬化。
3.2整治措施
本规划旧村道路以改造拓宽为主。将道路分为三级,村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步行路,具体规划措施如下:
① 拓宽村内主要道路,打通断头路,形成完整道路体系。
②保留现状已成形的宅间路和宅前道场,再将步行道理通、理顺,配置绿化带,形成村中步行小路。结合村内地形,地势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可建成梯步形式。
③ 在村内主要道路设置路灯。
4、住宅建筑整治
根据房屋建筑质量,分为拆除建筑、整治建筑和保留建筑。
(1)依据功能分区的要求,住宅用地整治要因地制宜,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拆除后重建的住宅平面排列仍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这样可以节约用地。
(2)对于一些环境较差、质量一般的建筑予以整治,远期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更新。
(3)保留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质量较好的建筑。
(4)新建住宅形式主要采用多户联建的独立式小康型住宅,将本地民居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在 1.1~1.2,住宅层数以 2~3 层为主,新建建筑造型要求以当地民居形式为主。为适应不同村民的要求,住宅户型有单(双)间式、单元套间式及别墅式等,沿街住宅底层设计为店面,其它住宅底层设计架空层,方便村民存储农具及饲养畜禽,住宅内配备卫生设施。适当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村民居住质量。
5、公共设施建筑整治
村庄的文化活动场所一般都集中在老村委旁,对每个村里的老村委进行整修和扩大规模,建立完整的商业网络,垃圾收集站用户收集,村转运,垃圾站形式采用封闭式,雨水系统采用明暗结合,建立污水系统,进行生态化处理。幼儿园现状结合民居建在一起,建筑质量优良,在其旁边规划一处开阔场所,一方面提供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作为安全疏散场所。
6、环境卫生整治
每个组内在常年风向的下风口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都有垃圾收集站,方便对村内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在人口集中的公共活动场所规划公共厕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厕所的类型,加强建成厕所的管理,对粪便的处理结合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规划要求在村庄主要道路隔 100 米设一个果皮箱,加强对主要道路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农村新面貌。
7、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
(1)点式绿化。结合公共活动场所进行点式绿化,宜设置亭、台、花架、置水、叠水等园林 ,进一步丰富村庄的空间景观。植物种植上,选用乡土树种,种植模式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进一步丰富空间。
(2)线式绿化。村庄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的种种模式。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
(3)面式绿化。居民住宅前屋后均进行绿化,同时结合公共绿地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形成有机体系。
8、结束语
村庄整治规划必须认清新时期不同村庄的类型、村庄建设规划的特点,准确把握村庄建设规划的原则,掌握村庄建设规划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村庄建设规划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孟波.新农村规划问题研究.农村观察,2009,(2):18-21
关键词:村庄;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同时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予以了二十字的指导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仅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还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见,科学建设规划农村村庄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共有387个县级市,1698 个县城,19216 个建制镇,29218 个乡集镇和 3458852 个村庄,其中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 6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实施的是不对称式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这使得农村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不仅农村人的生活、生产条件较为落后,村庄由于缺乏建设规划导致脏乱差等问题十分严重,亟待解决。
一、我国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
我国的农村经济较以往而言,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就当前农村的村庄建设规划而言,绝大多数的村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村庄布局杂乱,呈现出了一种无序的状态(见图1)。相比较而言,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喜欢集中式的自然院落,南方地区则较为偏向于分散式的自然院落,不管是集中式院落还是分散式院落,所呈现出的都是一种杂乱的现象,尤其是分散式的自然院落,给人的感觉更是七零八乱。
此外,村庄的脏乱现象也十分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到处可见生活污水、各种垃圾和牲畜粪便,此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而人们在对待处理方式上基本上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如此放任自流的发展方式亟需改善,亟需通过统筹规划改变现状。
(二)管理不善,基础设施缺乏
当前,诸多农村存在管理不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以河南省邓州市汲滩镇的张桥村为例,该村的村委会设置在一小学院内,内部功能仅仅是办公室、广播站和会议室,建筑质量一般,村内只有一小学和一家商店,其他就没有什么公共服务设施了。而村内的道路设施情况则更令人堪忧,除村内的主干道路是水泥路面(且部分路面已破损严重),其余都是泥土路,路边没有边沟,每逢下雨之时,道路泥泞不堪,雨水与生活污水混成一体,缺乏排水系统的村庄俨然间变成了水的世界。此外,电力、电信、消防、防震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亟需完善。部分被评为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的村庄由于管理不善,也存在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如南京市高淳县的薛城村,该村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薛城遗址”,其中“薛城遗址”早在1997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列为省级的历史保护文物,然而由于规划管理不到位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薛城遗址的部分建筑被人们用于经营商量,部分建筑则被村民用于从事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二、我国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法探索
(一)立足长远,统筹村庄规划
华西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长远发展的目标,在明晰村域整体现状及用地布局的前提下,落实村庄的建筑形态、建筑环境和占地情况,要从根本上规范村庄建设。华西村在发展与生产的过程中始终明白一个信条:“生态乃华西的灵魂”,为此,吴仁宝总书记将村庄结构调整与环境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村民都明白村庄规划、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通过因地制宜与统筹规划方可实现最长久、最具潜能和最具魅力的特殊生产力。就当前我国大部分村庄的建设规划现状而言,亟需成立工作小组,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文化传统和地形地貌等展开村庄规划,值得一提的是,所提出的规划必须符合实际、结构布局合理,进而极大程度的提高可操作性。
(二)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要提升广大村民的的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并完善村庄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以改善的村庄建设的物质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两种,一种是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一种是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村委会、学校、道路等。就公益性的服务设施规划管理而言,需要在充分考虑到村庄的人口数量、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等基础之上,本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而展开科学的规划管理。以村内的道路设计为例,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宜采用双面坡,道路的断面设计应在充分考虑雨水、污水的排除问题上于道路的两侧或一侧设置排水沟渠,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依当地雨量而定(见图2)。就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而言,其包括商店、集贸市场等,对其规划管理则要综合考虑村庄内部的交通、环境与村民习惯等因素,通常而言,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宜设在村庄的入口或村庄的主要道路交通方便地段,要有利于本村的村民使用。
针对部分被评为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的村庄,更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本着省级及市级的文物保护规定,将文物的保护范围分为文物实体线、文物保护线和控制范围线3个层级,在此基础上展开空间布局,同时充分注重村庄布局与历史文物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道路铺设经济实用、植物配置高效绿化,严格执行相关保护规定的同时体现历史文化保护村庄的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三、结 论
文章分析探讨了我国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问题,其中就当前我国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大部分村庄存在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不善、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亟需立足长远、统筹村庄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只要每个村庄都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指导精神,最终都可以拓展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 安国辉,村庄规划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委冬.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建设“实力”、“幸福”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村要切实增强做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农村环境大变样、农民群众得实惠。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打造清洁秀美家园。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要求,采取市场化运作,协调各方参与,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2.坚持有序推进、制度规范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成果。
3.坚持多元投入、尊重民意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增加群众负担。
4.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整治过程中,既要注重短期内让群众看到实惠的整治项目,又要统筹兼顾有利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设项目。
(三)工作目标
按照合理规划、分批实施、重点突破、连片整治的思路,对全镇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改造,每年整治12左右个村庄,集中3年时间力争使全镇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观。
三、整治类型和工作重点
按照整村改造、设施环境完善两种类型,分别设定村容村貌整治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一)整村改造型。指已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村庄。这类村庄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周边环境建设,同步配备水电、集中供热、硬化道路、绿化美化、设置路灯、敷设排水管线或沟渠、配置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和简易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要配备管道供气和太阳能热水器。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综合配置科教文卫、治安、社保等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设施环境完善型。指未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村庄。这类村庄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抓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工作(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垃圾实现集中收储、运输,污水实现集中处理或分户净化排放,户用清洁能源基本普及,户内卫生整洁。
四、整治内容和整治标准
(一)村庄道路交通。1.村庄道路由以交通功能为主的主要道路、以集散交通兼服务功能的次要道路和以服务功能为主的甬路构成。2.村庄道路铺装应满足道路功能要求,主次道路硬化率达100%。同时,村庄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应设置路灯,并保持亮化。
(二)村庄供排水设施。1.村庄供水应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2.村庄供水应根据当地地理环境与经济技术条件,规划建设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设施。村庄提倡建设联村、联片或单村集中供水设施,村庄供水入户率达100%。3.结合村庄道路建设逐步完善村庄排水系统,靠近城镇的村庄可将生活污水就近引入城镇排水系统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站,其它村庄要根据条件就近联合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
(三)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与环境卫生保洁。1.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按照《进一步深化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所有地埋式垃圾箱的建设,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确保处理质量。2.村庄道路保持整洁完好,路面破损及时修复,主要道路定时清扫,路面积雪及时清除,道路和绿化带、边沟内无暴露垃圾。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挖掘道路或占用道路。3.村庄公共活动场所无乱挂乱晒、无积存垃圾或积留污水,无堆积杂物及违章搭建,无安全隐患,保持设施良好、环境整洁。
(四)村庄景观环境整治。1.注重村庄景观环境的历史延续性、完整性、协调性。建筑物外观的整治应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村民按照确定的统一建筑风格和基调,逐步整合既有农宅的型式、体量、高度及色彩,形成协调统一的村容村貌。2.沿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外墙面、门窗应保持完好和整洁。沿街建筑物外立面通过粉刷、装饰等办法进行美化。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残垣断壁等设施应予拆除。3.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加强对重要文物建筑及始建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祠堂、亭榭、桥坊、碑塔、桥堡等建筑物的精心维护,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
五、整治方式
(一)制定计划,连片整治。科学编制村庄整治总体规划,合理安排整治区域,以村为单位实行连片整治,带动全镇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二)重点突出,分类推进。对列入当年整治计划的村庄,要结合实际,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确定整治内容、整治措施,明确责任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要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相结合,使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切实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的工作平台。
(三)完善机制,有序推进。建立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协同机制、长效管理机制、督导检查机制,严格质量标准,确保整治效果让群众满意。镇政府将担负起指导推动的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发挥好村级组织实施的主体作用,建立工作台账,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办主任任副组长,有关班子成员和各片长为成员的镇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镇办,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督导检查。各村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镇政府将建立健全村容村貌整治村民参与机制、长效管理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村庄、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
1分类原则和方法
1.1充分考虑村庄用地特点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不能简单套用城镇用地分类,应充分考虑村庄用地特点,突出村的特色。
1.2与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衔接“新国标”中明确提出了城乡用地分类体系和城市用地分类,本次用地分类要充分考虑与城乡用地分类的衔接,与城市用地分类保持相对一致。
1.3与国土土地利用分类的衔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均是以土地为核心的规划,为加强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应充分考虑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的衔接。
1.4与村庄规划管理的对接村庄规划是实施村庄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其村庄建设用地的分类将直接影响到规划管理的工作。因此,在编制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时应考虑与村庄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对接。
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
综合考虑村庄建设用地特点,与城市、国土用地分类的衔接,与规划管理的对接,本文提出了村庄建设用地分类的框架体系,共分为村民住宅用地(VR)、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VC)、村庄产业用地(VI)、村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VS)、村庄公用设施用地(VU)、村庄绿地与广场用地(VG)、空闲地(VX)等7个大类,10个小类。用地代码采取加前缀“V(village)”的形式,以区别城镇建设用地。
3建设用地分类研究
3.1村民住宅用地(VR)我国农村类型不一,居住的形式也很多样,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传统的村民住宅,以宅基地的形式存在;一类是打破分户宅基地界线,统一建设的村民集中住宅。这两种居住形式均为村民住宅用地,但又有着较大的区别。从土地使用方式上,宅基地是以户为单元申请获得的用于建设自住房屋的土地,可以长期使用;集中住宅用地是归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村民只拥有住房,没有对土地的无偿使用权。从建设方式上,宅基地上的建设由村民自行出资建设;集中住宅则是由村集体或村集体委托建设单位统一建设。从用地范围上,无偿提供给村民的用地仅限于宅基地的四至范围,不包括宅前道路和周围的空闲地,是纯粹的住宅用地;村民集中住宅则是按城镇居住小区的形式建设的,其用地范围不仅包括住宅用地,还包括小区内的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用地。从规划管理上,宅基地与村民集中住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如《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四十一条就明确规定了“村民集中住宅”和“原有宅基地”建设在规划管理程序上的差别。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文将村民住宅用地(VR)细分为宅基地(VR1)和村民集中住宅(VR2)。
3.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VC)村庄虽然规模较小,但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基本一致,包括村务管理、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等设施。此外,农村的农机站、兽医站、育秧房、农具存放处等农业生产设施用地也承担着为村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建议将这类用地也归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中。村庄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是村民利用自家宅基地改造提供的,如家庭诊所,这类设施虽然为村庄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但由于宅基地是国家提供给村民用来居住的生活资料,强行划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将失去宅基地的法定意义,不利于村庄的规划管理,因此仍将其归到宅基地内。村庄的超市、商店、饭馆等小型商业设施虽然也承担着为村庄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但由于有一定的营利性,本文将其归到产业用地范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别虽然很多,但规模一般较小,经常是在一个村委会大院里既有村务管理设施,又有文化站、体育活动室、卫生室等其它设施,用地兼容性很强,且可根据需求相互转换。这种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的方式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一个特点。因此,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再细分小类。
3.3村庄产业用地(VI)笔者根据多年对村庄的跟踪调研,发现村庄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由于村庄规模太小,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极易受外力影响。昨天是建材企业,今天可能就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明天可能又改成了旅游接待,一个村庄能人、一个市场机遇或是某个偶然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企业类型的更换。如果参照城市的用地分类,用地性质可能需要不停的在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仓储用地之间转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对乡村实施规划管理,过细的用地分类必然会对规划管理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对产业用地的分类宜粗不宜细,建议统一为“村庄产业用地(VI)”,其范畴为村集体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各种营利性的商业设施、集贸市场、旅游设施机构等及其附属设施,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不包括用于产业经营的宅基地、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用地。
3.4村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VS)村庄道路与城镇道路有很大的不同:城镇道路是经过统一的规划、定线、征地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建设的,其宽度严格遵循红线要求,边界与周边建设用地吻合一致;而村庄长期以来都是先确定宅基地四至边界,宅基地确定以后剩余的中间供人车通行的用地即为道路,这些道路没有经过严格的设计,有宽有窄,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因此,村庄道路的范围不能按照城镇道路红线的形式确定,而是应该根据农村实际,可以呈不规则的锯齿状。与“新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保持一致,村庄道路及交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村庄各种道路、交叉口等用地和村庄各类交通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共汽车首末站、停车场(库)等用地,以及渡口、索道等的地面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其他各类用地内部配建的停车场库用地、广场用地和临时作为停车场所的场地。考虑到我国部分地区村庄有渡口、索道等特殊出行交通方式,把渡口、索道的地面部分等特殊交通设施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计入村庄交通设施用地。
3.5村庄公用设施用地(VU)与“新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保持一致,村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村庄各类供应、环境及其他公用设施用地,不包括其他各类用地范围内的公用设施。供应设施主要包括供水站、变电站、燃气调压站等独立占地的工程设施;环境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垃圾站、公厕等独立占地的工程设施;其他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和防洪、消防、殡葬有关的公用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对于一些在其他各类用地范围内的公用设施,如村委会内的公厕,道路沿线的垃圾池等,应计入相应的用地性质,不单独划出用地。
3.6村庄绿地和广场用地(VG)村庄绿地和广场用地是村庄的开敞空间,并承担着村庄绿化美化的功能,与村务管理、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同,因此建议单列出用地分类。考虑和“新国标”的衔接,将广场用地纳入绿地和广场用地,不再细分。
3.7村庄其他建设用地(VX)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经常会有一些空闲地或边角地,如宅基地与宅宅基之间的边角地、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空闲地等。这类用地是在村庄长期以来村民自主分散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属于以上建设用地分类中的任何一类,更不能简单的归入其他非建设用地。因此建议单列出来,以便于在村庄整治中给予合理利用。
4结语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农村道路硬化、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处理、污水河道坑塘整治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帮扶,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打造清洁秀美家园。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周密部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投工投劳,营造干净整洁、配套完善的人居环境。
2.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区分村庄条件,坚持试点引路、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搞好村容村貌整治、配套设施完善和农房建设。同时,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维护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成果。
3.多元投入、尊重民意。按照“市里补一点,镇里拿一点,社会帮一点,村庄筹一点”的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不增加农民负担。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村民自主确定整治内容与方式,不搞强迫命令。
4.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根据村庄实际制定整治措施,做到“小拆迁、大整治,小投入、大成效”,不搞形象工程。整治过程中,既要注重短期内让农民看到实惠的整治项目,又要统筹兼顾有利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设项目。
5.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要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延续传统村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建设独具海阳特色的新农村、新环境、新风貌。
二、工作目标
按照分类指导、分批实施、重点突破、连片整治的思路,对全市尚未进行整治的村庄分三类标准进行整治改造,集中4年时间使全市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观。
三、整治类型
根据村庄地域分布和功能定位,按照整村建设改造、设施环境建设、设施环境改善三种类型,分别设定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一)整村建设改造型。主要针对城镇规划区、园区内村庄或经济强村,依托经济基础或资源地理优势,开展农房建设,实施整村改造或集中连片建设,一步到位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造过程中,参照城镇社区标准,建设农民新居,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此类型村庄的整治,执行《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及一类村庄整治标准。三区三街道、核电装备制造园区、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镇驻地村原则上均要在4年内达到一类村庄标准。
(二)设施环境建设型。主要针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村庄具备一定实力、未列入迁村并点规划、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村址的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名村和特色村庄),组织开展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厕、灶、圈,通水、电、路、宽带,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力争实现垃圾集中收储和运输、污水集中处理或分户净化排放、户用清洁能源基本普及、户内卫生整洁的目标。此类型村庄的整治,按各自实际以执行二类村庄整治标准为主。
(三)设施环境改善型。主要针对弱小偏远村并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仍无法搬迁或改造的村庄,在实现“四通”的同时,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适当开展改厕、亮化、绿化等工作。可采用简单方式降低成本,硬化或整修村内主次干道、畅通排水沟渠、清除污染物,做到道路基本平整、车辆进得去、雨天不泥泞、无乱排污水现象。同时,以清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为切入点,彻底清除村内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物及污染物,并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做到无乱堆乱放、无乱建、无乱涂乱画现象。此类型村庄的整治,执行三类村庄整治标准。
四、整治内容和标准
(一)地上建筑。根据村庄实际,按照集约建设用地的原则,坚持宅基地一户一宅原则,开展空心村、空心户治理及农村危房改造,拆除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断壁残墙等。积极开展建筑物、构筑物立面整治,建筑外观整治应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村民按照确定的统一建筑风格和基调,逐步整合既有农宅的型式、体量、高度及色彩,形成协调统一的村容村貌。一类村庄需按照城镇规划整体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开展农房建设,年底前应完成主体封顶。二类村庄需积极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拆除违章建筑,开展街道两侧建筑物、构筑物立面整治,达到无违章建筑,建筑立面风格协调,无残破现象,空心村、空心户得到有效治理。三类村庄应限制或停止在原村址新建农宅,开展空心村、空心户治理,拆除违章建筑,消除断壁残墙。
(二)道路交通。充分利用现有路型与周边环境进行道路硬化、整治,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功能,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逐步由“村村通”实现“户户通”。其中,一类村庄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实现户户通、无破损;二类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入户甬路硬化率在50%以上,路面破损及时修复;三类村庄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或达到基本平整、雨天不泥泞的标准。同时,村庄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应设置路灯,并保持亮化。其中,一类村庄主次干道及甬路亮灯率达到95%以上,二类村庄主次干道亮灯率达到95%以上,三类村庄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5%以上。
(三)供水设施。根据村庄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靠近城镇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其他村庄提倡建设联村、联片或单村集中供水设施,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一类、二类村庄自来水入户率要达到100%;暂无条件实现集中供水的三类村庄,必须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保证水质达标与饮用安全。
(四)排水与污水处理。结合道路建设,完善排水系统,畅通排水沟渠,防止污水横流。污水处理方面:一类村庄要接入城镇污水系统或配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鼓励二类村庄配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无条件配套集中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二、三类村庄,要采用户处理或分散式排水方式,通过整治排水沟渠,就近排入村庄水系或收集利用。排水设施方面:一类村庄主次干道及甬路须设置管道排水;二类村庄主次干道要设置暗沟排水,甬路应设置明、暗沟排水;三类村庄道路应设置明、暗沟排水。
(五)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合理布局与推进城市规划区内垃圾处理场建设,提高处理能力,搞好无害化处理,提倡资源化利用;加快镇域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增加清运设备和垃圾收容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集处理。一类村庄按照城市管理标准设置垃圾箱,安排专职人员定时清运到压缩站或处理场,有条件的村庄实行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处理;配备专职保洁队伍对村庄道路实施全日保洁,保证道路整洁完好、路面积雪及时清除。二类村庄按照农村管理标准设置垃圾箱或其它垃圾收容设施,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实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主要道路安排专人定时清扫,保持环境清洁。三类村庄按照需求设置垃圾收容设施,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做到道路及绿化带、路边沟无暴露垃圾。在村庄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游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必须设置卫生公厕。
(六)景观环境。注重村庄景观环境的历史延续性、完整性、协调性与乡村美感,保持村庄环境整洁,无“三大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现象;搞好村庄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绿化和公共场所绿化,积极开展庭院绿化,行道树和各类绿地保持整洁美观、管理到位,无死树、无垃圾杂物;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断壁残墙等应予拆除,沿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的外墙立面、门窗应保持完好整洁。建筑外观的整治应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村民按照确定的统一建筑风格和基调,逐步整合既有农宅的型式、体量、高度及色彩,形成协调统一的村容村貌。一类村庄(社区)应至少建设2处公园绿地、小游园或休闲娱乐场地,主次干道及甬路实施绿化,并有专职队伍养护,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二类村庄应建设至少1处公园绿地、小游园或休闲娱乐场地,主次干道实施绿化,并有专人养护,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三类村庄应为村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主干道实施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0%上。
(七)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列入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的古村落,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加强对重要文物建筑及始建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及祠堂、庙宇、亭榭、桥坊、碑塔等建筑物、构筑物的维护,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做好山体形貌维护和植被修复养护,保护好历史水系,保持水系传统岸线、水质和水流通畅。对古树名木挂牌,明确保护要求。
(八)公共服务与其它设施。根据村庄规划和生产生活需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配置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学校、卫生所、体育运动场所、超市等,完善功能,方便使用,有序管理。按照规划建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厅等办公服务场所,为社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结合沼气利用,积极推进农村实施改厕、改灶、改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种常规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一类村庄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80%以上农户完成改厕、改灶、改圈,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二类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全,50%以上农户完成改厕、改灶、改圈,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三类村庄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农户完成改厕、改灶、改圈,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五、推进步骤
(一)制定计划。由各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结合辖区内的村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标准和时序,明确每年重点整治村庄、整治程度,并形成计划报送市整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各镇区街道提报的计划数、未整治村庄个数与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对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计划进行调整,并分解下达。列入星级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村庄均要纳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计划。全市每年选取1-3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镇进行集中连片改造,加快打造连片示范区,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二)确定方案。对列入当年整治任务计划的项目和村庄,以项目和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自主提报的原则逐个落实整治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内容、整治标准、整治措施和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计划方案一经确定,市、镇、村三级分别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三)督导验收。各镇区街道及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督导,按整治方案确定的整治内容和时限要求,有序推进整治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服务和监督,严格质量标准,确保整治效果让农民群众满意。年底前,市里要对整治村庄进行综合验收,对整治达标的村庄给予奖励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海阳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负责指导全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研究制定以及工作的协调推进和调度落实。各镇区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精心组织,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整治村所在镇区街道也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形成资金配套链条。要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把各种渠道资金、物资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市升级办和包村部门要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帮扶重点来统筹考虑和安排。
【关键词】环境卫生,农村,中心村,现状调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问题。2013至2016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四年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示范。为更好的掌握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本课题组利用2015年暑期对河北省保定地区共185个村的村干部进行调研座谈,重点了解当地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以及制约因素。
1 保定市村庄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185个有效调查样本显示1,被调查对象对本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总体上并不十分满意,满意率为45.67%,具体各个环节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饮水方式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村庄的自来水管网建设覆盖比例较大,达到86.26%,自家打井的村庄占比为9.92%,其它饮水方式采用很少,如表1。
1.2道路交通
村内街道。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村内道路硬化情况较好(占比93.79%),但部分道路需要维修。12.99%的村庄内部街道全部硬化,45.76%的村庄主干道已经硬化,35.04%的村庄内部道路硬化了但需要维修,只有6.21%的村庄内部道路没有硬化。
对外交通。有效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村庄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占比72.88%),有48个村庄出行道路不方便。导致出行不便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出村道路破损严重,年久失修;二是位置偏远,远离主干道,缺少公交线路,通行不便;三是出村道路少、道窄,影响出行。
1.3垃圾处理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建有垃圾转运站的村庄比例为15.22%,采用垃圾池的方式储运垃圾的村庄比例为43.05%,采用垃圾箱的村庄比例为16.56%;有25.17%的村庄还没有建设相关的垃圾储运设施,如表2所示。
在建有垃圾储运设施的92个村庄中,有64个村庄聘用了专业的保洁人员,占比69.57%。有116个村庄负责人认为垃圾处理费用对村集体经济造成很大负担,占比88.55%。
在问及是否考虑由村民承担一部分垃圾处理费用时,55.12%的村干部持否定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村民有抵触心理,不愿意缴纳和当地农户收入低,无法缴纳。
1.4村庄绿化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村庄绿化情况并不乐观。41.41%的村庄有绿化,且配备专人管理;有54.69%的村庄没有绿化;其它情况较少,见表3。另外,有66.13%的村庄没有建设环村林带。
1.5用电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村庄居民用电情况较好,居民用电基本不停的村庄占比65.87%;停电次数较少的村庄占比32.97%;经常停电的只占1.17%。
1.6污水排放情况
被调查村庄污水排放管道建设比较滞后。超过一半(占比64.16%)的村庄没有任何排水设施,雨水和污水外排管道都没建设;只建有雨水管道的村庄占比16.67%;只建有污水管道的村庄占比5%;全部建成的村庄占比14.17%,如表5。
1.7污染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村庄的主要污染来自空气污染,占比48.36%;其次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分别占比22.95%和14.75%,如图1。另外,生活垃圾也是村庄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通过进一步分析各污染形成的原因发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冬季取暖燃煤造成的污染;二是周边工业企业的排放,以钢铁厂和水泥厂最为明显;再有就是秸秆焚烧和周边养殖场带来的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村庄周边有河道,其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污染企业的排放和本村生活垃圾倾倒;二是村庄周边没有河道,其污染主要集中在:村庄没有污染外排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另外就是村庄周边畜禽养殖污水外排造成的污染。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化肥农药的残留。
1.8村民中心建设情况
有效问卷结果显示,有60.8%被调查村庄已经建成村民娱乐健身中心;大部分村庄(77.24%)没有建立互助幸福院(养老院),22.76%的村庄在本村建有互助幸福院,邻村和镇里有的分别占比5.69%和9.76%。
只有15.57%的村庄没有建设文化活动室,36.53%的村庄虽然建了活动室但活动室太小,不能满足需要,另外有35.93%的村庄虽然建了活动室但没人使用,真正使用率很高的只占11.97%。
绝大多数村庄都建有卫生室(96.9%),但村庄卫生室设施建设和治疗效果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
在问及“哪些要素对构成美丽乡村起重要作用”时,有30人首选“产业特色明显、产品优质安全、资源生态和谐(产业)”;有43人首选“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和谐(环境)”;有16人首选“生活宽裕、社会保障有力、邻里亲朋和谐(生活)”;有17人首选“乡风朴实文明、地方文化鲜明、人文传统和谐(人文)”,具体情况如下图2所示。
在问及“最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效果的条件”时,有35人选择了生态旅游,有65人选择了环境保护,有47人选择了特色产业,有46人选择的是居家环境,具体情况如下图3所示。(本题可多选,各选项之和可以超过总样本数量,下同)。
在问及“把贵村财力用于村庄面貌改善能否承受时”,绝大多数村干部持否定意见,占比97.5%。而由村民自筹部分资金用于农村面貌提升难度也很大,只有30.43%的村干部认为可行。
调查结果表明: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重视环境和谐的作用,同时村干部也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持,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自身财力很难承担建设费用。
3 保定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从上述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保定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某些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财政资金要分出“轻重缓急”。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自来水管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很大一部分属于公共设施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应该由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护。
但由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存在,政府对农村领域的公共设施投入相对较少,调研结果也表明,单纯依靠当地村集体和农户的力量很难改善村庄环境条件。因此,财政资金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时应分出“轻重缓急”,把最重要、最紧急的需求放在支持的第一位,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最紧迫、最需要的领域。
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保定市地域特色多样,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尽相同,很难以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山区自来水管网建设难度大,平原地区难度相对较小;经济较发达村庄的道路建设好,经济条件差的村庄其道路建设就滞后。如果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一套单一标准来改善村庄环境状况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涉及地域环境、当地文化习俗、生活生产习惯等,所以建议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试点之后推行适合当地需求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加大宣传力度。走访中,村干部和农户对目前推进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总体认可度非常高,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基础。但在某些具体的环节认可度较低。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农户认识到做这件事的好处。只有农户认可了,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真正有效的满足农户所需所想。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和基层同志反映这几年的政策推行不统一,“一会一变”。前期项目刚做到一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政策一变,后面的工作就无法持续下去,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前期答应农户的条件也无法兑现,丧失了农户对政府的信任感。因此,可持续的政策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败的基石。只要政策能保证持续连贯,稍加时日,保定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必将面貌一新。
基金项目:2015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501019;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编号201501802;河北“三农”问题研究基地成果;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成果;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地成果;河北农业经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裕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总方针,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本上,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前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建设为切入点,突出增强村庄基本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建设,抓好村庄结构,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改善村庄全体相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准则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进“洁净工程”要遵照科学规划、突出特征,县政府指导、农民主体,试点示范、有序推进,统筹统筹、集约建设的工作准则。
(一)科学规划、突出特征。坚持规划先行,在村庄布点规划的基本上,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施行。依托山川地貌、生态文明、天然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
(二)县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充分发扬宣传指导、政策鼓励效果,尊敬农民志愿,坚持依托群众,普遍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洁净工程”建设。
(三)试点示范、有序推进。以县域交通骨干线和沮河道域沿线村庄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施行,有序推进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
(四)统筹统筹,集约建设。坚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开展县域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倡议文明新风气相结合,进行集约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具体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的
把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建设,作为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载体。从年开端,采取先易后难、分步施行、坚持样板、以点带面、全体推进的方法,五年内完成全县102个行政村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村庄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路街亮化、村庄绿化、文明体育设备配套化的总体目的。详细分为两级目的:
一级目的:坚持基本的保洁准则,有基本的排水排污管沟,有基本的环卫设备,无乱堆柴草垛,无露天粪坑厕所,完成村庄骨干道硬化,急需的基本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基本配套,并做到村庄新建改建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应用节省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环境分明改善,村庄治理增强,全体相貌分明改观。
二级目的:通村骨干公路硬化,到达四级以上标准;村内骨干道及公共场合路灯亮灯率到达90%以上;给水、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基本入户,村庄内有公共茅厕;村域内水面获得较好维护,水质到达区域达标程度,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则标准;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到达90%以上;村内保洁准则健全,有垃圾搜集点及需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置设备;村级组织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活动场合及村级图书室和文明中心户;绿化美化程度较高,寓居环境优越;村庄治理程度较高,到达《省村庄整治评价标准》的要求。
岁尾,完成县域75%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争夺使县域交通骨干线沿线及河道域沿线60个村庄纳入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试点区范围,并到达一级整治目的;到年,完成县域85%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在完成一级整治目的的基本上,使纳入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试点区范围的60个村庄中的30个重点村到达二级目的,并启动试点区范围外的30个村村庄整治建设,使全县村庄整治建设总数到达90个;到年,在完成县域102个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基本上,启动整县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并使纳入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试点区范围的60个村庄到达二级整治目的;到2012年,在继续施行整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的基本上,经过分类施行、全体推进,使全县村庄基本设备、公共服务设备和环境卫生环境明显改观,完成一批村庄上程度、一批村庄上台阶、一批村庄变相貌,从基本上处理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等问题,使广大村庄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昌盛、设备完善、生态优越、环境美好、文明提高的新农村。
四、工作内容
(一)完善规划编制
1、完善村镇系统规划结构。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等司法、法律,认真做好《县域城镇系统规划》和《镇域村庄结构规划》,构成分布平均、梯次合理、便利群众、便于治理的村镇系统。
2、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结合各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依照因地制、切实可行、突出特征的准则,统筹安排各村的工农产业发展,统筹安排村级治理、村民议事、体裁活动、卫生设备、贸易网点等公共服务设备建设;统筹安排村庄房屋建筑空间结构,构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全、协调有序、富于转变的农家院破灭间和特征农庄;统筹安排村庄内的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环卫设备、绿化等基本设备配套。
3、突出村庄整治建设规划。针对当前村庄遍及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倒、茅厕乱建、柴草乱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线路乱拉、广告乱贴等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治建设方案,为“洁净工程”建设制订指导根据。
(二)标准村庄建设治理
1、理顺村庄规划治理体制。今后,县域内的村庄村民建设个人房屋,必需严格依照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应用规划,根据《县人民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增强村庄宅基地治理工作的通知》(政办发〔〕83号)规则的审批顺序,执行分级逐层审批治理,做到现场踏勘、手续报批、规划放线和批后治理“四到位”。要积极探究组建村庄建设理事会,经过村民本身增强对村庄规划建设治理的监督力度。
2、增强农民房屋建设和革新的质量安全治理。建设部分要切实担负起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治理的职责,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农房设计和建设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城建干事、村组干部和村庄建筑工匠组织营业培训,从源头上把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关,不断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和抗灾才能,提高村庄整治建设程度。
3、坚持健全村庄公共设备管护机制。依据各村天然前提和公共设备配套建设程度,组建村庄道路、用水(浇灌和自来水)、用电、环卫等公共管护协会,充分发扬农民的主体效果。
(三)完善基本设备配套
1、提高村庄道路建设程度。依据村庄建设规划及村庄特点,因地制硬化建设村内交通主次道路。通村骨干道到达四级以上标准,村内路网结构合理,主次清楚。首要道路红线宽度7至9米,非必须道路3至5米。村内首要道路和公共场合装置路灯,亮灯率到达90%以上。
2、切实处理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施行安全饮水工程,采取延长城镇供水主管网和村庄自建饮水工程等方法,经由3年的努力,基本处理农民安全饮水问题,让全县农民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
3、推进村庄垃圾处置和污水管治。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应增强对环境卫生和污水的管治。准则上一个村庄设立一个简略垃圾填埋场,鼓舞城镇周边具有前提的村庄将垃圾输送到城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依据村庄天然村子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垃圾堆放、转运、搜集、处置等设备,因地制采取燃烧、填埋、沤肥等方法,对垃圾进行减害和无害化处置。坚持垃圾保洁清运机制,逐渐坚持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民主审核”等长效保洁机制,按期对垃圾池进行清算,输送至集中填埋点进行燃烧或填埋处置。完善村庄排水设备建设,公共浇灌水渠逐渐完成“三面光”或水泥预制“U”型渠装配建设。鼓舞农户采取浆砌抹灰、加装沟盖板、埋设水泥涵管等方法疏浚个人住房周边的排水设备。完成村庄雨、污水有序排放,水渠疏通,雨水就近排入天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置后综合应用。
4、管治村庄河流、水池、水沟。具体整治村庄河流和水池水面,做好河流、水池清淤,肃清水面有害漂浮物。村域内水体获得较好维护,水质基本达标,保证水体基本功能。总结推行河流、水池、水沟生态管治技能,坚持方式多样的村庄用水管水协会,坚持村庄水体长效维护机制。
(四)完善公共服务设备配套
1、坚持健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依照“五室一体”(办公室、图书室、体裁活动室、卫生室、播送室)要求加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工作力度,为村庄村级组织及村民供应工作用房、村民议事、医疗卫生和体裁活动场合。
2、稳步推进村庄信息化建设。加大村庄电网、有线电视革新升级力度,逐渐完成宽带信息入村入户。推行村庄播送室建设,使各天然村和人口堆积区有播送采取器,应用播送沟通讯息、组织发起群众、宣传典型经历、通报政策信息、传达科技文明和健康卫生知识、曝光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陋习、倡议健康文明生活理念。
3、积极施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超市下乡,各村要建成日用品及农资商品完全的便民超市,完成农民购置需要生产、生活材料不出村。
(五)着力施行“三化”,提高村庄生活程度
1、绿化。发起群众在房前屋后、“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栽树莳花,增强绿化。把村庄四周绿化和农家天井绿化严密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天井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注重绿化质量和效益,构成空间有转变的绿化系统。有前提的当地规划建设中心绿地及公共活动的绿化场地。倡议因地制,采用多样绿化形式,乔灌花卉相结合,建设绿色家园,完成村在林中,房在绿中。
2、亮化。村庄骨干道和公共场合应逐渐装置路灯,鼓舞农民在自家门口装置照明灯,保证每晚10点以前亮灯,有序推进村庄夜景工程。
3、美化。坚持从实践动身,尊敬差别,表现特征。新建房屋应选择表现时代特征和村庄实践的新房型,推行运用新技能、新资料、新产品,使新建房屋巩固耐用、抗震减灾,既经济适用,又美观不吝啬。对尚不具有新建前提又能继续安全运用的房屋,应加大革新力度,突出房屋立面润饰,因地制统一规划设计全体装修方案,指导住户依据各自前提自行选择、自立装修,最后完成全村全体美化。对违章建筑、空心房、危房以及残垣断壁等无运用价值的建筑应予悉数撤除。
(六)突出抓好“三治”
1、治脏。突出抓好房前屋后、天井厨房、巨细通道、河沟塘堰、猪圈牛栏、茅厕粪坑、垃圾堆放等污染源的整治。指导茅厕入户建设,具体推行水冲式卫生茅厕,一切村子都要彻底肃清露天粪坑厕所。配套完善下水道、化粪池等公共设备。大力施行“一建三改”工程,以完成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置。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和改厨严密结合起来,使“一建三改”成为处理村庄脏乱差的治本办法,以“汽化”促“净化”、保“净化”,消除村庄污染的首要源头。示范村内,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到达90%以上。标准茅厕、猪圈、禽舍的设置,推行天井式农家小院结构,将户外茅厕、猪圈、禽舍迁徙到屋后的农家小院。履行禽畜圈养、安全豢养,倡导规划养殖。普遍发起群众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活动。
2、治乱。依照集中建设、连片发展、鼓舞连体建设、节制茕居户、标准隶属房、祛除土危房的要求,指导农民集中建房,有用处理农民建房随意、无序、结构紊乱的问题,消除乱搭乱建。标准柴堆、草垛、晒场等设置。推行运用洁净动力,柴火完成户内寄存,稻草、秸秆鼓舞返田增肥,鼓舞按村民小组或寓居组设置集中晒场。结合道路建设,对试点村道路沿线的各类杆线和排水设备进行标准建设和整治。倡议文明新风,教育农民晾晒衣物等要在自家晒(阳)台上晾晒,逐渐处理乱牵乱挂问题。教育村民不得随意乱贴乱画。
3、治水。针对当前绝大局部村庄存在的污水随意排放、无序排放、污染水体、损害环境的景象,采取集中建设排水水渠、下水道、发起群众进行“一建三改”、疏浚房前屋后排水设备、对河流水池水沟进行管治等办法,集中处理村庄水体污染问题。
五、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构成建设合力。成立县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指导小组,增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址设在县建设局,详细负责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工作的指导、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实时研讨处理村庄环境整治进程中的问题。县副县级以上指导和乡镇党委书记每人联络一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洁净工程”建设工作。各乡镇人民县政府要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指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辖区内的村庄环境整治“洁净工程”建设。要完善协调机制,凡触及新农村建设的行业或部分都要在县委、县县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协分配合,实时沟通,构成建设合力,防止反复建设和推诿扯皮。坚持和执行联会准则、县政府和群众协商对话准则、指导现场办公准则、督查通报准则、考评验收准则,互通状况、增强督办、处理问题、推进工作。
(二)增强教育指导,培养文明新风。坚持以教育指导为主,以典型带动为主,以党员主干为主,以奖励鼓励为主的准则,增强宣传,为施行“洁净工程”营建优越的言论气氛。深化发起农民群众,普遍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切实尊敬农民群众志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把移风易俗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坚持农民思想教育同科技文明教育结合,注重农民创业本质和优越生活习气的培育。以村庄为单位举行村庄生活习气和礼节培训班,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村组、文明户的创立活动和卫生村组、卫生户评选表扬活动。按期组织文明下乡、卫生评选、法制入户、科学普及、政策宣传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提高村民本质。
(三)增强技能指导,发扬部分效果。县建设、交通、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旅行、文明、卫生、国土资源等部分要结合各自职责,进一步增强对村庄环境整治的规划编制、道路建设、垃圾处置、污水管治、村庄绿化、水体管治、卫生改厕等方面的技能指导,并积极自动争夺省、市上级主管部分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有关部分要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规费收取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凡触及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的建设项目,在国家政策范围内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要切实增强“洁净工程”的技能指导力度,依照《城乡规划法》等司法法律的要求,标准村庄建设行为;以《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导则》、《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能导则》、《省村庄房屋优异设计方案》、《省村庄房屋灾后重建设计方案图集》、《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节制治理导则》和《市新农村建设参考图集》等为技能支持系统,安排专业技能人员驻村指导,推进村庄整治上程度、上台阶。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村容整洁为目标,以农居建设和村庄整治为抓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重点,做好示范。加快村庄规划建设和综合整治工作,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村庄绿化、农居美化、道路硬化、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的农村新面貌来迎接成立周年。
二、目标任务
1、新庄点建设。重点抓好兴泾镇村农民新居建设工作,规划建设新居户,一期工程建设新居户。
2、村庄整治工作。各镇村要安排人力、物力对所有村庄普遍进行整治、清理,搞好环境卫生。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北环高速公路两侧米范围内的以“平改坡”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该项工作涉及镇村,村队。整治内容包括“平改坡”改造、巷道硬化、村庄绿化、沼气、改水、太阳能、垃圾池、门楼围墙改造等。
3、主要干道路两侧的整治。重点是清理整顿省道的两村主干道路两侧的破残房屋、乱堆乱放等。
三、工作措施
1、切实做好“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统一编制规划、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建设和分户建设相结合、统一竣工验收的要求,加快兴泾镇村农民新居点的建设。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农民意愿、符合实际要求,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实施建房中实行材料、施工“两统一”,降低农民建房成本,同时在建设中选派责任心强、有相关经验的村民参与资金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突出抓好旧庄点改造工作。重点解决高速公路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旧村改造。旧村改造要以综合整治为主,着重对旧庄点的脏乱差状况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抓好北环高速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质量较好、结构稳定的农居“平改坡”改造;二是抓好以硬化村庄道路为重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是抓好村容整治,粉刷清洁墙面,拆除违章建筑,治理乱堆乱放,美化村庄环境。对年代久、质量差的土坯房进行拆旧建新,使拆与建和谐统一。
3、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村建设相对滞后,要把新居建设、村庄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套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道路、给排水、村庄绿化、文体娱乐、卫生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要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主、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实施太阳能、沼气池等清洁能源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村容整洁的目标。
四、时间安排
1、村农民新居建设。月日前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前期工作,月下旬开工建设,月底前完成户左右农居建设任务。
2、村庄整治。月日前完成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村庄、户数以及整治内容。月下旬组织实施,月底见成效,月底进行验收。
五、责任分工
农民新居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部门、各镇和行政村必须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1、建设交通局:负责农民新居建设的指导协调、规划设计和报批工作,做好村庄整治的“平改坡”改造,配合两镇做好村庄巷道硬化工作。完成户平改坡任务,硬化公里巷道。积极争取区市建设规划部门的资金、实物和技术支持。
2、农林牧业局:区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林牧业局,主要负责两镇村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做到村容整洁(新建和改造的村庄,门楼围墙一致)。并负责庄点绿化、垃圾集中处理和沼气池的建设工作。
3、水务局(拆迁办):负责完善庄点自来水入户及生产、生活用的排水设施,协助两镇搞好拆迁。
4、扶贫开发办:积极争取资金,对确定的移民吊庄改造庄点进行配合整治施工。
5、卫生局:负责庄点改厕以及环卫成效管理维护机制的建立。
6、城管局:配合两镇搞好有关地段的拆迁。
7、民政局:负责农村庄点社区场地、设施的建设。
8、文体局:负责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
9、两镇及有关村队:兴泾镇具体负责实施村农民新居的建设。镇及有关村队具体负责巷道硬化及村庄整治工作(拆除危旧围墙、危旧土坯房),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政府各分管领导要各负其责,政府各部门和两镇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制定各部门所分配任务的实施方案,逐级分解量化任务,明确责任,统一标准,抢时间、赶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治的各项任务。
(二)加大宣传,搞好发动
要通过宣传,统一村民的思想认识,多方寻求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增强整治旧村庄及周边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整治氛围营造,积极引导农户和相关单位在整治过程中出资出力。
(三)分工责任,协调配合
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部门、两镇在工作中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配合,防止互相推诿、扯皮。
(四)突出重点,确保安全
本次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确保重点,突出亮点,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切实抓好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