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09:56: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康复护理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普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男41例,女30例,年龄在21~68岁,其中阑尾炎28例、胆囊炎16例、胆结石11例、胃穿孔9例、胃癌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男40例,女31例,年龄在20~67岁,其中阑尾炎29例、胆囊炎16例、胆结石12例、胃穿孔8例、胃癌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入院评估,并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向患者讲明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告知患者相应的出院计划、治疗计划等,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1.2.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抗拒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语言向患者简要讲明病情的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式、术后愈合情况等,从而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增强对康复治愈的信心[1]。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安排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患者一方面可以进行心情的纾解,同时还能吸收其他患者的治疗经验,从而提高自我护理效果。
1.2.3用药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进行手术宣讲,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做好必要心理准备。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防止发生感染。
1.2.4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可能需要长期卧床,为防止发生感染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排痰,使患者保持侧卧位,轻轻捶打患者背部,帮助痰液松动,并指导患者咳痰。若患者咳痰困难,则可适当进行雾化,帮助咳痰。另外,患者清醒后,生命指标恢复正常后,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进行功能性肢体锻炼,一方面可以防止肺炎的产生,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
1.2.5疼痛护理 疼痛是术后不可避免的症状,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痛楚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女性患者和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其痛感可能更加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疼痛护理。首先要摆正,采取患者舒适的,尽量避免压迫手术伤口,尤其是进行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除了要定时更换引流袋,还要防止引流管挤压。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适当根据医嘱对患者使用镇定剂或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1.2.6环境护理和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新、安静,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家属探望,防止细菌感染。患者术后6h内禁食,待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进食流质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另外,患者食物要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为主,同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防止并发症产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情况,分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正常,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恢复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较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护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7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1.69%,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 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评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占据了首位[1]。脑卒中是血管源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急慢性临床综合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可导致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致残率高达70%~80%[2]。使脑卒中患者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无论对个人、社会及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康复治疗相辅相成的康复护理作用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康复护理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降低医疗成本,被认为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讨合理的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意义尤其重要,为此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2)均存在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3)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2~3 d后不再恶化;(4)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共144例,男76例,女68例;年龄45~85岁;左侧偏瘫84例,右侧偏瘫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瘫痪侧别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变化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自信的参与康复过程[5]。
1.2.2 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 良姿位对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预防的作用[6]。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功能训练,即应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指导患者自己翻身、吃饭、梳头、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始护士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逐步由其独立完成,3~4次/d,30 min/次,指导培训家属帮助患者训练,以便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1.2.3 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进清淡、少渣软食;饮水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0°;指导患者示齿、弹舌等动作;对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学习单音发声,然后指导患者3个连发,可从数数开始,进而短词、短句,再进展到复杂的句子;不完全性失语的患者应鼓励多与他人交谈,刺激和促进说话能力。
1.2.4 认知的康复 包括失用的康复和视觉忽视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理解为什么不能完成有意识的动作,使用简单的语言指导患者完成动作,然后逐渐增加语言的复杂性和难度给予反复训练。耐心解释使患者明白为什么对某一侧物体视而不见,在忽视侧进行各种活动,可以加强患者的功能。
1.2.5 社区卫康复护理 社区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紧密衔接,患者出院后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干预计划。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整体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干预,并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干预频率:第1个月每周上门2次,第2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3个月每2周上门1次,上门频率也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
1.2.6 家庭康复 定期由医院及社区医护人员给予相关知识培训,使家属正确的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和穴位按摩,鼓励患者自我锻炼。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制订新的训练计划等。
1.3 评价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患者肢体功能;(2)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记录并发症:主要为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康复评定均由专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分。所有评定由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完成,评定者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实行盲法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 发放144份评分表,回收率为100%。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7]。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使患者在多个方面如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日常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促进脑卒中的康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人的期盼。探索科学的、实用的康复护理模式及如何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8]。康复护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目标是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使脑卒中患者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提高生存质量[9]。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10]。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实施康复措施的时机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国外常与药物同时进行[11]。超早期康复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病灶周围的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12]。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把康复早期、中期、后期的治疗连贯起来,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使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等工作从医院到家庭不间断,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效果明显,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可使医务人员及家属及时有效的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锻炼;指导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伸、抬、举的活动;督促患者进行言语功能锻炼等。正是由于康复护理干预组医务人员及家属全程不间断参与康复治疗过程,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勇气,使医护人员更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及时收集患者的信息及家属的需求,及时修改康复计划,提供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复措施,使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家庭康复环境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有所提高。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舟君,戎燕,张丽华,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47-49.
[2]黎茵,刘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26-27.
[3]刘亚芳,江华,王秋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2):449-45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9.
[5]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36-1638.
[6]龚素芬,邢凤梅.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6(31):2072-2073.
[7]邓凤,陈锦秀,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2):3169-3171.
[8]肖秀英,梁少杰,岳永辉.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72-73.
[9]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10]范红艳.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002-3004.
[11]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1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7(18):1647-1675.
【关键词】 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44-02
脑梗塞在老年人中比较多发,大部分的患者都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会出现相关后遗症,对患者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中,脑梗塞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也可以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脑血管发生闭塞而造成的[1]。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能使患者功能得到恢复,有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86位脑梗塞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护理组,两组均有43位患者,其中有40位男性患者,45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3岁到78岁之间,患者的年龄平均为(5.442±12.87)岁。患者在入院进行治疗以前,都有相关症状出现,所以采取MRI检查或者是CT检查[2]。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护理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护理:让患者的患肢保持在功能位,处于患侧位期间,患肢要保持前伸,分开手指并且掌心向上,要经常的变换。在处于健侧卧位期间,把患者的患肢放置在枕头上,上肢要向前伸展,肘关节以及腕关节要保持自然伸展的状态。在处于仰卧位期间,患者的患侧上肢要伸展开、患肩要前挺、分开手指并且掌心向上。肢体锻炼:要及时的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说明功能训练的情况以及进行功能恢复锻炼的重要意义,使其能对锻炼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进而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能积极的配合。按照患者患肢的恢复状况,适当的增加运动的强度,为了能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动作更加灵活与协调,可以与针灸推拿等治疗互相配合,促进患者的康复。训练模式主要为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同时要注意运动的层次性。以腕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的功能训练为主要的辅助运动,每次20min,每天2次[3]。患侧的上下肢在进行被动运动时,运动强度要有由小至大。同时要对动作的强度进行控制,不能过度运动。要指导患者对患侧的肌肉进行按摩,主要做向心按摩,每次20min,每天2次。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基本训练动作进行指导,像洗脸、练字、穿衣服等。让患者在走路过程中将下肢抬高,并且循序渐进的做行走以及跨越等动作,患者必须每天都进行锻炼,每次30min,每天两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功能缺损评定减少在18%以下或者是增加,判定为无效;功能缺损评定减少到18%到45%之间,判定为有效;病残度在1级到3级之间,功能缺损评定减少到46%到89%之间,判定为显效;患者的病残度是0级,功能缺损评定减少到90%到100%之间,判定为痊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l7.0软件,采取t检验,当P
2 结 果
护理组满意度为88.37%,对照组为65.12,将两组进行对比,P
3 讨 论
有关研究表明,对于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各项功能得到恢复,同时能使患者况,具有较高的死亡概率以及致残率[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满意程度方面,将两组进行对比,P
参考文献
[1] 陈娟娟,欧素琼,唐卫民.应用临床路径对住院脑梗塞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1):122-124.
[2] 吴莹,林丽荣,张玉梅,齐凯,李红静.青年脑梗死57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35.
关键词: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康复状况 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较常见脑血管疾病是脑梗死,是指血液中栓子随着血液、流到脑动脉堵塞血管。若侧支循环无法代偿,可引起此动脉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后坏死,诱导患者大脑供血不足,具有起病急、疾病症状重及预后差等特点,致病因素较复杂[1-2],可能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常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瘫痪及运动障碍等症状表现,诱导机体脑组织坏死,未及时治疗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吴华玉学者认为[3],传统护理以口头宣讲、病情监测及用药指导为主,忽视个体差异性、疗效单一,未获得患者青睐、认可。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43~67岁,平均(54.48±8.37)岁;发病时间5~36 h,平均(20.45±2.38)h;体重19~26 kg/m2,平均(23.36±5.54)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48例,大专及以上61例。对照组男89例,女61例;年龄44~69岁,平均(54.62±8.43)岁;发病时间6~39 h,平均(20.59±2.51)h;体重指数18~25 kg/m2,平均(23.14±5.32)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5例,高中47例,大专及以上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年版)》中“脑梗死”诊断标准[4];(2)经颅脑CT确诊;(3)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黏稠度升高、血脂水平高;(4)呈不同程度恶心、头晕及吞咽困难等症状表现。
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行口头宣讲、用药指导及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1)心理疏导:患者缺乏疾病认知,常有焦虑、紧张等情绪,因此主动沟通,普及疾病诱因、康复必要性等,列举既往治愈良好病例,予以鼓励、安慰及支持,重建信心、提高主动配合度。(2)离床期康复训练:a.被动活动:借助各种软枕、靠枕,指导患者取患侧卧位,每隔2 h协助更换1次,尽量少用仰卧位、避免发生异常痉挛,且早期被动活动患者各关节,各关节活动2~3次,肢体软瘫者,关节活动度低于正常范围90°,避免损害关节;b.主动活动:待患者病情平稳,指导掌握正确翻身,必要时由家属协助,指导下床蹲起、行走及上下楼梯等,每次30 min,2次/d,且告知患者在康复室内借助康复器械锻炼时,根据自身心肺功能、体力及耐受度锻炼,不可操之过急,每次30min,2次/d;c.吞咽障碍:借助口唇闭锁训练、舌部运动、呼吸困难及寒冷刺激法等形式,改善吞咽功能,进食时,取颈部前屈位、抬高床头60°,借助调整促进食物吞咽,待患者安全吞咽后、适当抬高床头角度;d.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训练舌肌、面肌、软腭及声带,促进语言肌肉功能恢复,结合平时感兴趣的话题,主动交流沟通,引导开口说话,叮嘱患者从发音逐渐过渡到词句,积极鼓励多与人沟通,改善语言功能;e.穴位按摩:定期指导患者按摩穴位,重点按压太冲、足三里、合谷、曲池、梁丘等穴位,各穴位按压3 min,2次/d,促进局部静脉血流、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肢体协调力[5]。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参考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6],涉及意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领域及躯体功能,各维度,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⑵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1)显效:语言、运动障碍等症状消退,NIHSS值降低幅度≥90%,病残程度Ⅰ~Ⅲ级;(2)有效:症状改善,NIHSS值降低幅度46%~89%;(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病情加重,NIHSS值降低幅度≤4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结果接近[8]。因此,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促进此病患者疾病转归,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具以下优势:(1)心理疏导能稳定患者情绪、消除顾虑,通过健康教育、情绪缓解等形式,转移疾病注意力,严格控制情绪波动、缓解不适,重建康复信心、提高主动配合度;(2)患病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存有恢复能力,可能与坏死区域边缘神经细胞休克、颅内压降低等因素有关,因此待病情稳定,尽早开展被动活动、主动活动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神经,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肌肉萎缩、血栓形成风险,缓解肢体不适、提高康复效果;(3)吞咽、语言功能训练利于患者语言功能早期恢复,避免发生呛咳引起不适,且穴位按摩利于扩张血管、改善机体供血情况,及时修复脑损害、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降低病残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度,达到远期疗效,安全可靠具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拉近护患距离,改善预后,具临床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仲慧.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研究[J].西藏医药,2020,41(3):128-130.
[2]展辉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31.
[3]吴华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措施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4):91-93.
[4]高冰.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11):2656-2657.
[5]蒋无瑕.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1):75-76.
[6]徐晓亮.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7):129-131.
【关键词】 奥瑞姆自护模式;脑外伤;康复护理
脑外伤是头颅部位尤其是脑组织的创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年轻人的意外死亡中头部伤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颅脑损伤多为交通事故、工伤、运动损伤、跌倒和撞击等原因伤及头部所致。随着交通的发达,事故频繁,颅脑损伤的发生有日益增高的趋势。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这些颅脑损伤患者存活率增高。但不少患者留有躯体智力残疾、心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降低了生活质量。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奥瑞姆(Dorothea Oream)的自理模式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增强人的自理能力,对护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脑外伤病人康复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奥瑞姆护理模式也称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概念,根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给予3种护理补偿系统[1]。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把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外伤病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75岁,平均年龄41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30例,摔伤18例,击伤7例,砸伤5例。受伤部位:颅骨骨折37例,硬膜外血肿21例,脑挫裂伤12例,脑内或硬膜下血肿8例,颅底骨折1例,头皮血肿47例。
1.2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护理。 实验组病人采用奥瑞姆护理模式,评估患者的自理需求,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系统进行护理。未清醒前,选择完全补偿系统进行护理,清醒后采用部分补偿系统,出院前采用辅助教育系统对其护理[2]。所有患者30 d内进行对照观察、评估。
1.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生存质量却无相应改善,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很大负担。不少外伤患者留有躯体智力残疾、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影响着患者经济、家庭生活和工作。因此除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外,临床把奥瑞姆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外伤病人以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3.1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当病人完全丧失自护能力或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要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以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要,前期护理脑外伤常伴有骨折和胸腹部的多部位、多器官的损伤。患者入院急、伤情重。入院时,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对于伤情较重、昏迷不醒者应保持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还应给予留置导尿,以便观察尿的色泽和尿量。
3.1.1基础护理
1)严密观察瞳孔、生命体征、心电图的变化,还应警惕有无颅外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凡出现休克征者,应检查是否有多发性骨折、闭合性脏器损伤所致的内出血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与异物,舌根后坠可用舌钳将舌牵出,确保有效的氧供给。定时翻身扣背,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辅助呼吸。
3)饮食护理:提供含营养成分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专人负责照顾。对于昏迷患者可采取鼻胃管管饲,鼻饲流食应间隔2 h 1次(夜间除外)。
4)高热护理:每4 h测体温1次。通过降温,可以降低组织代谢,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
3.1.2心理护理护士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患者大多有悲观失望情绪,护士及时收集和掌握患者心理问题,抓住重点施教。通过亲切的交谈,用真诚的心去换取患者的信任,帮助其恢复自信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3.1.3并发症的护理
3.1.3.1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口腔护理2次/d,用2%~3%硼酸溶液涂擦口腔,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3.1.3.2预防压疮发生做好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每2~3 h翻身1次,防止压疮产生。
3.1.3.3预防泌尿系感染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导尿管每两周更换1次,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2次/d消毒擦拭导尿口。
3.1.3.4做好切口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若引流液颜色鲜红,并有凝血块出现,应及时检查处理;预防感染,定期换药,保持引流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和引流管道密闭;引流液及时处理,引流装置应始终处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3.1.4功能锻炼昏迷的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及关节的功能位置,给予保护[2]。保持正常的卧位姿势,肩关节呈“敬礼”位,肘关节90°,腕关节背曲30°~40°,髋关节伸直防止下肢外旋,踝关节90°,并被动活动各
关节[3]。
3.2部分补偿性护理系统当病人的自理能力部分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可发挥部分补偿系统的作用,针对患者病情,从智力、语言到肢体运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锻炼,保持肌肉、关节收缩功能。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如按医嘱给予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进行伤口或引流管的护理,协助和指导病人早期正确进行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并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等。病人活动包括调整自护能力、满足自护需求、接受护士的帮助。护士活动包括为病人实施一些自护活动、代偿病人自护方面的不足、根据病人需要予以帮助、调整病人的自护能力。
3.3辅助教育系统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辅助教育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通过学习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生活方式,完成自护活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获得独立生活的主要方法,以上肢练习为主。首先学习用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较大和较小物件,如皮球、筷子、笔、纸等。练习各种捏握方法,进而学习使用匙、梳、刷子等。在学好抓握基础上练习自己洗脸、刷牙、梳头、洗澡,此时,加强对家属的指导,使病人获得了归属和感情上满足,以及生活自理的满足感。
从表1中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以,通过运用奥瑞姆自理模式护理病人,不仅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在锻炼中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有助自信心的建立和疾病的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黄世蓉,谭珂.Orem自理学说在临床的应用.当代护士,2001,12(3):33-34
2任会.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家庭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90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94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具有易传染、治疗困难等特点,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HBsAg阳性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标志,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HBsAg阴性也存在乙型肝炎的可能性[2]。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2例HBsAg阴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HBsAg阴性乙肝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2例HBsAg阴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符合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3], HBsAg检测为阴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1例。观察组男13例, 女8例, 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40.37±16.21)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4.64±3.52)年。对照组男16例, 女5例, 年龄22~60岁, 平均年龄(41.49±18.16)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5.51±4.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 制定跟踪式康复护理计划, 建立康复护理登记表, 由社区医院人员根据方案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护士定期到社区医院检查监督[4, 5]。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TBIL、ALT、AST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0.19±15.12)μmol/L、(48.34±13.27)U/L、(56.64±15.27)U/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8±16.43)μmol/L、(85.29±16.53)U/L、(92.95±16.19)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HBsAg阳性是\断乙型肝炎的主要标志,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HBsAg阴性也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的风险, HBsAg阴性乙肝是隐匿性较强的一类乙肝患者[6-8]。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 可以显著改善HBsAg阴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9, 10]。毛鑫群等[11]认为跟踪护理可以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喻磊等[12]认为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促进康复进程。HBsAg阴性乙肝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在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 可能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导致病情加剧[13-16]。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 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 为患者制定一整套康复护理方案, 在患者出院后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两组TBIL、ALT、AST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0.19±15.12)μmol/L、(48.34±13.27)U/L、
(56.64±15.27)U/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8±16.43)μmol/L、(85.29±16.53)U/L、(92.95±16.19)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HBsAg阴性乙肝患者出院后给予多方面的护理支持, 可以督促患者的康复训练, 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诸兴桂.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9):2623-2624.
[2] 袁琴, 伍春霞, 刘飞飞, 等.HBsAg阴性患者HBV隐匿性感染:110例临床分析.医学杂志, 2015, 40(2):133-136.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 16(1):1-12.
[4] 许金平.乙肝患者HBsAg转阴及检测方法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3):356-358.
[5] 李惠华, 温殷钰, 肖虹, 等.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护意识及病情改善作用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8):998-999.
[6] 王冰, 刘雪梅, 刘爽.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3):158-159.
[7] 黄香妹, 欧阳钦, 吴震霄, 等. 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护理学报, 2006, 13(8):40-41.
[8] 薛黎明, 王婷婷, 郑谊, 等.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6):842-844.
[9] 苏元英, 杨丽莎, 覃桂玲, 等. 亚健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11, 18(13):60-63.
[10] 袁利娜, 申丽香, 王倩. 慢性乙型肝炎康复护理干预体会.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8):132-133.
[11] 毛鑫群, 蒋艳, 仲冬梅, 等.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11): 90-92.
[12] 喻磊, 陈琼, 田思维, 等.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在舌癌术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4):1964-1968.
[13] 贺喜琴. 康复护理在亚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护理中的实施.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1):214-215.
[14] 钱夏英. 慢性乙型肝炎的康复护理. 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2):62.
[15] 赵晓秋. 应用Orem自理学说指导26例慢性乙肝患者康复护理. 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 2011, 25(1):77-78.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Orem护理模式;常规康复护理 通讯作者:冯乃清 Email:dqyhlb@163com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surgery, THA)是治疗髋关节疾患,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护理日益显得重要。THA 成功与否,离不开系统的康复护理,耐心的康复训练指导[2,3]。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将改良Orem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THA中,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病患的自理能力,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体现了THA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THA 患者46例46髋,其中,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75±72)岁;体重指数(BMI)179~312,平均(238±43)。其中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9例9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9±76。同期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665±89)岁;BMI为186~329,平均(254±51)。其中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6例16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7例7髋。术前髋关节Harris 评分(418±85)。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
121 术前护理评估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等全身情况,既往病史,用药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全身或局部感染灶等合并症、是否卧床及褥疮等并发症、有无栓塞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治疗及有效干预[4]。
12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康复教育 患者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患者熟悉环境,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 以幻灯、录像、文字说明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手术前后需要配合的事项并进行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除患者外还必须有家属或主要照顾者参与,以保证康复护理计划的全面实施。
123 补偿护理 依据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或同一病患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教育支持护理,方法如下:①完全补偿护理。对高龄、全麻术后未醒者、手术后6 h内等病患,护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具体为术后输液、输血并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吸氧,肢体抬高,保持患肢外展30°足中立位,保持导尿管、引流管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引流量,采取止痛、保暖等措施。教患者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患者将痰咳出,保持会清洁,应用下肢足底静脉泵,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泌尿系统等并发症。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早期。②部分补偿性护理。依据每个病患不同的自理能力,由护士和主要照顾者给予病患适当帮助,协助病患完成术后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其中,最主要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在康复护理中,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其明白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③教育支持。在THA的任何时期,护士都必须及时向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提供功能康复护理的相关信息,使病患达到最佳术后康复锻炼状态。
124 出院指导 手术2~3周后出院,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及功能康复训练宣教,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告知复查时间,及时予以指导并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锻炼。
13 评估标准 评定围手术期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掌握THA相关知识和康复护理方法的知晓率,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随访的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术后Harris 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χ2检验。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2-114-03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strengths model of cas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CHEN Jincheng LI Caip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Foshan 528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 advantages of strengths model of case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medication compliance questionnair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ummary table(WHOQOL-BREF) were preformed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P
[Key words] Strengths model of case management;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功能损伤。尽管患者意识清楚,但是会有认知上的障碍[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2]。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是将患者看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充分发掘患者个人的优势[3]。本研究通过对初次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评估该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18~65岁,平均36.8岁。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22~59岁,平均35.9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8~65岁,平均37.2岁。研究组SDSS评分(9.47±4.39)分,对照组SDSS评分(10.63±2.91)分。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服药督导和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进行干预,内容包括:(1)与患者一起进行优势评估,引导患者发现自己的需求;(2)制定目标计划。根据评估表中患者的愿望,列出优先事项,制定日程安排;(3)健康复原。指研究人员对患者完成目标的进展进行引导和监测。在实施干预前,实施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的时间,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测定 [4-7]。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问卷得分后采用SPSS16.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服药依从性的比较采用定性资料方法,SDS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采用t检验方法,P
2 结果
两组在实施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见表1,社会功能的评价见表2,生活质量的评价见表3。由表中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P
表1 两组干预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组别 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x2 P
对照组 60 28 25 7 8.31 0.004
研究组 60 43 15 2
表2 两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3个月 干预6个月
对照组 60 9.47±4.39 7.54±3.26 4.19±2.46
研究组 60 10.63±2.91 5.74±1.85 2.17±2.89
t 1.71 3.72 4.12
P 0.09
表3 两组干预6个月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比较(,分)
项目 对照组 研究组 t P
生理领域 85.66±14.73 92.13±15.36 2.35 0.02
心理领域 65.42±9.81 78.49±11.38 6.73
社会关系领域 32.95±4.52 39.32±6.22 6.42
环境领域 72.63±12.39 79.37±14.24 2.77 0.006
自身生活总评价 53.19±15.48 74.31±16.32 7.27
3 讨论
目前医院采取了各种医疗措施来促进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恢复健康,融入社会环境,重建人际关系。这些措施有的侧重于缓解疾病症状,防止疾病复发,也有侧重于患者的心理干预,逐步鼓励患者回归日常生活[4]。在本研究中,采用了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个案管理的优势模式是一个患者和医务人员充分合作的过程,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在干预过程中,医务人员会评估患者个人情况,充分发挥患者的个人优势,制定专门的干预计划,同时患者自己也会参与计划的制定,此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对患者自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5-7]。
关键词:健康教育;康复科护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不断更新。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康复医学做为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治疗、训练等问题。目前大多数医院康复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薄弱,健康教育无法满足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阻碍专科化发展。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现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科自2003年7月起,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知识做为科室重点,由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健康教育团队,"一站式"系统化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全过程,提供个性化的康复知识宣教与引导,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一站式"健康教育理念 此观念盛行于欧美康复医学领域,认为健康教育不只是护士的工作。在康复医学领域,医生和治疗师应做为主要力量更多的参与其中,从患者住院直至出院、回归家庭的所有环节,康复知识指导和教育都应该无缝链接的贯穿始终。
1.2准备阶段
1.2.1 人员的准备 我科由科主任带头,医、护、技骨干力量组成健康教育团队。
1.2.2健康教育资料的准备 以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医针灸传统医学三大块为主,从医疗、护理、康复治疗三方面入手,整理国内外本专业最前沿资料。团队成员逐一审核,达成一致版本,从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形成系统的宣教资料并配相应图片,以病区墙壁图版、资料册、视频的形式,方便患者学习和练习。
1.2.3 工作模式的转变 全科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过去不统一的宣教方法。治疗师相对固定的管理病房,可以较全面了解每1例患者的病情。每日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师、病区治疗师共同查房,了解患者的治疗康复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计划调整,共同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
1.3 实施阶段
1.3.1 收集健康教育问题资料 患者入院后治疗师、护士通过交谈、询问、查体、查阅病历资料等方法收集资料,分别完成康复评定表和入院护理评估单。根据个人评估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出初步的康复方案和健康教育内容,并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时间排序形成计划单,教育内容在住院期间补充修订,每项教育内容可重复实施和评价。
1.3.2 确定教育目标
近期目标是住院期间熟悉自身疾病知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加快康复进程。远期目标是使患者及家属建立正确的行为和日常生活方式。
1.3.3 实施教育计划
1.3.3.1住院期间 主管护士和治疗师按照制定的康复计划,分工协作进行。护士根据教育计划,遵循个体化原则和分阶段的原则进行教育[2]。上午是我科治疗相对集中的时间,患者在病床接受针灸、主被动功能训练,由治疗师进行系统的的康复指导和练习,如针灸的注意事项、疗程、关节松动、肌肉力量的锻炼。治疗同时静脉输液,主管护士从护理角度进行心理疏导、防跌倒、药物作用、化验检查结果、早期功能训练的好处及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使患者更加加深了解。下午是我科机器理疗和在功能训练厅训练时间,以疾病分类通过播放视频、图文、训练器械、示范等方法由治疗师进行指导。如颈椎操、锻炼腰肌力量的"飞燕式""拱桥""五点支撑",偏瘫患者步态、平衡练习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易于每个患者及家属接受。
1.3.3.2 体现个性化的教育特点及康复评定 不同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年龄段不同,其疾病进程、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也不同。我们以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导,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育。主管治疗师和护士根据每个患者的康复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康复及教育,建立定期康复评定机制、分别为首次、住院期间3~5d、出院前这几个阶段。收集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医生的反馈、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订完善,使每个患者享受最完整的康复指导。
1.3.3.3 出院指导及家庭康复计划制定 患者出院时按照医生的目标,主管护士和治疗师从心理、饮食、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方式、复诊等几大方面进行出院指导。一方面由治疗师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教会患者及家属。特别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提出家庭改造方案,以利于如轮椅等辅助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护士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随访制度。每周电话随访及指导,对患者的问题及时解决。
2结果
根据"患者对科室满意度调查表"、"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等反映出。自我科实行"一站式"健康教育模式以来,患者对疾病康复信心增加,主动参与康复的意识、依存性、康复知识知晓率提高,平均住院日数缩短。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治疗师的职业成就感增加。
3 结论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涵。传统的健康教育大部分由责任护士实施。健康教育通过研究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以此来影响人们的行为[3]。因为护理工作繁杂琐碎,工作量大,且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随机性大,往往缺乏计划性、针对性、时间性和规范性[4]。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对其康复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实施"一站式"健康教育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康复理念、技能提升,使康复护理工作更加全面化、制度化,有利于向专科发展。随着时代进步, 现代医疗过程中更加强调人文关怀, 即在治疗过程中, 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 以有利于患者康复为终极目标, 全方位地提供贴心、 周到的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只有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舒适和满意,才能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的效果[5]。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医院健康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的治疗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而"一站式"的健康教育模式,恰好是将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健康教育是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 让人们拥有自我保健的能力[6]。患者的康复观念改变,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胡静超,姜安丽 . 国内外护理学分析研究现状 [J]. 护理研究,2014.3.
[2]李英辉,汤仕忠,陈文姬,等.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和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2):1279-1280.
[3]张丹.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应用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90-91.
[4]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护理杂志,2009,26(1A):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