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29: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康复护理训练技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康复护理;康复护士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的目的,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1]。康复护理只有十余年的历史,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对康复护理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患者康复的工作中。
1 基本情况
我院康复医学科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聘请的护理人员15名,均为女性。年龄35岁1人,平均年龄26.8岁;工龄5年及5年以下9人,6~10年3人,11~20年2人,>20年1人,平均工龄6年;学历: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8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8人。所有人员均无接受正规的康复护理课程教育,无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其中仅3名护理人员曾外出进修学习。
2 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康复护士基础医疗水平偏低 15名护理人员中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居多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
2.2 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及技能 15名护理人员均未接受系统的康复知识培训,对康复医学认识不深,存在着康复护理知识少,技能缺等问题,完全胜任和承担康复护理工作十分困难。
2.3 临床其他科室的护士对康复护理理解认识不深 康复护士面对外界的不解及自身信心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3 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康复医疗是一个新的医学领域,康复对象是各种功能残障者,因此,对从事康复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基础医学水平,还要学会康复护理的技术与技巧。
3.1 共同点
3.1.1 基础护理 康复护理首先应完成生活护理和有关基础医疗措施,即完成基础护理的内容。
3.1.2 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康复医嘱,这是完成康复医疗计划的保证。
3.1.3 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残疾的动态变化以及康复医疗的效果,并及时向康复医生反映真实情况。
3.2 区别点
3.2.1 护理对象 康复医疗主要对象是残疾者和慢性患者,他们存在着各种动能障碍,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并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多方面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论其残疾程度如何,均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歧视或厌恶。
3.2.2 护理目的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的进展,减轻残疾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走向社会。
3.2.3 护理内容:除一般护理内容之外,尚有:
3.2.3.1 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或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
3.2.3.2 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2]。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亦可利用力学辅助器等。
3.2.3.3 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性质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3]。使训练在病房中不断地继续进行,让患者随时随地恢复功能,受到更大的裨益。
3.2.3.4 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患者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其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更完善、更理想地达到护理目标。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4]。
3.2.3.5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会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允许有任何讥笑和讽刺的言行[5]。
4 建议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康复护理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对康复护士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怎样培训优秀的康复护士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课题。首先看看康复护士培训四要素[6]:
4.1 专业培训是重点
康复护理是一门新的护理专业,康复护理源于一般护理但无论从护理对象、内容、方式都具有它的专业特点,如康复护理对象是因疾病和损伤而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者,护理的内容多为患者的功能恢复,护理方式主要是“自护方式”。加强专业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康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请康复专家来讲学授课;组织康复护士去外院参观学习及交流;鼓励和组织康复护士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及技术学习;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使康复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得到提高,以适应康复护理专业的需要和满足患者需求。
4.2 功能康复是目的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恢复某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当然也不可忽视他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康复。心理康复非常重要,不少残病者因伤残缺陷而产生悲观失望和轻生念头,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康复护士在工作中要关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发生原因,从而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家庭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康复教育计划。要反复认真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康复知识和训练计划以及措施和预期效果等,使患者逐步打消顾虑振奋精神,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康复护士更重要的是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日常生活的简单训练做起如:梳头、洗脸、穿衣。这些看似简单但十分重要的训练必须由康复护士手把手一遍遍反复多次进行。训练中要准确把握尺度,不包办替代,不放任自流。
4.3 基础护理是依托
需要接受康复护理的人多数是伤残者,大多需卧床或活动受限制,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中许多人在院期间需要依靠护士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照料部分,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康复患者要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发生坠床、烫伤,这些均需要加强基础护理的落实,如果我们不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就谈不上患者康复,所以基础护理是康复护理的依托和保障。
4.4 健康教育是方向
把康复护理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把康复护理的技能传授给患者及家属,这是我们做好康复护理的方向和宗旨。康复护士有责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康复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宣教能力,有较丰富的知识,专业技术娴熟。要着重培训康复护士的交流技巧,要通过交流让患者信任护士,使护士较准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要定期进行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尤其要讲述和教会其自护知识和技术,使患者出院后能继续训练,加快机体功能恢复,从而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士面对的都是功能障碍者,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较为脆弱。作为健康的守护者,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得技术,还应有健康的体魄、整洁的仪表、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言语修养。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唤起患者乐观饱满的情绪,增加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美好语言不但能使患者听了心情愉快,而且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的亲切语言,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
康复护理的前景是光明的,前进的道路还有待我们所有护理工作者共同努力铺设。
参 考 文 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2]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3]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4]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不同时期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各有侧重,如早期除配合抢救治疗所需的护理和严密观察病情外,重点是做好急性期的预防性康复护理(如良肢位的摆放、变换、被动关节运动);恢复期的重点是促进主动性康复护理,以功能训练为主;后遗症期则应注意维持和适应性康复护理指导等。
一. 康复护理目标
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重建功能,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功能;学会使用辅助器具,争取达到生活自理,为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 康复护理措施
1. 康复护理环境
(1)康复病区设施 病房的大小要考虑到轮椅活动的空间,不设门槛、地面防滑;病床应低于普通床,并使用活动床栏,防止患者坠床。浴室应有洗澡凳,墙上安置扶手,淋浴旁安装单手拧毛巾器;便器以坐式为宜,坐便器周围或坐便器上有扶手以方便和保护病人。
(2)床与床头柜的放置 由于偏瘫患者的面部经常偏向健侧而忽视患侧,因此,要从早期开始注意强化对患侧的刺激。床的位置要保证患者的瘫痪侧对向房门,有利于探视、查房、陪伴人员及护理操作在患者的瘫痪侧,床头柜、电视机等应安置在患侧,以引起患者重视,促使其将头转向偏瘫侧。此外,应鼓励患者转动头,用眼扫视环境,以适应视野缺损或单侧忽略。
(3)防止跌倒和坠床 病床通常应低于普通床,并使用活动床栏,防止患者坠床,同时,由于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感觉、交流、肌力、平衡与协调性的改变,常有跌倒和损伤的危险,尤其在无帮助下上厕所时更易发生。因此,在护理中应注意:①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如平衡能力等;②注意环境因素,如灯光、地板的潮湿及光滑度等;③采用先进技术,如床头报警器等;④教育患者家属加强监护,教会患者如何爬起。教给家属如何判断骨折及帮助患者爬起也很重要。当偏瘫患者跌倒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又常因自救不当或等待他人帮助而长时间躺在地上造成进一步损伤,因此,防跌倒训练可以增加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信心及跌倒后减少损伤的可能性。
2. 心理疏导与支持 脑卒中患者一方面因失语、肢体瘫痪、大小便失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而感到痛苦、焦虑、悲观或恐惧,他们除了有一般病人的心理变化外,还可产生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碍,尤其是对那些不能完全恢复而被迫接受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的事实时,患者常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甚至有轻生念头。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情绪不稳定,有轻微的刺激就会引起激动、哭泣、发脾气,或出现怨恨、态度生硬、拒绝合作等,也有部分恢复期患者对康复期望过高,急于求成,而现实需要较长的时间或事与愿违时,还会产生自卑或被遗弃感。这些心理变化和情感障碍必然会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因此,护理人员应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鼓励患者主动训练,营造积极训练的氛围,并训练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护理技术和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
(1)建立有效沟通 护理人员应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从认识上进行重新调整。在与脑卒中患者谈话时,语速要慢,力求简练、通俗、易懂;对病人不能回答问题时,可用点头、摇头回答;病人听不懂时要耐心地指导;与病人谈话时要认真听,并及时点头反馈,以示鼓励,必要时可配合手势、实物或图片以促进理解。对失语者,应鼓励患者开口讲话,积极参与交流。
(2)认知行为干预 通过认知和行为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对病人的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倾诉内心痛苦体验,并给予安慰、激励、解释与积极暗示,以增强其心理应激能力。
(3)教会减压技巧 教会患者自我行为疗法,如转移注意力、想象、自我鼓励、放松训练等减压技巧,有助于减轻病人抑郁程度。此外,通过欣赏旋律优美、节奏舒适的轻音乐可引起病人的注意和兴趣,达到心理上的自我调整。
3.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和心理护理外,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各种康复治疗(如PT、PT、ST等)的开展,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脑卒中后肢体康复训练技术,以及实施自我健康管理的教育和指导工作。通常从康复护理的角度可将脑卒中肢体康复过程分为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步行期和恢复期。肢体康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抑制异常痉挛模式,提高偏瘫恢复质量,最终让患者能以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运动模式活动。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患者发生吞咽障碍时,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有拒食等。同时,吞咽功能障碍可造成水和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给予理解和安慰,配合治疗师进行间接吞咽训练和进食的训练,坚持每日训练至少2次。当病人神志清楚、认知正常、能交流、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的训练包括间接吞咽训练,即基础训练(针对吞咽活动有关器官的训练)和直接吞咽训练(进食的训练)。
5. 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协助治疗师进行言语障碍的训练,如言语构音训练、语词表达训练、语句表达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和书写训练等。在言语康复过程中要注意:①训练内容要激发患者的兴趣,采用患者熟悉的名称及术语。②训练的量和难度要适度,循序渐进,每次从已学会的项目开始,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③当患者稍有进步时应及时予以表扬,并鼓励其自己纠正错误。④训练时要注意周围环境保持安静,避免他人围观,以保护患者的自尊心。⑤训练时间1次以30分钟为宜,每日可进行多次。此外,还包括非言语交流方式的利用和训练,如手势语、利用画图、交流板或交流手册来促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交流。
6. 其他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7.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脑卒中后,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可延迟和干扰康复治疗,使康复训练停滞,并严重影响功能的恢复,甚至留下残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并发症的预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了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防止出现压疮、泌尿系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外,还应注意防止因并发肩痛、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所致的肩部功能障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红旗农场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831702
【摘 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6 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28 例,行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28 例,行三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脑梗塞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护理;基层
脑梗塞作为临床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典型性疾病,多数存活患者都伴有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在当前积极提升脑梗塞患者临床生存质量与预后的情况下,通过针对性护理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损伤,是临床目前诊疗重点。我院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实施三级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 例,男性32 例,女性24 例,均为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62.4±3.5)岁,GCS 评分均≥ 8 分,意识清醒,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生命体征平稳。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28 例)和观察组(28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护理,措施如下:一级康复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转换、关节被动运动、患侧翻身练习、桥式运动、双手交叉上举训练、踝关节与腕关节背伸牵张练习、站位坐位平衡训练,具体要根据患者肢体障碍严重程度酌情循序渐进的进行;二级康复护理主要以恢复患者行走功能与神经肌肉功能为主,行走功能锻炼内容包括转换、步行训练、站立平衡训练、上下楼行走训练等,神经肌肉锻炼以患者日常生活技巧训练配合肌肉促通技术开展。三级康复训练主要针对患者出院后日常训练为主,给予患者全面出院康复训练指导,每周复诊至少一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应用FMA 评分标准,分别对上肢与下肢进行评定,包括15 个维度、45 个小项,每项分值0-2分,以分值相加为最终得分,以得分越高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越好;神经功能评分应用NDF(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临床所得数据均应用PEMS3.1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t 检验,P<0.05 则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与神进功能改善情况对比见表1。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FM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DF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塞作为临床好发于中国老年人的典型疾病,临床致死率、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1],尤其是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脑梗塞带来的危害与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为改善脑梗塞患者预后、提升其生存率与生存质量,临床实施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备受推崇。康复护理干预之所以可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主要是基于患者早期神经中枢损伤后可塑性、恢复性较强特质,通过功能锻炼促使脑内神经细胞可塑性增强,利用细胞、分子、基因等调控作用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障碍[2]。临床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康复计划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提升其个人生活能力,以便及早返回社会[3]。
三级康复护理中一级与二级康复计划主要集中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循序渐进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肢体、神经症状表现。本次临床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三级康复护理计划,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做一级康复锻炼等,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有效防止了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出现,二级康复训练中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协同护理能力为目标展开计划,进一步提升了患者认知功能,三级院外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患者个人能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了个人自我护理与保健能力。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该护理康复模式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覃爱芳. 脑梗塞的康复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63-65.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存活患者仍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康复治疗护理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足下垂等继发障碍,使偏瘫肢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是减轻和预防致残的关键[1]。我们对脑卒中105例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
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为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经头颅CT或MRT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系首次发病,均有偏瘫侧肢体功能障碍,筛除精神意识障碍者。其中脑出血45例,脑梗死60例。其中男65例,女40例,年龄35~85岁。
2 康复护理
2.1 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最快,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发病48~72 h)。
2.2 康复护理的内容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及早期良好肢位置摆放,生命体征平稳,缺血性脑卒中第1~2天、出血性脑卒中第7~14天,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康复组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要求动作平稳轻柔,次数因人而异,以患者稍感疲劳为度。康复护理训练4周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DL及患肢运动功能综合评定。
2.3 护理要点
2.3.1 仰卧位 头部放在枕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合,胸椎不能出现屈曲。患者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出,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外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砂袋,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2.3.2 患侧卧位 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患者的重心保持前倾,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的枕头上。下肢呈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同时也用枕头使患腿保持在伸髋稍屈膝的。
2.3.3 健侧卧位 躯干与床面成直角,偏瘫上肢前屈90~100°度肘关节伸展,放在枕上。偏瘫下肢向前屈髋屈膝,用枕头支持,这种可使患者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得到很大防治效果。
2.4 瘫痪肢体的康复护理
2.4.1 按摩 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20 min/次,对患者的上肢从手背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柔的按摩。
2.4.2 翻身动作 患者平卧屈肘,健手托住患肘,健腿插入患腿下方,躯干旋转,由健腿抬动患腿转向健侧。一般每2~3 h翻身一次,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及仰卧位交替。翻身可改变血管内压,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关节挛缩及静脉血栓形成,也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4.3 生活能力训练 训练患者穿脱衣服、进餐、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向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
2.5 心理护理 患者情绪直接影响肌体的免疫系统,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的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出现异化,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可充分挖掘康复潜力,让患者树立坚强意志和信心,坚持不懈地进行功能锻炼。因此心理康复贯穿于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始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需要关心和耐力,使患者易于接受和学习,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发挥患者自身的生存功能。
3 结果
痊愈:两项评价达到正常;显效:两项评价提高2个等级以上;有效:两项评价提高1个等级;无效:两项评价变化不明显。康复组在康复护理训练过程中,未出现肌肉损伤、关节脱位、病情加重等不良情况。本组全愈50例;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
4 小结
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可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减少伤残程度[2,3]。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后遗症,避免了继发性损伤,改善了患者的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荣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2,(4)6.
[关键词] 偏瘫;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ADL)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31-02
有关资料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其功能达到生活自理平均需要3个月以上。而1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需要3个半月以上[1]。脑卒中发病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最好在发病14 d以内开始[2]。国家科委九五攻关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开始的越早,功能恢复得越好,足下垂、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也越少[3]。为使脑卒中患者尽早达到生活自理,对本院2008~2009年收治的67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及时给予康复护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7例脑卒中患者,男39例,女28例;经CT或MRI显示脑出血42例,脑梗死25例,年龄为45~67岁。
1.2 方法
①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语言能力下降或丧失,常表现有自卑、孤僻、悲观、抑郁、急躁、固执等心理状态,造成患者情绪不佳,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安慰、激励、解释、暗示等方法,鼓励患者正确看待现实,积极面对生活,增强其心理应激能力,帮助患者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护理。仰卧位:头部垫一软枕,高度适当,躯干平展,患侧肩关节及臀部下方垫一软枕,防止髋关节外旋和肩关节后撤,使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开,腕稍背屈,足底不接触物体,托起足跟,防止足下垂。患侧卧位:头部前屈,躯干后倾,患侧上肢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侧髋关节伸展,膝微屈。健侧卧位:患侧上肢放于胸前用软垫垫起,肩关节屈曲100°,上肢尽可能伸展,手指伸展。下肢用软垫垫起,保持屈髋、屈膝位,足部也要垫在软枕上[4-5]。③关节主、被动活动。根据患侧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肢体由被动到部分主动到全部主动训练,活动时应遵循由近端到远端、有大关节到小关节、沿关节的各个运动轴进行,尽可能达到最大活动范围,动作要轻柔、有节奏,在无痛基础上进行。④作业治疗。患者的作业治疗应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结合进行,如吃饭、穿衣、个人卫生、洗澡及家务活动等,活动时尽量用患手,确有困难时可应用生活辅助具,也可进行技巧性作业训练如磨砂板、编织、剪纸、搭积木、书写、绘画、拧螺丝等。⑤言语训练。多与患者交流,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鼓励患者敢于开口讲话,即使不清楚或不流利,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患者言语功能康复信心。⑥康复教育。对患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本健康信念,使患者自己建立健康行为信念模式。通过对患者提供脑卒中康复知识和技巧,如如何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烟、酗酒等对人体的危害,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自我康复意识,积极预防并发症。
1.3 评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ADL< 20分,生活完全需要帮助;20~40分,生活需要极大帮助;41~60分,生活需要帮助;>60分,生活基本自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百分率表示,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
2 结果
67例脑卒中患者经过45 d的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其ADL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67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肌肉痉挛、废用、误用、及肩手综合症的发生。康复介入时间与疗效呈正相关,康复介入时机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即是指发病后2周内开始的康复[6]。但目前认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即可开始康复[7]。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需要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因此,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康复教育的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的康复护理方法,指导和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的恢复,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及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蕴倩.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71.
[2]方定华,王茂斌.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3]胡永善.中国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35-936.
[4]王淑文,陈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护理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24-25.
[5]王灵芝.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意义[J].中国康复,2004,19(6):365.
[6]潘翠环,何镜清,蒲蜀湘,等.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04.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8-02
在当今大力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康复服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康复护理是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要。为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康复护理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 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1.1多数临床护士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务逐渐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残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为他们恢复残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成为护理的重点。因此,以往的临床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规范的康复护理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的护士多数来自其他临床专业科室,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的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她们在工作中仅能对患者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和少数的康复护理技术,如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无法运用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做好临床常见的康复护理工作。
1.2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
我国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康复护理学》供护理专业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2,,王元娇的教学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将康复护理设为必修课的占16,9%,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的占48.5%,未开设康复护理课的占34.6%。
1.3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康复护理教育的质量。康复护理学老师既要懂护理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康复学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我国康复护理学老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他们中的部分人仅通过康复专业短期的培训和进修 ,缺乏临床康复护理的经验,无法保证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4康复护理教材及技术操作规范有待统一
目前开设康复护理学的院校较少,教材多以自编教材为主,缺乏统一的教材。同国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义肢矫形等专业教育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及其发展状况相比,教材还在自编、混用的状态,这将制约国内康复教育的发展3,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这势必会对临床护士及护理院校学生的康复护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1.5部分院校康复护理实验室建设尚未起步
国内康复医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康复护理学刚起步,为使康的复护理教育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让护理院校学生掌握熟练的康复护理技术,学校应具备设施完善的具有康复护理特点的实验室,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更谈不上实验室的建设。
2 加强康复护理教育对策
2.1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随着康复医学向临床的不断渗透,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康复护理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4.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技能,开展短期康复护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临床专科的需示,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2.2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就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2.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2.3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刚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老师接替老老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
2.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二是制定各项支持政策;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从教学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
2.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各注解,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2.5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的实践训练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如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训练、呼吸训练、辅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都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景。实验室建设以分步实施和重在实用为原则,条件不成熟时可先利用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基地,不断添置接近临床实习所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如牵引床、站立床、红外线、低中频治疗仪等,以达到模拟实习的效果,使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促进现代护理的全面发展。
康复护理是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处,今后还需紧跟临床专科护理岗位的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教育,为培养符合新一代康复医学与护理学实际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施宇、赵明惠。康复护理现状与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医学,2007,28(8):1040
复杂性手外伤往往对患者手部神经、骨骼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现障碍,即使接受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加强术后目标训练相关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实施整体化、个性化怒表训练康复护理,效果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年月~2013年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A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2.3±1.6)岁;绳索勒伤者9例,击打致伤者12例,重物砸伤者10例,车祸致伤者14例。B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2.4±1.7)岁;绳索勒伤者8例,击打致伤者13例,重物砸伤者9例,车祸致伤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术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B组患者治疗整体化、个性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对进行手术康复前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与健侧保持一致,完全恢复,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良: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中: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50% ~75%,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差: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通过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施科学、实效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有效保证手术外观恢复完好,同时还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最大的限度的得到恢复。
3.1 目标训练康复护理方法
我院对B组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实施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包括:
(1)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复杂性,且病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做相关准备,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患者面对严峻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失落等。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逐渐保持稳定情绪,并提高康复训练效果[3]。②多数患者在手术过后进行康复训练时期,往往出现对手部恢复情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此应先积极引导患者落实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将相关信息患者,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部实际情况。③目标康复训练内容的反复性以及实际训练效果的不理想等现象,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疲劳等心理,对此在实际训练过程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以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康复效果[4]。④对于患者康复训练来说,家属的支持与关怀的非常重要的,对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就实际情况,与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与护理,帮助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方法与心理学技巧,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进而提高康复信心,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4] 丛红卫,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07, 9(177).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护理;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224-02
随着意外事件的频繁发生,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日趋增高。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颅脑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人们往往重视生命的抢救而忽视功能的康复。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社会均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压力。本文通过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现将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住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入院时GOS评分3~8分,无先天性畸形或残疾。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在入院当天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病变性质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护理方法
①运动功能训练。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置,预防关节肌肉挛缩及水肿,给予定时翻身,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病情稳定后进行各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以及床上动作训练,如翻身、移动、搭桥、躯干运动和坐卧变换训练。恢复期进行坐位、立位平衡、站立、重心转移、步态及上下楼梯等训练。②认知功能训练。早期:让病人听熟悉的音乐和歌曲,家属经常与病人讲话、交谈、讲故事、读报。用音乐和言语刺激患者躯体感觉,使患者提高其觉醒能力和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中期:进行记忆、注意力、思维训练,使患者集中在减少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训练其组织分类,排列顺序,补缺填空的学习能力。如让患者看平时熟悉的3~5件日常生活物品,并记住它们的名称、数量,然后按顺序说出每件物品,反复数次,患者记住后逐渐增加内容。训练者让患者反复读报里一段内容或书中的一段故事,然后说出报里和书中主要内容,并做些简单数字计算,由简单逐步加深,反复数次。后期: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加深病人记忆和注意及思维能力,提高在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如对食品、家具、衣物或更复杂的日常物品进行分类、排列。从简单数字计算到一些帐目开支计算,或讲解一段书中的故事。进一步分析一些推理、概括、综合、逻辑的内容。训练从生活小事做起,逐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洗、漱、更衣、大小便等动作。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ADL训练前,应对患者进行ADL的能力及潜能的评估.了解患者学习ADL能力,并制定与实施训练计划。如床上活动、转移、坐位及站立、行走及乘坐汽车、更衣、个人卫生、进餐等训练,由帮助到独立,循序渐进。使患者能生活自理,或把生活依赖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其能独自或借助最少帮助来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到社区进行社会活动。
1.3 疗效评价
康复效果采用GCS评价标准[2]:(1)恢复良好。患者能重新进入正常杜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可能有轻度持久性遗忘。(2)中等残疾。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上均能独立,但仍有残疾的一种预后。患者可表现有记忆或性格改变、轻度偏瘫、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继发性癫痫或重要的颅脑神经麻痹。(3)严重残疾。以有意识为特征的一种预后,由于认知行为或躯体上的残疾,包括构音障碍,患者24 h要有人照顾。(4)植物状态。以反应性降低及有觉醒为特征的一种持续状态,患者可有睁眼、吸吮、呵欠与局部运动反应。(5)死亡。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处理.P
2 结果
2.1 伤后康复效果比较
对两组伤后1个月康复效果比较,两组伤后1个月康复效果比较采用GCS评价标准,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
两组伤后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20%左右,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占第二位,而死亡率却居首位。颅脑损伤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类,临床上多数颅脑损伤为闭合性损伤,其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失足跌倒,脑肿瘤的切除术或者是脑血管瘤的结扎术和脑血管意外后的微创手术,均会对脑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3]。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虽然经神经外科积极治疗护理,但仍会留有某些功能残缺,特别是偏瘫,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并且由于恢复时间长,常产生自悲、焦虑和恐惧等.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压力。因此,积极开展早期康复、预防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i颅脑损伤康复护理目标是[4]:①注意健康的维护,预防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②注意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③配合康复治疗,制定实施护理计划.促进疾病的痊愈;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病人的痛苦;⑤提高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自理能力;⑥给予正确健康的管理指导,促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早期康复训练的理论依据中枢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留下许多不用的通路。当高级中枢或通路受损时。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动用这些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其起代偿作用,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因此.脑外伤后所致肢体瘫痪的恢复,除了药物和自然恢复因素,重要的是通过运动再学习或再训练,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让瘫痪肢体重新获得意识支配,从而使瘫痪肢体恢复。对于颅脑外伤,目前均主张早期康复治疗。有学者提出,只要生命体征稳定(伤后l周内)即可开始康复治疗闭。康复内容包括基础康复、意识康复、关节功能康复、肌萎缩康复等。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入院当天即开始系统康复护理,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并且通过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都具有明显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颅脑损伤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使肢体功能早日康复。发病早期,肢体有着自然恢复的趋势,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临床护理上应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根据病情尽早地为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从而使患肢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44
[2] 陈丽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实践[J].当代护士.2007,l(8):15-7
[3] 王瑶敏.康复护理技术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8
[4] 崔秋红,常吉杰,宋效风.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2008,l8(3):273