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4 10:59: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工程;办公自动化;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Office Automation and to Monitor Illegal Construction Illegal Land Us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ao Jie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ity Authority,Shenzhen518049,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lays a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and it appeared in our eyes high frequenc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now get more people's atten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fice automation and illegal building illegal land of monitoring.

Keywords:Information engineering;Office automation;Illegal building illegal land monitoring

一、信息工程技术简介

信息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他们通过物质的载体发出情报、消息、指令等信号里包含的可传递、交换的一切内容。信息是人与外界作用过程里相互交换的内容,它不是物质、能量而是自然界的其他一种要素。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作用日益的突出,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就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开发信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传输以及利用的一项技术。[1]

二、建设办公自动化和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的意义

将系统建设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立地政监察信息系统,实现地政监察办公自动化和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动态监测;分步实现区城市管理局、地政监察大队和街道办计算机网络建设,以及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实现地政监察办公自动化、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动态化,以达到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既要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又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从系统的架构、功能、软硬件环境上确保其先进性、前瞻性。

三、利用信息工程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作流程

按地政监查的办案流程,其办公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图如下:

1.办公自动化逻辑视图

根据地政监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流程需求,设计办公自动化逻辑视图。包括办公环境配置子系统、表单管理子系统、系统维护及工具子系统、统计报表系统、左面帮子系统、写作帮管理子系统、帮流程控制引擎子系统。

2.地政监查办公自动化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的创建过程:创建流程名称――定义流程环节――定义环节人员――流程步骤设计――表单设计――完成。

该表单将按事先定义的步骤自动流转至相关人员处进行处理,同时可随时查看和跟踪流转和审批状态。

(二)查处违法建筑办公自动化功能与实现

1.查违信息管理运行模式

采用人员巡查,社会监督举报,及遥感动态检测等方式进行违法建筑信息的收集,建立案卷,派谴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等。实现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违法建筑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2.查违办公自动化工作流程

查违办对于违建,抢建的住宅处理主要采用“堵疏”相接合的方法。

对于“堵”,指在某段时间抢建,违建的住房进行拆除。

对于“疏”,指在特定时间内所建住宅,进行管理。主要分为“新建,重建”和“在建,停建”的处理办法。

四、总结

当前,信息工程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科技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它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优化国民经济的生产要素有重要的作用,增强我国的整体实力,提高国际的竞争能力。信息工程产业是高效的产业,它可以有促进国民的经济走上良好的循环。通过信息工程技术,我们可以建设完善办公室自动化和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为地政监察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社会的发展、为人民的利益也有着很大的贡献。我们要利用信息工程技术为更多的单位服务,让信息工程技术发挥它的重大作用,造福社会。

第2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各行业技术结构和发展进程都更加深入,很多方面技术水平有所升级。正是基于此,将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在一起,形成多样化管理模型和控制机制,创新改进和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管理效果的全面升级,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本文对机械电子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后的应用模型,最后对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估,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系统化的建议。

关键词:

机械电子技术;信息化融合;应用;趋势

1机械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正是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技术管理机制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技术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在机械电子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相较于传统技术模型,在生产指标参数操控管理模型中,机械电子技术实现了全面升级。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整体管理机制,在强化机械原理以及管理层级机制的同时,对技术模型和控制系统展开深度调研和集中整合。在现行市场条件和管理模型中,要对相关参数调整进行整体控制。制造工业在实际应用机制中,结合信息化技术就是实现一体化技术模型,不仅仅是应用模糊控机制,也实现了变结构控制,其中,对PID控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整体控制效果和处理实效性。另外,在机械电子技术应用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控制过程对精密合理化处理机制展开深度分析,能在适应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变量结构和管理效果的稳定性,在对变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系统进行深度分析的同时,实现技术结构的综合性优化[1]。

2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应用模型

2.1农业中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将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辅助农业发展进程的全面升级,提高处理效果和性能,能保证农业机械管理项目全面升级,且整体终端管控系统也能实现综合性升级和有效优化。在农业中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能实现人机交互,保证操作流程的完整性,也能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提取和综合性管理,确保相关信息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之间能建立有效的桥梁,为满足不同需求进行信息内容的获取和分析。只有对图形和影像信息进行综合性对比,才能保证分析数据和整合后的信息层级结构满足实际需求。借助指令的管理提高整体农业操作行为的效果,保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优化工作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农业中应用新技术,能在提高控制系统操作水平的基础上,保证机械智能化系统和自动化农业活动的全面升级。

2.2自动售货设备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近几年,自动售货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应用体系中,买家只需要将货币投入到机器内,机器借助内置的光传感器对其进行集中识别,将具体面额和输入程序相对应,从而利用内部设备对数码管进行集中展示,从而建立有效的判断,保证处理效果和识别工作的完整性。其中,自动售票机、自动售水机等都是利用相同的原理进行统筹分析。在识别机制结束后,能利用系统内带动机制,集中完成商品传动,保证商品传送到出货货口。自动售货设备的机械结构能有效提高整体处理效果,确保应用模型符合标准,也能在提高运行体系实际效率的同时,满足实际要求[2]。

2.3工业机器人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整体技术结构和系统管理框架也在升级。工业机器人作为一项操作系统组成的机械构造体系,能应用在非常多的领域内,保证处理效果和控制应用效率得以全面提升。应用工业机器人能实现针对性的反复编程,提高实用性效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较大的自由度,提升工作时效性价值,由于性能相对较好,且整体功能较为多样化,在实际管理工作体系中,将被广泛应用[3]。另外,在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模型较为单一化,需要重复性的工作以保证工作完整度,因此,其工作步骤和操作行为较为简单,能有效减少人工的工作压力,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环境的稳定性。利用工业机器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操作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能实现全面优化。正是基于此,工业机器人将工业环境转变为一体化管理措施,相应技术融合体系也趋于大众化和多样化,正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4电脑横机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中,横机操作符合应用标准,需要借助手工完成相关操作模型,并且优化提高操作完整性,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升级性能的处理效果[4]。在生产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设备对于颜色和数量有了更加直观化的需求,正是基于此,横机操作能满足相关需求,实现整体技术模型和应用效果的全面升级和优化。借助电脑,能实现多样化设计需求,并且在高端软件应用体系中,要对相关设计操作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确保设计模型和管理措施的稳定性,提升多样化设计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满足实际需求和整体控制机制,保证机械操作效果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横机操作中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能在完成弯沙以及脱圈操作的基础上,保证自动化完成垫沙操作,确保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流程的全面升级[5]。将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机电一体化管理机制,提高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保证处理机制和应用体系的完整性,也是提高整体技术运行效率的重要路径。在技术结构和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要结合生产系统优化的管理目标,保证编程操作和控制体系的完整性,也使得具体操作流程符合预期,提升技术针对性的基础上,保证系统得以全面改善,也为管控机制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应用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深度将不断延伸,两者形成的技术模型和应用性能也将越来越好,将其应用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内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6]。将在原有动力系统基础上,进行功能研发的多样化处理机制,融合更加新型的技术参数和管理理念,确保一体化技术模型更加的全面和完整。新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将融合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以及管控措施,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和生活环境更好。

4结论

总而言之,在研究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对技术模型和性能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技术运行过程和应用模型的稳定性,也为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的全面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保证性能,就要对技术融合机制和管理措施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管控,推动工业生产效率,实现整体管理模型的全面进步,也为实现自动化生产机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莫顺文.试分析浅谈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5(30):166-167.

[2]程栋.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整合思路构建的研究[J].时代农机,2016,43(4):49-50.

[3]冯哲.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3,18(11):27-28.

[4]赖智威.剖析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的整合思路构建[J].科技展望,2015,25(35):66-67.

[5]张长弓.浅谈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整合思路构建[J].神州(下旬刊),2014,23(1):40-41.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有效整合 数字化学习

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其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核心就是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1]。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现行通用技术学科的整合现状中关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以下几点反思和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认识的误区

“通用技术”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课程,在课程标准中对这一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用技术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2]。它强调学生向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的转变。在过去,人们对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存认识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演示技术素材和代替板书,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单纯教学素材和教案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未能充分抓住信息技术“数字化”的优势和特点,没有真正体现“数字化”,因此,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整合”。其实,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整合当属“数字化学习”,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而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新课程有效整合的最佳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二、通用技术引入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一)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条件不足呼唤数字化学习。据我负责的通用技术教学现状调查统计显示:由于通用技术是新设课程,在泉州市71.8%的学校没有配备专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所需的实验装备也极其匮乏。但目前泉州市高中校的多媒体计算机室配备率达到87.2%。对以上现状的反思,我们发现:通用技术课程采用“数字化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一方面避开实验室不足的不利条件;另一方面恰好大多数高中校具备多媒体计算机室的硬件条件。

(二) 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与传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区别。在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不仅仅体现为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简单结合,更主要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里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数字化环境里,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而转化为学生技术学习、探索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优势。《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通用技术的基本目标这样描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3]。教育部通用技术课程组组长顾建军[4]指出:技术素养既包含着技术的操作方法,也融入了技术的思维方法。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优势如下:

1. 借助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学习情景和内容;

2. 构建基于XML技术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库,弥补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不足;

3. 利用虚拟的软件模拟各种实践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4. 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通过与同伴的协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精神;5. 通过自我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方式。

三、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中实施数字化学习的策略

(一)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初期,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省市为单位,自上而下,大力推进通用技术基本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高质量数字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在通用技术课程设立初期是教师个人无法完成的,以学校为单位也难于完成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行动起来,由省市为主构建基本的教学数字资源库,并考虑实现省市区域内的共享,然后自上而下,逐级充实,各校教师还可以根据各自实际进行充实,把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归入资源库,通过这种“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学校和教师为辅”的模式建立网络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二)在数字化学习中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网络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案例:比如在“常见的结构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任务:1.比较鸟与飞机的结构的异同、比较老鹰的眼睛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异同;2.在完成以上两个比较后得出有关结构的观点。学生带着“任务”分组学习,到资源库上去查找鸟、飞机、老鹰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有关知识,并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然后,从力学角度出发,由结构引出力;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概括五种受力形式。

(三)数字化学习要求我们改革通用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及时评价反馈模式。数字化学习要求学生更多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及时进行,而且应该成为学期成绩的主要部分,而不是传统的以期末试卷为主,因此,建立及时评价反馈模式是保证数字化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建立“平时为主、期末为辅”的新成绩评定体系。

第4篇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现代工业体系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技术层面占据关键而特殊的地位,俨然成为现代工业的标志性技术,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置、操控职能实现机械设备自动化操控水平的大幅提升,对现代工业的发展产生极强的推动推动作用。

1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概述

1.1自动化控制

自动化控制是针对电气设备的操作形式进行描述的,与传统的机械操控相比,自动化控制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进行自主运行,完成特定的动作,从而达到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等要求。在实际生产中,PLC技术就是典型的自动化控制应用,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工业、军事等领域。根据自动化的程度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自动化控制可以分为半自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前者要求人员参与到设备运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后者则仅需要进行编程,明确控制的要求和程序等,无需参与直接的生产过程。

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管理、处理各类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总称,是依托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发展而来的,借助特定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能够发挥特定的功能,达到操控设备运行的目的。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数据的传输、处理等方面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也获得较大幅度的拓展,体现在机械领域,通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结合,实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

2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2.1高精度设备操控

机械制造业中,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机械设备的操控精度有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机械零部件的加工主要借助优秀操作工人的熟练操作实现,加工精度难以保证,不适合所有零部件的加工,极大的限制了常规电气、机械设备的制造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加工精度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GPS系统应用到机械加工中,实现加工精度的提升,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精准度。

2.2实现机械设备运行的综合监控

近些年,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械设备的功率大幅提升,机械设备操控所需要处理的信息也大幅增加,给操作工人造成极大的难度,增加了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难度。针对此问题,设备制造企业从机械系统入手,设计并配置大型机械的闭路监控系统及超声波障碍探测系统,实现机械设备运行状况、位置的信息化反映,为操作工人提供全面、真实、动态、实时的运行参数,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系统对机械设备的关键区域进行动态检测,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并给出警报,提高了机械故障处理的效率,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2.3机械设备自动化综合控制

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中,中央微处理器是自动化的核心所在,是信息处置、指令下达的关键设备,其信息处置能力直接决定机械设备自动化的控制水平。而中央微处理器的制造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的,实现对机械设备运行各项参数的综合集成,汇总到微处理器中,实现信息的综合处置,给机械设备提供最佳的运行指令。

3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数字化技术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的操控系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系统,二是电气系统。机械系统的操作主要由中央微处理器实现,而电气系统的运行操控需要将各类数据信息转化为电气信号,进而给予高效的传输、分析和处理,以此实现电气系统运行参数的高效处置。

3.2现场总线技术

简单来说,现场总线就是工业数据总线,是处理各类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之间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设备,自上世纪末兴起以来,在机械设备操控、智能建筑等方面应用广泛,成为电气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实际的应用中,现场总线应遵循简便、高效的原则设计,形成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好的现场总线,实现各设备的通信互联,增强系统的整体性。

4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控制中的应用

伴随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生产线发展而来的工业生产控制体系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主体设施,其发展必然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使得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控制中的结合更为紧密,催生出许多先进的融合技术,如拟人智能、线性分程控制等,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控制的效率和操控水平,成为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5结束语

综上,当下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则需要依托高校的控制系统实现,无论是机械设备的研发,还是工业生产控制技术的提升,都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融合,形成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加强信息的传输、分析和处置能力。此外,还借助网络实现现代工业信息控制的云计算化,推动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从钊.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33):70-71.

[2]常虎子.矿山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8):00079-00080.

[3]祁艳,王锦辉.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4):210-210.

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一、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推进科技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科技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国家倾注更大的力量发展高科技,别的国家和地区也随之开始注重高科技,引用高科技。当代科技的改革以高科技的发展为核心,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个世纪,高科技方面得到快速发展,比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海洋技术的发展等等,这些高科技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地方,对于高科技的研究及开发已经上升到某个层次,高科技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生活、生产中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高科技的应用从而产生新的行业。但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领域多种多样,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有一个进程,随着相关的规章制度、政策的制定,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就要面临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

(一)总体水平较低。现在,按照国际信息技术标准,我国领先的相对少些,不过,我国的编码、DVD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已经达到国际技术标准。在一般情况的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只能按照国外或国际的信息技术标准进行衡量。在我国,尤其是电子商务方面,在这个领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除将相似的国际标准之间进行转换,我们自己从外面查找的,涉及电子商务某些标准的几乎没有。所以,在我国,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常缺少一些必要的依据,还有一些约束力,常常有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二)标准的制定与技术的研发存有落差。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的过程中,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制定的标准脱轨,根据原因,是我国现在的管理模式、运行的方式及一些相关的程序和系统比较落后。并且更新不够及时,也没有及时进行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重要,以前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容易适应现在的科学与技术的需求。这种跟不上步伐的现象,不但降低电子信息技术标准的水准,而且对相关技术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产生不利因素,所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地位不高,竞争实力不强。

(三)缺少国际沟通。国际交流的标准化缺少,所以,要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在国际的标准化的组织里,我国担任的秘书工作很少,其中我国的技术更是少之又少。在国际的一些会议上,我国代表的人数不多,有的时候,即便参加了会议,但是因为语言不统一,沟通不顺畅,及对国际标准化规则的不熟悉,所以,即便参加国际会议了,但是收获却不大。缺少与国际舞台的有效沟通,我国很难掌握国际上的有效信息,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发展不够迅猛,导致没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

(四)企业缺乏积极性。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的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通常缺少某种标准化的意识,并且积极性不高。在发达的国家,企业非常重视共同的标准,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完善度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试用就少些。

二、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新举措

(一)在新形势中策划新的起点。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在市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早点地洞并且进行规划。对于标准化进行管理的机构或专业性的组织,及专业的技术机构应该在国家的层面上,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不仅仅是国内之间,还要关注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对我国的基本标准的原则与创意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规划,以促进其正常的发展。将各标准之间处理好,形成一个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彼此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认真贯彻三联的思想。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标准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氛围,并且现在各个行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竞争也随之更加激烈,影响力大,所以将标准化工作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和谐发展才能有效的解决矛盾,和谐发展,统一思想认识,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电子信息产业,运用高科技。有的项目的建立,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对标准进行验证,及行业的推广,将各部门联系在一起。将部门之间联合,让涉及到的部门之间事先对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发挥各自行业的技术优势,按照共同的标准进行发展,最后各部门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

(三)打造一条各关节构成的标准链。技术的创新,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然后进行试验,进行验证,然后对产权进行安排,之后,就可以将产品在市场上进行推广,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形成一个标准的链。信息技术的创新是发展的根本,一定的标准,通过相关技术或知识产权进行标准的制定。营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进行验证的目的,先是检验标准的科学性及适用性,从技术的角度。其次按照市场的结构标准进行观看,要符合测试平台。知识产权的问题日愈增加,知识产权处置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使其有效发展。标准化的意义是使标准转化成生产力,进而推进行业的进步,因此需要有效的标准化工作,进而促进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因素之一,信息技术标准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关注。在政府的支持下,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标准等,进而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为人民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花.以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的理念!积极稳健的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7(04).

[2]张军华.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计划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11(06).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 实践技能 学习兴趣 专业知识

在信息化高度密集的今天,每个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渠道宽阔无比。作为信息化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何有效地落到实处?是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每年都会举办了各项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展示中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果,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活动,现结合活动体会谈谈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素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并与同行共勉。

一、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教学理论基础

我认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其目的是一个采风的过程,三年一个轮回,全国会有一批的信息技术教师走上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思想和经验,通过展示、交流和沟通,使比赛选手之间、选手和听课、选手和评委教师进行了心与心的、技术与技术之间交流,大家相互影响,相互感悟,在时间中走向进步和成熟。比赛的过程大致分为三轮:基础知识和教学理论笔试;专业技术上机考试和说课比赛;展示课赛。赛后选手讨论的最多的话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临时磨枪不快也光。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提升教学能力,还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更要学习先进的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时,尤其是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加强以下能力:

1.有较广的知识内涵。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那么你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2.不断变化的教育观念。在新课程经过几年的改革,结合信息技术对课堂的影响。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已经让很多教师适应了这种环境,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让师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成为了课堂的主流。微课等手段的应用,更加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向和谐、有效的课堂模式去发展。但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教师本身的变化,尤其是教师教学构建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需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课堂角色互换的能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只要在于“学生课堂的地位”,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人才,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似乎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如何体现这一主体的地位、作用。教师除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试着转换角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来体验“小老师”、“小组长”,给学生适当的责任感,在责任中激发兴趣。这种角色转换后,促使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角色转换后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协作性学习法、开放性研究性法等都是课堂角色转换后有效的理论支撑。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4.学科科研能力,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时,经常无法完成既定的设计效果,在我看来主要的原因是课堂的机智和灵敏度不够,有点紧张,在感觉到不能按照原计划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灵活处理教学任务(或没有机灵的把任务做裁剪处理)而是依然像试教的那样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流程来教学。

在课堂上,首先我们要坚持原则,整堂课的灵魂不能变,教学的主线不能变,任务的主题不能变,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灵活的处理课堂任务,这其实也是教师的基本功。这类基本功需要在平时教学后,进行反思和教学研究才能获得。通过平时每节课教学完成后,对课堂中选择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进行反思、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日志。在每次的得失中稳定心态,积累经验,壮大自己。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教师而言,除了熟悉所教教材的内容,还需要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二、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精深的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程涉及技术面非常广,因为技术必修承载着一些内容,方能让技术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专业知识为例:内容多,深度不一,只有平时积累教学中点点滴滴,认真教学,充分反思,在比赛时方可出彩,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结合各种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赛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准备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根”。课程标准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每位教师的职业守则。标准的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交流与表达等几个部分。根据这个“根”,全国长出很多“枝”,这些“枝”就是各种信息技术教材。当前信息技术教材主要:人教版、浙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几个版本,如果要参加全国的比赛,建议教师要尽量去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根”的内涵,因为每一枝都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2.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土壤”。教育教学理论是每个学科的“土壤”,他是更多教学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提炼得来的财富。所以这些理论也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土壤,我们只有多读,多学,才能使我们参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生长的空间和目标。尤其是青年教师比较忽缺的内容,例如:研读《技术课程标准研修》和《高中技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李艺教授编写)等。书中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直至课程评价等环节,均有很好的、有针对性的阐述和案例。

3.以扎实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为“花朵”。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操作技能外,工作时需要学习的技术操作技能更多、更新、更全面,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工具软件的使用,才能使你在课堂中像花一样开的更美。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工具部分:基本工具指的是常用的软件,它能进行信息的基本获取、加工和社会交流与表达,例如浙江省技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的:主要是Excel 2010、Word 2010、Access 2010等软件的使用,虽然前面的Office 2010软件是基础软件,但对软件掌握的全面、高级应用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亮点,如Excel中其他函数的使用(除求和、求平均以外的函数使用),Word中邮件合并、引用等操作。

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信息技术教师绝大多数都能用熟悉的语言写出很多功能很强的程序。但是能用多种语言写出不同的程序,就比较少了。曾经有一次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要求用VB编写输入10个数,排序后输出。一位经常写网页代码的教师就无法完成。很多教师辅导过信息学奥赛,常用的算法比较清楚,但如何用多种程序语言表达程序反倒成了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适当的了解常用程序语言的语言风格。

选修课程部分:目前新课程体系包括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需要学生掌握用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等处理多媒体素材,然后使用Flash等软件合成综合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的使用PhotoShop、Goldwave和Flash软件,学习使用这些软件实践操作不难,但是需要熟悉不同的版本、并使用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出的作品美观、技术含量高、能让你的学生喜欢的作品,就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努力发展和进修的目标。网络技术是个热门的IT行业,目前“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促使网络安全,网络技术成为学生和家长学习的热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学会网络基本规划、IP地址、子网掩码的计算等也是当务之急。

三、精湛的教学设计,鲜明的学科教学思想

“激发兴趣,保持专注、深入探究、学以致用”是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理解,也是我平时贯彻新课改理念,追求个人风格的目标。在展示课上我从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力求落实课堂目标,突出我的亮点和风格。

例如,在情景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拉进学生距离,我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每天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经常会看见地下过道中的涂鸦、建筑围墙的图案等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来导入。很快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轻松的引入了我们的课堂。

在新课讲授这个环节,我重在启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讨论空间,不但引发思考,也快速的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专注。

任务实施环节,教学任务的布置时,首先要清晰操作要领、明确操作要求,可以适当用演示法向学生演示操作要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感受你的设置的教学重点,从而也可以为下一个任务作好铺垫。第二个任务目的是巩固重点,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增加一个突破难点的任务,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新知的平台。多个任务实用有趣,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方能成为展示出最大的亮点。

在交流评价环节,我开发了一个课堂即时评价反馈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展示评价,克服了多元评价的难题,提高了评价的效果,在评价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技能,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我经常要求自己争取做“三到”,“三到”分别是:

1.教师需做到:提升素养,汲取他人,精心设计。

2.学生应得到:兴趣盎然,手脑并用,充实体验。

3.课堂要达到:内容丰富,完成任务,余音绕梁。

成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不是教师精彩的讲演、优美的课件演示,也不是学生疲于应对各种软件所带来的绚丽效果,而是学生在宽松、自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集中精力的思考、充满兴趣的实践。

四、小结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信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达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教师。现代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要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只有掌握广广博的信息技术技能,主动适应职业、适应时代、适应需求。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华斌. 提升信息素养 彰显技术魅力[J]. 衢州教育,2014(01).

[2] 李丽. 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 教育教学论坛,2010(02).

第7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核心技术

一、机械化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研究的必要性

机器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之时,人们就意识到他的重要性,从诞生之日起,机械工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和巨额的财富,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研究是为了机器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第一,机械设计制造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零部件都会涉及到形状、尺寸、材料等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光需要丰富的经验,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才能确保机械部件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其组装的成功,确保了其正常投入生产。第二,机械自动化是现代工业追求的职能生产形式,一方面,机械自动化将人从危险、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另一方面,机械自动化利用传感技术、遥控技术等使机器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运行,生产系统效率高、故障小,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效益。第三,电子信息技术下,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等等方便快捷,其效率远远高出了人工,对提高生产效益意义重大。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在计算网络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依赖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例如,机械设计中,计算机可视技术、现实模拟技术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设计者通过计算机软件、硬件可将思想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通关相关的电脑软件进行测试,提高了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其次,机械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技术,机械设备的结构、材料、性能等都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在设计中,也要对机械部件的受力、运作等进行精确的设计,才能确保机器组装的顺利和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再次,系统技术,这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技术,它包含了信息系统、生产流程等等,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代表着工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系统技术一方面,要注重先进科技的融合,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使其对产品的生产更为高效;另一方,要重视系统的融合性,确保系统各个联系的有效、稳固,促进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四,传感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系统等组成一个传感网络,将其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输出端描述出来,相关人员可依据这些信息对机械的生产、制造进行远程操作。第五,自动控制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就是机械的智能化,机械生产信息通过输入端输入,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传输,以便操作者能及时掌握机械状态,对生产急性及时的调整,确保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一技术的应用优势非常显著,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的危险性,使人员远离劳动条件差的工作环境,还节省了能源与材料消耗等,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的又一核心技术。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十分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中,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应从全局出发,注重硬件、软件的同时改进,才能更好的确保工业生产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实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前景分析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面对日益丰富的市场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不但要满足商品制造需求,还要从环保、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出发,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第一,工业生产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一大助力,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创新可有效的改良工业生产的模式,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这将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生产未来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在已受到普遍重视。第二,智能化发展方向,使机器拥有人一样的智慧,能够对生产环节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回应。目前,在强大的网络支持下,智能化生产已不稀奇,研究的方向将是如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水平。第三,进一步提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集成化、敏捷化和清洁性,将人力资源进一步从劳动一线退下来,实现生产系统的全自动化生产、清理等等。此外,还要考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网络性、虚拟化等,全方位的提升工业制造的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价值。

结语: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核心的研究是提高工业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当前,一方面要提升自行研究的效率,树立自强、自信的研究精神,提高我国机械行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需借鉴和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提高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借鉴和吸收过程的科学性、理智性,不照搬、不全面否定,结合我国国情有目的的分析研究,取长补短,促进我国机械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 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宝贵资源,对于体育事业的建设尤其如此。自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而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也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体育信息 整合 数字化 建设

体育信息资源涉及到体育政策法规、体育人才、体育知识等多方面知识,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整合体育信息资源,搭建数字化平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情况

(一)体育院校信息资源的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所体育院校馆藏有700万册图书左右,而在电子文献资源方面,大部分院校都购买了重庆维普、中国知网的使用权,但在购买形式上有所不同,有些是采用团体购买的形式,有些图书馆仅仅购买了几个专题[1]。在体育信息数字资源的建设上,各院校的图书馆也不同,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都建立起了具有特色的专题库。但其中也有很多不足,例如许多院校图书馆的系统软件缺乏统一的规范,书目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一致,并且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因此常常出现很多重复现象。

(二)体育系统体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为了筹备北京奥运会,从国家体育总局到下属各机构都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与体育科研工作。建立了体育咨询网、大众体育信息网等,同时,在这类网站上海设置有体育政策法规、竞技体育、体育发展、全民健身等各项栏目,此外,体育报业总社还开通了体育新闻网、体育在线等,这些为全民健身、大众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

二、数字化平台建设与体育信息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活跃的体育市场能够丰富馆藏体育信息资源

自1999年以来,我国图书阅读率不断呈现下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2005-2008年间体育类书籍销售码洋占有率却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12%左右[2],这直接说明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增强人们对体育信息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带动了图书的销售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体育类图书市场的发展,另外,还能够丰富馆藏体育文献资源。

(二)数字奥运为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主要以科技奥运为主要思想,充分说明了体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高速发展的局面。北京奥运会的体育信息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具有高速宽带、先进技术水平、结构合理的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同时,各省市在体育信息化建设上也获得很大的成就,为我国加快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数字化平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得到高速有效的发展,其他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不断建立起来,如:我国农林系统的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教育系统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科院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这些都对我国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

三、建立数字化平台的准备工作

(一)调查分析论证,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

在开展体育信息资源整合前,首先要全面调查各成员单位图书馆的体育信息情况,并制定共享平台的方案。在进行调查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成员单位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2.相关体育事业单位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所要求的信息资源是否具有良好的保障;3.从外部引进的国外数据库或是国内其他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及资源利用情况。4.国内各地区、各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与体育信息资源网络化、自动化的现状。

(二)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要进行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必须首先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指导机构,以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为主、各省、市的相关体育事业单位共同组织,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制定相应的数字化规划方案,确定参与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从而形成专业的体育信息支撑体系;筹集数字化平台建设资金;制定该体系内的体育信息数字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负责与其他相关的信息系统、信息机构的业务联系,并促进体育信息系统资源进入国家的共享体系;负责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相关的事务,负责硬件系统配置、规划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全面协调网络体系内部的分工。

(三)创造良好氛围,促进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完善政府部门对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领导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建设计划,并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构,加强各成员单位的联合开发,突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的局限,防止效率低下的重复建设,避免体育信息资源整合时的盲目性[4]。此外,还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专家咨询机制和科学的审批、建设、监理程序,一切从实际情况着手,加快体育信息数字化平台建设,不断开发相关信息资源,推进资源共享进程,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共享平台

(一)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网站

将我国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作为门户站点,并广泛辐射到以下的省、市等站点,通过建立网络互联关系,充分结合所有成员单位的体育信息资源,使信息中心呈现为垂直纵向流动的态势。信息量比较集中的地方多数为重要的省会城市,因此要在这些地方设立枢纽节点,之后在建立辖区内的市、县等转接站点[5]。由于转接层的信息汇集量相对小,通常可使用星状结构,这样能够让每个节点互相联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信息平台。网络接入方可按照实际情况建设内部网,例如校园网等。

(二)网站内容

1.实时动态信息。其中包括国家体育法律法规及宏观政策的宣传、体育信息的实时。

2.链接其它站点。可链接到体育科研部门、体育运动协会、体育事业单位等;或是链接至电视、报刊、媒体栏目、著名的体育企业、商家等。

3.查询站点。这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体育联赛及俱乐部、各种赛事的组委会、赛事信息、运动竞赛及相应的成绩。这些体育信息资源站点要做到准确、全面,能够及时更新;同时可进行站点导航,能够链接到其它的热点网站,还可以进行网上订票、网络竞猜等,能够实现体育赛事的直播等;此外,还需重视交互性,可以支持更多的域名、地址等。

4.参考查询。通过电话或者使用QQ进行咨询,并采取E-mail等多种形式实现体育文献资源的传递。

5.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中包括引进体育信息资源数据库,书刊联合目录等。体育系统内部的各成员单位参与书刊联合目录的完善工作,以确保符合联机检索的要求;在引进数据库方面,可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6];在建设专题数据库时,各成员单位可按照自身特色和优势,在科学研究、学科设置等这些方面充分展现出地方的特点,许多科研人员以及教师都非常希望能够为科研、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特色体育文献信息。

6.相互交流学习。可通过运用网络进行相互交流,或者通过参加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内部员工的学习,此外,也可采取发放资料或视频的方法加强教育。

五、结束语

体育信息资源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事业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体育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体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信息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光.体育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0.12(03):59.

[2] 李树伟.网络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5(08):47.

[3] 吴淑华.我国体育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方案探讨[J].晋图学刊.2012.9(06):33.

[4] 王洪恩.体育信息资源整合及其网络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J].电子测试.2013.8(14):28.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消防指挥;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N711

火灾的发展一共分为四个阶段,主要是火灾发生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迅猛阶段和熄灭阶段。火灾发展的初始阶段一般发生在起火后的十几分钟之内,这个阶段的火焰不高,因为可燃物质的燃烧面积较小,火势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灭火工作是最佳时机。如果火灾的发现及时,处理火灾的方法合理,将会使用简单的灭火器灭火即可。随着当今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灭火技术和设备,下面将主要的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微电子技术、探测传感技术的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 自动化技术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1.1 自动化消防控制系统

火灾的自动化消防系统主要包括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报警控制器两个部分,还包括防烟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控制设备和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还有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以及电梯的回降控制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消防通信设备和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设备等总共十类控制装置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装置。

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含火灾报警装置、触发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其他的辅助功能装置。其具有很多的功能,可以在火灾发生的初始阶段,把燃烧产生的热量、火焰和烟雾等一些物理量,使用火灾的探测仪器将其变成信号,之后传送到火灾报警的控制器中,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帮助人们及时的发现火灾,同时启动消防联动机制和连锁的减灾系统装置,用来驱动各种减灾设备和灭火设备,帮助消灭初始的火灾,减少损失。

1.2.1 触发装置

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触发装置的组成包含有手动火灾报警的按钮和火灾探测器。手动的火灾报警按钮是安装在经常有人出入的便于操作的公共场所里面。如果有人发现有火灾发生,直接按下手动的按钮,用报警器传递报警的信号。火灾的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核心的部分之一,是通过研究探测物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物理现象作为依据的,属于一种自动的检测触发装置,能够不间断的进行探测保护和坚实区域内的火灾信号。可以根据火灾探测器探测的火灾的参数的不同,将其分为感温式、感烟式、可燃气体探测式、感官式和复合式等几种类型,下面主要讨论其中的几种火灾的探测装置,进行合理的选用。

首先是感烟式火灾探测装置,它是一种能够进行检测燃烧或者热解而产生的液体或者固体微粒的一种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的火灾探测器主要应用以火灾发生的前期、早期进行报警的装置,对于发现火灾是很有效的。一般在火灾损失较小的重要的地点,火灾发生的初始阶段有阴燃的阶段,能够产生少量的热和大量的烟,对于没有火焰辐射的火灾很适合使用。其次是感温式火灾探测器,这是一种能够响应异常温度的,能够探测到温差和温升的速率的一种火灾探测仪器。这种感温式的探测器常用的有差温式、定温式和差定温式这三种,其中的定温式探测器主要是用于当环境的温度超过或者达到预定值的响应的时候;差温式的探测器是在环境的温度上升的速率查过原定的预定值时候进行响应;差定温式的探测器具有定温和差温两种主要的功能。对于其他的探测器不一一进行探讨,都是能够发现火灾的重要仪器。

2 信息化技术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的概念

对于消防技术中的信息化主要是需要对物联网的技术进行探讨,物联网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机关扫面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化的设备,根据约定的合同,将任意一种物品和互联网相互连接,进行相关的信息的通信和交换,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定位、识别、监控、跟踪和管理的一种信息化网络。它的设计使用的技术原理是在互联网使用的基础之上,使用数据通信技术和RFID共同组成一个能够覆盖诸多事物的综合性的网络系统,最终实现整个网络系统的信息共享、物品自动识别和彼此之间的“交流”。物联网在消防信息化中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划分为三层结构,主要有传输层、感知层和应用层。其中的传输层主要是进行读写设备的采集的数据,之后通过使用无线的网络进行传输;感知层是通过使用读写器等来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应用层主要是通过其中的中间件,将数据导入消防栓、消防车辆、消防装备和消防档案等消防工作的管理系统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2.2 物联网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物联网有很广泛的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广到能够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其中物联网在消防部队中的应用主要有:首先物联网在消防侦查装备中的应用。在火灾的现场进行侦查是制定消防工作计划的前提,因此需要在火灾现场随即的安置传感器,充分的对火灾现场的每个点的烟雾浓度、温度等环境的数据进行勘察,监控火灾发展的趋势,之后与现场的指挥平台进行集成,再运用GIS插件的技术,充分的检测火灾现场的环境,为现场的指挥员提供准确的、实时的信息,能够充分的提高整体的火灾救援水平。其次是物联网在消防设施中的应用。使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类建筑中的消防设施的实时状况,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消防监控中心,主要包括数据压缩、数据打包、数据解析、数据传输、指令的发送和数据的安全加密等等,可以充分的实现消防监控中心对全市内所有建筑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最后物联网还能够管理消防装备。使用无联网可以实现消防装备物资的出库、使用、入库、维修和报损,对其中每个环节的控制,减少因为人工的登记造成的失误,大大的提高了整个消防中心的物资管理的效率。物联网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整个消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一旦发生必定会造成很大的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因此要有效的控制火灾的发生,将火灾控制在产生的初始阶段,维护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方面充分的加强对消防工作的改进,其中自动化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的灭火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还有物联网在消防信息化中的应用,也大大的提高了整个消防部队的整体战斗能力,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荆胜南,周文高.自动化技术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黄卓统.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