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09:56: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量经济与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数理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生产函数
一、引言
作为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具体形式,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提出下列生产函数:
Y=Kα(AL)1-α,(0<α<1)
式中,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A表示“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AL表示有效劳动,α是参数,Y表示产量。这就是着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和道格拉斯用美国1899-1922年制造业的生产统计资料来估计模型的参数,得出:
Y=1.01L0.75K0.25
对这个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斯所做的工作,余斌,程立如提出了下列批评[1]:
第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论证”了资本家的所得不是来自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资本的边际产出。从而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工具。第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遗漏了许多可能会影响产出的其他的重要因素。如:机器性能的提高、由于经济的短期波动而导致的资本闲置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工人每天(或每周或每年)工作小时数的变化、劳动者素质的变化、劳动强度的变化等。因而柯布和道格拉斯对模型所做的估计并无实际价值。本论文由无忧整理提供第三,本来,生产函数须在一定技术条件以及一定的资本有机构成下(这两个条件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有很大的差别)来讨论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可是,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这些条件是随意可变的。文献[1]举例说,由于这一疏忽,可能会引出“用1个轮胎配16个汽缸可以组成一辆汽车”这样的荒谬结论。
作为与余斌,程立如观点的商榷,程细玉、陈进坤阐述了下列几个基本观点[2]:第一,一个经济模型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在一定经济理论的背景下,根据样本数据,对经济现象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比较、筛选,找出其中一种或若干种最重要的因素,用他们来构建模型(而把其他次要因素的作用效果纳入模型的误差项),然后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模型的参数,最后再对估计结果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一系列统计检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通过以上程序建立的,因而是科学的。第二,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有哪些?在供给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劳动、资本、技术等等;在需求不足的经济环境中,影响产出量的要素是:居民收入、人口、消费习惯等。第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技术条件假定为不变,这的确造成了模型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一缺点,后来的学者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改进,把技术进步速度纳入了模型。第四,用样本数据估计了模型的参数之后,要检查所得的结果是否符合经济实际,接着还要进行一系列统计检验。第五,建立经济模型时要考虑所选变量数据的可得性。能够获得数据的变量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成为模型中的变量。
这两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争论,引起了笔者的若干思考。
二、数理经济模型
人们在进行经济学研究和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时,必须要把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清楚地区分开。事实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作为该模型一般形式的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属于数理经济模型范畴。后来,柯布和道格拉斯用美国1899-1922年制造业的生产统计资料来估计模型的参数,这是把数理经济模型直接移作计量经济模型来使用(我们将要在后面谈到,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此时,柯布和道格拉斯所作的事情已不再是研究一个数理经济模型,而是在估计一个计量经济模型(此时,模型中加上了随机项,而数理经济模型是无所谓随机项的)。
数理经济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陈述和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数理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是为了探索不能用数字表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不能用代数表现的函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型旨在通过数学逻辑推理来阐释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趋势。这就是说,数理经济学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运用数学语言来研究和表述经济理论,而不是在经验的层面上对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结局进行描述、估计或预测。
余、程的文章和程、陈的文章同样都把数理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混为一谈了。余、程文章的主旨是要批评一个数理经济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程、陈文章的主旨则是要为这个数理经济模型辩护。但是,两篇论文的内容,其实却撇开了数理经济模型,说的都是计量经济模型的事情。例如,余、程的文章批评说,模型中遗漏了若干变量、没有把技术条件固定住。对于计量经济模型,这些批评是对的;对于数理经济模型,这些批评则是不对的。再如,程、陈的文章一开篇,便开宗明义地说,经济模型中会含有一个误差项(随机项),显然,作者这里所说的“经济模型”指的是计量经济模型而不是数理经济模型,因为,数理经济模型无所谓随机项,计量经济模型才考虑这个项。该论文接下来所说的收集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等等,也全都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候的事情。
把数理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混为一谈的现象,在一些研究人员的成果中也常可见到。有的作者用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做计量经济分析时,把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里假定为外生的那些变量作为计量经济分析中理所当然的假定前提,并相应地假定随机项的期望值为0。这些研究人员认为,由于现在使用的是索洛-斯旺模型而不是别的其它模型,就应该把索洛-斯旺模型的假定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假定,认为这就是以经济学理论为根据。这些作者犯了用模型定义现实世界的错误。计量经济分析的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只有一个。现实世界是检验计量经济分析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现在我们来考察数理经济模型。
一个经济学原理,可以用文字阐述,可以用图形来直观地描述,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数学模型———数理经济模型)来表述。三者目标相同,都是为了阐释经济学原理(而不是模拟现实世界)。
为了使经济原理的阐释更易于理解,常常需要把现实世界加以简化(简化的世界当然已经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这是允许的。因为数理经济模型的目的并不是模拟真实的现实世界,而仅仅是为理解这个世界的特定特征提供见解。这种简化现实世界的方法叫做抽象法。抽象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了阐述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舍象掉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态
而仅仅从量上考察抽象的人类劳动;舍象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仅仅考察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自然科学里,抽象法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例如,物理学在阐释一个力学原理时,常常会把摩擦力忽略不计。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作为它的具体形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同样使用了抽象法,把现实世界中一些本来对经济增长有影响的因素假定为不变。该模型假定,产出量Y对于资本K和有效劳动AL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即:如果资本和有效劳动加倍,则产量加倍———这意味着,对新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与对已有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一样———这也就是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s of the number of patents on the VC-backed firms' performanc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listed firms in share market. We us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data, and we find that different kinds of patent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performance, the number of invention patents and utility model patents hav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b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design pat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uncertain.
关键词:创业投资;专利数量;经营绩效;面板数据
Key words: venture capital;number of patents;performance;panel dat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001-02
0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将在2009年5月1日正式实行,创业板即将创立。对于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发行条件进行审核时,除了考察企业成立期限、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外,还可以借鉴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净资产的一些潜在因素,比如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以及潜在的市场价值,本研究将提供专利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统计以及理论依据。
1相关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技术创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而技术创新在企业层面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专利申请与专利获得数量。然而以往的研究多数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研究,本研究从企业微观这一新角度出发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打开了另一个思路,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本研究探索专利数量对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
资源基础观(RBV)认为企业的资源是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Wernerfelt,1984)。根据Wernerfelt的定义,企业的资源是一种非永续性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包含了企业的专属资产、能力、组织程序、属性与特质、知识和信息等,而这些资源可使企业发展出效能与效率兼具的策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企业逐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安同良(2004)提出,作为生产投入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具有资本和劳动无法代替的作用。尤其在生物制药行业,能够掌握几种热销药品的生产方法,是一个企业保持市场份额、创造利润、维持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专利, 作为企业研发的成果,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对研发的注重程度,也是衡量医药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成熟的国外市场上,专利对于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Nicholas Bloom & John Van Reenen(2002)认为专利对于公司的生产力和股价都有正面影响,该正面效应能立即反映在股价上。国内学者对专利的研究更侧重行业层面。朱平芳(2003)等运用面板数据对上海市大中型企业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经费投入的长期专利产出量最低,但专利产出对产业工业增加值的长期作用度最强。周煊、程立茹(2006)从生物制药公司层面证实了这一结论。他们认为,中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整体水平较低,中药企业盈利性水平与发明专利显著相关,化学药企业的盈利性、规模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显著相关。但是高雯雯等(2006)却发现我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证实专利对于公司发展和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结论却存在差异。即使针对某个具体行业――制药业,国内国外的观点也有分歧。胡珊珊(2007)从微观的公司行为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各家制药业上市公司的综合业绩得分,按照专利的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别研究它们与中药、西药制造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中药制造企业在专利授权数目和企业综合业绩方面优于西药制造企业,但两类企业的专利数目多少与公司业绩均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中国制药企业专利成果的转化成效仍显不足。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证实专利对于公司发展和业绩的促进作用,但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结论却存在差异。
2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从1999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在国内上市(包括上证A股,深圳主板A股以及深圳中小板)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和招股说明书中的详细资料,以上市公司每年披露的股东资料中前十大股东是否包含风险投资公司来判定有无风险投资支持,(判断公司是否为风险投资公司的标准是,依据《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7》风险投资公司名录、以及各公司的网站查询到的信息来判别公司是否为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统计与判断标准,剔除数据缺失或者资料不全者(已下市的公司),得到有风险投资参与投资的上市公司数目为84家。本研究将探讨具有创业投资背景企业专利数量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目前能得到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2008年,绩效部分研究样本是通过分析截止时间为2008年国内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得到。
本文的所有专利数据均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网页,通过高级查询获得相关数据(/sipo2008/zljs/);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上海万德金融资讯数据库、国泰安金融资讯数据库以及各公司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报告等详细资料。
本研究通过建立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企业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抽取五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水平。数据摘选于wind数据库中创业企业每年披露的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结果,并建立企业经营绩效、专利数据、控制变量的面板数据集,采取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专利与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控制变量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CALEit)、创业企业年龄 (AGEi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GESTit)、公司债务水平(DEBTit)、行业因素(INDUSTRYit)。根据Yermack(1999)以及Bhagat和Black(2000)的研究,企业规模为一个控制变量,他们发现公司规模越小,越容易取得超额经营收益。我们也控制了创业企业年龄,即计算期年份减去创业企业成立年份,蒋义宏和魏刚(2001)发现公司成立时间越早,经营业绩越差。根据Kaplan和Reishus(1990)的研究,公司债务水平(DEBT)对其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DEBT等于公司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借鉴张蕾、陈超、赵艳艳(2009)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业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经过比较标准化后的指标值计算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通过计算面板数据模型F检验,最终选定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采用类似的办法,选取了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模型,建立以下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模型:Performanceit=β0+β1P1it+β2P2it+β3P3it+ControlVariablesit+μit
2.1 专利数目(P1it、P2it、P3it) 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企业三种专利数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三种专利类型分别为发明(P1)、实用新型(P2)、外观设计(P3),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发明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五个指标,其中三个在10%的程度上显著,说明发明专利跟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而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中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有显著正面影响,而且对总资产周转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比较而言,而外观设计对企业经营绩效没有确定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而且不显著。
2.2 企业规模(SCALEit) 表1的结果表明,企业规模(SCALE)对企业经营业绩指标中的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有正面影响但是不在10%水平上显著,且跟速动比率负相关,但也不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绩效水平可能越高,但统计上不显著。
2.3 创业企业年龄(AGEit) 本研究用计算期年份减去创业企业成立年份表示其企业年龄,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创业企业的年龄与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承显著正相关,但其他三项指标不确定正负影响。说明企业的年龄越长,息税前利润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将越高。企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业务、技术、市场等内外部环境因素更加熟悉,能更加高效灵活的处理之间的关系,故能取得更好的利润收益,经验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2.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GESTit) 由表1的结果分析中观察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绩效水平将越低,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股权结构越集中,对企业经营绩效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是得不到统计上的显著支持。
2.5 公司债务水平(DEBTit) 本研究以资产负债率表示公司债务水平。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创业企业债务水平与企业经营绩效没有确定的正或者负面影响,每股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周转率与债务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与债务水平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与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的负相关关系在统计上显著。与Kaplan和Reishus(1990)Vafeas(1999)的研究得出公司债务水平对其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不一致。
2.6 行业因素(INDUSTRYit) 本研究取该创业企业所在证监会规定所属行业的相关绩效指标(每股息税前利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速动比率)作为行业变量。表1的结果分析中。行业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正负都有,统计上显著情况也不统一。
根据表1回归分析的结果,发明专利数量(P1)与创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比例关系,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发明专利数量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刘洋、瞿卫军等(2004)在研究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对质量类指标进行分析时,选取了发明专利授权情况作为质量考察因素。在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确权的,符合条件的必然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要求,它最能反映专利的质量状况。故发明专利是三种专利类型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专利,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统计结果亦证明了这一点。而实用新型(P2)对营运能力有正面影响,且总资产周转率跟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实用新型跟总资产周转率有强正向相关关系,虽然实用新型在含金量上比不上发明专利,但是其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其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对平均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对外观设计(P3)的回归系数则有正有负,外观设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
胡珊珊、安同良(2008)从微观层面利用横截面数据、相关分析法来考察中西药企业专利数目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发现两类企业专利数目的多少与公司业绩缺乏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本文在研发方法上采用了面板数据,建立了混合估计模型,并分类对专利数目进行统计,将绩效衡量标准分为三个因子并降维处理,得出了更进一步的结论,发现因专利类型不同而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经过分析,创业企业拥有的三种专利类型对应的数量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存在差异。发明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面影响,且与每股息税前利润、存货周转率正相关在统计在10%上显著,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与资产周转率、速动比率的相关性均为正,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发明专利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发明专利数量越多,企业经营绩效水平将更高。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与企业经营绩效指标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实用新型专利数回归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总资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外观设计专利数目与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存在或正或负的情况,且统计上不显著,外观设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还有待考察。
不同的专利类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不一,胡珊珊等(2008)分析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专利与绩效关系时提出建议:培养企业的专利观念,及时申请专利,合理保护专利,鼓励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专利策略;必须找到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技术申请专利,避免申请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泛滥性。本实证研究的结果为企业的专利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创业企业在资本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专利研发的选择在注重数量的基础上,同时需要考虑专利的类型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实证研究[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高雯雯,孙成江,刘玉奎.中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情报杂志,2006.
[3]胡珊珊,安同良.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专利绩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
[4]张蕾,陈超,赵艳艳.我国农业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87-190.
[5]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 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
[6]周煊,程立茹.我国制药业专利技术开发与行业发展[J].商业时代, 2006.
[7]Bhagat,sanjai, Bernard S.Black. "Board Independence and Long Term Firm Performance"[C],2000,Working paper,Columbia Law School.
[8]Kaplan,Seven N.,and David Reishus. "Outside Directorship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27.
[9]Nicholas John Van Reenen. Patents, real op 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112:97-116.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of a box beam prefabrication yard for Jing-Fu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it is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that large-scale temporary project design to the precast method and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rapid and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conditions in future.
关键词: 箱梁预制;大临工程;施工技术
Key words: box beam prefabrication;large-scale temporary project;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12-02
1 工程概况
京福客专某制梁场长约650米,宽约250米,位于山丘上,地势稍平,植被较发育。地质情况依次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制梁场承担了Ⅴ标某段约18.3km范围内,共389孔箱梁的预制施工任务,其中32米箱梁355孔,24米箱梁34孔。梁场设置7个制梁台座、56个存梁台。梁场建好并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工艺试验,箱梁经试验验收合格,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批量生产,供梁范围内包含25座桥梁,其大桥8座、大桥15座、中桥2座。工程总工期19个月。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准备1个月;梁场土建4个月;试生产及取证2个月;箱梁预制12个月。箱梁预制进度根据铺架箱梁的进度和工期决定,本工程箱梁铺架进度为:0~10km为2~2.5孔/天,10~15km为1.5孔/天,冬季1孔/天。本区间段箱梁梁体架设工期13个月。
2 大临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施工设备及箱梁施工特点,制梁场总体平面布置采用平行式布置形式,跨龙门吊运梁装车方案。梁场纵向与线路中心线平行,据箱梁生产数量和工艺特点,梁场划分为制梁区、存梁区、生产辅助区、混凝土搅拌区和生活办公区五大区域。
制梁区布置7个制梁台座,其中6个32m台座、1个24m台座。模板配置:底模按制梁台座配7套(其中1套24m),侧模配4套(其中1套24m),内模4套(其中1套24m)可满足制梁要求。
制梁区内布置了钢筋预扎胎具3套(32m底腹板绑扎胎具2个,32m顶板绑扎胎具2个:32m、24m共用底腹板绑扎胎具1个,24m顶板绑扎胎具1个)、模板拼装台座4个。生产区配备30T/40m跨度龙门吊3台,10t-20m跨度龙门吊1台,龙门吊的布置为:1#、2#、3#车为30t-40m跨度龙门吊,4#车为10t-20m跨度龙门吊。1#、2#和3#车主要承担钢筋骨架和内模的吊装任务,承担制梁区其余吊装任务,4#主要承担钢筋装卸的吊装任务。
静载试验台1座:梁场每生产60片梁需做一次梁体静载试验。按照既有经验,不需设置专门的静载试验台,仅需选择其中一个存梁台座作适当改造后成为静载试验台。为方便静载试验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把静载试验台设置于提梁区,借助提梁机完成静载试验。
生产辅助区布置有混凝土拌合站、砂石料场、锅炉房、钢筋存放区、材料库房、机修区、工具房、发配电房、变压器房等,以适应生产的需要。混凝土灌注配备2台HZS120型拌和站组成混凝土生产线,生产能力达240m3/h,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系统,灌注混凝土时采用混凝土地泵运输,用2台布料机分别从箱梁一端向另一端对称布料。
3 箱梁预制施工方法与工艺
3.1 钢筋工程
箱梁钢筋采用分体绑扎、分体吊装工艺:底腹板、顶板钢筋骨架在制梁台座外的钢筋胎具上绑扎成型并安装预应力预留孔道抽拔胶棒用两台30T龙门吊将箱梁底腹板钢筋骨架吊入制梁台座安装端模吊装内模吊装顶板钢筋就位,然后进行桥面预埋件等后续工作。
3.2 模板工程
①安装模板顺序。安装模板(如图1所示)时,橡胶管在胎卡具完成安装,底板与侧模联接、然后内模,内模为不封闭结构。切实保证端部预应力管道顺直、无死弯,并套好弹簧圈,上好端模与底模、端模与侧模的连接螺栓。
整体模板移动依靠布置在台位两侧轨道及与侧模板配套的滑模小车来纵向移动模板。当外侧模安装到位后,为保证支撑牢固稳定、满足受力要求,采用台位两侧的可调丝杠作为就位后的支撑,同时控制箱梁模型高度。
内模是腹板钢筋骨架就位后进行安装。在安装内模时,要随时注意腹板部位通风孔预埋件的安装。内模底板为不封闭结构,内模与底模、外侧模均设连接螺杆,防止内模上浮。内模支撑加固装置采用可伸缩式撑杆和内模支架作为内模支撑。当内模支撑到位后,将可伸缩撑杆锁定。
②拆除模板顺序。梁体混凝土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进行拆模,如: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大于15℃切保证棱角完整。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如图2所示。
拆模时,首先拆除灌注混凝土时的操作平台;其次拆除内模和外模连接件和内模;在拆除端模;最后拆除外模。侧模为整体滑移式模型,通过滑模轨道,利用5吨卷扬机牵引侧模板至所安装台座,然后利用滑模小车的手柄对模板进行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调整,完成模板安装和拆除工作。整体式内模折叠分三次进行,两侧翼板部位以及底部拐角部位的模板均为圆柱铰链联接,其部位可以进行折叠和伸展。收缩后的内模通过内模支架下方的钢轨作为滑移轨道,在箱梁内腔滚轮的配合下移动内模,通过较小的梁端门口,收起的内模可以整体出入。整体式内模的移动通过布置在台位端部的5t卷扬机来进行移位。
3.3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取快速、连续灌筑,一次成型的方式:灌注顺序为先底板,后腹板,然后顶板,灌注时间不超过6h。采用水平分层、斜向推进灌注工艺。灌筑中,两侧腹板混凝土高度应保持一致,工艺斜度以30°~45°为宜,水平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灌筑完毕后,对顶板、底板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赶压抹光,保证防水层基面平整及桥面流水坡度。
①混凝土灌注时先从一端开始,灌满底板4米范围内底板混凝土并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以确保底板、腹板交接处混凝土密实。
②通过腹板从一端向另一端对称关注底板和腹板交接处,腹板约高出2/3的混凝土,振捣时以附着式振动器为主,插入式振动棒为辅。
③从一端向另一端对称灌注两侧腹板混凝土,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捣固。防止开动附着式振动器后,扰动腹板下半部分已接近初凝混凝土,而造成麻面或露筋。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作用,振动棒不得接触橡胶管以及预埋件。
④由一端向另一端灌注顶板混凝土,由于顶板面积大并且灌注混凝土速度快,因此,利用整体抹平机进行抹面处理。
3.4 预应力工程
张拉工艺流程:制束穿束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预应力施加分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
①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此时预制梁带模预张拉,但模板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障碍,张拉数量、张拉力、张拉顺序符合设计要求。
②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且模板拆除后,进行初张拉。张拉数量、张拉力、张拉顺序符合设计要求。初张后梁体方可吊出台位。
③终张拉在存梁台座上进行,且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龄期不少于10d后进行。
④终张拉完成24小时后检查确认无滑丝、断丝现象,砂轮机切割锚外多余钢绞线,完成后用防水涂料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
3.5 管道压浆和封端
①管道压浆。
终张拉完成后应当2d内进行管道压浆作业,压浆应当先上后下。由一端以0.6MPa恒压力向另一端压送水泥浆,另一端溢出的稀浆变浓并达到规定稠度后保压3min以上,封闭出浆口并继续压浆到0.6Mpa。管道出浆口应装三通管,确定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进行封闭保压,管道注满浆体后,在0.50~0.60MPa下持压3min,且压浆最大压力不宜超过0.6Mpa。若无漏浆则关闭进浆阀门卸下输浆胶管。
②封锚。
采用C50干硬性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封锚。封锚之前,应当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对锚具、锚垫板表面以及外露钢绞线进行防水处理。为了保证封锚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必须加强捣固并与两端面平齐。为了方式封端混凝土与梁体间产生裂纹,应当保持混凝土湿润并加强养护。养护结束以后,在梁端底板及腹板表面满涂厚度1.5mm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3.6 箱梁移运和存放
箱梁完成初张拉后,即可以在场内进行移运作业。横移采用移梁小车方案,横移主要步骤:
①箱梁在台座上完成初张工序,检查合格,将移梁小车置于箱梁两端底部。
②对好位后四台250t千斤顶起顶,将梁体重量完全落于移梁小车上。
③利用连续顶推千斤顶牵引移梁小车,使小车前进到存梁股道上,将箱梁落于存梁股道上,进行终张拉、压浆、养护等后续工序施工。采用2台450t提梁机进行箱梁纵向移位。
存梁台座基础为混凝土扩大基础,持力层的承载力试验数据是控制性指标,存梁台座的四个支点需要精细测量控制,落梁时四个支点的高差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4 结论
结合现场实际,总结了客运专线箱梁预制场建设技术,尤其对大临工程总体设计与箱梁预制的重要工序进行了详尽论述,为便捷、经济地建设箱梁预制场提供参考,可对客运专线制梁场的设计和建设起到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军.铁路客运专线大吨位预制箱梁制、移、运、架施工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贾国利.客运专线900吨预应力双线简支箱梁预制和架设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赵如.客运专线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4]雷昌龙.32m铁路双线箱梁预制工艺[J].桥梁建设,2006
(05).
[关键词] 枫香 大径无节良材 培育
近年来,随着皖南地区林区林种、造林树种的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对阔叶材和优良阔叶树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阔叶林又有较好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等功效,阔叶树种造林已成为人工林造林的首选。在旌德地区,长期以来,枫香人工林承袭的是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的培育技术,而且笔者也没有看到关于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的报道。笔者以参加1994-2002年“枫香在杉、松采伐迹地上更新造林技术”研究为基础,结合近8a来的实践经验,就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的培育的必要性、培育技术及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1.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的必要性
安徽省旌德地区人工林主要以杉木马尾松为主,而且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营造的,现均已逐步进入成熟采伐期,以枫香等乡土树种作为杉木马尾松采伐迹地更新树种已被林业工作者和林农广泛接受,并自1994年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枫香人工林的培育仍然沿袭的是杉木马尾松的培育技术,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特别是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方面一直是空白。而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即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益,又要保证森林持续生产、为人类经济建设服务。相对外来树种、针叶树种而言,经营乡土阔叶树种更能恢复林下植被,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同时通过遗传改良使材质改善,通过森林培育人工修枝生产无节良材,使其经济价值大幅增加,可有效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林地潜力,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
2.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
2.1 认真做好规划设计
在皖南山区,枫香虽然是土生树种,但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很大,就是同一立地条件,彼此的差异也很显著,因此规划设计书中不仅要考虑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厚度等因子,还要考虑植穴的大小、深度、抚育管理技术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山脊部位,一般不宜种植枫香,而应该选择马尾松等耐贫瘠树种,因为山脊部位土壤浅薄贫瘠,枫香生长缓慢,且易遭受雨雪冰冻、风折等自然灾害;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先对林地剩余物进行清理,垄成拦土带,带宽1.5-2m,带间距10-15m,然后按株行距2m×2m穴状整地,植穴大小30cm×30cm×25cm。
2.2 苗木选择
造林苗木应选择1a生粗壮苗,苗高应≥60cm,无冻俏、无病虫优质苗木,地径≥0.5cm。值得注意的是,2a生的苗木一般不可取,因为2a生苗木成活率相对要低得多,笔者曾多次试验,试验结果一样,但2a生的枫香苗木造林成活率偏低的原因尚不清楚。
2.3 造林密度的选择
枫香纯林的营建,应以密植较好,初植密度2130-3000株/hm2;杉木×枫香混交林,以6杉4枫为宜,总密度3000株/ hm2。高密度的种植可以压抑枫香侧枝的生长,激励树干的高生长,从而保持良好干形。另一方面,侧枝生长的压抑,也有利于人工进行整枝,以减少用工量,降低培育成本。
2.4 营建混交林
为防止枫香病虫害的大发生,可能通过营建针阔混交林的模式来预防。2011年6月,蔡家桥林场祥云庵工区水库里10 hm2枫香林地,其中4.5 hm2枫香纯林尺蠖大发生,枫香叶片被取食迨尽,而与之相邻的5.5 hm2杉木×枫香混交林则只有轻度危害。
在皖南山区,杉木采伐迹地用枫香更新造林,营建杉木×枫香混交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成果。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后,保留杉木萌条,杉木的生长可以压制枫香侧枝的生长,促进高生长。而杉木是半阴性树种,所以枫香的高生长又会对杉木起到良好的蔽阴作用。
2.5 抚育管理
造林当年6~7月要进行全面砍草、扩穴、施肥,8~9月进行全面砍草。第2a同期进行二遍全面砍草抚育,第3a7--8月进行一次全面砍草抚育。第5a进行一次全面砍灌抚育,同时进行透光伐。9-10年进行一次卫生伐。15a、20a再进行一次生态疏伐。
2.6 适时调控林分密度
林分密度以控制林分郁闭度0.7-0.8为佳,当林分到5a时,进行透光伐,主要伐除被压木,杉木×枫香混交林以伐除2代杉木萌条为主;当林分到10-12a、树高长到6m以后,需要进行一次强度间伐,枫香纯林保留1650株/ hm2,杉木×枫香混交林,枫香保留量可适当降低一些,1350株/ hm2。林分到15a时,枫香纯林保留1350株/ hm2,杉木×枫香混交林,2代杉木全部伐除,保留枫香。林分20a时,枫香保留900株/ hm2。
2.7 人工抹芽整枝
节疤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树干髓部偏心率、圆满度以及弯曲度,其数量、大小、分布是木材分类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通过抹芽整枝以确保枫香优良干形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蔡家桥林场祥云工区汶山枫香造林地,通过抹芽、整枝树体总枝量的10%、20%、30%、40%、50%对比试验,发现以抹芽、整枝总树体枝量的30%左右为最合适。但整除的枝条均为树干下面部分,目测以不超过树高三分之一为准,抹芽仅在中部,实施抹芽的树龄仅为3-5a,6年后的林木树高达3m以上因施工困难而只进行了整枝处理。小枝条整枝采用手锯人工修枝,以免损伤主干树皮,大枝条通常采用油锯整枝,可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人工抹芽整枝通常结合抚育间伐管理一并实施,可相应减少成本。
2.8 实施择伐
杉木×枫香混交林龄达到10-12a以上时,必须对杉木进行择伐,因为这个时期的杉木生长受到枫香的挤压,已经无法与枫香竞争光源而退化,同时枫香也会因为杉木的挤压使自然整枝过高,冠幅偏小,此时的枫香虽然高生长不受影响,但树径生长滞缓,达不到大径材的培育效果,或是培育周期延长。同时,自然整理枝过高,树干枝下高过大,主干细弱,容易遭受大风和雨雪冰冻灾害。
3.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林种和树种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减少水土流失,进一步增强涵养水源功能;林地资源更加优化,生产力得到合理发挥;初步形成一个林种、树种结构合理、生态功能愈趋完善、持久稳定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3.2 经济效益
枫香造林抚育第1a投入成本3675元/ hm2,第2a、3a抚育成本2400元/ hm2,第5a幼林培育成本1200元/ hm2,第10a抚育间伐成本1200元/ hm2,间伐材收入900元/ hm2,第15a抚育间伐成本1200元/ hm2,间伐材收入4500元/ hm2。第20a进行一次生态疏伐,投入成本6750元/ hm2,收入13500元/ hm2。林分成熟期以杉木26a为对比计算,在本地区进入成熟期杉木平均胸径16cm,平均材积0.089m3,按1350株/ hm2计出材量为120 m3;26a枫香平均胸径22cm,平均材积0.1674 m3,按900株/ hm2计出材量150 m3。两相对比,同龄林分枫香林比杉木林多30 m3 / hm2材积,按平均650元/ m3计算,可增加19500元/ hm2收入。
3.3 社会效益
不仅可以解决林产品的供需矛盾,促进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作用。建设时所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有利于提高项目区的林业经营水平,提高对小径材的充分利用。
4.结论
枫香大径无节良材培育技术,一是可以使地力得到充分利用,逐步提高林地地力和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林农经济收入;二是可以有效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增加木材种类,以满足市场对阔叶树木材的需求;三是可以有效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以生物措施控制森林虫害,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四是可以为大面积培育优质阔叶树大径级无节良材奠定基础。
枫香大径无节良材培育的技术要点是:①枫香造林时应进行密植,初植密度2130-3000株/hm2;杉木×枫香混交林,以6杉4枫为宜,总密度3000株/ hm2。②林分达到10—12 a 时应及时进行强度间伐,否则容易造成高长旺盛的小径材,易遭受风雪灾害。本技术主要特性:①蔡家桥林场自1994年开始实施枫香造林技术研究,2011-2012年枫香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乡土阔叶树种的培育研究。②技术应用成果明显,幼林阶段观测,生长量比二代杉木纯林提高30%左右,缩短经营利用周期5-10a,提高了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③枫香中幼龄林培育,采用人工砍灌、修枝、抚育间伐技术,对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有一定的技术经验,现有林分优越性效果明显。
关键词:工程施工;钢绞线;穿束方法;技术经济分析
Pick to: to wea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m method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scope of various wear beam method and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wear beam method, from place to place, because sometimes can achieve better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eel strand; Binding metho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4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以桥代路情况增多,预应力梁增多。钢绞线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绞线穿束技术,涉及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成本的高低,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方法有:人力穿束、卷扬机牵引、穿束机穿束,这些穿束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施工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求的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1、钢绞线各种穿束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预应力梁在操作工艺中,首先在钢筋骨架内埋设波纹管或抽拔橡胶棒定位预应力钢绞线位置,浇筑完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端模进行钢绞线安装。钢绞线的下料长度等于理论长度加两端千斤顶的工作长度,千斤顶的工作长度为千斤顶长度加工作锚长度,一般一端为70~75厘米,应用砂轮锯切割成成品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规范》(GBT5224-2003)规定。
1.1人力穿束
人力穿束方法,一种纯体力施工,不需要能源和机械设备,其缺点是耗费体力大,需多人完成,且钢绞线损耗量大,安装顺直质量不好。钢绞线下料事先找块平坦的地方,通过人力拽动钢绞线来完成每一种定尺钢绞线放线长度,人行走路线不顺直使钢绞线不能够完全展开,造成下料不准确普遍偏长,最后钢绞线的切割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砂轮切割锯完成。将下好同一尺寸的钢绞线放在一起,按照管道长短、穿束根数的不同编组,然后通过多人搬运送入预应力管道内,由于每根钢绞线在管道内受力不均衡,相邻钢绞线易在管道内交错,造成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钢绞线缠绕相互挤压,影响预应力张拉质量。
1.2机械拖线
机械拖线方法,其放线方法与前者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穿束方法不同,通过一台卷扬机牵引钢绞线进入管道内完成,先将准备穿入的成束钢绞线头扎在一起,再通过特制的子弹头卡具将钢绞线头锁紧,最后用处于梁另一端的卷扬机通过事先在管道内穿好的一根导线牵引子弹头来完成穿束。与人力穿束方法一样钢绞线在管道外两端的外露部分尺寸长短不易控制,仍需要人力拽拉或顶推使两端长短一致。
1.3穿束机穿束
穿束机穿束是一种通过机械穿束、下料的方法,先将整捆钢绞线放置于梁端的钢绞线放线的支架内,抽出钢绞线头送入穿束机内,穿束机电机带动机内的两个高强的橡胶轮夹住钢绞线传动,将钢绞线顶推快速送入梁体管道内,钢绞线外露部分长短通过遥控器遥感穿束机顶推或后拉,复原到需要的设计位置,然后穿束机上自带的砂轮切割锯在钢绞线末端切割;一机两用完成整个钢绞线的安装。优点:①钢绞线外露部分定位准确;②送入管道内每一根钢绞线根据先后顺序,由下而上依次叠加,保证了每一根钢绞线在管道内不易发生缠绕。
使用穿束机穿束操作技术简便、容易掌控、质量也能保证、又极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是以上两种方法所不及的,钢绞线不会在施工中遭到损坏或污染,成捆的钢绞线不需要预先放好线,而是通过穿束机的滚动轮直接将一根根钢绞线送入管道内;钢绞线易于保管,不用预先下料,将成捆的钢绞线吊入放线支架内覆盖保管即可。
2、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技术经济比对分析
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经济分析,综合对比如下表1
表1单跨梁的钢绞线安装费用对比分析表 单位:元
安装方法 计量 人工费 机使费 其它材料费合计
单位
人力穿束 单跨 1500 480/482=1.0 40 1542
1.8*1*0.69=1.2
机械拖线 单跨 1000 480/482=1.0 40+20=60 1084
8000/482=16.6
2*1*0.69=1.4
4*2*0.69=5.5
穿束机穿束 单跨 30030000/482=62.240+20=60430
3*4*0.69=8.2
注:机械设备单价:1.8kw砂轮锯480元/台、4kw两吨卷扬机8000元/台、3kw穿束机30000元/台,人力穿束砂轮锯工时1h,机械拖线砂轮锯工时1h、两吨卷扬机工时2h,穿束机穿束穿束机工时4h。按照目前市场用工情况人工费100元/工日,机使费是采用每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摊销费(按青岛莱西南梁场482跨箱梁生产任务计算)和各类设备使用的电费(属工业用电0.69元/ 度)、其它材料费主要指砂轮锯片更换材料费、特制子弹头材料费、遥控装置内接触器更换材料费等。
2.1从能源供应方面分析
对于电能无法供应或经常发生停电条件,生产梁数较少时的施工现场宜优先选用人力穿束;钢绞线穿束运输不便,现场地理位置狭小、不便操作的、存在危险源的地区,应优先考虑机械拖线方法。
2.2从钢绞线安装质量方面分析
对于穿入钢绞线质量,应避免钢绞线在管道内的缠绕,宜选穿束机穿束方法。
2.3从工程结构方面考虑
对于高质量、高要求且工期紧的施工项目,应优先选用穿束机穿束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质量可靠、施工进度也快,人工穿束方法穿一跨梁钢绞线需要6小时,而穿束机穿一跨梁钢绞线只需4小时,大大节省施工时间。
2.4从材料节省方面分析
人工穿束方法在下料方面,工人未必按照设计8种尺寸去放线,一是下料尺寸繁多,二是容易搞混淆,归其为4种长度放线,每一组都按照这一组内最长的一根管道去下料,将有60%的料超长,每根多损耗达100mm,再加之工人在钢绞线放线行走中的松紧,每根钢绞线无形中又增加了平均在50mm的偏差值,每一跨梁多损耗:(310×60%)根×[(100+50)/1000]米×1.1公斤/米=30.6公斤。机械拖线方法也存在同样问题,而穿束机下料是直接在梁上等长下料,通过机械遥控定位,下料偏差控制在±10mm,单跨梁可节省钢绞线大约0.028吨,482跨梁可节省钢绞线13吨。
2.5从经济因素分析
从前面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经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人力穿束成本最高,其次是机械拖线,再次是穿束机穿束。随着生产梁数的增多,穿束机穿束成本随之递减。482跨梁可节约成本(1542-430)×482=53.6万元,钢绞线材料节约13吨×6058元/吨=7.9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可观,所以生产数百跨的桥梁场选用穿束机穿束很适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中钢绞线安装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生产数量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施工方案,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50430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4〕《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4]120号
【关键词】经济领域 数学计量 数据模型 应用 分析
数学模型以及数序建模,是在以数据为主导的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内容,也是其发挥效果最好的领域。其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数据预算以及数学计算,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针对应用领域进行模型的搭建,从而设计符合其领域内的数学计量模型。在经济领域中,应用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且也需要不同形式以及不同功能的数据模型纪念性经济数据的计量。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中,由于需要进行产出比以及数据的未来预测。因此,针对经济领域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应用就更加广泛。本文以不同经济领域的数据模式进行举例分析,以此来分析如何更好的运用数据计量数据模型。
一、经济领域进行数据模型的应用需求分析
经济领域中,由于其覆盖的方向比较广泛,因此对于不同的经济领域而言,其设计的经济数据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那么,对于经济领域而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产出比等重要数据。数据是经济的命脉,也是经济的方向。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分析,能够非常清晰的了解目前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通过分析经济领域的数据,不仅仅能够掌握目前该领域的经济状况,更能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因此,采用数据模型就现代非常重要。那么,对于经济领域而言,其进行数据模型的应用有哪些需求呢?
首先,针对不用经济领域进行分类,从而匹配与之对应的数学模型。由于经济领域是复杂并且多变的,而且经济形式也非常繁多。因此,对于经济领域一定要进行分类和划分,例如可以针对经济领域按照生产型以及虚拟型经济领域进行划分,那么针对生产型经济领域,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数据统计以及数学模型的应用,而虚拟经济领域则更加依托虚拟数据的估算以及预测等。
其次,针对性的进行数据模型的设计;数据模型的设计需要从数学建模的思想中进行提取,从而根据实际的经济领域进行模型的建立。数据模型中,需要设置数据输入的端口,并且需要有输出的预算和测算。这在很多生产型经济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对于数据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领域中,一般都需要针对该领域进行产出比以及经济效益的预测,从而确保未来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最后,经济计量数据模型的需求更为广泛也更加实际;在数据估测过程中,需要针对经济数据进行模型评估,从而进行模型设计。对于计量数据的模型搭建,具备数据的基础需求分析,并且根据高等数学的概率论内容进行概率估算,从而针对经济领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经济计量数据模型的设计。
二、经济领域中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应用分析
样本分析,数据统计,数据评估是经济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内容。那么,对于针对经济领域进行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应用,也需要这三部分的内容进行搭建,从而设计针对不同经济领域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因此,在应用方面,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作用也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体现。根据不同的经济领域,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模型设计会有所不同,但是其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是可以并轨的。
第一,基于样本分析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应用;样本分析是根据经济领域中的以往数据或者是估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经验数据的一种预测和估算方式。搭建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同时,主要依赖经验数据进行现有数据的预测。因此,基于样本分析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重点研究的内容是市场预测。也即是说,在未投身某一行业之中的时候,如何根据经验数据来预测行业风险以及经济效益。
第二,基于数据统计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应用;数据统计是某行业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每年或者每季度都需要进行经济评估,通过评估数据来确定该行业发展状况是否正常,是否有潜在的危机和现有的漏洞问题。基于数据统计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应用重点在于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为了保证现有经济环境的健康和稳定性发展而进行的一种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应用。
第三,基于数据评估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应用;数据评估是对未来走向的一种经济预测。其中,对于经济领域的未来发展,通过建立数据评估的数学计量数据模型,可以根据经验数据和现有数据,进行未来经济数据的估算,通过这些估算数据可以充分的展现未来该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是否有必要进行扩大化的发展。因此,这些数据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总之,数学计量数据模型实际上可以针对经济领域的现有情况,以及未来的经济数据估算,来对某经济领域进行全方面的数据分析,从而通过数据的科学性来理性的进行经营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但是,重点在于如何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化的统计和估算,从而保证预测的准确性。
三、结语
通过对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分析,针对某一经济领域的数据测算等,这些数据的呈现,是通过长期的统计和计算得到的。而利用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作用,则是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预测和测算,从而对现有经济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等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和实践,从而保证在经济领域内的长远发展问题。总之,数学计量数据模型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领域内的科学标准与价值,在稳步发展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慰文,蔡福春,吴定华.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变系数问题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02):29-35.
[2]黄小芳,盛永祥,吴洁.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钛白粉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研究[J].工业工程,2014(02):31-37.
关键词: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0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52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很多地方,人们受到酸雨、雾霾以及噪声等的侵害,还有一些城市,出现了很严重的沙尘暴,这些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废气的随意排放,对垃圾的处理不当以及对树木的乱砍滥伐所造成的。想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就应该善待我们的地球,爱护环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让环境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笔者将对于环境的监测技术以及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探讨。
1 环境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1.1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质量、获取环境信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水源、空气、噪声、辐射等进行监测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具有观测环境变化的作用。保护环境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环境监测,才能获得环境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只有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污染源的主要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排除污染源,才能提高环境的质量。例如,在某市的某条河流发现有大量死鱼,只有对河流的水质进行检测,才能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污染成分,并查处有害物质的来源,从而将其进行排除。同时应对该河流的水进行截断,以防下游人群遭受“毒水”的侵害。
1.2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质量的监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目前采用最多的监测方法有采样分析、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等。采样分析就是由监测人员来收集监测对象的样本,例如想要监测某地河水的水质,可采用取样袋装一些样本带回实验室,并采用光谱或者是红外线进行检测,采样分析这种监测方式可用于水源、空气还有一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现场监测是指监测人员携带相关监测到监测现场,在现场直接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该种监测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大量采集资料,数据全面客观,并且监测仪器设备携带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太多运输成本,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现场监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动监测是所有监测方法中最为先进的一项监测技术,该监测方法可用于对水源、空气等进行自动化的监测,因此在国外运用极为广泛。我国在这方面也研发出相关的产品,但是由于技术方面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该种设备在应用上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监测效果不理想。总的来说,想要提高环境的监测技术,应注意以下三点:
(1)采样分析的样本应尽量全面一些,使检测结果更加接近事实,减小误差;(2)检测工作应该定期进行,以及时获取最新数据,掌握最新的环境质量相关信息;(3)提高相关检测设备的检测水平,加大对相关设备的研发力度。
2 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2.1 环境污染现状
最近这几年,我国环境的质量急剧下滑,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现象,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厂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城市的水源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工厂中废气的排放。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用小汽车的数量也趋于急剧上升,汽车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于城市中空气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虽然很多城市已经实施了“限号”的政策,但空气污染仍然很严重,有些城市常常会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城市甚至在一些乡镇中,垃圾污染的现象也尤为严重,“白色污染”问题对人类造成的困扰已经持续很多年,虽然在相关政策的监管下,垃圾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快餐”时代的到来,“白色垃圾”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噪声污染在城市中较为常见,最主要的是交通噪声以及娱乐场所的噪声。汽车数量的增加不但会使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汽车鸣笛声也会对城市造成很严重的噪声污染,因此人们常说,城市是“喧哗”的,其实是对城市噪声的抗议;与以上四种污染相比,辐射污染是人们最难以察觉的一种污染方式,但辐射却在无声无息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城市中的信号发射塔、电视台、电子雾等都是辐射污染的来源,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不同程度的辐射当中,形势非常严峻。
2.2 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
对于环境质量的控制,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在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环境的质量进行控制,使大家能够生存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当中。对环境质量的控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数量实证分析;宁波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83-02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及现状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以年均约16%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l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 40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4亿美元,增长39.9%,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如此大幅度快速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对于这两者之间的讨论大致可分为几种,一种是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是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种是认可进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讨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的研究属于后者。
(二)相关文献回顾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中就涉及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大的标志,市场范围制约着分工程度,而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因此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剩余产品出口,是完全利用国内所闲置的生产资源生产出国外需要的产品,在无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在国内经济活动不受到影响的同时又因出口而换回更多国内需要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卢卡斯和斯文森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变动作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因素。新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海尔勃曼则认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是由于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来源于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促进国内资源在物质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那么,有人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对沿海一带的港口城市是否适合呢?港口城市的外贸行业势必比内陆要发达得多?当地政府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呢?
(三)宁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现实意义
带着上面提到问题,本文以港口城市宁波为研究的窗口,并对宁波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先来了解宁波经济的情况。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宁波港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200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名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达 185.5万标准箱。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紧逼5000美元。高于国内平均水平80%。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另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都快速发展的宁波,如今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其中外贸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宁波作为一个较发达的港口城市,对外开放作为对经济腾飞的强大推动器,究竟对宁波经济增长发挥多大作用,下面就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一些定量分析。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选择的基本考虑以及各项变量的确定
目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出口的角度评价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从净出口的角度来评价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宁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模型框架
本文将采用增长量为研究角度,经过计算各年度指标的增长率计算得到(文中数据的选取均来自《宁波统计年鉴2006》)。
通过Eviews计量经济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线形分析,具体:以GDP增长率为因变量,出口增长率EX和进口增长率IM、进出口总额增长率TA为自变量构造三元线形回归模型,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计算得到F=4.484745,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3,8)=4.07,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3,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检验的临界值t(8)=2.306,不通过检验。
值得引起注意的有,首先可以看到表中1997年那一栏全部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中国整个地区的进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宁波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进出口额的下降。1998年也是受到其中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2000年净出口增长率历年来最大的,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此时都得到了全面复苏的结果。
下面我们对1994~2005年的进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分别回归分析,以求发现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三)进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分别回归分析
1.首先对宁波1994~2005年度的进出口总额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N1表示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并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当置信水平在95%的情况下,P值小于0.025,回归系数通过检验。F计算得到F=14.22111>F(1,10)=4.96。则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56503,这也就说明了N1每增加1%,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56503%,从而表明对外贸易增长对GDP1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由于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将进出口增长率再分解为出口和进口增长率两种因素。
2.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对1994~2005年度的出口总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EX1表示出口总额增长率,并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并为被解释变量。在95%置信水平的情况下,P值F(1,10)=4.96。则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47224,这也就说明了EX1每增加1%,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47224%。
3.下面我们对1994~2005年度的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IM1表示进口增长率,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置信水平在95%的情况下,P值F(1,10)=4.96。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50800,这也就说明了IM1每增加l%,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5080%.
4.基本结论和回归分析评价。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得出:从增长率角度来看,在对外贸易各个方面的因素中,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都对宁波的经济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出口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构成时,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口持续扩张,带动相关产业的增产,生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应持续的调整。同时,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是从增加供给的角度表现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扩大进口也能促进经济增长。结合宁波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提升其结构,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想结合,使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2)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这种技术的引进带来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进口可以加剧国内的竞争,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内产品的市场,但却带来了相应的高技术,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宁波的对外贸易对宁波的经济增长有很大带动作用。因此,作为宁波来说,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注意适度的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引进和分享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结果,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全面推动出口产品的创新,促使制成品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制成品的出口就将实现由低效型到高效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宁波出口的商品也将实现向高科技、高资本含量产品为主的方向跨越。这样,宁波的出口贸易增长才能真正通过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发挥对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口就业;回归模型;数量分析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低就不能增加就业岗位,导致社会稳定程度的降低,影响改革进程。因此,协调好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口就业率不升反降,即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问题。因此,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稳定就已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以北京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模型,找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出现论的问题本质。
一、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本文从北京市统计年鉴(2008)中选取了1998年以来北京国内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等数据,回归方程计算由SPSS完成的。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X0表示全部从业人员,X1表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X2表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X3表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利用1998年-2002年,Y=-12685.5+25.151 X0可以看出:期间GDP每增加1%,从业人员增加25.151%。
2003年-2007年的数据首先建立回归方程:Y=-6575.128+15.836X0,可以看出:期间GDP每增加1%,从业人员增加15.83%。
1998年-2002年GDP对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拉动作用作回归分析:Y=20129.79-235.934 X1、Y=-3067.918+28.681 X2、Y=-8991.915+35.821 X3。可以看出:在前五年期间GDP每增加1%,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负增长,减少了235.93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28.68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35.821%。综上初步得出GDP的增长对第二和第三产业人口就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同时与第一产业有反向变化关系。
2003年-2007年GDP对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拉动作用作回归分析:Y=87895.87-1314.352 X1、Y=21319.45-62.467 X2、Y=-2052.498+15.963 X3。可以看出:期间GDP每增加l%,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负增长,下降1314.35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也为负增长,下降了62.46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5.963%。
二、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分析
1.在两个阶段中,GDP的增长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关系是不同的。1998年-2002年北京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波动与当期实际GDP波动保持了顺周期变化,而第一产业的就业波动表现为逆周期变化,而且与实际GDP波动的相关性明显要高于其他两个产业,且高于实际GDP的波动幅度。不同产业的发展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尽相同,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相当。2003年-2007年北京市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波动与当期实际GDP波动保持了逆周期变化,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波动明显要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波动与当期实际保持了顺周期的变化。
2.经济增长对第一、二、三产业所增加的从业人员数量变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前五年期间,GDP的增长对第二、三产业都能增加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而在后五年即2003年-2007年期间,只有第三产业就业岗位比1998年-2002年期间稍微增长的。这是由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对对经济增长的有很大的推动作业。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一、二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大量减少,出现了负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工人增多等原因导致的。
3.通过对上述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在不同时期内,由于GDP增长所引起的就业岗位增加的数量也是不相同的,其中不同产业的增长对就业拉动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可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不一定是同步增长的。北京作为首都,由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性质,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三、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