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7 10:43: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1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集约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从而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其中电力企业值得我们注意。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固有地位不可撼动。而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其财务管理也日渐成熟,但在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实现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什么是财务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顾名思义,是将企业财务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运作。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企业的财务也是整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有效的财务管理有助于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更加准确清楚,便于资金管理,同时有效实现资金的合理运作。集约化管理意味着将企业的财务统一标准,用一致的标准和管理方法来管理电力企业的财务。同时,企业的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三、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不统一

我国地域较大,我国电力企业各个分支下又有许多小的分支,分布于不同的地区,各地区之间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水平不同,各个地区也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同时,各地区又疏于交流沟通,沟通的减少,使得原本就不统一的标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管理电力公司的财务。其次,我国电力企业的分支企业众多而细小,加上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会计核算涉及的部门较多,而我国的电力企业相比其他国民经济来讲较为复杂,电力企业的业务经营也涉及较广的范围。因此,各地区管理方法不同,电力企业业务的复杂性和会计核算的难度大,电力企业的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少,使得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电力企业财务实现集约化管理的一个障碍。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程度低

想要实现电力企业的财务集约化管理需要有较高的信息共享程度,只有将整个电力企业的工作业务的信息尽可能多地交给会计核算部门,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而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信息的接收速度慢,信息不完善,信息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成为了一个阻碍电力企业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障碍。电力企业业务错综复杂,每笔业务也不尽相同,因为业务的繁杂,想要实现财务管理的集约化就需要一个合理完善的信息系统。只有实现了信息的全面共享,才能使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有效地推进。

(三)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缺少完善的系统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尽完善,首先,电力企业的预算系统不够精细。作为一个电力企业,合理的预算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没有一个精细的预算系统,很容易造成公司的业务完成速度慢,工作人员绩效评估不合理,使财务管理的集约化难以实现。其次,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监测水平不高。电力企业的工作繁重,同时业务量又大又复杂。一个合理的监测系统,能够做到对公司财务从发生开始的良好的跟踪记录,而电力企业的监测系统不完善,是财务管理集约化的又一个障碍。

四、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对策

(一)统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标准

要想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集约化,就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标准。电力企业虽然繁杂同时业务众多,但是大部分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同属于电力企业这一个大系统下的小分支。观察电力企业的这一情况,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标准,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标准统一,进而实现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有效财务管理。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电力企业的财务实现集约化管理一个阻碍就是各部门的信息共享程度低。因此,如果想要实现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很关键的一步。电力企业的业务繁多,一个有效合理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使得各部门之间实现合理有效的信息交流,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有效地掌握财务的运作状况,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的集约化管理。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一个重点要求,就是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首先,建立合理的预算系统,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的有效预算,合理分配企业员工绩效。其次,建立合理的监测系统,对财务数据从发生开始进行有效的追踪记录。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

五、结论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企业,而财务管理又作为一个企业的重点工作,实现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实现了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提高企业信息共享程度,合理管理电力企业的财务,才能够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水平稳步上升,实现电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为国网内蒙古东部巴林右旗供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新平.精细化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3 (11).

[2] 陆S.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制胜之道[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0(4).

第2篇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识别;评价指标体系

电力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电网在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较大发展,据预测,2010年我国西电东送容量将达6440万千瓦,通过北、中、南三个方向送往东部地区,其中采用500千伏交流输电的线路将达到4300万千瓦。然而相对于输变电技术的发展,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评价水平仍然不高。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评价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民经济评价是根据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衡量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输变电工程项目合理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能够优化电网结构,节约输电走廊,降低工程造价并提高输变电投资效益。此外,国内尚未出现关于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研究。因此对我国输变电工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显得非常必要。

当前国内尚未出现关于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研究。因此对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能够填补国内研究的空缺。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第一步是识别国民经济效益。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公路建设项目、铁路投资项目和机场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而没有关于识别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分析,识别其中的国民经济效益,区分哪些属于直接效益,哪些属于间接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哪些效益指标可以量化,哪些指标无法量化,构建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输变电工程国民经济效益可以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下面将根据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实际分别对两类效益进行分析。

1.1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项目产出物用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价值。可以表现为增加该产出物数量满足国内需求的效益,替代或部分替代其他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出物,使被替代企业停产或减产以减少国家有用资源耗费的效益等。对于输变电工程项目来说,项目建成后,可以产生的直接效益包括过网费效益、其它可替代能源(如煤、天然气等)的运输成本节约的效益、减少电能输出损耗的效益。

①过网费效益。输变电工程建成后,电力将通过供电线路输送给用电个人或企业,供电局在电费的收取中,已经包含了输变电所产生的过网费,因此过网费应该作为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直接效益。②其它可替代能源的运输成本节约效益。通过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作为重要能源的电力资源将源源不断地输出到用户,不仅满足了用户需要,而且大大减少了其它可替代能源的运输费用如煤气、天然气等。③减少电能输出损耗效益。当变电站输出电力时,当用电负荷小的时候,需要利用电抗器消耗多余的电能。输变电工程的建成能够减少消耗的电能,提高电力利用的效率。

1.2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项目本身并没有得益的那部分效益,可称为外部效益。输变电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以产生的间接效益有提高用户的生活生产质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钢铁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培养了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等。

①提高用户的生活生产质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能够保障用电企业和家庭用户的用电稳定,提高用电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用电家庭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生产和生活中的事故,产生了良好的效益。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输变电工程项目能够扩大企业的用电,保障电能的充足供应,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区域服务业的运营提供稳定的保障,从而促进当地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③促进其它相关行业(如钢铁行业等)的发展。一个变电站的建成意味着有更多潜在的输电线路,而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电力设备等设备材料,因此其它行业也能够得到促进和发展。④培养了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产生的效益。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电力建设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发展,这些人才和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成为效益的一部分。2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建立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来说,包括直接效益指标和间接效益指标。在直接效益中,含有过网费效益、其它可替代能源的运输成本节约效益和减少电能输出损耗效益。间接效益则含有提高用户的生活生产质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培养了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产生的效益。在这些效益评价指标中,有些指标可以量化,有些指标不能量化从而无法直接用来计算。直接效益中的过网费能够得到量化,在电费的收取当中能够计算过网费的多少。其它可替代能源的运输成本节约效益不能量化,因为这些成本没有实际发生,因此无法进行合理测算。减少电能损耗的效益能够进行量化,因为损耗量数据可以获得,从而计算相关的效益。在间接效益中,有些指标需要继续细分进行量化,如促进其它相关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效益中,可以通过综合其它企业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得到。除此之外,间接效益中的其它指标需要通过其它可量化指标进行反映。本文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今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提供了依据。

第3篇

当前国内尚未出现关于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研究。因此对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能够填补国内研究的空缺。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第一步是识别国民经济效益。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公路建设项目、铁路投资项目和机场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而没有关于识别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分析,识别其中的国民经济效益,区分哪些属于直接效益,哪些属于间接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哪些效益指标可以量化,哪些指标无法量化,构建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输变电工程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输变电工程国民经济效益可以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下面将根据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实际分别对两类效益进行分析。

1.1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项目产出物用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价值。可以表现为增加该产出物数量满足国内需求的效益,替代或部分替代其他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出物,使被替代企业停产或减产以减少国家有用资源耗费的效益等。对于输变电工程项目来说,项目建成后,可以产生的直接效益包括过网费效益、其它可替代能源(如煤、天然气等)的运输成本节约的效益、减少电能输出损耗的效益。

①过网费效益。输变电工程建成后,电力将通过供电线路输送给用电个人或企业,供电局在电费的收取中,已经包含了输变电所产生的过网费,因此过网费应该作为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直接效益。②其它可替代能源的运输成本节约效益。通过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作为重要能源的电力资源将源源不断地输出到用户,不仅满足了用户需要,而且大大减少了其它可替代能源的运输费用如煤气、天然气等。③减少电能输出损耗效益。当变电站输出电力时,当用电负荷小的时候,需要利用电抗器消耗多余的电能。输变电工程的建成能够减少消耗的电能,提高电力利用的效率。

1.2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项目本身并没有得益的那部分效益,可称为外部效益。输变电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以产生的间接效益有提高用户的生活生产质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钢铁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培养了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等。

①提高用户的生活生产质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能够保障用电企业和家庭用户的用电稳定,提高用电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用电家庭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生产和生活中的事故,产生了良好的效益。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输变电工程项目能够扩大企业的用电,保障电能的充足供应,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区域服务业的运营提供稳定的保障,从而促进当地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③促进其它相关行业(如钢铁行业等)的发展。一个变电站的建成意味着有更多潜在的输电线路,而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电力设备等设备材料,因此其它行业也能够得到促进和发展。④培养了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产生的效益。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电力建设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发展,这些人才和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成为效益的一部分。

第4篇

关键词:基础设施部门;投入产出;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194-03

一、引言

基础设施作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基础设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只包含提供物质条件、工程设施和有形资产的部门和行业,而广义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基础设施,还包括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的部分。根据我国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划分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狭义的基础设施,即主要包括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运输邮电业。

我国利用投入产出表对行业关系进行的研究比较多,但将基础设施部门分离开进行的研究比较少。顾海滨利用1987―1990―1992年系列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对中国产业经济动态做了比较全面的揭示,文献所构建的指标清晰地反映出了各行业之间的联系[1]。李万茂也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了预测[2]。笔者将从中借鉴部分研究方法,结合1995年、1997年和2000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基础设施部门与全行业的经济联系进行动态的对比分析。

二、1995年、1997年、200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比较分析

以国家统计局出版的1995年、1997年和2000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对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运输邮电业的动态经济依存关系和动态经济结构进行分析。

(一)产业依存关系

在社会经济的循环运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对这种依存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1.产业直接依存关系

(1)综合直接消耗系数a■=■a■(其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j部门对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a■的值越大,说明直接依存关系越密切,且物质消耗程度和资金密集程度越高。根据三个年度投入产出表的对比可以看出,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运输邮电业与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数值比较小,这是由于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很强,多是以间接供应的方式服务于其他行业。且这两个部门在三个年度的直接消耗系数都有少量的增长,表明物质消耗程度和资金密集程度都有所提高。

(2)混合直接消耗系数a■=■a■反映一个部门生产对全社会各部门生产的直接感应程度,即各行业直接消耗系数的中间使用合计。a■越小,感应度越强。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与运输邮电业在全行业中的混合直接消耗系数都比较小,表明直接感应程度比较强。其中,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系数值在2000年有很明显的提升,表明随着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的“瓶颈”地位有所改善,对其他部门的供给程度大大提高。运输邮电业的发展在这三年中的变化并不大,到2000年,该行业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有所缓解,但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产业完全依存关系

(1)影响力系数Fi=■■■/■■■■(j=1、2……n)是在完全需要系数■■基础上构建的指标,其中■■■表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中第j列之和,■■■■■表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列和的均值。影响力系数Fj表示第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波及程度。当Fj>1时,表示j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Fj=1时,表示影响程度等于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Fj

(2)感应度系数Ei=■■■/■■■■■(i=1、2……n)表示第i部门对各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程度。其中■■■表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的■中第i行的和。当Ei1时,表示感应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感应程度。1995年、1997年和2000年,感应度系数小于1的部门分别为10个,9个,8个。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运输邮电业的感应程度都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在2000年的感应度系数略大于1),表明这两个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处于关键地位,对各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作用比较大,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感应度系数上升非常显著,表明该行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已经基本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运输邮电业的感应程度在三年中基本持平,只是在2000年有很小的下降,但其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所制约。

(3)方差系数D■=σ■/■■是衡量j部门是否与几个特定部门关系密切的指标。式中σj是完全消耗系数B中第j列的标准差,■■是B中第j列数据的均值。如果D■的值比较高,说明该产业的连带作用集中于少数几个部门;D■比较低,则表明该产业平均作用于其他所有部门。对基础设施部门的方差系数分析可以看出(表1),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对各部门的供应越来越集中于一些重要的部门,而运输邮电业的服务供给趋于分散。

(二)产业结构分析

1.生产结构分析

(1)产品部门结构分析:各部门产品总量占总产品的比重x■/■x■可以反映社会产品结构。根据三个年度的产品部门结构,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品比重上升很快(表2),其产品在全行业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运输邮电业的产品比重也呈明显的上升势态,结合1987年、1990年、1992年的同指标,运输邮电业的产品比重6个年度以来一直是上升的,这说明我国运输邮电业提供的第三产业发展有相当大的市场和潜力。

(2)产品去向结构分析:社会总产品中可以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其中,最终产品又可以根据其去向分为消费服务和累计服务。当不考虑进口和其他情况时,有公式:X=■(W+K);Xw=■W;Xk=■K。其中,Xw为消费服务的社会总产品列向量;Xk为积累服务的社会总产品列向量;W、K分别为消费和积累列向量。根据三个年度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最终产品消费部分的比重总体上是有所减少(表3),可见该部门的积累(投资)部分略有提高。运输邮电业参照1992年的消费部分,最终产品消费部分的比重有很大的提高。这表明现阶段运输邮电业作为服务业的部分发展非常迅速,而积累部分的比重有所下降,这一调整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

2.分配结构分析

(1)中间产品的分配结构分析

第Ⅰ列的数据为各部门中间产品合计与全行业中间产品总量的比值(表4),从需求的角度反映了各部门对全社会生产的依赖程度。在这一大列中,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和运输邮电业的比重都比较低,说明对这两个行业的需求都比较低,但是,从三个年度的动态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行业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加。

第Ⅱ列的数据为各部门中间投入合计与全行业中间产品总量的比值,这一比值从供给的角度反映了各个部门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三个年度的动态数据显示,从供给的角度,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与运输邮电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为我国各部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2)最终产品分配结构分析

最终产品的分配去向有消费和积累,其中,消费又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与运输邮电业的政府消费都为零,只考察居民消费中这两个部门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分配。从表中可以看出(表5),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消费比重有所提高,而且其最终产品基本全部用于消费,无积累部分。由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镇居民对电力、蒸汽、热水的消费成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已经占到总居民消费的2/3以上。运输邮电业在考虑1987年、1990年和1992年的消费部分,总体上消费比例是增加了,同时,城镇居民对运输邮电业的消费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在运输邮电业的积累中,固定资产的积累部分比例很高,且浮动很大,甚至1992年和2000年超过了100%,而该部门的流动资产部分积累过小,且一直不稳定,表明该部门的投资一直比较紧张,使之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分配中始终没有稳定的比例。

三、基本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基础设施部门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运输邮电业对固定资产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部门,而对于劳动投入的依赖程度并不大。同时,基础设施部门的技术进步比较缓慢。

第二,从全行业来看,基础设施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略低于平均水平,但其对全行业生产的保障程度是无法替代的,基础设施部门的投入能够引致全社会总产出的大量增加。

第三,从发展趋势能够看出,基础设施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各部门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显著增强。

第四,与运输邮电业相比,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近几年有更快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大大缓解。运输邮电业虽然也有快速发展,但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两部门对建筑业的发展有很大推动。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部门的发展相当迅速,大规模的投资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使其长期抑制我国经济运行的程度有所缓解。与此同时,要使我国各产业部门协调运行,应把握好基础设施部门投入产出的动态趋势,与直接生产部门均衡投入,提高基础设施部门的产出效率和服务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万茂.关于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应用简析[J].统计研究,1999,(5):45-48.

[2] 唐建新,杨军.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马树才,李化,袁国敏,韩云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测算研究[J].统计研究,2001,(10):30-33.

第5篇

关键词:行政垄断行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处理好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建立一个健康、完善的市场经济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所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同,我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是行政垄断而非经济垄断。

行政垄断已普遍被认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障碍。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的行政垄断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反映行政垄断行业与其他产业的经济技术联系及与其他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一、行政垄断行业的判定

首先需要确定那些产业是行政垄断行业。于良春等提出用ISCP框架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行业性垄断程度。他们依据该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判定行政垄断行业。 测算结果显示石油行业、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烟草制品业、银行业、邮政业、电力行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0个行业的综合得分较高,即行政性垄断程度较高。由此本文将以上10个产业判定为行政垄断行业。

二、中国行政垄断行业关联度测算及分析

本部分,本文将利用2007年48部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行政垄断行业关联度进行测算并加以分析。

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必然要影响或受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这种相互影响就是波及。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该产业的影响力;把收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的大小,分别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表示。前者的计算公式为:

大于1表示该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能力大于平均水平,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对应元素。后者的计算公式为:

    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大于平均水平,国民经济发展对其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2007年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政垄断行业分布状况

   由上表可知,2007年中国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政垄断产业有航空运输业,电力行业,石油行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的产业有电力行业,石油行业,银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石油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表明这两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一般处在战略地位,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最敏感的产业。

三、小结

    在行政垄断行业改革中,各产业的改革有先有后,有缓有急。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力行业,石油行业两产业的行政垄断改革是最为紧迫的。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石油等能源的需求巨大从而使电力行业,石油行业等能源供给产业成为了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同时电力行业,石油行业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所以该产业的改革也应先行地进行。

   

参考文献

 于良春. 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 版,2011.

第6篇

对于电力安全生产来说,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十分重要。完善电力安全监察体系,能够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避免安全问题发生。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监察工作;监察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电力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问题、电网安全问题和设施安全问题等。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是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电力安全生产中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电力安全监察水平,加大电监察力度,做好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力安全监察工作概述

电力行业属于基础性行业,电力安全生产涉及面非常广,比如生产、生活、教育等。做好电力安全生产中的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十分重要——不仅能为人们创造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更能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稳定社会秩序。电力安全监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①行政管理工作,即依据上级给予的权力,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②宣传教育工作,即协助上级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员工具有高度的职责感和安全意识。

2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电力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对生产、生活、教育等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电力生产中存在安全问题,则会使社会各行业遭受重大损失。我国十分重视电力生产,并将电力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目标,由此不难看出电力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提高电力安全监察水平,对于电力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2.1提升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力企业是具有商业性质的企业,其生产过程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会使整个生产活动难以进行,因此,需要提高电力安全生产中电力安全监察水平,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经济损失,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要做好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就需要员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加大电力安全监察力度是我国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也是广大群众认可和赞许的,这样可使电力企业既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因此,从电力企业自身来讲,只有加大电力安全监察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其自身的发展能够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果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不仅电力企业无法正常运行,其他企业也无法正常运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更是国民经济体系难以承载的。当前,我国将电力企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支持电力安全生产,比如实行责任人制度、规划具体的安全操作流程等。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监察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监察体系,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只有保证了电力安全生产,才能使国民经济得以发展,为国防、军事发展提供动力;只有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电力安全生产有序进行,才能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3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现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出行需要电,住宿需要电,上网也需要电,方方面面都与电息息相关,方方面面都依赖电。假设将一个人关在小黑屋一天,屋里没有电,没有电脑、电视等电器,难以想象这个人在小黑屋里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电力安全生产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因此,提高电力安全生产中电力安全监察水平尤为必要。只有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可以用电看电视、上网、玩手机,也可以乘坐交通工具出游。做好电力安全监察工作,能够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人们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3提高电力安全监察水平的具体措施

3.1加大国家支持力度电力行业是我国各行业发展的支柱,因此,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尤为必要。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不仅体现在给予电力企业经济方面的支持,还体现在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工作人员就可能会对电力安全生产问题置之不顾,从而出现盗窃电力设备、故意损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

3.2建立电力安全监察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借助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电力安全监察体系。

3.3加大管理力度加大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管理力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依据法律法规严格做好电力安全监察工作。

3.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指不仅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是电力企业在与相关部门合作的前提下,定期到各小区宣传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让群众认识合理用电、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用电中加强对电力器械的保护力度。

4总结

现如今,我国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给电力企业、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做好电力安全生产中的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完善电力安全监察流程,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电力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其他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做好电力安全生产中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永康.浅析电力企业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9).

第7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配网现状;电力需求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 abstract 】 : the power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also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of improving people's lives. Rural is the potential demand in China's largest area, but the grid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weak,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growth of electricity in rural areas.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rural power grid,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rural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rural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it will be a long-term task.

【 key words 】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status; Demand for electricity

一、.配电网规划的意义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安全、稳定及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力已渗透到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正确合理的配电网络规划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的建设投资,更快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其他行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县级电网是指110kV及以下的各级电网,包含县城电网和农村电网两部分。县级电网规划以其庞大的复杂性、多重约束、多目标性等特点在整体电网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做好县级电网规划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县城配电网的现状

2.1 建设标准不统一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配电网建设,造成配电网投资不足,与输电网相比,配电网设备老化、技术性能偏低,供电事故率远远大于输电网。由于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供电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配电网建设,建设目标欠明确,建设随意性大,设备选择、建设标准不统一 ,网络结构和设施配置不规范,制约了城市配电网的性能提高和进一步的发展。

2.2规划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提速,城市规划与电力规划存在的脱节问题也显现出来。往往是城市规划发展完成并开工建设了,才通知供电部门准备配套的电力建设,供电部门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又会因城市的绿化、公建设施等给电力走廊的选择增加了难度,难以找到合适的线路走廊。同时因规划、设计、建设批复周期等的问题,可能造成用电负荷区配套的电源点建设不及时,出现供电滞后现象。

2.3旧线改造难推进

现在运行中的部分早期建设的线路导线细、线损率高、输送功率小,很难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因负荷区已经形成,进行改造时,正常情况下已经没有线路走廊可供选择,只能拆旧改新,势必会对用户造成长时间停电,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此外城市商业区和市民集中居住区要求取消架空线路,改用电缆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此类地区地下管线密集,很难找到合适的路径敷设电缆,同时改造时,不可避免会损毁路面、绿化带及其他公建设施,赔付、恢复资金巨大,供电部门很难独自完成改造任务。

三、县级电网规划应主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①坚持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完善网架结构和节能降耗为目标,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电网规划要在充分分析现状年电网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全社会用电需求量的发展,加强和优化电网结构,尽量避免“T”接点,满足有关导则及规程的规定,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可靠性和整体经济效益。

③加快电网的覆盖面,特别是对农村的覆盖面,同时结合负荷的需求实现重要负荷的双电源供电。

④若两个方案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指标接近时,应采用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方案。

⑤本着某地区中小水电、火电的发展与电网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将地方小水电的发展考虑到电网规划中来。

四、高压目标网架的规划思路

4.1县城电网规划、改造需要有新的观念和超前意识

县城电网是我国农村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高压配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次。县城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要结合市政建设规划,充分考虑负荷的分布情况,优化配电台区的布点、位置和投运顺序,划分出相应的供电区域,然后根据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来设计高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事故后网络重组的可能性、配电自动化对开关和设备的技术要求等。

4.2县城电网规划、改造需要有新的观念和超前意识

县城电网是我国农村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高压配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次。县城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要结合市政建设规划,充分考虑负荷的分布情况,优化配电台区的布点、位置和投运顺序,划分出相应的供电区域,然后根据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来设计高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事故后网络重组的可能性、配电自动化对开关和设备的技术要求等。

4.3 电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有效地衔接

随着城市规划的修编不断地进行调整,目前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规划项目定点选址及确定走廊的困难,这就需要电力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地结合。建立电力规划合理的常态机制,通过法律、制度、审批流程来保证电网规划的实施,使预留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同时,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应推动规划的立法程序,建议以人大文件形式确立其法律地位,使规划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规划的调整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讨论,形成正式文件,方可实施。

4.4 优化中压配电网的电网结构,提高县城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县城中压配电网的建设原则必须依据《中国南方电网县级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并结合县城供电的特点,从改造和加强现有配电网入手,增强10kV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加强电网的结构布局和设施的标准化,提高安全供电的可靠性,做到远近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技术经济上合理、实用、可行。不仅要逐步将县城的10kV中压配电网辐射型改成环网结构,还要加强不同变电站之间的10kV电网相互转供能力,在未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前提下,至少要确保在检修或事故时,能通过调度操作运行。

第8篇

电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电力成本管理的状况不佳。由于在电力项目管理中起着主导地位的就是电力成本管理,但是近几年来电力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电力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好坏,电力成本管理与电力项目管理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电力成本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过于单一化,这种方式手段的单一化是与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不相符合的,甚至会影响到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就是电力成本管理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能与电力项目发展的步伐相一致,这势必会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在电力成本管理方面出现的这两个问题,为了促进电力项目管理的良性健康发展,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主要的就是要求电力成本管理的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引进新的、符合时展的电力成本管理模式,不要局限于旧的、传统的电力成本管理模式,还要丰富电力成本管理方式,使得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在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下,要相应地对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规范电力成本管理的方式,从而推动电力成本管理的发展和实施。

二、在人力管理资源素质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电力项目管理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素质方面的问题,人员是电力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力,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在整个电力项目管理中,电力项目管理的人员是关键。由于电力项目管理的工作者的素质不高也就制约着电力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电力项目工作者的素质不高,还会影响到电力项目管理的理念和创新方面。针对这个电力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加强电力项目工作者对电力项目管理的新发展学习,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要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而不是滞后于电力项目工程的新发展。其次,电力项目行业要不断地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及管理理念。加强对电力项目管理工作者的岗前培训,不断地提高和强化他们的意识,从而来提高电力项目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使电力项目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操守,更好地服务于电力项目管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行业。

三、在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在电力项目管理方面出现的比较明显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了。在一定程度上,施工安全可以说是电力项目管理的最为薄弱和欠缺的方面了。并且最近几年,电力项目管理的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对电力项目的施工安全认识不到位,或者是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还有就是没有良好的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措施,设施建设不健全,从而导致很多的意外安全事故发生。这是电力项目管理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关于电力项目管理的安全条例,以及下令各电力行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其次还要加大对电力项目施工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电力工人的岗前培训,加强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来减少电力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意外事故。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循环;低碳;经济

一、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

我国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包括石化、电力、钢铁、建筑等在内的行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排放出大量的碳污染物,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实现,属于当前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但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尚不稳固,具体现状如下:

(1)亟待突破传统经济的桎梏。循环-低碳经济从理念到模式,除了致力于保持和提升国民经济的效益,而且要求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些指标与国民经济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要求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的。目前国家对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度已基本趋向于积极明确,但由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相关行业投入更为先进的发展技术,以及耗费更高的成本去治理行业生产可能带来的污染,使得习惯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颇为抵触,只能依靠逐渐增大的财政投入,但实际成效并不乐观。

(2)制度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循环-低碳经济的实行,需要借助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和战略规划等,但实际上除了2009年1月出台《循环经济促进法》之外,以及零散的地方性发展战略外,其他政策性制度并不完善,譬如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未能进行环境污染在源头、事前、事中的统一规划,所设置的目标过于宽泛和笼统,同时没有建立起循环-低碳经济的财税体系和生产消费体系,甚至存在体系之间互相制约的情况,从侧面要求尽快改革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这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3)要求提高经济主体的动力。经济主体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这些主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刚刚跨过计划经济的羁绊,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很多行业并没有考虑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意义,而国家在经济主体节能生产、技术改进、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并不到位,高成本的循环-低碳经济技术,很多经济主体即便认同,面对技术的高成本,也会逐渐失去支持和认同的动力,使得循环-低碳经济仍然无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仅仅体现在少部分的高端行业中。

二、基于国民经济视角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议

基于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进一步提高循环-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分别从各个层面研讨相关的发展方法。笔者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建议:

(一)制定相关国家战略

在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已经提出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形式,因此可在这些国策的基础上,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当中,罗列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并以任务的形式下达到地方,以促使地方重视各行业碳排放、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

(二)调整相关行业结构

循环-低碳经济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链中,其中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业的行业结构需要进行重新调整。首先是工业结构调整,主要原因是工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在国民经济占有78%的比例,其中电力、建筑、冶金、化工、石油、石化所占比例就超过了一半以上,这种高强度的能耗,伴随着居高不下的碳排放量,因此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目的,应对工业结构进行升级优化,引入高新技术和先进的装备,譬如产业的信息化发展,以及加快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形成集中型的产业结构布局,便于循环-低碳技术的一次性到位。其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借鉴,该行业属于典型的低碳产业,包括物流、旅游、出版、科学研究、教育等行业,但在GDP所占比例却高达60%-70%,因此与其他产业的结构比例,应该将该行业作为重点来抓,并将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经验,融入到其他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当中。再次是低碳农业的发展,主要针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问题,走有机生态农业的路线,譬如推广太阳能和物质能开发等。

(三)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循环-低碳经济需要借助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其中包括节能减排技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化石能源洁净处理技术等,为保证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必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情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是科技投入的加大,通过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量;其次是建立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鼓励包括科研机构和高校等技术研究机构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循环-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再次是加强与国际节能减排市交流合作,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国内,为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创新优良的技术环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