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信的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3 10:01: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通信的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通信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在过去的10年中, 世界电信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 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迅速发 展,使用户彻底摆脱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 完整的个人移动性, 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 方式.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将逐渐演变成 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移动通 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移动通信技 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有其可比性的。

一、4G简介

4G定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迫在眉睫。所谓4G,是指达到以下几种技术标准的移动通信技术:

1、数据速率从2Mb/s提高到100Mb/s,移动速率从步行到车速以上。

2、支持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宽带局域网应能与B-ISDN和ATM兼容,实现宽带多媒体通信,形成综合宽带通信网。

3、对全速移动用户能够提供150Mb/s的高质量影像等多媒体业务。

4G 通信技术将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 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 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 的目标性: 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 速度--据 3G 市场分三个阶段走的的发展计 划, 的多媒体服务在 10 年后将进入第三 3G 个发展阶段,此时覆盖全球的 3G 网络已经 基本建成, 全球 25%以上人口使用第三代移 动通信系统.在发达国家,3G 服务的普及 率更将超过 60%, 那么这时就需要有更新一 代的系统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二、移动通信的分类

(1)集群移动通信, 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 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 天线高度为几十 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 30 公里,发射机 功率可高达 200 瓦. 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 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 与基站通信, 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 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2)蜂窝移动通信, 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 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 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 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 各个基站通 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 并与市话局连接. 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 离开 2.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2.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2.1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 就产生了.1897 年,MG马可尼所完成的无线通信试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 间进行的,距离为 18 海里. 移动通信是移 动体之间的通信, 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 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 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 使频率 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区的用户在 1000 以上, 全部覆盖区最终的容量可达 100 万用户.

(3)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 可实现移动通信, 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 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 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

(4)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 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 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它们可以经过通信 点与市话用户进行单向或双方向的通信。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1G)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工作系统。

2.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2G)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0(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近一倍。在GSM 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3. 第三代―3G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 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是最大支持144Kbps,说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fD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通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四、小结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己退出我们的视线,2G与3G技术依然为大多数人目前所使用。4G移动通信还只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具体的设备和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后续的软件开发还没有启动。这都会给4G的发展带来很多难题,有待人们深入研究。但未来移动通信必将具有文中描述的这些基本特征: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完全集中的服务。无所不在的移动接入,高智能的多样化的用户设备。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2篇

1利用油田企业通讯自身优势,坚持“三网合一“的发展道路

“三网合一”就是利用一个网络同时满足客户看电视、打电话、上网等多种需求,这种方式是现在普遍流行使用的一种技术,可有效降低建设、运营成本,避免重复的建设、维护,同时提高了网络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增加了企业收益。走“三网合一”的发展道路,要注意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统一规划管理,避免出现“三网合一”中容易出现的工作建设重复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抓好团结,协同合作,提升整体服务水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新业务接入能力

石油通讯部门要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完善企业通讯系统。对企业一些通讯设备要定期进行升级改造,保证设备快速、安全、可靠的运行。对一些老化的线路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保证线路正常使用,不能正常使用的要及时更换,避免出现故障,影响通讯。加快实现光缆接入,真正提高接入能力。总之各种系统设备要统一管理,提高运行速度,完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以提高通讯的效率。

3改进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水平

现今需要提高石油通讯部门领导的管理水平,提升他们的科学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等。同时一定要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先进合理的现代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通讯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交流,统一管理,统一规范,避免重复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就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移动台 4G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061-01

1、移动通信应用范围

1.1 公众移动电话

它是与公用市话网相连的的公众移动电话网。大中城市一般为蜂窝小区制,小城市或业务量中等的城市常采用大区制。用户有车台和手机两类。

1.2 无线寻呼

它是一种单项无线通信,主要起寻人呼叫的作用,采用寻呼机,又称BP机或BB机,可用一般电话拨通寻呼台,由寻呼台的无线寻呼发射机发出,只要被寻呼人在寻呼台的覆盖范围之内,其所配的寻呼机收到信号即发出设定的声响或振动。

1.3 无绳电话

它是一种接入市话网的无线电话机,又称无绳电话。一般可在50~200m的范围内接收或拨通电话。

1.4 卫星移动通信

它是把卫星作为中心转发台,各移动台通过卫星转发通信。

1.5 个人移动通信

个人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其他人通信,只要有一个个人号码,不论该人在何处,均可通过这个个人号码与其通信。

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组成及系统工程

2.1 工作方式

在移动通信中,按无线通道的使用频率数和信息传输方式,其无线电路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

2.1.1 单工制

收、发使用同一个频率的按键通信方式,发送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送。因此,接收时发射机不工作,反之亦然。单工制通信是一种通信双方只能轮流地发送和接收的电路工作方式,而单工制通信只使用一个频率。

2.1.2 半双工制

半双工制通信方式是收、发信机分别使用两个频率的按键通话方式,移动台不需要天线共用装置,适合电池容量小的设备制式。这种方式是基站和移动台分别使用两个频率,基站是双工通话,而移动台为按键发话,因此,称为半双工制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与同频单工制比较,其优点是受邻近电台干扰;有利于解决紧急呼叫,可使基站载频常发,移动台就经常处于杂音被抑制状态,不需要静噪调整。一般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采用此方式,但它也存在按键发话操作不习惯的问题。

2.1.3 双工制

双工制通信是不用按键能直现送受话的一种制式,公用移动通信都采用此制式。它分为同频双工和异频双工。目前,组网用得最多的异频双工。异频双工就是收与发用两个频率(有一定频率间隔要求)来实现双工通信。

发射机和接收机能同时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由于发射频带和接收频带有一定间隔,通常为10MHz或45MHz,所以,可以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使用方便,不需要收发控制澡作,特别适用于无线电话系统使用,便于与公众电话接口;适合多频道同时工作的系统。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可采用时分双工(TDD)来传输信息的双工通信方式。

2.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通常是由移动台(MC)、基站(BS)、及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等组成。由移动通信系统组成表明,基站和移动台设有收、发信机和天馈线等设备。每个基站都有一个可靠通信的服务范围,称为服务区。服务区的大小主要有发射功率和基站天线的高度决定。移动通信系统按照服务面积的大小可分为大区制、中区制和小区制三种制式。大区制是指一个城市由一个无线区覆盖,大区制的基站发射功率很大,无线区覆盖半径在30~50Km范围。小区制一般是指覆盖半径为1~35Km的区域,它是由多个无线区链合而成整个服务区的制式,小区制的基站发功率很小。利用正六边形小区结构组成了蜂窝网络,常称为蜂窝移动通信,如GSM、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都是采用小区制,并组成蜂窝网络。目前,发展方向是将小区进一步划小,成为宏区、毫区、微区、微微区,其覆盖半径降至50m以下。中区指则是介于大区制和小区制之间的一种过渡制式。

2.3 移动通信射频工程

移动通信的射频工程指的是移动通信的信号覆盖工程,若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覆盖设计合理,则可以几乎无限制地覆盖世界各地。但是,为了实现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必须进行网络优化,保证复杂环境都能实现信号的覆盖,实际上,提高覆盖质量或增加覆盖面积,这就是利用移动通信的射频工程来实现移动通信的信号覆盖。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3.1 概述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还应该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或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3.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2.1 新的调制技术

新的调制技术要求数据速率从2Mb/S提高到100Mb/S,对全速移动用户能够提供150Mb/S的高质量影象服务。

3.2.2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使移动终端和基站从3G到4G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系统升级变得十分便捷。

3.2.3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具有抑制干扰、信号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形成等智能功能,用于移动通信,既可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3.2.4 网络技术

4G系统要满足3G不能达到的高速数据和高分瓣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应能与宽带IP网络、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和异步传输模式(ATM)兼容,实现多媒体通信,形成综合宽带通信网。

第4篇

1.信息承载量大。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不需要依托实物进行传递,而是通过数字信号的方式将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转化后进行传播,因此这种传播方式能够基本忽略承载量的问题,能够基本满足人们任何容量的信息传递要求。而且通过相关压缩软件的应用,还能够将文件容量压缩到一定程度,提升了信息的传播能力。

2.通信成本低。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通信技术,该技术以数字信号进行通信,在同样的信息通信量下,计算机通信能够比其他通信方式更好地控制通信成本,仅仅需要支付网费即可。

3.信息传递速度快。在进行计算机通信过程中,将音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内容转化为二进制的数字信号,就可以大幅度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目前随着光纤以及高速宽带的使用,互联网速度越来越快,网速提升的同时,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使用要求。

4.信息安全性好。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通过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的应用,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被病毒、黑客等攻击,而导致的信息泄露,此外传播的信息还具有自我加密功能,能够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加密状态,只有在终端完成接收后才能够将信息内容全部显示出来。

5.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关键技术以及独立频率的应用,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其他信号的干扰,即使一些信号想要入侵计算机系统也需要经过大量复杂程序的操作,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侵的发生概率。而且在信号发出后计算机能够自动对其进行加密,提高了其抗干扰能力。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1.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远距离信息通信。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状,扩大了我们的工作、生活范围。人们通过MSN、QQ等聊天软件的应用,在家里就能够办公,甚至能够实现跨越国界的交流沟通,使远距离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此外,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完成订票、购物等活动,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2.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能够在各种地点、各种设施都能够实现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现阶段的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现状。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现阶段的多媒体技术中已经广泛采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多媒体化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通过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信息。此外由于能够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存储,因此能够打破多媒体技术在传统工业发展中的限制,顺利实现了视频、语音以及数据的一体化。

三、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相关技术也已经日臻成熟。经过笔者多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移动技术方向、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及微型化发展方向。其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向着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发展是由于随着通信技术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通过移动网络的建立使通信更为便捷,依此衍生出了诸如移动商务以及移动办公等。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其次是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根据人们的喜好来对常用信息进行筛选,杜绝了垃圾信息、营销信息等的骚扰。最后是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强、体积也越来越小,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更加便捷、小巧的设备将不断出现,改变人们的生活。

四、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卫星通信;发展;前景展望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与时俱进的时代,卫星通信技术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它的快速发展,不但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带来了人类交往沟通的方式变化,让地球连成一个整体,使人类联系更加紧密顺畅。我们必须了解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不断促进其发展,使卫星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今后更大有所为,有更大新的突破。

1卫星通信的发展进程

卫星通信的伟大构想由英国科学家阿瑟•克拉克提出,由美国于1964年8月率先完成试验,并转播了东京奥运会,这是早期试验阶段。60年代为实用阶段。先是第一代“国际通信卫星”发射,承揽一般通信和商务通信业务。后由苏联发射的通信卫星,已可提供传真、电视、广播和电话通信业务。进入70年代,卫星通信已应用于国家内部的通信领域。此时,还研发了可为海上运输提供通信服务的海事卫星通信系统。80年代为极速飞跃阶段,代表作是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问世。90年代,中、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进一步推进了世界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到了21世纪,卫星通信在理论研究和再应用领域,都有了显著发展成果,比如GPS的出现。

2我国卫星通信的应用情况与不足

1972年,我国引进国外设备,租借国际第四代通信卫星,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四座大型地球站,这是中国卫星研究和使用的开端。

2.1卫星通信的应用情况

(1)应急通信应用。

(2)卫星电视广播应用。

(3)卫星宽带通信应用。

(4)传统的卫星固定通信应用。

(5)卫星移动通信应用。

2.2存在不足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在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不足,且国产化水平还不普遍。不足主要有:(1)我国商用通信卫星转发器资源在规模和性能容量方面,与国外商用通信卫星还无法匹敌。(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尚未实现国产化,现使用的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均来自国外。(3)由于用户对卫星通信了解欠缺以及卫星资源的成本过高的原因,卫星通信广播虽然潜在市场广阔,但开发还不够有效、充分。

3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3.1卫星通信网络会更趋健全

受地面电信网限制是阻碍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罪魁祸首。在偏僻地区完整的通信网络并没有建立起来,致使使用卫星通信也无从谈起。在实际情况下,少于四颗卫星构成的卫星通信网络不具有稳定性,信号缺失、传输数据慢都是比较常见现象。

3.2多频段卫星通信网络趋于主流

卫星宽带通信中,传统的Ku频段和C频段的卫星在现代卫星宽带通信的需求面前已经无法包打天下,未来大容量、高速度成为主流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这就对研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大新的卫星通信系统研发力度,建立多频段的卫星通信网络,才能使数据传输速度有效提高,使人类的生产生活真正从卫星通信系统发展中受益,这样人类生产生活质量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3.3综合卫星服务趋于可能

目前卫星通信服务主要集中在地面及高空中,对海域的覆盖有所欠缺,因此,未来要在卫星通信的功能延伸以及使用范围拓展上下功夫,要开发功能更加全面、强大的卫星通信系统,使其不仅应用在特殊行业,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也要能被广泛的应用,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3.4接收终端设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发展迅速

目前,卫星通信接收终端设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方面发展发展迅速,一部分国家的通信卫星正向着小型化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缩小通信卫星的体积可实现小卫星集群部署间接减小因为一个或少部分卫星遭到破坏而致使整个通信系统崩溃的可能性,同时,数量较多的小卫星也更加有利于信号的传输,减少通信成本。随着卫星通信频谱的不断拓展、数字网络技术和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卫星通信的设备也会更加简便和有效。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卫星通信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它不仅已深深融入到人类生产生活中,同时也在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中起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未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研发人员应对现实需求正确分析,客观查找不足,不断汲取先进经验,探索完善新技术,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卫星通信系统,以促进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真正让卫星通信技术发挥出最大效果,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于甄忠.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学,2014,12(5):235.

第6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通信业务;发展方向

【Abstract】As countries for increasing in smart grid,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great progress, new equipment and new technology are put into us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twork and network,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business of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further clarify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ervic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1 电力系统通信简介

电力系统通信(Power System Telecommunication),是由专用的电力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并且对各种电力通信业务进行承载的专用网络。它的实质是电力通信机构通过电力通信装备提供电力通信业务,满足电力系统的各种通信需求。电力通信网中的通信设备与普通网络的通信设备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它们的目的都是完成信息传输,但区别在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力通信网具有承载业务复杂多样、通信资源繁多等特点,对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从电力通信网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力通信网主要包括通信业务和电力通信设备两个层面:

(1)电力通信网提供用于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通信业务。电网通信业务分为电网运行通信业务和电网管理通信业务两类;

(2)电力通信设备是构成电力通信网且服务于电网运行和管理的通信设施,主要包括传输网设备、业务网设备、支撑网设备及其它四大类。

2 通信网与电力网的比较

电力通信网与电网同属物理实体网络,是平行于电网的第二张物理实体网络,是电网智能化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支撑。通信网与电力网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通信网与电力网的属性比较

3 电力通信的业务及其发展

3.1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电力通信的首要目标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通信网的产生是源于电网的发展。电网的稳定运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系统。

其中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线路纵联保护、故障录波器、故障行波测距、安全自动装置、过电压及远方跳闸保护。

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有:AGC自动发电量控制、AVC自动电压控制、EMS能量管理系统和SCADA数量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电力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三个方面。

3.2 电力通信业务类型

电力通信的主要业务包括电网运行控制类业务、电网生产管理类业务和企业管理类业务三个大类,其中具体业务包括:

(1)电网运行控制类业务:安全稳定控制、线路继电保护、调度电话、自动化专线、能量管理系统、自动化监控、广域相量测量和故障信息管理等。

(2)电网生产管理类业务:应急指挥系统、站点视频监控、营销分析决策、线路状态监测、用电信息采集、雷电定位系统等。

(3)企业管理类业务:ERP系统、行政电话、会议电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

3.3 电力通信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输网

现在的传输网主要由SDH设备构成,包括光纤环网的155M、622M、2.5G的双通道、双路由技术,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则是OTN技术(即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主要含有10G光纤,具有长距离、大容量、自愈能力强等特点。

(2)交换网

当前应用的交换网主要是程控交换和软交换技术,但这些技术承载分离、不支持多媒体等业务、接入受限,属于过度技术,厂家支撑不足。而IMS技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3)接入网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接入网主要由分散式接入模式向以光纤为主的混合组网模式转变,这种模式包括光纤、4G、载波、无线公网等,统一了技术政策和规划重点。

4 结语

本文首先解释了电力通信的概念,接着一一比较了通信网与电力网的异同,最后介绍了电力通信的业务类型和发展方向。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坚强可靠、覆盖全面,传输顺畅的电力通信网。

【参考文献】

[1]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9):1-4.

第7篇

【关键词】中国通信业 NGN IMG 3G网络 CPRS 发展

通信这门学科历史相对短暂,从第一个通信工具――电话的发明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通信业却发展地非常迅速,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等高科技通信技术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通信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现代通信业起步比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的通信技术相比较为落后。但改革开放后,经中国人的不断努力,通信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现如今,中国的通信事业正蒸蒸日上,乃至在国际通信市场也占有一定席位。

既然说通信是一门学科,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传递对象,即信息;二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三是信息的完整性。传递对象可以是图片、文字、符号或其他形式。信息的接受者和发送者可以处在同一空间的不同位置,即两者之间可以有一定的距离。信息的完整性是指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和接收者所受到的信息必须是完全相同的,信息的内容不能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的简单描述,我们对通信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将对目前中国发展比较好的几种通信技术手段加以概述。

宽带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通信的交换和复用的技术,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势结合,始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国在引进并普及程控交换机以后,也可以对N―ISDN技术跟踪。上海贝尔在1997年前后,开始了对N―ISDN模块的生产。虽然当时此技术并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但N―ISDN开启了中国通信网迈向数字化、宽带化的进程。之后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ATM技术的基础上,国际上提出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在此值得骄傲的是,上海贝尔在S12程控交换机的基础上,开发出集成式综合交换机P3S,内部采用统一的ATM交换网络。此时的中国通信技术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已是处于同步发展的状态。

在此之后,通信技术又有了新进展。下一代网络NGN技术(该技术始于软交换)的发展,使IP为核心的分组交换成为通信网络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兴通信是中国最早从事NGN研发的通信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NGN技术的推动者之一。此后中兴与中国电信合作,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软交换网络。目前该网不但是传统电话网长途业务的承载者,还包含新增CDMA用户的长途话务业务。而此时华为公司也组建了软交换预研工作组,并同时启动了3G核心网控制面和承载面的预研工作组。2003年第一个2G/3G软交换版本,2004年成为提供阿联酋ET全球第一个采用R4软交换架构的商用局,并承建中国移动T局。现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采用软交换技术构成基于IP的下一代骨干网络。

而现在中国通信业最盛行的则是IMS技术。IMS技术由3GPP标准组织在R5版本的基础上提出,是综合软交换技术、移动网络结构和多媒体业务控制技术形成的体系架构。中国相关制造商在IMS技术开发上耗费了很大精力,当然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中兴通讯于2005年基于3GPP R6、R7的IMS2.0商用解决方案,随后IMS3.0 ZIMS多网络融合解决方案于2008年。该项技术不仅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IT和CT融合,还支持电信、广电业务融合。在这同一时间的还有IMS QoS精细运营解决方案。届时,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根据其多年的运营经验和对IMS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CM―IMS(CM指中国移动)。现在中国的通信届在IMS技术领域已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

谈到中国移动,就不得不谈一下当下流行的3G网络、GPRS和EDGE。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缩写,是指支持搞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在本质上说都是手机网络制式,但3G在网络传输速度上超过2G很多,所以当下利用3G手机视频通话、在线电影和音乐下载可以更快更流畅,也是当下非常流行的通信产物。而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GSM网用户数据传输率只有9.6kbit/s,使手机上网业务的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拓宽GSM网络传输速率和开拓通信业市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于2000年12月21日正式启动了GPRS网络建设。EDGE技术就应用而生了。现在3G网络、GPRS和EDGE技术基本上接近成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目前这些技术已经成为以中国移动为首的许多通信企业的通用技术,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

届此,总的来说,中国通信业在标准研究、网络建设和部署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可以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通信市场也日益强大,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芬,引进、吸收、改造和创新―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四部曲,通信世界周刊(A).2007.

[2]张毅,等.通信工程(专业)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3G;4G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 A

一、第一代移动通信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 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 /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 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 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 kb/ s (局域网可达2 Mb/ s) ,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 (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 2 Mb/ 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 Mb/ 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3)具有在本地采用2Mb/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4)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5)移动终端可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互联网的多种同步连接;(8)语音只占移动通信业务的一部分,大部分业务是非话数据和视频信息;(9)一个共用的基础设施,可支持同一地方的多个公共的和专用的运营公司;(10)具有根据数据量、服务质量和使用时间为收费参数,而不是以距离为收费参数的新收费机制。

四、第四代移动通信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具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 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结语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 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9篇

    电力网络的阻抗特性及衰减制约了信号的传输距离,低压电力线的噪声干扰又制约了信号的传输质量,要想把电力线变成理想的信道,必须进行调制。其调制方式从FSK,PSK,到DSS直接序列FH跳频,CHIRP宽带线性调频,OFDM正交频分等不断演进,其信道的有效频谱利用率和抗突发干扰噪声的能力越来越强。

    二、载波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现状

    从七十年代开始,模拟制式的电力载波机已经较为成熟。随着技术的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载波技术开始了单片机和集成化革命,一些小型化的多功能载波机开始应用。到九十年代中期,结合了DSP功能的软件调制技术和增益控制技术的数字化载波机开始流行,而全数字化载波机的问世,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容量和信道可靠度,使得高、中、低压电网上都开始应用载波技术。长久以来,载波技术一直是电力通信网的基础通信网络,在调度、远动、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电网规模的增大,其对管理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线载波通信由于其固有的弱点:通道干扰大,容易产生反射、驻波、谐振等现象,传送信息量小,管理维护造成的故障率高等,已经不适应现代电网对通信多方面、多功能的要求。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载波通信已经慢慢变成辅助通信方式。由于我国电力通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一些不发达省份,载波通信技术在高压电力线路属于主用或备用通信方式,在中低压电网仍然是主要通信方式。而在一些发达省份或地区,主要的站点和线路的通信方式早已升级为可以传送大信息量且可靠性高的光纤通信。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压线路的载波通信必将被更加可靠的光纤通信取代,而中压线路和站点的通信方式将由其是否属于骨干线路来决定是否淘汰载波设备,唯一无法取代载波通信技术的的就是低压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由于其复杂的接线和居民住宅分布的多样性,无法将通信光缆敷设到每个居民住宅,而且在投资收益比率上,这种光缆到户的方法也无法接受。而如果采用载波通信的方式,利用现有的电力线路,则可以在增加极少投资的情况下建设一张覆盖全用户的载波通信网。现有的低压电力载波抄表系统就是利用10kV电力线和380/220V用户端电网作为集中抄表系统的载波通道传送数据,但是由于用户电网的某些时变特征和突发噪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在技术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还存在着抄表盲区的现象。已经有公司采用中低压配电网进行两路数字载波通信,成功的将已有的水表、燃气表、电能表连接起来,提供水、天然气、电能的自动抄表功能。

    三、未来载波技术应用方向

    1电力通信

    在35KV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线路中,载波设备的升级或者淘汰将不可避免,但是偏远地区的变电站,通信光缆难以敷设的地区,载波技术仍会继续发挥作用。而且随着载波技术的不断升级,除了提供电话,保护等功能外,计量、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功能也将被应用到载波技术上,在光缆无法到达的地区,这种载波通信方式将仍然是主流通信通道。同时,由于电力通信规程规定,站点的通信必须有两条不同物理路径的路由,这就表示,在升级单一光缆通信的同时,载波通道仍会作为一种备用的通信通道保留下来。智能电网的兴起,使得配电网负荷实时统计控制和智能化调度切换显得尤为重要,而配电网通信末端的载波设备由于其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如果作为“最后一千米”的接入网来考虑,其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外,微型电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因为其规模灵活,移动性强,地域限制小等优点,带来了与主网通信上的不便,这使得以往由调度中心统一判断、调度的集中式控制方法难以有效运行,而通过电力线通信的载波技术无疑是这种新型电网通信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2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指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防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控制的一套系统。由于现有家居很多不具备联网通信功能,需要一种具备载波通信功能的智能插座,利用家用220V电力线作为家用设备的载波通信通道,通过嵌入式系统感应,自动控制家用设备的电源,既可以达到人走断电的节电效果,又可以检测配电网负荷情况,并利用户外配电线路与配电调度主端进行通信,智能收集负荷,方便调度。同时,使用扩频通信技术将配网电力线作为上网通信路由已经得到实现,德国已经研制出“电网在线”技术,通过公共电网的电力线来代替传统的电话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只需要一台专用的调制解调器插入电源插座,即可实现上网。按照致力于制定家用电力线网络通信技术标准的“家庭插电联盟(HPA:HomePlugPowerlineAlliance)”推出标准的描述,只需要在事先安装好的插座上插入电源插头即可构筑起电力线家庭局域网,其传输速率可达14Mbit/s,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