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14:56: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课堂的核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师生;教学行为;课前准备;学习习惯
近年来,“减负增效,高效课堂”成了教师课间的热门话题。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怎样做才能使课堂高效,这也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结合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与“减负”工作的逐步落实,自己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因素还是教师和学生。
一、教师方面
1.转变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个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自觉调整教学行为,转变自身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2.充分的课前准备
从理论上讲,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这个教学策略的提出就给每位教师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用好这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教材研读是语文备课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静心凝神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其次,要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教学的细节问题,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再次,课前还要准备好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动感强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使学生获得直观表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课堂教学的预设也是教师课前备课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有效的前提。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提高课堂效率。
3.要精讲与精练
实践证明:精讲精练,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个极为有效的做法。精讲,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精心设计,透彻剖析。课堂上,教师多占一分钟,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一分钟。所以,教师要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教学中心,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讲促思,以讲解惑,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精练,即针对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点、难点、容易混淆需对比的知识,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设计合理恰当的练习,是实施精练的关键。这样才能立足课堂,提高效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二、学生方面
1.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课前预习是学生的自学形式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行为,又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好了,听课才能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难点和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并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坚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就会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太阳》这一课前,把学生分为三组,并且给各小组布置了事先设计好的不同的预习题目,采取了加分的激励手段。学生通过课内预习、课外搜集等方法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关于太阳的知识,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学而不厌地研讨课文内容与重点,既分享课外搜集的资料,又补充了课文内容,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时间在静静的阅读、感情的朗读、激情的辩论、快乐的研讨中过去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得到了更好的扩展。所以,学生预习到位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课堂的高效性也就得到了保障。
2.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好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有哪些呢?(1)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学生不仅要听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以便做好评价和补充。(2)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要边听、边想、边记,重点的内容作批注。(3)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质疑,勇于探索,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改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只有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学综合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1]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不仅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只能运用到考试当中,而不能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现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老师通常在课堂上更注重于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就严重导致数学课堂趣味性不强,学生没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汲取,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标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上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高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可以得到有效构建。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悦数学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活跃,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完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课堂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缓解数学课堂的压力。如老师可以把每一竖排都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等该学生算出得数以后再由该学生给小组第二位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位学生回答出上一位学生所出的乘法计算题,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我们通过这样的互动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利用情景创设进行课堂导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开展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一课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小白兔过生日了,兔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小白兔可高兴了,但是兔妈妈告诉小白兔说,你只可以吃二分之一,但是小白兔觉得二分之一太少了,他想吃四分之一,兔妈妈听了笑着摸了摸小白兔的头,“傻孩子,那就让你吃四份之一吧。”小白兔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四分之一的蛋糕时却并不开心,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讨论,然后老师再拿出一张蛋糕的图片,通过折叠的方式进行演示蛋糕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分别是多少,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断探索实践、进行知识的验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以此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巧妙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加强学生深度理解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数学探究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展示相应的教学问题:小白兔、小花狗、小熊他们三个一起去郊游,一共带了10个面包和7瓶水,他们应该怎么来分配这些食物呢?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探究,让学生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然后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有效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置,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加快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
(四)利用微课引导课前预习习惯,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生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提前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可以有效减轻老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压力,让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变得更加高效,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的观看,提前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加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的掌握和理解。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堂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核心要素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现状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各地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继承、发展并创新了许多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仍出现了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变成了低效或负效的“放任”,一些情境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并且在升学压力的魔咒下,很多教师出于无奈,不得不重新实施“题海战术”,使提高考试成绩的冲动遮蔽了数学教学的初衷。鉴于上述种种现象,笔者不禁要思考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何在,难道只是让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让课改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消失在一声声叹息中吗?不是的,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我们一线教师有义务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宏大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
在传统教学观里,教育者掌握知识而成为教学的权威,学生沦为知识的受体,这种带有明显强制性的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不再快乐、主动、自发,而变成了一种针对心灵和人性的粗暴的维持、传承、胁迫、干预,从而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了学生固有的天性和能量,制约了学习效益和质量。因此,教学必须回到正途上来,回到“人本”“学本”和“生本”上来研究学生之于“人”的属性。这才是“教学”真正具有的意义。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李炳亭说:“高效课堂以人本为基石,是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出来就是新课程一直倡导的“以生为本”,即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
三、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呢?笔者认为:
1.树立学生第一的主观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且每个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的全过程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一个发动学习的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角色的界定意味着彼此疆域、行为和关系的界定,跨越了这个界定就等于“越轨”和“失位”,也意味着对彼此的侵占和伤害。角色论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恪守自己的言行,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无限赋予自己以职业的“威权”,干涉、干扰学生的生活,乃至于成为学生的幽灵、梦魇。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的角色定位,与学生一起成长,并将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情境;开放课堂
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在特定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的教学气氛等都是影响学生是否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以上观点,对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参与进行分析。
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引导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成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本身,而不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以成绩来衡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学习。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这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缺陷。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让课堂教学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由此可见,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以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参与
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虽然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发展还不成熟。高中新课程教材在编写上比较注重联系实际,也有一些学习情景的创设,但由于地域条件和学生基础的差异,并不是都能满足教学实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关的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抽象的知识,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情境设定方法。
1.生活情境
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最终也会运用到生活中去。高中生物更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设定情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也能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进行关于细胞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理解细胞的定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多媒体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例子没办法拿到课堂中来,这时可以将这些抽象的问题通过设立多媒体情境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中的抽象概念,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3.游戏、活动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游戏和活动,能快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这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远比教师单纯地教授理论知识效果好。例如,在进行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从体液调节的学习开始,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轻松,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情境设定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去玩。在课堂教学的情境设定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素材,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进行一些无关紧要的活动。
三、以开放的课堂来带动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学生的认知变化更为复杂。在封闭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了限制,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但是,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以开放式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高中生物课堂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使生物教学不仅只在课堂的40分钟上,将生物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为主。从空间上看,开放式的教学要摆脱课堂的限制,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活动、户外实践为辅助。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中进行学习。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到户外收集生物材料自制生态瓶,通过对组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成分的思考和对其稳定性的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注重过程
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只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以学习过程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作用,适当的鼓励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钱世梅.找出病根,开出药方: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王慧.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摘 要: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很多时候教师讲了很多,学生却一无所知,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教师觉得辛苦,学生也觉得乏味。这样的课堂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还会制约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和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要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成效。本文将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从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氛围、问题情景、分层教学和体验成功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承认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教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实现每一位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充分发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有着直接影响和重要影响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更好的发展。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充分得到激发,才能够在地理学习方面实现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重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必要且迫切的。要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更加轻松和谐,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节好地理课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教师才能够在心理上与学生保持协调一致,以及在情感上和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高中地理教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在心理稳定和信心十足的学习状态下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地理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得以体现。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只有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总的来说便是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面前展现积极情绪,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交流等途径来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自身的技能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巧妙设计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导入语言,并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例或是展示景观图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格主动性;②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注意力。高中地理教师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应让学生明确首要学习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做到心中有底,进而分清主次和增强自身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找寻最佳教学时机,创设感情丰富和生动活泼的情景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即以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作为依据,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成短期性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各个层次群体学生的差异,为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实现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树立自身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习。在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也会影响学生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达到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失败,完全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必然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地理课堂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解答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高涨,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六、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下要实现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教师便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师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实行分层教学模式以及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地理学习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道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6,(15):63-64.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在授课方式上: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很少。教师讲解充满课堂,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说、写的过程。
(2)在对历史的认识上:欠缺对历史知识的感悟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历史结论的记忆,忽视了历史结论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生对整体知识结构的认识能力差,忽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详解课本基础知识,忽略学生对一节课或者一单元整体知识的把握;同时历史教学缺乏时代性,不能与现实社会发展相联系。
二、提高课堂高效性的方法
1.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高效性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可用如下方法进行备课:(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2.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目录。明确章节目的关系、该课在全节或单元中的地位作用、课内各目的关系(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包含式等)。
(2)找出本课的核心内容,即教学重点、难点。
(3)列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基本线索。
4.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地设计疑问,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学生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最后由教师评价或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和史实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颇有裨益。
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更倾向于学生"动"得怎么样,学生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
(1)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尽快地理解掌握教材,我们往往在每一节中就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课堂合作讨论中运用辨别、概括、比较等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概念,获得新的洞察力。
5.讲授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独立思考能力,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在讲清基本概念和观点后,让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评价时,尤其鼓励那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探究;导学案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于看重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都只是为了最后的高考,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感到语文的枯燥,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当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会得到提高,实现高效的课堂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最终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做好铺垫。
一、提倡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
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提倡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学方案,并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取的就是小组自学,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教学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之前,我已经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重点难点和情感目标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当然,这些都是每个小组在课下进行准备的。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选择1~2组优秀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试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更新的课堂环境中找到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明白“套子”的意思。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中不足的地方进行点拨,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热情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对其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已经抹杀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本文主题。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之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2)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结合文章内容,自主分析上述问题。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文本中所要展示的思想情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三、精编课前导学案,提高教学目的性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前精心编排课前导学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且,课前导学案改变了由教师一味地教的情形,它将课堂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变。同时,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导学案中,逐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设计了如下导学案:
基本知识自学:
1.请选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
2.作者是怎样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心情?
……
引导学生在课下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预习,并将自己没有明白或是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标记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另一方面即便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涉及自己遇到的这个问题,学生也可以进行提问,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而且,质量高的导学案,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了基础。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魅力与价值,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凸显学生主体,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姜清平.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教师,2009(1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剖析症结 优质高效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上好上足信息课也是落实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信息课如何上?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如何上好信息课?对学生如何诱导、启发,因材施教,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动嘴、动脑、动手?这是信息老师应该认真探究的课题。如何上好信息课?我认为老师要认真研读大纲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情,以学定教,转变教学理念,更新“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性,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合作展示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上机,把书本的理论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此时老师要做的是少讲,以启发、点拨、点评为导向。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技能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教学的目标之一。为了提高高中电脑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采取积极的针对措施。下面我具体谈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说一些心得体会,供同仁们切磋。
一、剖析信息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良莠不齐,在信息课上优秀的学生有很深厚的计算机基础,对老师传授的不仅领会得快,而且操作起来眼快、脑快、手快,非常简洁利索,这类学生都能熟练制作Excel、Word,而且打字快,操作麻利;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缺,例如,键盘键:CTRL、SHIFT、TAB、CAPSLK、BACKSPCE、DELATE、ENTER等键用法不懂,而且打字速度奇慢,尽管这部分学生电脑游戏打得很娴熟,可是一到真正的电脑课就一窍不通。差异之大给信息老师带来很大困难。
2.电脑老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厌倦了老师喋喋不休的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迫于老师的冷峻的面孔,不敢问题质疑,不敢与老师互动,没有机会生生研讨,自主合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器,由此抹杀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学习信息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渐渐随着学生成为信息课学困生,老师那种单调、乏味,缺乏情感,缺乏情境,没有艺术感的教学无疑就成了信息学困生的催眠曲,这种信息课无疑是低效,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3.各类学校对信息课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信息技术一直被当做副科看待,甚至就连信息老师也被学校那些所谓语数外“主科”老师轻视,学校领导都错误地认为:信息课开不开无所谓,学生学习情况无所谓,关键要学好语数外,加之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考不考,学校与家长就更不重视,甚至很多家长看见孩子玩电脑就担心成绩下降,在家里是绝对不能让孩子上网的,学校常有意无意地压缩电脑信息课;高中由于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要合格,学校要求高一些,但信息课依然是副科,信息老师不能精细化备课、上课,学生在上信息课时自由散漫,在电脑上看电影的、看动漫的,打游戏的,下棋的,打牌都有,教学目标很难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采用灵活多变有效的策略强化信息课堂教学效果
1.转变老师信息教学的理念,更新协同教学模式。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近学生,和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老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带微笑塑造亲和的形象,要用心、用情感染、感化学生,让他们在信息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畅游。采用协同模式,采用两案教学:导学案,检测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中疑,在疑中问,在问中练,练中学。教学工作表格Excel的制作,Word的字体及颜色,底纹,格式中的段落知识,老师进行点拨,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高效。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例如,我们通常会利用多媒体增强信息内容的直观性与新颖性,发挥影像、声音、色彩对学生感观的刺激作用,让学生产生弄清信息技能技巧的冲动,还可以适当引入Flas,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小游戏等激发学生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3.实行分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针对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不够吃的现象,依据这个学情有的放矢地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如果利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则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不了,部分学生学不够的现象,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实施分层教学。
总之,为了使高中学生顺利通过信息学业水平测试,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开拓创新教学,让新颖、新鲜代替传统信息教学的机械、枯燥,更好地提高信息教学水平,进行共同研讨,完善信息课堂教学。
林堡学区王辛庄小学 张素芳
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