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6 11:27: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第1篇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首位,其中尤以腰椎结核多见。腰椎结核多发于青少年,且病程长、致瘫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护理工作的好与坏对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科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3年中,共收治腰椎结核病人10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22岁。入院时已伴有截瘫者2例,伴有寒性脓肿者7例,窦道形成者2例,10例患者均经病灶清除术或加以植骨、窦道切除术等治疗护理,而得到较好的疗效,无1例并发症发生(自带截瘫并发症者除外)。

2护理

2.1制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

病员入院后通过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细心交谈,了解病史及以往就医和家庭情况,以判断患者的身心情况。再经过医护交流和对检查结,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果的分析等全面收集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确定护理方案,明确护理要点。即:解除忧虑、恐惧的心理状态;重视疾病知识宣教;强调基础护理在该病中的重要地位;作好观察和出院指导工作。

2.2护理措施。

2.2.1心理护理:结核在旧社会称为“痨病”,曾一度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今结核病虽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但是病人仍存在着被别人厌弃的心理。尤其是对截瘫的恐惧更使他们郁郁寡欢。还有一部分病人为经济情况而愁眉不展。针对这如此复杂的心理压力,护士除了对待病人的态度要亲切热情外,还要多给病人例举一些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作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在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能够安心的治疗与休养。

2.2.2术前指导及用药护理:很多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所以入院后就要求尽快手术,认为做手术疾病方可治愈。针对这种患者,护士必须认真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术前积极的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意义。对于不能安心卧床休息的患者,应讲解卧床休息的目的是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减轻畸形,防止发生截瘫,有利于病变的稳定和修复。在卧床休息期间,应训练床上饮食和大小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而造成的痛苦。对于截瘫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适当的活动,促进机体代谢,增加食欲,提高抗病力。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长期、不间断用药。护士应在监督用药的同时认真观察和询问用药后反应,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其它药物。并应向患者说明有些药物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用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反映,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2.2.3加强基础护理,减轻病痛:对腰椎结核病人要求长期卧床休息,有些患者已发展至截瘫,生活失去自理能力。所以,护士应主动热情地进行生活护理。预防褥疮、便秘、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入院时已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使之在短时间内痊愈,减少病人痛苦。

第2篇

【关键词】 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

护理工作是一项既平凡又伟大的工作,但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工作中细致精心,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多,这些并发症与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并发症是治疗长期卧床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临床情况,本课题对一组病例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对20位病例的观察、访谈、调查、总结,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现这些病人的手术及药理治疗很重要,而护理工作也同样不能轻视。只有护理得当才能为他们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历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4—46岁6例,55—80岁14例,腰椎骨折10例,髌骨骨折6例,颈椎损伤4例。

2、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截瘫病人由于病程长,恢复较慢,常常对治疗缺乏信心。要经常与病人谈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2.2 对心理障碍严重的病人,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对拒绝治疗和护理有轻生念头的病人,应根据其心理状况,耐心讲解、劝慰、多方面关怀,请恢复较好的病友言谈互教,取得家属的共同支持,让病人面对现实,鼓起生活的勇气,坚持康复训练,早日重返社会。

2.3 应加强“暗示”的心理引导。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仍是消极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饰,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积极转化,也可一直为消极。因此,通过暗示来引导心理状况的转化是重要的。

2.3.1 有计划地同病人谈话,接受他们的要求,理解他们的苦衷,引导他们的发泄,了解他们的困难,借助语言的直接暗示来解除其思想苦闷,安抚其思想创痛。

2.3.2 有步骤地安排病人的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的阳光、新鲜空气、花草树木,以转移其注意,舒畅其胸怀,激励其对生活的向往。

2.3.3 有意识提供有积极意义的文艺作品给病人阅读,从美的形象中得以启发,从英雄形象中求得学习的目标。

2.3.4 有组织地解决好病人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消除某种歧视与情感的疏远,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动员其亲友给予他热情与温暖,通过组织给予解决某些经济困难与家庭纠纷,这些都是促进心理积极转化所不可少的。

3、预防各种并发症

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等并发症。

3.1 预防肺部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差,机体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无力,坠积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发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预防肺部感染,应及时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吸痰。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抵抗力,鼓励患者深呼吸,逐渐增加胸廓运动,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每日行雾化吸入2—3次(0.9%生理盐水50mL庆大4万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漱口。

3.2 预防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并发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应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长期下尿管的患者,应给予膀胱冲洗,每日1—2次(9%生理盐水500mL、庆大8万U)。

3.3 预防褥疮。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肤红斑、破溃、甚至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或危及生命。定时翻身,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经常擦浴、更换清洁衣裤,使用便器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皮肤,如有皮肤损伤,要及时清创换药。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经常用温水清洗会阴、,然后涂油性软膏给予保护。使局部保持干燥。

3.4 预防便秘。截瘫病人由于括约肌不协调,加之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发生便秘。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能依赖缓泻剂和栓剂。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因为截瘫病人对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多麻烦。要安排病人进多种纤维素饮食;训练病人定期排便,以养成习惯。适当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肠蠕动。

3.5 预防关节挛缩。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四肢关节长时间不活动,易出现挛缩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我们每天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锻炼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群无力和萎缩。对肢体能够活动的病人,指导在床上加强自主运动,每天坚持做屈、伸、旋转、手的握力、抬离床面等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3.6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早期做主被动功能锻炼,即有利于关节的功能位恢复,也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必要时使用下肢功能锻炼仪或足底静脉泵辅助治疗,主要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们护理措施正确及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对这些病例的成功护理,也为如何正确做好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更多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彩云,赵银连.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2年06期.

[2]关英杰 , 杨丽芹.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第4篇

【关健词】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的改变,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可让家属、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近年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5):21

[2] 张 丹,李一凡.排便训练法预防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0,34(12):945-946

第5篇

1 一般资料

自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68~86岁,平均年龄75.06岁。

2 基础护理中的循证护理

2.1心理护理的循证及护理

病人住院期间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孤独无助、老而无用 、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治愈的自信心,担心愈后生活不能自理。循证: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病情较重,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对治疗的配合及影响愈后。护士应在护理病人时耐心、细致,仔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病人掌握正确的应对机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发挥最大的潜能,让病人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亲属、朋友、医务人员等,使病人积极改善其病态心理,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常发生骨折部位的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循证: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肠胃功能发生紊乱,营养吸收往往较差。所以调剂饮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骨折早期,由于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造成吸收热和肢体的疼痛给病人带来身体不适,加之创伤后担心愈合后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病人食欲下降,这是宜给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米粥之类,而忌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给予充足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骨折中期,随着肿胀的机化,桥梁骨痂的形成,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磷和钙质,可食用牛奶、鸡蛋、豆制品、海产品等以满足骨折愈合的需要。骨折后期,骨折愈合而尚未牢固,肢体功能尚未恢复,此时应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肾、排骨、红刺汤、龙眼肉等,以滋补气血,强筋壮骨⑴。

2.3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极易发生压疮。循证:由于骨折和疼痛的原因,常需长期卧床,而且老年人有以下生理解剖特点:①皮肤干燥角化,皮下脂肪及血管数量减少;②汗腺萎缩,表面小动脉硬化;③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以致皮肤皱纹增多,弹性及再生能力降低,加之躯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以极易发生压疮⑴。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预防压疮的护理要点,做到①勤擦洗,有效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并保持床铺整洁无潮湿,无褶皱;②勤翻身改变,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翻身同时进行按摩,注意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力,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翻身次数做合理计划,翻身后及记录,并做好交接班⑵;③增强高蛋白饮食。

2.4二便护理

2.4.1小便的护理 骨折早期,易发生尿潴留的症状。循证: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疼痛刺激、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导致尿潴留。护士应注意观察膀胱有无胀满,可给予留置导尿,或人工手法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后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在流出时,可松手再次加压,将尿排尽⑶。

2.4.2预防便秘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发生便秘的循证: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②骨折疼痛,造成病人不敢排便;③老年人肠胃功能差,排便动力不足⑵。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降低或丧失等表现,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指导或协助病人在餐后30min作腹部按摩,从右到左,沿大肠行走的方向,以刺激肠蠕动。对顽固性便秘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予灌肠或缓泻药物。

2.5预防并发症

由于老年病人修复能力差,骨折愈合慢,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往往出现以下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肺栓塞、血管栓塞、泌尿结石、肌肉废用性萎缩等,询证:与骨折后期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有关。护士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鼓励病人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专科护理的循证护理

3.1患肢制动

活动及翻身易造成髋关节外旋或脱位。护士应在护理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肢的髋关节的制动情况,向患者强调关节制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翻身的正确方法,并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者整个托起,以避免造成关节脱位。

3.2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及疼痛因素,易造成局部血循环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循证:功能锻炼能改善上述问题。护士应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及踝关节的适当运动,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每日数次,每次5~20min。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其实质是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最后做出最合适病人的护理决策⑶。循证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程序的深化和补充⑷。我院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积极运用循证护理模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腱鞘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芬琴,陈彩霞,靳雪玲,等。老年股骨颈和股骨隆间骨折的护理 (j)中医正骨,1993,12.:48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7

[3]雎美珍,神经内科病人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家庭护士.

2008,2008.6(ic)234

第6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组织再生能力差,骨质疏松明显,反应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极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组织再生能力差,骨折手术的重创会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脑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临床对症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病,造成骨的强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种低能量的冲击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肌肉的力量与柔软性也大不如从前,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都在不断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导致扭伤、摔伤、跌倒等而发生骨折。

二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尽快地使骨折处复位,给予牢固有效地内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骨折必须全面考虑,选择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极力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 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不好,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褥疮严重时甚至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为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应每隔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 次,被单要勤更换,每日为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褥疮护理。

3饮食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卧床的病人胃肠蠕动减慢,应鼓励病人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 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人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入活性钙制剂。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预防

1肺部感染的预防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另外,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骨折老人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鼓励患者作深呼吸锻炼,有痰应咳吐出来;对低效咳痰者要经常帮助其变换、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为病人轻轻拍胸部时,应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胆陈皮末、氯化胺等药物稀释痰液,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的预防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特别是局部组织如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为预防褥疮发生,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压的部位经常轻柔按摩,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长期卧床、个人卫生不洁、饮水过少是尿路感染的诱因,注意做好生活护理,清洁会阴,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膀胱自洁。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从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便秘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又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时食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使肠道膨胀,很易发生腹胀。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者吃些行气、消食、润肠的食物和药物,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也可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往外做环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或做腹式呼吸、热敷等,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5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不能运动,手术使血流变得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复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并练习床上坐起,尽量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6): 117.

[2] 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 2011, 20(1): 43.

第7篇

【关健词】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相关因素;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1-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发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同时大部分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怕麻烦别人,尽量少进食或少饮水,时间久了极易引起便秘。

1.4 疾病因素 骨科多数为骨折病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由于疼痛,患者惧怕活动,害怕排便,同时大便器的使用不当使疼痛加剧,这些均使患者抑制排便,引发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由如厕用坐式或蹲式改为卧式,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1.7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其解决方法。指导患者如何床上排便,如何正确使用大便器,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如潘泻叶泡茶饮,每日三次,口服果导片等预防便秘。大便干燥不易排出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对于上述方法仍不能排便者,可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注意保护其隐私,可让其他人暂时离开或回避,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或拉床帘;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排便,避免在排便时因急于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安排病人排便,即使患者无便意仍要定时给患者大便器,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合理膳食结构;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以上简单介绍了便秘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预防便秘健康宣教应放在首位。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物理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5):21

[2] 张 丹,李一凡.排便训练法预防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0,34(12):945-946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我科就诊患者中出现压疮的患者病例41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 例;患者年龄在68至93岁之间,其中院外带入35例,男25例,女10例。

2压疮治疗

预防压疮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且发生压疮,要及时做好对症处理。①当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时,称为1期压疮,即瘀血红润期,此时要及时祛除病因,加强预防措施 增加翻身次数,以防止局部继续受压,翻身动作要轻,防止擦伤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局部干燥。②红肿部位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缺血,受压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表皮有小水炮形成,称为Ⅱ期压疮,即炎性浸润期。对未破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每2一4h用碘伏给予涂擦,待干燥后用鸡蛋油涂搽。大水泡要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保持局部无菌,防止感染,并用压疮贴覆盖,三日后疮面明显好转,水泡明显皱缩,一周后基本痊愈。③Ⅲ期压疮即溃疡期: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局部缺血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浅表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重者脓性分泌物增多,有明显臭味,感染向周围组织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甚至引起败血症。清创后,在无菌操作下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然后撒敷压疮粉于创面,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三日换药一次,直至结痴。同时配合红外线灯局部照射,以促进肉芽组织生成。三期压疮均必须在保证病人营养供给和局部皮肤不受压的情况下。

护理措施及结果分析

2 压疮的预防要点

2.1对于压疮易发人群或压疮好发部位进行 24h 重点观察和专人监护,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为每位患者建立翻身卡,每两小时必须巡视一次,对患者的骶尾部, 足跟部的局部皮肤的受压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观察,协助患者变换, 对于有牵引的患者可以对牵引进行适度的松解,务必避免患者局部皮肤组织长时间持续性受压。减轻压迫:长期卧床的患者原则上每 2h 变换一次,截瘫患者要 0.5~1h 更换一次,因为脊髓损伤者超过 2h 局部缺血则可产生水泡,进一步发展成不可逆溃疡。在骨隆突处放置软物,以减少局部受压,也可使用气垫、棉圈、棉垫或海绵垫等,气垫通过不断充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个部位受压均衡。

2.2 皮肤护理:要保持床面平整,避免硬物和多余的东西,保持床铺平整无褶皱。把患者搬离床或轮椅时,尽量做到不拖、拉。不可使用掉瓷或有裂损的便器,大小便时要让患者抬高臀部,并在便盆上垫软纸或棉垫,以免擦伤皮肤。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勤换床单或使用吸水的衬垫,以此保持局部皮肤平整。

2.3 改善营养:压疮的发生虽然只是局部病灶,但与全身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致体重下降,使骨隆处皮下组织丧失;烧伤患者体液大量丢失,机体抵抗力降低;截瘫患者对压迫及所致的疼痛感觉消失;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差;肥胖患者体重过大,翻身困难,易出现拖拉现象等都使压疮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根据不同患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贫血、营养不良、严重创伤、长时间禁食患者,要注意给足够的热量和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及时纠正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不足所导致的负氮平衡,还要注意维生素 C 和锌元素的供给,以减少发生压疮的几率[1]

2.4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摩擦容易损伤皮肤,所以应防止病人身体滑动,在给病人翻身的过程中,不要采用拖、拉、拽等,要抬起病人的身体,防止损伤皮肤。患者内衣要柔软,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上;若有溃疡及伤口要及时清除分泌物,更换敷料;不可用破损的便盆,必要时可在便盆上加棉布垫以减少摩擦,使用便盆不可硬拉、硬塞。

2.5增进局部血液循环血运差的受压部位可用红外线每天照射20~30min,增加局部血运和增加皮肤的免疫力。常洗澡、常通风、晒太阳,多方位改善病人环境,有利于早日康复。

3 讨论

压疮是老年卧床患者常见疾患之一,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许多在家或社区进行治疗,压疮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原发性及继发性等类型。对于长时间受压、缺乏或没有脂肪组织保护、没有足够肌肉进行包裹、肌肉层厚度较大的骨骼隆突部位来说,出现压疮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部位[2]。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不改变,使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晚期癌、年老体弱、水肿等患者。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排泄物、床单、被褥、衣服皱折不平、床上有渣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参考文献:

第9篇

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形成褥疮很难愈合。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响康复,增加痛苦,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

1褥疮发生的病因

褥疮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当前把褥疮发生病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营养状况不好及皮肤弹性情况差也是发生褥疮的关键因素。

2褥疮的预防要点

2.1良好的营养是预防控制褥疮发生的条件,根据医嘱给患者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可给病人适当补锌,因为机体缺锌可导致皮肤损害,口服硫酸锌可促进慢性溃预防。

2.2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减轻局部长期受压,按摩骨突处,并涂抹滑石粉,减少皮肤摩擦,喷涂赛肤润于局部受压处,改善血液循环。做到五勤:a.勤翻身,帮助患者经常改变,每1-2h翻身1次,特别要强调夜间翻身不能超过3h;b.勤擦洗,每天至少1次,特别是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c.勤整理,整理床铺及衣裤,保持平整干燥。d.勤检查,查预防褥疮措施是否到位,及时发现褥疮早期皮肤的表现。e.勤更换被服衣裤等。翻身更换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擦等动作。

2.3保护好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可用软枕、气圈、棉圈使受压部位悬空,也可使用交替充气气垫、水褥、凉液垫、翻身床等。可使用安普贴(预防型)贴于易受压部位,,在受压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由于它具有减缓压力,防止潮湿摩擦对皮肤的刺激,增加了皮肤的耐拉能力,能有效保护局部皮肤,且使用便捷,易于推广。

3褥疮的治疗护理要点

3.1建立褥疮登记本,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床旁认真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是否干燥清洁,受压情况,床铺是否整洁等。

3.2早发现、早治疗,边治疗、边预防,将褥疮治愈在萌芽中。按照褥疮分期及不同的创面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a. 淤血红润期,避免继续受压,保持干燥,,局部喷涂赛肤润, 用手掌轻轻按摩,每日数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或用安普贴(治疗型)贴患处,使其尽快好转,不再发展。b. 炎性浸润期,用碘伏行局部消毒后,用无菌针将水泡内液体抽出,再用安普贴(治疗型)贴患处,每3日换药1次,数日可痊愈。c溃疡期, 是病变明显期,也是治疗的关键期。常规清创,用生理盐水冲洗,待伤口及周边干燥将安普贴贴在伤口上,其大小应超出伤口边缘3-4 cm,用胶贴加强固定;如压疮炎性反应期渗液较多时,清创后用优赛填塞于患处,进行伤口引流,填充不应过紧,外层敷料浸湿后需及时换药。转贴于 待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被清创后,伤口变为红色肉芽生长期时再使用安普贴。伤口渗出液较多时,可每日换药1次,至肉芽组织长出后2~3 日换药1次,伤口渗出减少或无渗出时,可每周换药2次或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当有皮肤坏死黑痂,坏死深达皮下层和肌层,甚至深达骨骼。此期治疗的关键是剪除坏死组织,直到露出正常组织为止。每日换药1次,对腐烂组织可用双氧水、碘伏、5%呋喃西林液等清洗,再用抗生素湿纱布包扎,也可用京万红软膏、百多邦软膏等,如感染严重需静脉用抗生素治疗,待疮面清洁后,有新鲜肉芽时,继续用抗生素湿纱布换药,保持疮面不受压,数周或数月可愈合。

3.3褥疮的发生虽然只表现在局部,但与全身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营养不良是导致褥疮的内因,据个人情况按营养学要求增加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配餐,给予色、香、味具全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外营养,保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预防褥疮发生恶化,促进疮面愈合。

3.4心理护理:褥疮是卧床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常因久治不愈出现严重感染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患者,详细做好入院宣教,使其熟悉周围环境, 首先让他们从心理上融入这个集体。给患者同情、关心和鼓励,进行心理疏导,在取得病人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其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4护理体会

褥疮在长期卧床的病人中,尤其老年患者,褥疮发生率很高,病程长,愈合慢,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生命、改善质量,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严格遵守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如: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用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对患者褥疮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潇,韦春莉.多发大面积褥疮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2,24(4):315

[2]王惠,袁仁霞.褥疮的循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22(4):698-69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