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4 10:39: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食品安全生产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食品安全生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民用爆炸物品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民用爆炸物品在生产、销售、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作出了严格规定。然而在我国的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中仍存在着企业违规生产和非法小型加工场所违规生产等方面问题,导致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过程中的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生命财产安全。

1.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涵以及重要性

(1)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涵民用爆炸物品是指用于非军事目的的爆炸物品和器材,包括点火器材和起爆器材等,种类繁多,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在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民用爆炸物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社会生产中还是经济建设中,民用爆炸物品都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质。民用爆炸物品的特点是易燃易爆,并且在瞬间巨变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并且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民用爆炸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纰漏,很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律措施保障民用爆炸物品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且出台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管理条例,大力倡导科学使用民用爆炸物品,并对民用爆炸物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制定了强制措施,为民用爆炸物品日常生产中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有效避免了由于民用爆炸物品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2)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除了存在着非常大的能量结构之外,还存在着较强的破坏性,在常规生产期间,倘若没有对管理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那么轻则会对广大职工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重则会危及到社会安定。基于这种背景之下,更加要求相关企业要将目光放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控制上面,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从预防视角入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将前期防控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旨在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发现,基于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很多企业逐渐对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然而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民爆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二是经济效益下滑;三是安全投入保障力度不够等,为进一步加快该行业发展的脚步,就要求各大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这是确保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关键方式。

2.民用爆炸物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对上级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文件一味敷衍了事,并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文件精神进行研究和学习,对于文件中要求实施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也不会严格进行落实。部分企业管理者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只做表面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部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由政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因此一些企业管理者试图将安全管理工作推给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忽视自身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2)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劳保用具穿戴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按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违反安全规程过量存放危险物品,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于规定应当由专业人员处理的问题,一些员工习惯性不上报并直接违规进行处理。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员工无法及时发现身边潜在的安全隐患,更缺乏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处置的能力。(3)企业安全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对专职和兼职安全员进行系统及专业的培训,确保安全员能够对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安全员的综合素质。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缺乏,部分企业安全员在实施安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4)企业缺乏规范的安全生产培训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对爆炸物品生产活动的安全风险等级、岗位风险类别和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辨识,对包括企业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防止出现企业领导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管理意识的情况,从而实现科学化的企业安全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配备完善的安全培训基础设施,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安全培训的开展时间和方式,保证安全培训的内容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定期聘请专业的安全专家和讲师对企业全体员工开展安全培训,保证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5)生产企业没有实施安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对于违规作业导致的安全事故,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并坚持实施问责制,防止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从而对员工起到安全警示作用,杜绝员工在操作中出现疏忽大意的思想基础。通过建立并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能够提高员工对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的认识程度,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降低因违规操作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①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在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开展科学化的安全管理,突破部门垄断、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限制,在良性竞争环境中促进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协调发展。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的硬性标准对自身的生产环境、储存仓库、运输车辆等实施安全管理,并将安全管理深入到车间和库房,以及生产、销售、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②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了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和依据,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通过总结同类企业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不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废止和修改对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确保能够依法依规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为每个车间和生产线配置专职和兼职安全员并明确安全员的职责。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称、学历以及工作经验,并取得民爆行业资格证。③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应当对安全管理知识及其重要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并组织安全部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上级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认真进行贯彻落实,充分领会文件中传达的精神并在工作中进行发扬。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面向企业全体职工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并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使之适用于职工的工作环境。企业职工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之后应当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使职工的安全态度得到端正,从而在生产活动中主动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正确使用劳保用具,严格遵守规定的操作流程,自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互相进行安全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应当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自觉将危险物品存放在指定地点,当存放危险物品的数量超过规定时,员工应当主动向企业管理者或者现场负责人进行报告并进行应急处置。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法规宣传工作,例如采取召开安全例会、职工大会等方式,保证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熟悉并掌握产品性能、安全法规、操作规范等。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通过制定并执行奖惩制度的方式大力嘉奖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法规的员工,严厉处罚违法违规操作的员工,从而在员工中起到警示作用。⑤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应当时刻与科技进步保持统一步伐,通过前沿科技成果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生产活动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前沿科技,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淘汰,通过提高生产活动的科技含量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⑥定期检查生产过程并实施整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辨识工作。企业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展危险源调查工作并将发现的危险源列入企业危险源清单,并针对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重视企业的重点项目和生产活动中的重点环节,提高对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对已经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消除并采取专项整改措施彻底消除影响。企业应当不惜放弃部分经济利益对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的安全隐患实施停工整顿,并派遣专人监督整顿过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并实施整改之后方可恢复生产。(2)加强安全技术标准化建设①对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从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讲,其应当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并借助于各种新型技术手段来加大对每一个区域的检查力度。通常情况下,该企业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一是生产区;二是储存区;三是行政区;四是生活区,无论是针对哪个区域来说,均要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感。当相关工作者来到生产区的前期阶段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当检查无误之后才能进入到该区域当中,而借助于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巡查技术手段,能够让巡查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②采用安全联锁装置确保安全针对企业生产线方面来说,应当对安全连锁装置进行充分利用,旨在切实确保生产安全。对该装置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可以实现对以下几个环节的科学监督以及完善:一是成品制备;二是制药;三是装药等,还可以实现自动报警以及自动停机的目的。当出现超压、过载等一系列现象时,该装置均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监控状况的实时反馈,继而从源头上切实确保安全生产。(3)加强设备安全标准化企业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强化设备安全标准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台账档案,为设备得以正常运作夯实基础。无论是针对哪种设备来说,均要安装与之相匹配的设备铭牌,同时还要对以下几点做好标记工作:一是设备的规格;二是设备的具体运行参数等。尤其是就那些比较重要的设备而言,还需要依据实际状况安装专门的指导标牌,旨在对相关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比方说关键生产设备、危运车等相关设备,企业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对其做好检查与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危运车而言,一定要提前安装好以下几种系统:一种是GPS监管系统;另一种是视频录像监控上传系统,旨在对车辆具体状况与行驶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继而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4)加强安全作业标准化企业需要在充分结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然后将该操作规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继而让标准化作业得以顺利实现。总而言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班组当作核心内容,持续加强员工行为标准、现场质量标准,将违章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继而切实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紧接着要不断深化“五型班组”建设,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者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安全知识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旨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然后需要结合实际状况构建有效的“三违”监督机制,并引导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同督促;最后还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监督力度:一是爆破器材的存储管理;二是爆破器材的运输管理;三是现场作业管理等。

4.结束语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具备充分的安全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召开职工大会等方式提升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能够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此外,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应当充分运用高新科技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通过定期安全过程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娅茹.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经验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8):4226.

[2]陈玉龙.关于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1):48.

[3]程阳光.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8.

[4]宋春霞,王红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重要性[J].中国化工贸易,2020,12(23):62-63.

[5]李润武.新时期做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23):170-171.

[6]马传贤.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经验探讨[J].露天采矿技术,2016(11):80-83.

第2篇

第二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目录的食品还必须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出厂检验资格证书、标准执行证书、与质监部门签订的质量安全承诺书。

第三条环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环境条件,生产企业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扩散性污染源,生产加工场所内外环境应清洁、整洁,车间地面为应用防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不得饲养家禽、家畜。生产车间、库房等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原料储存等特点,设置相应的防鼠、防蚊蝇、防昆虫侵入,生产场所内的排水沟渠应为密闭式,无异味。坑式厕所应建在距生产车间×××米外。清洗、洗手、消毒、更衣等卫生设施运转良好。

第四条生产设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材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企业应建立设备档案。

第五条原材料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均应是无毒、无害、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企业应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报县(市、区)质监部门积案,并建立《食品添加剂进厂登记簿》、《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簿》、《原材料进厂登记簿》、《原材料投料登记簿》、《不合格原材料处理登记簿》,采购原辅材料必须验证供货单位资质并索证索票,索取法定部门的质量检验报告,经过进厂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六条加工工艺及过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半成品的交叉污染。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图,并标注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序,并实施有效检验和记录,建立《关键控制点控制记录》。加工人员操作时应换鞋穿戴清洁工作服、帽,戴口罩,经常性进行手消毒。

第七条产品标准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有企业现有生产品种的所有卫生质量标准文本和相关的检验方法标准,不得无标生产。食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强制性标准以及企业明示标准和各项质量要求。企业采用的企业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且应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八条人员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检验员。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者必须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技术人员应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检验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资格,能独立从事检验工作。生产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应持有健康证明。

第九条检验能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设备,检验所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生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出厂检验能力,其它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委托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

第十条质量管理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制度中明确规定对质量有影响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规定检验部门、检验人员能独立行使的职权,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中应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否决权。

第十一条产品包装标识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其它形式包装的食品的包装材料必须清洁、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出厂销售的食品应有食品标签,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食品标签标识中应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和食用说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还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并加印(贴)qs标志。

第十二条产品储运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将原料库、成品库分设,食品存放应隔地离墙。原辅材料、成品库(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企业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产品在基贮存、运输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劣变,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应在冷库内存放,冷库温度应符合要求。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符合要求,装卸时食品受污染。

第十三条出厂检验要求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企业检验机构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应建立完善《检验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并出具出厂检验合格证。检验机构每半年与质量检验部门进行一次比对试验。

第十四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登记簿》,并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

第十五条文件管理企业应制定文件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专业的文件管理,将各种记录、设备档案等进行归档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建立 食品生产 质量安全 监管机制

近几年,通过全国集中开展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的质量状况明显好转,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较大幅度增强,但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质量状况不稳定,仍然给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造成威胁,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开展的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同时,探索标本兼治之策,建立起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已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相关综合业务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查,笔者认为只采取几次专项整治活动是不能奏效的,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采取多种措施并举,多管齐下,发挥其综合功能与整体效应才行之有效。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辖区分片包干制和巡回检查制,使辖区内每个区域都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控之中

即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打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国质检〔2004〕433号)的要求,把辖区内每个区域,包括街道、乡镇及城乡结合部,划分若干个责任区,将各责任区内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任务落实到责任区责任人,实行分片包干制。明确各责任区负责对本责任区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藏匿等违法活动进行调查、检查、依法处理和向本局领导报告的职责。并采取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落实打假目标规范生产经营责任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等办法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企业法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同时,还要制度化规定责任人,必须定期不定期地到责任片区巡查走访和监督检查,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情况,有没有制假窝点等等。一经发现有假冒伪劣行为,立即依法处理。这项工作真正做好了,假冒伪劣的源头就堵住了。

2、进一步强化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质量安全责任的主体。切实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履行质量安全义务,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工作体系,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和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保障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通过真正严格落实“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制、岗位责任制、自查自纠制、质量分析会制、质量信息报告制、人员教育培训制、完善进销台帐制和建立产品出厂检验”等诸制度,才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

由于食品生产具有规模小,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且量大分散面广、易流动等特点,特别是酱油、食醋、小型白酒生产、小食品、饮料加工等生产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式,量大面广,多数比较隐蔽不易发现,加之质量技术监督人员人手不够等(县区局一般10人左右)。仅靠质量技术监督人员分片包干、巡查监督,还很难做到疏而不漏。因此,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制假行为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制假者就无处可藏,就会无生存之地。按照财政部《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财行〔2001〕175号)的规定,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能够极大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4、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确保生产企业必备条件

主要是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审核和发放,让食品生产企业在“环境、生产设备、设施、加工工艺及过程、原材料、产品标准、人员、检验设备、质量管理、包装标识和储运要求”等方面达到必备条件。对达不到必备条件的,不允许从事食品生产。这项工作做好了,对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作用很大。在实施这项措施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治理工作(如与药监、农业、工商部门),需要建议依法吊销其相关证照的,要及时做好建议工作。同时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5、加大监督检查的次数,把好产品出厂关

第一、三条措施,对防范无证、无照生产,躲藏隐蔽生产尤其有效。这条措施,则用于日常监督防范正常生产企业的产品出问题。增加的抽查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区域、企业和质量不稳定的产品,每年可多安排几次,也可采取不定期监督抽查的方法。就我们这里的情况而言,建议最少每季度监督检查一次,对信誉有不良记录的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如酱油、食醋、小食品、饮料及小麦粉等),一至二个月抽检一次。对于数次质量检验不合格的,或多次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拟收回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建议卫生、工商部门吊销相关证、照、最低程度应停业整顿,经整顿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把住源头关口。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公布监督检查的结果,帮助群众了解真伪、引导消费,通过市场增强企业自律意识。这样一来通过来自市场的外部压力和消费者监督,企业就能从切身利益的角度,增强和生产合格、优质产品的内在动力和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自律意识。

6、依法从严惩处,让制假者得不偿失

对构成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行政处罚的,应按法律、法规的上限处罚。使制假者在法律上成为打击的对象,在经济方面成亏本行为。为此,要按《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的规定依法处理。同时可采用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对有严重不良记录的生产者,可限制其终生不得从事本行业生产,也可实行“黑名单”制向社会公布等好的措施。

7、发挥各级政府、组织和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群抓群也,综合治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方面在自身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的同时,另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发挥地方政府在质量安全方面负总责的优势,在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等各级政府、组织和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群抓群防,综合治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信息共享,协作配合,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第4篇

关键词:粮食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15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以广西“毒白菜”、海南“毒豇豆”为代表的食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从现状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食品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公众健康,还会影响国家对外贸易。有研究结果显示,农药残留、色素、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不合格、食品中含有杂质等均是我国出口农产品被退回的原因,农产品退回不但会增加农产品损失,还会丧失其它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本研究将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产品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食物必须无毒、无公害才算的上是安全食品,我国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农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农产品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农产品投入不合理,收获不科学,市场监督不善,农产品餐桌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市场上流通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可引发中毒事件,危害公众健康。有学者指出,农产品的化学投入数量较多,每年应用的农药中,有30%的农药含有有机磷。有机磷农药对消费者健康影响重大,应合理控制其应用比例。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8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环境因素中,因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占8%,农药引起的食物污染可直接增加疾病发生率,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增高,并出现了诸多怪病、奇病。

1.2化学添加剂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可增加食品种植时间。为促使瓜果蔬菜早日上市,多数农民不顾农产品质量滥用化学剂、激素、催生剂,以上举动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食用口感,还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有研究显示,每年卫生部均会接受大量因农药污染引发的中毒报告。此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性要求、营养性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农业有着集约化发展趋势,集约化农业环境下,一旦发生病虫灾害,就会导致大片农业面积受损。为应付病虫灾害,种植者必然会大面积施肥,大量应用农药产品,而农产品的大量应用不但会增加种植者种植成本,还会降低农产品安全性。

1.3食品污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燃烧煤中的氟,重金属铅、砷、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可长期在机体体内蓄积,严重时可引起急性中毒,影响机体生命健康。具体而言,铅中毒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氟污染食物可导致氟骨症;有机汞污染可引发肝、肾器脏损伤,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

2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关键点分析

2.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控制点

2.1.1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

新的科技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强地区科技建设,鼓励农民选用良种播种,合理控制农产品栽培密度,做好农作物保护工作,此外,政府还应适当进行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科技建设,不断引入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鼓励。农户应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比如农业航化作业技术、大农业机械化栽培技术、抗寒良种繁育技术等,不断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2.1.2 改造低产农田

部分农业生产地块因低洼、干旱、交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发生病虫灾害,致使农作物不能健康成长,单产水平较低。为提高农作物生产量,应对低洼、干旱、交通不畅地块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

2.2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点

2.2.1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若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应向农产品种植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可借助电视媒体、村委会讲座、农产品安全生产传单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趣味性语言,并通过实例分析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2.2.2 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

为保证农产品安全,促使我国农业朝着高效、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提高公众对农业安全生产法规的关注度,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2.3 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准备,建立农产品质量专家评审体系、质检机构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对知名农产品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适当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

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公民的生命健康,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从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改造低产农田、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波,赵清政,王春江.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0(06):67.

[2]钟真,孔祥智.产业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来自奶业的例证[J].管理世界,2012(01):79-92.

第5篇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原料生产; 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食品安全一直是人类发展关心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更是引发了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集体不信任,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而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守卫者。监管人员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1]。质监部门通过日常对企业的原料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等的查验,督促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依法生产,规范生产活动,督促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研究”(2012023)

作者单位:300387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在食品的原料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养殖者存在违法行为

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养殖者经常违法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瘦肉精和激素等;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非法、超范围、超用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如使用发霉变质原料、过期产品、病死畜禽肉等。这些行为都对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除此之外,我国还出现了一些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食品污染,如在我国多个省份流行的大肠埃希菌等。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许多高污染企业不能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而是直接将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至江河湖海甚至居民水源中,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资源的不断发现并应用,我们的食品安全同样也面临着新隐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化学合成添加剂等新的食品添加剂的出现、食品新型包装材料所使用的化学材料等现象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信息不对称所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其实许多方面都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在食品方面的市场交易中,企业作为生产者,在信息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十分了解;销售者与生产企业相比,信息的拥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但是依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了解产品的情况;而作为最广大群体的消费者,由于对产品信息缺乏了解的途径,就使得消费者不能准确辨别食品质量的优劣,一些消费者在贪图便宜的心理的驱使下,甚至还会选择一些价格便宜的低质量产品。一些生产者常常利用自身的优势,使用、滥用非法添加物以及食品添加剂,这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存在严重的影响。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中最大的问题。

3.法律惩处力度较小

2006年出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之前的相关法律进行了很大的整理、修改和完善,但其惩处力度仍还不足,多数情况下的处罚以罚款或停业整改为主,这些惩处不足以震慑违法者。相比较国外的发达国家,他们严厉打击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天文数字的罚款常常令商家无力支付,甚至陷入倒闭的境地,如此严厉的刑罚对不法供应商具有更高的威慑力,使其不敢再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4.执法责任制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足

当前,农产品安全监管权责不清是责任追究制度很难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多行政部门都负责食品安全的具体事务。但是,大家都会争着抢着管那些对自身有利益的问题,而一旦真正出现了问题,却又会出现谁都不愿负责的局面。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执法监督的权威性。此外,执法者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执法人员害怕得罪人,在执法行动中就会缩手缩脚;有的执法人员法律观念不强,就会导致野蛮执法的出现;还有的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实施重惩处而轻批评教育、重行政处罚而轻法制制裁。此外,大量的农业执法人员来自于专业技术领域,他们自身缺乏执法经验,执法水平和执法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5.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质量检验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很多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制定的,当时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比较高,而现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体系执行到现在却没有进行较大的修订,一些食品标准项目指标陈旧落后,已经明显不符合现在的检测标准。政府部门在一些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落后,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监管等工作的进行。目前我国大范围的快速检验体系还未建成,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6.食品原料生产检测设备差,检验检测水平较低,科研经费投入少。

在我国,国家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农业部、卫生部等多个政府部门都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各种检测机构职能叠加,使得本来稀缺的检测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震慑威力和监督力度。在国外,基因探针等新的高科技检验检测手段已经应用在众多实践之中,而在我国却仍主要用于科研单位。在经费投入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更是少得可怜。

7.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农产品贸易的最后一道门槛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那些不集中的农贸批发市场,我们管理起来难度更大。我国还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管理层次和体系,目前只有一些零散的法律法规散布在各级政府部门的规章规范之中。我国目前的市场准入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一体化程度较低,一些农产品市场主体在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未能受到有效的监督。虽然上海、广州、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是该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还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格局。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要从全面抓起,从根本抓起。我们要重视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监管这一环节,构建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统一、完善并具有统领能力的长效监管机制。我们要保证食用农产品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农资、农药的监管;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对策及措施

1.正确全面地进行食品安全宣传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应树立起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意识,监督企业建立相关的企业内部规范,树立正确的企业形象,加强企业自身的道德建设。对于分散程度较高的小作坊经营者,更应该引导其扩大自身的生产,坚持诚信守法的原则,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还要指引整个食品行业共同去营造一种和谐的食品环境,最终提高食品的安全质量。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食品生产源头进行治理

各级检验监督机构都要对食品企业进行登记造册,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全面建立起食品企业档案,努力做到随时有据可查。我们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消毒剂和食品标签等全方位的监管,逐步完善对食品原料生产领域的安全监管体系。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制度,提高原材料生产环节的安全监测、分析与预警的水平和能力。争取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早发现、早控制和早处理。

3.加大监管监测力度,对生产者进行动态跟踪监管

我们要加大监管监测力度,对生产者进行动态跟踪监管,对农村与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地区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各面的监管。大力加强对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滥用药等行为的打击,积极引导小作坊式生产者完善其食品生产条件,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落实好日常监管工作。

4.加强监管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大部门间联合执法力度

目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工作人员总体水平还不够高,要大力加强监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准。进而积极协调各监督执法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其执法效率。

5.加强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

现阶段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面对此类情况,我们应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对生产者的监督。生产经营者和监管机构及时向市场昭示相关信息,建立起滞后性信息的修正机制,以便于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食品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法,2009, 第三十六条.

[2]卢莉杰. 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的政府监管研究[D]. 河南大学,2012.

[3]张智涵,温志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第6篇

一、安全生产控制目标

1、无重伤事故

2、无死亡事故

3、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4、无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5、无食品中毒事故

6、无火灾事故

7、中心管辖车辆无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8、无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

二、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1、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星级酒店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国家、地方政府及上级主管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建立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并做到中心安全生产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做到有计划,有部署。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按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本部门出现的各类和安全生产有关的问题。

3、尊重和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服从安全工作负责人的分配和统一指挥。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积极做好职业危害预防工作,不断改善员工工作劳动条件,认真落实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规定,确保员工劳动安全。

4、定期开展中心安全生产三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员工教育覆盖率必须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必须是100%。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记录至少保存2 年。

5、制定中心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方案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表彰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处罚违章作业,违规指挥和一切与工作有关的不安全作业行为。

6、保证各营业、加工、制作、作业区域安全生产场所符合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和要求,重点部位和高危场所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

7、对有可能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场所以及危险源实行重点监控,一但发生重特大事故,立即上报中心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控制事故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8、认真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处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9、中心员工在当班期间,即是服务员又是安保全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可疑的人、事、物要及时上报安全部。并做好本区域重特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防护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做到工作前检查工作现场,工作中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工作结束后认真做好各项清理、检查工作。不操作自己不熟悉的或与工作无关的机械、设备、器具及工具

10、做好中心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年检工作,实现检测和安全运行率100%,同时做好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记录。变配电室应当配备用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平面分布图等安全技术资料,以及必要的作业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 变配电室的门应当设置防水设施和挡鼠板。

11、中心经营场所出租的,应与承租单位签订租赁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贵。中心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1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按时完成中心其他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任务。

13、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里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 次,并做好记录。负责人应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中心员工应当能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贵。

三、消防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消防条例》以及其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杜绝消防以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制定各岗位消防责任制,落实岗位逐级责任制,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责任范围,建立并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部门经理为本部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及中心各项消防规章制度,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培训,督促员工认真遵守、执行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中心的各项消防安全管

理规定,建立并完善中心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章,逐级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3、制定各岗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定期检查落实制度、预案情况,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并确定各级岗位安全责任人,保证工作区域内防火工作有效落实,保证责任区内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安防设备、电气设备、燃气设备、特种设备等安全运行、完好有效,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防标志标识完好。如发现消防隐患应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应采取有效的临时防护措施并向中心领导报告,安全部备案。

4、了解本部门本岗位的防火工作特点,掌握在发生突发事件或火灾时自己在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熟练掌握“三知,三会,消防四个能力”知识和火灾应急预案内容。

5、加强天然气、酒精、油漆、特种设备等高危产品、设施的安全管理。使用天然气时,必须按照“先点火,后开气”的操作规程操作,对燃气设施、灶具进行每日检查,定期维护。并认真做到“火开人在,人走火灭”的规定,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切断所有火源,关闭所有燃气阀门后确认安全方可离开。使用酒精时,严禁在火焰未熄灭时添加酒精,酒精炉附近严禁摆放易燃物。

6、各类电器设备、加工制作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过载运行、违章作业,操作加工设备要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装备,并加强电器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电器设备设施和线路受潮,工作结束或使用后,要切断电源,关闭设备。移动式电器设备在拔出电源插头或插入电源插头时,要保证设备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7、接待大型宴会、会议、婚宴、演出等活动时,临时增加音响、照明、灯光等舞台设备,设备负载不得超出中心营业场所内电源总负载,临时设备的线路接入必须符合电器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并且附近不得摆放易燃、易爆物。

8、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营业的,应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他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9、经营场所出租的,应与承租单位签订租赁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贵。中心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10、各部门要保证中心各部位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封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 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门内和门外1.4 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11、各部门使用、储存的危险物品,应单独存放,专人管理。

四、治安及交通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务院421令《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北京市交通规则》等法律法规规定,杜绝治安、交通以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落实岗位逐级责任制,明确责任范围,建立并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各部门的负责人即为本部门的治安、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区域的治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2、制定部门各项治安保卫、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保密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部门员工安全防范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部门治安、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部门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部门员工的防范能力,确保责任区内不出现任何责任性安全事故。

3、开车上下班或执行载客任务时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规则,行车时注意交通安全,思想集中、谨慎驾驶。对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车况良好。要严格执行“禁酒令”的规定,不准酒后驾车,不准疲劳开车。

4、各部门要加强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将发现的可疑人员、可疑情况、可疑物品和不安定事端向安全部报告。保护刑事、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和疏散周围宾客,协助公安机关做好侦破和处理工作。

5、确保中心内治安秩序良好,不发生治安灾害事故。保证中心内水、电、气、热、通讯、特重设备等要害部位不遭人为破坏。严防、上访、、组织等人员散发宣传品、悬挂横幅、打骚扰电话等制造恶劣政治影响事件的发生。

6、对发现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调整解决,并向安全部报告。对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中心总经理汇报,由中心领导负责协调解决,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认真做好部门内部人员的掌控工作,对发生的内部纠纷,要及时调解、疏导、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中心的内部稳定。

8、对突发的恶性治安、刑事案件、交通事故,要快速上报或报警,处置时要沉着冷静,保证良好的营业秩序。严禁迟报、瞒报、谎报或不报。

五、食品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国发[2004] 23号)、《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海政发「200475号)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加强中心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2、建立中心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逐级安全责任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督力度。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和计划,切实把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层层落实到人。

3、分管餐饮和进货工作的负责人,分别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的食品安全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统一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本部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制度和食品进货、验货、收储、加工、制作、保管等操作程序。并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成立食品安全监督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和验、收货工作,随时关注政府权威食品检验检疫和卫生部门所的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并建立工作台账。

4、厨房、餐厅、采购作为食品安全责任区,从食品源头采购到验货收储,再到加工、生产、成品消费是食品安全责任的重要环节,杜绝采购、生产假冒伪劣,使用腐败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食品,并制定食品卫生自查制度,组织本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建立自查记录。

5、要确保厨房内的各种冷藏设施必须有生、熟、半成品标志,不能混放;盛放食品的容器必须有生、熟、半成品的标志,不能混用;从事生、熟、半成品加工的人员、场所及工用具要严格分开。

6、要确保所有上岗的服务、加工人员具备体检合格证。

7 、积极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卫生监督和食品检疫检验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认真做好中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以及食品制作质量问题。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卫生监督和食品检疫检验部门),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或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查、整治工作。 8、做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食品加工人员的相关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认真配合食品检验员完成食品的抽检化验工作,确保每月的食品检验合格率不能低于85%。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积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9、做好重大节日、庆典和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与食品有关的社会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或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

六、内部维稳工作

1、各部门经理对中心内部维稳工作负责。

2、建立部门内部维稳工作档案、制度、措施和应急预案。

3、认真落实、宣传《国家安全法》,加强中心各层级领导、干部、员工维稳思想意识教育,充分认识同、反和反极端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特点。认真检查、发现中心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对重点人员建立档案,实施重点监控措施。

4、加强中心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做好中心重点人员管理和审查,在敏感时期加强重点部位的防护措施,严防不法分子实施投毒、爆炸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确保中心内部安全稳定,有序经营。

七、奖惩

1、若不能完成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按《中心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内容,愿接受相应处罚。

2、若因自己未能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从而造成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愿接受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法律的处罚。

3、完成本责任书承诺的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或对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将按《中心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内容,给与相应奖励。

八、其他说明

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时间:由2014年 1月1日至 2014年 12月31日止。

本责任书在执行期间,甲、乙双方由于人动,调离本工作岗位的,其继任者接替前者继续履行本责任书上的责任和承诺。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

甲方(单位):_______ 负责人(总经理): 签订日期:2014年1月1日

第7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国有农场;安全生产;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4.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8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我国各地农场在最近几年纷纷提高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总结出了与自身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当地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农场的安全生产质量直接决定了粮食等农产品的安全性,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受限于农场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各种原因,使得农场安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个别农场生产者仍存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体系,对农机安全的管理也存在很多缺陷,为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还有部分农场生产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削减了很多必要的成本投入,大量使用高残留、高毒素的速效农药(膨大剂、催熟剂等铺助产品)。为了尽早销售,在施药后还没过间隔期就仓促上市,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对于大部分国有农场而言,虽然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其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时往往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另外,由于农场现在管理的双重性(企业承担许多的社会职能如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医疗等),无任何行政执法权力和财政资金。很多国有农场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缺失或者更新换代较慢,安全生产和安全检测技术都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要求。农产品监督体制尚不健全,对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检测不严格,使得很多未达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

2 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对于国有农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工作的落实情况,还取决于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场安全管理质量。为此,国有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深化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引起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使农场领导班子真正领会和贯彻农垦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安全生产精神,严格遵循农垦总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责任。

2.2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从源头预防和避免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有农场必须要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安全责任书来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农场的安全生产。农场要做好农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农机操作手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认真落实年检审查工作,对于不合要求的农机,要勒令生产者及时调整,消除农机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外籍作业拖拉机,要落实好登记、造册工作,实现日常监督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减少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农场要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可以通过与公安、安检等部门配合执法来加强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和自身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2.3 加强与各部门协作配合

建立完善的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仅要靠农场内部的重视和努力,还需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监督部门、土管部门、司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共监、共管、共治的管理体系。这种综合而全面的管理体系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巨大推力,对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国有农场可以得到更多财政、设备上的支持,能够有效解决国有农场无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或者更新较慢、技术落后的问题,从源头避免和减少了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帮助农场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2.4 加强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为了消除日常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整治工作,从广、实、细三方面落实好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其中,“广”是指安全监督的氛围要广,做好农机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确保农场安全监督没有出现遗漏,全方位消除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实”是指在安全整治中,要真实的记录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认真的梳理总结,并如实的建档记录,然后再逐依要求整顿。“细”则是指农场根据日常安全整治情况和相关整治方案的要求,对各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将各项工作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便于日后的验收和追查。

2.5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质量,农场要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完善农产品及粮食安全监督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农场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使生产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农场要积极引入和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普及有机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安全生产知识,引导生产者以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者整体安全意识和生产能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对农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以确保所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

第8篇

一、培训目标

1、新招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的实现率达到100%以上;

2、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达标率100%;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5、广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6、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复培复审完成率100%。

二、培训内容

1、基本知识:安全生产的概念、方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专业知识:各项应急预案,对应特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安全达标规范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培训计划

1.一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

春节期间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盗、抢事件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2.二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加油站消防安全制度。对象:加油站员工

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对象:管理人员

3.四月:消防安全学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4.五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设施种类及使用情况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5.七月:食品安全知识及应急预案。对象:餐厅、超市员工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服务区。对象:全体员工

6.八月: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防雷击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7.十月:“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冬季道路安全保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8.十一月:冬季锅炉技能及防火培训。对象:锅炉工

除雪防滑应急预案

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9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隐患整治,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推动我县食盐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发展,促进我县盐业稳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维护食盐市场安全稳定,进一步排查食盐市场安全隐患,争取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构建安全、稳定、和谐地食盐市场环境。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特成立盐业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重点和内容

1、继续抓好安全维稳工作,对重点乡镇食盐市场、重点部门切实抓好落实。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员工的法制观念。要求全体员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员工与单位、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客户、员工与邻居、员工与社会等的关系,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4、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细化,明确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5、加强对公司车辆安全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车辆的进行安全检查及保养,保证公务用车和食盐配送车运输安全,做到食盐配送车车厢安全卫生,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加强对本单位有机动车驾驶证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工作,要求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切实保证行车安全。

6、加强库存商品的的安全管理,要求做到商品先进先出的原则,根据不同商品种类、批次分别堆放,标明货物的入库时间、批次、保质期和出库流向,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商品(超过食品保质期),不得销售出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