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人文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6 10:02: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人文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人文建设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人文建设发展文化锻造品牌

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步被企业发展所倚重,如何理解企业的文化建设,从哪些方面加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最能直接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以企业的人文发展为核心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引用迪尔和肯尼迪的理论,包括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和文化仪式。企业环境包括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是企业的经营方向,社会形象,自身的性质相关联的一个综合动态环境。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内部成员对个体事件或个体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价值取向往往就是由价值观所推动甚至决定的,价值观需要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认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就是要符合社会的发展,与其做到步伐协调,持续不断的取得进步。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也就是一个模范作用,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对强化企业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会看到企业中评选优秀员工,这样的企业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带动表率的作用,但是这里的英雄人物,实质是指企业的领导者,他所能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化的效应,其效应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娱乐、经济、政治等。这个效应给企业自身注入一个企业的文化导向。比如万科房地产的王石,他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在他自身的爱好中,可以反过来给企业的文化发展带来文化的多元化。探路者的创始人王静,她自身的文化活动影响其自身品牌文化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自身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在企业的文化中注入其自身的一种文化体现。文化网络一般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文化网络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它在企业文化发展中扮演着一个极具重要的角色,它连接着企业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文化关系纽带,同时也传递着来自其他方面,包括社会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稳定和谐发展的一个思想传递的作用。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下维护职工利益,让企业的人文之本受到更多的认同。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的宣传和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去感受企业人文关怀,从思想上与企业文化核心达成共识与价值观上的认同。通过迪尔和肯尼迪的理论,我们可以大致将建筑企业的内在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内在文化的开拓与创新。

建筑企业以其特殊的时代背景锻造出一个极具现代艺术又联系社会基层的一个复杂的耦合体。企业的发展应当是以人文本的,企业发展的好坏对企业有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对外影响,它包括社会影响、自然影响,并由此连带产生的人文综合的影响。然后是对内的影响,也就是企业全体成员,他们直接受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感同身受企业的人文建设。一个良好发展企业,对外产生的社会效应、自然效应带动着自身的品牌效应,从而转化为经济效应,体现在内部员工的身上,让内外均获得一个良好的综合收益。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终极关怀;初级关怀;宣扬平等

一、注重终极关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人处于没有信仰的状态中。虽然我国也有不少宗教,但是却不是国人自己的宗教,只有一部分人从事,中国人的处境目前大致有三种状态:一是中国人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认为尽可能多的赚钱,尽可能多的消费就是生活幸福,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就看这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又消费了多少财富。消费的越多就是越成功。在这种以物质为衡量标准的状况下,国人的精神处于空虚状态,物质丰富并不等于幸福,物质并不能代替终极关怀。第二种状态是,崇尚科学主义。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是万能的。科学技术在形而下的器质层面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一种工具理性。通过科学技术能实现人们需要的各种物质工具,但是科学解决不了人们的道德和精神问题。第三种状态是崇尚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切事物,反整体,反本质,怀疑一切,把一切都消解为虚无主义,什么都不相信。后现代主义中的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使人们躲避道德和信仰。在这三种环境中,中国人没有信仰,精神生活如此贫困,注重终极关怀,它是人类存在的意义的基础,是人自身真实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终极关怀是带有终极性的,超越性的,动态性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终极关怀,就要求企业文化要带有终极关怀意义,现在中国人缺少终极关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种大众文化来普及和宣扬终极关怀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二、宣扬平等

人文关怀不仅要注重终极关怀,还要宣扬平等观念。平等观念人们并不生疏,以前也有提到过平等观念,但是还不够,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平等。男女平等是针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提出的平等观念,男女平等虽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人人平等。这里真正的平等包括个体的人之间的平等,人在社会中的平等,民族之间平等,国家之间的平等。个体的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个性,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内在的个人性是平等的。这里个体之间的平等并不是在西方意义上的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有罪的,在上帝面前的平等是一种卑微的平等。这里的个体个体的平等是被肯定的。人在社会中是平等的。人在社会中是平等的,每个人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在社会中都享有正当的权力和义务上的平等。社会和国家给予公民的待遇也是平等的。民族和民族之间也是平等的,民族当然有大有小,每个民族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世界上各民族间不应存在好与坏之分,优与劣之分,从本质上说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国家也是一样,地球上各个国家都是一个完备的整体,都有自己独立的国家体系和国家机构,虽然国于国之间的体系或是社会制度各不相同,但是国家间不论大小,不论发达与否都应该相互尊重,都应该是平等的。马克思认为平等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运动着的历史范畴。马克思认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平等的观念,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也就是说平等观念是具有历史性相对性和有条件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宣扬平等观念,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这里宣扬的平等观念不仅是马克思人为地有条件性的平等,不单指人公民和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是指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平等的意识,这种平等意识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是人们思想意识上的无形的平等,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人们精神上,从人们内心深处给予这种平等观念的人文关怀,这种平等的观念,在人的内心深处表现出人们的一种本质的善良心境,和平的心境,这种平等观念是人们向往和平的一种本质的观念,是人们和睦相处的一种本真的善。

第3篇

大家好!

今天,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踏着激昂奋进的步伐,我站在这神圣的演讲台上,给大家带来题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的演讲,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提出宝贵意见!

大家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振奋人心,提高素质,凝聚力量,加强管理,提升效益,推进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而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出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从而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个问题很现实的提到我们面前。因此,践行是我们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繁荣一方经济

应该首先明确__农村信用社的目标市场是广大农村。把农业生产发展起来、把农村经济搞活、使农民致富、使信用社赚钱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实践证明,传统农业生产达不到这个目标,农村信用社应该把主要的资金投向农业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大流通中去,促进农村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优化,从根本上促进__“三农”事业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为“三农”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其机构遍布城乡,是基层网点最多、规模最大、服务最广、品种最全的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布局、复杂的演变历程,使其企业文化蕴含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农村信用的存款才真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方面吸取农民的存款,另一方面支持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依托地方经济,实现其自身业务的稳健发展。为__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二个问题: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倡导人文文化

不知大家可曾知道,一把大火烧毁可口可乐的企业厂房、设备。但是,烧不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自1885年由潘伯顿医生组建起来的可口可乐公司,照样屹立在世界各地。可见企业文化的伟大、卓越。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人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将管理的对象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作为基本出发点。在尊重人的价值,爱护人的成长,关心人的生活,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规范员工行为的基础上,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凝聚力,发挥共同意志和目标追求的精神力量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提倡团队精神和共同进步,进一步加深以“敬业”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团结、勤奋、忠诚、严谨、创新”的企业精神的理解。广泛开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育,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岗位能手”等创建活动,把员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同员工的主人翁权力、义务、责任、荣誉、利益结合起来,发掘人的潜能,形成心情舒畅、奋发进取的工作环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地实现经营性管理的目标。

所以,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的问题,管理者乃至全体企业员工要有自己形成的道德行为标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参加学习时事政治,同心同德,将“手握手的承若,心贴心的服务”服务精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全过程,努力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以社为家”的主人翁精神,重在奉献,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自身价值与信合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倡导团结互助,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良好风尚,营造祥和、融洽的工作氛围,处事以大局为重,打造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树立团结、自信、奉献、必胜的人文精神。

第三个问题:加强纪律,克服懒散,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形态,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铁的纪律, 没有一套规范的行为,工作效益就无法提高,也没办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要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统一员工行为。特别是员工要杜绝懒散作风,要遵守作息时间,发扬信合人勤劳的优良传统,为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应全身心投入工作,不随意离岗、串岗、代岗。

要建立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要建立监察机构负责人省派机制,规定各县级联社监事长、稽核部负责人由省联社统一调配、任命。并规定本地人不得在本地任职;省联社要统一规范所有的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广大员工参与进来,规定信用社、县级联社负责人在任职期满后,由所属员工给予一个整体评价,并规定实施非公开无记名票决制。

第四个问题:良好风貌,优质服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

良好的风貌、优质的服务,不仅展示员工的个人素质,也体现银行的形象,因此,要求提供一个舒适的服务环境,做到墙面整洁,窗明几净。员工面对客户时应精神饱满,保持微笑,举止文明,着装统一,服务时仪表整洁,姿态端正,尊重客户。办理业务时,应做到忙时、闲时一个样,存款、取款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临近下班不变样。

第4篇

一、文化认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

企业是国家肌体的细胞。实现“中国梦”,对于企业来说,也就是在“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前提下,追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市场价值。企业的稳步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国家经济基础,文化建设和文化认同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古人云,“上下同欲,无往而不胜”。“欲”,就是价值观、终极目标和愿景。上下同欲,也就是从上到下价值观、终极目标和愿景的文化一致认同。

“文化认同识人,能力匹配用人,系统培养育人,愿景融合留人”是贵阳卷烟厂始终不渝的人力资源理念。近年来,企业不断引进不同层次人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后续力量。文化认同首先从新员工进厂抓起。因为如果新员工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与企业文化不相符,不但不能产生1+1>2的效应,反而会带来内耗。新员工进入新环境开始新的工作,心理压力或如林黛玉初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林黛玉因为与贾府文化格格不入而落落寡合,最终抑郁而亡。当今的年轻人自然比林黛玉开朗自信,但如果不能适应企业文化,也可能会跳槽离去,从而造成企业人才流失,增加企业招聘成本。实施有效的企业文化培训,使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从而鼓舞员工牢记员工的职责和使命,以负责任、重执行、求卓越的态度优质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这即是企业文化认同的第一站。一位大学生进厂时认为当工人没有发展空间,大有“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感觉。但他经过入职培训走进现代化车间,便有了企业文化认同感,顿悟今日之贵烟乃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即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企业成为生命的共同体。文化认同,以感恩之心对待自己赖以生存的企业,能够不断激发出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与创造力。在新形势下,引导企业全员一致的文化认同,毫无疑义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建筑师”,是基础,是关键。只有所有员工都能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本企业的重要性,才能打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上下同欲,企业全员一致的文化认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才能实现“中国梦”。

二、文化认同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引导

既然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的是“建筑师”的角色,要修建一座精品大楼,就必须让建筑师认识到自己在建筑过程中的责任和重要性。企业文化建设是人的思想领域的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建设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正能量。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求生存、谋发展、抓机遇、迎挑战,就必须构建社会认可、员工认同的先进企业文化,并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丰富文化内容,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发展中获得健康持久的生命力。

贵州中烟总结了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科学而艺术地提炼了企业的理念、核心价值、使命、愿景等,建构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贵州中烟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内核,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方向并规范着员工的思想行为。作为一个具有近七十年历史沉淀和优良传统文化的老厂,为实现“中国梦”,贵阳卷烟厂明确提出把牢固树立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构建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做最受尊重的烟草企业”的愿景,把“提升生活品位,成就社会和谐”作为自己的责任,以“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成就员工”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全厂上下的努力,在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正确处理行业与社会、行业与政府、行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提高“做精产品”的能力,按时、保质生产出符合标准、为消费者认同的卷烟产品,创建行业优秀卷烟工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一份丰厚的物质基础,是贵阳卷烟厂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同时,把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即文化认同,放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前沿。

三、人文环境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与自然环境相对,人文环境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演变的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企业人文环境是指内部的隐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企业灵魂。能够称得上企业灵魂的则是一种和谐、融洽、健康、富有生机的人文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中,企业的领导与被领导、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融洽;也只有这样的人文环境才能激发职工的敬业爱厂精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归宿感和企业凝聚力。

第5篇

当前,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竞争对手不能全面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际上便是企业文化。现代社会之中,人的根本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决定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知识经济时代,人逐步变成了企业经营建设的基础要素,其内在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人拥有的智力资源可变成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拥有了丰富的人才,掌握了重要的知识便会占得先机。由此可见,人才的作用及其巨大,其是众多知识以及现代化技术的核心载体,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竞争根本上便是对知识以及人才的争取。因此不难看出,只有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能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并在持续激烈的竞争之中稳定坚守优势地位。长久来讲,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即为如何研究并有效的管理人,使其效用价值全面激发出来。任何一类管理理论根本便是人性假设。由发展管理理论研究可知,通过科学有效的人文管理之后,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审视人的特征,进而了解企业发展建设阶段中人力资本的核心重要性。以人为本的建设企业文化,可令员工形成更为有效且一致的行为,进而在构成价值观的过程中更显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二、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

1.引导员工树立意识。

当前,较多企业聘请员工采用合同制形式,该类劳资关系之下,较多员工在审视个人身份阶段中形成了被雇佣之感。因此,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引导员工树立思想,使他们重新树立主人翁意识。应积极引入开放管理模式,令员工在利用劳动力、掌握生产资料、积极参与管理的过程中真正变成企业的主人。应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认可他们赢得相关信息、掌握有关知识前提之下可从事对企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的决策活动。应为他们开创更多的机会,令员工有效的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况,同企业同步成长、共赢发展。

2.开创互相信任的企业文化。

企业如果欠缺信任就会迷失方向,毫无前途可言。因此应创建形成共同责任感以及价值观,形成互惠互信的企业文化。人与人由于承担的分工以及拥有的能力不同,因此会构成一种相互依赖依靠的关系。再加上人员个性特征、应对问题方法以及发展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以及实践工作中无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为有效应对该类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应在企业内部开创互相信任的良好文化氛围。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使员工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增加认同感,勇于信任对方,消除隔阂与障碍,真正开创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3.倡导创新文化。

创造力主要为人们最高水平的发挥能力,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更高境界。企业只有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创造力,才能持续的探究出应对处理问题的新型方式。而创新则为形成创造思维同时使其合理发展成具备应用价值的产品以及作业方法的具体过程。企业只有掌握了创新力,方能够将创造思维不断的变化形成某一类具备应用价值的结果。因此,企业应积极的打造学习型人才,倡导创新文化,提升培训教育强度,使培训范畴持续扩充。进而真正强化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打造形成一支不断创新进取的骨干技术队伍。另外应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学习环境,激励员工勇于创新、认同创新,将创新看做是一类日常的工作行为。再者企业应积极与院校展开交流合作,进而找寻出一条更适合自我进取与不断创新的学习发展之路。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建设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确保在企业中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人人平等,促使员工充分感受到温馨和融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有效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图企业达到最高效益。

首先,坚定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明确生产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最积极、活跃的生产力因素,在企业管理中人不但是主体还是客体,处于核心管理地位;其次,将人作为重要出发点,从人的利益进行考虑,充分保证人的利益;最后,促使人和企业之间多维度整体发展,形成二者的协调发展。

与一般的企业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备了很多特点。其一,重视人文关怀,推崇人文精神。将人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心,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促使员工全方位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推动企业昌盛繁荣;其二,将互相信任作为基础,构建互相平等的信任体制,积极制造一种互信互爱的和谐氛围。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实质便是一切为人考虑,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人才进行塑造、培养和管理,促使各种人才都能够在企业中发展空间,最大程度挖掘企业员工的各类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企业文化实践发展的需要

现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理念出现了重大转变,竞争对手无法完全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便是企业文化。社会中人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其在21世纪发展的重点。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成为构成企业的基本要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配置资源上知识经济将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作为第一要素,占有人才与知识逐渐替代了占有稀缺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人才逐渐凸显其巨大作用,知识与技术的重要载体就是人,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现代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所以,只有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构建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企业的优势地位。

(二)丰富和发展管理理论的要求

长期以来,管理理论追求的目标便是怎样研究与完善管理人以及发挥人的效用,任何一种管理理论的基础都是人性假设、人在企业中不断变化的地位与作用。从发展管理理论的过程分析,经过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人文管理阶段以后,更加清楚的对人进行了认识,进而明确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研究的重点是对企业绩效有利的员工一致,自主塑造企业价值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精华,在人的管理方面不断丰富与完善管理理论。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全体员工产生一致性和有效,在企业形成价值观上更加凸显了人性化。

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培养员工的主体权利意识

目前企业都是合同制,在这种劳资关系下,很多员工在认同自己身份的过程中产生了被雇佣的感觉。所以,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有效培养员工的主体权利意识,重新在员工中树立我们是企业主人的理念。推行开放式管理,促使员工不但利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企业主人,还要通过参加管理成为心理上的企业主人。相信员工在获取有关信息、具备一定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决策行动。要创造一切有可能的机会条件,使得员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监督经营者职务行为、在企业中不断发展成长、获得公正报仇待遇等权利充分了解与享有。

(二)构建彼此信任的企业文化

企业缺乏相互信任是没有前途的,为了使企业内部获得信任,需要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与责任感,而培育这些主要依赖合作与友谊。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分工与能力高低在企业内部就是他们平等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彼此依赖的关系。在工作中由于性格上的不同、不同的处理问题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员工在生活工作中不免会产生各类矛盾,为了很好解决这些矛盾,不会出现激化,就需要在员工中间培养彼此信任的文化气氛。

(三)鼓励创新自我的文化

创造具体是指凭借独特的方式结合各种思想或者在其中构建独特联系的一种能力。创造力是人发挥最高程度的能力,也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境界,企业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之后能够不断研究出做事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创新是指产生创造性思维并且将其转变为有用途的服务产品或者作业方式的过程。也可以说,企业拥有创新能力可以持续把创造性思想转换为某一种有用途的结果。所以,第一,需要培养学习型员工,增加培训强度,扩大培训的范围。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员工专业职业水平,产生一支具有先进技术、勇于创新的骨干队伍;第二,需要为企业培养优良的学习环境。在企业内部产生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气氛,在员工中普遍认同创新理念,并且转变为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第三,企业还需要寻找先进的企业院校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以便可以找出一条具备企业特点的创新学习的道路。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只有在建设企业文化中持之以恒渗透以人为本理念,才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企业产生顽强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黄承国.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企业和谐文化的构建路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1).

第7篇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基础和动力,以人为中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源于殷商形成于春秋战国,绵延数千年至今的一个朴素真理,那就是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儒家的人生哲学肯定了人在宇宙中处于中心的位置,把人视为万物之首,体现了儒家学说“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这里的人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由于现实的、具体的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组织之中,所以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从3个层面解读:一是通过企业这个中介,使人与社会产生关系。人既是企业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在人与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中,既要使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惠及民众,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积极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社会环境。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讲,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工作关系,有管理关系,有分配关系,有上下级及同事关系等。组织内部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坚持“人本”思想,建立公平合理的各项制度,用科学规范合理的制度管人,能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的目的。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每个员工自我发展和企业的良性运转。三是从人与具体的劳动组织的关系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具体的劳动组织既要注重解放和开发人的潜力,为每位员工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和得其应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与财富。

2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人

既然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那么管理者就应该重视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讲,民心最重要,失去民心,违背民意,必定要的。因为,人民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历史的推动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都要得乎民心,顺乎民意,更何况企业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可见,员工的人心向背,决定着企业的兴衰荣辱,这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要靠人去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要靠人来加强,有限的资金要靠人来合理使用,企业的价值要靠人来创造。当今社会,在企业间,资源、技术等条件相同的状况下,为什么会出现竞争力不同的事实。现代经济学从超越理性主义的行为假定出发,假设个人和企业存在观念、伦理、价值观和知识水平的差异,这样“企业理念、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伦理、信仰以及社会人文条件(信任)等就可以成为竞争力研究所关注的重要因素。而且,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中,这些因素具有原生性,甚至可以被论证为是决定竞争力的最终解释变量。”因此,“重视人”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务之一,“重视人”就是要认真对待并尊重每一位企业员工,上至企业精英下至普通员工,管理者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把企业员工分为三六九等,更不能把部分员工当作动辄训斥、责罚和克扣的对象。如何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这是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智慧的考验。只有管理者率先垂范,加强自我修养,以“人本”思想统领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共同价值观,形成企业伦理,以企业的核心精神来统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知道关心人并爱护人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除了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之外,还应形成关心人和爱护人的文化氛围。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要实现有效管理,除了各种规章制度、规则守则的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有人文情怀,对员工的情绪、情感要实现温暖管理。工作中,员工的思想、情感等精神力量都会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而影响其工作表现、决策、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如今,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由于疲劳、不顺心等产生烦躁、焦虑、压抑、痛苦等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和排解,不仅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正常工作,甚至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业绩。因此,管理者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企业员工的生活、家庭、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不仅关心在任的企业员工,还要关心、关注那些已经退休甚至是辞职、离职的员工,这无疑对在任员工也是一种情感激励。谭小芳在《领导者人性化管理》总结出“管理之魂”,即:“靠领导的魅力影响人,靠双赢的理念吸引人,靠忠诚的法则留住人,靠和谐的管理感化人,靠卓越的文化激励人,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当一位民营企业家与一名非常优秀但意外生病的员工在共同完成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的时候,如果企业家一味地督促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完成工作任务的紧迫性,赶时间、赶工期等,而对身边生病的员工不管不顾,这样的企业领导无法获得员工内心真正的尊重和爱戴,也不会真正留住人才,因为他太缺乏人文精神了。可见,人文关怀、对员工情绪、情感的管理在有效管理中是何等重要。另外,员工的首创精神、主人翁精神都离不开给予员工的自由和权利。企业给予员工相应的自由和权利,有利于员工发挥首创精神和主人翁精神,进而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获得责任感和被信任感。怎样才能让大部分员工具有工作的动力呢?除了给予员工相应的自由和权利之外,还可以通过实行股份制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人精神,入股形式可以多样化,除资金入股外,还可技术入股、劳动入股。通过多种方式的入股,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发展。

4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知人善任

民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知人善任,而不是任人唯亲。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企业之间会越来越激烈且多样化,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至关重要。一要尊重人才,知人善任。人才素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柱,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之所在。因此,民营企业家不能因为担心外人插足权力,就将三亲六故安排在企业的重要岗位而不考虑其是否胜任;或又担心大权被分割和削弱,就一切自己独断专行。如此状况,集体智慧从何而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这样的民营企业岂能长久?可见,尊重人才、任人唯贤才是民营企业家的首要责任。二要重视教育培养,积蓄人才。管理者要明白培训是企业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手段,通过职前职后的定期轮训,不断给员工充电,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满足员工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促进企业的兴旺发达。三要树立求贤若渴意识,学会使用人才。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说:“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民营企业家也应确立“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意识,聚贤才,共谋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权力授给合适的人才,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四要秉持人文情怀,留住人才。民营企业要给各类人才创造其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丰厚回报,使各个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5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设想

一、把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对银行的员工来说,他们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有更长远的规划,他们希望在企业能有更好的前途、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残酷的现实离他们的梦想相距甚远,一些员工的“归宿感”在消退,“失落感”在增强。据某省银行《企业文化动态》的一份调查报告分析,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较前几年有所滑落,员工士气亟待振奋。数据显示:员工“对在建行工作感到自豪”的仅占39%,还不到一半。只有34% 的员工满意现在的工作;有39%的员工认为目前的绩效分配、激励机制、职务晋升“公平感差”,认为这是影响员工凝聚力的首要因素。这些数据虽然是对某银行机构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但这些数据表明,银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正面临着挑战,振奋员工士气迫在眉睫。各级管理者一定要看到这种现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把员工的个人发展和银行的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让员工在服务国家的建设中,有效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自我目标的实现变得清晰,随着银行的发展一步步实现,让员工个人目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再遥不可及。为了避免仅靠现有职位升迁给员工成长带来的种种弊端,要通过开辟针对不同员工特点的多种成长和发展通道,比如可以扩展职位、增设岗位、公开平等竞聘、员工推荐等形式,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

二、把员工心理教育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银行的每一步发展,与广大员工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他们像螺丝钉一样,拧在各自的岗位上,特别是柜面一线员工,节奏快、业务受理要求准确率高、工作辛苦,还得经受业务受理中各种委曲,稍有差错还要接受各种处罚,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非常巨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同时,他们还面临经济负担过重等其他方面的压力。某银行《企业文化动态》2013年刊登的一线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分析,员工不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日益上涨的物价等经济压力。认为个人经济负担重的占50%,占到了被调查人员的一半,只有约10%的人认为自己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而需要父母亲经济支持的达到41%。员工的工资收入主要用于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达到67%,个人实际困难主要是子女教育和住房,分别达到28%、25%。调查显示,认为最大的工作压力是考核任务重,占比为53%,经常听到客户抱怨的是排队时间长,占48%、产品种类少收益率低的占40%,服务压力和营销客户压力都很大。调查还显示,员工普遍反映个人文化活动比较匮乏,即使有活动也十分有限,有42%的员工个人业余文化活动主要是靠上网打发时间,繁重的工作和任务压力,使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成了竞争的对手,淡薄了同事之间应有的感情和友谊,员工身上这些来自多方面所产生的压力,如果不提前介入干预、疏导,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全行发展的大局。员工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员工心理健康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劳动,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灵活地处理各种业务。

三、把员工精神生活和心理诉求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精神生活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物质和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完美融合和升华,是追求理想和目标的源泉和动力。银行的员工为了实现宏伟目标,在各种压力和挑战面前,兢兢业业,顽强拼搏,靠的就是支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员工的精神面貌就是业务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发展中一定要坚持业务发展和精神生活“两手抓”,将员工精神生活和心理诉求纳入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范畴,以业务发展促文化生活,以精神文化建设推进业务发展。注重营造人性化的企业氛围,从硬件和软件上保障员工的业余生活,比如建立职工之家、开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拓展各种形式给员工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

四、把关爱员工物质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员工是生产力,是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银行的各级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把关爱员工生活、扶贫帮困、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等物质生活需要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送温暖”工程工作机制,通过送温暖、扶贫困,让员工充分感受到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激发起员工的感动之心,让员工产生知恩图报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为银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奉献精神。关注员工物质生活要做到制度化,成立行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员工关怀组织,每年要根据工作实际制订了困难员工的帮扶计划,以“温暖、关心、帮扶”为内容,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要落实专人定期不定期地到困难员工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困难员工的生活疾苦。充分体现企业组织的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如同家庭般的温暖。有了这种基础,员工自然会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为银行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9篇

企业人才文化,指的是人才的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才公共道德和人才正能量。近十年来,我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地位得到确立,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人才效能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人才文化建设既受传统文化影响,也被外来文化干扰,企业的人才成长和人才强企受到较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人才缺乏团队精神;对人才使用缺乏尊重、欣赏的文化认同;人才收入分配缺乏公平的文化氛围;人才的管理缺乏竞争的文化意识;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不同领域的分配还很不均衡,尤其在一些传统的企业中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因素。重才能而轻人文,重组织管理轻文化建设,致使人才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人才文化建设落后于发展的新形势。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继续解放思想,在人才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上要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之外,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文化环境建设。

人才群体的多样性,带来人才文化的多元性。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处在社会转型中。在当前多元经济并存、多元人才共处的文化环境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人才文化建设,构建多样人才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引起人才价值观变化,驱动人才利益导向实用性。比如:讲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难免会产生拜金主义现象;又如:中国企业看重人才的学历、职称。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用人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美国1993年就发表全国人才绩效评估报告;日本为打破年功序列制,推行业绩主义政策;澳大利亚为增进个人对组织效能的贡献,也大力推行绩效管理。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人才成长发展的文化环境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围绕人才强企、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研究打造自己的人才文化产品,重视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实现从多元精神价值中求主导、从多样精神价值中求共识、从多变精神价值中求主动、从多选精神价值中求优势的现代人才文化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因此,企业在创新发展中要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形成人尽其才、有序流动的局面。要打破地域界限,变“闭门相马”为“公开赛马”;突破资历、年龄等局限,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选人用人坚持风清气正,坚持任人唯贤,坚持“五湖四海”,坚持群众公认;要以“德”为先,以“廉”为本,以“勤”为基,以“绩”为度选用人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