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美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0 10:00: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美学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美学设计

第1篇

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这段漫长的时期中,我们的先人不断地创新,改进生产工具,引领社会的进步,创造着新的历史,新的未来,美学也在其中悄悄产生。

最早从远古人用石头作为项链戴在脖子上开始,到现今琳琅满目的商品。美学的发展经过了不平凡的历史转化。也总结出了许多经典的美学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八卦图就是运用美学的原理。对称、均衡、和谐、统一,富有动感。这是一款经久不衰的标志设计。八卦图同时也富有中国特色的寓意。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来源有两个: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八卦图即为表示八卦方位的图形符号。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

二、中国传统纹样中的设计美学研究

中国传统的纹样可以从中国传统建筑说起,我国历代帝王都通过建设宫殿以显示其伟大,地位的崇高。宫殿的建设不仅有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设计,而且还有风水师、画师的指导,每一个屋檐,每一个房间的布局都充满了讲究与分析。我们可以从北京的故宫看到明朝帝王的奢华生活,彩画有图案,地砖有图案,家具有图案,图案无处不在。拿彩画举例就分很多等级,最高的是龙凤和玺彩画,他们也有各的意思。就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的图案分析――有祥云,代表吉祥和驱邪的意思。

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民宅千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民居,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每一个纹样的分布,上到房檐,下都台阶围栏的设计,对称统一。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三、纹样转化成为建筑的案例分析

将传统纹样运用于现代设计中的例子不占少数,我们提倡与支持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并且鼓励年轻人多多运用,多多发展。但是我们反对过分的夸大,生搬硬套,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上海世博会刚刚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的中国馆的设计采用了榫卯结构,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与之相比江苏省阜宁县数百万元建雕塑事件是破坏古纹样设计的典型案例。我们呼吁社会更多的原创,更多的产权保护,抵制模仿,抵制抄袭。

四、产品中的美学

产品设计在当今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早在上个世纪,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早已把产品设计看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角色。纷纷成立了国家性质的产品设计机构。我国七八十年代开始接触产品设计,经过了短短不到三十年的发展,产品设计不再陌生,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海尔集团是中国最早重视设计的公司,如今的海尔早已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东方古国的声音。

产品设计中讲究美的运用,功能美是要求设计要人性化,以人为本为中心去创造,产品要有合理性,服务于人类才会收到人们的欢迎,产品的功能美已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表征和审美心理的体现。它是激发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原因。产品的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设计,理解设计的一个窗口,最终创造出设计。产品设计中同样体现出了机械美观、技术美学,作为工业设计和制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衔接点,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近年来,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关于技术美学对于科学与艺术联姻的倡导,以及在设计教育中强调从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热点,无一不与技术美学的发展直接相关。

五、科技中的设计

高科技风格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到了七十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应当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高技术风格力求结构的简洁,造型上多采用方块直线,色彩上仅采用黑色和白色,喜欢在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有时还故意把产品的零部件直接暴露出来,把装饰压到最低限度,从而使产品看起来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强调高科技信息。同时也很喜欢用最新的材料。高技术风格是随着社会的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风格。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也出现了高科技的产品。其中苹果设计家喻户晓。APPLE的手机设计外观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简洁的只剩下了机体。苹果内部设计源于高科技的运用,整体设计就是功能的全部体现,外观的设计完全的服务于整体手机的功能。由此可见,科技的运用改变了设计的外观与发展。

六、未来设计发展展望

1.未来的设计必将更加注重绿色设计

当今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绿色设计不仅要求设计材料更加环保,也要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丢弃后的产品回收问题。设计师需要有良好的设计素养,社会责任感。

2.未来的设计也必然是多元化的设计

单一的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多元化的产品设计由此产生。

3.未来的设计也需要更多地结合本国特色

没有特色的产品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在下去。

第2篇

关键词:美学 设计学 设计美学

美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学科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的思想家及哲学家的理论探索之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反思。而国内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朱光潜的《谈美》等美学巨著影响着一代代美学爱好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市场等诸多方面,柳冠中教授曾说:“设计是继科学和艺术之后人类不可磨灭的第三种智慧。”设计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其不仅是完善设计学科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践行美学理论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我国设计美学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总结,对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便人们对于我国设计美学的发展现状有个深刻认识,为后续设计美学研究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设计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一、设计美学的含义

由于设计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社会文明进步人类审美的提升,造就了美学与设计的联姻,设计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不断发展。关于美学的研究百家争鸣,而设计同样也是复杂的,因此设计美学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看法。

章利国在《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第9页)中认为:“现代设计美学首先是作为一门新兴的部门美学而存在的,是对现代设计艺术本质规律的哲学概括”。曹耀明先生在《设计美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6页)认为:“设计美学正是在现代美学研究不断延伸、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当今美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总之,设计美学的产生是设计学和美学交叉的必然结果。”他们都强调了设计美学中设计学与美学的关联性和交叉性。而张宪荣、张萱在《设计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第168页)中认为设计美是技术美的一个主干分支,主要研究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与规律,创造反映在生产实践成果中的美。刘子川在《艺术设计与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16页)认为技术美学的范畴更接近设计美学,且技术美首先是建立在技术对象功能的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同形式美因素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协调融合,以构成统一整体的技术美。他们都认同设计美学与技术美学的无限接近性。祈嘉华《设计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第4页)将设计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人类从事具有创造性活动中具有美学规律的学问。黄柏青在《设计美学:学科性质、演进状况、存在问题与可行路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第15卷,第5期)中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指出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艺术实践的美学意义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而他们则是从设计实践活动的角度进行定义,而本人认为这样的定义才具有普遍性,更能突出设计学和美学的交叉性特点。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设计美学要研究的就是设计学和美学发生关系后的问题。

陈望衡先生的《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第15—17页)中把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几个方面:1.设计产品的美学性质;2.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3.产品消费的美学问题;4.部门设计美学:5.设计美学史。并且从根本方面指出设计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三对关系:1.人与物的关系2.功能与形式的关系3.产品设计的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宋奕勤在《艺术设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第67页)中指出,设计美学首先研究应是现代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设计形态、设计形式美和美感心理。李龙生《设计美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14页)设计美学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应包括设计美学的本质;设计之美的特性;设计美学的基本范畴;设计艺术的美感问题;设计的审美文化问题;设计艺术的审美鉴赏问题;设计艺术的审美批评问题。他们主要从设计学本身的角度来阐述。而张宪荣、张萱在《设计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第168、169页)中认为设计美学主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应包括1.设计文化2.设计美学观问题3.审美形态问题4.造型语言5.关联的部门美学。曹耀明先生在他的《设计美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8、9页)认为研究内容应包括:1.中外设计美学思想整理。2.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3。设计美学的分类4.设计美学中的诸多美学课题。他们俩位不仅提到了美学对设计学作用的问题,而且也指出了设计学对美学的一些影响,本人认为这是非常恰当的。

三、设计美学的分类

关于设计美学的分类,不同的艺术家和美学理论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来进行分类。武星宽教授在《设计美学导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1页)认为设计美学从艺术设计的性质上划分比较科学,将其分为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美学、工业设计美学、动画与影视美学、平面艺术设计美学等四大类。而刘子川在《艺术设计与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20页)中按照现有设计学科的特性进行大应用领域的分类,分为三大类型:1.环境设计类2.工业产品设计类3.视觉传达设计类。更加具有概括性,他们主要从艺术设计的学种性质上进行分类,侧重于设计实践的角度。而余强在《设计艺术学概论》(2006,第155—168页)将设计美学分为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科学美和装饰美五个方面,并进行了详细阐述。李砚祖《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第5卷,第一期)指出设计美学包含的三美即功能美、科学美、技术美。他认为可以将材料美、形式美、装饰美等归到技术美的范畴。而这两位主要是从设计特征的角度进行分类,侧重于设计的本质特性。设计美学恰当和正确分类将有助于我们明晰研究的范围和降低研究的难度。

四、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要把握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就一定要把握住中西方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第10页)认为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美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时代和社会催化的产物。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其次是人们对产品审美特征的重新认识和审美要求的普遍提高。齐琦《设计美学与现代设计刍议》(《现代阅读》,第7期)认为设计美学的理论发展随着现代设计的变革不断向前推进,其经历了从功能本质到审美形式再到人文关怀的升华。李龙生《设计美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5、6页)把设计美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技术与艺术焕然一体的手工业时代(从原始社会到蒸汽机出现之前)。2.技术与艺术呈现分离趋势的工业化时代(从蒸汽机的出现到20世纪初。)3.是技术与艺术重新统一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20世纪初直到现在)。而武星宽教授在《设计美学导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4—7页)指出了中国和西方的美学发展历程,无论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的历程都是伟大的艺术瑰宝,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并且指出了设计美学研究领域更趋多样化,当今时代也是各种审美观点同台大合唱的全新时代。因此设计美学诞生于设计学和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而也将随他们的发展不断深入。

五、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设计美学是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学科,因此其研究方法也不可能单一,必定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也必定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曹耀明先生在他的《设计美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9—11页)指出1.哲学的方法2.兼用美学和设计学的方法。徐晓庚《装饰》(《设计美学导论》,第115期)认为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应包括1.哲学的方法2.历史与逻辑的方法3.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些研究方法都突出了美学的理论特征和设计的实践特征,因此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体的统一。李龙生《设计美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15页)突出“交叉”的特点,就是要侧重于研究设计的审美与实用、精神与物质、艺术与技术、文化与经济的交叉统一,既要有横向的研究也不能缺乏纵向的研究。突出强调了设计美学的交叉性特点,因此也应当注重一些边缘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对设计美学影响的研究。

六、设计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李龙生《设计美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15—17页)认为设计美学有三个作用1.研究设计美学有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2.能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拓展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有助于培养设计师的设计创新能力。3.对于整个美学学科建设有很大理论意义。他指出了设计学和美学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祈嘉华《设计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第12—15页)主要指出了学习设计美学的现实意义:首先,美学中的人文精神可以呼唤设计的人性化走向。其次,美学的开创性可以为设计不断地提供创新的力量。再次,美的巨大魅力为设计发展提供着推动力。主要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强调了设计美学的现实意义。

七、小结

设计美学应当是学科间融合的产物,由于“设计学”本身理论还有待完善,再加上美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因此造就了设计美学研究的复杂性。

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事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51-02

一、美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适度推移使公众的情感在朦胧的状态下自由显现

“美”这个字眼,每天都能出现在日常的话语中,每每谈到美的事物,下意识里已将认同感附加到了论及的事物中,认同了事或物的某一特征,这些特征让我们感到身心愉悦,甚至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当我们看到一座教堂,中世纪的风格或许会让我们感叹其结构与装饰的美。美,究竟是什么呢?是形式上的构成还是人的精神诉求,或是两方面的结合?一直没法去探究,只能凭着自己的喜好去判定一件事或物在自己粗浅的认识体系里是美还是不美。对于美,缺乏一种群体意识上的认识。首先,美是时间与空间中存在的,不是一个即时的体现,有时间跨度与空间的维度,美的事物可以从古代到现代,跨越千年,魅力不减。美不是一种确定的状态,不是一种固化的东西,是事实的动态发展在公众的情感上的影响。并且这种情感就像我始终不能描述的一样,是一种朦胧的状态,这种朦胧是自由的,不受约束,飘乎甚至难以准确描述,在这状态去理解美,思路一下被打开,不再纠结,以更好的认识去体验美的东西,美的状态。

二、美的标准,变,标新立异,根据时间与空间合符规律的变

美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时刻在变。审美主体在变,客体也在变。主体是我们自己,随着自己的阅历与审美经验的增长,儿时美妙无比的小铅笔或许被商场更加精致的帕克钢笔取代,主观的标准变化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产品的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更加精巧与美观,与几十年前的产品已大不同,客体一直在进步。但,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要怎么来看待美的标准呢?审美的标准是动态的,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变,这种变化让人感受到冲击,冲击了以前的认识,有张力,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但标新立异的变,不是胡乱一气的变化,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拼凑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不会给人很好的审美体验。设计师,应本着创造美的产品去服务社会,所以更应理解人的审美的一般化标准,在创作的时候,合符一定的规律下求新,求不同,设计出更具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产品。

三、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研究“人与人造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美学追求的就是三者的完美统一、和谐发展

设计美学与艺术美学有区别但却始终脱不了联系。设计是为人的生活需求进行合理的造物活动,整个造物过程都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单一的造物活动仅仅是对一个物体进行细细的雕琢,是用形式美法则去全力表现它。造出来后虽然很美,很动人,但在功能上并不一定适合人们的使用,很美却像个花瓶。再者,它的美或许用了很多的名贵的材料,目的是一种展示,没有顾及人与自然,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华贵却一点不实。设计美学追求的是造物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合谐,这种和谐状态一旦达到完美的状态,就是一件好的产品,一件美的产品。这种美体现了人的人文关怀,对他人,对自然,对其他产品都有一种关照。像现代设计初期的产品,单纯的几何造型,特别适应当时的机器化大生产,在短时间内生产出了很多适用的产品,为战后的人民提供很多民生产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产品很美,很真,很善。

四、艺术追求的功利是观念的、形态的,而设计追求的功利目的是具体的、现实的

功利,功名利禄,多含贬义。但,三国魏何晏 《景福殿赋》:“故当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因此功利可理解为功业所带来的利益。功业,是我们通过精心的经营,努力的实践而创造的效益,是一种积极的影响。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经营艺术追求的功利是扩大作品在思想层面上的影响,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更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这种作用在观念上的功利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是一种形态化的语言。相比之下,设计,更趋向于将实际的问题通过功能的整合,并配合一定的形式,最终形成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实物来解决。这个实物,在设计之初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是为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大,有小,但都是人的的需求所致。这些人在现实中的需求,让设计的功利目的更进一步倾向于具体的,现实的。因此,我们对艺术与设计更应区分看待,正确认识他们不同的功利性,运用好,都是为人服务的利器。

五、艺术设计师的审美意识

审美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感性评价。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与体验。并且,人也按照加强这种感受的方向来改造和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在对自然与生存环境的改造中,人有了工具,也有设计。从最普遍的观点说,审美意识存在于所有人的头脑之中。但艺术设计师,一个创造美,营造美好生活的人,他的审美意识应得到更全面与深刻的认识。从意识作为出发点,艺术设计师应具有,审美明意识、潜意识、下意识。明意识,指的是艺术设计师积累的审美经验,如阅读过的书籍,看过的图片,听过的讲座等,是一种自我认识,并非本能。潜意识,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艺术设计师的审美潜意识,是经过长期修炼后的一种积淀,这种积淀平时并没有特别体现,但遇到敏感事件,如遇到审美客体的激发,能瞬间爆发强大的创作欲。这类敏感对艺术设计师来说是灵感,也是爆破点,需要平时好的审美的积累,如多看大师级的作品。潜意识则是人心理上潜在的行为取向,而下意识仅从心理学意义上讲,即人的不自觉的行为趋向。艺术设计师需要审美潜意识激发灵感,更需要下意识来把灵感表达。可能是一种十分即兴的表达,如一些书法家,画家,常需要在喝醉的时候创造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作品。这些是他们下意识的行为,源自他们内心对生活,对艺术一种真实的表达,这样的作品才能感动人。

六、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设计美学要符合设计中所要求的“合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双重属性

设计以创造性的活动解决问题为目的。如果除去策略等思维层面的设计,设计过程中物是人类解决问题的载体。要漂亮的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一个“漂亮”的设计载体。设计美学正是指导我们如何让这个载体更漂亮。但放到事的层面,漂亮的解决问题第一个要素不是其中物的形态是多么美,多么符合审美情趣。最根本的一条是达到目的,要更美,就是要最更效率的达到目的。除此以外,低效率,杂乱无章,毫无章法的达到目的,在人们自身看是问题解决的一塌糊涂,试问,你会觉得这个设计美吗?放到载体――具体的产品上,它很美,却要绕过十万八千里达到事的目的,我更觉得它像个艺术品,仅供观瞻。再要让这个设计更美些,中规中矩的完成任务不行,需要来的更巧,更具创造力。一个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人在整个过程都有全新的体验,心中的感受必然新奇,觉得这个设计美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原始的大卡车,能跑能拉,而现代的大卡车,依然能跑能拉,但却出现了,自卸,集装箱,冷藏车等各种种类。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卡车在现代设计中,出现了更多的变种,也更具创新性与突破性。对载货这一事件中,把问题解决的更加有效率,更加巧妙也更加的漂亮。设计师需要从设计的根本出发,把功能与形态进行良好的结合,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设计美学要符合设计中所要求的“合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双重属性,这样设计之美才更有意义,设计也才真正更美。

七、艺术设计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通过陌生化的表达,艺术设计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真正的艺术设计作品

艺术设计品,是通过人设计的艺术化的作品,创造主体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当然,自然界中也存在众多天然艺术作品,但也需要人去发掘。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也为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是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因此艺术设计的创作源最根本在于人的情感需求,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反馈。它的创作必须在生活中取材,把生活中各种事对人造成的特定影响捕抓下来。并用特定的表过形成作品,寻求在大众心理的普遍反映与共鸣。这种特定的表达最好是用陌生化的表达,来自生活,却又要高于生活,去寻求不同生活下的普遍真理。每个的经历与教育背景都有千差万别,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形式上有不同,但内心的感受却通过升华达到一定的共同点。当一个作品将这一点表达出来,那么,将会形成共鸣。这种共鸣是艺术设计作品的目的。抒发他们的情感,不管是苦,乐,酸,甜,在观众看来,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反映,得到了舒缓,更得到了释放。因此,这种表达,不能太具象,其码对于艺术设计来说,需要抽象,用构成,色彩,形式感,把共同点抽离出来,形成一件件艺术作品来激励世人!

第4篇

70多年以来,BMW敞篷跑车一直是非凡动感和驾驶乐趣的代名词。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的推出延续了这一独特传统。对敞篷文化的忠实传承和夺人心魄的美学设计,必将让这款车赢得更多时尚成功人士的推崇。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许智俊先生说:“全新BMW 6系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散发出无法抵挡的美感和优雅气息。每一个有爱美之心的人都会在第一眼就被它打动。它是代表设计美学极致水平的作品,也将是豪华敞篷轿跑车领域的全新标杆,一个新的经典。”

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秉承了其前代车型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体现BMW 敞篷车数十年经典价值的同时,将现代诠释融入其中。从流淌动感的车身曲线到尊崇沁意的豪华装备,凭借其迷人的外观、出色的动感和创新的豪华设计,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在其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是汽车拥趸们的真正梦想之车。

2011年4月18日,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中国上市会在景观荟萃的黄浦江畔举行。流畅的线条、动感的比例、时尚的设计,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的上市活动成为一场臻赏BMW设计美学的盛会。数十年以来,BMW的设计一直引领着世界的风潮。在当天的活动中,总领BMW设计团队的集团高级副总裁霍伊顿克先生亲自讲解了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的设计理念。他说:“具有鲜明运动风格的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将纯粹驾驶乐趣、奢华享受和华美的外观集于一身,不仅将BMW敞篷车标志性的车身比例完全呈现,更让设计师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将源自水的柔美与动感完美的融为一体,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成为了道路上当之无愧的明星。从外观看,它和宝马集团旗舰车型BMW 7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鳍式车顶沿两侧展开并收拢于车身后部,突显出无可比拟的优雅轮廓,强劲的波浪形表面和动感十足的车身线条凸显了非凡的驾驶性能。令人窒息的美感激发观赏者的梦想,至臻至强的操控理念超越驾驶者的想象。也正因为如此,全新BMW 6系敞篷轿跑车受到了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斯卡―“红点奖”的垂青,一举夺得“最佳设计”殊荣。

第5篇

【关键词】传统美学;平面设计;影响传统美学;现代设计;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的思想,而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指出作为外来的设计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设计艺术。

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

的确,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现代设计中所谓的中国风就是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水墨画,书法已经中国传统的图案剪纸等等来设计的。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也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但是现代设计的手法很多,不是仅仅依靠于传统设计的风格手法,更多的来源于图形的变换,组合以及排版。我们口中所谓的现代设计,其实就是西方风格的设计。它与传统风格的设计不一样,注重文字的排版,疏密关系,连贯性等等。

其实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平面设计的雏形,都是我国平面设计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平面设计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平面设计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都是一些利用平面设计的体现。

平面设计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无不对广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平面设计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平面设计的产生则以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招贴广告的发展与开端。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平面设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洞开,也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的艺术手法。可以说,作为艺术,中国的广告设计工作者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国外同行的经验和作法。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华夏文化,唐朝风采,我们的文化历史悠远,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的平面设计可以做的更好,我们不仅可以运用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也可以运用西方艺术的排版手法,这样才能体现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心理。

在平面设计中,我们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面设计。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传统美学观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我们得结合中外的设计,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

参 考 文 献

[1]寻胜兰.继承民艺[M].艺术设计.2011

第6篇

关键词:设计;美学;美感;审美

引言

设计师时常称自己为“难题解决专家”,在大多数的教育和职业中,设计师都被训练成解决问题的人。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需要以便创造更适合人类发展的生活方式。研究设计的美学力量,有利于我们培养美感,提高审美意识,理解设计美规律,抓住设计美学的本质从而更好的解决目前设计力量薄弱,设计作品粗陋等问题。

一、研究的方法

对于研究设计的美学力量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

(一)、收集归纳法:

收集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并从各类相关书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第二手资料。

(二)、观察法:

设计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总结设计的美学力量。

(三)、引用法

由于已经有很多学者在此之前已经对设计的美学力量有所著述,所以在研究中引入了与本研究有关的一些观点,借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研究的目的

设计在解决人类发展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对于设计美学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设计的美学力量会带来一种令人惊讶的感染力。通过研究分析,在正确认识设计的美学力量的基础上,希望可以通过设计的美学力量来创造更适合人类发展的生活方式。

(一)、正确认识设计的美学力量,为设计成果的审美创造、审美鉴赏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设计美的本质、设计美感等希望可以通过对设计的美学力量深入学习和了解来为设计成果的审美创造、审美鉴赏提供指导。设计美学帮助人们通过对设计美感的认知和理解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使得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不在简单粗陋而更具文化内涵,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更加明确,推动消费。

(二)、运用设计的美学力创造更适合人类发展的生活方式:

社会进步,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通过对设计美学的研究,发现设计的美学力量之所在,利用设计美学创作出更适合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发展的善的设计作品。

第一章设计美学的认知

第一节 设计美的本质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人从工具的使用价值中体会到了美的价值。就“设计”的字面意思――设想和计划来看,可以说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于预算,就是通过创意、策划、制作等不同环节,创作出可供实施的方案、图案的活动,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与人的主观善目的以及客观的合规律相融合。李超德教授在设计美学一书中也提到真与善、合目的性的统一,才是美的本质和根源。可以说设计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体现。

第二节 美学知识的三向度

一、美的本质向度

研究设计的美学力量,除了研究“设计”这门学问以外,也要关注“美学”是一种什么学问。真正意义上的美学不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更不是研究什么是“漂亮”的学问。正像鲍姆加登所着的我们翻译为《美学》的著作,其原意是要写一部“感性学”,虽然美学的研究常与“美”的研究相纠缠,但实质上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学科,是从哲学的层面上对这一艺术门类的研究,虽然这个学科名称叫做“美学”,但它事实上主要是在讨论人类情感活动的规律。

二、美的形式向度

美学的形式向度主要是在探讨艺术品能具有美感的操作法则。正像西方的建筑学与艺术学就不断的坚信:人体的比例关系与造物的比例关系是视觉美感的主要原因。人们对于美的形式规律不断研究探求,这点从西方造型艺术家们的手稿、文章中反复出现便可看出。

三、美的意涵相度

杨裕富教授曾在他的著书《设计美学》一书中表达他认为美的意涵向度所探讨的主要是艺术品的内涵或内容。从西方早起的艺术品来看其多与宗教有关,以埃及、希腊、罗马为传统的西方艺术品所表达的内容或意涵向度因太多的神话故事在流传所以是很明确的。而因人类文明的不同,在探讨美的意涵向度的时候也不能忽略文字学、符号学等。

第三节 当代设计美学精华

一、现代设计美学的操作对象

研究现代设计美学的操作对象,亦可研究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首先需要把握材料美要素,例如色彩的感受在现代设计运动的过程里,不但被当做美感训练的教材,同时也随着研究实验、教材化与教学训练而形成现代色彩学这门学科,并对现代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将质量相同的洗衣粉以不同的色彩分别包装,然后让家庭妇女比较,调查其对洗衣粉的评价。结果显示,家庭妇女认为青色和黄色组合包装的洗衣粉洗净效果最佳,而认为红色和黄色组合包装的洗衣粉会损伤布料,由此可以发现,单纯鲜明强烈的色彩可以发挥色彩诱导作用,包装设计对购买动机产生的重要性,这也是设计的美学力量在推动消费方面的体现。

红蓝椅的设计正是由于现代设计里的风格派坚信原色(红、蓝、黄、白、黑)、原形(正方形与长方形)与直角才是美等因素才被设计出来。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操作规则

第7篇

浅谈美学与现代设计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产品必须具备全面的质量特征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而要具备全面的质量特征,那么就要有美学原理和科学支持。美学原理是设计中有关产品形态美学要素表现的重要方面。设计者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美学原理,才能正确地运用美学原理来处理产品设计中的各类美学因素,有效的实现产品的精神功能。产品的美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它们是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产品的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时,产品才具有真正审美的意义,才会有美感。在当代,由于生活本文由收集整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美的要求就随之提高。产品设计的美学法则主要有比例与尺度法则、统一与变化法则、均衡与对称法则、稳定与轻巧法则、对比与调和法则、节奏与韵律法则。美学在设计中所处的地位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科学在设计中的作用。科学是有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艺术是感情的表达;理智的分析,却是科学了。但人的感情往往与理智混淆。这样,科学上的推断可能被感情左右,搞得拖泥带水,但也可以精彩绝伦,使人觉得妙不可言。是的,科学可以有艺术的美。向美追寻,是人之常情,所以科学也有「唯美派。但科学的本质可不是艺术。前者是以阐释现象为主旨的。另一方面,人到底是人,不能冷若冰霜,半点感情也没有。因此,说某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艺术作品,是恭维的话了。问题是,仅仅是美而不能解释现象的,是美中的不足,失却了科学的功能。科学家既然是人,我们不能期望他们是人类的例外,毫无感情,但感情是不可以在科学上滥用的。原则很简单:科学的著作可以将客观分析与主观感情结合、并用,但二者要分得很清楚。只要能这样做,科学文字倒大可加上感情之辞,点缀一下,减少枯燥,增加其可读性。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就是“技术和艺术和谐统一,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是人类对客观自然地主动性认识,是从一般中发现个别,从共性中求异、求新、求创造。艺术可以不拘一格,不限手段、形式、材料,创造比真实是世界更、完美的和谐世界。在创造的过程中,表现出人类的精神世界。艺术设计的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人类设计史上,科学技术往往是通过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同人类生活发生联系。艺术设计所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就是改造环境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技术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有前提的。一种技术必然是在一个由几个明确的或默示的条件规定下的特定环境下内有效的方法。因为世界是客观的,科学规律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技术必须符合科学规律才能发挥作用,显然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起作用。技术是有目的,是以人为本的。技术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没有目的,技术就不成为技术了。技术涵盖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是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正如设计师用牢固的钢结构展现水立方,电子业的产生开拓了电子乐及摇滚艺术。技术就是批量生产、没有过多的创作性,有纯熟的技巧。艺术需要创作性,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或技巧。艺术包含技术,但不等于技术。艺术在工业设计里面的最明显的最关键的作用就是美感,偏感性.例如外观\造型美感; 而技术, 则是工业设计的内在核心,它包括结构和各种科学技术等一切理性的东西。工业设计不等于艺术创作,它除了欣赏,更重要的作用是方便人类使用,但它需要艺术的成分。好的设计,既是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必须把科学与美学,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比如: jacos kjaer设计的一款椅子,是用陶花心木和皮做成的。此款椅子是专为位于纽约的联合国大厦设计的,它是丹麦家具的典型代表。尽管它的框架非常纤细,还是保持了牢固的结构并且拥有优雅的造型。木制扶手采用了包皮结构,使此椅更为舒适。此款椅子,就是将科学与美学,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出的经典之作。艺术带给人以享受,并受到技术和科学的支持,所以经典会诞生。反之,如果在设计中只有其中一项,艺术或技术,那么制造出的产品就是不完美的,只能成为普通的创造。

第8篇

关于“美”的一切一直都是不老的话题,汽车设计亦当如此,对于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的中国来说,汽车自主设计的现状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潭水有多深,越往里走越开始心虚。

从80年代中期汽车合资企业诞生终结了手工造车以后,中国汽车除了制造以外,根本谈不上设计。21世纪初期吉利“美人豹”、奇瑞“QQ”驶上马路以后,中国的汽车设计开始大门了一扇门,但至今仍处于艰难的磨砺中。

没错,中国的汽车设计是从“ 模仿”开始的,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在自主设计的起步阶段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过程。国外汽车品牌一样相互借鉴外观设计,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于是,奥迪A1越看越像宝马,宝马新1系跟奔驰新A级犹如兄弟。

虽然“抄”很简单,但是好的设计背后所隐藏的设计师的功力却很难被移植,国内目前的造车环境和企业的管理机制并没有为本土设计师提供发展的沃土。在产品急于上市,人才普遍缺乏的局面下,“花钱买思想”成为最快捷的解决方法。

长安在欧洲、英国、日本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设计中心,逸动、睿骋均出自欧洲设计团队之手;同样,奇瑞花重金聘请保时捷的设计师Hakan Saracoglu打造新QQ的外形;而东风自主品牌风神S30三厢版本则出自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公司IDG的名师乔治亚罗操刀;上汽自主品牌名爵挖来日产欧洲设计中心的设计师Martin Uhlarik,负责名爵英国设计中心的工作,主导名爵汽车的外观设计。如此等等。

国内主流车企的设计团队几乎全被外籍设计师占据,虽然“拿”来了“思想”,但最终还要面临设计观念上的水土不服、外形谁说了算这一系列现实问题。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外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最终拍板者――车企的掌门人,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眼光直接影响着产品外观的优劣。而自主品牌尤其是民营自主品牌的大佬们,基本上都是从农村或小城镇奋斗出来的实干家,对于国际化的眼光和所谓的“贵族品味”并不在行。

例如,长安逸动在产品的孕育期,双方在逸动应该“长什么样”的问题上看法完全不一样。长安聘请的欧洲设计团队,给出的最初设计方案带有西式的张扬与高调,国内团队则认为逸动的外观应该具有东方的含蓄与柔和。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为此特地三赴意大利审核设计方案 ,欧洲设计团队最终按照徐留平的想法,经过了三次大改,并且将现代“索纳塔”等车型作为外观上的参照,最终呈现量产版本。我们看到的逸动,虽然线条柔和具亲和力,但整体造型上欠缺国际化和力量感,没有鲜明的品牌设计要素。

自主品牌总是习惯于打着本土化的旗号,将我们自己的汽车设计得篇中国口味,认为这是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这实则是企业一厢情愿的想法。当中国消费者为凯迪拉克的力量与霸气叫好、为奥迪前脸硬朗的格栅线条垂涎、为iPhone的极简主义埋单时,我们有想过设计上的“中国风”吗?

美本身具有共性,不分国界,当我们在讨论一辆车应该设计成东方味还是西方味时,不仅束缚了设计师的灵感,汽车设计的灵魂也会随之消失。只有当我们的汽车设计做到了最基本的国际上的认可,才能进一步地去个性化、去引领这个市场的潮流。我们不少车企的对产品的设计走入了中国特色的迷途,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不利。

关于这一点,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设计系傅炯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们汽车自主品牌目前的外观设计做得还不好,问题在于设计师的品味,他们对东方和西方高级感的认知还需要时间。目前汽车的设计趋势还是继续追求国际化,要走自己的特色还早,我们首先要把车做得与国际(设计)标准一致,才能做好自己的东西。汽车未来的设计趋势还是国际化、力量感、运动感。”

此外,国内汽车企业大量的设计外包、在海外建立设计中心,不仅让自主品牌过于依赖海外设计团队,让本土汽车设计人才更加青黄不接,还造成了资金上的巨大负担。其实,在欧洲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众多,资质和设计水准参差不齐,他们都非常热衷讨好中国汽车企业。

意大利汽车设计协会曾组织中国车企参观意大利的设计公司,吸引中国汽车企业到当地投资;曰本和美国的设计公司也在积极向中国企业招手。这些设计公司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我们的车企们也未必能看清晰。在设计这道砍上,要想真正赢得世界、赢得市场、提升品牌,还是得自己肚子里真正“有货”才踏实,单靠打包出售,不去发现和培养中国的设计师并不是长久之计。

日产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中村史郎,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讲过这样一番话,让人有所悟:“对于日产中国的设计中心而言,它们不仅仅只是立足于中国或者针对中国市场的,这是一个全球的设计中心。如果是一个全球的设计中心,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这边设计的产品既可以提供给美国,也可以提供给日本,也可以销往欧洲......如果造一台车只关注一个国家,那么它就没有办法吸引全球的注意力。”

而产品设计上的全球化视野,以及中村史郎所倡导的极致外观的强势设计,正是日产产品热销的关键所在。

第9篇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地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城市美学研究的“城市”不仅仅是静止的客体对象,包括建筑、景观、各种生活现象,更要研究活动的城市主体,即城市的灵魂――人。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一、城市设计的形式之美

现代意义上的形式之美主要包括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尺度、节奏与韵律、对称、不对称与均衡、整体空间的色彩处理、光影的综合运用等。

城市的艺术形象是城市形态美的外在表现,它是人们接受美和培养美的媒介,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同时也是规划师、设计师和建筑师思想情感的表现和表达。

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建筑的高度密集,这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部分。建筑实体对于城市整体美的贡献不在于建筑个体,而在于建筑群体和空间的组合。现代建筑从整体观念提出:不但建筑个体的形象要尽善尽美,而且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整体空间环境之间也要和谐统一。

城市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形态的总体要求,仔细推敲城市空间的比例、尺度、序列和建筑群的色彩、高低、体形、质感和韵律等,遵循统一、变化、协调的美学原则,创造既统一又有变化的城市建筑艺术美。通过对建筑实体负责任的设计,设计师可以成功创造出任何形式的城市空间。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按艺术方式改造环境,就是环境艺术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城市环境艺术几乎涉及所有物质形态的环境构成要素,诸如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工艺美术、广告装饰等。但是,环境艺术并不是这些构成要素和门类艺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空间形态美为目的,将各种要素和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二、城市设计的功能之美

城市空间的功能实用是其形式美观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广场等空间设施的形式必须首先服务于它的功能,同时空间的功能又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功能和形式中,单一地追求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会有损城市空间的美感。

城市具有了真的形态,就具备了创造美感的基本条件。一个城市如果结构合理,我们便说它在美学原则上体现了合规律性。它能够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种基本需求条件,就能为人们的审美活动构筑广阔的舞台,从而在美的层面体现出城市设计美的合目的性来。一个城市如果形象真实,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在心理功能上就具有了认知的基础。

高层林立、“现代化形象”突出的城市未必就能给人们带来美感,而结构合理的城市却可以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也就是说,城市形态的真,必须首先做到结构合理,然后才考虑在真实的形态下去塑造形象。如果只有惹眼的形象,而这种形象与城市的结构完全脱节,那这个城市的形态就属于不真,而不真的城市是无法创造美的。

三、城市设计的精神之美

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对不同城市的评价,比如野蛮、粗俗、文雅、得体、素质高等。其实这些词语描述的都是城市居民在文化观念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城市居民既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又是城市审美活动的主体。他们不但是城市美的欣赏者,而且是城市美的创造者。因此,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形态美的创造。

优美生活的体验要求城市居民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感知到城市环境、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活的美之所在。而审美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教育和培养。城市审美教育是通过城市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来陶冶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它和城市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铸造城市居民的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艺术的表现还要依靠创作者的感觉、想像、情感和对艺术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设计师、建筑师就等同于艺术家,他们必须深入现实生活,获得深刻的社会体验和生活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去发掘美,才能把生活中的美加以提炼、凝聚,同时加上丰富的情感,从而创作出艺术的典型形象,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这既符合一般的艺术规律,又符合城市的艺术创造。我们必须将建筑、城市与人的知觉三者拉近,放在文化与哲学的高度加以看待,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

总之,设计师必须考虑到以上三个方面,才能让城市呈现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1]马武定.城市美学之二――规划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