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30 11:15: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必要性 重要性

课堂是否高效,决定了学生的成绩、素质是否高效。那么,构建“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我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首先,我们要抓住高效课堂的“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其次,高效课堂要保证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再次,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一个高效的课堂,是通过课堂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对此,我对“高效课堂”有几点感触。

1.它必须是“简约而不简单”的“大气课堂”

刚开始工作时,我曾经长时间追随数学组老教师们听课。我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语速平缓、看似节奏不快,但是却让听课者在轻轻松松中掌握了应学的知识,甚至连讲课过程的“停顿”也显得恰到好处。我想这就是“简约而不简单”,就是“大气”。教师要善于将各种知识模块、教学要素有机整合,用最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实践中,应努力体现: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学内容简约充实、教学环节简化朴实、教学媒体简单实用、教学语言简短流畅。课堂上不能有太多的情境或环节,但内容要充实丰满;语言不能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要能引起学生的心领神会;不能盲目地追捧现代媒体,而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功效。

2.它必须是“放松但不放纵”的“理想课堂”

教育专家叶澜老师对理想课堂的论述,以提问的形式展现理想课堂的状态: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 如果我们经常对照,对照着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充满智慧。构建理想的课堂,应该在“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摆脱文本教材的束缚、敢于摆脱预设教案的束缚、敢于摆脱原定思路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应该在“民主”的旗帜下,使课堂始终充盈着人文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会自主建构、学会交流共享。但是,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别忘了“明确的要求、到位的指导、适时的调控”。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三个必备

1.课前充分的备课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高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把握每一节的课堂结构,它的总体构想、分几部分构成、每部分以什么方式教学生学习、时间如何分配、思考问题和训练题的设置等。教师要善于搭建“台阶”,设置“脚手架”,善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

2.教师准确的定位

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把“课堂”变“学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3.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交流,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及时进行点拨、解惑和归纳,并指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用图像、文字、图表、数学公式、模型等方式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学生能做的决不包办代替。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要张弛有度

关于数学教学是否高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深入思考:

1.以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科学,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实际上,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对于调控课堂的有效提问我有几点认识:(1)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2)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3)调控课堂提问的等候时间;(4)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5)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问题水平。

2.学生对于问题答得越准确越好

高效教学之“效”不是只看学生的知识获得。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是否高效,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得到发展。就课堂教学而言,知识获得效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程度。如果学生在认知上做到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在情感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努力的状态,在方法上表现为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在过程上表现为多元对话互动、体验、合作、探究,简言之,学生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非被动机械地接受,这样的“过程价值”岂不是最好的效率?这种效率有时是隐性的,是无法量化检测的,但它往往比显性知识的效率更有意义。

3.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第2篇

一、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也是层出不穷,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对于其终身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课堂所采用的是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这门学科更具有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数学思维以及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不要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性有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从而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1. 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就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从而有效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此外,教师还应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合理控制,这样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有效保证。最后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在进行举例教学时要多运用生活中的例子,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 优化课堂结构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整堂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的结构:课堂导入。导入对于一节课质量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一个精彩的导入往往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如在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讲解时就可以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相机是用三脚架支撑的,空调外机的支架也是三角形的,而不是四边形吗?”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第3篇

关键词:数学阅读;学习技能;发散思维;体验情感

不少人认为只有语文学科才需要培养阅读能力,实际上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没有扎实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无异于一句空话。教学中,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存在很大区别,语文阅读重整体,数学阅读重思维。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对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和培养发散思维有何作用呢?

1.课前预习阅读是基础

阅读是感知概念的基础,通过阅读我们才能接收最基础、最表象的数学信息,才具备课前预习的前提条件。会学习的人注重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也注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应该怎样做呢?肯定不能随便读读教材里的文字,走马观花。在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文字呈现的内容越来越少,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大量的主题图取代了文字,很多教师都感觉没什么可读的内容,何况是小学生呢?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正是因为文字少了,材料中出现的相关结论性文字就显得更加重要,不细细研读,学生很难体会到概念的真正内涵。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中对于面积的定义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中间几个关键词: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物体的表面究竟在什么位置?封闭图形究竟是什么意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观察和实践,反复地读、感知和理解,学生才能理解面积的含义。

2.课堂教学阅读必不可少

数学阅读不像语文的阅读,前者是枯燥无味、生涩的阅读,后者是富有情趣,令人回味的阅读,但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有大量的数学图表、公式等,这些数学图表、公式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只有全面、精准地阅读,才能获取解题的思路。因而数学阅读又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课堂中针对其特殊性,采用相应的阅读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课堂阅读时,对于数字、图表和公式,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编排到情景剧中,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或是巧设“陷阱”,让学生深深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或是巧设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的理解,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后复习阅读要细致

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材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概念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地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我们目前所实行的高效课堂模式有课后巩固环节,也就是学生在复习时要查漏补缺,巩固所学。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能不能在复习时看到闪光的知识点,并结合知识点展开联想。课后复习阅读主要是在阅读学习中做到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即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

4.课外延伸阅读要多样

课堂之外,教师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资源,引领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如数学课外书、数学报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数学知识,拓展数学视野;家长利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创造设立生活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学阅读。适当运用阅读方法,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加深其对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修订版)[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兴趣培养;高效课堂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并积极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是极其重要的。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尊师重道和等级观念被过分地放大,日常的教学思维当中,教师会觉得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永远是占主导地位的,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永远是被动的。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情感和客观需要。教师如果从根本上没有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观念,就必然会采取“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对教师和学生重新定位是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重要改变,它更多地强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重要性,强调教师与学生地位的互换,让教师从信息源转变为一个信息传输的中间平台,淡化教师的角色作用,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不能因此就忽视教师的重要性,由于学生思想不成熟,缺乏完善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更多引导。师生之间要消除等级观念,多交流,多沟通,做到人人参与,相互补充,将教与学变成师生共创的一个过程。

二、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的思考毕竟是有限的,扬长避短的合作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毫无目的、毫无计划地开展合作学习。传统意义上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组织合作和讨论,有时学生并无探索意愿却不得不加入讨论,到后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的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学习手段,寻找合适的契机,合理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适当引导,切实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教学过程

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可采取在课堂上讲故事、让学生看看与教学点有关的图片、听听与教学点有关的音乐等等方式,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对引导学生自学方面,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提纲,可以在课前写在黑板上,即明确自学目标和自学内容,规划自学时间和自学方法,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是以小组讨论还是以围绕思考题看书或是别的方式来学习,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避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盲目。

教师也必须重视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合作是当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越来受到各方重视。开展课堂小组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和学生间情感与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让教师及时准确把握学生当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善于运用启发法

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果学生不懂提问,便可采用启发法,用通俗易懂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发现突破口。对一个英语知识点,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能让学生尽快接受,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片面地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文颖.浅谈合作学习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

第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1-01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中,效率高且教学优质的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学任务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课题,新课标的实行和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课堂的变革。音乐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个组成内容。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程的价值以及作用上需要加强认识和了解,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实施课堂模式改革,提高对于高效课堂的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在更为愉悦和和谐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并使人文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得以落实,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本文就高效课堂的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以下探讨。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所谓高效课堂,全称为高效型课堂,主要是指教学效率较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较为显著的教学课堂。其主要是在常规课堂的基础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同时,实现高水平教学效率和显著教学效果的课堂。高效课堂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中,也是众多院校的教学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具有较高的教学影响力。

高效课堂的原则是在最短时间、最少精力和物力支出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点。

1.1 效率最大化

效率主要表现在指定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收获程度。主要体现在课程课堂的容量以及课内外学生学习压力等。高效课堂的营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和教师的教学有效率,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1.2 效益最优化

效益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的积极性以及热情度。主要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习能力程度、思维能力培养、品质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等。高效课堂的营造,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等综合方面,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现状

在目前,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融入了小学课程体系中,本身作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但在目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的自身观念依旧没有适时更新,对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局限在了教材的教学上,致使音乐课堂的氛围过于单调。相对于小学课程的中的三大主要学科而言,音乐课程本身的地位没能得到更多教师和院校的重视,这也导致在课程的学时安排较少,一些农村学校在音乐课的学时安排甚至一年都上不了几节,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缺乏了解和认识,自身对于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课堂上得不到激发,一些本身尚有兴趣的学生也由于课时较短和教师的课程意识不高,导致兴趣和热情渐渐消退,体现不出热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意识的不高,在教学计划上缺乏创造性,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对一些多媒体技术以及音乐器材的使用缺乏重视力度,音乐器材的学习和使用本身是音乐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然而,一些教师却停留在唱唱歌的教学观念上,缺乏音乐器材的课堂也体现不出生动有趣的氛围。音乐课堂本身还需要设计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比如开展音乐歌唱大赛、合唱大赛等进行评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音乐课堂氛围的营造,然而目前一些农村学校本身经济水平和师资水平较低,对于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音乐课堂氛围无法成功营造。

3 营造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课堂

所谓动静相宜,就是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指静动相结合的一种意境。物质存在于世上,动静则表示了个体的两种存在方式,单单只有一种状态的话,个体的生存也将受到影响。古人常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盛则衰”,由此可见,在一个情景中,单纯只有静没有动,那么整个环境氛围也将会变得单调乏味,没有生机;而如果只有动没有静,那么整个环境也会带给人们一种烦躁骚动的感觉。因此,将动与静相结合,才能使环境氛围更为和谐。在一堂音乐课程中,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高,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显著的作用。动静相宜的音乐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一些教师本身过于关注课程的动态,导致了学生热情过于高涨,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掌握歌曲的内容和含义,合唱比赛的参赛学生也寥寥无几,学生甚至在参赛歌曲的演唱中出现了演唱不完整和不准确的后果。这是过于侧重“动”而忽略“静”导致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动静的相融。在一首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事先收集相关的材料,例如音乐器材的引入,从而丰富课程的教学效果,将静态的知识活跃起来。另外,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歌曲进行演绎,并让学生进行聆听和思考,从而实现动中思静的效果。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将想法通过脑海进行描绘,从而实现静中思动的效果。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能够在满足课堂互动的基础上,实现素养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 今后音乐课的建议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换,校方也需要加大对音乐教学环境的建设,增设更多的教学器材,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积极开展相关的歌唱比赛,贯彻动静相宜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陶冶情操,实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完善和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峰.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23.

第6篇

关键词: 自学能力 物理高效课堂 重要性

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推进,导学案的实施,高效课堂的推广,为当今教师教学形式提出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新知识,让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现将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课前扎实的预习课本,有效地提高自学能力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课前必须备好上课用品,预习好新课的内容,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听讲。

预习教材的基本要求是总结出知识点,写好预习笔记,解决课后习题。初中生自学能力比较弱,不知道该怎样预习,像读小说一样,将课本内容浏览一遍。物理学科的预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并思考问题,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和知识体系。对于概念和规律要抓重点,难懂的概念、公式定律要逐一推敲,将物理意义、成立的条件、应用方法等弄清楚。对于学生没弄懂的概念,公式推导的过程,还没有理解的问题,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等,要认真记录到预习笔记本上并做好标记。上课时,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与目的性。

更高层次的预习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编好的预习提纲、导学案等进行。对于物理探究实验类的内容,教师要编写预习提纲,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把每一节中的知识要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把探究内容过程步骤列出来,要求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这样预习提纲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自学。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充分预习,熟练掌握知识。

二、课堂上展示预习成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师生角色互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把知识讲解、实验演示、板书、小组讨论等活动充分地展示出来,教师只是课堂的听众、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教师的默许和引导下,在不脱离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有序地进行,这样的课堂能呈现出一种活而不乱的场面。

如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这一节时,我只留了20分钟时间让学生讲授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三种杠杆的概念,学生还带上小剪刀、扳手等,有的还自制挑水的扁担等道具,课堂既新奇而充实,又活跃且不乱。当我宣布时间到了,没有抢到展示内容机会的学生唉声叹气。我会鼓励、安慰他们:“今天发言的同学讲得很精彩,给他们平时成绩都记1~5分,没机会讲的同学,准备得也很充分,有可能比别人讲得还好,下次好好争取机会。”适当地运用激励语言,确实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在我的物理课堂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小组捆绑式合作,上课发言多的一小组组长不用来老师办公室汇报学习情况,并记1~5分作为平时奖励,每月积分多的两组评为智慧小组和团结小组;没有发言的一组组长要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组长还要负责小组课下,学生为了小组荣誉,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效果也很好。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见解是不同的,通过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无意中让每个学生多了不同的思想。只要学生扎实地预习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展示学识,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据可论,才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课后巩固练习,动手动脑促发展

温故才能知新,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学识查缺补漏,及时纠正错误,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实效,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自己对授课的内容、得失进行总结,学生只是机械记录。由于初中生年龄及认知水平特征,他们往往只热衷于做题而不善于反思总结,因而学习就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识记,对知识点的运用把握不好,在做题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会重复学习,出现“能听懂,不会做题”的现象。

因此课后要求学生及时总结知识,反思本节课得失、遗漏,提高学生的反思总结和能力,加深知识的巩固,促使知识的内化。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后可以做一些科技小发明,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学完动能和势能后制作啄木鸟边啄边下树,演示动势能的转化;在学习平面镜成像后自制平面镜成像特点演示仪,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学习电动机后学生制作简单的电动机,加深对电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自学习惯的养成,能成就理想的风帆

教师的另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本的科学之旅中,引用两个例子:一则是苹果落地,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而牛顿却进行不懈的思考和探究,猜想促使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样才有今天的通信卫星;另一个故事是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他对教堂中的风吹着摆动着吊灯的节奏所吸引,从而发现摆等时性,促进钟表的研究,方便人们的生活。

两位伟人都有谨慎的治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可见仔细观察,好奇设问猜想、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何等重要,良好习惯的培养,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无论是身处基层的老百姓,还是身居要位的伟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都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教。初中物理学习要课前充分预习,课堂通过交流讲解吸取精华,课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提高熟练程度。在探究实验中要细化过程,形成科学严谨定向思维。除此之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度。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导学为基础、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几个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把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3.

[2]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4、7.

第7篇

人们从事任何一次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活动的效率问题,而且都会努力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活动。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追求效率,多快好省,更是它的目标之一。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定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明确课堂教学活动追求效率的意义,深入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虽然新课程改革将近10年,当我们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时就会发现,现实的课堂教学与预期效果有一定的距离,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现实迫切需要我们提高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浅见。

1、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教育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生命线,世界各国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让学生的发展达到时展所要求的水准。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根本上还是要顺应时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场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能否能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是关键。提高教育质量,不但要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还要让学生素质得到快速高效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即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的内容灵活多样。现实的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教学方式刻板划一,教学目标导向狭隘,教学内容单一片面,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2、这是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师生教学负担过重是当前与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是普遍反映。

教师负担过重除了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心理负荷重,经济压力大这些外在因素外,也跟我们教师自身的思维走势和工作惯性、低效的时间管理和粗劣的学习品质有关。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除了要对新课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不断熟悉外,我们还应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就学生而言,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屡减不轻,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所致;二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搞“填鸭式”教学。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这是教师转变观念,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若干关系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普遍接受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理念和方法。但为什么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效率不高或达不到教学目标的现象呢?在我们看来这与我们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中若干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但这与教师的主导并不发生矛盾。由于我们教师对“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关系”把握和处理不够,割裂了二者的关系,认为学生主体了,教师就不能主导,似乎教师“一主导”学生就可能会丧失“主体”。这一深层次原因极大地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②讲授与探究的关系

讲授是长期以来教师善于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系统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探究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自主。这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各有侧重点,各有优长,各有适用的内容和对象。因此,新课程强调探究教学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讲授教学,探究教学和讲授教学在课堂中不能截然分开,应该交替应用,在讲授中探究,在探究中有讲授,两者应取长补短,不可偏废。

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意在克服长期以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不良弊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自主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重在变革组织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遇到有难度而个人又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时,学会合作,把学习当成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也是各有侧重点、各有优长,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出各自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④课堂气氛活跃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以往的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样做,就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感觉苦和累,教学效果不佳。而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导致课堂上要么沉闷,枯燥无味,要么活跃过头,控制不住局面,导致一度出现混乱。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认真为他们的学习做好教学服务、善于营造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要严肃严格地提出要求,在纪律、规范、态度、教学结果等方面丝毫不能放松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和思路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众多因素,但在这些因素中,教师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教学活动的发动、运行、效果反馈等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教师入手。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在教师,在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充分提高和发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把握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方法和策略。

新课程是在大的社会转型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它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改革目标背景下,观念的转变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尽管在新课程推进伊始,有关方面就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认同和把握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从接受到转变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又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接受检验的过程。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也决定了教师的学习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领悟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任何教师都不是白板一块进入新课程的,在其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有教学经历中都有一定的教学个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并不要求教师放弃自己已有的教学个性,而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正确认识各和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对他们进行重新组合,以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教师已有的习惯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是一无是处,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并不都是灵丹妙药,每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一个教师结合自身的个性,不断对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

3、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反思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8篇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也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对高中数学课堂加以利用。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了所有高中数学老师的共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是极其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纷纷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因此,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性来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终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成绩。而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中,关于提高教学成绩,老师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从实际效果来讲,最终的效果都是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所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3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来讲,已经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非常重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多数老师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受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限制,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解决,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制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没有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没有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直接导致了对课堂时间利用不足。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来讲,课堂教学非常关键,如果不对课堂时间加以利用,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成绩。

2 在数学课堂中没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数学课堂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然而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做的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强。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一些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解决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对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式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解决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必须要加以有效利用。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准确分析并加以优化,使高中数学课堂结构趋于合理。此外,我们还要对数学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2 在数学课堂中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鉴于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我们要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有利契机,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 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非常重要,高中数学教学应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使高中数学更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丰富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内涵。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内涵是一个有力的丰富和拓展,使高中数学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实效,并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3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创新教学手段有着重要意义。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所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创新教学手段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

第9篇

关键词: 课前预习 课堂效率 重要性

某些教师已经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预习的要求不够具体,并缺乏有效的指导,往往使预习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不能让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在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教授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时迸射智慧的火花,有愉悦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良性循环。

一、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增强学生预习的效果呢?除了对教材深度了解合理设计预习问题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平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和手到,边预习边动笔批画。以中高年级的语文为例,我为学生预习课文设定项目,设计详细的预习内容,达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效果。我还要求学生预习要做到“五读”,即预习课文时进行五次阅读,每次阅读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每读一遍都要尝试实现不同的目标。

(一)第一遍初读全文。

通常要求学生首先圈出文中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义”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接着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第二遍读,多作了解。

1.了解作者。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名作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料或者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有所了解,从而比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了解背景。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高年级学生应当有能力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第三遍小声读,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知识,读了课文后应进行一些思考,如:(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4)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四)第四遍默读,学会质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不会提问是不会学习的表现。因此,我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通过默读思考,学做预习笔记,学生记下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或者通过各种渠道解决。

(五)第五遍细读,圈点批注。

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课文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圈、点、批、注”不仅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圈点批注呢?(1)关键性的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子下用横线标出重点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用问号标出不明白处或异议处。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还可归纳写出段落章节的要点及夹上纸条做上记号等。通过作批注,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预习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哪些内容是不易理解的,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在这一过程中,预习者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有效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便以为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