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2 10:37: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清理呼吸道护理措施

第1篇

墙保护桩施工与外立面整治脚手架防护施工采取加固措施

关键词:框架桥;挡土墙;脚手架;加固

一、 工程概况

重庆市大溪沟水厂与嘉滨路连接道工程位于渝中区大溪沟水厂附近,起点连接嘉滨路,终点止于大溪沟水厂大门,全长约152.408米,包括框架桥和道路等。该工程地形复杂,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城区管网密布,外立面整治脚手架、人行通道脚手架与我司挡土墙保护桩施工作业面重叠,施工难度很大。为确保两个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我司对挡土墙保护桩施工和外立面整治脚手架及人行通道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

二、 外立面整治脚手架及人行通道脚手架加固措施

对房屋建筑立面整治施工单位搭设的双排脚手架及人行通道脚手架采用连续设置的加固剪刀撑,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必须控制在45―60度(与地面夹角),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减轻对挖孔桩侧压力。

三、挡土墙挖孔桩加固措施

挡土墙挖孔桩加固措施采取对护壁钢筋进行加强,原设计钢筋主筋Φ8@200、箍筋?12@200;加固措施钢筋采用主筋?12@200、箍筋?16@200,增强挖孔桩护壁刚度,满足房屋建筑立面整治施工单位搭设的双排脚手架及人行通道脚手架对挖孔桩侧向压力。为满足双排脚手架及人行通道脚手架对挖孔桩沿45度刚性角侧向压力,挖孔桩内采用150×150mm木枋沿45度刚性角侧向压力进行支撑,每排设置两根,加固必须牢固,不得出现松动现象。

四、护脚手架的搭设

1、立杆:第一道立杆搭设前,除搭设在混凝土板上的立杆以外,其余立杆下端均应铺设60×160mm中枋。立杆沿建筑物周边间距为2.0m(跨距),垂直于建筑物方向间距0.8m(排距),内侧立杆距结构边缘为0.150m,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相邻立杆接头不能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且相邻两个接头错开必须大于500mm,接头中点至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垂直偏差控制在L/400以内。

2、大横杆:大横杆应设置在立杆的内侧,垂直步距为1.8m,并在外侧立杆上两大横杆之间增加一道大横杆,此道大横杆距下面一道大横杆0.8m。大横杆可采用对接连接或搭接,采用对接时,两根相邻横杆不能在同步或同跨内设置接头,且接头位置在水平、垂直方向错开必须大于500mm。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大于1.0m,应等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的端部的距离大于100mm。

3、小横杆:小横杆按水平间距1.0m、步距1.8m进行搭设,并设置在大横杆与立杆的交点处,两端固定,小横杆伸出防护架外侧的长度严格控制在100mm~150mm之间,以保证防护架的美观。在6.85m标高处的小横杆应伸至建筑物外墙边50mm,以便于水平防护封闭严密。

4、竖向封闭:保证防护架高出屋面1.5m以上,防护架搭设完一层,就应立即铺设防护网。5、水平防护:安全防护架和竖向防护网搭设完毕后,在第二层高度位置设置一道全封闭水平防护、满铺一层中枋、再铺设一道竹夹板。其余的水平防护应沿竖向每隔5步架高(8.0~9.0m)铺设一道临时防护网。中间层水平防护网在短横杆上铺设60×160mm长木枋,木枋应用10号铁丝将其与横杆牢固连接,木枋间距不大于400mm。在木枋接头处,应增设双短横杆,以撑住木枋端部,在其上铺放一道竹夹板、用铁丝相连牢固,严禁出现孔洞。每日派专人对水平防护上的垃圾进行清理。。

6、防护架经验收合格,任何人不得擅自破坏防护设施的任何部位。需要临时拆除局部防护架时,应提前申请、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7、底层各通道出入口的防护搭设

为了保证地库的正常使用及人员的安全,各进出口处必须根据通道口大小,加强防护处理。

五、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对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确保安全生产。

1、 组织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专职安全员主持日常安全检查和监督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2)、建立以安全部门为首,包含工人班组长、施工员、基层工会小组、青年安全监督岗的完善的安全保证休系。

2、 制度保证

(1)、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

(2)、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建设部JGJ59-99《建设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各种规范、规定,严格执行本公司制定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各种专门的安全措施。

(3)、按公司规定执行安全生产检查、考核奖惩制度,项目工程部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根据各管理人员的分管的专业、区域和安全生产效果按月考核。工人班组在签订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时,贯彻落实奖惩制度,完工时,由安全员签字兑现,同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其奖惩制度。

(4)、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到针对性强、签证手续完整,督促检查实施情况,及时制定增补措施,保证安全施工。

(5)、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实施制度,做到班组岗位日查、项目周查,公司每月查。公司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评比,使安全生产警钟常鸣、常抓不懈。

(6)、安全员、施工员、工人班组长认真填写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记录,定期交专职安全员分类、保管、存档。

3、 思想意识保证

(1)、定期组织劳动安全条例学习、宣传、使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新入场职工要进行认真的入场教育,并形成书面资料,与施工班组签定安全施工合同。

(2)、对职工安全生产的安全常识教育,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六、结束语

对挡土墙保护桩施工与外立面整治脚手架防护施工采取加固措施,确保了两个施工单位和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保证了已有的条石挡土墙的安全,确保了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C2001)

第2篇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72-02急诊危重患者大多数病情变化快,发病突然,病情重[1]。在救治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呼吸治疗阶段的急救措施,在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现将34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急危重症的患者34例分析研究,其中女18例,男16例,COPD患者12例,ARDS患者10例,肺心病患者4例,颅脑损伤10例。年龄在18-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3岁。

1.2方法此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在呼吸阶段性治疗期间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

1.2.1建立人工气道,选择7.5-8.0号的PVC材质的气管插管,插管深度经口测量22±2cm,气管导管的位置在隆突上方2-3cm最为合适,即可有效的防止头颈部移动造成导管脱出又可完全封闭气囊,也与隆突保持一定的距离。

1.2.2根据患者自主呼吸功能与呼吸形态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A/C模式、SIMV模式、PSV模式、PCV模式,密切观察机械通气30分钟后,低氧血症、动脉血气分析值、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合理的调节呼吸机的各个参数。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吸氧浓度在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呼吸比在1:1.5-1:2;潮气量为标准体重(身高-105)×(6-8ml/kg),PEEP在3-6cmH2O之间。2护理措施

2.1呼吸道管理

2.1.1人工气道的建立临床上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常用的方法为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插管。因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患者呼吸道失去了原有的加温加湿的生理功能,因此人工气道的建立之后要注意保持患者气管的湿化作用,应及时设置供氧系统的湿化氧气的装置。确保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内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避免压力过低导致呼吸道漏气,压力过大造成气管内局部粘膜坏死[2]。

2.1.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严格观察患者的呼吸到情况,发现患者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及痰液时及时进行清理。其分泌物较多的主要指征包括痰鸣音、频繁咳嗽、呼吸机气道压过高报警等。采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应注意:①对患者人工气道型号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直径应小于气管套管的内径的1/2,吸痰管的粗细影响吸痰的效果,若吸痰管型号太大会产生大量的负压,引发肺扩张不全或者肺叶塌陷[3]。②吸痰前注意手卫生,为人工气道内吸痰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③分泌物过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进行翻身叩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以利于稀释黏液。④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在气管内进行由下至上的旋转式抽吸法禁止吸痰管上下抽吸,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秒。吸痰前后要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或者纯氧吸入,操作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指证。

2.2呼吸机的管理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2.3循环功能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条件的监测中心静脉压值,遵医嘱合理进行补液。

2.4预防感染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对于短时间脱机困难、气管切开时间较长的患者较多会发生肺部感染控制方法:①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②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温化作用;③定期做好口腔护理;④定期清理气囊滞留物;⑤将床头摇高30度;⑥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⑦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前注意手卫生;⑧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2.5加强基础护理对于高热的患者及时进行降温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根据患者的口腔状态合理的选用漱口溶液。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按时翻身扣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形成。3讨论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阶段治疗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满意度增高。参考文献

[1]王丽娟,江少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5,9(1):32.

[2]白冰.黄磷吸入中毒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7(6):302.

第3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呼吸道急救;临床分析

多创伤病人一般会有这大量出血、感染严重,脏器衰竭的现象,这是患者会造成意识模糊,同时逐渐不能进行自主的呼吸,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就要使用多呼吸道的急救方法,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而这项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吸氧能够解决的,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呼吸道急救手段。

1 多发性创伤的致病原因

多发性创伤主要的原因在于意外事故,多发性事故中因为交通事故以及建筑施工中,患者因为意外事故的导致身体多数损伤,而受伤之后人体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身体上生理的变化,人体在在受到强大的外力的情况下面血管会破裂,大量的血液进入组织中,血液无法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同时在几分钟之后会造成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多创伤患者的死亡高峰

多创伤的呼吸道急救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出现多创伤病人有着三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发生在受伤的时刻,如果受伤的时候脑部、高位的脊髓、小脑、肺部。心脏出现较大的伤害就会引发患者在受伤后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立即死亡。第二次死亡的高峰在伤者受伤的6到8小时范围内,这也是抢救的一个关键事件,在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手段都会在之前使用,但是患者的生命能够存留,就要依靠病人自身的体制,以及急救人员的合理护理。第三死亡高峰在受伤的数日或者更长时间,这段时间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是出现多重及感染以及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同时很多脏器可能出现衰竭。最终导致患者因为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呼吸道的急救措施主要是帮助患者渡过第二道死亡高峰时期。因为在受伤的几个小时后患者会出现血胸,呼吸系统堵塞等现象,所以要依靠手段让患者的呼吸畅通,同时做出排血处理降低胸腔压力,提高治疗水平。

3 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要点

3.1 对于胸创伤护理的呼吸堵塞排除

当多发性创伤病人受伤位置在胸部的时候,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就会造成休克,因为人体的胸部毛细血管多,所以想要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要迅速促使血液进行循环,要快速建立两天条静脉血液的通道,让血液在胸部减少淤积,防止血液在胸部凝结。在血液循环建立完成后要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异物,或者大量的积血,要将积血排除后,新型辅助呼吸处理。当患者出现血气胸时,患者会出现吐血沫的现象,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腔的引流,降低胸部的压力,在于连枷胸患者要采用对患者胸壁进行加固的方式,通过压力控制胸部的扩张,减少不正常的呼吸现象。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喉部气管插管,以及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

3.2 及时清理分泌物

在患者胸部受伤或者脑部受伤的情况下,病人的行为不能自理,身体会自动的排泄一些废物,比如混着可能会流鼻涕、形成大量的痰液。同时胸部的一些血块堆积。这些杂物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同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舌头的后张,堵塞呼吸的管道,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这样的现象,经常检查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当患者出现类似窒息的现象时立即做好医疗措施,清理鼻涕、血块、等残留物,对于没有意识的患者,也是可以采用人工气管的方式,通过强制的通气,能够很好的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减低患者的胸压。但是人工气管方式容易引发肺部的感染,但是两害取其轻,跟患者的生命相比,肺部感染是可以被接受的。

3.3 及时恢复血容量

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进入医院后,用16~18G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由于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收缩,从而导致穿刺的困难。在静脉通道的选择上,腹腔以下部位的创伤可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而腹腔以上部位的创伤可选择下肢静脉通路,这样可有效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内,提高输液速度和准确有效的使用急救药物,加大有效循环容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 呼吸道急救的“539”治疗方法

医院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就是成功救治患者的有效保障。在伤后几小时内,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效果,这一时期也被国外学者称为黄金时间。“5、3、3、9”急救模式,能让临床急救的各个操作环节准确、迅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迅速解除有生命危险的临床症状,确保病人呼吸稳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多发性创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急救过程中应通过5方面估病人的总体伤情,采用“3、9”急救措施,准确、快速、简单地评估、处理伤情,给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评估伤情后,按照“3、9”护理方案,即3个方面(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充分给氧)、9项内容(头后仰、开口、托下颌;手法掏异物、机器吸引、放置口咽导管;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朝后仰,把嘴分开,托住下颌,拉出舌头,将头转向一侧,以解除窒息。清理气道。用手掏出伤者鼻腔、口腔中的泥土、呕吐物、牙齿、凝血块等异物,若手法操作清理不彻底,还需使用机器将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吸出,然后放置口咽导管。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确保呼吸道通常,胸压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若伤者发生了呼吸衰竭,则要尽快切开气管,放置气管导管。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要注意气管插管导管末端与三通导管正确相连,导管要同时连接呼吸机和氧气,在滴注药物或吸痰时均无需停机。

5 总结

在多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上保证患者的呼吸系统恢复是保证患者生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要在临床上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核心,采用正确的急救以及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要注意呼吸道杂物的清理,要有专人的观察和陪护,在出现意外时及时采取急救手段,挽救患者生命,维护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亚利.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

[2]陈永玲.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3).

第4篇

[关键词] 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4-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胸外科手术的患者32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7-56岁,平均年龄在(34,28±4,03)岁。

1.2 结果 此组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后均为发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4-83h。

2 围手术护理措施

2.1 术前呼吸道护理

2.1.1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得知自身患有严重疾病后常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一般会出现消极的心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心理压力表现的非常严重。因此,护士要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并做好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介绍手术情况时尽量采取稳妥的词语,以能够消除患者紧张不良的心理因素,建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多采取支持鼓励患者的方式,多陪陪患者。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患者,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在治疗中能够积极有效的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注意和患者的交流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用多种方式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1]。

2.1.2 术前准备 ①呼吸道管理:注意加强患者术前的口腔清洁,每日使用适当的漱口溶液进行漱口,每日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控制感染后,再行择期手术[2]。②练习咳嗽方法:正确的指导患者做深吸气动作,然后使用胸腹部力量用力咳嗽,咳嗽的声音使胸部能够发出震动。每组咳嗽20次,每天做三组咳嗽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效咳嗽的作用,能够预防肺不张发生并且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手术前一周指导患者正确的学会深呼吸方法,采取坐位练习平卧位练习腹式深呼吸以及胸式深呼吸,每日做2-3次,每次进行15min左右。并且术前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肺活量。

2.2 术后护理呼吸道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并准确记录。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瞳孔、面色、口唇甲床,四肢是否湿冷等。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变化,有无低氧血症。气管插管会给有些患者带来烦躁,患者不耐管,可以根据病情,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每日交接班要严格检查插管深度,及气囊内的压力,防止气管插管移位或者脱出。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观察有无局部渗血,以及皮下气肿的发生。

2.2.2 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吸痰方法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但是机械通气有雾化罐,将呼吸机的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5-38℃,这样才能使气体由机器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温度达到35-37℃[3]。可以选用主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管理,可以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干燥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人工气道内见到痰液涌出;患者咳嗽或者忽然发生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报警,气道压力过高;肺部听诊大量痰鸣音;SPO2急剧下降。有其中一项指证应迅速给予吸痰,吸痰前要给与纯氧吸入。吸痰压力-100-120mmHg,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型号=人工气道的型号×2-2[4]。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最好选用密闭式吸痰管,这样可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要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不要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注意吸鼻腔的吸痰管要与吸气管的分开。

2.2.3 人工气道气囊滞留物的清理 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应合理的进行管理,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容易产生分泌物,气囊漏气口腔内的分泌物易反流至气管中,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应每日检测气囊压力,保持气囊压力在25-30cmH2O。并定时对气囊留滞的分泌物进行处理,运用气囊冲击法清除(方法:使用简易呼吸器与患者的气管导管相连与潮式呼吸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送气,另一人同时将气囊完全放气,在简易呼吸器送气末将气囊充气。)迅速的清理口腔内及气道的分泌物。

2.2.4 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漱口水不要误吸到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三十度,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预防VAP有一定的疗效[4]。控制感染的发生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3 讨 论

胸外科手术做好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呼吸机使用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孟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9(01).

[2] 吴敬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的使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0.

第5篇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刺激排痰法;老年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853-02 中图分类号:R 49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39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情反复无常,进展缓慢,临床多见于体弱老年人,如并发肺部感染,使用高效、联合抗生素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咳嗽无力, 分泌物滞留阻塞呼吸道导致肺部组织缺氧,病程迁延,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2005年以来加强了各种整体护理,优化护理体验,在治疗同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患者采取定时翻身、拍背刺激,促使其咳嗽排痰,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以来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符合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并肺部感染的患者402例,均为小学文化水平以上,接受能力好,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咯黏稠痰,咳声无力或咯痰不易,呼吸不畅或喘息,伴畏寒、发热、头晕头痛;肺部闻及呼吸音粗糙;痰鸣音明显,X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提示有肺部炎症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压(PaO2)50 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合理应用抗生素、吸氧、祛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激排痰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病情、各种检查报告结果等,以便决定与病人沟通的方式及操作时间、方法。

(2)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拍背排痰的重要性,介绍已接受刺激排痰后恢复情况良好病友与其交谈,通过身边生动实例影响,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

(3)及手法:根椐病情及体力协助病人取半侧卧位或坐位。护士一手固定好病人肩膀,另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在患者咳嗽的间隙,以适度的手腕与肘关节力量由下及上、由两侧至中央依次进行反复拍打震动其背部[2],每次约10 min,每隔4 h一次,不可用掌根或掌心,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再作有效咳嗽,用力将痰咳出,患者咳嗽时,护士要扶住固定好其胸部,协助其咳嗽排痰。若患者咳嗽反应弱, 可每隔4 h在其吸气终末, 重复数次用一手指稍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或稍用力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并同时行横向滑动,可以刺激气管促使其深部的痰液咳出。

(4)观察病情: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意识、生命体征等,防止发生意外。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以便急用。

讨 论

呼吸道是否通畅体现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轻重,影响病程长短。若呼吸道畅通无分泌物阻塞,按内科合理治疗及正确护理,患者病情轻、病程短、康复快;若痰液多,无力咳出,阻塞呼吸道,引发肺通气功能下降,肺组织缺氧,则可加重肺部感染,影响康复时间,甚至导致窒息的危险。病程缠绵,易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所以必须在清理呼吸道前提下进行治疗。清理呼吸道的方法有多种,电动吸痰是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病人不适,负压过高而导致气管痉挛、颅内压增高、气道损伤、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吸痰负压与气道黏膜损伤成正比[4],负压过低痰液不易吸净,达不到清理呼吸道效果;而刺激排痰的护理是通过震动体弱或老年患者的肺部,促使黏着或沉积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向上移动,同时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将痰液从气管中排出,清理呼吸道效果好,增加肺通气量,维持有效呼吸,肺组织缺氧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缩短疗程。此法无需气管内吸痰,避免了病人痛苦和黏膜损伤,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总之,刺激排痰法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

[2]黄 璇.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右江医学,2011,39(2):222224.

[3]刘 燕,陆金银,陆艳霞,等.叩背排痰在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的作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400401.

第6篇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胸外心脏按压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87-02

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成功分娩6 04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43例。采用现代化复苏技术进行抢救,效果满意,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成功分娩新生儿6 040例,其中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43例,发生窒息率为2.37%。其中,自然分娩83例,胎吸13例,剖宫产47例;分娩前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36例。其中,重度窒息28例,轻度窒息115例,重度窒息占总窒息患儿的19.58%。予清理患儿呼吸道、进行触觉刺激以及吸氧,采用现代化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1.2 窒息程度诊断标准

根据出生后1 min内Apgar评分[1-2]对患儿窒息的程度进行衡量。0~3分判定为重度窒息,4~7分判定为轻度窒息。

1.3 新生儿窒息抢救措施

1.3.1 迅速开放气道,使患儿呼吸道保持通畅娩出胎头后,助产士将新生儿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挤出,并迅速使用吸球将黏液等异物从鼻、口、咽等器官中清除, 断脐后将患儿身体擦干,妥善保暖。将新生儿肩部垫高,头略向后仰,对于轻度窒息助产士应迅速使用婴儿吸痰器将患儿咽喉、口腔、鼻腔的羊水和黏液吸净,抽吸时动作应轻柔,抽吸时间每次不超过10 s,直到吸净[3]。重度窒息患儿,须立即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后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3.2 对患儿进行触觉刺激,促使患儿建立呼吸若清理呼吸道后仍未产生自主呼吸,可将患儿倒立后轻弹患儿足底,快速、轻柔地摩擦其腰背部皮肤1~2次,以诱发患儿自主呼吸,如患儿仍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不充分,心率低于100/min,此时,须立即加压给氧进行人工呼吸。

1.3.3 迅速恢复患儿血液循环若对患儿进行有效正压通气持续30 s后,其心率低于80/min,并且未见上升趋势,为保证患儿的心搏出量,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min,如患儿皮肤转红、出现自主呼吸、心率超过100/min,则继续给予吸氧, 停止加压,并将氧浓度逐渐调低,直到呼吸空气时患儿皮肤仍然红润。若停止吸氧患儿又出现低氧表现,颜面青紫,须保持最低氧浓度改善患儿皮肤青紫状态[4]。

1.3.4 药物抢救治疗最好的给药途径是脐静脉[5]。严重窒息的患儿应保留6 cm 以上脐带。患儿经用加压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30 s后若其心率仍低于60 /min,可于脐静脉推注0.1~0.3 ml/kg肾上腺素。5 min后可重复1次[6]。若新生儿呼吸抑制由于母亲产前4~6 h用过麻醉或镇痛药,可脐静脉推注纳洛酮。有代谢酸中毒患儿可将5%碳酸氢钠加入25%葡萄糖液10 ml缓慢推注进入脐静脉[7-8]。

1.4 疗效评价

窒息患儿抢救过程中,每进行一步操作,均要对患儿皮肤、呼吸和心率进行评估,继而决定下一步抢救措施的操作。

2结果

经过积极正确抢救和精心护理,143例患儿中治愈109例,转入新生儿科31例,死亡患儿3例。

3护理措施

3.1 分娩前的抢救准备

了解患儿病史,严密观察产妇产程变化,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

3.2 提高护理人员助产技术

在娩出胎头后,助产士应尽量先进行呼吸道清理,未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之前,不急于娩出胎肩,切忌刺激患儿啼哭。

3.3 动作轻柔

在进行窒息复苏的过程中,抢救人员要有熟练的技术, 操作要迅速、轻柔,尽量避免发生新生儿的创伤。

3.4注意保暖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温热干毛巾擦干全身,并置于预热的远红外线抢救台上。

3.5 加强窒息患儿的监护

复苏后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皮肤颜色、体温、呼吸、心率、瞳孔、肌张力、前囟门张力、吸吮反射、尿量等变化及各系统症状的改变等,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4 体会

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关键,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判断、早期复苏。操作准确、迅速、熟练,根据新生儿窒息程度,采取ABCDE抢救方案,评估贯穿整个抢救过程。复苏后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范兆志.新生儿窒息抢救与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1):117.

[2]简毅英.新生儿窒息168例急救复苏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39-40.

[3]李曦,刘瑞荣.脐绕颈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J].河北医学,2009,15(11):1303-1305.

[4]朱小琴.羊水过少128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0):61-62.

[5]陈文波.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与预后判断[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1944-1945.

[6]鲁秀明.新生儿窒息1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2893-2894.

[7]牛秀丽.剖宫产新生儿室息的复苏抢救[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91.

第7篇

为进一步分析对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原因,然后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以减少病患死亡例数[1]。本文以将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患62例患者当作研究的主体,详细总结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与感染原因

1.1 研究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患62例患者当作研究的主体,均抽取于2016年07月到2017年02月期g。其中病患病患的性别结构为:男性病患的例数为27例、女性35例。年龄结构为:病患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23.4岁与81.3岁,得到其年龄均值为(44.7±4.3)岁,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1.2 感染原因

总结分析后得到,62例病患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为病原菌感染所致,其中大肠埃希菌导致病患为5例,感染发生率为8.06%(5/62),G-杆菌以肺炎克雷泊菌导致病患为43例,感染发生率为69.35%(43/62)、铜绿假单细胞菌导致病患为4例,感染发生率为6.45%(4/62)、单一原菌导致病患为5例,感染发生率为8.06%(5/62)。

1.3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1)增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主要是因为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情况比较多,需要对病房定期消毒,应用紫外线定期对病房中的空气进行消毒,一般而言,每天的消毒次数应该大于2次,并应用消毒液擦拭病房中的地面、床头柜等物品,患者营造清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使重症监护室中的细菌减少[2]。严格实施手卫生的制度,每张病床都要具备快速手消毒液,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以前要严格实施七步洗手法,在护理结束之后,手上没有体液的使用酒精型快速手消毒液;手上有体液污物的要使用抗菌型洗手液对手进行清洗,保证无菌护理的开展。同时采取无陪护制度,定期完成细菌检测,有必要时即可对病患实行隔离处理,以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目的,使肺部感染的几率得到有效降低。

(2)加强呼吸道管理,大量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病患出现肺部感染的细菌基本上都来源于患者自身,如果有误吸现象的出现,则会导致细菌极易进入到病患的呼吸道中。另外,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气道的清除功能会严重下降,难以自主进行咳嗽、吞咽等动作,致使患者难以将口咽部的分泌物顺利吐出,这极易细菌从呼吸道进入肺部[3]。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患者呼吸道进行强化管理,使患者呼吸道保持在湿化状态中,可应用生理盐水湿化患者的呼吸道,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引入热湿交换器,使患者的呼吸道能够持续湿润,可有效稀释痰液粘稠度,减少痰痂,进而降低感染。

(3)对气管切开处进行强化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中的病患而言,大多需行气管切开,而在长时间的住院中,切开切开处的皮肤、皮下组织常有水肿出现,有液体渗出,这给微生物、细菌的黏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常导致肺部受到感染。所以需严格对病患气管切开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此处的敷料,应该使其保持清洁和干燥,若有分泌物出现,应该及时以新的敷料更换。

(4)做好排痰工作,按照排痰三步法进行排痰,第一,吸痰前,雾化吸入药物溶解痰液;第二,帮助患者翻身、拍背;第三,使用封闭式吸痰系统指导吸痰,先吸出气道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在吸痰前后均进行纯氧3分钟。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声门下吸痰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同时,吸痰虽然不能有效的吸净气管插管气囊最上面的分泌物,但对分泌物开展断负压吸引和间断冲洗,可有效减少气管粘膜损伤的情况发生。

(5)做好病患口腔护理工作。对病患进行口腔护理时以软毛牙膏进行,首先对病患的牙齿进行全面清理,但在实际的使用时注意牙膏要以少量适宜,以免出现过多的泡沫不利于清洗。随后将病患的头偏向一边,以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清理。

2.结果

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后,62例患者中57例病患成功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有5例病患出现死亡,其死亡率8.06%(5/62)较低。

3.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中的病患均为病情较严重者,大多需要呼吸机进行呼吸救治。机械通气是争取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方式,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在无肺部感染的情况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小时以内或者是之上出现感染性肺炎的症状。

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实施护理时将综合化护理引入,并加强护理操作中无菌操作的控制,以对肺部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从而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本次研究得到对于入住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病患而言,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加大护理力度,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从而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以进一步降低病患的死亡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帅,崔小丽.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224+196.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25-75岁,平均(41.2±11.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日常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措施。对两组患者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1.3 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2]。患者住院期间在院内发生感染,出现体温升高,排脓痰、黄痰,白细胞比例升高,血CRP升高;肺部听诊可闻及水泡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持呼吸道感染征象。所有患者均留取深部痰,并在且在体温>38.5 ℃时抽取静脉血,行血、痰真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 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行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 干预组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15例,发生率为25%。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对诱发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58株。革兰阴性杆菌菌株38株,占所检致病菌的65.51%,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最高9株(15.5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13.79%),鲍曼不动杆菌7株(12.07%), 大肠埃希菌6株(10.34%),阴沟肠杆菌5株(8.62%),假单胞菌属3株(5.17%);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菌株9株,占所检致病菌总数的15.5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5株(8.6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株(5.17%),肠球菌属1株(1.73%);真菌感染菌株检出11株,所占比例为18.97%,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8株(13.80%),光滑假丝酵母菌3株(5.17%)。

3护理

3.1基础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呼吸机维持正常的通气。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颅对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要对气道进行充分的湿化,研究发现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予以滴药、雾化交替法湿化气道,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排痰,提高血氧浓度,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3]。还有研究发现给予颅脑损伤患者盐酸氨溴索或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也起到了良好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作用[4-5]。拔除气管插管前要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充分的清理,吸净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进入肺部的机率。呼吸机管路要定期更换,每周1次,管道中的冷凝水要及时清除,收集冷凝水的装置应放置在呼吸机管道的最低位置,避免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加重感染。定期对呼吸机的空气过滤器、传感器、气体虑过管道等进行消毒更换,预防病原菌定植增生。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为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勤翻身,勤拍背,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教会患者咳痰,叮嘱患者勤用力咳痰,增强膈肌力量,促进痰液排除[6]。

3.2吸痰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吸痰技术,牢记无菌原则。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穿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器。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气道不能过深,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

3.3口腔及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同样也起到预防致病菌繁殖的作用。每天3次的口腔护理,对于减少口腔定植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7]。

进行各种侵入性检查时,都要注重无菌意识,尤其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肺部疾病,因为气管插管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粘膜,导致呼吸道清除细菌及咳痰反射能力降低[8-9]。对于创口,要及时换药,保持引流管道的通畅性及敷料的干燥。

3.4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及时留取痰液及血液标本送检,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还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抗生的素耐药性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与抗生素的应用之间具有相关性,认为抗生素应用比例的改变对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10-11]。

3.5病房管理 加强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卫生和空气的监测也是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定期对室内通风,保持干燥。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传播[12-13]。

第9篇

【关键词】人工气道; 肺部感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07-02

脑部重度损伤患者,意识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易并发肺部感染。本组研究针对脑部重度损伤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实施干预性护理,有效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随机收治的85例脑部重度损伤并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25~65岁;GCS评分3~9分:8~9分19例,6~7分22例,4~5分18例,3分26例;包括重度脑挫伤伴随颅内出血20例,脑干损伤13例,硬膜下血肿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17例。全部患者应用人工气道天数为4~98d, 25例患者实施呼吸道辅助呼吸。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直接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患者全部采用一次性硅胶气管切开导管。

2 肺部感染因素病因分析

2.1 意识障碍 脑部重度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导致剧烈喷射性呕吐,容易形成误吸,诱发憋气、呼吸困难、窒息等继发性症状,如早期未能及时清洗呼吸道,痰液沉积肺部,致病菌进一步繁殖,痰液稠密引发呼吸道堵塞,不仅影响正常通气功能,严重者产生肺部感染或病情加重。

2.2 自主行为活动受限 患者因意识障碍,自主活动受限,不能变换。饮食以鼻饲为主,口腔清洁受限,容易诱发口腔炎症或肺炎。

2.3 营养不良致使免疫力下降 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营养支持以鼻饲和静脉滴注为主,脱水剂大量使用易造成电解质紊乱、肌肉收缩功能降低、呼吸无力造成排痰、通气受阻,诱发呼吸道继发性感染。

2.4 侵入性操作 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后,机体天然屏障保护消失,细菌能便利侵袭肺部,造成呼吸道感染,痰液排出受阻,致使肺部继发性感染。

3 干预性护理措施

3.1 常规护理 予以持续性吸氧治疗,全程心电监护,无创动脉血压监测,责任护士及时执行医嘱,控制原发病、脑部继发性水肿,降低颅脑内压,预防病情恶化。

3.2 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

3.2.1 掌握准确吸痰时机 责任护士判定患者吸痰的最佳时机,若痰液潴留于鼻腔、口腔、人工气道内,患者易表现咳嗽、呼吸加快、烦躁、咳嗽等临床症状。

3.2.2 选择适宜的吸痰管 成人选择14号一次性吸痰管,长度45~50cm,吸痰管须留几个侧孔,降低负压,减少呼吸道粘膜损伤。

3.2.3 执行标准无菌操作 吸痰操作前轻扣胸部,有助于排出下呼吸道痰液。全程无菌操作,避免高负压气道损伤。吸痰前后实施1~5min高纯度吸氧,防止患者暂时性缺氧;两次吸痰间隔3min,并保持血压、心率的正常水平。及时更换气管切开敷料,清除口腔细菌,控制呼吸道继发性感染。

3.2.4 气道湿化 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易引起气管堵塞,须实施气道湿化。给予大庆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2万U联合400ml 0.45%低渗盐水持续气管内地主,责任护士针对患者临床反应适度调整滴速。辅助超声雾化,3次/d。

3.2.5 补充营养,调节电解质平衡 全程记录患者24h出入量,食物以高维生素,蛋白质为宜;多饮瓜果汁,每次200~250ml;责任护士严格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反流等症状,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处置;饮食前须抬高头部20~30cm。

3.2.6 扣背、翻身、协助患者排痰 人工气道患者自主行为受限,病情允许前提下,责任护士予以翻身、扣背,力度保持均匀,观察患者面部表情,配合吸痰治疗。

4 讨论

4.1 脑部重度损伤患者产生意识障碍,机体反射机制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咳嗽、吞咽功能减弱,呼吸道清理受限,易诱发肺部继发性感染。治疗原发性疾病同时须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单纯使用抗生素临床疗效欠佳,不能有效解决痰液潴留。患者容易因二氧化碳和痰液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造成颅内压增高,形成继发性脑水肿。及时有效的吸痰措施,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4.2 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机体自身保护屏障消失,呼吸道干燥,致病菌易于侵袭机体,气管赘生物容易形成痰栓、干痂,增加呼吸道感染,影响正常呼吸。临床选择适宜的湿化液能湿润呼吸道,减少痰栓形成。0.45%低渗盐水联合大庆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能明显湿化呼吸道,减少痰栓形成,吸痰治疗时间缩短,减轻气道粘膜受损。

4.3 误吸是常见临床并发症,人工气道建立后容易引起误吸。责任护士为避免胃食管反流,减少误吸事件,进食前抬高患者头部20~30cm。若发生呼吸困难、憋气、剧烈咳嗽,应立即停止进食,头部放低,吸出气道异物,抽吸胃部内容物,防止食物进一步反流造成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针对脑部重度损伤并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全面分析易感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护理,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