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1:08: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桓仁县目前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49个;建设以酿酒葡萄、优质米、大榛子、中药材、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3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4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镇4个,省级示范村镇5个;获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16个。桓仁县基本形成了农业主导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被誉为山参之乡、贡米之乡、冰酒之都。
2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出效益低
桓仁县农业产业多,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品种全面、产地分散、产出低效的尴尬境地。如京租稻米、平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2?2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态农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桓仁县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随意性大,水、电、路、绿色防控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壤再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效不显著
桓仁县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较扎实,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卖原料及初级产品层次,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农业三产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融合程度低,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不强。
2?4农业品牌观念差,宣传展示营销力度不够
目前,桓仁县农业生产者传统农业意识还占主导地位,忽视品牌经营,营销方式落后,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高新技术和产业宣传的必要投入,造成农业品牌附加值不高,增值效应发挥效果不显著。
3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3?1从打造桓仁特色产业做起,大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发展定位,?重点围绕具有桓仁特色的冰葡萄酒、桓仁山参、京租稻米、大榛子、软枣猕猴桃等产业,形成一地一品、一域一特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群,依托“一村一品”专业村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玉米等低端无效、竞争力不强的农产品生产,重点增加有桓仁特色的品质高、销路好、市场缺的优质绿色农副产品供给。如依托三大基地建设,提升富尔江、雅河、六河三大流域的优质稻米生产优势,实施桓仁大米全程标准化生产工程,建立互联网+桓仁大米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做好桓仁大米品牌保护和市场宣传,让桓仁县产出的大米有品牌、有市场、可追溯。
3?2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扩大农作物标准化种植规模,为农产品打造健康、安全、营养的名片,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标准化种植基地土地规模化流转工程,鼓励支持有丰富种植经验和3.33hm2以上种植管理能力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套种、轮作技术。推动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展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推进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3?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
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深入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扩大休闲面积和休闲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景点资源,深入挖掘休闲农业内涵,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在五女山、枫林谷、望天洞、大雅河漂流、虎谷峡等核心景区景点周围,依托抗联核心景区,将各个景点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种植抗联特色食材,建设冰葡萄、京租稻米、大榛子、软枣猕猴桃等观光采摘园和农耕文明传承体验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丰富桓仁农业产业发展业态。
一、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一)公司+农户――分包制
农业产业在发展之初,形成的经营组织形式就是公司+农户,简单的来说就是分包制。公司和农户之间签订协议,根据自身所需农产品的多少来签合同,农户根据合同数量和交货时间进行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按时按量的提供给合作公司,之后公司按照合同内容的规定给农户付款,二者之间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生微妙变化,出现了合作社,通过这个中介来联系公司和农户,从而节约公司的时间和精力,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农民也需要有个合适的合作方来代表他们的利益,避免和公司之间产生经济上的损失,确保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农民将合格的农产品交给合作社,让合作社来和公司之间进行联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办事效率。
(三)公司+租赁农场
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出现租赁农场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租赁农场的出现,有利于农民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公司可以更加直观的接触到自己商品,通过自己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实行每一道环节的把控和监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农民也获得了租金收入,还间接的成为公司的员工,劳动收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二、新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为了快速的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多地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在探索的途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一)公司+家庭农场。
这个组织形式的是传统的公司+农户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它是由传统农户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扩大农产品规模发展而来的,利用先进的生产作业方法将自身队伍壮大,成为专业农场户,公司依旧通过签订合同来维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但是依旧无法更好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二)公司+社会组织+农户。
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之处在于,将社会组织加入到公司和农户之间,当公司和农户之间出现如下问题时,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加强公司和农户的联系:1、农户生产作业方法落后,需要创新,学习新技术;2、标准化作业无法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3、在利益之间达不成共识时,需要有个纽带做沟通。通过社会组织这个中间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和农户之间的种种矛盾,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三)合作社+合作社。
合作社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个是横向式经营,将生产过程中较为相似的产品和给公司提供相似的农业服务都集中起来,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统一培训和传授经营,从而达到公司的标准,提高农业产业标准化;另一个是纵向式经营,将各个产业链联合起来,增强合作,提高每个环节上的利润,让合作社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创新路径
(一)降低成本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采用合理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关键在于是否合理恰当的发挥出农户和公司的各自优势。在合作过程中,公司可以采用支付部分预付款的方式给农户,让农户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从而在减轻农户资金压力的同时,产品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农户在进行生产作业时,可以向企业寻求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切实高质量高效率的给公司提供可靠产品。这个方式不仅让农户的资金压力得到解决,还得到了公司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二者达成共赢局面。
(二)提高效率和扩大规模收益。
在农户生产中,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入,因此扩大农户的生产规模是创新路径的首要任务。只有规模大,收入才会得到提高,当然并不是越大越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要把握一个度。在扩大规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技术的引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更能增加农户的收入,先进技术可以让原先小规模的农户作业变为家庭农场或者是公司农场。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探讨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策略,有利于推动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强调集约化生产,通过金融中介引导资金集中到农业部门,能促进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农业龙头企业获取资金支持可以集中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和贮藏条件的约束大,金融支持对于抗击风险有积极意义,如金融部门提供的农业保险和商品期货交易机制有利于农业企业应对市场风险。总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见深远。
二、当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影响到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相对集中,基层银行支持农业发展地位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分支机构为农业服务能力。特别是县以下机构网点少,存多贷少,分流了农村资金。此外,由于金融支持业务品种相对单一,造成不能与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相适应。由于金融部门信贷管理方式不灵活,手续复杂且贷款期限结构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等也影响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效率。
(二)企业自身存在不足影响到金融支持力度
在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进程中,有不少企业仍然由于规模小、财务不规范、产品单一、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等,难于达到金融机构对其融资的资格;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评估机构,造成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资产负债评估困难而引发信息不对称;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低,保障面窄,使得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等特殊情况,风险便向金融部门转嫁等影响金融安全的系统性风险。这些都影响到银行部门对其金融服务积极性。
(三)农业的内在特性影响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
农业本身的弱质性抑制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因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储存期短、成本高、供求弹性小导致农业企业投资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到金融部门对涉农企业注入资金的积极性。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的策略
(一)创新金融部门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在各自业务范围内采取授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的支持力度。应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基于订单农业的信贷、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龙头企业和农户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可开发专门的龙头企业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内生力
政府部门应定期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取定期统计、情况调度、实地考察、随机抽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带农增收、质量安全等方面情况,从源头上帮助农业企业提高质量,树立规范意识,强化内部控制,以推动更多优质的符合上市条件的农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同时,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龙头企业和农户诚信评价、信息披露制度,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诚实经营,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和农户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对信用良好的龙头企业和农户以及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连带责任的龙头企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信用环境。
周口谋定后动,在“农”字上下功夫、做文章,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向农业产业化要效益,初步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
位于沈丘县的金丝猴集团堪称这一探索的先行者,这家企业通过带动周边农民种植大豆、养殖奶牛,每年让农民增收近两个亿。他们着力发展休闲食品产业集群,以豆腐干、奶糖、巧克力等休闲食品加工业为主,以种植、养殖、物流等相关产业为辅,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为周口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金丝猴集团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基地种植―养殖―深加工―饲料―肥料―沼气―种植”大循环、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延伸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围绕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金丝猴集团找到了破解农业突围之道的“法宝”,即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订单农业模式,以金丝猴集团为核心,以效益为驱动,以订单种植方式发展优质小麦、优质大豆、超甜玉米、高淀粉红薯等种植基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成功开辟了一条有效的现代农业之路。
发展农机化促进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说是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根本目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关键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手段,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在农村改革以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延伸,农机化要适应和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突出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将会带来农业内部专业分工的细化。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机的替代作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领域的大量转移,同时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突出抓好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从澄城县的实际来看,应主要抓好三大类农业机械的发展。一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当前要在巩固和发展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加大科研和推广力度,在玉米、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上下功夫,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并取得重点突破,使全县农机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二是重点发展大棚及高科技的设施农业、研发配套机械,不断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二、突出抓好加工业机械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两个渠道,一是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这样就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目前来看,要抓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就要以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农机服务向深度、广度发展,延长服务链,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还要加快农技科技创新,充分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三、突出抓好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
澄城县正在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迫在眉睫,养殖机械化不仅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在市场化、集约化上有所突破,必须在规模化、机械化上多做文章。在养殖业机械化生产方面,要引进一批机械化养猪、养鸡技术,增加机械化生产规模,提高科技投入,稳定猪、鸡生产。在新形势下,要通过大力推广秸秆收获青贮和秸秆氨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推广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要通过开发、引进,大力推广适合家庭牧场生产的机械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机械,推广畜草种植、收割、加工机械化,尽快使家庭牧场步入发展轨道,推动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同时要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机用农田,加快高质量的草地建设,有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四、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大市场衔接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调整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因此,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促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旨在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解放富余劳动力,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好这项服务,既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也有利于调整农机化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二是要加强信息中介服务。为农民和基层服务组织适时提供农机产品市场供求、作业需求、新技术新机具信息服务,为农民购买高质量、适应机械提供服务。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广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这种成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逐步探索向玉米、棉花等其他农作物品种和机耕、机播、机收等其他生产环节的延伸,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生产率,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专业组织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五、突出抓好机械化农业重点工程,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06-1
榆树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特别是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作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也正处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型时期,在充分挖掘耕地最大优势方面,在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方面,在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方面,还有着十分重大的潜力可挖,本文围绕如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一主题,结合榆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1 榆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规划不科学
目前农业生产已由原来的计划生产进入了按市场需求生产阶段,粮食生产已经取消了定购任务,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但由于规划不科学,农户自由种植、自由调整、盲目调整,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统一的规划,形成了小而全,多乱杂的农业种植格局,阻碍了产业化的发展。
1.2 市场信息化服务网络不健全
千家万户的农户分散经营,根本没有能力抗御市场的风险,对市场的需求信息不仅缺少正确的判断能力,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未能最终解决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3 农产品竞争优势不强
个体经营、小农意识、组织化程度低而导致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化组织程度低,如菜农只能任凭批发商和经销商定价。
1.4 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不明显
由于种养的面积小,加上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质量低,导致生产经济效益不高。
1.5 农业企业规模小
一是涉农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榆树市现有的农业企业规模、产量、效益比较小,对当地的种植业带动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种养殖的规模小,都是小而全的企业。一方面,小型龙头企业加工能力有限,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小规模的种养殖企业所提供的技工原料有限,同样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6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部门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是雷声大、雨点小,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越来越小,不仅影响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影响到农业产业化进程。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农业生产靠千家万户的分散投入达到面貌的巨变是不可能的。只有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 对榆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2.1 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
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较为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等进行深加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做强做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2 合理布局培育特色市
在农业产业化的市场体系建设中。目前,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基础设施,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并逐渐发展壮大形成特色市场,以特色取胜,吸引外省、市(区)进场交易。第一,对市场体系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避免无效的重复建设;第二,要建立品牌和优质意识,无公害绿色食品不仅好销而且价格高;第三,发展市场规模扩大市场范围提升市场品位。
2.3 妥善处理产销利益关系
作为在农业第一线的生产者——农民来讲。没有效益是决不会发展再生产的。同样,作为加工销售企业没有利润,也不会发展再生产。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之一。要充分发挥现各种产销协会的作用,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联合体。
2.4 营造社会优质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民继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是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供销合作社,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供销合作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入点,又为供销合作社自身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言——福江农业发展公司简介
福泉市供销社福江农业发展公司的前身是福泉市供销社农资服务公司,系福泉市供销社下属集体企业。现有资产近1000万元,在职职工13人,退休职工36人。公司在2008年以前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之后,公司通过改革改制。跳出单一的“供销”业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9年以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下发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供销合作社具有联系农民、产业众多、熟悉市场的综合优势,有条件的社有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此,福泉市供销社领导班子积极引导社有企业与农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关系,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托社有企业,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规范,加快建立水平较高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引导农民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成立了福泉市供销社福江农业发展公司。公司流转土地500亩,引进食用菌、猕猴桃、各种反季节蔬菜水果等种植技术。在福泉市黄丝镇江边寨创办了食用菌、水果、蔬菜示范基地,并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已种植草莓50亩;西瓜50亩;食用菌100亩;露天精品猕猴桃300亩。2010年生产销售西瓜、草莓、蔬菜、食用菌达700吨,实现销售收入204.5万元,利润45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20人,把更多的利润返还给农民。为农民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二、福江农业发展公司的成功之道
(一)利用资源优势。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供销社的宗旨是为“三农”服务,作为供销社企业必须有服务的实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福泉市供销社结合国发[2009]40号文件和黔府发[2010]9号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深刻体会。企业要全面发展。必须以科技兴农为指引,以产业调整为途径。才能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2010年初,市供销社牵头联合多部门先后到四川什邡、山东、福建、贵阳等省内外实地考察学习。随后公司决定在福泉市黄丝镇江边寨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该寨属布依寨,绿茵环绕,空气新鲜,依山傍水。水土优质,无工厂污染。属天然环保生产基地。公司利用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现已建成高质量标准化大棚300个,建成厂房、加工房、办公房3600平方米,完成沟渠、高压水池、三相电、喷灌滴灌设施建设,共计投资600多万元。基地先期实施各类蔬菜水果种植100亩,规划500亩,工程是边建设,边生产,通过不断投入,精细管理、精心培育,规模由小到大,同时基地采取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方式,用大棚调节土壤温度,生产“早市”西瓜,反季节草莓及白平、姬茹食用菌,不打催熟剂,科学使用肥料和农药,经监测无化学肥料、农药残留。属环保健康产品。产出的食用菌、西瓜、草莓、蔬菜上市后颇受顾客欢迎。
(二)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为抓好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公司从浙江省引进蔬菜、水果生产技术人员5名,负责实施全套一系列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从四川省引进具有20多年生产、加工、培训经验的食用菌技术人员2名,负责实施全套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培训农户;公司为了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积极与贵阳五里冲市场对接工作,借助贵州农经网,构建市场销售网络,为产品的市场销售提供了保障。
(三)创建自主品牌、执行标准化生产,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基地的发展,公司顺应市场,沿着“现代化、高科技、观光、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进行打造。为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从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人手,按照企业发展理念来发展农业。把基地变为工厂、把田间变为车间,按照分车间生产、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方式加强管理,以“福江牌”商标对福江公司系列农产品进行了注册保护,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夏天大棚西瓜,实现亩产量13000斤。亩产值15000元,亩产利润6000元;大棚疏菜豇豆、丝瓜、黄瓜,实现亩产量8000斤,亩产值7000元,亩产利润3000元:冬季。草莓销售超万斤。基地产出的食用菌白平、姬茹两个品种。产量达300吨,预计销售收入可实现165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基地每天有100余名附近的农民就近打工,每天人均收入在40-100元,公司从2010年4月至12月发放农民工工资86万元,对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结论
(一)存在的问题
福江农业发展公司在上级领导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开拓创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公司生产、发展的经营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公司拥有黔南地区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已逐渐发展成为省级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公司资金匮乏
因基地建设投资大,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资金约三分之二,生产投入约占三分之一,企业自筹资金400多万元也是杯水车薪。资金是制约公司产业化发展的一大瓶颈,资金投入又是产业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基地要发展,必须解决资金严重匮乏的问题,这样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和壮大。
2.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
由于福江公司目前的盈利状况较好,与公司签订合同的农户能保障自己生产出的农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并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每天在基地打工的农民工也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一旦公司遭遇经营风险,出现亏损甚至破产的话,农民的利益该如何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会出现危机,这样将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民;企业;营销;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17-01
1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把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联结起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多次增值、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的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了与农业产业化相联系、相配套的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也应运而生,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农业资源实现了在更大规模上的配置,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营范围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是由单一生产环节上的联合经营向某一生产项目的全程经营转化;二是由以种植业为主要经营范围,向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经营方面发展;三是由生产领域内的经营活动,向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延伸。
在组织的深度上,由一般性经营联合,开始向科研、推广、服务等专业化经营探索。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者追求和寻找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经营新动向。
在经营组织的模式上,由传统的松散型向规范化的紧密型转化。组织内部制定有大家共同认可的章程和严格健全的各种制度,使组织经营机制的运行正常有序。
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3.1 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3.2 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3.3 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3.4 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3.5 企业化
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4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处理的三个关系
4.1 企业与基地建设
第一,企业以技术服务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把满足农户技术需求与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二,企业以利益保障为导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通过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户签订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构建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以有效的利益保障激励专业村和专业户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4.2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
由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和农户这两大市场主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充分释放能量。在处理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使公司和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总厂和车间的关系。公司应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全程服务,全程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在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农户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既要关心、支持、配合,也要参与监督。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以契约形式给予明确界定,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得到实惠,让公司和农户都吃定心丸,实现共同发展。
4.3 正确处理资源性开发与资本性开发的关系
在农业产业化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靠资源性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展,科学技术投入农业的速度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单靠资源性开发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对产品高质量、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在当前选择发展项目,确定支柱产业,开发主导产品都应当走以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本性开发为主的路子,努力加快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两个重点
5.1 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
(1)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调研、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研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3)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5.2 农业企业品牌建设
5.2.1 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需要,必须加强农业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植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努力改变目前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的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安全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标准,不断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无公害管理。
5.2.2 抓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企业与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支持,使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得以及时更新升级。企业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吸引科研单位以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新产品开发、新项目实施。如有条件应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步伐,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带动农业和加工业向优质、高效、创汇方向发展企业要积极培育国家、省、市级名牌食品,以优质品牌拓展市场,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举办交易会,推介品牌,提高其知名度知名度。
5.2.3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和醒目易识的品牌标志。(2)提高商标意识,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保护。企业一方面应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3)加强品牌推广和扩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企业在宣传推广品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树立品牌的独特性,形成强势品牌,提高品牌资产。
5.2.4 正确处理培植特色产业与争创名牌产品的关系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在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以求得规模效益。但仅使产品具有特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的占有率,实施争创名牌的战略。在培植特色产业的同时,必须把争创名牌产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名牌战略是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升级的重要手段。农业名牌战略不仅是企业的经济行为,更是农户、企业和政府的联合经济行为。只有农户、企业和政府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农业名牌战略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在强调企业创名牌的同时,更应提高广大农户的名牌意识。
参考文献
[1]洪英士.农业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39-01
产业化是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联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按照十要求,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改变农业从事低层次原料生产的传统方式,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切实提高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谊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勃利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勃利县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这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统计,到目前,全县具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龙头企业拉动种植基地近90万亩,带动农户3.8万户。
2.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县一批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建立了粮油加工、畜牧等产业化基地,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生产布局。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以发展到18个,已建成九个超万亩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园区示范带。产品已向优质的精、细、特方向发展,有效的延长农业产业链。
3.专合组织发展迅猛
近年来,勃利县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截止2013年11月,全县建立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34个,其中畜牧业46个、种植业274个,服务业17个,其他22个。合作社在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4.特色品牌成效显著
近年来,勃利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现全市已有17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92个,1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注册商标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同时,建立了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
二、勃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勃利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主要存在“三低二少一小”的困难与问题。一是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产业链条不够长,小农意识仍然存在。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还相对滞后。三是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高质量的农产品和市场影响力大、广受欢迎的农产品品牌不多。四是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作用发挥还不够,主要表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五是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一些优惠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六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三、加快勃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1.培育产业、建设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
勃利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从勃利县地方特色资源、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素质等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市场空间大、资源后备优、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等群体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乡(镇)一品”的区域化经营格局,形成“市场在外、基地在内、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外向型农业商品基地。
2.培育市场、搞活流通,牵动农业产业化
市场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条件,要按照产地集散功能和销地分销功能的客观需要,合理规划和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要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品牌,提高勃利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要加快发展流通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促进农产品运销畅顺。
3.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
农业龙头企业内联农户、外接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等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积极作用;把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外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拉动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深加工一直是勃利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瓶颈”限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发和推出一批具有勃利县特色和较好市场前景的新、特、优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