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7 10:43: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第1篇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冬病夏治 药饼灸

我们自1956年起开展冬病夏治,用药饼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阳虚易感等,疗效满意。现对近5年来临床所治的105例观察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5例患者门诊治疗3年及以上者,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44.2岁。属慢性支气管炎46例,支气管哮喘46例,阳虚易感4例,过敏性鼻炎5例,慢性咽炎4例。

2 治疗方法

药饼制作:取延胡索、细辛、甘遂、白芥子各12g(为一成人患者3次的量,儿童药量减少1/3),研末后用适量的新鲜姜汁调匀,制成直径2cm、厚0.5cm左右的药饼,取0.1g左右的麝香置于药饼的表面作为药引。取穴:天突、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敷贴方法:于每年伏天的头伏、二伏、三伏11点前贴敷。准确定位后取药饼放于穴位表面,用医用胶布固定,嘱患者于午后1时取下敷贴膏,如热辣感不强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如热辣刺痛感太强难以忍受则提早取下,以免皮肤起泡。注意事项:贴敷期间忌辛辣、冷饮。防止大量出汗以免药饼脱落。如有皮肤红肿起泡,消毒后用针灸针刺破水泡后用棉签挤干液体,再涂龙胆紫,避免摩擦水泡。皮损恢复前不要洗澡。连续3年为1疗程,疗程满后可继续治疗仍有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主要症状及

体征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未明显改善或恶化。

3.2 治疗结果:10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20例,好转7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62%。具体分病种观察情况见表1。

4 体会

第2篇

【关键词】穴位敷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64-0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因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所面对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此类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治疗上应用祛痰剂、镇咳、平喘药或抗胆碱药、β受体激动剂、激素等对症处理,但临床上存在疗效不显著、耐药和毒副反应等不足。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3]。故本研究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住院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规定诊断标准;其中:COPD患者45例,支气管哮喘32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5.25±9.34)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47~81岁,平均(67.50±9.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症状等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过敏体质、局部或全身皮肤感染等。

1.2治疗方法分别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8年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哮喘学组2008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照组:控制性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症状好转后减量)、祛痰剂、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贴敷药物为穴位敷贴治疗贴(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发),贴敷部位:包括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加上大椎、天突、膻中、风门、定喘;贴敷时间:每天上午外敷相关穴位,1日1次,治疗7天,每次贴2~4h,依个人皮肤敏感度不同,可适当增减时间。

1.3护理干预

1.3.1一般护理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提前准备敷贴材料;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和不安情绪。

1.3.2操作护理操作护士敷贴前需洗净双手,操作时,一般站于病床右侧,贴前清洁患者局部皮肤,确定贴敷穴位,将治疗贴贴于相应位置,将双手拇指指腹在贴有治疗贴的穴位缓缓施加压力至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感觉以酸、麻、胀为宜,按压手法为先顺时针方向旋揉1 min,接着逆时针方向旋揉1 min,每个穴位持续3~5 min,逐次按摩所有敷贴的穴位,共持续15~20 min。

1.3.3操作后护理一般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时,应立即取下药膏,嘱患者切勿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联系皮肤科会诊。

1.3.4情志护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加之社会、家庭、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对控制疾病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经常关心患者痛苦,耐心倾听其主诉,并协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怀。

1.3.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在贴敷治疗期间,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或软食为主,勿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勿饮咖啡、酒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1.4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支气管炎”章节所观察的咳嗽、咳痰、痰量、喘息症状、两肺的听诊)及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治疗第1、7天各评估一次。

1.5临床症状疗效判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评定方法:以治疗前后的积分差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的比值来评定疗效: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n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发展病情迁延不愈,导致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亦较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期望于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穴位敷贴疗法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贴,由治疗膏、医用胶布和保护膜构成,通过生物波效应和经络穴位效应发挥作用。特别是它能通过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射8~14μm的生物波,该波作用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经络传导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4]。已有研究表明,人体内确实存在由机体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场,该生物场自人体组织细胞的物理场效应而表现出来[5]。

同时,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已广泛应用于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评估,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在COPD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已将该量表列入病情评估体系中,其可靠性和反应性均较满意,可以体现出患者的健康损害[6]。

本研究发现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呼吸困难指数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建义,苗树军,纪雪梅,等.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5-17.

[2]崔宴医.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哮喘500例[J].中医杂志,2009,50(5):438-439.

[3]王兰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6):33-35.

[4]王超东,邓柏颖,苏莉.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71-72.

[5]张怀亮,潘钰蔚,李晓霞,等.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与生物共振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性病学杂,2009,8(5):329-330.

第3篇

关键词:纳洛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0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病死率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目前以传统的给药、物理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并发症[1]。本文以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68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61~85岁,病程为5~15年;治疗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8~82岁,病程为5~15年。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包括祛痰平喘、消炎、抗感染、止咳、抗生素、吸氧、补充人体电解质和营养,维持平衡;治疗组采用在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再使用纳洛酮静脉滴注,直到呼吸平稳后可停药,疗程1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其意识情况,呼吸情况及血气分析等生理指标数据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PS17.0进行统计分析,P

2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患者肺功能有了明显改善,呼吸系统的感染也得到有效控制,咳、痰、喘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患者肺功能有一定改善,呼吸系统感染基本控制;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死亡。

3结果与分析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对患者肺功能和呼吸系统恢复情况的评价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1]张志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209-210

[2]马存有.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58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19(33):4126-4127

第4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超声式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由于其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2]。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较口服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但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危重患者表现尤甚。为探讨超声式和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笔者对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年龄58~76岁,中位数年龄65岁。其中男76例,女44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并排除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止咳、化痰、氧疗等常规治疗,两组所用雾化液配置相同,雾化吸入液为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ml+氨溴索注射液15mg。超声雾化选用超声波雾化器,氧气雾化选用氧气雾化器,用氧气做气源,氧气流量一般在6-8L/分,吸入时间约10-20分钟。2组雾化吸入疗程为5~7d,2次/d。

1.3观察指标:两组雾化吸入后30min后行血气分析,比较PaO2、PaCO2变化。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PaO2与PaCO2无显著差别,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60例对照组患者8例出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症状。60例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微头晕,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较高,我国近期的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病残率及病死率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气道受炎症刺激而致痉挛,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呼吸肌疲劳,合并肺感染后,炎性渗出增多,导致潮气量减少,缺氧和CO2潴留症状严重,合理氧疗及雾化吸入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3、4]。

本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组采用的是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是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M受体主要分布于大中呼吸道,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为大中呼吸道痉挛,因此临床上异丙托溴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氨溴索是一种动力型祛痰药,能有效地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成表面活性物质,调节交流和黏液的分泌,增加抗菌治疗效果[8]。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中,我们的体会是:①雾化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雾化吸入可以带来的临床获益,对于心情焦虑、烦躁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缓解负性情绪。耐心地解释用药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②氧流量调节:超声雾化接鼻导管3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为5~6L/min。氧流量过小,药物吸入少,氧流量过大会导致雾化器与流量表连接处脱管。③正确:雾化前协助患者采取正确,可采取高枕位、端坐位,将头抬高30度,这样更有利于雾化液到达肺深部。④雾化指导:在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均应漱口、刷牙,雾化药液应现配现用,药量准确,治疗前后30min避免进食及喝水,以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⑤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避免药液或气雾接触患者眼睛,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及SPO2等,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利用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及氨溴索溶液可改善呼吸道局部痉挛,有效缓解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好,患者依从性好。与超声式雾化吸入相比,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黄勇,崔社怀,李昆霖,等.两种不同雾化吸入剂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改善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作用.重庆医学,2009,38(15):1908-1912.

[2]祝安华.雾化吸入时氧疗途径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2006,5(1):7-9.

[3]林梅.两种吸人方法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51-1652.

[4]潘春燕,廖飞雪,章燕华,等.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5-16.

[5]杨春梅,王镇山,臧育霞,.2种雾化吸入方法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气末C02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影响的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0-71.

[6]曾颖,夏莘,秦燕,等.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09,38(23):3042-3043.

第5篇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疲劳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019-02

COPD是一种严重并且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常伴随有呼吸衰竭症状,病情发展较慢,但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甚至导致日常活动能力的丧失。目前为止已经是全球第五大致死疾病,每年都有百万人被诊断为COPD[1]。COPD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者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RMF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有创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RMF的有效手段,但是有创通气不仅花费大、痛苦且易引起感染[1]。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考虑使用NPPV来治疗COPD并RMF。本文对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COPD并RMF患者37例采取NPPV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74例COPD并RMF患者。COPD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COPD诊治规范进行诊断。而肌肉疲劳主要通过下列症状进行判断:呼吸急促、困难或者呼吸不同步等。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53.1±17.2)岁。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56.9±1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其亲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酸碱平衡纠正和支气管扩张。试验组经口鼻面罩进行NPPV,选择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吸氧流量为5 L/min,每次持续时间为1~2 h,2次/d。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和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有12例出现呼吸衰竭,5例死亡,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并RMF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直至呼吸衰竭,传统的机械通气法对治疗COPD并RMF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传统的机械通气法会使患者比较痛苦,且花费较大,有些患者及家属就可能会选择拒绝治疗[2-6]。而对于医生来说,也会考虑到采用传统通气机械治疗后容易产生并发症,例如肺炎等,另外患者采取了传统通气机械治疗后对通气机械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些问题也会让医生犹豫不定[7-10]。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治愈(例) 未治愈(例) 住院时间(d)

试验组(n=37) 33 4 10.2±2.4

对照组(n=37) 25 12 21.5±6.8

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方法,20世纪90年代大量研究评价了此技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充血性心脏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疾病的疗效,使得该技术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常需要借助呼吸机而实现[11-13]。笔者本次研究利用NPPV治疗37例COPD合并RMF患者的结果表明,NPPV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NPPV治疗COPD合并RMF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进行推广。患者可以在早期便接受NPPV治疗,无需先经过常规治疗,而对于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再采用NPPV治疗。

参考文献

[1]Elliott M W.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new gold standard//Applied Physiology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M].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2:335-338.

[2]韩李周,吴艳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31-1232.

[3]吕鹏翔.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68-69.

[4]沈宏韬,顾雪峰,邵传利,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18-219.

[5]吕文.中医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676.

[6]史增信.中医药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1):101.

[7]徐淑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3,18(7):3935-3937.

[8]赵红旗,罗晓寒.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2):95-97.

[9]叶尔肯,凌晓菲.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急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7): 259-260.

[10]朱应群,范杜,李,等.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症状缓解策略的探究[J].医学信息,2012,25(7):172.

[11]李凤,胡德忠,董丽萍.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4-95.

[12]黄玉蓉,闵丽,郭素君,等.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新疆医学,2009,39(9):48-50.

第6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35

Key words COPD;NPPV;Respiratory faillur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老年人多见,患病率较高。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重,病死率较高。早期应用NPPV治疗AECOPD的疗效逐渐得到肯定。本文就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PPV治疗进行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2月~2010年2月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57.2~78.1岁,平均67岁。均符合AECOPD诊断标准[1]。

方法:32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16例和NPPV治疗组16例。标准治疗组:常规氧疗、积极抗感染、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NPPV治疗组:标准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两组治疗前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见表2。

标准治疗组和NPPV治疗组住院病程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表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NPPV治疗24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NPPV组平均住院病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吸气时给予压力支持(IPAP)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高阻力以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耗氧量与CO2产生量,同时也能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改善弥散,减少无效腔气量;呼气时给予压力支持(EPAP)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及肺泡萎陷,改善通气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氧合,改善弥散功能,促使肺泡内CO2有效排除,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早期使用NPPV可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呼吸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及提高患者的自主排痰能力有关,防止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NPPV可加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aO2、PaCO2,早期使用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N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7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性,疾病进行性发展,多发生于老年人[1]。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对其进行正规的抗炎、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外,正规的护理对该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我科自2013年4月~2014年8月对50例COPD患者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COPD患者,住院2w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修订的COPD诊治指南[3]中的各项诊断标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咳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排除存在认知障碍、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及其他降低生活质量的疾病的患者。共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8~81岁,平均(70.2±4.8)岁;病程1~12年,平均(6.38±1.27)年;慢性支气管炎型30例,肺气肿型20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止咳化痰、平喘及氧疗等;若患者出现其它症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

1.2.2护理方法

1.2.2.1入院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评估,包括自理能力、睡眠、饮食,咳痰量、颜色以及咳嗽的频率,是否有吸烟史,患者胸闷、憋气的程度,是否合并肺感染,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

1.2.2.2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包括病因、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措施,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安全用药,告知患者该病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要坚持治疗。

1.2.2.3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患者常产生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相关不良情绪,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4康复期锻炼 在急性期要减少活动,最好绝对卧床;当患者症状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锻炼:包括有效的咳嗽及咳痰,深而缓慢的呼吸,根据患者肺功能制定运动计划,若患者在锻炼时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等症状时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卧床休息。

1.2.2.5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类食物,减少或者不食用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1.2.2.6氧疗护理 告知患者氧疗的重要性,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在吸氧过程中,密观患者病情变化,避免由于吸入氧气浓度过高引起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在吸氧过程中使用湿化瓶以保证氧气的湿度,避免因气道、鼻腔的干燥而阻碍痰的排出。

1.2.2.7出院前护理 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且规律服药,告知其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1.3评价指标 入院2w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以下方面。

1.3.1肺功能检测 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FVC)。

1.3.2治疗有效率测定 分为4个水平,即临床控制(动脉血气正常,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显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和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有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和血气分析有所改善)及无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和血气分析无改善)。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临床控制率。

1.3.3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SGRQ量表[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评分系统包括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四个方面,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肺功能检查 2w后患者FVC、FEV1及FEV1/FVC分别为(2.54±0.26)、(1.99±0.23)及(78.35±6.65);对应指标入院时分别为(2.08±0.53)、(1.19±0.31)及(57.21±8.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有效率 治疗总有效率为92%,其中达到临床控制18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4例。

2.3生活质量评分 根据SGRQ量表评分,入院后2w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临床中尤其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若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加之该病容易复发,患者及家属容易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5]。有文献表明,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法有效阻止疾病的发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结果显示,经过2w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FVC、FEV1及FEV1/FVC等各项肺功能指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

我们采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文化、社会及精神状况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来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各方面进行评价,预测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护士的职业水平;对患者进行宣教,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消除其顾虑,改变其不良习惯,以此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综上,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鲁万芳,郭晓芬.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房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0,18(4):213.

[2]尚茜,郑美琼,孙亮.慢阻肺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220-221.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定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朱圆,余小萍,潘莉倩.看护者认知行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7(6):201-203.

第8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038-03

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cute c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CHEN Ming-hu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ming New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 complicate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57 patients with AECOPD complicated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July 2012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28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29 case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treatment plus inhalant of budesonide and formoterol powder.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Improvement conditions of ventilation,oxygenation,heart rate and breathing frequency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heart rate and breathing frequency,the level of PaCO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at 2,72 hour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the value of pH and the level of PaO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at 2,72 hour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可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改善或延缓肺功能、纠正Ⅱ型呼吸衰竭是治疗的主要目标[1-2]。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各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就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3-4]。本院将NIPPV措施用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57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43~79岁,平均(59.3±10.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9.1±10.7)岁;平均病史为(19.3±2.6)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1.2±11.8)岁;平均病史为(18.9±3.0)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标准[5]。②伴有急性加重和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如气短、喘息、咳嗽咳痰或痰量增多,痰液性状改变呈黏液脓性或伴有咳痰能力下降。③动脉血气检查提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④神志清楚,有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存在,无排痰障碍。⑤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本研究内容知情。

1.2.2 排除标准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等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③对药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过敏者;④对NIPPV不能耐受者;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⑥因酗酒、吸毒和其他原因不能遵从治疗方案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氧疗、抗感染、祛痰、纠正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生产,商品名: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每次吸入160 μg/4.5 μ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 version型呼吸机配合进行NIPPV治疗。治疗前,要提前跟患者进行沟通,做好其思想工作,避免因患者的恐惧心理而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治疗时,可采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进行辅助通气,通气时须选定固定的工作模式,包括压力支持通气(S)或压力控制通气(T)两种模式,同时将呼吸频率调整为12~16/min。随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辅助压力进行合理调节,可遵循逐步增加的原则,将初始吸气压力(IPAP)设定为0.78 kPa(8 cm H2O),呼气压力(EPAP)设定为0.39 kPa(4 cm H2O),等到患者适应以后,再以2 cm H2O/次的水平进行递增,直至将吸气压力调节到0.98~1.96 kPa(10~20 cm H2O),呼气压力调节到0.39~1.59 kPa(4~6 cm H2O)。在进行辅助吸气的整个过程中,要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保持在90%~95%之间。在治疗早期,每次通气要持续24 h以上,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将压力支持水平逐步降低,同时将通气时间减少到2~4 h、1~2次/d即可。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后、治疗72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变化。统计两组的出院率、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2、72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时间段,pH值、PaO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预后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主要为血肌酐增高1例,头痛1例,口干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观察组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口干2例,面部皮肤损伤2例(与机械通气相关的不良事件),胸闷、气喘加重3例,腹胀4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观察组的出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插管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治疗预后及住院时间的比较[n(%)]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多发[6],其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预后不佳。对于该类患者,可通过制订合理的方案改善其通气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插管率及降低死亡率[7],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①药物治疗:早期使用药物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少插管率。②加强辅助通气:通过机械辅助通气的方法,加强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由于NIPPV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多在早期就采取该方法[8]。相关研究显示,Ⅱ型呼吸衰竭导致的低氧血症能通过NIPPV得到明显纠正,且二氧化碳潴留及呼吸性酸中毒也能得到有效减轻和缓解[9]。除此之外,NIPPV疗法能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减慢心率,很好地改善其心功能[10]。BiBAP呼吸机能够提供较高的吸气压(IPAP)和较低的呼气正压(EPAP),双向压力支持通气[11],即患者吸气时会有较高的IPAP作为压力支持(PSV),呼出气体时能自动调低到较低的EPAP。当患者自主呼吸较为稳定时,PSV能在患者吸气时给予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让患者吸气增加,从而保证适量的通气量,同时也能让患者呼吸频率、做功和耗氧量随之减少,并有效降低PaCO2水平。与此同时,采用PEEP能有效降低CO2水平,原因主要在于PEEP能避免小气道陷闭,而肺泡萎缩和不张症状也能得到缓解[12]。

当气道分泌物较少、呼吸平稳、神志尚清楚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宜早期使用NIPPV[13];当患者出现中等程度呼吸困难、呼吸需要呼吸机参与、pH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Ford ES,Mannino DM,Giles WH,et al.Prescription Practice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 1999-2010[J].COPD,2014,11(3):247-255.

[2] Mapel DW,Roberts MH.Management of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combination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nd long-acting β-agonists:a review of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J].Drugs,2014,74(7):737-755.

[3] 刘晓燕,冯国和,吴立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4,14(7):624-628.

[4] 黄楚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6):133-135.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6] 刘升明,王小平,王大礼,等.广东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状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8):747-752.

[7] Karabis A,Mocarski M,Eijgelshoven I,et al.Economic evaluation of aclidinium bromide 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COPD:an analysis over 5 years[J].Clinicoecon Outcomes Res,2014,6(2):175-185.

[8] 詹庆元,黄絮.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指征[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8):2966-2967.

[9] 赵蕾,丁薇,曾海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13):3740-3741.

[10] 李波,陈明贤.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58-360.

[11] 童国强,熊小明,罗于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69-70.

[12] Kelly AM,Kerr D,Clooney M.Outcome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treated for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Chest,2008,134(5):1033-1036.

[13] 李新科,汪金锋.无创通气早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时间窗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0):932-935.

[14] 董芳,佘晖,袁秀勇,等.BiB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多发性肺大疱临床观察[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12):943-944.

第9篇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COPD;Ⅱ型呼吸衰竭;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常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1]。但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本文特选取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定时翻身、饮食、、口腔及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现相应病症通知医生并协助护理。

1.2.2护理干预方法 ①带机过程中的护理:首先根据患者舒适度选择合适,如坐位、半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翻身取舒适不会影响无创通气效果[3]。根据患者脸型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调节好松紧度,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幅度、呼吸机参数及心电监护、基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的动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查出原因并迅速给予处理;②气道护理:保证有效湿化,避免建立人工气道后导致呼吸道粘膜脱水干燥;协助患者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但是病情危重或痰液过多的患者不宜一次性将痰液吸净;③心理护理:因病史较长并反复发作及长时间佩戴面罩带来的憋闷感和使用呼吸机时的噪声也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因此,给予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护理后可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④并发症护理: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胃肠胀气、口咽干燥、误吸、皮肤损伤等并发症。针对胃肠胀气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以鼻吸气,以口呼气来避免;对于口咽干燥可者可加强雾化湿化力度来缓解;注意通气时间,避免饱餐后使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也可有效防止误吸的发生;有研究表明使用口鼻面罩压力过大时阻碍了组织灌注会导致皮肤坏死[4]。因此在使用口鼻面罩时应首先应选择合适松紧度,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可预防性增加纱布衬垫以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皮肤损伤。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其患患者数多,病死率高,并且常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尤以无创机械通气为首选。而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取得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2]。

参考文献:

[1]肖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40例临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9,15(1):75-7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30(1):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