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0:29: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茶叶商业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近年来,传统产业链上的企业更多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直接吸纳进来,比如以二手车交易为核心业务的“易车网”、以图书销售为主的“当当网”。这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有效对接之后,其颠覆传统产业运营规则的全新商业模式迎来了一轮又一轮投资基金蜂拥而入,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
搭乘网络信息快车,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也进入网络平台,开始尝试这种全新的销售方式。一些意识超前的茶商开始“两条”腿走路:店铺销售+网上开店,这不仅增加了一条销售渠道,而且网络销售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我国茶叶规模普遍比较小,并且分散,传统的店铺销售需要支付一大笔店面租金,实力较弱的茶农、茶商面对城市里日益上涨的门店租金备感艰难,而网络销售恰恰具有交易环节减少、交易便捷、无需店面等优势,为茶叶销售提供了另一条便捷的通道。
低成本销售
福建安溪一位正在“淘宝网”开店的林姓老板说:“相信有去过茶店的朋友都知道,现在的茶叶店,他们要付相当数额的店面租金,包括他们那些店里人员的日常开销也需要相当大一笔费用。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卖的茶叶。之所以在店里头买的茶叶会需要那么高的价格的,这就是其原因所在。而通过网上购的茶叶,同等质量之下,我们就没必要摊这些费用了,网上卖茶相当于直销,比开店销售的成本低很多。”
说起网上卖茶,最早可以追溯到4年前。鉴于消费者购茶量上升,但又不愿到人员稠密的商店购茶的现象,早在2003年,吴裕泰茶叶公司就开通了网站购茶业务,消费者只要点击公司的网站,就可以享受足不出户购买茶叶的方便,并且享受免费送货上门服务。近几年,各地茶叶企业对互联网不仅热情不减,而且针对网上购物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日趋成熟。
年轻人逐渐认可
网上购茶方便、快捷、低价、时尚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认同,甚至有消费者从在网上买茶步入网上开店卖茶的行列。北京中联时代文化公司的魏军说:“原来到茶庄买茶,还和老板像朋友一样。后来无意中发现买的价格比淘宝的差不多翻了一番,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现在都在淘宝买,一次在同一家多买点,运费成本就摊低了。我本人及一些爱茶的朋友不仅在网上买茶,也在网上卖茶,通过支付宝交易安全放心!”
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创新,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动互联网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去年底才在中国大陆兴起的公共免费wifi,仅半年多时间就在许多城市开始普及,日前广东省率先提出要实现全省免费wifi覆盖,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把wifi覆盖定位成城市第五大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趋势下中国将很快实现wifi全国覆盖。同时,宽带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在移动终端设备快速崛起和普及下,也将促使宽带免费开放使用的局面尽早到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空前的变化。
韩国百分之八十的商户在利用wifi作为自媒体工具,日本也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商户在使用wifi作为营销工具。中国市场虽然只有极少数商家懂得利用wifi做为自媒体工具,或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端口引入网店流量,而移动终端设备这个新媒体工具会在未来一年内得到快速普及运用。
中国的茶叶电商总体上对网络的认知度不高,许多茶企跟风进入电商领域,不久就因业绩惨淡而挂出免战牌,笔者在去年就撰文指出2014年将出现茶叶电商的网店关店潮,今年果然不少茶叶网店在天猫等网络商城销声匿迹。
许多茶叶电商的失败都是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茶叶电商是把线下的传统商业模式硬套在互联网去的,只会把茶叶包装盒做出一些特色,把茶叶价格略微下调,把产品照片摆上网店,最多的技巧就是自己刷单或请人刷单,有钱的茶叶电商做点直通车广告,此外就没有任何网络推广的手段了,所以这类在茶叶电商队伍中占据绝对多数的电商,承认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根本无力维系网店的不亏本经营。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茶叶电商要做好网店,关键只在于做好PC端的网络推广,即只要考虑电脑端口流量的引入,尽管只有一个PC端而没有移动端的情况下,许多茶叶电商也还是做不好网络推广,绝大多数茶叶电商只开店不推广,网店自开张时起也就处于名存实亡状态。笔者去年也曾多次撰文指出茶叶电商的推广应该把精力放在站外的推广,即网店所在平台以外的网络推广,包括各大搜索引擎和QQ等平台的推广,通过网店的站外推广赢得更大流量。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网店是不能依赖于站内平台的单一流量,站内平台给网店带来的合理流量只能占到网店总流量的30%左右,另外的70%网店流量都需要从网店平台以外的网络渠道去获得。事实上,那些经营不善和倒闭的茶叶网店,无一不是因为没有流量而导致饿死才关店的,一些至今虽然还好死不如赖活而没有关闭的业绩极差网店,能持续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的。
开茶叶网店就必须懂得网络推广,必须能够赢得大量的站外流量,才能赢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传统茶企做电商的死因恰恰是忽略了网络推广这个关键技术,包括目前业绩尚可的茶叶电商,也很少能够通过网络推广技术把网店经营更好,而是借助资金的实力投入大量的广告或者玩些避开平台耳目的违规手段,如通过建立很多QQ群,发动QQ好友表面上下订单,背后电商给QQ好友退款,再送上一份礼品,通过这种暗箱操作换取海量的好评,制造茶叶热销的虚假景象。所以一些茶叶网店表面上看销量很大,而实际上店家却是亏本赚吆喝,试图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能抛砖引玉,让大量的虚假购买客户带来一些真实的消费者。这种做法的确可以迷惑一批消费者,但从电商的运营成本来看,这样的虚假繁荣还是不能让电商良性运行,最终还是会让茶叶电商惨败而归。
茶叶电商该如何做好生意?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对绝大多数茶企来说,是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因为传统茶企迈不过新观念、新思维这道坎,网络推广人才的奇缺严重制约着传统企业向电商领域进军。今年初,福州一家媒体举办一期传统茶企渠道创新论坛,笔者应邀参加了该论坛,本以为既然是传统茶企研究渠道创新的论坛,茶企应该会特别关注包括网络营销在内的新渠道,结果却让笔者大失所望。因为参加论坛讨论的全是传统茶企,更让笔者惊讶的是与会传统茶企不仅没有特别关注茶叶电商领域,相反还都对茶叶电商持否定态度。传统茶企认为,全国的茶叶电商年销售额总和还不如一家成功的服装电商的销售业绩,足见茶叶电商的做不大的。笔者听到传统茶企的声音后,更加坚信中国茶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该次论坛感到十分失望,以至于媒体在发表论坛总结时,笔者拒绝记者在文章里体现笔者的任何观点,就当笔者根本不知道这个论坛的举办。参加这个论坛的所有传统茶企,最终也没有就渠道创新提出什么具有创新价值的见解和共识。实际上,茶叶电商和服装电商两者是不同行业的电商,本身没有可比性,如果把茶叶电商与传统茶企相比较,情况又是怎样呢?
以茶叶大区福建为例,传统茶企不乏经营十几二十年的企业,但传统茶企中除了玩转于资本市场的极少数企业,以及极少数外贸茶企以外,茶叶公司年销售额过千万的都是行业中的凤毛麟角。让我们再看看茶叶电商,经营时间最长的也没有达到8年,但福建茶叶电商年销售额达五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要比开传统茶叶店的企业多,一些茶叶电商已经向年销售额过亿元冲关了,相比之下茶叶电商远比传统茶企的发展速度快,发展后劲也比传统茶企足,发展前景也比传统茶企光明。
关键词:现金;清分;社会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3-0066-03
钞票清分工作是一项投资大、专业性强的工作。过去主要由人民银行承担回笼钞票的清分任务。随着人民银行钞票处理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逐步承担起对回笼完整券进行清分的职责。部分社会化专业钞票清分机构也逐渐参与到现金处理工作中来,起到了分担现金处理压力、减少商业银行重复劳动、提高现金处理效率的作用。
一、天津市商业银行清分业务外包模式
在清分业务开展过程中,天津分行规定辖内各商业银行可根据其现金收付量的大小及成本、场地、人员等的实际情况选择本行自行清分、委托其他单位清分及两者相结合三种方式来组织本行的现钞清分工作。目前天津市有13家商业银行通过自有清分设备对现钞进行自行清分。6家采用“离行”式外包清分模式完成清分工作,5家采用“人驻”式外包清分模式对本行回笼券进行清分。天津市共有6家清分外包公司,分别为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北京京北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天津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迪宝公司、深圳银雁金融配套服务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的外包清分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离行”式外包清分模式
“离行”式外包清分模式即由外包公司为现金集中清分提供专业的场地、清分设备、清分工作人员、押运送钞等服务,具体做法为外包公司安排人员提前从商业银行处领取需清分的现钞,在外包公司提供的清分场地清分完毕后,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装入款箱并送往用钞地点,银行只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其服务质量即可。这种模式适用于没有集中现金处理中心、不具备现金清分硬件条件的商业银行。
目前,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天津分行、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上海银行天津分行、广东发展银行天津分行均采取“离行”式外包清分模式。为节约成本、防范风险,此类型商业银行主要采取本行自行清分与社会化清分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清分工作,即为每家网点或部分现金业务量大的网点配备小型清分机对网点柜面收入现金进行清分整点并记录冠字号码,完成清分工作,ATM机加钞业务则交给外包公司进行操作,外包公司除完成领款、清分、装箱的操作以外,还需根据商业银行的要求为ATM机进行加钞。
(二)“入驻”式外包清分模式
“入驻”式外包清分模式即由商业银行提供清分场地、清分设备等,聘请外包公司具有专业资质的服务人员,在商业银行现有的现金处理中心完成现钞清分工作后上缴商业银行金库中心。这种模式适用于具备一定现金清分硬件条件的商业银行。
目前,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天津分行、平安银行天津分行、华夏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农商银行均采取“入驻”式外包清分模式完成现钞清分工作,此类型商业银行建立有集中的现金处理中心,其只要求一线临柜人员对收入现金进行简单挑残,成捆后上缴现金处理中心,由现金处理中心清分人员集中进行复点、清分,清分完毕后再集中配款。
二、社会化现钞清分模式的积极作用
(一)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得到提升
目前,天津市各商业银行清分外包业务运行正常,各商业银行清分后的现钞不仅可以满足上缴发行库及ATM加钞所需现金,柜面支出已清分完整券占现金支出总量的平均比例可达到20%。商业银行实行现金外包管理以来,不仅大幅减轻了柜面压力,为进一步提升柜面服务质量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加快了现金流通速度,流通中现金的整洁度及对外支付的现金质量也得到提升。
(二)落实制度的同时有效分散风险
在将清分业务外包之前,由于人员的限制,部分商业银行安排解款出纳人员兼做现金清分整点工作,或安排临时人员对现金进行清分整点,这样一方面不符合现金出纳制度规定,同时也存在风险隐患。清分业务外包后,市场回笼现金交由外包方集中清分整点,现金清分中存在的部分风险转移给了外包公司,同时落实了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清分作业流程得到优化
清分业务外包前,由于商业银行支行不设清点出纳岗位,商业银行支行的现金整点由兼职人员进行操作,业务流程不规范,特别是现金收付量大、回笼残损币较多的支行清分整点压力较大,少数支行经常出现由于现金整点不完而积压库存的现象。外包后商业银行一级支行收缴辖内支行网点上缴的现金全部由辖内支行网点自行打把封捆,一级支行出纳只进行整把整捆的点数,点数无误后,便可上缴商业银行分行并交由外包方清分整点,不仅解决了商业银行支行的实际困难,减少了一线柜员的压力,而且优化了作业流程。
(四)“入驻”式外包清分模式可降低商业银行的人工成本
据中国邮储银行天津分行测算,现金清分业务外包之前,其行内约需配置67名清点出纳,每年需支付人工成本约470万元,外包后现金清点服务费按捆计费,每年需支付外包服务费约120万元,两者对比,每年节约的人工成本约350万元。“入驻”式外包清分模式,不仅大量减少了商业银行手工操作环节,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购买和维护费用,而且也减少了人员管理及监督成本,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的拓展和创新中去,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社会化清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社会化清分机构的有效资格审查制度,监管制度不成熟
目前,我国没有出台有效政策对现金清分外包机构进行约束,现金清分外包机构的准入退出及现场现钞清分过程均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不利于行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社会化清分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外包公司对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及培训工作游离于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外,外包公司清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一,缺少相应的工作能力考查,造成部分业务人员对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相关制度学习传导的及时性、准确性难以把握,易造成回笼券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清分外包的形式不利于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对清分工作人员的直接管理。存在清点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的情况。
(三)清分能力配置与现金需求规律无法完全匹配
由于各商业银行间现金回笼投放量差异及社会现金需求量周期性的变化,易造成现金回笼淡季外包公司无款可清、回笼旺季又无法及时清分的现实问题。据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统计,自2012年5月至10月,其委托外包公司清分现金总计13.22亿元,按照原先测算的每年264个正常工作日、每日清分3000万计算,一年应清分79.2亿元,但5-10月这6个月仅完成预计清分能力的33%,67%的工作量均需外包公司在现金需求旺季期间完成,其清分能力配置无法完全适应现金季节性需求的波动。
(四)“离行”式外包清分模式运输成本较高、现金流转的风险较大
受现金清分整点场所的限制,部分商业银行采取“离行”式外包清分模式,外包公司需对款项进行运输,造成现金清分工作受到时间、地点、运输等多方面的限制,影响了现金清分的时效性,加大了现金流转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增加了清分运营与资金占压的成本。
四、对现钞清分社会化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对社会专业清分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
建议总行出台相关政策,依据清分质量,建立对社会清分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开办人民币现钞清分业务的社会机构应向人民银行相关部门提交申请,由人民银行对其资质、人员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各方面符合要求后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在社会机构向商业银行提供现钞清分服务过程中,由人民银行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不符合要求的可强制要求其退出。
(二)制定对社会清分机构的考核标准
人民银行应加强对社会清分机构的考核,考核标准包括制度执行情况、操作流程的合规性、业务风险及应急管理、人员管理、人民币现钞清分质量、机具的稳定性及识假挑残能力等指标,同时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引导社会清分机构之间良性竞争,确保社会清分行业健康发展,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得到不断提高。
(三)统一清分设备,提高清分质量
清分机具的质量是保证清分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天津市商业银行及社会清分机构的清分设备机型多样、标准不同,部分机具配置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清分质量。建议人民银行总行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及社会清分机构清分机具的购置、使用和管理,逐步明确钞票清分设备生产准入要求,并根据现金存取业务需求及反假货币需求对清分机具及其清分阈值进行统一,要求各使用主体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清分机品牌和型号,确保清分标准的统一。
这两种美食恰恰抓住了那些饭时不定,而且喜欢趣味消费的姑娘的心。
一位长发女孩正优雅地吮吸着奶茶,吧台上是刚吃完的一碗酸辣粉。这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帅气小伙子跑了过来。
“你怎么才来?我有点饿了,没忍住,就先吃了碗酸辣粉,喝了杯奶茶。”女孩不满地道。
“这不是刚加完班嘛!”帅小伙说。
“你也尝尝吧!这儿的酸辣粉很特别,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女孩指着刚吃完的酸辣粉推荐道,“奶茶加酸辣粉,一道性感美食,奶茶具有女性般的柔美,酸辣粉具有男性般火辣激情,呵呵!”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奶茶嫁给粉”,一个很有味道的小店,一个时尚与传统的融汇之地,给人一种很纯粹的性感,无论是视觉还是味觉。
奶茶能嫁给粉吗?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大街上的奶茶店鳞次栉比,品牌众多,与此同时,你也可以发现众多卖酸辣粉的成都小吃等小店。
但这让那些既想喝奶茶,又想吃碗酸辣粉,还想逛街后歇歇脚的美女可是犯了难。
奶茶嫁给粉的出现肯定会让这些美女眼前一亮。
奶茶嫁给粉的创立者,北京喜悦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强,一位英俊高大的山东男人。王国强夹克上的拉锁一直拉到领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全过程中,始终没有松开过,显示了这个男人为人处事的严谨。但严谨的外表下,王国强身上处处闪耀着创新的锋芒。
山东出名厨,王国强也对餐饮非常着迷,做过拉面、饺子、快餐等餐饮企业,后来在去外地旅游的过程中萌发灵感,把奶茶和酸辣粉开始混搭,也就有了“奶茶嫁给粉”这家连锁店。
奶茶嫁给粉是个让15-30岁的姑娘们着迷的东西。奶茶店处处都是,并不足以让年轻的姑娘们过目不忘,但一杯奶茶外加一碗酸辣粉却恰恰抓住了那些饭时不定,而且喜欢趣味消费的姑娘的心。
“‘奶茶嫁给粉’和西游降魔,真不错,怪不得都会满场。”一位刚看完电影来到奶茶嫁给粉吃东西的美女边吃东西,边发了这条微博。看来,奶茶的香甜加酸辣粉的酸辣,这道性感美食一下子抢占了众多女孩子的心。
“奶茶和酸辣粉都是年轻女孩子的最爱,而我们的目标客户就是这些15到30岁的女孩子,所以这种混搭是一种巧妙的混搭。”王国强介绍。
1+1会大于2吗?
那么这种混搭模式会产生1+1>2的效果吗?从目前来看,的确是这样。
目前,奶茶嫁给粉在北京有6家直营店,在外埠有54家连锁店,慕名而来的加盟者络绎不绝。
“前两天,密云一个投资者想加盟我们,我直接拒绝了。在我看来,密云是个睡城,不适合开我们这样的店。但那位投资者很不理解,说我拿钱加盟你们,你们还不接着?”王国强给记者讲了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
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加盟者呢?
首先是产品和服务独具特色。
这道美食中西合璧,台湾的手摇奶茶是个舶来品,在各地大同小异,而这里的酸辣粉却独具特色,其所用的粉全部是纯手工制作。
王国强介绍,“现在市场上的粉都没有传统粉的那种味道了,机器挤出来的粉像皮筋一样,不入味。而我这儿用的粉都是用漏瓢下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工艺,我现在在老家定了两家生产商。”
“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村里还没有责任田,还是生产队,那时村里的红薯收获了,都用来做成粉条,生产队有个下粉条的特别大的锅,大锅中水在翻滚,大漏瓢在下粉条。这种漏瓢下的粉条粗细不一,密度小,里面有眼,香气四溢,不用调料也很香。所以上面大锅下,边上小孩都在偷吃。”王国强边笑边介绍了自己儿时的趣事。
同时,为了吸引年轻的消费者,王国强还在尝试开发新的产品,比如披萨。王国强介绍,奶茶嫁给粉的披萨不像必胜客的那么大气漂亮,我们追求的是小巧可爱、趣味性,我们一张16寸披萨上面有三四种味道,放在展示台里具备很强的观赏性,选择性也很丰富,可以现场品尝,也可以切成三角牙带走。
不仅产品独具特色,奶茶嫁给粉还在营造一种有趣的消费氛围。
现在奶茶嫁给粉的很多店都已经有了吧台,一碗酸辣粉、一杯奶茶你可以5分钟吃完,也可以坐半个小时,这就创造了近距离与消费者沟通的机会。但奶茶嫁给粉区别于传统餐饮的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的布局,空间有点挤,却也很有趣。
“我们在任丘的一个加盟商,在二楼搞了个就餐区,围绕墙弄了一圈吧台,然后把墙装成了宇宙空间的暗色调,很有味道。”王国强介绍,未来,我们会提高奶茶制作的可观赏性,让更多的女孩子享受到消费的趣味性。
“我们企业的价值观是悦人悦己,就餐本身也可以成为很愉快的一种经历,这样消费者才能记住你。”王国强介绍。
其次,这种混搭模式还有更大的聚客能力,一般来说,奶茶店季节性很强,夏天红火,冬天冷清,但奶茶加酸辣粉的混搭却可以起到平滑销售的季节性波动作用。
在房租飞涨的今天,如何应对房租上涨成为了很多小店生与死的关键。而这种混搭模式,相对于单一品类的奶茶店在应对飞涨的房租上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创造更高的坪效。
“因为针对的客户群相同,所以奶茶和酸辣粉的混搭本质上是一种范围经济,可以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王国强介绍。
空白乃商机 混搭关模式
“空白就是商机,混搭也可以成为商业模式。”王国强对奶茶嫁给粉的发展充满信心。显然,多年的商战历练,对市场极为敏感的王国强领悟到了哪些事能够做以及如何做。
“毛利率低于70%的产品不能做,不易标准化的食品做连锁很难。”这是王国强逐渐领悟到的,所以王国强选择了奶茶和酸辣粉这两种毛利率较高而且又较易标准化的食品,并把它们结合了起来。
奶茶嫁给粉把奶茶和酸辣粉在同一店销售,走在时尚前沿,国内独此一家。那鲜明而亲切的品牌形象让顾客过目不忘。
为了做好连锁拓展,奶茶嫁给粉建立了中央厨房,还把酸辣粉的汤料和奶茶的核心原料实现了订单化工厂生产,保证了质量的稳定。
由于投资门槛不高,加盟者络绎不绝。但为了保证品牌的健康发展,奶茶嫁给粉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控系统。
“一天营业额小于2000元,每个月营业额小于6万的话,我们是不允许他开的。”王国强强调了这条底线。
为了保证加盟商的盈利,奶茶嫁给粉在和经营伙伴合作时采取了托管加盟的方式。加盟者负责外联,奶茶嫁给粉主要专注于管理输出,集中于人才培训输出,原料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和加盟商捆绑式战略合作经营可以说是一个双赢战略,既降低了加盟商的盈利风险,也降低了品牌自身快速拓展中的风险。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对区、市,奶茶嫁给粉都会入驻工作组、管理组、大区经理、督导、经营店长,以这样的方式托管经营,大大降低了加盟商自身由于经验不足、人才不足而出现的经营风险。
当然,管理输出最大的瓶颈是人才,为此奶茶嫁给粉制定了成就员工的计划。“2012年已经有一位员工成为了年薪10万的员工,2013年我们要成就三位员工,2014年要成就十位员工。同时,我们开放了内部员工加盟,已经有两位员工成为了我们的加盟商。”王国强介绍。
在王国强看来,虽然是小店,但人为因素非常重要。“我们定的人均产出率不能低于500元,但加盟商没有培训系统,或者缺人,或者拉一个人就上岗,怎么能达到每天人均500元的标准,所以我们的人员输出才能保证加盟店的盈利。”
“成就团队和伙伴,共建共赢”是奶茶嫁给粉的企业使命。可以说,这也是奶茶嫁给粉的核心竞争力。
奶茶嫁给粉,与之类似的业态还没有,但他们已经有了危机感。
量化和标准化是奶茶嫁给粉的努力方向。王国强介绍,我们现在工厂化生产的比重在30%,其他的都是粗加工,未来我们会加大工厂生产的比重。同时,我们还将加大中央厨房处理原材料的比重。
奶茶嫁给粉投建中央厨房,表面上增加了成本,但由于加强了对企业运营成本的管控,最终反而节约了成本。王国强举例说,如果完全靠供应商供货,我们不可能掌握门店的量本利情况,现在由中央厨房统一供应,我们可以量化管理门店的量本利情况。从而有利于保证开一个店成一个店。
2013年,奶茶嫁给粉启动了全国市场的重新整合,推广目标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东大区、河北大区市场,而且还开放了全国范围内的地级市以上市级加盟市场。
“未来三年我们的规划是要拓展420家店。”王国强介绍。
网店买茶更重包装与价格
记者通过浏览以上三家综合性购物网站的茶类价格以及销售量、评论数量比较得出:目前茶叶电商的主战场为淘宝,但淘宝的平均客单价在60至80元之间,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相比之下,线下顾客在门店单次消费的茶叶价格最低则在300至500元之间。对此,一家茶叶自有品牌的负责人这样表示:“网上买茶的人里99%都不懂茶,他们更多地关注包装和价格,而不是品质。”
德州市福建茶城一家赵姓店主主营杭州西湖龙井,今年年初,他在淘宝开了一家茶叶网店,线下线上同时营业,价格持平。截至目前,2013年网店营业额明显低于实体店,但是销量却与线下持平。“赵老板解释,”正是因为线上网民所购买的茶叶多为低端产品,包装精美者销量更佳。很多人还是对‘网购茶叶’表示不放心。“
茶叶市场缺少强势品牌
记者在上网浏览以及采访德州茶叶市场时发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茶行业始终存在的困扰是缺乏知名的茶叶品牌。譬如消费者通常了解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茶品类,但并不熟知具体有何代表品牌。这造成了茶叶电商,尤其是垂直类平台,缺乏知名的品牌吸引用户,难以形成足够的用户粘性。
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茶叶“有类无品”的现状同样困扰着线下商家,茶叶的销售由各地茶叶公司主导,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有极强的地域性,产生的也只是地方品牌。记者在福建茶城附近随机采访了十余名市民,仅一位女士说出了一个茶叶品牌。
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西湖龙井、乌龙茶、普洱茶这三类茶占据着线上销售80%的市场份额,茶叶销售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这也导致了茶叶渠道商难以在短期内寻找到核心优势。
网络渠道与顾客品饮感受难结合
茶叶电商的另一个重要短板在于无法实现网络渠道与顾客品饮感受的有机结合。相比于网络,传统门店的茶叶“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尝得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记者在金华茶城采访时遇到正在买茶的王先生,他说:“茶叶是需要品饮、闻香的。只在网络上凭着电脑的图片看不出好坏优劣。相对比于网络,我更喜欢去实体店买茶,那里的茶叶试喝,能现场观看到茶叶品质,喝到茶味,品到茶香。”
但相比于线下,茶叶的线上销售也存在着独有的优势。一方面,近些年,线下茶业市场“加盟”模式已趋于饱和,高昂的店租使得大部分茶叶的加盟门店无利可图,部分茶叶企业开始开发线上渠道。而这些茶叶企业大多数拥有极强的生产能力,而没有营销能力,这为上渠道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现状
据对衢州市级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各家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先后进行了会计管理模式的改革,基本特征如下:
(一)“扁平化”。商业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就是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撤销原来机构设置上的多重行政级别,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行与营业网点间一对多的点对点管理,通过精简网点、精简管理人员,设立运行中心、金库中心、督导中心,实现集中核算、集中监督、集中管理,通过集中管理人员和整合业务系统,实现会计管理的独立性和广泛性,减少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建立全新的会计管理框架。有的行实行了全面的“扁平化”改革,有的行则有一定的侧重点。如建行衢州市分行,2001年在全省建行系统率先对市区分支机构实行全面的“扁平化”管理改革,一方面下属机构从原来的23个,精简至现在的13个,另一方面全面精简管理人员,并实行营业经理委派制,全面监督管理网点业务,营业经理直接对市分行负责。市工行则是较早实行集中核算、集中监督的典型,市中行、农行也正在实行人员、业务整合,逐步朝“扁平化”方向发展。
(二)集中化。一方面是网点业务集中处理。,商业银行业务操作基本实现了前后台分离,即前台数据录入,实时传递到后台运行中心进行账务处理,跨网点、跨行统一由运行中心进行清算。通过数据集中处理,提高账务的实时性,实现跨网点的通存通兑、业务查询,同时,清算资金统一进出,减少了风险源。另一方面是不同业务的数据集中。以前银行各类业务系统以业务种类为中心,分部门开发实施,标准不统一,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数据的交换显得繁琐和低效,如对公、储蓄、信贷、资金、清算、国际业务等系统相互不联接,业务数据分散存放,不利于信息的综合和决策。新型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对原来的会计核算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出纳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信贷业务系统等进行了集成、整合,通过模块化管理,使其涵盖更广、更全面、更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系统数据的共享,便于业务统计和数据分析。另外,临柜业务也从原来的条块分割,发展成为综合化,并实行单人临柜,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信息化。银行业务信息化包括机及通信技术的运用。银行业一直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始终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目前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账务、清算、结算等方面的信息化过程,数据的实时传递、实时账务处理、综合数据的查询和跨行资金清算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的基础,信息技术水平决定了银行的服务水平,决定了银行会计管理的效率,也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
二、存在的
(一)技术依赖性强,系统维护难度增加。当前的管理模式建立在机和基础上,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但系统与网络也都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可测因素,因此技术故障较多,有时会导致错账,甚至导致业务暂停。由于网点自身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能依靠市分行技术部门,有的甚至要省分行才能解决,特别是遇到网络故障还可能要依赖电信等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因此系统维护效率不高,了基层网点的服务质量。同时,计算机联网运行使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作案成为可能,增加了网络风险。
(二)业务复杂,有关人员素质不适应需求。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全功能综合业务系统,且软件升级换代快,业务项目多,分工细,操作规程复杂,业务人员很难系统地掌握,造成业务生疏,容易出差错。另外,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做到业务全面、精通,并要善于利用信息进行,为创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但由于管理人员既不从事柜台操作,也与市场营销严重脱节,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都不能完全符合有效管理的需求,仅仅起着监督辅导的作用,会计管理的职能未充分发挥,银行无法对客户情况加以全面了解,无法设计面向客户的新业务,无法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准,无法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控制,白白浪费了信息资源。
(三)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银行临柜业务综合化以后,临柜业务风险增加,如现金支付业务,以前要经过记账、复核及出纳三个环节,现在临柜人员一人就能完成,同时银行因配备摄像监控设施以及相应的系统授权控制等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人为风险估计不足,对操作人员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同时,相关性的制度建设未及时跟上。有的银行因对账制度不完善,内部授权制度未落实,发生了临柜人员作案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系统控制,防范技术风险。信息技术的增加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控制。一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程序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稳定性,不能急于求成,运行前要进行充分测试,并经权威机构的认证,尽可能减少系统故障,而且要建立与运行维护、数据处理过程、硬件设备等相关的可靠性控制制度,建立应急预案。二是增强系统实时监控功能,控制操作权限,对营业网点的异常操作作出预警,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或业务差错。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中小企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引言
“十五”期间,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整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发展速度慢、服务水平低等,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经济实力决定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现象比较突出。“十一五”期间,中央号召各地方要进一步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既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为市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求。因此,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商业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由于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政府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企业发展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同,因此,期望一种普遍的服务体系构建模式并不现实。然而,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培育和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这其实也是一个企业发展服务逐渐商业化、市场化的过程,是一个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再向政府指导、市场主导过渡的过程,是一个由行政部门或综合机构主导向社会中介机构主导过渡的过程。由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推进主体、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决策结构、动力机制、信息传递方式、扶持重点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发达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商业化模式
对于发达地区而言,中小企业的数量多,经济实力比较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发育相对比较成熟,应构建“以社会中介机构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企业发展服务市场。
1、推进主体
各种社会中介机构是发达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推进主体。政府则需要制定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税收等政策,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的软硬环境,规范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核心作用。
2、决策结构
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分散决策的特征比较明显。不论是作为服务供给方的社会中介机构,还是作为服务需求方的中小企业,所有的单个决策单位都自行选择最优的方案。社会中介机构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和发展战略,决定提供服务的产品种类、数量和收费标准;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决定购买哪些服务以及购买服务的数量。
3、动力机制
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对于政府而言,通过提供政策支撑,营造良好的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以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于社会中介机构而言,其提供服务的目的则是为了赚取适当的利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获取服务的目的是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解决企业面临的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4、信息传递
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服务市场比较成熟,服务提供商和服务需求者之间主要依靠价格的涨落而相互传递信息。服务提供商根据服务需求者可以接受的价格,不断调整服务产品和数量,双方经过讨价还价达成一致。
5、扶持重点
发达地区综合机构功能比较完善,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比较成熟,但同样存在进一步提升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将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课题组认为,发达地区政府扶持的重点是服务中心的虚拟化运营,通过协助服务中心完善信息网络、知识网络、契约网络,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和社会中介服务资源,实现地区服务系统的升级,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繁荣。
三、中等发达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商业化模式
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提供服务的范围比较窄、运转资金匮乏等,容易造成服务供给不足,因此,政府引导是关键。应走“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道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制定扶持中介机构的政策,进而逐渐培育企业发展服务市场。
1、推进主体
中等发达地区各种社会团体包括行业协会、商会,且其发展尚不成熟,在多元化治理中并未显示足够的力量,各种专业服务机构的数量以及这些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产品数量也比较少,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往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中等发达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商业,还需要政府提供大量公共服务或公益,以弥补中介机构的服务缺失。
2、决策结构
中等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决策既有分散决策的特征,也有集中决策的特征,需要政府在提供企业发展服务中发挥作用,包括制定扶持社会中介机构的政策,制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同时,也需要通过扶持中介机构发展,让社会中介机构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在企业发展服务市场中,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寻找获取利润的机会。
3、动力机制
中等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对于政府而言,通过扶持中介组织发展,以期培育企业发展服务市场,满足地方中小企业对企业发展服务的需求;对于社会中介机构而言,其提供服务的目的一方面是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则是在企业发展服务市场尚不完善的时候,抓住发展机遇,为赚取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利润奠定基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获取服务的目的则是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服务,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4、信息传递
中等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各种信息,根据企业需要,搭建服务供给—需求对接平台,使中小企业获取相应的服务;二是依靠价格的传导机制,特别是政府通过给予中介机构补贴,使更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有能力获取各种企业发展服务。
5、扶持重点
在完善综合机构功能的同时,中等发达地区政府扶持中介的重点是各种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其中,对商业性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一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简化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程序、提供税收优惠、降低营业税或减免所得税等;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与业绩突出、声誉良好的商业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或购买单项服务,或创造条件鼓励其输出服务,提供专项资金补贴,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协助服务品牌宣传等。
四、欠发达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商业化模式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政府主导是关键,但由于政府部门往往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服务需求、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落后等原因,容易导致服务供给不足,需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服务中心职能,通过发挥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作用、纽带桥梁作用、整合提升作用,满足中小企业对发展服务的需求。待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后,再通过转包服务项目、制定扶持政策等措施,扶持中介机构发展,培育企业发展服务市场。
1、推进主体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中小企业的数量和实力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加之社会中介机构发展严重滞后,提供的各种服务产品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企业发展服务的需求,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迟缓,更多的服务产品需要由政府提供。
2、决策结构
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决策具有集中决策的特征,政府通过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或中小企业综合部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根据本地中小企业急需的服务,以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逐渐建立本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动力机制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机制在于,在现有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需要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服务中心职能,通过发挥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作用、纽带桥梁作用、整合提升作用,满足中小企业对发展服务的需求。这是欠发达地区在短期内满足本地中小企业发展服务需求的直接途径,也是长期内培育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需要。
4、信息传递
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服务市场主要依靠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综合部门提供公共信息,以企业需要为决策信息的重要依据,而价格传导机制往往失灵,因为本地更多的中小企业需要低廉的甚至不收费的服务产品。
5、扶持重点
欠发达地区政府扶持的重点是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及各种公益机构。其中,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仍然要按照实体运做的模式,以提供公益为主。政府推进的重点,一是确保服务中心定编定岗,并按照服务中心的实际需要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将国家、地方关于中小企业的政策信息及时传达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则将服务领域中的新动向、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及时反馈给政府行政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部分资金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为评价其资金使用效果,有必要对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资金使用(流向是否在规定范围、流量是否合适等)、业务绩效(接受服务的企业数量、中小企业的满意度等)、自身建设(组织建设、硬件设施等)、服务能力(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团队的凝聚力、适应能力等)。考核方式为指标权重形式,考核方案应及时公布。对于考核实施者的选取,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综合机构同时还可以接受服务体系统一标识的认定考核。
五、结论及措施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推进主体、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决策结构、动力机制、信息传递方式、扶持重点的差异进行归纳,可以得出结论:一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阶段性的,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培育具有渐进性,因此,必须明确服务体系建设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三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服务体系的推进主体是不同的,但从服务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看,如何培育和扶持社会中介机构是各类地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重点是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服务体系建设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和服务机构清查制度。
【参考文献】
[1] 杨树旺: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支撑体系研究[M].武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 钟惠泉:日本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J].亚太经济,2000(5).
[3] 杨玲雅:美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成动经验的启示[J].亚太经济,2002(1).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差收窄 盈利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利差较大,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证作用。但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现在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进行到成熟阶段,利差开始逐步收窄。面对日趋缩小的存贷利差,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日趋加大,促使商业银行思考如何加快转变盈利模式。
一、利差概述
1.存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按照约定条件存入银行账户的货币,一定时间内利息额同贷出金额即本金的利率。影响存款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通货膨胀率、金融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以及中央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是指在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率。通货膨胀率、银行业的目标收益率以及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基础利率影响贷款利率的变动。
2.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存款与贷款平均利率之间的差额,是银行获取利润的来源。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在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一定浮动权限的利率差额。存贷利差包括名义利差和实际利差,其中更有意义的是实际利差。实际利差是衡量银行盈利的指标,是指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实际利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从公式可以看出,实际利差扣除了不良贷款等因素对银行盈利的影响,真实地反映出商业银行资金经营管理状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变动的特点与趋势
(一)利差变动的特点
在当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名义利差的高低,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根据表1,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内货币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回归到稳健的三次转变。在此期间,中央银行共15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上升至7.47%的高点,后逐步回落到5.31%的低位,目前上升至6.06%的位置。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上升至4.14%,接着下降到2.25%,后又上升至3%。从 2008年9月16日至今,存贷利差基本保持在3.06%的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1.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刺激投资、消费和贷款等需求,中央银行采取了将贷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而存款利率不变的措施。
2.存款利率上浮和存款定期化对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产生影响。在这期间,一共有4次不对称调整,商业银行的名义利差不仅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还出现了近年来的最大降幅,与 2006年的高点相比累计下调了0.54个百分点。
3.2010~2012年,经历了第二次的降息,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大于年定期存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的调整,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进一步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由于2011年上半年加息后存款重新定价造成资金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利差下降。
(二)未来利差发展的趋势
根据国家的政策,自 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此次改革政策无疑推进了利率完全市场化。其意义:
(1)融资成本降低,银行对产品定价更具多元化、自主化。
(2)银行竞争加大,企业、居民贷款门槛降低,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完成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推动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这也会引发存款利率的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的松动,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利差将逐步收窄,我国商业银行终将告别高利差的时代。
三、利差收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虽然大型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实现收入结构转型方面有可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利差缩小对所有银行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管理能力方面
在利差收窄前,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和以扩大存贷款为主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但在利差收窄的趋势下,大型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竞争的冲击,信贷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削弱。而中小型银行没有大型银行的销售渠道和定价能力的优势,随着利差的收窄则无法通过利差来增加银行的收入。
(二)业务创新能力方面
在存贷利差收窄趋势下,依靠经营传统业务的利润增长岌岌可危。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合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导致了金融的“脱媒”。金融行业交叉渗透经营趋势日趋明显,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加大,经营传统业务的利润越来越少。
中资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收取服务费或代客买卖差价的理财业务、咨询顾问、基金和债券的买卖、代客买卖资金产品、收费、托管、支付结算等业务。虽然这些也务不触及银行自有资金、不承担市场风险,但是业务又集中在支付结算等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上,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较多,原创型和再创型较少,较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开辟新的盈利途径。
(三)监管方面
利差收窄向银行监管发起挑战。第一,面对传统业务的收益日趋下降银行务必加快业务的创新,而产品的创新是有风险,面对这些不可知的风险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要更高要求。第二,银行的竞争愈演愈烈,金融衍生品的交叉,金融秩序的稳定更为艰巨;第三,利差收窄也很可能造成单体银行机构资金流动性困难甚至危机整个银行的营运。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强化危机处,提高监管。
(四)风险管理水平方面
1.一般来说,做好风险的对冲、转移和分散,把风险控制的恰到好处,高风险才能获得高收益。,实质上,利差收窄是考验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会面临来自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利差空间缩窄,盈利压力加大,商业银行可能更倾向于扩大表内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这会增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同时,目前国内银行同质化经营程度较高,资金同向性强,可能有积聚系统性流动性的风险。所以,稳定和提高盈利能力,拓展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积极地调险的偏好是商业银行必须做的。与此同时,较强的风险的管理能力是更需要具备的,但目前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经验仍有不足,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收窄的趋势背景下,经营的风险与环境趋向复杂。由于银行汇率风险增加,可能会使得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各类变化相互作用影响。银行汇率风险的增加,可能会引发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许多重大的金融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资本的项目开放和汇率的市场化等等金融改革。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然能够保持速度较快的增长,如果在未来利差收窄后,我国国内的利率上升,不能自由浮动的汇率,将可能会导致热钱的加速流入,我国的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场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相反地,如果更加放宽我国汇率的浮动幅度,又会导致银行汇率风险的增加,套利行为的复苏和创新,更有可能会使人民币发生较大波动和迅速升值,汇率风险必须控制的恰到好处才能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维护金融秩序。
(五)业务结构方面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所占份额比高达3.5:4.1,其中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平均所占份额是2.5:1,这也与商业银行依靠信贷规模扩张获取主要利润收入的现状相符。而存贷利差缩小可能会改变上述的业务结构,并给商业银行定价能力提出挑战。而在这其中,不同规模银行的净息差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商业银行由于在营销渠道和议价能力方面的相对优势以及庞大的资产规模基数,使其净息差的收窄程度总体上好于中小银行。
(六)收入结构方面
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收入分为利息与非利息收入,其中利息收入主要来自银行的利差收入。因此,随着利差减小,商业银行自身的利润状况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会带来较高的相对竞争性,同时降低银行收入过度依赖利差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必须主动地拓展非利差收入业务,改善收入结构,从而降低对存贷款业务、利差收入的依赖。
综上所述,各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相同的,在利差收窄下造成利润被压缩,银行业受利差“保护”的时代已经结束。面对多方面挑战,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已势在必行。
四、在利差收窄趋势下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一)加快调整经营模式,从存贷款的传统模式中,向新型营业模式转化。
由于在传统模式中,存贷款都发生于银行。银行成为了一个融资中心。从而想要获得利差收入变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商业交易模式中,银行扮演着交换中介角色,利用资金证券化,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一做法,有利于银行突破资本约束,继而发展壮大。但是还是会有一些风险是分散不了的;而在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这种模式中,银行又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银行通过提供信息给客户,从而让客户自主选择的融资方式,比如像私人银行、投资银行这些业务。这样银行就不必承担市场风险及其信用风险,一切风险由客户承担。
现在,我国经济正在向着结构调整发展中,商业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调整,普遍都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盈利便成为商业银行的大势所趋。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息,很多国内商业银行并不常使用银行的基本资财,通过依靠科技、互联网、资金以及信誉等方面的长处,以中间人或其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结算、咨询、担保以及其他委托事项,并从其中收取一定费用。
国内商业银行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通过单独向企业收取利率作为咨询费和顾问费,将利息收入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科目下,这种现象在同业存款中也是相似的。
(二)改变传统信贷模式,实现经济增长和银行业发展的有机协调。
因为伴随着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大规模急速发展,以及企业投资增长的减缓,这使客户的议价能力逐日增强,同时贷款市场间竞争越发激烈,利差收窄后商业银行收益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同时再加之客户对于银行业贷款的需求的逐步下降。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将信贷资源分散开来,改变原有的传统信贷模式,把越来越多的信贷项目投放给一些小规模企业以及绿色生态领域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增速的目标。
为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下三个方面来改变传统的信贷模式。
1.积极开发新的融资产品,增强网上银行贷款功能,从而拓宽中小企业申请和发放贷款的渠道。
2.开发新型贷款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质押物缺乏的问题。加强以商标权、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知识产权等作为抵押、质押工具。
3.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成本,全方位建立分层次委托授权体系和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全面拓展各层次援助创业贷款、各商业领域融资和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租赁等服务,由此可以促进我国实际经济体系的发展和民生问题改善,从而实现银行业利益最大化并促进其加快发展的有机协调。
(三)设立多样化的机构内部监管,提高自我监督管理效率。
1.设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得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管理层,为了保证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能够尽可能实现,通过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的、 对机构内部各单位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措施、制度和程序。使之成为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能够抵御利差收窄的完整体系。
2.设立商业银行的同业自律机制
从全国商业银行同业自律机制设立的现状来看,同业组织的公会或协会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业公平竞争、共同利益、行业协调和监管的需要自觉建立起来的。这是对央行金融管理的拓展,也是银行业的自我民主管理。故我国商业银行业应积极设立起商业银行的同业自律机制。
3.优化商业银行机构内部人员控制与审计机制
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调控制度,推动银行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各级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集体议事功能,着重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结构治理。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银行自我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监管新新的有效性,充分行使自身职能,有效解决银行公司治理问题。
(四)调险偏好,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当今,信贷资产质量和利率市场化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影响,这两者显然已经成为全国各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若利率风险一旦转化为信用风险,这现象将会冲击银行业的经营,使其发展变得更加困难。所以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而导致利差收窄问题,商业银行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1.银行业应抓住重点来控制各个领域,其中应该增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管理,提高管理风险能力,加强信贷风险防伪控制的预见性,避免重蹈其他国家利差收窄后银行业信用风险激增的悲剧。
2.银行业在全面调整客户等级结构和银行金融产品的同时,应当要进一步完善多样化的信贷资产管理流程和顾客的信用风险管理,完善审批、委托授权制度,优化地区和各行业政策,由此来配合信贷结构调整的需求。
3.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部门还应该尽快创出新一轮的资产证券化、土地房产权证大众化以及信用保险化等相关政策,诸如此类的相关政策都是为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的流动性而设下的前提。这也是为了应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而创造出来的有利条件。
(五)加快拓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推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转型。
1.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是业务和客户,所以商业银行必须紧抓并落实这两大基础:首先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深入发展,其次积极调整客户结构,丰富客户资源。
2.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推动商业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由“存贷批发型”向“全面综合型”的经营理念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理念转变。实现商业银行走“低资本、低耗用”的特色化经营道路
3.首先要加快拓展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收入趋向多元化,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深入发展。其次要加快推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布局广度的进一步扩大,争取在证券、基金、保险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在存贷利差逐渐缩小、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经营模式,向以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经营模式转变,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客户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逐步丰富和完善客户资源。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的转型,是商业银行全面改革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兰.存贷利差趋小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策略研究[J].金融学院,2012(6)
[2] 赵国栋.商业银行利差研究[J].财经之窗,2010(1)
[3]陈双成,黄守信.商业银行利差水平与盈利模式研究[J].金融视界,2010(5)
[4]吕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R].东北财经,2010(12)
茶文化的新趨勢
上海日紳品牌行銷(以下簡稱TB2)曾爲X企業規劃一新市場開發案,客戶是南方一家大型茶葉産銷企業,不論是從規模、市場份額還是運轉情况上,都毫無疑問稱得上是運營成功的企業。然而隨著年輕管理者逐步介入核心,X公司期望引入新的商業模式,將企業從傳統提升至另一新的發展平台。
在規劃如何爲X公司達成目標的同時,我們深入思考:任何開發新市場、創造新型消費需求、調整企業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的年輕化,把握市場新趨勢,建立市場影響力。
通過全面的調查透析我們發現,傳統茶飲在大陸年輕消費群中,無法得到響應,開放的文化環境和自由教育讓他們更加傾向西式口味,同時,又對傳統茶飲尚存一份無法割捨的情懷。對峙之下,針對年輕族群全新品味的「新式中國茶飲將逐漸成形,這也是一個爲傳統茶飲注入新生的機會,在提倡新生活方式的同時,亦傳承了中國傳統茶文化。
主打「功能性和「創新
X企業在傳統茶葉産銷領域已經營多年,擁有一整套完善的原料供應、加工、直營分銷的産銷模式。然而這種既有的模式,對市場和經銷渠道依賴過重,相比新的行銷方式,顯得吞吐緩慢,競爭力弱,難以應對日趨加快的市場飽和速度。
隨著消費主體的變遷,年輕客群逐漸成爲主流,未來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將趨向年輕化、時尚化。由於消費需求、結構和屬性的變更,如果傳統茶葉企業守成不變,極可能導致失去既有市場。
TB2的企劃團隊將新商業模式變革的目標,置於引領傳統中國茶文化新風潮之上,針對易於接受新事物的年輕客群,創建時尚茶餐飲店「Tea Hut,開啓新觀念的行銷管道,如茶星巴克,提供創新、時尚、卓越的茶飲文化體驗。與現有的主流中式茶餐飲品牌不同,Tea Hut在針對性、年輕化和時尚化之路上更進一步,不再模糊概念,而是融合西式文化和風格,做迎合年輕客群時尚品味的專業茶飲。
爲此,TB2爲Tea Hut做出與之對應的産品規劃和CI/VI、空間設計等。産品上,Tea Hut主推以紅茶爲基礎的「鶏尾酒式調味茶飲來主打「功能性茶飲和「創新口味的産品,特別針對24~39歲女性客群,開發具有健康、美容、養生等功效的花香茶、水果茶等品類。
而在VI和空間設計上,我們針對客群從選址、空間設置、配套裝飾、視覺設計等各個角度,對店面進行規劃,緊跟時尚和潮流趨勢,提供如同家居般的休閑方式。其中,我們特別强調爲消費者提供完善的消費體驗,如設計專門的茶具,與特定茶飲品配合,以展現X企業和Tea Hut 一以貫之的專業茶人的優雅格調。
「新生代創造「新時代
新舊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年輕族群作爲未來消費主體,正在引領新品味變革的潮流,傳統企業就應在此時把握商機、與時俱進、開拓新市場,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
這一轉變的影響,會率先出現在企業導向和管理領域,加快領導層年輕化,呈現出新理念與舊傳統的衝突和融合:舊的經營觀念總是難以一步跨越,而守成不變會導致企業老化;相對而言,創新營銷理念往往受制於資本條件,年輕一代又受經驗、閱歷等局限,欠於週延思考,易於陷入盲目衝動和過於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