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3 10:44: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营经济发展对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地方政府;民营经济;企业
一、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政策环境
民营经济生长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里,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因此,从民营经济的性质来看,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产业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先导力量,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法律政策不完善
虽然在现有的法律中很多都涉及到了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地位问题,但是并没有专门的立法为民营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基本确定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平等的主体地位,但是其他法律中并未对民营企业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诠释。在所有关于企业的立法中,并没有专门的法律针对于民营经济,由此看来,这与民营企业的主体地位是不相称的。尤其是由于民营企业的抵抗力差,一些法律中的税收规定对民营企业明显带有歧视性。即使有些政策变相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只是初步解决了对个别类型企业双重征税问题,其他类型的企业并未享受到相同的待遇。并且政策的力度和范围要远远小于法律的力量。除此之外,我国针对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整体来说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2.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渠道狭窄是民营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存在时间长、影响大、解决难度高。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营经济的投资风险大,因此,民营经济的企业始终无法解决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而且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困难,很多不正规的融资也加大了民营经济的经营风险。
3.市场需求制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整个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随着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威胁,许多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境况。由此产生的行业利润降低、投资回报率降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投资风险加大。因此,对于手中持有资本的投资者来说,选择性的投资成了投资者思考的重点。从另一方面来说,投资少收益大周期短的项目已经不存在,而投资的热点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民营经济无法负担高新技术产业的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其他产业又无法发展,从而导致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不顺利。
三、地方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路
1.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并形成包括政府服务、社会团体服务、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在内的完整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以民营企业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在政府扶持的条件下,民营企业能够用最便捷的途径获得技术支持和指导,并且政府出台的各种相应的政策也能及时惠及民营企业,使企业享受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平台,便于企业的对外和内部交流,及时修正和调整自身发展少走弯路,并为民营企业建立网络和渠道,提高民营企业信息获取和开发能力。
2.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促进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政府应该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当前,民营企业贷款和担保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应当从机构、体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配套入手,综合地予以解决,积极推行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的建设。另外,政府可以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并逐渐放宽民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还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营企业融资创新等。
3.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一方面要加强商会组织等民营企业的代表的力量,从而为民营企业争取适当的权益和机会;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维持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从而大力推进和民营企业相关的各种制度,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民营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引导民营经济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方向发展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文从民营企业本身的特点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入手,结合当前民营经济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牟惠康 丁雪君: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J].决策咨询通讯,2010(01).
[关键词]民营经济 制约因素 战略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民营经济呈现出区域特色鲜明,板块效应突出,内部结构调整加快等良性发展特点,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落差,武汉民营经济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经济的总量偏少、比重偏低。武汉市民营企业户数只有广州的52%,杭州的91%,成都的81%;GDP占比只有41.1%,均低于广州、杭州、成都。二是民营经济的规模偏小、发展偏缓。武汉市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广州的42%,杭州的84%,成都的68%。近年来,在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方面,广州增加20.6个百分点,杭州增加26.4个百分点,成都增加7.4个百分点,而武汉市仅增加了2.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家资源、管理人才稀缺,缺少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创业团队。四是民营经济的技术创新力度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偏低。武汉作为全国第三个科教基地,但是其科技转化率,只有39%,之所以如此,就因为缺少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五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瓶颈”依然突出,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六是虽然政策出台不少,但落实不到位、办事难问题依然突出。针对上述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应采取如下战略思考与对策。
一、制定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
实现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社会舆论到政府行为,从体制机制到政策支撑的合力。从温州、苏州、杭州、广州、深圳等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来看,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大胆解放思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才有了民营经济辉煌发展的今天。因此,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至关重要。改变把民营经济视为一般经济增长点或仅满足就业需要的片面看法 ,进一 步启动民间投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重塑武汉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要使武汉市民营经济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武汉市委、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研究力度,制定新时期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战略。
二、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突出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突出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两大重点,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比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把扩大民营经济总规模放在重要位置,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规模实现新突破;一是要更加注重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优化民营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条,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二是要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引导民营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领军型民营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打造职业经理人队伍,推动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加速民营企业技术、 人才、资金的合理集聚 , 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质量, 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协调发展。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不断技术创新 , 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有关资料表明, 在法国 60%的技术产品创新由民营企业贡献 ,德国的科研成果中有 70%的发明创造和最高工艺来自民营企业 ,意味着创新选择是民营企业发展国际趋势和长远选择。因此,必须加大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要通过加大技改的投入实现对传统技术 、 传统工艺的改造与提高,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重振大武汉制造业的雄风。
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武汉有金融机构31个。外资银行4个,16个全国性银行,全国密度第5,可是,在武汉,金融资源大都向国有或外资企业倾斜,民营企业生存艰难。在浙江,出现了一家泰隆商业银行,这家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被称为“中国的尤努斯”,而在武汉,汉口银行能否保持高速发展,则是一个未知数。武汉“新56条”出台后,各级各部门要针对文件中提出的各项政策,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目标,制定实施细则。要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按照“治庸问责”的要求,层层抓落实,逐条逐项落实到位,并积极发展适应民营企业需要的金融机构 、 资本市场 、 信贷担保体系和投资服务机构。让民营企业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在真心实意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调动武汉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五、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将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向民营企业提供帮助的最佳切入点, 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包括政策信息、 技术信息、 市场信息在内的民营企业信息网络和信息渠道 ,提高民营企业的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和经济研究所的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智力服务,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 如提供专利技术 、 技术咨询 , 进行技术交流 、 技术合作攻关 , 开展技术人才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张厚艾,明立志,粱传运.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 2005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融资困难、服务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制约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相对应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方式需要改善。民营企业创立之初是以家族形式出现的,多数企业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形式日益复杂,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不断的暴露出来。亲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私营企业的发展是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家族成员的个人利益,阻碍了企业的重组,妨碍制度化管理的实现。决策水平与发展要求之间也存在矛盾。私营业主一人独揽决策权,缺乏相应的制约和民主。落后的家族式企业很难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
2.信贷融资渠道不足。我国民营经济产权运行的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阻碍了规模扩展的速度。对民营经济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但目前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阻碍了民间资本运营的正常进行。我国民间资本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缺少融资渠道,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扩张。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民营企业“入市”有于市场本身的局限性很难实现,民营企业从国有机构获得融资的态度一直不是很明确,民营经济承受了更大的风险。
3.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民营企业起点低,大部分l展时间不长,投资布局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技术模仿、产品仿冒,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是突破性的原始创新,且经营风险较大,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没有摆脱小企业的经营状态,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存量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意愿不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支持明显不够制约了企业的扩张能力。
4.产权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资产是靠业主投资积累的,产权主体带有亲缘色彩,产权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没有形成多元化,没有达到产权的可流动性,与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民营企业大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影响了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单一的产权结构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进行产权制度的创新。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1.大力完善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逐渐使用现代的管理模式,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用人限制在了亲属的范围中,企业整体团队知识面较窄,导致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人才,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促使管理体制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2.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积极开展票据融资业务,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提供财务管理、结算、汇兑等多种服务。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等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安排财政贴息,提供风险投资支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保证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回报。
3.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及时调整思路,审时度势,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加快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应用高新技术,现实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尤其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要逐步的淘汰。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采用先进的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4.建立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明晰的产权制度能激励投资者进行最有效地生产,竞争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自由竞争市场机制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公平竞争离不开规范的法律,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确保利益不受侵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体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地民营经济均呈稳步发展的态势。成为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地方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依托。但是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本文针对主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对策。民营经济应把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必须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制环境,毫不动摇地支持其加快发展。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参考文献:
一、民营经济的概念
民营经济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指除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指除国有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外的企业经济组织。本文的民营经济指狭义的民营经济。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在初创时,为求“红帽子”,自找婆婆,寻挂靠单位。发展起来后,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第二,管理不科学,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家庭式管理,由于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管理混乱,经营无序,往往以企业破产倒闭为代价。这种形式已经成为阻碍民营企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融资渠道不畅。近些年来,企业资金的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并未真正打开。究其原因:一是信贷投向的制约,金融重点支持高效益项目和企业,支持有一定自有资金的企业;二是民营企业规模小,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银行对民营企业有惜贷、惧贷现象;三是贷款抵押、担保难,金融部门信贷条件高、办理手续繁琐,与客户互信度低,信贷总量小、额度低等等,这些都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一,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产权制度创新。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另外,对于国有改制成民营的企业,要加快国企民营化的步伐,尽快划清资产产权关系,优化配置有效资源。
第二,实行科学管理,突出人才的重要地位。在新经济时代,必须扭转在民营企业内极易滋生的家族式管理、个人化管理倾向,实施科学的、规范的人才激励和整和体制,以吸引、激励各种优秀人才,包括来自国际的高级技术管理专家,给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带动企业核心素质迅速提升。
第三,开通融资渠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金融政策方面,首先政府要引导银行对民营经济增加信贷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其次,要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新的信用担保体系。三是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将微型企业等各种政策扶持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建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第四,制造有利用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舆论环境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之一,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给企业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可以成为激励鞭策企业成长的动力,可以当作监督规范企业行为的镜鉴和标尺。反之,恶劣的舆论环境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甚至可能陷企业于困境之中。毫无疑问,民营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
舆论的形成、传播及其影响,与人们的观念有直接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应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政府部门向积极方面引导社会舆论。这首先要求各级领导打破思想和行为上的禁锢,客观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然后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制定的方针政策,宣传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中所取得的成绩等。
二是各界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民营经济队伍中涌现出的敢于投资、善于投资的新人新事和成功经验,宣传和表彰敬业守法、贡献突出的民营业主,宣传勤劳致富光荣,减少负面报道,推动全社会对民营企业的理解、尊重及对其劳动和贡献的肯定。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对策
一、我国民营经济的相关理论概述
1.民营经济的概念界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民营经济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2011)在谈到区域民营经济的时候指出,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的,例如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等都属于民营经济。刘建生(2011)则从所有制角度论述了民营经济,他认为民营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私营经济。综上所述,民营经济的界定不外乎两个层面,意识所有权的层面上,另一种是经营权的层面,但是无论处于哪一个层面,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纷纷发展起来,以年均30%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该增长速度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倍之多。民营经济的不断扩增,不但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民营经济为社会的贡献也日益显著,为我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拓宽了我国社会就业的渠道。与去国有企业就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就业岗位较多,门槛较低。而且随着民营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吸收了占全社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就业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人群的就业问题,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提高了经济自主创新的意识。根据有关数据分析,我国75%的新产品,65%的国内发明专利都来自于民营企业,这说明民营经济的加入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民营紧急的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我国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战略进程。
二、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当前私营经济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而个体工商户经济又是私营经济的重要构成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无论是企业的数量,还是注册资金都在高速的增长。但是高增长的背后,意味着我国私营企业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我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狭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仍有近八成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存在缺口,民营企业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民营企业融资呈内部融资比重大,外源融资低的现状。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渠道,此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成为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贷款方式,因此资信质量高的企业就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一些有发展潜力但不能提供足够信贷保证或者刚开始发展规模小无有效抵押物质的民营企业,由于银行缺乏敏锐的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现在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的差异,非正规金融融资在不同的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这也使很多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更大的阻碍。因此,如何完善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和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发展民营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外部环境问题
第一,市场准入标准和利益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民营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准入标准还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市场行业被国有经济垄断,民营经济再想介入十分困难。此外,由于民营经济的主体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民营经济想要开辟新的市场,就要受到层层的审批,准入的条件比较苛刻,审批的环节比较复杂。而且从国家利益分配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倾向于国有经济。因此,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在资格,条件,还是机会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二,信贷融资方面的问题。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受限制,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大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较小的很少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帮助。很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意批准民营企业的贷款,缺少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体系,是导致民营经济融资困难的一个因素。除了向银行直接融资以外,我国的民营企业还会间接的进行融资,如企业拆借,信用担保,审计评估,民间融资等,但是这些间接的融资不但没有给民营企业带来融资便利,反而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
第三,社会服务方面的问题,民营经济的社会服务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于民营企业表现为过多的监管,缺少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企业自管理问题
首先,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发展缺少相应的长期目标,市场竞争力较弱。其次,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低。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诚信方面有严重的缺陷,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不够,财务管理制度条例有待健全。最后,民营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足。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小、盈利少、固定资产缺乏,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贷款时的抵押物一般要求为固定资产,这使得民营企业的可抵押物较少,并且抵押担保的价值较低,资产评估程序繁多,收费颇高,缺乏准确评估的可靠性,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批准民营企业的贷款申请。
四、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金融环境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平等而又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健全和完善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机制,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还要加强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其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应该针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多种成分,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扶持体系。我国民营经济想走出融资难沼泽,仅依靠大型商业银行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金融机构伸出援手。根据实践经验,融资金融机构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颇具成效,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和鼓励其发展。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提升技术水平民营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来为产品生产提供导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要对已有的设备进行完善,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设备。同时,应当对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优化,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来生产出高精尖的产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到提升产品自身竞争力上来,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水平,从而为更好的融资提供基础性保障。
其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我国民营企业应当吸引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加快各项体制改革,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积极推进企业各项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民主化决策模式。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融资,应当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设,主动规范自己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把眼光放长远,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长远利益,要加强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1].我国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02:104.
[2]⒔ㄉ,田芬.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08:25-27.
[3]刘仁惠.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1,27:141-142.
[4]张晓瑜.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概述[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12-17.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劳动就业,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然而,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和政府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民营企业的资金是靠自身滚动发展起来的,规模小、市场空间有限。而吉林省财政部门每年仅拿出4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对于吉林省近85?郾6万的民营企业来说,能分摊到每个民营企业的资金满足率不足50%,流动资金满足率不足70%,民营经济流动资金缺口达150亿元,在2003年完成的231?郾2亿元投资中,扶持资金0?郾49亿元仅占0?郾2%,全省27个县因资金不足,闲置的生产能力达30%以上,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
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在各种筹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吉林省超过200万以上的贷款都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和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已经间接地冻结了部分信用贷款,而吉林省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自我积累不足。据一些民营企业反映,他们想上项目但融资无门,自有资金不够。即使靠自有资金上去了,也难以筹措到流动资金,不得不放弃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向银行贷款,还需提供贷款担保书或贷款抵押物,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往往缺少合适的不动产等传统抵押资产,而吉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系统尚未建立。
税费负担较重。从税收立法上看,对民营企业还存在一定的歧视,例如现行增值税关于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偏高,使大多数民营企业很难成为一般纳税人;民营企业除缴纳企业所得税外,其投资者分到的利润,还要再缴个人所得税,存在重复征收所得税的问题。一些政府基层部门往往把民营企业视为收费、摊派、集资的重点对象,在地方财政收支难以平衡的情况下,靠增设名目繁多的费用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道,收费项目“杂”且“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收费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阻碍着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民营经济在创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提高其经营能力。如与研发有关的行业动态信息,与市场有关的竞争信息,与政府有关的政策信息等,但中介服务机构提供这方面有用信息的能力还很弱。民营企业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使其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从而导致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税对策
鉴于民营经济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亟需建立健全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大力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
设立专项基金,实施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使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有其特殊性,且纳入政府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一种直接援助。财政补贴的应用主要是鼓励民营企业科技进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出资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制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给予专项补贴。如法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可补贴其投资的35%。意大利政府则是建立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滚动基金”和“鼓励中小企业和手工业、促进微型企业现代化备用金”,还对创新与开发金融公司进行扶持,向为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提供担保的集体和担保组织提供补贴,对于落后地区和工业萧条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给予直接补贴。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少、投资能力弱、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是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应采取多种财税政策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投资。第一,由政府出资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同时鼓励各类商业性担保公司的设立。第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尽快成功上市筹资,充分利用已有的在A股、B股和创业板上市条件,迅速扩大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信誉和业绩赢得客户的支持和信赖。第三,在债券及社会融资方面,允许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在组建信用担保机构、组织上市和发行债券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扶持作用,可以给予5―10年的免征营业税、证券交易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要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把更多的民营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同时,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
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对民营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是世界各国发展和保护民营经济的主要手段。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民营企业实施低税率,允许民营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并在税前列支;允许民营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研究的费用按当年实际支出在所得税前列支;对高科技型民营企业,利润达不到一定程度,可以免征所得税,超过一定额度的,可考虑按现行税率减半征收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比上两年实际支出增长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抵免;对民营企业用税后利润转增资本的再投资行为给予税收抵免;投资的净资产损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增值税方面,对小规模民营企业纳税人可比照小规模商业企业的做法,将其税率由4%降低到2%;而对民营企业一般纳税人,特别是高科技型的民营企业,考虑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民营企业将购置的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税款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以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其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的进程,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经济 问题 对策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本文认为,民营经济应包括以下类型:①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②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④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⑤乡镇企业;⑥股份合作制企业;⑦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截止1999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将近151万户,从业人员2020多万人,注册资本共人民币10287亿元,创造价值人民币7688亿元;全国个体工商户达3160.06万户,从业人员6240.91万人,注册资本人民币3439.22亿元。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私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2001年》统计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2433万户,注册资金达人民币3436亿元;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02.85万元,注册资本逾人民币18211亿元。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1648亿元。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拟分析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产权关系不明晰
企业在初创时,为求“红帽子”,自找婆婆,寻挂靠单位。发展起来后,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3、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4、经营者自身素质不全面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钻营者与一些腐败的官员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已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5、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没有摆脱传统思想,仍然按照所有制投资主体、组织形式、投资区域等原则制定。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定民营企业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不被重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民营企业的规定显然带有歧视性。民营企业承担双重税赋,除了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这虽然初步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双重征税问题,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政策并不代表法律。
除此之外,我国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只是规范某些民营经济的组织和活动,仅对某类具体的活动加以局部调整,没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加以认知和立法,致使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6、政策不公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这是不公平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我国有一个不准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还有一个限制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业等20多个行业。近几年来,虽开放了一些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但不能控股。某些限制性行业甚至允许外国私人投资经营(投资、控股皆可),却不允许本国的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辽宁省工商联于2003年3月对辽宁省工商联执委以上的委员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将公平的竞争环境列为第一。
7、融资渠道不规范
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市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
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三是不正常的融资加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靠供应商、商为其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首先是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其次是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疑。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放开经营领域,实行项目带动
一是引导民营经济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搞活国有经济结合起来,鼓励民营经济吸纳国有企业分流人员,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优化,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大农业开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壁垒,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结合我市实际,本文认为,除去极少数的领域外,其他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部门要放开。只有极少数的重要产品、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由国家和政府审批,其他的全部对民营企业放开,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不得人为设置障碍。
放开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经营。如道路、桥梁、隧道、电力、环保、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放开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通过竞标取得经营权,包括公共客运、出租车、车站、垃圾处理厂以及市政设施、路政维护保养、道路环卫、路灯等方面的经营权;放开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学校、影剧院、医院、体育场所等项目。我省蚌埠市的一家民营企业--三星投资公司出资人民币5.28亿元购买了蚌宁(蚌埠-南京)高速公路安徽段20%的股份,开创了我省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先例,标志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商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鼓励投资制造业,尤其是有利于壮大电子、化工、机械三大工业支柱产业链的项目;鼓励投资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业等。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宽空间。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先行办理经营许可证、资格审查和专项审批的行业和商品外,其他一律不得作为工商登记办照的前置条件,实行“先办照、后办证”,但所需许可证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依法降低公司制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不能一次到位的,允许先行注册,分期注入,限期补足。允许人力资本、智力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比例由全体股东约定。
四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部门要根据项目带动战略的要求,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推介机制、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和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按照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储备库,通过报刊、网络、推介会的形式,项目招商信息和相关投资促进政策,吸引、集聚和引导民资民力。要以项目为载体,灵活确定与民营经济的投资经营方式相配套的支持政策,促进投资增长,带动资本聚集,推动产业壮大。
2、实行科学管理,追求持续发展
一是学习新的游戏规则,重视培养人才,提高素质。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而且还要掌握不公平贸易投诉等应有的权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与“狼”共舞。同时,民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提高素质,努力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是实现科学管理。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就是民营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民营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民营企业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即一种企业制度是否优越,要看它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是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要程度不等地运用现代资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革命。
三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以民营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用、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我国应该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并建立机构专门评估个人或组织的信用,将自然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在案,作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发放贷款的依据。只有这样,银行金融机构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的资金才能得到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调查评估,进行事前风险防范。通过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系统地收集、分析民营企业的信用资料,包括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合同履行情况、诉讼记录、竞争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为民营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对民营企业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行事中风险控制。要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管理制度。第三要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进行事后风险控制。加强民营企业应收帐款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减少呆帐、坏帐损失,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是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向高新技术进军,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以此作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要抓住主业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为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产品服务等,民营企业只有在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好,才会在一段时间里形成很强的竞争力。
3、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
一是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必须包含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民营经济在新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利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到发展一定规模后,这种不安全感就越发强烈。必须完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律保护,修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二是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如希望集团是1982年刘永好四兄弟变卖部分家产创业起来的,发展壮大以后,适时进行了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而飞龙集团却因为未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选择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规定对于私有财产,如确属公共需要,可以征收。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都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绝对保护私人利益的时代在西方国家也已成为历史。当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时,应当允许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同时,私有财产的征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是要明确哪一级政府有权做出征收私有财产的决定。
征收私有财产必须给予充分补偿。国际上对有关投资保护的规定是,对征收给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对征收的规定是“相应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是“适当补偿”、“相应的补偿”。“适当补偿”与“充分”是有区别的,法律应当统一起来,不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剥夺。
4、开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如允许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纳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可比国家商业银行低一些等。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证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安全,增强存款人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允许私人开办银行。
二是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要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提供结算、汇兑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要努力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对信誉优良的民营企业开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民营企业债券;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财产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的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进行抵(质)押并经公证机关办理公证,赋予强制执行等措施,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
三是政府预算内安排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风险机制,据以作为信用担保的配套。从我市实际来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宣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从为企业提供直接担保逐步过渡为县(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要采取市、县政府出资入股扶持,县(区)政府组织社会融资和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组建县(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聘请职业经理或委托专业公司运作。
四是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对民营企业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通过安排财政贴息、投资补贴、设立担保基金和提供风险投资支持等形式,予以鼓励;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采取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民间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合理回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用于扶贫、救灾、捐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按规定标准在税前列支。
五是给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又应允许民营企业发行B股、H股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
六是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人民币8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外汇等,实际的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设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关键字:民营经济;作用;现状;措施;
Abstract: The private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support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was catching more and more the attention of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China,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Key words: private economy; role; the status quo;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1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其中,所有制多元结构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等。多种经营方式包括国家经营、集体经营、个人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等。
一、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1、民营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弊端日益暴露,亏损面越来越大,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收入、产值、效益严重下滑。从总体看,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低。相反,民营经济以其优越、灵活的机制,早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了。逐渐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地位也随之上升,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下岗、分流和优化组合出来的人员越来越多,成了社会的一大难题。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民营经济确实为下岗再就业立下汗马功劳,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可以说,今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命脉主要依靠国有经济,而就业必须依靠民营经济。
3、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我们更快地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所谓共同富裕,就是指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但这不等于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通过合理布局、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地区协调、企业合作、先进个人帮助落后个人,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的你追我赶,波浪式的共同富裕道路。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富裕道路是需要通过公平竞争,提高劳动生产力才能实现的。而国有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弊端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效益不佳,亏损面大,竞争力非常弱,不可能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力量来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相反,民营经济从产生的那天起,由于其产权清晰,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和城市下岗职工的主要就业渠道。
4、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也就是国企改革中的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这一层次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尽管走出了很多路子,但总体效果仍很有限。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就是填补国有经济退出领域的重要力量,其迅速发展构成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实践看,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成了私营经济一展身手的好机会,他们抓住了机遇,使这些领域蓬勃发展,市场活跃,有力地带动了一方经济。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产权关系不明晰
企业在初创时,为求“红帽子”,自找婆婆,寻挂靠单位。发展起来后,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3、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4、经营者自身素质不全面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钻营者与一些腐败的官员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已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政府角色转换。
第一,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好的环境。从全国范围讲,应保持公有制的优势,同时,按照不同经济类型制定有区别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融资政策,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环境。
第二,对民营经济实行产业引导,使之经营重点转到第一,二产业,改变其比重偏低的不合理状况。
第三,推进民营经济从单纯注重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提高民营经济产业层次和企业组织化程度,对民营经济进行组织结构、资本结构的调整,使民营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向社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第四,加强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力度。民营经济结构的优化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从事产业调整优先发展产业的民营企业,应搞好政策引导、政策扶持,保证其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发放贷款、物资采购、外贸出口等方面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的权利待遇。
2.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解决好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关系到中国当前的社会稳定和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状况。解决民营经济的融资难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改革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民营经济没有合适的贷款担保,是其难以取得贷款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民营经济贷款担保体系是解决民营经济贷款难的重要一环。
第三,发展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探索风险投资机制,广开融资渠道。我们要大力发展和完善我们的资本市场,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根本所在。
一、切实转变观念,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融资金力度。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信社的主要服务对象,作为自己的“黄金客户”和“衣食父母”,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信贷政策,遵循平等、自立、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与民营企业建立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信企关系,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深入民营企业调查研究,透彻分析和掌握资金运行情况,经常听取民营企业主对农信社金融服务的意见和要求,积极主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合,通过银企协调会、恰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信企合作平台,推动信企共同发展。
二、改进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强化金融服务和授信制度。一是设立为民营企业的专门机构,专门研究、制定和督促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和措施,明确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并进行定期考核。二是制定和实施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将信用等级评估扩大到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授信条件不看其经营指标,重在考察其信誉及还款能力,科学确定民营企业授信审查指标,在信贷风险可防的前提下,方便民营企业及时得到贷款。三是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期限和额度。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防止脱离企业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求,人为延长贷款期限和额度,给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四是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贷款安全、风险可防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实行限时承诺制,在收到贷款书面申请后,应尽快予以答复和解决。五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银行卡、提现、财务管理、咨询评估、投资理财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三、规范民营企业经营行为,强化信用意识。民营企业应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产的吸引力,应自觉坚持诚实经营,履行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同时,应突破家族式管理,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财务会计报表行为,以良好的信誉和规范的经营行为赢得农信社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