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5 10:29: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

第1篇

一方面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并利用规律。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小 结】

一、“四个一”:

一个核心概念---物质;

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第2篇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梳理;思考

一、知识衔接点梳理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7.对于溶液的pH,初中只要求初步了解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即:只要求知道pH7时溶液呈碱性。其实,学生在初中的科学课中已对此进行过学习,不过这个“pH”在初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pH”到底是什么,初中的学生无从知晓,只是机械地进行学习、记忆,因而在学习中容易对pH形成误解,即学生通常都会忽略pH使用的条件――温度,这个忽略可用“根深蒂固”来形容;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认为酸碱性的范围就是pH范围0~14,没有pH大于14或小于0的溶液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说与初中的教学不无关系,从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到初三化学课的巩固,学生的前位知识已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几乎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当高中出现pH的概念后,要重新认识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并且学生在学习pH数学表达式的同时,还需结合C(H+)、C(OH-)的关系,这些无疑对学生的认知是一种艰巨的挑战,学生首先要把原有牢固掌握的前概念剔除,而后才能把现学的内容理解透彻。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教学尴尬,初中教学可在科学课的学习基础上,对“pH”略作深化,即强调一下pH运用的前提:常温;另外,强调一下“pH”其0~14的范围是基于人们的使用方便,而并不代表该范围外的溶液不存在。

第3篇

【关键词】 电力高压试验 变压器控制技术 应用

引言:电力企业要想得到良好发展,就要注重对电力系统的管理能力水平提高。这就需要在电力高压试验方面保障其质量,在对变压器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变压器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就能有助于电力高压试验的安全进行。

一、电力高压试验中变压器控制技术应用重要性及变压器优势

1.1电力高压试验中变压器控制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电力高压试验当中变压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有着其多方面的积极性,在变压器控制技术应用下,对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比较有利。变压器的结构比较完整,在体积上相对比较小,所以这就比较容易在实际中进行操作,也比较容易移动安置。使用中所需要的工作人员的数量不是很多,这就减少了人力的投入[1]。变压器的结构相对比较紧凑,所以出现故障的效率也能大大降低。在电力高压试验当中变压器控制技术的应用,对电力行业的可持续良好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能得以有效保证。

1.2电力高压试验中变压器的优势分析

电力高压试验当中的变压器控制技术应用,是保障试验顺利进行的重要电气设备。变压器在当前的电力高压试验中是必备的设备,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其自身的体积相对比较小,这就在实际中的安置比较方便,使用也比较方便。电力高压试验中的变压器设备应用,对工作人员的际工作操作比较有利,比较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找,对操作的整体效率能有效提高。电力高压试验变压器不用复制设备来发挥功能作用,在使用的性能上也比较好[2]。变压器能适应多种环境,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化,实际应用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二、电力高压试验中变压器控制技术应用

2.1电力高压试验的重要内容分析

电力高压试验中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主要就是通过试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其中在对泄漏电流的测量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试验中对专业仪器的应用比较重要然后对卸扣电流实施测量。直流兆欧表的运用不能满足实际的试验需求,所以通过直流加压的方法应用,就能满足试验电压的需求。然后就是对绝缘电阻进行实施测量,电力高压试验过程中,绝缘电阻测量通常会采取变压器实施测量,这样就能把绝缘体的老化以及受潮的问题得到有效反映,并在试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性方面能得到有效保障[3]。还有就是在局部放电以及变压比的测量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只有在这些测量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电力高压试验的目标实现。

2.2电力高压试验中变压器控制技术应用

具体对变压器控制技术应用的时候,就要充分注重方法措施的科学实施,在对变压器组件的选择环节就要加强重视,选择了合适的变压器组件,才能有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保障,对实际的供电需求才能得到有效满足。如在变压器组件的选择过程中,在对变压器箱壳的绝缘体以及变压器导电部分的选择中,对整体的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就有着保障作用。电力企业在变压器的组件选择上,也要充分重视质量的有效控制,在选择的时候能符合组件的应用要求,保障电力的顺利输送等。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对电力系统良好运行才能有效保证。再者,对变压器控制技术的应用,避免存在过载运行的情况发生。未能将电力高压试验的效果能良好呈现,工作人员会让变压器长时间的工作,这样变压器的运行功率如果太高的话,就比较容易产生线圈发热以及元件老化的问题出现。严重的就会对变压器的实际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以及出现短路的质量问题[4]。所以在具体的电力高压试验中,不能盲目的加大变压器的功率,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电力高压试验的质量提高。加强对运行电压的有效控制。高压试验变压器的运用中,额定电压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能良好保持,电压太低或者是太高就会从很大程度上加大变压器的负荷,这样变压器就必然会产生损耗不能正常的运转。在对变压器的运行电压控制工作方面进行加强就显得比较重要,将电压控制在额定电压内,这样才能有助于变压器的良好安全运行。

结语:综上所述,加强电力高压试验的安全性以及顺利实施,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将变压器控制技术在高压试验中能科学灵活的运用。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电力高压试验的质量水平提高,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 考 文 献

[1]电力高压试验中变压器的控制探讨[J]. 张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21)

[2]高压试验变压器控制技术的运用分析[J]. 张健,高自伟,郭跃男,吴明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9)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1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高中生的个性

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打,历史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是具有较多琐碎的知识点的,因此每堂历史课都有较大的学习任务,历史教师基于教学任务对于课堂时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给学生构造时间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虽然历史教师的讲解工作是最高效的为学生梳理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意义,但是这样的教学没有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自我消化,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也缺少了自主的感受和感悟,久而久之就使得高中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缺少了自我发掘的乐趣,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的降低。

1.2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听讲而对于历史课本缺乏基本的阅读以及理解

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历史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都是基于冲刺高考的目的,这个时候的讲课方式往往是缺乏趣味性的,而学生在传统学习模式之下,习惯于在课堂上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探究以及思考的能力,由此学生对于高中的历史教材也就没有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对于历史教材的忽视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是机械的,也是盲目记忆的,学生往往忽视了优秀历史教材中文字的意义,忽视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和印象加深。

1.3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做到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

高中的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往往延续了填鸭式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本不放心,将所有的知识都梳理清楚之后教给学生,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考虑不足导致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往往是十分沉重和压抑的,严重的时候,会给学生的记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排斥情绪会逐渐增长。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2.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记忆环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及乐观的学习心态,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学会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有探索的欲望,并且,为了给高中阶段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高中的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适当的肯定与鼓励,在教学讲解的时候为其营造宽松、自由以及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也使得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疑问表述出来,这样高中的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参与度更高,对于当堂课学习的知识也有更深刻的印象。

2.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搜集更多的图文资料加深

在高中历史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不深,为了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历史知识讲解,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搜集一些有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图文资料,这样学生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是深刻的,课堂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3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历史课堂上,历史知识是既定不变的,历史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应当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断的创新教学形式,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深入的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在课堂上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发言以及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交流沟通,确保高中的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分析学生遇到问题的原因,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高中的历史教师还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学素质以及历史知识储备。

3总结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历史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多的知识点,且历史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态度往往是认为其是枯燥无味的,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的探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多个角度创新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历史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高中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学困生 转优策略

不管在哪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学困生,实现学困生的转优是帮助学生进步的要求,也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要求。历史虽然是一门人文学科,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一旦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积累,那么学生就会出现困难。我就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转化进行了探析,在分析导致历史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转优策略。

一、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虽然很多人看来,历史是一门十分有趣,是一门学习难度不大的学科,然而有的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依然感觉困难重重。为了帮助历史学困生更好地走出历史学习的阴影,首先应该对导致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转优效果。

(一)知识量的储备不够

很多历史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事件,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难度不大,然而导致历史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知识量不够。对于教材上的知识点,学生只是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没有将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乏知识储备,根本无从下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量不够,自然就成为历史学困生。

(二)死记硬背

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不花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二是花费大量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两种学习情况都会给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带来困难。其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陷入困境。现代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单纯考查学生记忆的题目越来越少,而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难以有效应对现代考试的要求,自然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

(三)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缺乏系统性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其系统性并没有引起重视,历史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缺乏系统性。时间是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线索,只有把握好这一线索,才能将不同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排序,如果不能把握好历史学科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越多,就会越混乱,从而逐渐成为学困生。

(四)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

每一门学科都是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就必须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历史学科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不大,然而知识点繁多、记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需要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而目前高中历史学困生之所以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二、实现高中历史学困生转优的策略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

针对由于学生的知识量不够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困难这一现象,在实现学生转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知识积累量不够而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花费时间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有些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余时间不能及时复习,这就使得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并监督学生有规律地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历史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断扩大。

(二)将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针对由于死记硬背而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例如在学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两位历史人物时,不能仅仅机械地对教材上涉及的表面知识进行记忆,还要对他们活动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样才算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当然学生要对知识点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因此历史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学习活动。

(三)走出片面掌握知识点的误区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对某一年代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十分熟悉,而对另一时代历史知识点显得比较陌生。历史学困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片面掌握知识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于历史学困生的转化优。为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出清晰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的系统意识,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找到答案。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第6篇

想要找出有针对性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就要清晰地把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有意识记不到位。这里所提到的有意识记一般是指集中学生注意力,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达到记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有意识记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高中历史涉及大量的时间和人物,需要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找到更加巧妙的记忆方法。但是高中历史的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不断强化记忆,确保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如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无法进行有意识记,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控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而且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还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陷入困境。(二)对知识一知半解。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容易遗忘,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牢牢地记住那些知识点的目的。我们如果翻开高中历史教材,将会发现大多数的高中历史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的认知,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意义和性质。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会涵盖很多的历史意义,如果单纯死记硬背将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随着历史事件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背诵的历史意义增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部分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知识点,不能有效地理解知识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灰心丧气。(三)缺乏对方法与技巧的思考与应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一特点增加了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历史不是只靠背诵知识点就能学好的,学习历史也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部分学生未完全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致使课堂学习中问题频出。出现这种问题不只是学生的原因,教师也有问题。历史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引导,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对知识点给予全盘讲解,但是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未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未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匹配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致使学生在整个的历史学习中毫无章法,学习压力上升,知识与能力跟不上历史学习的要求,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引导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一)强化记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高中学生要强化自身的记忆,避免出现惰性心理。在初中阶段,虽然一些学生具有比较优异的历史成绩,但是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背诵这些知识点,尤其是那些需要不断强化准确记忆的知识点。高中学生潜在的懒惰心理,致使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固,影响了后续对知识的应用。其次,教师的指导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遗忘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有计划地复习,强化记忆。(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对掌握历史知识点来说十分重要。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阐述知识点的表层含义,还要向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含义,逐步培养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好习惯。(三)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历史学困生本来就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如果要缩小甚至赶上其他学生,就必须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而历史学困生在这一方面显然存在巨大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引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引导学生思考与知识点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7篇

关键词:赢得值,特高压,施工图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南方电网“十一五”期间西电东送的重要项目,是贯彻落实西电东输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载体。目前来看,该项目是我国自主研究设计、自主建设调试的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高标准的。该项目起点云南楚雄、终点广东增城。工程2006年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2009年12月单极投运,2010年6月双极投运。

该工程的设计由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和几家设计院共同完成,其中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800kV穗东换流站工程设计和部分成套设计工作、广东省境内的直流线路和接地极线路设计工作。

1.施工图阶段设计概况

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07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2007年年底施工图设计启动;全部施工图2009年7月完成,设计周期21个月。

广东省电力设计院负责的工程范围内图纸共378册,包括:

±800kV穗东换流站项目施工图298册(含后续逐渐增加),其中总图15册,结构33册,建筑9册,水工11册,暖通3册,电气一次70册,电气二次134册,系统通信5册,系统远动1册,系统继保17册。

广东省内直流线路和接地极线路施工图80册,其中送电电气22册,送电结构48册,送电通信保护10册。

2.P3E/C软件在该施工图阶段应用流程

2.1赢得值原理介绍

“赢得值原理”指引入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BCWP),用来对项目费用/进度进行综合评估。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一时刻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与该时刻此项工作任务的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BCWS)进行对比,以评估和预测其工作进度,并将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消耗(ACWP)作对比,以评估和预测其费用的执行效果[1]。

赢值法分析法的主要参数有三个: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S)、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P)和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ACWP)。而赢得值分析法的指标有四个:项目进度差异是项目进度差异(SV)和项目成本差异(CV)以及相应的进度绩效指数(SPI)和成本绩效指数(CPI)(本文仅对SV和CV进行比较分析)。

(1)BCWS主要是经过批准认可或者是合同当中明确规定的进度与预算情况,计算得出累计投入成本的具体数量。BCWS能够作为衡量项目进度与费用的一个重要参数,而且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只要合同没有出现变更,那么BCWS就要始终保持恒定。

(2)BCWP指已经批准认可的预算达到某一时间点的过程当中,需要累计投入的成本数量,这其实就是赢得值。BCWP能够反映出合同计划的实际进展情况,同时还能够反映了满足质量标准的工程实际进度和工作绩效,体现了资源投入到工程成果的转化。

(3)ACWP指已经某时间点完成的工程项目实际支出的成本情况,也就是实耗值。ACWP能够反映出已经完成的工程任务的实际花费情况,所以在检查执行效果时能够作为一个关键指标。

(4)项目进度差异(SV)

指的是工程项目实施到某个时间点时,赢得值(BCWP)和计划值(BCWS)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为SV=BCWP-BCWS。

SV=0时,意味着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能够和计划进度保持一致。

SV〉0时,意味着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提前于计划进度。

SV〈0时,意味着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

(5)项目成本差异(CV)

成本偏差(CV)是指项目进行某一时间点赢得值(BCWP)与实际值(ACWP)之间的差额[30],计算公式为CV=BCWP-ACWP

CV=0时,意味着工程项目的实际消耗成本能够和预算的消耗成本保持一致。

CV〉0时,意味着工程项目的实际消耗成本低于预算的消耗成本。

CV〈0时,意味着工程项目的实际消耗成本高于预算的消耗成本。

2.2P3E/C软件介绍

P3E/C软件是美国Primarava公司编制的项目管理软件,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管理工具。它实现了以编制及优化进度计划、协同行进、过程跟踪、动态控制、经验积累等为主线的项目管理方式,P3E/C软件有精深的编码体系,在组织结构、项目结构、工作分解结构、计划编制、资源分配加载、计划更新、统计分析等方面操作简单、明了,使赢得值原理应用得以简单化,为工程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从而使管理工程变得简单化,适合管理大型的复杂项目,目前各大工程项目企业都开始应用[2]。

2.3应用流程

在项目管理中引入“赢值法”的管理方法需要对我们熟悉的管理方法做一些改变,主要是编制一些符合项目集成管理规则的报告和计划。要想顺利推行新的管理方法,一是要尽可能使改变的内容减少,二是让项目管理和设计人员认同付出的代价是有价值的。

本项目采用P3E/C软件,应用赢得值对设计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控制流程如下:

(1)设计任务按照专业、卷、册进行WBS划分。

(2)施工图卷册的设计人工时的预算,由各专业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人工时估算,经项目设总、主管总工审批修订后形成项目的设计人工时,最终形成批准的项目人工时预算值。

(3)施工图的出图计划务必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各出图专业共同协商确定,确保计划符合现场施工进展并符合设计出图流程。

(4)各专业主设人定期填报《施工图实耗工日表》,控制工程师根据主设人填报跟踪控制施工图进度,并更新更新P3E/C软件。

(5)控制工程师根据赢值法,运用P3E/C软件对施工图的进度和工日(通过累计完成百分比核算)进行综合分析。绘出赢得值曲线,计算出赢得值,对进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6)控制工程师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设计进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设总汇报并协助采取措施解决,必要时上报上级领导,并通过每月的设计月报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

(7)控制工程师要将下月的工作计划安排及时反映给设总和各专业主设人,起到对主设人的工作提醒作用,同时控制工程师要能提前10天提醒具体卷册的完成时间,做到及时跟踪、及时提醒、及时反映并能及时或提前解决。

3.P3E/C软件赢得值原理在该施工图阶段应用分析

3.1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在项目的工作分解过程当中,需要确保整体项目结构的完整性,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协调各个任务目标,构建起来一整套完善的责任体系,这样不仅方便分析,同时有利于项目进度控制。在具体结合了根据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项目的特点的基础上,以施工图阶段的交付物为工作包,依据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专业间分工,项目WBS编码的编制原则如下。

第一层:工程项目

第二层:子工程

第三层:专业

第四层:卷

3.2施工图设计阶段进度计划横道图

根据WBS分解、与业主、施工单位讨论制定的施工图设计出图计划,利用P3E/C软件对该项目进行管理,输入各卷册的预算工日,按照软件的操作方法,得到该项目的控制基准。见下图:±800kV穗东换流站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横道图(以±800kV穗东换流站为例,页数偏多,仅列举部分)。

±800kV穗东换流站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横道图

3.3赢得值数据分析及调控措施

依上述计划进度,各专业主设每月填报设计人工日,将各卷册的进展情况填报,控制工程师利用P3E/C软件将各卷册实际数据录入,进行“进度更新”后,可以得出完整的各项赢得值数据,主要有BCWS(人工时的总计划值)、BCWS'(截至到报告日期的人工时计划值)、BCWP(赢得值)、ACWP(实耗值)、(进度偏差)SV、CV(费用偏差)、BCWS'/BCWS(计划进度完成百分比)和实际进度完成百分比(BCWP/BCWS)。

3.3.12009年7月赢得值数据分析(如下表)

2009年7月赢得值数据统计表

3.3.22009年7月赢得值曲线如下图

表4-142009年7月赢得值曲线图

3.3.3项目整体进度分析与偏差报告总结如下:

2009年7月,该项目施工图全部完成,结合项目进行阶段的执行情况,±800kV穗东换流站施工图总体进展前期稍有滞后,随着设备资料逐步提供和加大人员投入,总体设计情况良好,满足现场进度对施工图的需要。

第一,土建施工图出图中期稍有落后。一方面由于业主设备招投标原因,设备资料收到滞后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专业室人力紧张导致,但项目组成员整体效率较高。

第二,电气一次施工图总体稍有滞后。主要是由于设备招投标滞后,设备资料迟迟不能收到造成,但项目组成员整体效率较高。

第三,电气二次施工图总体完成比较满意。前期由于电气二次图纸多是成套设计范围内图纸,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完成后需西门子审核,而西门子迟迟没来审核造成;后期随着加大投入,进度执行良好,项目组成员也随着后期调整,人员投入较前期较好。

第四,通信和继电保护同样由于设备资料的滞后存在施工图前期滞后,后期超前的情况,项目组成员整体效率适中。

4.总体控制情况分析

从本项目的应用情况可以得出,项目在执行初期即进行了精心策划,利用P3E/C软件赢值法的管理流程,通过对项目的BCWP、BCWS、ACWP、CV、SV等参数和指标的分析,对项目整体的进度和人工投入进行了预警和趋势分析,有力于项目投入的及时调整和补救,项目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内,执行效果良好,得到了业主和参与单位的一致好评。从赢得值数据分析可以得到项目执行结果数据如表4-4:

表4-4项目执行结果数据

以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03年7月出版的《电力工程专业设计工日定额—变电部分500kV(换流站)》来看,施工图阶段预算人工时12600(天),经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根据多年管理经验,批准的预算人工时为5563(天),项目执行结果,人工时实际值5220(天)。相对于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定额节约59%,相对于内部预算节约9.4%。取得时间和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从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管理来看,项目执行初期的管理策划工作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执行的基础,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项目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应用赢得值原理能够在控制过程中提出预警,为我们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本项目基本可以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合理的利用赢得值进行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单纯的利用进度和成本的偏差进行项目状态预测而产生的不合理性;通过赢得值也可以动态监控项目状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其预测发展趋势,并以之作为依据有效地调配资源进行纠偏或者准备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高中历史有效学习应当强化的几项能力

一是技巧性的背诵能力。高中历史学习中许多知识点需要进行背诵,但死记硬背显然耗时费力,对此,学生应当学会背诵技巧,将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记忆下来,也就能够掌握主要意思了。学生还可以自己进行知识点的框架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类别整理出知识点,寻找规律进行记忆,也可以随身携带,一有时间就学习,也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二是有针对性的回顾能力。要学好高中历史就应当多练习,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学生要重点做好对失误之处的分析研究。每一次训练之后都要针对失分之处进行分析,看一看问题出在哪里,哪些类型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巩固训练,将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形成错题集,在积累中强化对易错内容的复习巩固,提高记忆效果。

三是开放性的汲取能力。学习高中历史除了要抓住课本之外,还要从各种资源和渠道中汲取历史知识,如互联网、广播、影视节目、课外书籍等等,从这些历史故事之中搜集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有了长期的历史知识积淀,历史学习的难度就会显著降低。

四是深入性的研究能力。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既要记忆好历史人物与事件,还要针对历史表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活动,透过事件表象挖掘内在的规律与情感,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深度。

二、开展高中历史有效学习与备考的措施

一是及早积累历史知识,实现厚积薄发。对于倾向于选择文科的学生,教师要告诉他们一定要注重提前积累历史知识,最迟在进入高中以后就要强化这一方面的内容,因为历史知识的积淀需要一个过程,无法在短时期内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自己时间与精力允许的前提下,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过程,站在整体的角度去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与规律,否则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理解错误。

二是深入梳理内在联系,构建框架体系。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框架结构,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掌握效果,使学生对学习思路更为清楚。例如在商鞅变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改革史要素框架:背景(主客观原因)―过程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内容)―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评价(对其结局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建立起这样的框架思路后,学生在其他改革史内容学习时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能够又好又快地记忆历史知识点。

三是强化记忆技巧指点,综合开展记忆。历史学习是一个考验毅力和技巧的双重过程,学生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套科学的记忆理解方法,能够使其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强化记忆方面的技巧进行指导。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忆规律有所了解,向学生介绍了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让学生明白:自己有时候花费时间较多但是记忆效果不理想,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是因为没有按照记忆规律办事。笔者帮助学生按照记忆规律安排自己记忆的轮次与间隔,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给学生更为有效的记忆方法,如预习筛选记忆法、形象联想记忆法、逻辑归纳法。此外,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巧尤其是记忆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活动,要求历史学习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有效开展历史学习的,在全班推广历史学习经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9篇

关键词:四步法;高中历史;学生;教师

复习课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但是复习课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之处,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还能把学生的成绩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教师需要学会趁热打铁,让学生对高中历史所涉及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以便于学生能够查缺补漏,并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

高三复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点,并使得学生能够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知识链,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总复习,为学生及时梳理知识结构。因此,教师需要学会有效地利用“四步法”教学,完善全书中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灵活运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四步法”教学帮学生梳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链呢?

一、为学生构造完整的框架结构,整合学生高中时期所学知识

高三复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总复习工作。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整合所学知识,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链只是其第一步,但是却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某校教师在高三时期,为帮助学生有效整合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链,教师在为学生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一时,需要让学生自己从时代的先后顺序整理出其政治制度(如:夏商周时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以及出现了“天下为家”的局面,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却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制度),最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完善其知识链(如:是什么原因导致秦朝的衰落),使得高中生能够对所掌握的相关知识通过知识链的形式复习并且一目了然。

二、联系与之相关的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

高三复习阶段的第二步就是学生需要学会联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学生只有掌握更多的高中历史知识,才能在简答题中有效地理解题意,回答更完善、准确。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某校高三历史老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经常让学生比较相关知识,比如:必修一中的第一单元所讲的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有什么异同,为什么秦始皇没有接着实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而是重新改革创新为中央集权制。最后教师还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扩充学生的知识“书库”。

三、史论相接,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中历史不能死记硬背,但是其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要求较高,因为高中历史中有较难的简答题,而简答题不仅需要学生运用到书本中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对题中的事件进行了解评价,并形成自己微薄的见解,所以教师需要学会让学生能够史论相接,从而提升自身对事件评价的能力。例如: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某模拟试题中问到的主要内容,学生如若想要得到高分必须首先回答课本中所提及的的内容,其次再回答自己对的见解,如:民众在华创办了民用工业、近代教育等,标志着中华人民勇敢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像这样的回答不仅有书本中的知识还有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站在时代的高度,感受曾经的历史

高三复习阶段,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完成以上三个目标,还有一个就是需要让学生学会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下感受历史。例如: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抽出一些时间使自己站在导游的角度,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开展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所有查阅工具查看相关报道),或者是从前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等,为学生介绍物件或建筑物的由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降低知识点混记的概率。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对于文科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点,并使学生能够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链,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总复习,为学生及时梳理知识结构。但是教师不能在高三历史的总复习阶段大量做相关知识的类型题,勾画其中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而是需要教师学会有效地利用“四步法”教学把全书中的知识结构完善,并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其中的知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