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9 10:39: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

第1篇

科学技术的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这个国家、地区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是一体两翼,两个轮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是在科技前沿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而科学普及则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技术的普及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环节,没有科学普及,也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科技创新。我们绝不能只重视科技创新,不重视科学普及,更不能只要科技创新而不要科学技术普及。版权所有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科普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人才和科技已成为支撑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基础。有一份资料显示,英国在1660年-1730年拥有了世界上40%的科学成果,因此,当时的英国国力最强大。美国1950年拥有了世界上57%的科学成果,因此至今一直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从这个方面分析,在我们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地区综合实力中,以下趋势十分明显。一种趋势是从重视财富的现实增量、转向财富的潜在增量。潜在增长是什么?就是科学技术。第二种就是从重视物质资本等有形财富,转向技术、人才等无形财富。第三种就是设备引进转向重视管理、技术软件引进。如果从认识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普工作就是将科学技术大众化、应用化、普遍化,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要为人们所掌握,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一定离不开科普工作,科技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普及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普工作,否则,经济发展就后劲不足。

科普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陈旧的、玩固的封建思想仍给科普工作造成消极影响。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破除起来非常不容易。封建迷信思想本质上是与科普文明相对立的,封建思想越浓厚,科学普及就越困难。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赋予科普工作十分繁重的任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短。科学以其难以置信的速度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如何使公众了解各类科学知识,知晓各类科学技术,这赋予科普十分繁重的任务。第三,市场经济的功利因素给科普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影响。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无可非议的。科学普及是一项公益性工作,是一项更多体现为少量的零碎的分散经济效益和长期的整体的巨大的社会效益的事业。因此,科学普及需要公共财政更大投入和需要社会各界共同作出努力和奉献!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问题;创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提升,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增强了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了解。另外,信息技术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够提高我国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计算机应用中创新的体现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

目前,计算机领域内还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比如电子元件不完善等局限性,进而严重的制约了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技术的出现,逐渐的应用到我国计算机领域内,先进的纳米技术相比与传统的电子元件更具有先进性,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子元件性能方面的问题。但是,纳米技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计算机结构体系的创新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评定计算机好坏的主要因素就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保密程度。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大部分采用了并行计算结构体系,进而能够有效的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能够增强计算机的保密程度。目前计算机结构体系主要就是集群系统,这种体系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的保密程度。

(3)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对专业人员的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计算机在应用的时候需要相应的工作团队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所以,必须要提高专业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切人实际,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计算机创新。

二、计算机创新技术于目前的应用情况

(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及,计算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内,并且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计算机的创新应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就是利用微型处理器完成计算机核心部位的构建。微型处理器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微型处理器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计算机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微型化、智能化以及高速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发。分组交换技术方面,需要对每段数据进行相应的控制,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数据划分,另外,还需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

目前,计算机用户与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大型使用者群体,在电子商务方面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受到信息资源和共享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日益明显,并且还存在着相应的安全性因素,要求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更加适合法制建设的需求,通过法制建设来保障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主要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其所涉及的方面主要就是文字以及图像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加看重的是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要求就是成为媒介快速的完成信息的存储以及处理等工作。将会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手机和电脑等日常设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主要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和辅助设计等领域内。计算机辅助系统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工业、电子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在教学、通信等生活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

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开发团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虽然目前我国具有诸多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但是,在这些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中专业性很高的人才十分缺乏,能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并且将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开发过程中的人才非常稀少。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普及,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员过多导致管理出现了问题,这些人员大部分并没有受到过统一的教育和学习,处于自学、自我研究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和经验。进而导致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面临着缺乏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

(2)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缺乏实践机会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高校开设了诸多计算机专业课程,但是由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还没有进行完善和创新,导致教学内容比较僵化,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实践运用的能力,进而导致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比较低。另外,时代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造成学生们在高校内所学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最终导致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度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但是,在计算机普及的过程中,老年人的普及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经济落后的地区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某种角度来讲,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度也会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阻碍。

四、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方面的措施

(1)提高计算机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速度,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计算机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开发团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该积极与开发团队进行紧密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活动,从而才能够解决高校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根本问题。

(2)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能

计算机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计算机安全性能,相应的开发团队必须要提高计算机安全性能,才能够做到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开发团队需要对防火墙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增强防火墙的作用。另外,还应该对计算机网关进行多样化开发,根据智能化的不同对其进行分工处理,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计算机的安全性能。

(3)加大计算机的普及力度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偏远经济不发达以及老年人群体等方面还没有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必须要加强计算机的普及力度,能够让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认识计算机,并且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全民化目标,有利于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

(4)拓宽多媒体技术的性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应该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能够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帮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延伸,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能够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5)创新技术推动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科学文化;群众文化素养;意义;必要性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素养问题也愈加活跃,朝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局面。诚然,我国群众文化素养相比国际发达国家要低很多,加强社会群众文化素养已经成为如今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文化普及不仅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更能够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是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驱动力。同时,提高我国国民文化素养还能够推动我国科研领域发展,营造出全民科学的文化氛围,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一、科学文化普及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文化普及主要包括两大层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二是科学技术的推广与人才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文化普及知识、科学方法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多途径、多方法的传播形式,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群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社会群众的科学知识水平与科学技能水平。

科学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科研领域的发展进程,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群众的综合素质以及国家综合实力。从而微观角度分析,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关系息息相P,综合国力最终也要落实到社会群众力量。从科学文化素养角度分析,由于人类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改造、认知客观生活的能力与条件,科学文化普及就是向社会群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基础。要求科学文化普及首先要以世界观、方法论为前提,积极弘扬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从而提高社会群众综合性科学文化素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科学理论转变为生产力。科技文化普及的目的有:一是提高社会群众对已有的科学发展、基础的认知程度,也就是提高社会群众的科学知识认知水平;二是推动社会群众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位置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充分发挥群众在科研领域的力量,帮助社会群众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馆;三是摆正社会群众的对科学知识的态度,让社会群众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与科学、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给社会群众一个能够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四是不断加强社会群众在社会实践与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提高社会群众在生活中的生活能力、生存技能、生活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平稳发展。

总而言之,社会群众的科学素养高地程度不能加单的从科学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进行衡量,同样也包括社会群众是否具备科学思想、科研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使用能力等,其中,科学能力最为重要,就如同枪中的子弹一样,能够充分发挥“枪”的作用,从而让社会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科学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由此可见,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工作是开展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科学文化普及力度,对提高我国群众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科学文化的普及对于群众文化素养提升的意义

(一)提高社会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从本质上来说,群众文化作为反应社会文化的活动形态,人们通过科学文化普及方法,不仅能够传统科学文化,同时也能够发挥科学文化的辐射作用,让人们感受到科学文化的影响力度。例如在科技成果展览中,参与者不仅能够展示自身的小发明,同时能够学习和感受到其他人的科技成果,从而实现借鉴、交流的目的,让科学爱好者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众所周知,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结晶,也就是说人们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带动科学文化发展。简单来说,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性质的文化形式,它的发展与繁荣会直接带动社会科学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国际科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某个农场想要发展养殖业,由于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无法掌握全方位的养殖基础,通过当地文化站开展学习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养殖技术水平,并将养殖知识应用到实践,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个案例就是科学文化普及带来的积极影响,可见,加强科学文化普及能够切实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并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

(二)丰富群众文化素养

只有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够推动科研领域发展,因此,加强科学文化普及不仅能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作用。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国际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和政治竞争,更多的科技竞争。基于此,通过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力度,能够发挥社会群众的聪明才智,让社会群众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科研领域当中,使群众能够以科学的眼观看待问题,能够积极加强生活中的小研究、小发明,从而不断扩大科学文化成分,让社会群众的智慧相互交织,最终提高我国科研领域发展,提高我国群众文化素养。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群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过于生活化、实际化,对科学文化的认知程度有限,特别是80年代之前的社会群众,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不够开放,喜爱科学文化的中老年人寥寥无几,虽然生活类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但科学文化素养一直是我国群众文化中的短板。通过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力度,能够有效弥补我国群众文化素养中的漏洞,加强社会群众对科学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丰富群众文化素养。

(三)满足社会人群的科学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已经不单单是对于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而是希望社会主义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高社会人群的生活质量,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享受,这也能彰显出科学文化在群众生活中重要性与迫切性,从而满足社会群众精神上的需求,丰富社会群众文化素养领域。科学文化普及是满足社会人群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加强社会群众科学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科技馆等科技机构为社会人群提供欣赏、交流平台,并开展一些科学文化素养交流活动,向社会群众讲解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通过向社会群众展示科学原理与运用方法,从而激发出科学对社会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能够对科学文化产生兴趣,满足社会人群对新型科技的学习体验与学习热情,培养社会群众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真正展示出科学文化普、传播、教育的功能,从而为我国社会群众文化素养添加一抹科技元素,实现全民爱科学、全民会科学、全民懂科学的社会环境,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让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科学文化普及力度,不仅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更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有关科技推广部门必须要认识到科学文化普及的意义,以社会群众为基础,从而提高科学文化的普及力度,加强社会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5):34-35.

[2]徐善衍.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于国民素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2):56-57.

第4篇

关键词:科技馆;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科技馆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全国范围的科技革命和创新浪潮汹涌澎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占领了科技创新的前沿,谁就掌握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取决于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一个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国家或民族,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更要下大力气提高全体国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因此,加强科技馆科普建设工作对培养创新人才,开发智力,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具体表现。

二、科技馆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普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它对第一生产力的转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现代社会生产力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即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如工具、设备等;二是软件,即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构成生产力的硬件部分,更重要的是构成生产力的软件部分,也就是知识部分。科学技术这种知识形态的第一生产力,必须与生产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科技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即产生新的机器、设备和工艺;科技与劳动力相结合即必须通过推广、普及、教育等工作,使科技为广大劳动者所掌握,变成他们的智力、技能并创造新的生产资料,才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通过科普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既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又有利于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可以进一步刺激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拉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转化。

3.经济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普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科普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从有形的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无形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推动型的内涵式发展,对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对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科普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来考察可以发现,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一个由外生变量逐渐向内生变量转变的复杂动态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的前后两个阶段,科技的经济功能又有不同的表现。作为外生变量,科学技术通过科普渗透到经济系统诸要素之中,从而推动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作为内生变量,科技进步成为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此,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特殊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自然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够使其他要素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实现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着长期的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利用科普的广延性和外渗性特点转变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和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物化的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劳动者和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被改善了的劳动对象;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对象的改变进而优化了生产力结构。潜在的生产力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合理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应向全人类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5.科普是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中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要素的影响。科普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承载阶段,是通过对劳动者科学技术的普及过程,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来生产工具的革命,这时的生产工具只能为少数发明创造者所掌握,技术的扩散凭借科普的手段逐渐为劳动者所掌握。进入现代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加劳动力数量和提高劳动强度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已越来越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需要全民的推动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创造生产力要素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的条件和环境。科普就是这一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

三、科技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5篇

我国的计算机科技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专业,虽然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就算教育模式有一定的改革却仍然万变不离其宗,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可以接触到计算机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所以在计算机教育当中增加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优越性;应用

本文论述的是当代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关应用信息,通过了解我国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了解我国的计算机教育现状,让更多的人明白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我国的学生能够学习到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广大教育者和接受教育的人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

1计算机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越性

第一个优势就是时间比较灵活。我国各大中高校都已经有独立的计算机教学安排,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时候,由于和传统的课程不同,不是在固定时间必须上的课程,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就相对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如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这也是一种提高学习质量的好方法。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高效快捷地将需要的工作完美的完成,还保证了工作和学习质量。第二个优势就是没有地域的限制。网络的开放就是一种将空间进行对接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接收各种课程的时候,不需要到规定的地点进行学习,而是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从网络上获取到需要的知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力量是沟通世界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还可以在网络上与相应的老师做及时的沟通,能够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不受地域限制的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生活便捷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网络上的共享,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轻松了解事物。第三个优势是没有教学载体限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用计算机,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工具,比如说传统的黑板、教科书以及粉笔等传统课堂必备品。利用计算机教学可以很好地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播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视频或者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就没有过多的教学载体作为限制,灵活度更高,形式多样,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知识。最后一点就是计算机可以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上文提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免除地域的限制,也会方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能够在网络上与老师进行在线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沟通,还能够免除面对面沟通的紧张,让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近一层。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有如下几点:

2.1课前预习过程中的应用。

新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前预习准备,传统教学模式下,预习这一动作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律和家长监督,加上对新内容的不了解,学生的预习过程盲目性和随意性较高,加上该过程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课前预习的效果很差。而在新背景下,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内容整理成电子档,并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标记出来,同时加以相关备注,实现新课内容的提前引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帮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节约教育成本的应用。

计算机教育涉及众多专业术语、操作方法、程序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复杂性高、理论性强,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形象化的理解和掌握。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制作成文字图片和动态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具体操作细节,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学生更容易掌握,课堂教学效果更好。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普及,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和整理试题,以word、PPT等形式发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和考试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及家长节约了大量购买课后资料的教育开销,而且也为学校节省了因传统考试需要本该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知欲望。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喜好特点,充分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譬如就“如何PS图片及对图片真假进行技术分析”这一新内容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热点信息,并将其有效引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氛围。

2.4完善学生考评系统,全面把握学生动态的应用。

第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课堂作业方面的应用。课后作业的批改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活动,传统模式下,这一辅助活动涉及作业布置、交作业、批改作业、分发作业、问题汇总解答等系列步骤,占据大量教学时间,特别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会影响其原有学习进度。计算机科学技术背景下,借助其具有的系统批改功能,大大节省了教师时间成本,同时将普遍问题进行汇总反映,以文档的形式实施共享,学生便可针对性的寻找自己所需答案。当然,就教师而言,工作事半功倍,但对学生而言,需要较高的自律性,否则作业有问题不解决,教师又省去了传统“问题汇总解答”步骤,那么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第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考试方面的应用。在网络教学系统中设置相应的考试环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和考题难度进行反复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反复操作,直至考试结果达到教师预定标准,这样的网络化考核系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实现了较高的教学质量,而且还使传统的考核方式得以创新,符合信息化教学实践需求。

结束语

随着21世纪的发展,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普及程度也是日渐提升,为了更好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作用,应该加大计算机教育的力度,保证能够让更多的人从小就可以接触到时代的一大产物。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计算机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使用都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所以说,强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科目。综上所述,保证教育质量,才能让更多的人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作者:殷越 单位:哈尔滨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卢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5):241-242.

[2]张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19):182.

[3]雷巧娟.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5(13):114,178.

第6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现状 应用 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高效的系统管理,还使技术信息化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会不断地得以提升和完善,最后为整个社会的健康、高效、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上的支持。

1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这大大加快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也使得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1.1 普及化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而计算机技术则是社会发展中潜在的重要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对推动生产力的全面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今,计算机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柱性力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利用计算机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1.2 专业化

在计算机得到普及的同时,其专业化和一体化运用的特征也逐渐地显现出来。如各种家用电器开始智能化,人们借助网络操作和控制电器的运行,传统的操作模式已逐渐被家庭网络式系统所代替,这样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生活所需,还进一步适应了经济政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化又必将强化系统的综合功能,从而全面地适应各方面的工作需求。

1.3 更新升级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微处理器和纳米电子技术两个方面。微处理器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性能,而且大大地缩小了处理器的尺寸。纳米电子技术的突破,有效地解决了计算机集成度和处理速度的双重制约问题。

2 计算机技术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1.1 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依然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及超强的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在现代科学中衍生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新的学科。

2.1.2 数据检测与行为控制

借助于计算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某些数据信号进行自动检测收集,并将其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尤其在仪器仪表运用计算机技术后,使得机器设备高度智能化,把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2.1.3 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现代化生产方式中已广泛地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方案设计、工业制造、产品测试。

2.1.4 人工智能

能够模拟人的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的智能应用系统已被开发和使用到现实当中,这将极大地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2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2.2.1 提升社会发展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储存在电脑中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政府、企业、个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2.2.2 增强人们的社会交往

在人们之间联系还是靠书信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时间长,而且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这些因素曾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在信息的传递、共享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人们就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出去,增加了人们之间(下转第10页)(上接第2页)的交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不仅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而且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利用网络的便捷,召开网络会议,不但节省了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同时也节省了很多其他的资源。学习过程中,通过电脑实现远程教学,而且借助于网络可以获取其他更多有益的知识,不再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中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社会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3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前景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众多的子工程及辅助工程来实现人们对未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需求。

3.1 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技术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目前计算机最主要的使用特点就是宽带上网,网络技术势必会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人们在网上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的同时,挑选出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量。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智能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往更高、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3.2 计算机技术在多领域间的发展

现代化社会,计算机作为必备工具已深深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要求也在大幅度增加,计算机技术正快速地向多领域、多层面延伸。随身听、笔记本、电子书籍阅览器等便是计算机技术向多领域多层面延伸的表现。

3.3 计算机技术的升级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弊端得到解决的速度越来越快,“并行处理”技术越来越高。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计算机已使用了近万台计算机并行的方法处理,Inter公司拥有的10亿晶体管微处理器,能够将所有的计算机并行起来,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技术问题。

4 结束语

计算机的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不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人们的生活学习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使得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程度将会在经济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普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将会得到更宽广的使用空间,对经济建设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7[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设备的广泛运用,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成熟。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具备新兴表现特征的尖端应用技术,其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广泛引入运用,给世界各国基层普通民众群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体验过程,造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和冲击。时至今日,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包含平面二维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具体表现类型的媒介技术要素的结合式运用,并且长期处于不间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发展展开简要阐释。

1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概述

从整体性角度展开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具备鲜明且充分的综合性表现特点,能够实现与多种具体表现类型的技术形态之间的结合运用,因而能够长期维持快速有序历史发展趋势。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与现代机械工程技术相结合背景之下,能够实现在现代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引入运用;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与现代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背景之下,能够实现在现代电子工程技术领域的引入运用;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与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相结合背景之下,能够实现在现代通信工程技术领域的引入运用。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揭示,我国第一部具备通用性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就是在针对现代通信技术和核物理电子技术等技术形态的结合运用背景之下研制形成的。微电子应用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引入运用,有效提升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物理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过程中的价值表现水平,促进了以光学和激光应用技术、真空电子应用技术,以及超导应用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现代应用技术形态的日渐成熟。而且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事业领域的引入运用,为有效提升我国机械工程技术活动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水平,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2现阶段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运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实践背景之下,多媒体应用技术借助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效充分结合,获取了在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领域多个具体方面的广泛渗透。在一般性技术分析视角之下,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运用,能够在针对平面二维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媒体数据信息要素完成基础性输入和输出技术处理的前提条件之下,能够有效将抽象数据信息要素转化处理为具体数据信息要素。在未来一段是时期之内,借由多媒体应用技术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效充分结合,能够保障和促进现有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切实实现在地质勘探、气象观测、通信工程,以及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化的系统性,或者是功能性应用技术实践领域,获取到稳定且广泛的应用实践活动空间。(2)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升,充分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半导体应用技术支架的相互结合,在较大程度上充分保障和促进了现代半导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发展。在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历史发展阶段之后,半导体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一系列具备更好技术特性的半导体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广泛投入运用。(3)个人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个人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是一种具备基本性表现特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形态,其主要的技术性应用功能,在于针对具体面对的各种具体表现类型的数字信息要素和数据信息要素展开系统化的计算分析处理。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最基本的功能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就在于针对各种表现类型的数据性信息要素的计算分析处理,且其实际的应用范围覆盖了我国民众日常化生产生活实践体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4)移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受设备物理技术局限性的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内给其广泛性的引入运用造成了显著不良影响。而伴随着个人PC设备和移动计算机设备的涌现和普及运用,为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3结束语

针对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发展,本文选取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概述,以及现阶段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志珍.浅析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174~176.

[2]王一卓.浅析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20:105.

[3]夏春梅.探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4,35:191~192.

[4]孟庆涛.刍议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J].数字化用户,2013,07:52.

第8篇

关键词: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35

上世o20年代,计算机的诞生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计算机技术要已经被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在当今计算机信息时代,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广度越来越宽,发展高度不断提升。计算机科学技术从单一的信息技术逐渐走向了多元化的领域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纳米计算机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成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不仅能够提高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对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1 时展的需求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计算机技术最初运用在战争领域。但是,在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被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经济领域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强调运用计算机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十分重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民用化发展,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2 信息共享的发展

信息共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信息共享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发,加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研发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流,并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支持,以减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发周期,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1.3 计算机理论基础的研究

计算机理论基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研发人员能够在理论知识中获得设计灵感并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运用到计算机科学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并且,计算机理论知识需要实践的检验。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能够检验理论知识的正误并改进错误的理论知识,进而使计算机科学技术研发拥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减少计算机科学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错误。

2 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

2.1 发展高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度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主频上。计算机主频发展程度越高,计算机的性能就越稳定,运行速度就越快。目前,英特尔公司已经研发出了超过10亿晶体管的计算机微处理器,也就是说计算机可以有多个处理器共同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2.2 发展广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广度主要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范围。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计算机已经普及,几乎家家都有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无处不在。并且,目前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笔记本、冰箱、洗衣机等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电子化产品。很可能在若干年要以后,纸质书籍被淘汰,人们普遍使用电子书进行学习。

2.3 发展深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深度指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课题主要包括人机互动、信息选用等。人工智能要求计算机具备多种思维逻辑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够与人进行自由交流。现阶段,计算机人工智能主要运用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人工智能会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普及。

3 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3.1 高速计算机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发明了空气绝缘体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技术。并且,纽约保利技术公司发明了计算机使用的新型电路。在这种电路中,芯片之间用胶滞体所包裹的导线连接,而胶滞体的大部分物质是空气。胶滞体导线不吸收任何信号,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并且,胶滞体导线能够节约成本,降低计算机的耗电量,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但是,胶滞体导线的散热性较差,保利公司针对这一问题研发出了电脑芯片冷却技术。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积极借鉴美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发成果,积极研发提升计算机运行速度的科学技术,高速计算机技术成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3.2 超微技术生物计算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便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生物领域,积极研制生物计算机。生物金计算机主要运用生物芯片,以波的方式传递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普通计算机的十万倍。并且,生物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十分强大,计算机消耗较小,与普通计算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计算机已经突破了超微技术领域,实现了超微机器人。在生物计算机背景下,我国加强重视生物计算机的优势,积极探索生物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超微技术在生物领域的运用,尤其强调生物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运用,以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

3.3 光学计算机

光学计算机用光作为计算机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光的信息传输速度远远高于普通计算机,并且,光的偏振特征和光的频率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信息传输的能力。另外,光学计算机不需要任何导线,光线交叉也不会造成信息干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智能水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英国、法国、德国等六十多个国家组成了科研队伍进行光学计算机研究。现阶段,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加快研发光学计算机技术,光学计算机成为了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向东.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及新技术之研究论述[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2).

[2]常思维.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

第9篇

【关键词】 公众科学素养 科普宣传 创新

公众科学素质的高低对国家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直观体现,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而在当前时期制定可行的科普宣传策略、采用适当的科普宣传方式对公众进行科学素养宣传,帮助公众及时了解先进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科普知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是当前时期推动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现状概述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为保障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应用和普及就必须增强和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而国民综合素质的主要指标就是科学素质。我国仍旧属于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当前国情下的科学素质培养主要是指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等方式让公众将科学技术素质应用于劳动和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并根据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在学习。公众科学素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公众对于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程度、公众对于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推动作用的了解程度。只有充分把握这三点内容才能够切实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公众科学素质培养及发展时间相较于先进国家而言时间较短,宣传方式不够全面完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具体来看,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如下。

(1)宣传教育投入过少,总体状况亟待提高。2002年我国制定并出台了科学技术普及法,标志着我国科学素质建设与发展从此走上法制化道路,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教育经费以及科普宣传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公民受教育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区域发展不平衡。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状态,城镇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农村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东部发达地区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所占比例较西部偏远地区而言具有明显优势。这就表明在资源投入以及受教育机会方面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经济对科学素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意义。

(3)科学知识接收渠道不平衡。虽然我国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高的兴趣,支持力度非常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属性人群所接受到的科普教育渠道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青少年群体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水平,相对而言,其他社会成员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渠道较少,科学素质水平较低,我国社会中仍旧存在大量的人员对非科学性内容非常依赖,如封建迷信、星座预测等。

2 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宣传方式与途径

2.1 将科学家群体引入到科普宣传中,增强科普宣传的权威性

邀请科学家进行科普讲座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科学家不仅承担了科研任务还承担着向公众普及基本科学知识的任务,他们对科学的本质、发展以及描述方法具有更为深刻和准确的认识,可以用最简单易懂话将其所在领域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公众,因此让科学家群体参与到科普宣传中可以获得更为明显的宣传效果。

实际宣传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一方面增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专业研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壁垒,让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乐于去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科学家利用其所具有的科学素养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集专业和科普于一体的材料形式对公众进行引导和传授,调动公众的科学探索积极性。

2.2 协调科研机构与科普场馆等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科技馆、展览馆等公共设施是公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非常强的科普性和吸引力,没有准入门槛,面向对象为广大群众。因此在开展科普宣传时可以借助这些基础设施进行,在具有条件的地区经常开办或组织展览会、体验会、讲座等活动,在不具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加大资源投入或建立与有条件地区的联系等让普通民众都可以参与到科普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能够有效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2.3 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

科学与大众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科学与大众生活之间经常呈现一种相互独立的状态。为增强科普宣传效果,可以将科学引入到人们生活中,让人民大众广泛参与到科学建设和传播中,使科学知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开展科普宣传时可以考虑将媒体作为科普的载体,以提升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以及传输速度等,甚至可以利用媒体营造一种全民科普的文化氛围,向民众传递更具质量、更具深度的科普知识等。

3 结语

总之,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狭隘在科学或大众生活某一狭隘领域的,而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长期性持久性活动,需要科技人员、教育人员、社会团体以及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张振国.论科技教育与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建设[C].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青岛市第十届学术年会,2012(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